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景觀
⑴ 梅花山最美麗的風景是什麼
梅花山是閩西地區良好的生態源。由於森林茂密,地表覆蓋良好,成為閩西重要的水源涵養地,據測算,每年可涵蓄降水20933.3萬方,每年釋放氧氣4.3萬噸,集落粉塵50多萬噸;減少地表侵蝕量500多萬方。因此,我們有理由可以把梅花山看成是閩西地區一巨型的空氣凈化器和新鮮空氣製造廠。
梅花山由於山體高大及所處的特定地理位置,形成了典型的亞熱帶濕潤山地氣候,因離海洋較近,常受到東南海洋暖濕氣流的影響,加上西北和東南有武夷山脈和博平嶺作天然屏障,對寒流南下和海洋暖濕氣候入侵起阻擋和截留作用,形成龍岩中心城市冬暖夏涼,氣溫、濕度較為穩定的特點。梅花山的存在不僅對龍岩中心城市氣候調節起著不可代替的作用,而且對鄰近地區的氣候產生巨大影響,由於山體對冷空氣的屏障作用,使處於梅花山東南側的雁石溪谷地、永定河谷地及南側的黃潭河谷地、汀江谷地成為整個閩西地區熱量最豐富的地方。
梅花山保護區完整的山地生態系統,復雜多樣的生境條件,層次分明的垂直景觀,種類豐富、區系復雜的動植物資源,具有很大的生態、社會、經濟效益,是從事科學研究和教學實踐的理想基地,也是向廣大幹部群眾普及自然科學知識,進行自然保護教育的大課堂,更是促進閩西革命老區兩個文明建設的保障,因此我們應當更加努力地保護她、百倍地珍視她,為人類和子孫後代造福。
⑵ 南京梅花山的梅花種類都有什麼
世界上現已發現和培育的三百種梅花中,這里擁有二百多種共三萬余株,而且有些是梅中極品。根據花色,這里的梅花可分為白梅、綠梅、硃砂(紅梅)、宮粉(粉紅)、黃梅等幾種。探梅、賞梅是南京的民俗,而南京植梅與賞梅的歷史悠久,歷六朝至今不衰。
每當春季梅花盛開之時,梅花山的萬株梅花競相開放,層層疊疊,雲蒸霞蔚,繁花滿山,一片香海,前來探梅、賞梅者多達四、五十萬人,來此賞梅的遊客絡繹不絕。
(2)梅花景觀擴展閱讀;
梅花的養殖條件
1、土壤。雖說梅花對土質的嚴苛程度不是很高,但也要選用土壤疏鬆質地肥沃的,而且不要經常灌水在盆景中,多餘的水根很難吸取,排水又不方便,根很容易爛掉。市場上有專門培育梅花的土壤可以去購買。
2、溫度。梅花是冬天開花,這是它成長最旺盛的季節,雖說它不懼嚴寒,但是並不代表它不需要光照,如果光照不充足的話,它會減慢光合作用,將會發育不好,開花量也會變少。它喜歡濕潤,如果你把它安放在屋內的話,要保持通風。
3、濕度。如果梅花還在生長,要適當的給它澆澆水,如果是夏天天氣炎熱,可以給它的周圍噴灑水霧,保證它需要的濕度。夏天一般需要一天澆水兩三次,春天和秋天相對較少,只要一兩次。冬天只要在盆中乾燥的情況下再澆。
⑶ 梅花小盆景怎麼製作
梅花寫意盆景是以梅花為主、山石為輔的有意境的盆景,它是山水盆景與梅花盆景的完美結合,其畫面優美、意境深遠、內涵蘊厚,繼承並融合了我國傳統的文化藝術和盆景技藝於一體,把梅花盆景推向更高層次和更高品味,使之成為再現大自然中梅之神韻的珍貴藝術品。
我們一般將梅花寫意盆景分為旱式、水旱式、旱盆水意式、山水式和硯式等。其中,完全沒有水景的為旱式;既有水景又有旱景的為水旱式;旱盆水意式是盆內並不「貯水」,而是以細碎的石子或沙粒表示水面或小溪,雖不見水,卻有水意;山水式是以山石為主要素材,在山體上預留種植穴,然後在種植穴里種植小型梅花;硯式就是以硯狀石板代替盆缽,以白色石板為多,其上植梅點石,石板沒有邊框,平坦的板面可代表水面。
