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山公園
Ⅰ 梅州梅縣梅花山公園在哪
從梅縣人民廣場上去,有石階,在第一個峰頂向右後有第二個峰頂,向左則是下山的另一條路,到山腳後向左則回到廣場,向右則向扶大方向(出口較遠)。
Ⅱ 梅花山國家森林公園的環境
公園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環境良好, 18 公頃原始林和 660 公頃處女地,棲息著許多珍貴野生動物。纖塵不染的梅花湖,面積 315 公頃,是許多珍稀冷水魚的歡樂家園。這是一座自然森林生態公園。 公園山巒綿延起伏,峰奇崖險千姿百態,森林茂密古樹參天。紅松林松濤滾滾,蒼勁偉岸;白松林蒼郁挺拔,直刺雲端;白樺林白乾、黑節、紅枝、綠葉,如同一幅靚麗的畫卷;混交林柞樹、楊樹、曲柳樹參差不齊,榆樹、椴樹、楸子樹粗細相間;人工林鬱郁蔥蔥,是巧奪天工的風景線。這是一座天然的森林科普公園。
公園春天落英繽紛,夏日飛紅流翠,秋時紅葉滿山,冬季銀裝素裹,四時景色迷人,令您流連忘返。四季介紹
春,滔滔林海新芽吐綠,萋萋芳草生機無限,野菜青翠,山花爛漫。來這里郊遊踏青,會讓您永生難忘那溫馨浪漫的時光。 夏,參天大樹遮雲蔽日,灌木叢生綠葉成蔭,聽泉水叮咚不見泉涌,聞溪水淙淙難覓水蹤;無論是盪舟漂流,還是森林沐浴,都會帶給您浸人心脾的涼爽。
秋,五花山萬紫千紅,山野果香飄四溢。山葡萄紅了,松子熟了,榛子成了,到這里觀山、賞景、摘果、采山,能令您心醉神迷興趣盎然。
冬,皚皚雪原與滔滔林海相伴,蒼翠的青松同潔白的雪花為伍。在雪中觀樹賞林,到林里賞雪滑雪,將是您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最靚麗的景觀,最雄壯的畫卷!
梅花山國家森林公園 離梅花山滑雪場隔山相望,離梅花河山莊度假村10公里, 山莊可提供住宿,餐飲,團隊旅遊,會議,研討會等服務。遊客可盡情常玩在森林之中。
Ⅲ 這個季節在南京 去哪個公園的景色好些梅花山的風景好嗎
去些實際點的景點..你如果有充足的時間,可以去中山陵玩玩 到一個景點可以辦一張年卡150元一個人,可以玩27個南京景點..很劃算..具體你到網上查查,
如果時間緊 就去情侶園 在玄武湖邊上..
或者在鼓樓坐車去珍珠泉玩...有小山有水...去年五一還有過山車..
至於夫子廟/...不建議你去了..因為那裡到處都是商業攤位..沒什麼意思
Ⅳ 梅花山國家森林公園有幾個景區
梅花山國家森林公園坐落在小興安嶺腹部,伊春東28千米處。公園佔地7815公頃內,有森容林5900多公頃,草地660公頃,河流460公頃。
最高峰海拔約1千米。
公園內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環境良好,棲息著許多珍貴野生動植物。這里山形地貌獨特,氣候四季分明,松濤陣陣,古木參天。可分為紅松原始林景區、虎臀山探險觀光區、梅花山探險觀光區、梅花娛樂區4個景區。著名的景點有24處。
Ⅳ 梅花山國家森林公園內有怎樣的景色
梅花山國家森林公園內有著名的原始紅松林。紅松原始林四季常青,古樹參天,蒼翠挺拔,空氣清新,令人陶醉。這里的紅松林仍然保留著原始森林的自然風貌,一棵棵粗大的紅松樹參天矗立,樹冠相簇連絡。
紅松不愧為天質非凡,它昂首佇立山間的樹干渾圓敦實,真像北方的漢子一般的剛毅。它是森林裡高聳的巨無霸,居高臨下,冷傲威嚴;仔細審視又有通體飄逸,秀美挺拔柔韌的一面。
這里紅松的樹齡一般都有三五百年,樹高至少都三四十米,樹徑也都有百十厘米,很多粗到無法環抱。一片紅松林就是一座天然大氧吧,徜徉在綠色林海里,觀賞著綠色美景,呼吸著含有負氧離子的清新空氣時,感覺呼吸順暢、心情怡然。
