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芥子園梅花畫普

芥子園梅花畫普

發布時間: 2025-08-16 02:09:42

1. 在國畫中怎樣畫梅花特別是白梅花。

首先要有一個大體的構思:右下方畫一石,梅之主幹由左向右上斜出。

1、以斗筆或較大毛筆先蘸水,再蘸中墨以較快的速度畫石,適當加皴,不宜多。

2、再以大蘭竹蘸水後,筆尖蘸濃墨,先畫主要樹枝的枝頭,適當分叉,逐漸向下畫,注意節奏和速度神高,越畫水分和墨越少、越干,在這時畫主要枝乾的最粗部分,以較干淡之中墨邊畫邊皴出木本樹干老皮之質感。視情況可加輪廓線,並隨手點出些苔點。

大枝幹旁一般輔以中小樹枝,主幹較淡,那麼,這小灶橋枝可適當加重,在靠近石處,右上角處,可令枝斷開留出花的位置。

畫枝幹是極重要的一步。枝條要園勁,要用中鋒。畫到粗干時,墨變淡、變干,邊畫邊皴,這時則多用側鋒。加皴時可在主幹的側下部多用一些,這樣也增加了樹乾的明暗和立體感,這通過後來的渲染表現的更明顯一些。

3、以較小的毛筆鉤花,蘸淡墨。一般每個花瓣兩筆鉤成,骨朵也用兩筆構成,之所以兩筆主要是要放慢速度、筆筆到位、避免草草。鉤花時注意多畫些未開半開者,全開的要少些。並且切時注意花之向背、疏密。枝有疏密,花更要有疏密。在畫的過程中體會「密不通風、疏可走馬。」枝疏處花可疏,枝密處花可密;有時也可處理成枝疏處花密,枝密處花疏。

4、剔蕊點萼。因為開始考慮時要畫的是白梅花,白梅也應令其有色彩感。我便請大家隱瞎猛用曙紅加墨,可先剔蕊。畫蕊時要挺住手腕,線要細挺剛勁,不能粗、不能弱、不能洇,每一根線都要氣貫始終,功力到位,因為這是最能體現梅花精神的地方。畫完花蕊以後,點花粉,不要拘泥於每絲一點,蕊絲相對整齊,粉點要園潤靈動。緊接著仍用曙紅加墨點萼,骨朵的方向全靠萼來表現和襯托。點萼更要干凈利落,絕不能拖泥帶水。在點萼的同時,視花密處之情況可適當增加少許小嫩枝,這與先畫好的枝相比有了色彩的差別,也可使密處更密。疏處更顯明朗。

5、為了增加畫面的生機,可點綴上幾只麻雀。這幅作品我們在左下粗枝幹上蹲著一隻,石之左面地上站兩只。

麻雀很簡單,也好畫,處理好了整個畫面便顯得生氣勃勃。

畫時先用赭石加墨點出頭頂,三隻的一次都點上。下面的兩只可畫一正面一略側,略側者一邊用較重的赭墨畫出翅,甚至露出微翹的尾羽。接下來用另一支筆蘸濃墨鉤畫出嘴、眼,再用淡赭墨分兩筆畫出鳥之腹部,兩筆一定要相對畫出。這時可以稍等,待半干後可在肩頭加黑點,下巴加黑點,並用墨畫出微側者之翅羽,用濃墨畫出麻雀之腿、爪,其腿爪一定要畫的勁挺尖利。也可光畫腿不畫爪子,像是站在雪地里(這當然還要作一些處理),我們這幅就先不畫爪子。

6、現在枝幹、花朵、萼、蕊等都已經干透了,下面可作一些簡單的渲染。

首先用畫麻雀剩餘的淡赭墨染一下梅花枝幹,不管枝幹是濃墨畫的還是淡墨的,全部用淡赭墨重畫一遍,這樣更顯其質感。

用淡墨加石綠染石,可以基本平塗。上部可略淡,下部可略深。仍用這個色將花朵的周圍作一些點染,不可洇入花內,這樣可使白花更顯潔白。這是畫白梅的方法之一,還可有多種表現白梅的方法,這會在今後逐步學到。

