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雀怎麼養
『壹』 怎樣養蠟嘴鳥
其實 好養 此鳥要 一周喂1粒魚肝油
稻子 麻子 小瓜子 大瓜子 高粱 紅花子
3 2 1 1 1 2
偶爾專給一些沙子 水一天屬一換 停口前期不要曬強光
『貳』 野生蠟嘴鳥該怎麼飼養
蠟嘴鳥也稱之梅花雀,熱帶鳥的統稱,體多白色點斑。雄鳥:緋紅,兩翼及尾版近黑,兩脅、權兩翼及腰有均勻的白色小點斑。
黑頭蠟嘴雀的籠子沒特殊要求,只要不影響跳躍即可。如作為訓練用,可用脖鏈栓著,放在鳥架上。一般用的鳥架為制的,長約40~50厘米,直徑1.5厘米,中間一段纏上棉線,便於鳥棲息。 黑頭蠟嘴雀喜歡吃麻籽、葵花籽、蘇子等油料作物的種子。這些食物在訓練時可作為獎勵用,平時不可喂多,以雞蛋米和蔬菜、水果為主。 剛買來的鳥,性情比較急躁;所以上架一定要注意脖鏈的長度,以免纏頸死亡。如果鳥的情緒無法穩定,上下翻飛,可用水將羽毛淋濕,控制使其活動;也可喂給用葵花籽。
『叄』 梅花雀的基本特徵
梅花雀 - 主要特徵
身長:10厘米
平均壽命:4年。
兩性差異:雌雄難辨;雌鳥羽色較淺,橙色回頰斑比雄鳥小。
繁殖:孵化期答12天,21天後羽毛長成。
幼鳥:羽色比成鳥淺,頭部灰褐色。
喙:梅花雀科鳥的喙看似塗上了一層蠟
頰:頰羽為橙色,幼鳥6周後頰部的橙色才較為明顯。
尾上覆羽:雄鳥具紅色的尾上覆羽,此為橙頰梅花雀獨有的特徵
尾:尾部是橙頰梅花雀個體溝通的重要工具。雄鳥在向雌鳥求偶炫耀時,會前後輕彈其尾。
橙頰梅花雀 - 飼養方法
餵食摻有小米和其他谷類的進口雀類專用的混合飼料。也會吃某幾種綠色食物和
橙頰梅花雀 無脊椎動物。植物豐茂的鳥舍里,當它們在離地面近的地方築巢,不耐寒冷,冬季須養在室內,春天來臨時,再放回室外鳥舍中。為了保證繁殖成功,請在春季到來後盡早把它們妥善安置在繁殖的籠內。
『肆』 紅梅花雀的人工養殖
飼料以小米(穀子)60%、稗子30%、黍子10%組成的混合料為主,同時供給青菜、水果、骨粉或回牡蟎粉、砂粒等答。青菜和水果最好剁成細末後放在小盆中喂給。冬季要補喂粉料或蛋米、麵包蟲。長期飼喂單一的飼料會使雄鳥紅色羽毛泛黃成為橙色或紅色中夾雜黃色或褐色。由於進食量大,食罐宜深而大。繁殖期要特別補充雞蛋小米。梅花雀不耐寒,在冬春季節要做好保溫工作,減少水浴,防止冷風直吹。梅花雀的孵化和育雛也可以由栗耳草雀或白腰文鳥來代替。
『伍』 蠟嘴鳥的問題以及養法
它得了眼腫病了,是你餵食造成的。會死的。再餵食時適當喂點魚肝油試試。
它是典版型的植食性鳥權類,主要取食各種植物的種子和果實,包括薔薇科植物的種子、漿果、豆芽、槐樹種子、高梁、葵花籽等。我養蠟嘴雀喂吃麻籽、葵花籽、蘇子等油料作物的種子,它也很喜歡吃。核桃可能行但是碎花生我就不知道了。
『陸』 蠟嘴鳥的飼養方法
1、蠟嘴雀的叫聲宏亮、動聽,可用畫眉籠或八哥籠。但很多養鳥愛好者喜歡專用架飼養,經調教後能屬學會其他小型鳥學不會的技藝。
2、蠟嘴雀喜食麻籽、葵花籽和蘇子等油料作物的種子,但在人工飼養下不能多喂。平時以穀子和稻穀或者蛋米為主,並每天喂少量青菜和蘋果。
3、 每周清洗一次籠子及食水罐,保持食水清潔。對於受訓的蠟嘴雀就只喂麻子了,每天在調教後給喂飽,並給其飲水,喂飽後將鳥置於安靜的地方,其餘時間就不要喂它了。
