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來源
❶ 梅花的來歷
產地:
梅花原產中國西南部,野梅首先演化成果梅觀賞梅系果梅的一個分支。野梅在中國分布的次中心有4個,即川東、鄂西山區;鄂東南、贛東北、皖浙山區;兩廣、贛南山區和閩、台北區。
中國境內有一些歷史悠久、比較為人所知的古梅。其中有代表的是楚梅、晉梅、隋梅、唐梅和宋梅,有五大古梅之說。楚梅:在湖北沙市章華寺內。據傳為楚靈王所植。如此算起至今已歷2500餘年,可稱最古的古梅了。晉梅:在湖北黃梅江心寺內。據傳為東晉名僧支遁和尚親手所栽,距今已有1600餘年。冬末春初梅開兩度,人稱「二度梅」(還有一個說法,因整個花期歷冬春兩季而得二度梅的之名)。原木已枯,現存為近年後發的新枝。隋梅:在浙江天台山國清寺內。相傳為佛教天台寺創始人智者大師的弟子灌頂法師所種,距今已有1300多年,唐梅:現在有兩棵古梅並稱「唐梅」。一在浙江超山大明堂院內,相傳種於唐朝開元年間。一在雲南昆明黑水祠內,相傳為唐開元元年(公元713年)道安和尚手植。宋梅:在浙江超山報慈寺。一般梅花都是五瓣,這株宋梅卻是六瓣,甚是稀奇。
分布:
日本:4世紀伴隨中國文化傳入日本,在日本廣有種植 西方:除紐西蘭略有分布外,歐美少有種植
相關故事:
相傳隋代趙師雄游浮羅山時,夜裡夢見與一位裝束樸素的女子一起飲酒,這位女子芳香襲人,又有一位綠衣童子,在一旁歡歌笑舞。天將發亮時,趙師雄醒來,卻發現自己睡在一棵大梅花樹下,樹上有翠鳥在歡唱。運來夢中的女子就是梅花樹,綠衣童子就是翠鳥,這時,月亮已經落下,天上的星星也已橫斜,趙師雄獨自一人惆悵不已,後用為梅花的典故。
❷ 有關梅花的典故
1、一枝春
陳師道《黃梅五首》(之三)「欲傳千里信,暗折一枝春。」
詩中運用了「折梅寄遠」的典故。此典故出自南朝宋詩人陸凱的《贈范曄詩》「折花贈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借東風第一枝的梅將春的汛息、真摯的友情和濃濃的思念傳遞給友人范曄,梅花作為寄託相思感情的媒介物豐富著詠梅詩的內涵。
2、西湖處士或孤山處士
西湖處士、孤山處士均指宋代著名詩人、高士林逋(字和靖)。以梅妻鶴子而聞名於天下的林逋,愛梅入魔,他不僅在小孤山遍增梅花,歌詠嘯傲其中,而且終生不娶,以梅為妻,以鶴為子,真正不同凡俗。
林逋共寫了詠梅詩七津八首,被稱為「孤山八梅」,通過詠梅來表現自己品性的高潔。許多詠梅詩人在目己詩詞中提及林逋,都表明自己與林逋相同的愛梅情結及超凡脫俗、高潔孤傲的節操、忘向。同時「海妻鶴子」也成了典故。
3、梅花妝
「梅花妝」的典故是指壽陽公主正月初七在含章股下小卧,梅花飄落到他額上,成五瓣,拂之不不去,甚為好看,宮中美人皆紛紛仿效之。詩中運用「梅花妝」的典故,個僅說明梅花妝為女性儀儀容的修飾,它為女性增添了雅緻和風韻,而且在說明女性對青春和生命的熱愛之情。
4、何 郎
何郎,即何遜,曾做揚州法曹,在舍下種青梅樹,日常吟詠其下,後遷洛陽,因思梅心切返揚州,正值梅花盛開,於是賞玩不已,被後人稱為「知梅者」。何遜有詩《揚州法曹梅花盛開》「兔園標物序,驚時最是海。銜霜當路發,映雷擬寒開。」寫出了海花的盎然生機及詩人對時光飛逝的慨嘆,對後世詠梅詩創作影響很大。
5、
高士、美人
此首詩運用了兩個典故,一是袁安卧雪,一是羅浮遇仙。(柳宗元《龍城錄》),前者講洛陽大雪時,人多外出乞食,袁安卻高卧家中忍飢受寒,不求助於人。
