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藤產地
1. 梅花的產地分布在哪裡
梅花原產中國西南部,最初的野梅,主要分布在川東、鄂西山區;鄂東南、贛東北、皖浙山區;兩廣、贛南山區和閩、台等地區。其中台灣省以台南縣楠西鄉梅嶺風景區、南投縣信義鄉最多。後來引種到韓國與日本,又從日本傳播到西方國家,而梅花的學名實際上是日語的發音,這個發音據說是來自中國古代中原地區對梅花一詞的發音。為落葉喬木。梅喜溫暖氣候,花期對氣候變化特別敏感。梅喜空氣濕度較大,但花期忌暴雨。梅對土壤要求不嚴,較耐瘠薄。陽性樹種,喜陽光充足,通風良好。為長壽樹種。長江流域花期12月至翌年3月。在四川、湖北、廣西等高海拔地區均有野梅分布。栽培的梅花在黃河以南可安全露地越冬,經雜交育種的梅花,在北京露地越冬已獲成功,梅花喜溫暖稍帶濕潤的氣候,喜陽略耐陰,不畏寒,土質以輕壤、砂壤而富含腐殖質最佳,在中黏壤土上生長易生刺。四川的成都,自古以梅花著稱。宋代詩人陸游《詠梅花》詩:「當年走馬錦城西,曾為梅花醉如泥。二十里中香不斷,青羊宮到浣花溪」。
另外,大家不要把梅花與臘梅混淆了,雖然兩者都帶有一個「梅」,但完全是兩種不擊的植物。梅花屬薔薇科,臘梅屬臘梅科。臘梅高最高僅三米,且花多為黃色。果為瘦紡錘形,這與梅花也是不同的。梅是亞洲梅樹(薔薇科李屬)的日本名稱。作為賞花樹種被廣泛種植,果實可以食用。雖然被稱為梅,但實際上在分類上更接近於杏屬。還有一種日本梅被稱作sumomo。
在日本,梅的花期為一月的下旬及二月份,先開花後長葉子。花五瓣,直徑1~3厘米。花野生型為白色,有玫瑰紅及深紅等人工變種。葉在花落之後很快抽出。葉橢圓型,葉尖箭形。果實於初夏成熟,也就是日本的六月。因為果實成熟時期恰逢中國江南雨季,所以這種時期又被稱為梅雨季節。果實圓形,自柄至尖部有一道淺槽。果皮綠色,採摘後逐漸轉黃,並可能呈現紅色,此時表明果實已經成熟,另外果肉呈黃色。梅是在4世紀時伴隨中國文化傳入日本,在日本廣有種植。在西方除了紐西蘭略有分布外,歐美也少有種植。
2. 哪有大血藤\雞血藤:過江龍:海風藤的鮮貨賣扁擔藤:梅花藤見血飛是哪裡進的鮮貨
我在阿里巴巴看到有貿易公司,可以進貨的
3. 梅花的產地
梅花在中國各地均有栽培,但以長江流域以南各省最多,江蘇北部和河南南部也有少數品種,某些品種已在華北引種成功。
梅小喬木,稀灌木,高4-10米;樹皮淺灰色或帶綠色,平滑;小枝綠色,光滑無毛。葉片卵形或橢圓形,葉邊常具小銳鋸齒,灰綠色。
花單生或有時2朵同生於1芽內,直徑2-2.5厘米,香味濃,先於葉開放;花萼通常紅褐色,但有些品種的花萼為綠色或綠紫色;花瓣倒卵形,白色至粉紅色。
果實近球形,直徑2-3厘米,黃色或綠白色,被柔毛,味酸;果肉與核粘貼;核橢圓形,兩側微扁,花期冬春季。
(3)梅花藤產地擴展閱讀:
生活習性
梅花生態習性,露地栽植亦選擇土質疏鬆、排水良好、通風向陽的高燥地,成活後一般天氣不旱不必澆水。每年施肥3次,入冬時施基肥,以提高越冬防寒能力及備足明年生長所需養分,花前施速效性催花肥;
新梢停止生長後施速效性花芽肥,以促進花芽分化,每次施肥都要結合澆水進行。冬季北方應採取適當措施進行防寒。地栽尤應注意修剪整形,合理地整枝修剪有利控制株型,促進幼樹提早開花。
修剪以疏剪為主,最好整成美觀自然的開心形,截枝時以略微剪去枝梢的輕剪為宜,過重易導致徒長,影響來年開花。多於初冬修剪枯枝、病枝和徒長枝,花後對全株進行適當修剪整形。
