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櫻花百科
❶ 武漢大學櫻花樹的來歷是什麼
1939年,日軍當年在武漢大學種下的小日櫻花20多株,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櫻花大道上。抗戰勝利後,武大於1946年10月復歸珞珈山。
1947年3月,武大生物系師生觀察發現,校園里共有28株櫻花樹開花,它們均勻地分布在老齋舍三個拱門之間及其兩側的四個門棟前(每個門棟前各有7株)。
懷著對日本軍國主義的痛恨,有人建議將櫻花樹砍掉,但當時駐守在武漢的部隊主張保留武大里的一草一木。於是,武大的第一代櫻花樹得以保存。
(1)武漢櫻花百科擴展閱讀
在武大校園里,除櫻園外,第四教學樓、鯤鵬廣場、人文科學館、行政大樓、校醫院一帶以及工學部主教學樓、信息學部星湖、醫學部等處皆有櫻可賞。而最佳的賞櫻地點,還是莫過於「櫻園」,這片直接以「櫻」命名的園區了。
櫻園一帶以小日櫻花為主,收集了早櫻、晚櫻和垂枝櫻等共6種10餘個佳品的櫻花,花色豐富,絢麗多彩,枝、干多異且花期不同。每當寒冬過後,梅花凋謝之時,早櫻開放,繼而小日櫻花、垂枝櫻花、晚櫻等開放。
盛開時節,櫻園酷似花的海洋,成千上萬遊客慕名而至,留連觀賞,如醉如痴,大有「三月賞櫻,唯有武大」的意趣。武漢大學行政樓旁的櫻花也是很值得一看的景點。
❷ 關於武大櫻花樹的來歷!
其實兩種說法都是正確的,武大櫻花最早的確是日本人在武漢大學設立內戰地醫院時,容為緩解傷兵思鄉之情種下的。
而後,抗日結束後,經過熱議,還是決定把櫻花樹留下,作為歷史見證。
經過幾十年的風風雨雨,武大櫻花由教職工細心培育,發展為了現在的規模。
而「中日建交時日本人送的櫻花」,也確有其事,在武大校園內,有幾棵櫻花樹仍能看見上標示「日本直送」的字樣。
❸ 武漢櫻花什麼時候開
武漢的櫻花一般是在每年的3月中旬盛開,到本月的20日左右才能完全盛開,櫻專花的生命周期屬非常的短暫,只有15天的生命,在4月10日之前櫻花基本全部掉落,所以在3月20日是賞櫻的最佳時期。
武漢櫻花盛開時如雲似霞、美不勝收,開花期一般是在3月中旬盛開,它的花期非常的短暫,只有15天的生命,所以每當武漢櫻花盛開的時候,遊客絡繹不絕,場面十分的壯觀。
每年一到4月20日左右,武漢的櫻花已經全部凋落,此時地面會被大量的櫻花覆蓋,走在小路上,也頗有另一番爛漫的場景,所以如果想在武漢賞櫻花,盡量在4月20日之前,最好是在3月20日左右,這樣可一睹櫻花的容姿。
(3)武漢櫻花百科擴展閱讀
櫻花為溫帶、亞熱帶樹種,性喜陽光和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有一定抗寒能力。對土壤的要求不嚴,宜在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生長,但不耐鹽鹼土。根系較淺,忌積水低窪地。有一定的耐寒和耐旱力,但對煙及風抗力弱,因此不宜種植有台風的沿海地帶。
櫻屬植物有百餘種,分布北半球溫和地帶:亞洲、歐洲至北美洲,主要種類分布在中國西部和西南部以及日本和朝鮮。中國北京、西安、青島、南京、南昌等城市均有庭園栽培。
❹ 武漢的櫻花屬於哪類櫻花
武漢的櫻花主要是兩個地方的,
1武漢大學內的櫻花(簡稱武大櫻花)
2.東湖磨山內櫻花園櫻花(簡稱磨山櫻花/東湖櫻花)
武大櫻花
武大還經常將自己繁殖培育的各種櫻花品種贈送給其他兄弟院校和社會單位,如1988年就轉讓16株名貴品種垂枝櫻花給當時的中南財經大學(現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首義校區),在財大的思園落戶生根,1991年又轉讓200多株3個種、近10個品種的櫻花樹苗給北京玉淵潭公園的櫻花園。現在,武大園林部門正在繼續努力採取有力技術措施,保護櫻花,並不斷繁殖和培育新的櫻花品種,以求更進一步地美化珞珈山校園。
2011年,武大校園內已有櫻樹1000多株,內含日本櫻花(即江戶櫻花)、山櫻花、垂枝大葉早櫻和紅花高盆櫻桃(經常被誤稱為雲南櫻花)共四個植物學種和十多個栽培品種或變種。
磨山櫻園
有5000株櫻花樹,10天前,八重垂枝櫻和染井吉野這兩個品種。
❺ 為什麼武漢的櫻花那麼出名
因為中國很少有那種大片櫻花的景觀,只有武漢的櫻花比較多,所以武漢的櫻花才出名。
❻ 武漢大學的櫻花的來歷
武漢大學的櫻花,卻是與抗戰的一段屈辱歷史有關,武大最初並沒有櫻花,他們原本內是,清華日軍所種植。
武漢容大學就這樣被種上了櫻花,日軍所種的櫻花不超過30株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櫻花大道上,櫻花的壽命一般只有幾十年,到了五六十年代,日軍所種的第一批櫻花已基本死亡,1972年中日邦交實現正常化,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向周恩來總理贈送了1000株櫻花,由於周總理曾經在武漢大學居住過,所以武漢大學也被轉贈20株,這樣逐漸的繁殖越來越多。