梅花寫意盆景製作的方法:
(1)立意 製作寫意盆景之前,必先立意。梅所包含的寓意較多,例如將松、竹、梅合植,取其「歲寒三友」之意;將梅、蘭、竹、菊合植,取其「四君子」之意等。盆景為無聲的詩、立體的畫,故梅花寫意盆景的意境還可取自於詩情與畫意,使詩情畫意融於盆景之中。梅花寫意盆景的主題很多,如「疏枝橫斜浮暗香」、「寒雲侵曉月」、「斷橋煙雨梅花瘦」、「百卉前頭第一芳」、「欲傳春信息,不怕雪埋藏」、「不受塵埃半點侵,竹籬茅舍自甘心」、「玉梅謝後陽和至,散與群芳自在春」、「一樹梅花一放翁」、「梅妻鶴子」、「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等等。
(2)製作 立意之後,就可動手製作。製作一般是在梅花花蕾期進行。
①選梅樁。製作梅花寫意盆景的梅樁應以梅花的自然景觀為依據,形態不宜太奇特,以具有大樹形態為宜,通常多為直干、斜乾和臨水式,懸崖、樹干彎曲程度大的曲乾式等均不適宜。在整形手法上,一般適宜以修剪為主,蟠扎為輔。梅花寫意盆景表現的是較大范圍的梅花自然景觀,有山、有水、有綠地等。如果使用有明顯的人工痕跡或過度變形的梅樁,則與寫意盆景表現的環境極不協調而影響整體效果。
②選盆。製作梅花寫意盆景多選用淺型的大理石水盆,其次是釉陶盆,特大型的也可用水泥盆和定製的木製淺盆。盆淺,能顯示曲折婉轉的水岸線,盆幫深度一般在1厘米左右,盆底一般無排水孔。盆的顏色以素靜、典雅為上。盆形以長方形和橢圓形為宜。這樣白色的大理石盆就好比一張白紙,梅花寫意盆景就好比用梅花、山石在這張白紙上作的畫。
③選石。製作梅花寫意盆景的石材有龜紋石、英德石、卵石、石筍石、斧劈石、千層石、雪化石、鍾乳石等,不同的石種在質地、形態、紋理、色彩等方面各不相同,採用何種石種應根據作品表現的內容而定。同一盆盆景應用一種石料。而在同一種石料中,又要注意顏色的一致、形狀的協調、紋理的相通。用於不同環境的石頭,亦有不同的要求,比如,水邊的石頭要平而薄,給人以水漫坡岸的感覺。岸上散置的石頭以及與樹木配合造景的石頭,要求有較為美觀的形狀。用於近處的石頭,紋理可以清晰一些;用於遠景的石頭,紋理可以模糊一些。若沒有山石,也可用形態酷似山石的枯木、落羽松的膝狀根等材料代替,因為枯木和落羽松的膝狀根的外觀都有些類似石頭。
④配材。配景小植物有蘭花、小五針松、小竹子、小火棘、一些禾本科草類及苔蘚等。依據藝術表現的需要,梅花寫意盆景可放置一些建築、人物、動物、舟楫等擺件,來表現一些富有生活情趣的題材,如放牧、垂釣、冬歸樵等,使觀賞者有如身臨其境之感。恰當的配件,常能起到突出主題、畫龍點睛的作用。在安放配件時,要注意在內容、大小及位置上的匹配,如無合適的配件,寧可不用,切不可隨意湊合。擺件的質地有陶質、瓷質、石質、金屬質等數種,在梅花寫意盆景中以陶質為好,其質地與梅花、盆缽及山石較協調。
⑤布局。製作時,先將梅樁或小型梅花放在盆中恰當位置,再用山石或泥土在淺盤中疊一「山坡」,可留一空白作為水體,坡岸應曲折有致。然後在梅樁周圍點綴一些小植物,並適當安置一些小配件。注意安置這些配景植物和小配件時不應雜亂無章,更不能喧賓奪主,必須根據景緻的需要合理配置。完成這些工作後,最後把泥土暴露的「山坡」鋪上苔蘚,給人一種草地的感覺。鋪種青苔一可增添景觀,二可對土面起保護作用。苔蘚有很多種類,在一件作品中,最好以一種為主,再配以其他種類,既有統一,又有變化。鋪種方法:先以噴霧器將土面噴濕,然後將鏟來的青苔一片一片地貼於土面,邊貼邊壓實。製作完成後,最後用刷子和抹布將梅樁樹干、石頭及盆洗刷干凈,並用噴霧器全面噴一次水。若要將其做成雪景,可用噴霧器將製作好的梅花寫意盆景全部噴濕,然後將事先准備好的石膏粉放在小篩內,懸於盆景上方,用手指輕輕彈擊小篩外壁,讓石膏粉垂直落在山體以及盆內的梅樁、亭塔等上。石膏遇水即自然凝固,這樣製作的雪景十分逼真。雪景也可不用石膏粉,而用白礬石或珍珠岩簡單鋪灑而成。