4. 請問梅花的原產地在哪裡什麼時候開花
梅花原產中國,花每節1-2朵,無梗或具短梗,原種呈淡粉紅或白色,栽培品種則有紫、紅、彩斑至淡黃等花色,於早春先葉而開。梅花可分為系、類、型。如真梅系、杏梅系、櫻李梅系等。系下分類,類下分型。2006A6Fv-Into
5. 梅花牌手錶的原產地是哪裡
瑞士原裝進口。很多產品都外包給中國製造了,但瑞士名表是不會外包的,還是正宗原產。質量是他們的命根,而且還有工藝機密問題。
6. 梅花石產出是哪
梅花石是由火山中噴流出的岩漿冷凝而成。由於此種火山岩在冷凝過程中,大量的氣體在岩石中形成許多奇特的氣孔,這些氣孔被後來生成的多種礦物所充填,便形成了杏仁狀安山岩。這些杏仁(氣孔)可被含鐵的瑪瑙、綠簾石、綠泥石、方解石或石英充填,而分別呈紅、黃綠、深綠、白色或無色透明。石料被拋光後,被充填了各種礦物的氣孔,便形成了好似梅花的「花朵」。氣孔間常有曲折的細裂隙,當其被礦物充填後,便形成了「梅花」的枝幹。在安山岩黑色或灰黑色的背景下,更顯出枝繁花茂的奇妙圖畫。有時黃鐵礦還會在「梅朵」的邊緣上鑲上一圈金邊,使其更加華麗。
河南梅花石(圖4.30):又名汝玉,產於洛陽南部山中,石質細膩如玉,摩氏硬度6~7,其基底以油黑、褐紅為主,散布的斑晶含量為30%~50%,粒度0.5~3mm。連枝梅花,栩栩如生,難怪頗得漢武帝器重。
歷山梅花石(圖4.31):歷山位於山西省垣曲縣境內,梅花石就產出於歷山腳下。基質為安山岩,石質細密堅硬,摩氏硬度5~7;色彩鮮艷絢麗,呈紅、綠、白、黃等色,石上紋理似天然「梅圖」;其形態或疏影橫斜,或挺拔勁秀;石底分褐紅、墨黑、粟黃等色,有紅梅、綠梅、黃梅、白梅、墨梅、鴛鴦梅等品種。
新疆梅花石(圖4.32):產於新疆阿勒泰地區南側准噶爾盆地克拉美麗地區。該石質地為玄武岩,摩氏硬度6~7,石中的氣孔和裂隙被方解石、綠簾石充填後,呈大小不等的圓球狀和細脈狀,在岩石表面形成似梅花盛開的圖案。
金沙江梅花石(圖4.33):又名火燒玉、白梅玉,產於金沙江畔。石質近碧玉質地,摩氏硬度6~7,細膩手感好,常以赭色為底色,圖案紋樣為棕黑色,也有以棕黑色為底色,圖案為灰色,配以白梅花點,對比強烈醒目。偶見粉綠、赭等色塊同生一石,色彩和諧。
7. 中葯梅花藤的功效
這葯物是祛風通絡補益腎陽,同時舒筋活絡除濕
8. 梅花的產地與栽培簡史是什麼
梅花系我國特產。我國是梅花的世界野生分布中心,也是梅花的世界栽培中心。
梅花野生於我國西南及長江流域以至台灣省的山區,其中滇、川兩省是我國野梅的分布中心,並東延至鄂西地區。梅花在我國有3000多年的栽培歷史。由於梅花適應性較強,露地栽培分布區很廣,包括華東(含台灣省)、華中、西南、華南之大部及華北、西北之南部。
古代先民採集野梅,主要系加工食品或祭祀之用。在長期的馴化栽培過程中,個別出現了復瓣、重瓣、台閣等變異,有心人另行嫁接繁殖,就育成了專供觀賞的新品種。這就是花梅(梅花)從果梅(梅子)中分化而出的來龍去脈。
梅始以花聞天下,約在西漢初葉。如《西京雜記》載:「漢初修上林苑,遠方各獻名果異樹,有朱梅、胭脂梅」。又載:「漢上林苑有侯梅、同心梅、紫蒂梅、麗有梅。」稍遲,揚雄(公元前53~公元18)撰《蜀都賦》,有「被以櫻、梅,樹以木蘭」之記述。可見,距今約2000年前,梅已在華西各域作城市綠化樹種應用了。漢初之梅花品種,似多屬江梅型、宮粉型,或有少量硃砂型。