❼ 武大櫻花的介紹
武大櫻花是由周恩來總理以及多名中日友人轉贈的武漢大學的著名景觀。
❽ 武大櫻花的櫻花概述
1939年日軍當年在武大種下的小日櫻花不超過30株,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櫻花大道上,至今那些日軍栽種的櫻花樹都早已老死。抗戰勝利後,武大於1946年10月復歸珞珈山;
1947年3月,武大生物系師生觀察發現,校園里共有28株櫻花樹開花,它們均勻地分布在老齋舍三個拱門之間及其兩側的四個門棟前(每個門棟前各有7株)。
1957年,武漢大學對這些櫻樹進行了更新。
1973年,武大農場又從上海引進了一批山櫻花,同時再次更新了已老化的櫻樹。由於櫻花樹的生命周期很短,一般只有二三十年,1939年由日本人種下的第一批日本櫻花,50年代更新時已基本死絕。因此,我們今天在武大所看到的日本櫻花,已遠非當年日軍所留下的花種了。 本來櫻花只在老齋舍前有栽種,80年代,武漢大學成立綠化委員會,樓、人文科學館以及行政大樓等處。
武大還經常將自己繁殖培育的各種櫻花品種贈送給其他兄弟院校和社會單位,如1988年就轉讓16株名貴品種垂枝櫻花給當時的中南財經大學(現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首義校區),在財大的思園落戶生根,1991年又轉讓200多株3個種、近10個品種的櫻花樹苗給北京玉淵潭公園的櫻花園。
武大園林部門正在繼續努力採取有力技術措施,保護櫻花,並不斷繁殖和培育新的櫻花品種,以求更進一步地美化珞珈山校園。
2011年,武大校園內已有櫻樹1000多株,內含日本櫻花(即江戶櫻花)、山櫻花、垂枝大葉早櫻和紅花高盆櫻桃(經常被誤稱為雲南櫻花)共四個植物學種和十多個栽培品種或變種。 在武大校園里,除櫻園外,第四教學樓、鯤鵬廣場、人文科學館、行政大樓、校醫院一帶以及工學部主教學樓、信息學部星湖、醫學部等處皆有櫻可賞。而最佳的賞櫻地點,還是莫過於「櫻園」,這片直接以「櫻」命名的園區了。櫻園一帶以小日櫻花為主,收集了早櫻、晚櫻和垂枝櫻等共6種10餘個佳品的櫻花,花色豐富,絢麗多彩,枝、干多異且花期不同。每當寒冬過後,梅花凋謝之時,早櫻開放,繼而小日櫻花、垂枝櫻花、晚櫻等開放。盛開時節,櫻園酷似花的海洋,成千上萬遊客慕名而至,留連觀賞,如醉如痴,大有「三月賞櫻,唯有武大」的意趣。武漢大學行政樓旁的櫻花也是很值得一看的景點。
❾ 武大櫻花的發展史
1939年,日軍當年在武漢大學種下的小日櫻花20多株,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櫻花大道上。抗戰勝利後,武大於1946年10月復歸珞珈山;
1947年3月,武大生物系師生觀察發現,校園里共有28株櫻花樹開花,它們均勻地分布在老齋舍三個拱門之間及其兩側的四個門棟前(每個門棟前各有7株)。懷著對日本軍國主義的痛恨,有人建議將櫻花樹砍掉,但當時駐守在武漢的部隊主張保留武大里的一草一木。於是,武大的第一代櫻花樹得以保存。
1957年,由於櫻花樹的生命周期不長,第一代日本櫻花基本死絕;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日本首相訪華,向周恩來總理贈送了1000株櫻花,由於周恩來曾住在珞珈山從事抗日救亡活動,於是將其中50株轉贈武大,栽植於半山廬前。
1980年代、1990年代,為紀念中日友好,日本友人又先後兩次贈送櫻花樹苗。
如今,武大校內有櫻花1000多株,以日本櫻花、山櫻花、垂枝大葉早櫻和紅花高盆櫻4種為主。其中,不少是科研人員培育或從國內其他地方移植引進的。它們遍布於櫻花大道及鯤鵬廣場、人文科學館、行政大樓等多處。
(9)武漢櫻花百科擴展閱讀
武大櫻花的觀賞地點
在武大校園里,除櫻園外,第四教學樓、鯤鵬廣場、人文科學館、行政大樓、校醫院一帶以及工學部主教學樓、信息學部星湖、醫學部等處皆有櫻可賞。而最佳的賞櫻地點,還是莫過於「櫻園」,這片直接以「櫻」命名的園區了。
櫻園一帶以小日櫻花為主,收集了早櫻、晚櫻和垂枝櫻等共6種10餘個佳品的櫻花,花色豐富,絢麗多彩,枝、干多異且花期不同。每當寒冬過後,梅花凋謝之時,早櫻開放,繼而小日櫻花、垂枝櫻花、晚櫻等開放。
盛開時節,櫻園酷似花的海洋,成千上萬遊客慕名而至,留連觀賞,如醉如痴,大有「三月賞櫻,唯有武大」的意趣。武漢大學行政樓旁的櫻花也是很值得一看的景點。
❿ 紅遍全中國的武漢櫻花究竟是本土品種還是日本移栽的
每年的三四月份,武漢大學盛開的櫻花,總能吸引著無數的遊客,成為火遍大江南北的網紅。如今的武大的櫻花,不僅是武大獨有的招牌,也成為了武漢市的靚麗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