(6)梅花雀怎麼養擴展閱讀:
生活習性
棲息於山地及平原各種林型中,有時到果園及居民點附近活動,主要在高大的喬木林中成3~5隻小群活動,繁殖期成對活動。
以各種植物種子、漿果、樹芽為食,也兼食少量昆蟲。喜食麻籽、櫻桃核、葵花籽。 5月上旬開始繁殖,營巢於針闊混交林。每天產卵一枚,每窩4~6枚卵。孵化期為14~15天,雌雄親鳥共同育雛。
每年秋季大量的黑頭蠟嘴雀從北方向南方遷徒,很多地方的鳥市上都會出現,要從中選出幾只好的蠟嘴雀並不難,無論雌雄及幼鳥均可調教。幼鳥的上嘴有黑色,並且黑色面積越大、顏色越深的年齡越小。
『柒』 請問下這是一隻什麼鳥,應該怎麼喂養才好
白文鳥灰文鳥,
文鳥的飼養飼養的方法是文鳥喜食一般餵食金絲雀的種子、小版米、稻米和綠權色的食物,適應環境後就可以終年飼養在室外乾燥,溫暖和有舒適棲息環境的鳥舍里,文鳥的脾氣十分爆燥,會攻擊其它鳥類,甚至於自已的同類,需要十分注意鳥兒們的相處情況。
文鳥是不太怕人的,但最好專人喂養,平常飼喂的料應多樣化,不少於3種,文鳥喜吃帶殼的種子,稻穀、穀子、黍子、麻籽等。一般可把稻穀(或穀子)、稗子、黍子按6:3:1混合餵食。另外要喂些洗凈的蔬菜葉,如油菜、白菜、等,消毒可用1/1000的高錳酸鉀水溶液浸泡10分鍾,控干後喂給。蠣殼粉和墨魚骨也是不可缺少的補充飼料。食量為隔日1次。添加時,要將食罐中剩餘的殘渣去掉。籠內底沙3天更換一次,沙子要用干凈的,最好清洗後涼干備用。夏季要注意防曬通風;冬季室內溫度以2O℃為宜,溫度低於l5℃則影響鳥的孵化和育雛。
文鳥喜歡洗澡,每天在水浴器內放入清水。夏天可在9時和16時各洗1次,冬天可在14時放1次。
『捌』 蠟嘴鳥的馴養
其實黑頭蠟嘴上架很簡單,練活兒才難。買回的生鳥拴好之後不是先上架,而是放在手上擺弄一個小時左右,脖鎖一頂不要太長,能站直了就可以。(上架的時候只要能夠吃食喝水的長度就可以)翅膀尖用醫用膠帶(大約2毫米寬,長度掌握在2頭稍微搭上一點就可以)粘上,想拿掉時用水粘濕很容易就掉了。這是讓鳥認手,不怕手。等鳥能夠在手上站穩了,先用手在嘴上點點水,試探著用手摸它的下頜或喂給瓜子、麻子。一般只要不是太暴躁的鳥這時候應該可以上架了,到架上以後就是水和米,鳥愛吃的瓜子、麻子只能用手拿著,讓鳥站手上喂。不用急著訓,每天盡量把鳥放在人多的地方,用手撫摩它,讓鳥熟悉環境。
10天左右,鳥該穩下來了,對人和環境也熟悉了。這時摸摸鳥的胸骨,看看膘情,不能太瘦了。在每天的清晨,鳥空腹沒取食的時候(前一天的晚上把食碗拿掉),拿著鳥架,找個安靜空曠點的地方,把鳥架放地上,脖索適當加長,開始是拿著麻子在鳥的眼前左右晃動,等鳥可以追著吃到後,拉開點距離,把麻子放手心上讓鳥飛到手上吃。聰明的鳥幾次以後就知道追手了,這就是「叫遠」。每次把在把手心上的麻子吃完再用另只手拿著喂一粒,同時撫摩它的頭、背,最後把鳥放回架子上。如果是黑尾,到這程度就可以了,在架上養一段時間後完全可以放到籠子里聽叫了,但是黑頭是為了能打彈子,所以就要進行下一步的訓練:逐漸的拉開距離,並且等鳥吃完後輕輕抖手攥拳讓鳥自己飛回架上。這些都做到之後就不能把麻子放手心了,而是等鳥飛到手上之後,用另一隻手拿著麻子喂,並且晃動著喂,這是為了以後打彈子做准備的。等到人和架子之間有2米距離的時候,鳥還能夠准確的按要求做,並且任你撫摩而不緊張,這時候就可以放飛了。注意:不是解開脖索,是在脖索下面做個活結,可以用鋼絲做個8字環連接。