(3)製作後的管理 製作好後的梅花寫意盆景,一般擺置於光線條件好且通風的室內環境中,這樣花期較長,可欣賞1個月有餘。由於盆中土淺根露及土表植有苔蘚,故在觀賞期間要經常向土面噴水,以保持濕潤,若失水,輕者苔蘚枯死,梅花花蕾不開放,重者梅樁乾死。另外在此期間不要給梅樁施肥,因為只要保持濕潤,花蕾就能開放,若施肥,不僅對開花不利,而且有礙觀賞。梅花是對溫度很敏感的花卉之一,溫度若偏高,花就開得快、謝得快,觀賞期就縮短了,所以室內溫度以偏低為宜(10℃左右)。花謝後,要及時將梅樁換回泥土盆中進行正常的周年管理。
⑷ 梅花在園林中有哪些應用
中國園林是一門綜合藝術,她自然、清新,且極富詩情畫意,在世界園林上獨樹一幟。梅以韻勝,以格高,自古深得人們喜愛,已成為中國造園的特色樹種之一。再加上其橫斜疏瘦、色雅香清、傲霜鬥雪的特性,更使其成為園林應用中的佼佼者。
(1)梅花專類園 梅花專類園,一般稱為「梅園」,其景蔚為壯觀。每當花開時節,滿園梅景燦爛如霞,猶如一個香雪海。我國古代出現了許多賞梅勝地,如宋代陸游有梅花詩雲:「二十里中香不斷,青陽宮到浣花溪。」明代馮夢禎《西山看梅記》載:「武林梅花最盛者,法華山上下十里如雪……」現在,我國賞梅名園更多,據統計有近30個,如武漢梅園、南京梅花山、無錫梅園、上海澱山湖梅園、昆明黑龍潭公園、青島梅園、成都杜甫草堂梅園等,其中有的以花梅取勝,有的以果梅為主。
(2)梅花群植 除梅花專類園外,梅花在庭園中也可群植。三五成叢或更多群植,以形成小梅林、梅嶺、梅徑等景觀。
(3)梅花孤植 梅花樹形古樸蒼勁,較適宜在園林中孤植欣賞。草坪上、雪松前及景牆邊等環境,梅花孤植皆可得到良好的觀賞效果。梅花品種繁多,有些品種的樹形更為突出,如『虎丘晚粉』、『昆明小跳枝』、『白須硃砂』等,這些品種孤植,更具有觀賞價值。
(4)「歲寒三友」傳統配置 松、竹、梅,人稱「歲寒三友」。將松、竹、梅配置一起構成「歲寒圖」,是中國園林的傳統造景手法。梅,傲雪凌霜,獨步早春;竹,虛懷若谷,凌冬不凋;松,蒼勁古樸,四季常青。將它們合植一起,寓意深刻,耐人尋味。宋代樓陽有詩雲:「百卉千花皆面友,歲寒只見此三人。」
(5)梅花繞屋及伴亭 我國自古就有「梅花繞屋」的習慣。《園冶》有雲:「梅繞屋,余種竹。」明代王稚登有詩雲:「竹寒沙碧堂成處,移得官梅繞屋栽。」我國造園,大都以建築物為主體,但好樓須有好花映。梅花疏影橫斜,暗香浮動,掩映於亭台樓閣間,既可豐富藝術構圖,又可協調周圍環境的自然景觀。
(6)梅花倚石 景石是我國古典園林中不可缺少的配置。梅花倚石,其景自出。梅因石而更老,石因梅而更奇。宋代徐致中有詠梅詩雲:「石畔長來枝易老,竹間瘦得萼全清。」
(7)梅花臨水 梅花冰清玉潔,是配植水景的重要植物之一。水景是中國園林的重要組成部分,可謂無水不成景。寒池清清,溪流淙淙,梅花弄影,堪然入畫。「會被清池寫疏影,一枝分作兩枝妍」,梅花臨水在我國園林中應用較早,早在南北朝時期就有此例,如「何當與春日,共映芙蓉池」(梁·吳均)。梅花品系中的垂枝梅,其枝條自然下垂,瀟灑飄逸,尤易臨水。
