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梅花林攝影

梅花林攝影

發布時間: 2022-03-06 19:40:53

❶ 怎樣給年輕人拍照,拍出效果好看

青年人喜歡拍照,特別是女青年,滿意的照片,送給同學、同事放大掛起來。但也有青年人不願意拍照,可能自己覺得長得難看,也有可能攝影者沒有掌握「揚美隱陋」的技法。有的甚至討厭拍照。如果把自己以為難看的面形隱掩,諸如頜骨高尖,或鼻樑塌凹,或下巴後縮等,通過角度、光線等給隱掩、美化,就不一定討厭拍照了。

男女青年的外景照有好多景可取。

(1)春天,楊柳、桃花時最逗人的景物。近處有幾根柳條,遠對面2是深暗的樹林,在陽光照射下柳條閃耀著明亮的金光,襯托著苗條的少女或俊俏的少男,真像一幅工藝畫。桃樹花枝襯托著倚欄少女,真是「人面桃花相映紅」的詩情。楓葉春天血紅,夏天變綠,到冬天下霜後又變紅。唐詩中的「霜葉紅於二月花」說的就是楓葉。外景做襯托,也是很美的。春天,花、樹比較多,是攝影取景的好季節。

(2)夏季池塘里荷花有綠葉烘托更是吸引人。坐在池塘邊拍照,如果選中一兩朵花做陪襯但太遠而小,則可用150-200mm焦距的鏡頭,可以把花拉近些。夏季的竹比春季還茂盛,離頭頂的上端伸出三兩枝竹做襯托也別有風味。

(3)菊花石秋天的主要特徵,可用盆花、瓶花做陪襯。還有橘樹,有的還結著綠色、橙色的橘子。

(4)冬季,「猶有花枝俏」,指的是梅花。靠在梅花旁邊的少女「人更俏」。還有松、柏、冬青等(都是常綠喬木),用作陪襯也是很美的。

❷ 發一些拍的女款漢服照片

現在上街的時候經常看到有人穿著漢服出門,不得不說真是特別好看了。漢服的穿法其實也是有講究的,這裡面講究還不少呢。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漢服的起源:
蔡邕在《獨斷》中說道:"天子常服,漢服受之秦。"這句話的意思是,漢服定型於周朝,傳承於秦朝,到了漢朝的時候,已經形成了完備的冠服體系。漢服"始於黃帝,備於堯舜",源自黃帝制冕服,所以在傳統觀點認為,漢服的最早起源可追溯到黃帝時期。
只是在殷商時期,冠服制度才初步建立,到了周朝之後,服飾制度才逐漸完善。中國自古以來就有一個稱號叫做"華夏",比如現在很多都稱中國人為"華夏兒女"等。《尚書正義》註:"冕服華章曰華,大國曰夏。"而《左傳正義·定公十年》疏則曰:"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章服之美,謂之華。"這裡面的"中國"與"華夏"是一個概念,由此可看出,中國古人對於傳統服飾十分看重,而"衣冠上國,禮儀之邦"也成為了中國的美稱。

漢朝的冠服制度,大都承襲秦制。漢朝服飾直至東漢明帝永平二年,才算有正式完備的規定。漢朝的衣服,主要的有袍、襜褕﹝直身的單衣﹞、襦﹝短衣﹞、裙。漢代因為織綉工業很發達,所以有錢人家就可以穿綾羅綢緞漂亮的衣服。一般人家穿的是短衣長褲,貧窮人家穿的是短褐﹝粗布做的短衣﹞。漢朝的婦女穿著有衣裙兩件式,也有長袍,裙子的樣式也多了,最有名的是"留仙裙"。

深衣
漢代婦女的禮服,仍以深衣為主,通過色彩、花紋、質地、頭飾、佩飾等來表明身份的不同。這時的深衣已與戰國時流行的款式有所不同。其顯著的特點是:漢代女子所穿的深衣,長可及地,衣擺一般呈喇叭狀,行走的時候不會露出鞋子。由於衣服緊窄,能夠把女子身體的曲線美很好地凸顯出來。
除深衣外,還有一種服裝叫"袿衣",樣式大體與深衣相似。因為在衣服底部由於衣襟繞轉形成兩個上寬下窄形狀像刀圭的裝飾,故而得名。是漢代宮廷貴妃禮服。