連續訓練時間不能超過2個小時,不要以為時間越常越好。訓練中間要讓鳥有適當的休息,鳥疲勞以後注意力不集中。注意人和鳥的親和,絕對不能只有訓練的時候才和鳥一起玩,訓練之後一定要供足食物和水。訓鳥是如果不是為了打彈子可以用瓜子,麻子火大,喂多了腫眼睛。
剛開始放飛的時候環境一定要安靜,附近不能有野鳥或樹木,可以在室內先試試。在手上喂麻子的時候手的晃動速度逐漸加快,最後拋出去,開始不能太高、太快。鳥每次都能接到麻子時就可以換成彈子了,牛骨或無毒塑料的都可以,拋出去後鳥接到後含在嘴裡來回咬,卻吃不下去,馬上用手拿下來,喂2粒麻子。時間長了不用手拿它自己也回放到你手上的。
這活說起來簡單,做起來是很麻煩的,要有耐性和時間,不能3天打魚2天曬網。訓技藝的鳥要分種類和個體的,不是什麼品種的都可以,就拿黑頭黑和黑尾來說,訓黑頭成功的幾率要不黑尾高的多。鳥的性格也不一樣,過於暴躁或笨拙的幾乎沒有培養價值。還有要分季節,玩這活兒的都是在秋冬季,到春天就不能放飛了。但是不能停止訓練,不然馴養再好的鳥有2個月不玩照樣什麼都忘記。嚴重的反生,都要重新開始。我前幾年養過幾只,都是這么訓的。這幾年沒那麼多時間了,所以乾脆不養黑頭了,東北養黑頭幾乎都是玩活兒的,聽叫的不多。沒時間根本玩不成,我養的雖然都能接彈子,但是都是用手拋出去的,而且是每次一粒。看見過別人養的最多能接3個,而且是用小彈弓打出去的,但我想這就是時間問題。
『玖』 草雀怎樣喂養
草雀,英文名:Zebra Finch 。屬於梅花雀科鸚雀,生活在大洋州河流附近的專開闊地帶。品種多樣,如燈芯屬草雀 、斑胸草雀、黑喉草雀等。形態小巧,美麗可愛,身上同時有許多顏色,深受人們喜愛。
草雀,grass finch,澳大拉西亞(Australasia)梅花雀科(Estrildidae)鸚雀族數種小鳴禽。尾長而尖,喙堅實呈圓錐形。大多生活在河流附近炎熱的開闊地。有些種類是人們熟知的籠鳥。古爾德氏雀(Chloebia gouldiae, 即七彩草雀)曾歸入Poephila 屬,是最鮮豔的種類之一。
草雀
主要特徵
羽衣紫、金黃、綠、藍和黑色,面部紅、橙或黑色。星雀(Neochmia ruficauda, 紅尾星雀)體上面綠褐色,體下面黃色,頭紅色有白點,胸綠灰色,尾紅色有白色橫斑。彩火尾雀(Emblema pictus)曾歸入Zonaeginthus屬紅和褐色相間,下體黑色,有白色點斑。
『拾』 哪種家養鳥最好養怎麼養
虎皮鸚鵡,珍珠鳥. 還有一種叫十姐妹,這三種是最好養的鳥,百分之70的養鳥者初養都這3類,飼養方法.
珍珠鳥和十姐妹的飼養方法一樣.所以我就單介紹下虎皮和珍珠. 忘了補充,虎皮更聰明,更有靈性,但聲音嘶啞,嫌吵別養,而且吃食把東西灑的很多,不愛打掃別養,不過大大咧咧的養,生命力頑強. 珍珠和十姐妹繁殖力強.如果你想讓其繁殖的話買後者,但珍珠沒有虎皮那麼通人性.
虎皮鸚鵡的飼養與繁殖
在選好一對你心儀的虎皮鸚鵡種鳥後。我們就應在食物,巢箱,養籠幾點上花點功夫了。
一、食物
眾所周知,虎皮鸚鵡的主要食物一般都是喂小米的。關於是喂帶殼的還是去殼的,我個人比較偏向去殼的。去殼的小米可能會導致一部分的營養流失。不過,這些營養我覺得完全可以從其他途徑中補回。而且,喂去殼的小米對主人和虎皮都方便,省時省力,完全是利大於弊!