(8)梅花花籬 在日本園林中,有梅花用作花籬的實例,如日本丸子梅園將白色單瓣梅花密植成片,花開時,遠望猶如一條潔白的飄帶。在我國,以梅作花籬在園林應用中則少見。
(9)梅花盆景 梅花盆景是以盆為「紙」,以梅花、山石等為「繪」,通過藝術處理和精心培育,集中典型地再現了大自然中梅之神貌。我國梅花盆景較盛行,清代的《盆景偶錄》中,將盆景植物分為四大家、七賢、十八學士,梅花為十八學士之首。我國梅花盆景造型有許多藝術流派,如疙瘩梅、劈梅、順風梅、屏風梅、游龍梅、滾枝梅、自然式等。
(10)插梅清供 梅花插花的應用在我國出現較早,至少應在魏、晉之際,如《荊州記》載:「陸凱與范曄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詣長安與曄,並贈詩雲:『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梅花不以華麗取寵,而以韻格為勝,所以其插花具有自己獨特的風格。插梅的主要方式一般可分花瓶式插梅、盆景式插梅和壁掛式插梅三種。
⑸ 蘇州園林中有哪些梅花景觀
蘇州可謂是我國古典園林的發源之地,為江南私家園林精粹匯集之處。蘇州園內林在中國乃至世界園林中容都久負盛名,她是中華民族的瑰寶。
蘇州園林極富詩情畫意,能給人一種強烈的藝術感染。梅花是我國的傳統名花,以韻勝、以格高,一向為我國文人所喜愛,歷代大量的詠梅詩篇成為園林造景的題材,所以在蘇州園林中以梅花為主題的景觀較多,如:雪香雲蔚亭(拙政園)、暗香疏影樓(獅子林)、問梅閣(獅子林)、瑤華境界(滄浪亭)、見心書屋(滄浪亭)、南雪亭(怡園)、梅花廳事(怡園)、竹外一枝軒(網師園)、想香徑(歸田園居)、曲徑寒梅(雅園)、梅花墩(遂園)、聽濤觀海閣(隱梅庵)、梅花一卷廊(常熟半畝園)等。
⑹ 梅花鎮的風景名勝
樂昌梅花鎮是革命老區之一,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朱德、鄧小平、陳毅等在樂昌梅花留下了光輝的足跡。1931年1月,由鄧小平、張雲逸率領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在廣西百色起義後,轉戰粵北,在梅花的蓮花祠設立紅七軍指揮部,並親自指揮著名的梅花激戰,重創敵軍3個團,殲敵1000多人。但紅七軍也傷亡嚴重,有700多名官兵在戰斗中壯烈犧牲。梅花激戰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在梅花建造紅七軍烈士陵園和紀念館,可以讓人們銘記紅七軍在樂昌梅花的戰斗歷程和歷史豐碑,積極打造「紅色旅遊」品牌,把鄧小平和紅七軍在梅花戰斗的地方建成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也有利於做大做強樂昌旅遊業。
梅花鎮革命老區境內的旅遊點眾多,現有中國第二代偉人鄧小平同志指揮著名的「梅花戰役」指揮部,又有一似丹霞地貌的萬佛岩、鐵羅嶺,此外還有九仙杯,仙人岩,韓公祠等古跡。該嶺上兩兩相望,相影生輝,景色宜人,是歷來的旅遊勝地,其中較為著名的有:
(1)關春萬古金城
關春金城山(含光禿嶺、腳盤寨、大寨嶺、獅子嶺)、六子峰、鐵羅嶺、巒山(萬佛岩)一帶紅石地區,因境內有古寨題名「萬古金城」故統稱為金城山。金城上海自駕車路線查詢山山嶺崇峻,群峰聳峙,赤壁丹崖,岩洞奇特,自然景觀可與金雞嶺、丹霞山相媲美,被樂昌市列為名勝。