直裾
下擺部份剪裁為垂直,衣裾在身側或側後方,沒有縫在衣上的系帶,由布質或皮革制的腰帶固定。直裾起初是一種非正式裝扮,古代的褲子大多無褲襠,僅有兩條褲腿套到膝部,然後用帶子系於腰間,若不用外衣掩住,褲子就會外露,這在當時被認為是不恭不敬的事情。但是,隨著漢代服飾的日益改善,有襠褲出現,直裾逐漸普及,最終並替代了深衣。

襦裙
漢代婦女仍沿用戰國時的襦裙配套穿著的習慣。襦裙一直是中國古代婦女的主要裝束。 襦是一種短衣,長至腰間,穿著時下身配裙。襦裙是上身穿的短衣和下身束的裙子合稱,上衣叫作"襦",長度較短,一般長不過膝,;下身則叫"裙",下裙以素絹四幅連接合並,上窄下寬,腰間施褶襇,裙腰系絹帶。

❸ 甄嬛傳里甄嬛在梅花樹下掛小像,梅花景是在哪拍攝的

大觀園是一座再現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中「大觀園」景觀的仿古園林回,位於答宣武區南菜園(市區西南隅護城河畔)。原址為明清兩代皇家菜園,明代曾在此設「嘉疏署」。1984年為拍攝電視劇《紅樓夢》,經紅學家、古建築家、園林學家和清史專家共同商討,按作者在書中的描述,採用中國古典建築的技法和傳統的造園藝術手法建造。《後宮甄嬛傳》即是在內拍攝的。

❹ 求金馬獎歷屆最佳攝影

歷屆金馬獎最佳攝影獎

第一屆【金馬獎】(1962)
最佳彩色攝影:黃明《星星月亮太陽》
最佳黑白攝影:華惠英《宜室宜家》
第二屆【金馬獎】(1963)
最佳黑白攝影:何鹿影《荷花》
最佳紀錄片攝影:陳玉帛《台灣漁業》
第三屆【金馬獎】(1965)
最佳彩色攝影:賴成英《養鴨人家》
最佳黑白攝影:王劍寒《一毛錢》
第四屆【金馬獎】(1966)
最佳彩色攝影:王劍寒《西施》
最佳紀錄片攝影:祁和熙《澄清湖》
第五屆【金馬獎】(1967)
最佳彩色攝影:林文錦《我女若蘭》
第六屆【金馬獎】(1968)
最佳彩色攝影:林贊庭《寂寞的十七歲》
最佳黑白攝影:余如季《白鷺人家》
第七屆【金馬獎】(1969)
最佳彩色攝影:鄭潔《小鎮春回》
第八屆【金馬獎】(1970)
最佳彩色攝影:賴成英《群星會》
第九屆【金馬獎】(1971)
最佳彩色攝影:範金玉《緹縈》
最佳黑白影片攝影:祁和熙《董夫人》
最佳紀錄片攝影:祁和熙《太極拳》
第十屆【金馬獎】(1972)
最佳彩色影片攝影:賴成英《秋決》
第十一屆【金馬獎】(1973)
最佳彩色影片攝影:林贊庭《愛的天地》
第十二屆【金馬獎】(1975)
最佳彩色影片攝影:林贊庭《女朋友》
最佳攝影:余如季《木琴心聲》
第十三屆【金馬獎】(1976)
最佳彩色影片攝影:林贊庭《梅花》
第十四屆【金馬獎】(1977)
最佳彩色影片攝影:林鴻鍾《梘橋英烈傳》
最佳彩色影片美術設計:陳景森《乾隆下江南》
第十五屆【金馬獎】(1978)
攝制技術優良特別獎:《多情劍客無情劍》
最佳劇情片攝影:陳坤厚《汪洋中的一條船》
第十六屆【金馬獎】(1979)
最佳劇情片攝影:俊傑《山中傳奇》
第十七屆【金馬獎】(1980)
最佳劇情片攝影:張季平《源》
最佳紀錄片攝影:張照堂《古厝-中國傳統的建築》
第十八屆【金馬獎】(1981)
最佳劇情片攝影:黃仲標《夜來香》
第十九屆【金馬獎】(1982)
最佳劇情片攝影:林鴻鍾《苦戀》
第二十屆【金馬獎】(1983)
最佳攝影:宋立平《今年的湖畔會很冷》
第廿一屆【金馬獎】(1984)
最佳攝影:黃仲標《花城》
第廿二屆【金馬獎】(1985)
最佳攝影:陳坤厚《結婚》
第廿三屆【金馬獎】(1986)
最佳攝影:黃永恆《英雄本色》
第廿四屆【金馬獎】(1987)
最佳攝影:黃仲標《胭脂扣》
第廿五屆【金馬獎】(1988)
最佳攝影:鍾志文《七小福》
第廿六屆【金馬獎】(1989)
最佳攝影:黃仲標《三個女人的故事》
第廿七屆【金馬獎】(1990)
最佳攝影:潘恆生《滾滾紅塵》
第廿八屆【金馬獎】(1991)
最佳攝影:潘恆生《阮玲玉》
第廿九屆【金馬獎】(1992)
最佳攝影:李德成《霧都情仇》
第三十屆【金馬獎】(1993)
最佳攝影:李屏《戲夢人生》
第三十一屆【金馬獎】(1994)
最佳攝影:杜可風《東邪西毒》
第三十二屆【金馬獎】(1995)
最佳攝影:李屏賓《女人四十》
第三十三屆【金馬獎】(1996)
最佳攝影:李屏賓《女人四十》
第三十四屆【金馬獎】(1997)
最佳攝影:杜可風《春光乍泄》
第三十五屆【金馬獎】(1998)
最佳攝影:馬楚成《玻璃之城》
第三十六屆【金馬獎】(1999)
最佳攝影:黃岳泰《紫雨風暴》
第三十七屆【金馬獎】(2000)
最佳攝影獎:杜可風、李屏賓《花樣年華》
第三十八屆【金馬獎】(2001)
最佳攝影:李屏賓《千禧曼波》
第三十九屆【金馬獎】(2002)
最佳攝影:杜可風《三更之回家》
第四十屆【金馬獎】(2003)
最佳攝影:廖本榕《不見》
第四十一屆【金馬獎】(2004)
最佳攝影:曹郁《可可西里》
第四十二屆【金馬獎】(2005年)
最佳攝影:潘耀明《三岔口》
第四十三屆【金馬獎】(2006年)
最佳攝影:鮑德熹《如果愛》
第四十四屆【金馬獎】(2007年)
最佳攝影: 李屏賓《心中有鬼》