對於要繁殖的虎皮來講,只是喂以小米,我覺得是不夠的。這會使得,老鳥可能不堪育雛的艱辛,壽命縮短,甚至奇異夭折。對雛鳥而言,也可能導致它們發育緩慢/不良,成活率低。
我建議,除小米外,應還要增加:
1.墨魚骨一根,用鐵絲吊起。既可以使得鳥可以啃食補充鈣質,也能充當雄鳥在孵化期的玩具。雄性好的公鳥體力充沛,非常活躍。當雌鳥孵卵時,他很有可能在孵卵期和幼鳥剛破殼時期頻繁進出孵化箱,肆意踐踏卵和幼雛,導致不良後果。讓公鳥一直有事可做是重要的。
2.綠葉菜和水果(青菜,蘋果),以補充水分和維生素。也可以提高親鳥嘔性。注意:要小心農葯問題。我的青菜一般全年自己種(不要不相信,我就用月餅盒種在陽台里)。
3.我們吃的大米。一開始,虎皮一般都不喜歡吃大米。但我的虎皮都會吃大米。給點時間,讓鳥慢慢適應,你會發現虎皮能吃的東西真的不少! 吃大米,是為了給虎皮(特別是小鳥)補充碳水化合物以及一定的植物脂肪質。從小吃大米的虎皮明顯個子較大,體力好,發育的快。
4.沙土或碎磚粒(注意要消毒)。另用瓶子掛起,用以補充鳥兒的礦物質攝取。
二、小米的學問
喂虎皮鸚鵡的蛋小米是有分別的:
1)生蛋拌小米曬干。生蛋清中,我發現有使得虎皮發情的物質,吃生蛋拌小米的虎皮,比較容易繁殖。只在催情期給。
2)雞蛋蒸小米曬干。從小鳥孵化開始小米就全選用這種了。
3)普小米。喂給剛出窩的小鳥只到它要繁殖。
三、巢箱
虎皮鸚鵡的巢箱,個人有個人的意見。一般上海市場上出售的巢箱(有兩層,尖頂的小木房子),我除了剛開始養時用過,就對其再沒有好感過。一句話:這種巢箱太爛了。
虎皮的孵化箱,我一般自己做。後來,我就出錢叫木工按著我自己做的巢箱樣子做省了我一些力氣。
我設計的虎皮巢箱(內壁)要有三個鳥的寬度(約10~15cm),長一個半鳥身(約20cm),高度一般一個鳥的高度多一些(約10~12cm)。
虎皮的巢箱,我一般選用就一層的。講究通風透氣,但盡量不要見光。通風透氣度要根據地方的氣候(溫度,濕度),季節(如果,你希望一年四季都能有保障的繁殖率)而定。
虎皮巢箱的材料選用,我也是有所考慮的。
底板:要有一定的厚度(約三cm厚以上,但也別太厚,使得巢箱很笨重),木料我一般用松木,容易得到,有自然清香,基本耐用度一年以上,而且不太加重巢箱的整體重量。
重點:我的巢箱底板上都會鑿一個蛋坑。所以,你現在明白,為什麼巢箱要三cm的厚度了吧:)試試看吧。
銜接寬度的木板,一般稍厚一些就可以了,可以訂上釘子,承重,那就是它們的任務了。
前後的門面板,一般的復合板就可以了。薄一些便於打洞。
上頂蓋,鐵皮做的蓋子。用途:稍候解釋。
好,有了一個巢就好了吧?對不起,我這人有點完美主義,還有講就呢。再聽聽吧:
巢箱盡量掛籠外,以便於觀察,清理。巢箱內應鋪墊鋸木屑,以保持巢箱的清爽整潔。每窩小鳥出窩,對巢箱應消毒清理。建議,用沸鹽水(或適量高錳酸鉀水)對巢箱清晰消毒,再清水洗凈,置烈日下暴曬消毒。暴曬法也適用於對木屑的處理。
金山珍珠鳥的飼養與繁殖
一、名稱及分類
斑胸草雀,別名也英文名Zebra Finch
別名也叫金山珍珠、錦花鳥、錦華鳥、珍珠鳥、小珍珠、錦花雀等。
雀形目 文鳥科、梅花雀屬、蠟喙鳥族
二、觀賞意義