(2)韓瀧祠
位於梅花鎮7公里處,始建於漢,原稱將軍廟。東漢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伏波將軍馬援南征入粵時,經過這里,所以稱將軍廟。漢靈帝初年,桂陽太守周昕開鑿九瀧十八灘水路時,鄉民為了紀念他,改為周府君廟(俗稱老爺廟)。唐憲宗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韓愈被貶為潮州刺史,路過此地,見滔滔武水,便題詩一首:「不覺離家已五年,仍將衰病入瀧船。潮陽未到吾能說,海所昏昏水拍天。」後人因此把它改為韓瀧祠,1981年鄉民集資重修,現為樂昌市級文物保護。
(3)梅花紅七軍烈士紀念碑
1931年2月1日,紅七軍在鄧小平、李謙軍長的帶領下經遼水三和墟進入梅花薊縣滑雪場村,軍指揮部設在蓮花壇古廟。但不久即遭到的圍攻,激戰中,死傷敵人千餘名,紅七軍亦傷亡700多人,李謙軍長光榮犧牲,為紀念革命烈士,梅花人民政府於1959年10月建立此碑。 2009年3月,在原烈士紀念碑不遠處,新的紅七軍烈士紀念園落成,李謙軍長的墓從深山之處遷到新紅七軍烈士紀念園。
⑺ 蘇州梅花景點有哪些
1、光福香雪海
非常有名的光福香雪海,每年都會吸引無數遊客前往賞梅。這里自古為江南賞梅佳處,是四大賞梅勝地之一,「有鄧尉梅花甲天下,望中無地不栽梅」,香雪海的梅花種類很多,有白梅、紅梅、綠梅、紫梅、墨梅等,令人怡情陶醉。
2、漁洋山梅園
漁洋山梅園,以硃砂紅聲名在外,園內90%的梅樹品種為「硃砂紅」,所以開花早於別的梅花。待到梅花吐蕊,花開如櫻。剩下還有臘梅、白梅和綠梅。等梅花都開了,絢麗多姿。
(7)梅花景觀擴展閱讀:
帶孩子賞花注意事項
1、避免接觸花粉
春花爛漫,各種花朵爭奇斗艷,但是它們的花粉也極易引發過敏。花粉過敏的主要表現為:打噴嚏、流鼻涕、鼻子癢等,嚴重者還會出現皮膚瘙癢、紅斑、臉腫等現象,更有甚者還會出現哮喘,咳嗽等。
2、注意保暖
雖然春天溫度相對上升,但是總體還是有點冷,晝夜溫差比較大,媽媽們一定要做好寶寶保暖的工作。所以出去賞花的時,媽媽要多帶點衣服以防孩子感冒。
3、不要過度勞累
爸爸媽媽帶著孩子出去外出時,要注意不要讓孩子太過勞累。孩子到了戶外就像是脫韁的野馬,到處跑來跑去,這樣會消耗很多的體力。所以爸爸媽媽們一定要注意孩子玩耍的時間,不要超過半小時,要及時給孩子補充水分,或者讓孩子休息一下再去玩耍。
過度勞累也不利於孩子的睡眠,孩子白天玩的太瘋,晚上還是很興奮。這樣的話,孩子就睡不著覺,睡眠時間和睡眠質量都得不到保證,這樣會影響孩子的發育。
⑻ 長沙梅花什麼時候開花-觀賞地推薦
橘子洲 湖南省森林植物園 洋湖濕地公園 其他的冬天肯定最適合做的事情就是去觀賞梅花了,在長沙,有這些地方是可以去賞花的,大家如果時間充足。可以去看看,但是注意一下。有的景區是需要預約的,記得提前預約。
橘子洲橘子洲有近兩萬平方米的梅園,一片深深淺淺的嫩綠粉紅,538株梅花樹涵蓋了11個品種,據說,淺紅色花瓣叫宮粉,深紅色花瓣的叫硃砂,綠白色花瓣的叫綠萼,黃色花瓣的叫臘梅,伴著上元節的花燈賞梅,真是韻味到了極致。
地址:位於橘子洲景區的南端,也就是靠近偉人毛主席雕像的那一端。
臘梅花期:1月初持續至2月底
門票:免費,入園需提前預約
注意:入園賞梅要記得提前預約、並且帶上口罩哦!