仍用這個顏色在地面上點幾個大小不等的點子,像是開始溶化的春雪、小鳥在結伴覓食。接著在左上部用此色畫出一叢竹葉,作這幅畫中梅花的陪襯

2. 《芥子園畫譜》前面幾頁「畫學淺說」「六法」「三病」等一系列文字內容有沒有白話詳說

這個還是要有些文言文的功底的,既然這樣--就放下這本書--現在的資訊這樣發達--技法與理論書--多得是--
《芥子園畫譜》--畫法集大成者--是很不錯的,但,「過」,便顯得僵化,過於程式化了,再,限於當時的印刷技術--現在看來--是有很多的不令人滿意的地方--,建議還是----

3. 這句詩是古人說的嗎 「山村閑來無甚事,插支梅花就過年。」

山家除夕無他事,插了梅花便過年

文 | 中式精緻生活

原先不是這個題目版,取的是宋人李權公明的句子:只有梅花吹不盡,依然新白抱新紅。覺得不好,改成了:最是梅花吹不盡,依舊新白抱新紅,還是少了些清雅。

索性取了現在這句:山家除夕無他事,插了梅花便過年,這句在汪曾祺先生的《歲朝清供》中讀過就沒有忘記,意境畫面都好。一間茅屋,一個老者手捧一個瓦罐,內插梅花一枝,正要放到案上。
有人說《芥子園圖譜》中的題畫詩有類似的,我沒能找到。能找到先生所言的舊畫就好了。

────中式君

4. 楊州現在畫梅花的是誰

揚州八怪 包括:鄭燮、羅聘、黃慎、李方膺、高翔、金農、李鱓、汪士慎八位畫家。從康熙末年崛起,到嘉慶四年「八怪」中最年輕的畫家羅聘去世,前後近百年。他們繪畫作品為數之多,流傳之廣,無可計量。僅據今人所編《揚州八怪現存畫目》記載,為國內外200多個博物館、美術館及研究單位收藏的就有8000餘幅。他們作為中國畫史上的傑出群體已經聞名於世界。

揚州八怪 生前即聲名遠播。李鱓、李方膺、高鳳翰、李勉,先後分別為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召見,或試畫,或授職。乾隆八年,弘歷見到鄭燮所作《櫻筍圖》,即鈐了「乾隆御覽之寶」朱文橢圓璽。乾隆十三年,弘歷東巡時,封鄭燮為「書畫史」。羅聘嘗三游都下,「一時王公卿尹,西園下士,東閣延賓,王符在門,倒屣恐晚;孟公驚座,覿面可知。」

揚州八怪 大膽創新之風,不斷為後世畫家所傳承。近現代名畫家如王小梅、吳讓之、趙之謙、吳昌碩、任伯年、任渭長、王夢白、王雪濤、唐雲、王一亭、陳師曾、齊白石、徐悲鴻、黃賓虹、潘天壽等,都各自在某些方面受「揚州八怪」的作品影響而自立門戶。他們中多數人對「揚州八怪」的作品作了高度評價。徐悲鴻曾在鄭燮的一幅《蘭竹》畫上題雲:「板橋先生為中國近三百年最卓絕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書畫尤奇。觀其詩文及書畫,不但想見高致,而其寓仁悲於奇妙,尤為古今天才之難得者。」

揚州八怪
揚州八怪,並不是指八隻怪物,而是八名清代書畫家的合稱。鄭燮、羅聘、黃慎、李方膺(粵音英)、高翔、金農、李鱓(粵音鱔)和汪士慎等八名書畫家,風格獨特,大膽創新,不受成法所拘束,所以被人以「怪」來稱呼。八怪從康熙末年崛起,直至嘉慶四年(1799年),八怪中最年輕的羅聘去世,前後近百年,影響深遠。

揚州八怪:

鄭燮(1693年-1765年)字克柔,號板橋、理庵,江蘇興化人,最擅長繪畫墨竹。

羅聘(1733年-1799年)字遯(粵音頓)夫,號兩峰,安徽歙(粵音攝)縣人。

黃慎(1687年-1768年)字恭壽、恭懋(粵音貿),號癭瓢(粵音影嫖)子,別號東海布衣,福建寧化人,以畫人物見長。

李方膺(1965年-1755年)字虯仲,號晴江,別號秋池、抑園,江蘇通州人。

高翔(1688年-1753年)字風岡,號犀堂、西塘,別號山林外臣,揚州人。

金農(1687年-1764年)字壽門,號冬心,別號稽留山民,浙江仁和人。

李鱓(1682-?)字宗揚,號復堂,別號懊道人、墨磨人,江蘇興化人。

汪士慎(?-1759年)字近人,號巢林,安徽歙縣人以畫梅花、水仙見長。

5. 我國歷代梅花繪畫有什麼特點

梅作為繪畫題材,出現在南北朝時期的梁代,《歷代名畫記》中記載,張僧繇畫過《詠梅圖》,張僧繇,即「畫龍點睛」傳說中之畫龍者。到了唐代,花鳥畫已獨立成科,梅的形象也多了起來,這時畫中的梅多伴有禽鳥或其他花卉。五代滕昌佑畫有《梅花圖》,是梅獨立入畫的最早記載。宋代,畫梅在花鳥畫中比較普遍,而且出現了專一畫梅的畫家——華光。華光以墨暈作梅,即墨梅,有人認為墨梅畫始自華光。得華光親傳的有6人,其中揚補之最為突出。宋代出現了梅譜,這標志宋代寫梅、畫梅從理論到技法都達到了一定的完善程度。梅譜中以《華光梅譜》最受推崇,歷經千年傳到如今。宋伯仁的《梅花喜神譜》是我國歷史上以圖著譜的第一部梅譜。該譜畫有梅花自蓓蕾、欲開、爛漫、欲謝、就實等各種狀態,共100幅圖,每幅圖各綴五言絕句詩一首。

元代畫梅,是華光、補之的繼續。王冕博採眾長,墨暈、圈花俱佳。這時的整體畫風是文人筆墨極盛,追求清逸淡泊,求意境不重形似。明代的工筆梅有所發展,唐寅、項聖漠、陳洪綬都各具面貌,各有新意。由於理論技法的完善,畫梅逐漸進入了程式化。到清代初年,摹古風盛行。清代中期畫梅在個性上有所發展,形式上有所突破,比較典型地出現在揚州畫派,代表人物是金農。到了清代末期,又出現了虛谷、趙之謙和吳昌碩等畫梅高手。清《芥子園畫傳》是著名畫譜,有三集。第二集為蘭竹梅菊,其中梅譜收集有畫法歌訣起手式,以及古今名人圖畫共25幅,美妙絕倫,令人嘆為觀止。

現代畫梅,尤其新中國成立以後,人才濟濟,風格多樣。齊白石、潘天壽傳統功力深厚;徐悲鴻、劉海粟溶進了西法;黃賓虹、石魯突出個性;董壽平、關山月生機蓬勃等。他們的探索實踐,給畫梅帶來了光輝前景。

熱點內容
情人節皮膚幾號賣 發布:2025-08-16 03:47:29 瀏覽:77
情人節送21朵紅玫瑰 發布:2025-08-16 03:45:15 瀏覽:164
大魚海棠飯店 發布:2025-08-16 03:27:57 瀏覽:578
花卉立意 發布:2025-08-16 03:20:05 瀏覽:988
插花藝術基礎考試重點 發布:2025-08-16 03:05:23 瀏覽:858
情人節最扯蛋的祝福 發布:2025-08-16 02:57:08 瀏覽:52
怎麼用土豆種玫瑰花 發布:2025-08-16 02:52:49 瀏覽:817
單瓣茶花多瓣 發布:2025-08-16 02:52:46 瀏覽:355
花卉鳥籠 發布:2025-08-16 02:51:15 瀏覽:881
丁香福利電影 發布:2025-08-16 02:44:06 瀏覽: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