後者講陏趙師雄遷羅浮,天寒日暮,月色微明,於松林間酒肆旁見一美人淡妝素服,芳氣襲人,舉止高雅,因扣家門與之共飲。師雄醉卧至曉,發現自己在大梅花樹下。用這兩個典故把梅花比作卧雪高士,月下美人,突出了梅花凌寒傲雪,素淡馨香的神韻。
❸ 梅花的歷史、名稱的由來
梅花的歷史:
梅花是中國特有的傳統花果,已有3000多年的應用歷史。《書經》雲:「若作和羹,爾唯鹽梅。」《禮記·內則》載:「桃諸梅諸卵鹽」。《詩經·周南》雲:「縹有梅,其實七兮!」。在《秦風·終南》、《陳風·墓門》、曹風·鸕鳩》等詩篇中,也都提到梅。
上述古書的記載說明,古時梅花是代酪作為調味品的,系祭祀、烹調和饋贈等不可或缺少的東西。至少在2500年前的春秋時代,就已開始引種馴化梅花使之成為家梅--梅花。1975年,中國考古人員在安陽殷墟商代銅鼎中發現了梅花。
梅花名稱的由來:
梅,字從木,從每,每亦聲。
梅花裡面的梅,可以拆分成木和每。「每」意為「一種有機體自發生長並覆蓋全身的黑物」。「木」與「每」聯合起來表示「霉雨季節果實黃熟」。
本義:果實成熟期與初夏時節江淮雨季重合的樹。
(3)梅花來源擴展閱讀:
梅花原產我國的西南、東南、華中及台灣等地,性喜溫暖,以在年平均氣溫15℃一23℃的環境中生長最好,但也能耐較低溫度,休眠期可耐零下10℃—20℃的低溫。
而類型及品種間的耐寒性差異甚大,如杏梅系的抗寒性大於真梅系的抗寒性,而其中的單杏型最強,象單瓣杏梅,可耐零下25℃一30℃的低溫。
梅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首,與蘭花、竹子、菊花一起列為四君子,與松、竹並稱為「歲寒三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在嚴寒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梅花
❹ 關於梅花的資料
梅花是我國人民及養花愛好者普遍喜愛的珍貴花卉之一。它在我國的栽培歷史極為悠久。據中國最早成書的書經、詩經、禮記、爾雅等古藉所載,古人從商代以前就已認識並種植梅花了。
據推算,至少已有3700餘年。由於梅花姿態優美,不畏嚴寒,具有花開在群芳之先、例霜雪而盛開的獨特而堅強的品格,深得歷代名人學士的厚愛。自南北朝以來,詩人墨客贊頌梅詩100多首。反映了人們對梅花堅強不屈性格的贊賞之情。
梅花原產於我國西南山區,至今四川、雲南、湖北的山嶽地帶,仍有野梅生長。據傳,南北朝時,各地廣栽梅花。唐朝興盛時期,人民安居樂業,人們在長江流域培植梅花,蔚為壯觀。
我國規模最大的、品種最多的藝梅基地——南京的梅花山,大片的梅林,佔地200餘畝,植株竟達10萬棵以上。梅花中的珍貴品種——鱉腳水梅,就出自這片梅林之中。
(4)梅花來源擴展閱讀:
梅花習性:
梅花適應性強,喜溫暖、耐酷暑,我國的「三大火爐」城市(即武漢、南京、重慶)均盛栽梅花,廣州、海口亦有栽培。梅花對土壤的要求,以土層深厚、地下水位低、排水條件好、表土疏鬆、底土稍帶黏質的土壤為好。土層淺或土壤過於疏鬆,梅樹易受旱害;保水力過強的黏重土,梅樹易爛根。
土壤酸鹼度以微酸性最適(即pH6左右),但梅花也能在微鹼土或瘠薄土中生長。梅花忌積水,在排水不良的土壤中生長不良,積水數日則葉黃根腐致死。梅花喜陽光,蔭蔽則生長不良且開花稀少。
梅花喜較高的空氣濕度,但也耐乾燥,故在我國南、北均可栽培。梅花發枝力強,休眠芽壽命長,所以梅耐修剪,適於切花栽培和培養樹樁。梅花的花枝長短不一,長花枝和徒長枝著花稀疏,所以束花枝和短花枝多的梅花品種開花繁密。
❺ 梅花起源於哪個國家