湖南省森林植物園湖南省森林植物園目前正有梅花展,梅花展主要分布在櫻花湖畔、櫻花大道、竹園、櫻花園等核心景區,佔地面積約為20000平方米,有梅溪雙映、青梅竹馬、歲寒三友、梅香亭等六個區,全園梅花樹400餘株,分為硃砂型、宮粉型、綠萼型、玉蝶型、江梅型、垂枝型、龍游型、杏梅型等8大類型,共計30個品種,基本涵蓋觀賞梅花的所有類型。花期約為1月下旬至3月初,梅花的五片花瓣分別代表「快樂、幸運、長壽、順利、太平」。
地址:長沙市雨花區植物園路111號
花期:預計1月底——3月上旬
門票:免費,入園需提前預約
注意:入園賞梅要記得提前預約、並且帶上口罩哦!
洋湖濕地公園河西的洋湖濕地公園,也有多處有梅花可賞,主要分布在洋湖濕地一期生態農庄附近及二期科普館附近。
地址:長沙市嶽麓區瀟湘南路
交通:公交乘坐4路、26路、318路區間線、207路、222路、906路區間線等等。
其他的如沙灣公園、西湖公園、桃花嶺、長沙園林生態園、省森林植物園也都是有梅花可賞。
1.沙灣公園
沙灣公園里此刻也是暗香浮動,園內亦有有硃砂、綠萼、宮粉、透骨紅等多個梅花品種,能欣賞到獨特的花海梅林景觀。
2.烈士公園
烈士公園年嘉湖環湖道路沿線,冬日暗香撲鼻,臘梅開得最好,淺染鵝黃、暗香襲人,是賞梅花的一大好去處。
3.西湖公園
花期到來的時候,西湖公園的紅梅、白梅、臘梅競相開放,爭奇斗艷,別有一番韻味。
4.桃花嶺公園
桃花嶺被稱為「小九寨溝」,一條小徑穿過公園,兩旁道上種植著很多棵梅樹。
5.長沙縣北山森林公園
在長沙縣北山鎮北山森林公園梅莊家庭農場有有200畝梅花。這里的梅樹有果梅、青梅、椰子梅、烏梅、葯梅等六七個品種,因為種植的品種多樣,梅花花期約兩個月。在春節前夕,梅花就陸陸續續長出了花骨朵兒,目前已進入盛花期。
市民遊客可從星沙聯絡線上中青路,定位北山森林公園常家寨景區就可抵達。
還有一處,是我的最愛。也是直接導航找不到的秘密基地。湖南省園藝研究所梅花基地。在泉塘。是半月形的山坡,環抱一潭碧水。花開時節,暗香浮動,漫山的粉黛嫣紅。
地址是湖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附近。先導航到湖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在遠大路與035縣道交叉處轉彎,沿035縣道前行不遠處,在車享家汽車服務中心對面的路口拐進去,有一個非常陡的下坡,開下去非常過癮,兩側都是池塘,希望這個導航能夠指引成功。
⑼ 梅花花期是什麼時候
梅花的花期:2~3月,中國是梅的原產地,梅的栽培分布區域遠較自然分布區域大,除自然分布梅的栽培之外,在北京、山東、河南以及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梅有梅的栽培。
此外,我國海南省也有梅的栽培。北方栽培地區絕大多數是以栽培觀賞的梅花為主。但中國賞梅最為集中的地帶為長江流域。在此區域內,建成的梅花精園甚多,且有一此梅園建園歷史較長;
在國內外已形成一定影響,如武漢東湖梅園、無錫梅園、南京梅花山、成都杜甫草堂等。隨著梅文化的不斷傳播和普及,北方賞梅景點逐漸增多。
(9)梅花景觀擴展閱讀:
梅在園林、綠地、庭園、風景區,可孤植、叢植、群植等;也可屋前、坡上、石際、路邊自然配植。若用常綠喬木或深色建築作背景,更可襯托出梅花玉潔冰清之美。
選株形高大豐滿的植株孤植於重要位置或視線的集中點, 如入口的附近,庭院或草坪中,獨立成景,並注意與周圍景觀的強烈對比,以取得「萬綠叢中一點紅」的效果。可發揮景觀的中心視點或引導視線的作用。
叢植:將紅梅和其它植物成叢地點綴於園林綠地中,既豐富了景觀色彩,又活躍了園林氣氛。如果與綠色樹種叢植,均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