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七子登科
『壹』 所謂的「七子登科」的「七子」是什麼意思
七子指的是七個兒子。 所謂七子登科是指七個兒子都在科舉考試中考上了進士,舉人。 清朝有個叫許學范的七個兒子有三個考上了進士,另外四個考上了舉人。科舉制,又稱科舉、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
士子應舉,原則上允許自己報名參加,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長官特別推薦,這一點是科舉制最主要的特點,也是與察舉制最根本的區別。科舉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徹底打破血緣世襲關系和世族的壟斷。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會中下層有能力的讀書人進入社會上層,獲得施展才智的機會。
(1)茶花七子登科擴展閱讀:
科舉分級
1、及第
指科舉考試應試中選,應試未中的叫落第、下第。《祭妹文》:「逾三年,予披宮錦還家。」古時考中進士要披宮袍,這里「披宮錦」即指中進士。《祭妹文》:「大概說長安登科,函使報信遲早雲爾。」「登科」是及第的別稱,也就是考中進士。
2、進士
是科舉考試的最高功名。」貢生參加殿試錄為三甲都叫進士。考中進士,一甲即授官職,其餘二甲參加翰林院考試,學習三年再授官職。
3、狀元
科舉制度殿試第一名,又稱殿元、鼎元。唐代著名詩人賀知章、王維,宋代文天祥都是經殿試而被賜狀元稱號的。
4、會元
舉人參加會試,第一名稱會元,其餘考中的稱貢士。
5、解元
生員(秀才)參加鄉試,第一名稱解元,第二至五名為經元,其餘考中的稱舉人。
6、連中三元
科舉考試以名列第一者為元,凡在鄉、會、殿三試中連續獲得第一名,被稱為「連中三元」。據統計,歷史上連中三元的至少有十六人。歐陽修《賣油翁》中提到的「陳康肅公堯咨」,陳堯咨與其兄陳堯叟都曾考中狀元,而陳堯叟則是連中三元。
7、鼎甲
指殿試一甲三名:狀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故稱鼎甲。狀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別稱鼎元。
8、貢士
參加會試而被錄取的稱貢士。
9、舉人
參加鄉試而被錄取的稱舉人。舉人可授知縣官職。《儒林外史》第三回寫范進中舉後,張鄉紳立即送賀儀銀和房屋,范的丈人胡屠戶也立時變了嘴臉吹捧女婿「是天上的星宿」,而范得了消息,高興得發了瘋。說明古代中舉後便可陞官發財。
生員
即秀才,通過院試(童試)的可稱為生員或秀才。如王安石《傷仲永》「傳一鄉秀才觀之」。東漢時避光武帝劉秀諱,而稱秀才為茂才。
參考資料:網路-科舉制度
『貳』 頭重腳輕、七子登科什麼意思
頭重腳輕: 頭腦發脹,腳下無力。形容身體不適。也比喻基礎不牢固。
七子登科: 七子是妻子、兒子、老子、房子、票子、位子、車子,登科是科舉時代應考人被錄取,也說登第。
『叄』 五子登科七子團子是什麼意思
五子登科本為中國民間諺語,最初來源於民間故事,話說五代後周時期,燕山府有個叫竇禹鈞的人,他的五個兒子都品學兼優,先後登科及第,故稱「五子登科」。竇禹鈞本人也享受八十二歲高壽,無疾而終。當朝太師馮道為他賦詩雲:「燕山竇十郎,教子有義方。靈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三字經》有:「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的句子來歌頌他,教導兒童要好好念書,父親也要教子有方。
五子登科後來成為中國傳統吉祥圖案,寄託了一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像竇禹鈞五子一樣獲得科考成功。
至於七子團子我上網查了一下,只有七子團員一說,七子團圓:為舊時的生育習慣如故有「五子登科」、「七子團圓」、「十子全福」等。五男二女七子團圓,是歷代小說戲劇里大富之人的標志。最著名的是唐朝大將郭子儀,一生有七子八婿,富貴壽考冠絕古今,由此而上了《無雙譜》,以此為題材的《滿床飭》成了明清兩代官場到民間的重頭戲。《紅樓夢》里賈府唱酬神戲,賈老太太因拈著了這出戲而喜出望外,就是典型的例子。很抱歉沒有看到有七子團子。
『肆』 五子登科我知道,有誰知到六子登科都有什麼呢
五子登科是「妻子 孩子 車子 房子 票子」
但是五子登科是古代就已經有的一種說法,
宋代竇禹鈞的五個兒子儀、儼、侃、偁、僖相繼及第,故稱「五子登科」。
科舉考中進士的意思。
不會出現「六子登科」「七子登科」的。
這次的五子登科是伴隨著春節推出的系列卡,所以仿古。
而這樣的套路用了一次也就罷了,騰訊不會玩老套路,
這樣「六子」「七子」一直到「百子」都可以
玩家可以罵死TX。
『伍』 七子登科瓷器
你的這一件是五子登科,因為是五子戲佛,五子戲佛就成為五子登科,七子戲佛就稱為七子登科,最常見的是五子戲佛瓷塑,你的這一件做工很一般,釉色沒有明亮感,釉質潤感很差,藝術性和品相都很普通,收藏價值不大,價格在500元左右。謝謝
『陸』 有:七子登科的粉彩瓷器嗎
應該有吧,七子戲佛造像就稱為七子登科,比較常見的是五子戲佛瓷塑,因為是五子戲佛,五子戲佛就稱為五子登科,七子的倒是比較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