❺ 三生三世是不是在梅花洲拍攝的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拍攝地點 象山影視城、雲南 象山影視城介紹 象山影視城,坐落於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大塘港生態旅遊區,以靈岩山為大背景,結合了當地的山、岩、洞、水、林等自然景觀,集影視文化與旅遊休閑於一體。於2006年被評為「中國十大影視基地」,2012年11月7日,被評為國家AAAA級...」

❻ 《梅花三弄》之《鬼丈夫》在哪些地方拍攝能說的具體些嗎

最後一集在蘇州西園寺

❼ 外出拍攝花海人像,穿什麼服裝更應景呢

浪漫的櫻花林、美麗的玫瑰園、優雅的梅花林、樸素的野花......就我而言,我特別喜歡紫花海,如馬鞭草和薰衣草。紫色邂逅,充滿浪漫。



油菜花的領域主要是黃色,因此淺色系的裙子是相對新鮮明亮的黃色。例如,當你在油菜領域拍照時,白色裙子和淺杏非常漂亮。色彩和諧,充滿小而清新的味道,一個紅色的模特出現在一個金色的大場景中。圖像顏色非常豐富?因為紅色和黃色是對比色,所以圖像中的人物非常吸引人。這樣的色彩組合往往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人們不能錯過人物的接近。有花的景色真不錯。


拍攝花海肖像的半身像時,還應盡量避免上身僵硬。如果你不想擺得太刻意,你可以向樓下的女孩學習,站在一邊,適當地傾斜你的頭。一方面,你可以看起來更自然和美麗。另一方面,你也可以更漂亮、更上鏡。白色是背景色,看起來清新簡潔。在色彩斑斕的花海中穿著白色衣服不容易被淹沒。因為無論花多麼美麗,攝影的主題也是人,而且花兒要讓人拍,所以穿白衣服可以從花兒里出來,畫得很美,很和諧。

❽ 春季有哪些美麗的自然人文

春季的西湖

西湖位於杭州的西面,因為它的美麗動人,使杭州贏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譽,再加上西湖四季的變化和古剎叢林及園林家的雕琢,吸引了不少詩人及畫家在此吟詩作畫,更吸引了無數遊客到此觀光游覽。西湖四季的變化很有特色,春夏秋冬各有韻味,春天的西湖最是別具一格。

每當寒冬一過,西湖猶如一位翩翩而來的報春使者,黃色的迎春花開了,微風吹過,那迎春花在岸邊飛舞,好像在說「春天到了」。柳樹和桃樹發了芽,慢慢地長大了。當柳樹的芽變得更綠時,已不再是芽了,它變成了柳葉,那長長的柳枝在微風中飄動,像無數春天的手在撫摸著大地。桃樹也慢慢地開起了花,紅色的桃花給綠色的西湖添加更多的色彩。沿著西湖畔漫步,桃柳相間,美麗無比,再加上桃花和柳樹的微微清香,更是讓人心曠神怡。