夏天,林地上鋪著厚厚的一層暗紅色的松針,松針上面覆蓋著一層綠茸茸的牛毛小草,踏上去,軟綿綿的,就像踩著一條彩色的大地氈。紅松開花傳粉時節,走進大森林就會被飄香的紅松花粉所迷醉。空氣中彌漫著紅松的香氣,耳邊的沙沙聲是紅松的召喚,一陣風吹過,紅松在向人們展開溫暖的懷抱。
秋天,樹冠上結滿像菠蘿似的大松塔,厚重油亮,芳香濃郁,這里成了天然的種子園。漫山遍野的紅林,俯視一片綠,橫看一片紅。
筆直而光滑的樹身如紅漆塗抹般鮮艷,遠遠望去好像無垠的海洋,山風吹來,樹頂彩冠與樹身紅衣相映成趣,構成斑斕的自然畫卷。
冬天,闊葉的樹木早已凋零,只有紅松依然保持綠色。紅松林中的積雪厚達1米,白雪覆蓋著的紅松林,像滿山美麗的聖誕樹一樣。澄凈的天空、壯觀的大冰凌、霧凇、樹掛等神奇景色,讓人心神俱醉。
此外,森林公園還有白松林蒼郁挺拔,直刺雲端;白樺林白乾、黑節、紅枝、綠葉,如同一幅靚麗的畫卷;混交林柞樹、楊樹、曲柳樹參差不齊,榆樹、椴樹、楸子樹粗細相間;人工林鬱郁蔥蔥,是巧奪天工的風景線。公園里春來山花爛漫,鳥語花香,滔滔林海新芽吐綠,萋萋芳生機無限。浩盪的春風吹過,松濤陣陣,林子里到處是婉轉的鳥鳴,參天巨木,鬱郁蒼蒼,枝幹相連,遮天蔽日,綿延150多千米不絕。
夏到參天大樹遮雲蔽日,灌木叢生綠葉成蔭,聽泉水叮咚不見泉涌,聞溪水淙淙難覓水蹤,無論是盪舟漂流,還是森林沐浴,都會帶給人浸人心脾的涼爽。
秋至滿山紅葉,盡染層林,野果香飄四溢,令人心醉神迷、興趣盎然。冬時,皚皚雪原與滔滔林海相伴,蒼翠的青松同潔白的雪花為伍。
總之,森林公園內四時景色迷人,令人流連忘返。身臨其境,宛如仙境一般。從喧鬧的城市來到梅花山原始森林中,定會找到返璞歸真、回歸自然的感覺!
一邊欣賞紅松原始林的風貌,一邊大口大口呼吸原始林中的香、花香和草香,體會梅花山原始、自然和健康的魅力,頓覺舒暢、輕松和愉快!
紅松林遠景
Ⅵ 梅花山簡介
梅花山原是三國吳大帝孫權的葬地。孫權18歲掌握東吳政權後,為對付曹魏,他聽取了諸葛亮等人建都秣陵的建議,並改秣陵為建業。孫權對古代南京城市的發展貢獻很大,他大大拓建了南京城,從當時建業的規模來看,「東憑鍾山,北倚後湖(玄武湖),南近秦淮,西臨石頭。」孫權還疏浚和拓寬了秦淮河,開鑿了青溪、運瀆和破崗瀆等運河,同秦淮河溝通在一起,解決了南京的排水和用水問題。根據文獻記載,孫權死後葬在朝陽門外第三個山崗,這個山崗因而被稱為孫陵崗。孫陵崗葬有孫權和他的夫人步氏及後妻潘夫人,太子孫登也葬在孫陵附近。
相傳朱元璋修建地宮時,主持建陵工程的中軍都督府僉事李新奉命把附近所有建築遷往別處,孫陵也在這一范圍內。李新為慎重起見,就遷移孫陵的問題專門請示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說,孫權是一位好漢,把他的墓留下來,給我看大門吧。這樣,孫陵得到完整保存。
梅花山因梅花聞名,山上植梅數千株,品種繁多。春天梅花盛開時,遍山梅花爭芬斗艷,遊人如織。1982年山上新建一組清新淡雅的仿古建築,名「暗香閣」,取自北宋詩人林逋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詠梅詩句。此閣造型優美,獨具特色,把梅花山點綴得更加豐姿多彩。
南京植梅,始於六朝時期,相沿不衰,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1929年孫中山先生奉安中山陵後,當時的國父陵園管理委員會決定在孫陵崗建中山陵紀念性花木區,栽培了大片梅花,後來梅園面積不斷擴大,品種逐年增多,成為廣大遊人賞梅勝地。孫陵崗一名在人們的記憶中漸漸湮沒,代之而起的名稱是梅花山。今日梅花山上的「觀梅軒」所在地,原是汪精衛的墳墓。1946 年1月,何應欽派74軍工兵炸墓開棺,平掉墓地。1947年春,陵園在此建亭,名日「觀梅軒」,上有一聯:「天闕遠瞻鳴鶴舞,孝陵啁望伏龍眠」。