梅花原產中國西南部,野梅首先演化成果梅觀賞梅系果梅的一個分支。專野梅在中國分布屬的次中心有4個,即川東、鄂西山區;鄂東南、贛東北、皖浙山區;兩廣、贛南山區和閩、台北區。為落葉喬木。梅喜溫暖氣候,花期對氣候變化特別敏感。梅喜空氣濕度較大,但花期忌暴雨。梅在年雨量1000mm或稍多地區可生長良好對土壤要求不嚴,較耐瘠薄。陽性樹種,喜陽光充足,通風良好。為長壽樹種。長江流域花期12月至翌年3月。在四川、湖北、廣西等高海拔地區均有野梅分布。栽培的梅花在黃河以南可安全露地越冬,經雜交育種的梅花,在北京露地越冬已獲成功,梅花喜溫暖稍帶濕潤的氣候,喜陽略耐蔭,不畏寒,土質以輕壤、砂壤而富含腐殖質最佳,在中黏壤土上生長易生刺。四川的成都,自古以梅花著稱,宋代詩人陸游《詠梅花》詩:「當年走馬錦城西,曾為梅花醉如泥。二十里中香不斷,青羊宮到浣花溪」。
梅花品種及變種很多,目前品種有30多個,其品種按枝條及生長姿態可分為葉梅、直角梅、照水梅和龍游梅等類;按花色花型可分為宮粉、紅梅、照水梅、綠萼、大紅、玉蝶灑金等型。其中宮粉最為普遍,花粉紅,著花密而濃;玉蝶型花紫白;綠萼型花白色,香味極濃,尤以「金錢綠萼」為好。
❻ 梅花的由來是什麼
國花
由於中國沒有國花,在2001年的APEC會議上,相關新聞報道曾出現「以中國國花牡丹為背景」的笑話;1999年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上,國花的空缺,更成為悠悠古國的世紀遺憾。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方智遠院士在一次科普講座上表明他主張雙國花的觀點,「梅花是堅貞不屈的精神象徵,代表精神文明;牡丹意味富貴,代表經濟繁榮。一南一北雙國花,既有精神文明,又有物質文明。如果用牡丹作為國花,梅花不是國花的話,不利於一國兩制。因為台灣現在還有『國花』,那就是梅花,是從中華民國沿襲下來的。我們不能強行把人家珍惜多年的傳統丟了。所以乾脆綜合一下,一國兩花。」
按照陳俊愉院士的設想,評選國花的第一步是要先為國花方案預熱,「讓方案盡人皆知,引起大家的重視,吸引大家持續關心這件事,這樣才會有更多的意見發表出來。第二,適時成立一個民間團體,制定計劃和時間表,繼續做國花的普及和宣傳教育。第三,把經過研究的方案(大多數人贊同的方案)遞送給全國人大常委會,最後就是人大批准通過了。要想在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前確定國花,明年『兩會』是最後的沖刺了,我們再也不能錯過了!」陳俊愉院士表示,他將義無返顧地再次投入全部精力,爭取在他有生之年看到國花評選的結果。
台灣地區自1964年7月21日起,經行政院會議決議,訂梅花為中國國花。主要理由為:
三蕾五瓣,代表三民主義及五權憲法。
梅花凌冬耐寒(愈冷愈開花),象徵堅貞、剛毅、聖潔,代表中國國人的精神。
梅開五瓣,象徵五族共和,具有敦五倫、重五常、敷五教的意義。
梅花「枝橫」、「影斜」、「曳疏」、「傲雪」同時亦代表易經中「元」、「亨」、「利」、「貞」四種高尚德行。
中國大陸政府從未正式規定國花,自1980年代開始,一直有人積極推動定梅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花。(亦有相當多的人支持牡丹,或支持梅花與牡丹同為國花,至今仍在爭議。)
在台灣,人們把梅花作為中華民國的象徵譜寫成歌曲,由劉家昌作詞譜曲,劉家昌、鄧麗君曾先後演唱過此曲。