乘著小木船在湖中盪漾,微微的波瀾推動小木船前行。兩側是水波瀲灧,遊船點點;遠處是群山環抱,蒼翠濃郁。亭台樓閣在山中朦朦朧朧,時隱時現。岸邊的桃柳相間和山色空濛,形成了一幅美麗而又動人的圖畫。

每當人們在西湖遊玩,都會有種心醉神馳的感覺,甚至懷疑自己是否進入了人間仙境,就像蘇東坡寫的詩一樣: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蘇州香雪海

香雪海是指成片的梅花林,因梅花不僅香而且像雪,所以這片梅林叫香雪海。

蘇州光福諸峰連綿,重嶺疊翠。四時有不謝之花,八節有常春之景。每當冬末春初,梅花凌寒開放,舒展冷艷的姿色,傾吐清雅的馨香,令人怡情陶醉。梅花在鄧尉山一帶,彌漫30餘里,一眼望去,如海盪漾,若雪滿地。清初江蘇巡撫宋犖觸景生情,題下千古絕名「香雪海」,其石刻今存吾家山崖壁。

光福種梅歷史可追溯到秦末漢初,2000多年來,不僅經久不衰,而且還擴展到周邊地區。明人姚希孟曾在《梅花雜詠》序中寫道:「梅花之盛不得不推吳中,而必以光福諸山為最,若言其衍亘五六十里,窈無窮際」。可見,那時已「鄧尉梅花甲天下」了。一年一度的鄧尉梅花,招邀無數遊客,久而久之,「鄧尉探梅」成為歲時風俗,每至花時,訪尋春者絡繹不絕。清康熙帝玄燁先後3次到鄧尉探梅,乾隆帝弘歷先後6次到鄧尉探梅。兩位皇帝在光福共寫了19首詩,其中13首梅花詩,今已刻字成碑,陳列在香雪園中,供遊人觀賞。

如今,西崦湖濱吾家山仍是賞梅的最佳處,每年的「梅花節」都在此舉辦。這里除了梅花之外,還有十餘方摩崖石刻和造型別致的梅花亭,以及粉牆黛瓦的聞梅閣,「小屋數盈風料峭,古梅一樹雪精神」。梅花是堅貞高潔、不畏強暴的象徵。我國人民自古以來喜愛梅花,種梅、賞梅、畫梅、詠梅,經常以梅花的高尚品格自勉自勵、奮發圖強,對梅花有著深厚的感情。

香雪海,因康熙三十五年江蘇巡撫宋犖賞梅後題「香雪海」三字鐫於崖壁,從此香雪海名揚海內。乾隆6次南巡,每次必到香雪海賞梅,現有乾隆詩碑一座。詩碑旁是著名的梅花亭,出自近代吳中工匠、香山幫傳人姚承祖之手。半山腰有聞梅館,遊人在此可品茗賞梅。山頂新建觀梅亭一座。另有「華光萬頃」,「客到無人管迎送,送迎惟有古梅花」,「瓊枝疏影」,「幽姿冷妍」及宋犖詩等摩崖石刻和泉水「梅泉」。

香雪海除了初春賞梅外,每年6月中旬,大片木荷開放,是近年來的新景觀。木荷被稱為「森林衛士」,因其不燃燒,被世界各國用作防火林,又具有觀賞價值。

雲南元陽梯田

層層疊疊的梯田,天梯一樣沿著山坡直上雲天。梯田適合開在土質好、水源充足的向陽坡地,雲南哀牢山地區屬於海洋性亞熱帶氣候,雨量充沛,那裡的人們開墾了規模龐大、世界聞名的梯田。其中元陽的梯田比較有代表性,特別是雲霧天氣多的季節,山坡上大片的梯田在雲霧籠罩下,就像從人間登上天堂的天梯,非常壯觀美麗。

海拔2 500米的雲南哀牢山區元陽梯田平地極少,到處是濃綠的原始森林的哀牢山區,世代居住著哈尼族為主的山地居民。2500年前,哈尼族的祖先從西藏高原來到雲南南部這個邊陲山區,初來乍到就遇到了一大難題:周圍的山谷根本不適宜種植。哈尼族人以頑強的民族性格與大自然搏鬥,用石塊砌起圍牆,圍住新開墾的農田,還引來山泉灌溉,並在水霧繚繞的梯田中種植稻穀。