南京自1996年始,每年的春季都舉辦國際梅花節。通過一系列大型旅遊、商貿、文化、娛樂活動,向世界多方面多層次地展示南京美麗的自然風光和悠久的歷史文化。
南京市民喜歡探梅、賞梅。梅花迎雪怒放,百折不撓,被人們譽為高潔的化身。1982年,南京市將梅花定為「市花」。
Ⅶ 梅花山國家森林公園的位置
梅花山國家森林公園坐落在小興安嶺腹部,伊春市區東 28 公里處。公園佔地 7815 公頃,有森林 5921 公頃,草地 660 公頃,河流 460 公頃。最高峰海拔 1046.8 米。公園 8 大景區、 8 大奇觀、 24 個景點、 21 條旅遊線路,是森林生態旅遊的最佳選擇。
森林公園里的原始林是亞洲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原始紅松林的生長地,這里生態保存完好,原始森林植被覆蓋率在99.8%,同時分布著大量的雲杉、冷杉、白樺、椴樹等多達110餘種的珍貴樹種。負氧離子含量最高值可達每立方厘米5萬個,是一個天然的大氧吧。松類植物在新陳代謝過程中還能釋放出一種叫松樹醇的物質,有殺菌、消炎、抗癌的功效。因此您來到這里除觀光度假、科學考察外,一定要進行深呼吸,讓身心徹底放鬆,好不暢快至極。
Ⅷ 南京梅花山是不是梅花谷公園
南京梅花山位於南京市中山門外的紫金山南麓。南京植梅,始於六朝時期,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
梅花山的梅花谷公園簡稱梅園,梅園始建於1929年,植梅面積1533餘畝,有近400個品種的13000餘株梅樹,被稱為「天下第一梅山」和「中國第一梅花山」,與上海澱山湖梅園、無錫梅園和武漢東湖磨山梅園並稱為「中國四大梅園」,居四大梅園之首。
Ⅸ 梅花山 簡介
南京梅花山是梅花節連續九年的主會場,也是國內唯一一處位於世界遺產景區內的賞梅勝地,在全國八大賞梅勝地中,無論是按植梅的歷史、規模、數量還是品種排比,皆堪稱魁首,被譽為「天下第一梅山」。
據史料記載,六朝時南京植梅已盛,明朝時候靈谷寺東南一里有一處賞梅勝地,叫梅花塢,是明代宮廷專設的梅園,其間植梅不下千株,所結的梅子專供太廟祭禮皇帝的祖宗之用。梅園里的每株梅樹上都懸掛著書有「御用」二字的木牌,由於明代刑律嚴酷,故而雖然遊客眾多,但絕沒有人敢私自攀枝。
三十年代初,當時的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將梅花山一帶辟為中山陵園植物園的薔薇花木區,開始植梅,到抗戰前夕,這里已經形成一片梅林,每逢梅花盛開之際,遊人常常絡繹不絕。1944年這里正式稱為梅花山。
近年來,梅花山的植梅規模不斷擴大,新的品種不斷出現,如今的梅花山有梅園面積400餘畝,形成了3大梅花體系、5大種類、18個花型、230多個品種,總數約15000株。其中精品薈萃,如紅妝淡抹的「宮粉型梅」,狀如游龍的「龍游梅」,萼似翡翠的「綠萼梅」、花如堆雪的「玉蝶型梅」、胭脂點珠的「硃砂型梅」、以及珍奇品種「別腳晚水」、「南京紅」等。另外,「單瓣跳枝」、「水紅小硃砂」等60餘個品種已進行了國際登錄。常言到「花是將開未開好」,在梅花含苞欲放之時去梅花山「探花」別有一番情致。而當梅花盛開時節,繁花似錦的梅花山更讓遊客沉醉在如詩如畫的美景之中。
梅花山對南京而言,已不是一座普通的小山,而是一處重要的「文化空間」它是南京梅花節重要的文化空間。公元252年,吳大帝孫權71歲時病故,下葬於鍾山南麓的高崗上,陵寢史稱「蔣陵」,葬處得名「孫陵崗」,即今天的梅花山。
孫權此舉開啟了以後歷代在南京定都的著名帝王或政治家喜愛以鍾山作為陵址的先河,即他還是鍾山陵寢文化的開創者。葬於鍾山的「帝王」級人物不下於10位,但能葬於主位即鍾山主峰或東、中、西峰下的只有孫權、朱元璋、孫中山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