魏晉之際,有關梅花栽培的詩文漸多。如晉之陸凱自荊州專寄一枝梅花贈梅花長安范曄並附短詩「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至南北朝時,如宋之鮑照,梁之庾肩吾、何遜、陰鏗、陳之、謝燮、蘇子卿乃至北周之庾信等,均有梅花詩,蕭綱(梁簡文帝)有《梅花賦》等。
自漢、晉至南北朝,可稱我國栽培梅花初盛時期。時至隋、唐、五代,梅花栽培漸盛,此際梅花品種,主要仍屬江梅、宮粉型;而在四川,則硃砂型脫穎而出,當時稱為「紅梅」。唐代恐始有屬綠萼型之「綠萼梅」。
宋元400年(公元960~1368年)是古代栽培梅花的興盛時期,形成了一段藝梅的高潮。宋代詠梅最著者北宋有林逋、蘇軾、秦觀、王安石、歐陽修等,南宋則有陸游、陳亮、楊萬里、范成大等。梅花見重於宋代和畫藝大有關聯。北宋畫家始創「墨梅」之法,將枝幹虯曲、疏影橫斜之神態勾勒得淋漓盡致。至元代王冕,更以《墨梅》詩、畫聞名於世。由於文學繪畫創作的興盛,也就更助長了藝梅之風。宋元之際,梅花類型與品種大增。除真梅系直枝梅之江梅、宮粉、硃砂、綠萼等型外,新增玉蝶型(重葉梅)、早梅型(早梅)與黃香型(黃香梅)以及杏梅系等。
明、清時是藝梅昌盛時期,明王象晉著《群芳譜》,清陳昊自撰花鏡,書中記述梅花品種與栽培甚詳,反映此際在藝梅規模及水平上均有發展。如《群芳譜》列記了19個梅花品種,還介紹了不少藝梅經驗。《花鏡》中記述了21個品種,新增「照水梅」、「台閣梅」等。明朝已發展了藝梅、賞梅勝地,如南京梅花山、蘇州之光福、杭州之西溪等。
辛亥革命後,藝梅事業又有新的發展,品種續有增多。各地私家園林在國內搜集不少品種,上海黃園還從日本引入灑金型、垂枝類新品種數十,並將藝梅經驗寫入《花經》中。曾勉教授1942年發表梅花專刊,並記重慶梅花品種15個。這是標志科學整理梅花品種的里程碑。1947年陳俊愉教授在南京調查,開始發現「龍游」梅。20世紀50年代後梅花栽培的規模與技藝均有迅猛發展,品種也大量增加,並系統開展全國梅花品種調查研究,開始梅花引種馴化與雜交育種等研究。
9. 中葯梅花藤哪兒買得到
你說的是芫條根吧,芫花DaphnegenkwaSieb.etZucc.瑞香科植物葯材。花:瀉水逐飲、祛痰止咳、版解毒殺蟲。用於痰權飲喘咳、水腫臌脹、禿瘡、頑癬。【毒性】花蕾和根毒性較大。含刺激皮膚、粘膜起泡的油狀物,內服中毒後引起劇烈的腹痛和水瀉。【症狀】服葯後可出現一些神經系統症狀:頭痛、頭暈、耳鳴與四肢疼痛等。消化系統症狀:口乾、胃部的燒感、惡心、嘔吐與腹瀉等。嚴重者可有痙攣、抽搐、甚至昏迷和呼吸衰竭。芫花根的油和醇溶性提取物,可引起用葯部位不同程度的腐蝕現象,不宜作肌肉注射用。
10. 梅花生長在什麼地方
在最早的時候,梅花是生長在我國的西南、東南、華中等地區的。它有很好的生長能力,適合在溫暖的環境下生長,也有不錯的耐寒性。它是很怕積水的,因此養殖梅花的地方不能有太多的水分,它喜歡接受適當的陽光照射,因此要多見陽光。
產地及習性:梅花原產我國江南及西南地區,在南方成片地栽,北方多為盆栽。梅花適應溫暖濕潤的氣候,具有一定的耐寒性,在華北地區栽植多選擇抗寒性強的品種,並植於背風向陽面。要求有充足的光照和通風良好的條件,對土壤要求不嚴,頗能耐瘠薄土壤,但終以深厚、疏鬆肥沃的壤土為好。不耐積水,以免造成爛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