歌詞為:梅花梅花滿天下,愈冷她愈開花。梅花堅韌象徵我們,巍巍的大中華。看啊遍地開了梅花,有土地就有她,冰雪風雨她都不怕,她是我的國花。
此首歌曲借梅花堅韌不屈的品格贊頌了中國人頑強的毅力和民族精神。
市花
中國
1993年梅花被正式命名為梅州市花後,梅花便與梅州結緣,十多年來梅州引進20多個梅花新品種,種梅、賞梅逐漸成為當地人樂此不疲的「雅事」。
1982年,南京市人民政府依照市人大八屆二次決議,會頒訂梅花為南京市花。此措施別具歷史意義。
另外武漢的市花也是梅花。
❼ 梅花的來歷
產地:梅花原產中國西南部,野梅首先演化成果梅觀賞梅系果梅的一個分支。野梅在中國分布的次中心有4個,即川東、鄂西山區;鄂東南、贛東北、皖浙山區;兩廣、贛南山區和閩、台北區。
中國境內有一些歷史悠久、比較為人所知的古梅。其中有代表的是楚梅、晉梅、隋梅、唐梅和宋梅,有五大古梅之說。楚梅:在湖北沙市章華寺內。據傳為楚靈王所植。如此算起至今已歷2500餘年,可稱最古的古梅了。晉梅:在湖北黃梅江心寺內。據傳為東晉名僧支遁和尚親手所栽,距今已有1600餘年。冬末春初梅開兩度,人稱「二度梅」(還有一個說法,因整個花期歷冬春兩季而得二度梅的之名)。原木已枯,現存為近年後發的新枝。隋梅:在浙江天台山國清寺內。相傳為佛教天台寺創始人智者大師的弟子灌頂法師所種,距今已有1300多年,唐梅:現在有兩棵古梅並稱「唐梅」。一在浙江超山大明堂院內,相傳種於唐朝開元年間。一在雲南昆明黑水祠內,相傳為唐開元元年(公元713年)道安和尚手植。宋梅:在浙江超山報慈寺。一般梅花都是五瓣,這株宋梅卻是六瓣,甚是稀奇。
分布:
日本:4世紀伴隨中國文化傳入日本,在日本廣有種植 西方:除紐西蘭略有分布外,歐美少有種植
相關故事:
相傳隋代趙師雄游浮羅山時,夜裡夢見與一位裝束樸素的女子一起飲酒,這位女子芳香襲人,又有一位綠衣童子,在一旁歡歌笑舞。天將發亮時,趙師雄醒來,卻發現自己睡在一棵大梅花樹下,樹上有翠鳥在歡唱。運來夢中的女子就是梅花樹,綠衣童子就是翠鳥,這時,月亮已經落下,天上的星星也已橫斜,趙師雄獨自一人惆悵不已,後用為梅花的典故。
❽ 梅花的來歷(短的幾行就搞定的)
您好。
梅花原產中國西南部,野梅首先演化成果梅觀賞梅系果梅的一個分支。野梅在中國分布的次中心有4個,即川東、鄂西山區;鄂東南、贛東北、皖浙山區;兩廣、贛南山區和閩、台北區。
❾ 梅花為什麼叫梅花
因為來梅花是小喬木或源稀灌木梅樹的花朵,所以稱為梅花。
梅花屬於先花後葉,花萼呈現紅褐色,花瓣為倒卵形,香氣濃郁撲鼻,花開為紅色或是粉紅色,經常作為觀賞植物種植,其果實為球形狀,有酸澀之感,果期時間通常是在5-6月份。
梅花的果實呈現的是球形狀,直徑通常是在2-3厘米之間,顏色多為黃色或是白色,有的容貌覆蓋,有酸澀之感,果肉與核是黏貼的形式,核呈橢圓形,兩側微微扁狀。
(9)梅花來源擴展閱讀
梅花的養護注意事項:
1、盆栽梅花,多在休眠期移栽,修剪枝條根系後,用疏鬆透水透氣性好的植料栽植。澆定根水後置蔭涼處養護7-10天左右,再移置到向陽通風處養護。
2、梅花從9月初至11月底,隨著葉片的同化和根系吸收營養物質的迴流積累,根系生長出現高潮,此時應給根系生長和吸收營養創造良好的條件,如經常給盆土進行鬆土、避免盆土過干或過濕,適當施用有機肥等,這樣就有利盆栽梅花的孕蕾、開花。
3、入秋後,盆栽梅花的病蟲害相對減少,為了減輕噴施農葯對葉片的刺激,施葯濃度應偏小,噴葯次數也不必過勤,這樣就可避免落葉和落蕾現象,大風也是造成落葉的因素之一,如遇大風,可把盆端至避風向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