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說梅花早
1. 洛陽訪才子,江嶺作流人。聞說梅花早,何如 究竟是北地還是此地
最後一句:何如北地春。
古詩講究對仗,有明對暗對,用梅花暗含嶺南,所以用北地來對應。
2. 孔丘貴仁義 , 望紅樓翠壁 , 聞說梅花早 什麼意思
也就是,孔子是仁義的人,在紅樓望去,看梅花開放
3. 孟浩然的《洛中訪袁拾遺不遇》評價「聞說梅花早」
聞說梅花早,何如北地春」兩句,寫得灑脫飄逸,聯想自然。大庚嶺古時多梅回,又因氣候答溫暖,梅花早開。從上句「早」字,見出下句「北地春」中藏一「遲」字。早開的梅花,是特別引人喜愛的。可是流放嶺外,比不上留居北地的故鄉。此詩由「江嶺」而想到早梅,從而表現了對友人的深沉懷念。而這種懷念之情,並沒有付諸平直的敘述,而是借用嶺外早開的梅花娓娓道出。詩人極言嶺上早梅之好,而仍不如北地花開之遲,便有波瀾,更見感情的深摯
4. 語出唐孟浩然《洛中訪袁拾遺不遇》詩:"聞說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這兩句的意思是:聽說那裡的梅花開得早,可是怎麼能比得上洛陽的春天更版美好呢?
「聞權說梅花早,何如北地春」兩句,寫得灑脫飄逸,聯想自然。大庚嶺古時多梅,又因氣候溫暖,梅花早開。從上句「早」字,見出下句「北地春」中藏一「遲」字。早開的梅花,是特別引人喜愛的。可是流放嶺外,比不上留居北地的故鄉。此詩由「江嶺」而想到早梅,從而表現了對友人的深沉懷念。而這種懷念之情,並沒有付諸平直的敘述,而是借用嶺外早開的梅花娓娓道出。詩人極言嶺上早梅之好,而仍不如北地花開之遲,便有波瀾,更見感情的深摯。
《洛中訪袁拾遺不遇》是唐代詩人孟浩然的作品。詩人去洛陽尋訪故人,不料摯友已經被貶江嶺。詩人的心緒頗為復雜,不平、感傷、懷念交織在一起,但表現在詩里的卻含蓄深沉,甚至很飄逸灑脫。
5. 聞說梅花早的下一句是什麼
聞說梅花早下一句:何如北地春
洛中訪袁拾遺不遇
[作者] 孟浩然
洛陽訪才子,江嶺內作流人。
聞說梅花早容,何如北地春。
譯文 注釋
到洛陽是為了和才子袁拾遺相聚,沒想到他已成為江嶺的流放者。
聽說那裡的梅花開得早,可是怎麼能比得上洛陽的春天更美好呢?
賞析
這首詩里包含了相當復雜的情緒,既有不平,也有傷感;感情深沉,卻含而不露,是一首精煉而含蓄的小詩。
前兩句完全點出題目。「洛陽」指明地點,緊扣題目的「洛中」,「才子」即指袁拾遺;「江嶺作流人」,暗點「不遇」,已經作了「流人」,自然無法相遇了。
這兩句是對偶句。孟浩然是襄陽人,如今到了洛陽,特意來拜訪袁拾遺,足見二人感情之厚。稱之為「才子」,暗用潘岳《西征賦》「賈誼洛陽之才子」的典故,以袁拾遺與賈誼相比,足以說明作者對袁拾遺景仰之深。
6. 聞總什麼早 何如次第春
聞說梅花早,何如此地春.
訪袁拾遺不遇
洛陽訪才子,江嶺作流人 . 聞說梅花早,何如此地春
7.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後面問題。洛中訪袁拾遺不遇 孟浩然洛陽訪才子,江嶺作流人。聞說梅花早,何如
小題1:訪友不遇的傷感。孟浩然特意來拜訪袁拾遺,足見二人感情之厚,可不見流放中的友人,頓生傷感之情;(2分)對友人被貶的憤憤不平。才子竟遭流放,何況流放之人還是自己的摯友,因此心中不平;(2分)對友人的思念牽掛。流放之地梅花再好,怎及留居北地的故鄉呢!(2分) 小題2:主要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全詩四句,兩處對比。(1分)人的對比:洛陽才子與嶺南流人對比。袁拾遺身為「才子」,理當被朝廷重用,卻被貶他鄉,淪為「流人」,其過人的才能與惡劣的待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委婉表達出對當時「才人」被貶的社會現實的不滿,含而不露,引人深思。(2分)地方的對比:梅花早放的南方雖美,但還是不如春天的北國。一揚一抑,增強了詩的波瀾,更見對朋友的思念掛念之情的深摯。(2分) 8. 「唯有梅花報春早」的下一句是什麼 「念花意厚何以報」 9. 洛陽訪才子,江嶺作流人.聞說梅花早,何如 究竟是北地還是此地
最後一句:何如北地春. 10. 聞說梅花早的下一句
聞說梅花早的下一句:何如北地春 熱點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