14世紀明朝年代,這種把崎嶇山地開墾成良田的技術傳遍了中國和東南亞,哈尼人更把哀牢山這一帶的山區變成了一幅幅「藝術品」。於是明朝皇帝給哈尼族人賜名「山嶽神鵰手」,這一美名便世代相傳下來。

二三月間到元陽,從縣城沿公路一路走來,但見水平如鏡的梯田從座座山頭層層延展下來,交匯成萬頃良田,在陽光和雲霧的交替變幻中,氣象萬千,壯闊無比。時見身著色彩亮麗的民族服飾的哈尼族、彝族男女,或揮鋤修整田埂,或驅牛犁田,不禁生出無限敬意。

春天的二三月,可謂是欣賞雲南元陽梯田的最佳時節,迷人的雲海雲霧每天都會不期而至,燦爛的朝霞與夕陽將層層梯田裝點掩映得多姿多彩、撲朔迷離、縹緲神奇。陽光、雲霧與梯田的有機融合,令一幅幅如詩如畫的風光佳作浮現在你的眼前。元陽地處雲南省衰牢山南部,位於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距昆明300千米。該縣的梯田都修築在崇山峻嶺中,面積達17萬多畝,其中梯田最高級數達3 000級,其氣勢磅礴,加之以當地特有的雲海,使元陽成為各地攝影發燒友選景拍攝的熱門地方。每年10月至次年4月是梯田的灌水期,屆時山中處處波光粼粼,特別在春季;當晨光穿破雲層直瀉梯田的時候,更蔚為壯觀,美景到處可見、盡眼可收,讓人嘆為觀止。

知識點四季劃分

春夏秋冬四季是根據晝夜長短和太陽高度的變化來劃分的。在四季的劃分中,我國以太陽在黃道上的視位置為依據,以四立日為起點,如春季以立春為起點。但是,東西方各國在劃分四季時所採用的界限點是不完全相同的。西方對四季的劃分更強調四季的氣候意義,是以二分二至日作為四季的起始點的,如春季以春分為起始點,以夏至為終止點。這種四季比我國傳統劃分的四季分別遲了一個半月。

為了准確地反映各地的實際氣候情況,劃分四季常採用氣候上的方法既近代學者張寶坤分類法,採用候平均氣溫劃分四季。並且規定:候平均氣溫大於或等於22℃的時期為夏季,小於或等於10℃的時期為冬季,介於10℃~22℃之間的為春季或秋季。

❾ 攝影作品裡,什麼叫做「意境」啊!

意境
中國傳統美學思想的重要范疇,在傳統繪畫中是作品通過時空境象的描繪,在情與景高度融匯後所體現出來的藝術境界。

❿ 怎樣拍出不一樣的冬季風景照

要想拍出不一樣的冬季風景照,要做到以下三點。第一,要擁有一個像素清晰的拍照工具。同樣的風景,用不同像素的工具,拍出來的效果是不一樣的,用像素比較高的工具,拍出來的圖片更為清晰,更有質感,能夠給人以藝術的的享受。第二,選擇好拍照的角度。要想拍出不一樣的冬季風景照,要選好拍照的角度,可以巧妙的利用聚焦,以及不同色彩之間的強烈對比。例如想要拍好看的雪景照,就可以利用雪的白和臘梅的紅進行強烈的顏色對比,拍出不一樣的風景照。第三,利用相機的虛化功能。當我們在拍照的時候,有想要拍的對象,那就可以選擇把背景進行虛化,突出你要拍的對象,這樣拍出來的照片能更清晰,更加具有藝術氣息。做到以上三點。那你就可以拍出不一樣的冬季風景照了。

熱點內容
明月照七夕 發布:2025-09-14 21:48:06 瀏覽:516
耐冬的盆栽 發布:2025-09-14 21:47:11 瀏覽:945
花卉定性評估 發布:2025-09-14 21:31:07 瀏覽:732
韓式手提籃插花 發布:2025-09-14 21:26:49 瀏覽:630
淄博竹子盆栽 發布:2025-09-14 21:22:39 瀏覽:114
天使的藍百合 發布:2025-09-14 21:09:09 瀏覽:785
小梅花鹿英文 發布:2025-09-14 20:31:17 瀏覽:113
新型盆景樹 發布:2025-09-14 20:29:17 瀏覽:154
貓語玫瑰官網 發布:2025-09-14 20:22:43 瀏覽:834
看百合漫畫的軟體 發布:2025-09-14 20:22:42 瀏覽: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