金山珍珠鳥原產澳洲東部和印尼東部熱帶森林中。我國是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由澳大利亞引進,現已繁殖培育出駝色、白色、花色等多個品種。金山珍珠羽毛鮮艷,體態妖小玲瓏,動作活潑輕巧,非常可愛,現在正成為世界許多國家飼養的觀賞鳥。
因為雄鳥喉胸部有整齊的黑色橫紋,如同斑馬的條紋,因此在國外則稱為「斑馬紋草雀」。因為原體羽灰色散綴許多小白斑點,形似「珍珠」而得名珍珠鳥。又因它帶斑點似斑馬紋,故學名斑胸草雀。鳥的學名是將鳥屬名的意思表達出來,鳥的俗名,又往往是依據其形、聲、色和所處的地域而約定俗成的。據查,澳大利亞沒有「金山」地名或有「金山」之意的地名,但澳大利亞內陸有一塊因地質作用抬升的巨岩,獨石成山,荒漠的紅壤在斜陽的映照下會略顯金色,當地人稱為「神石」,視為「金山」,金山珍珠鳥也可能是由此而隨之形成了一個約定俗成的鄉土化的鳥名。
金山珍珠的鳴聲輕,很像急促的車輪因缺油發出的「吱吱」聲,受驚時和彼此呼喚時發出的叫聲很像小喇叭在極遠的地方吹奏時的聲音,偶爾也會發出類似貓叫的「喵喵」聲。聲音並不悅耳動聽。一般作為觀賞鳥飼養,主要欣賞其玲瓏的體態、華貴鮮艷的羽毛、靈巧活潑的動作。
三、形態特徵:
金山珍珠鳥,體長10CM,,雄鳥頭頂青灰色,眼前方灰白色,眼後下方有棕紅色圓形大斑,上體大部羽毛棕灰色;翅羽黑褐色,肋部棕紅色並有白色珍珠樣點斑;尾羽黑色並有較規整的白色橫紋,尾端呈圓鏟形;喉及頸側淡灰色,並有黑色橫紋,胸腹部土灰色。嘴殼朱紅色,足趾肉紅色,雌鳥羽色暗淡,頭、面頰、喉均呈青灰色;眼下方具有黑色縱紋;上體羽色為淡灰褐色;胸腹皆為淡灰色;嘴殼紅色略淡於雄鳥,足趾紅色也淡於雄鳥。人工飼養條件下,培育有全身羽毛白色的變種,白色珍珠鳥雄鳥嘴紅的深,雌鳥紅色淡。另有駝色,花色、頭頂有冠,嘴巴黃色等變種。
四、生活習性:
金山珍珠鳥原產澳大利亞東部、新幾內亞,但很早就被人馴化並傳入中國,現已成為世界各地普遍飼養的繁育鳥。金山珍珠在原產地生活在以草原、灌木、荒漠為主的開闊地帶,也見於園林和民居附近,覓食植物種子、嫩芽,也吃少量小昆蟲,棲息在樹林,喜集群生活。繁殖時仍然結群營巢,不哺育的鳥仍然在一起覓食嬉戲。
五、飼養與繁殖
金山珍珠的飼料以小米、黍子、稗子為主,家庭飼養日常可用小米或穀子60%,稗子40%,混合喂給,發情期喂雞蛋米、沙粒、牡蠣粉、青綠飼料應酌情喂給。
烏賊骨應該一直掛在籠子里,任鳥啄食。另外,金山珍珠似乎對潔凈的沙子有偏好,它們很喜歡啄食沙子,因此沙子是不可缺少的。
金山珍珠也是非常喜歡洗澡的鳥類,很容易在水罐中淘水。因此,還是使用管狀飲水器的好。鳥的飲水要潔凈。
飼養金山珍珠可用各種小型竹籠或金屬籠,為了繁殖可成對地飼養在箱形籠中,箱籠大小為50厘米×40厘米×40厘米,也可用金絲雀的繁殖籠。人工巢宜為暗巢,一般用巢箱、殼狀草巢或葫蘆巢(直徑4厘米)。巢箱為14厘米×9厘米×9厘米,在9厘米的一半處設一隔板,將巢分成兩室。實在沒有上述巢具,使用普通的白酒盒子改造也可以。在巢中放置少量巢草,並在籠中准備一些細草和棉花,讓雄鳥銜入巢中,由雌鳥完成裝修。對於巢草的選擇,由於珍珠屬於較小型的鳥類,力氣很小,不要放置太重的巢材。最好使用草坪用的那種細草,棉花應撕碎了再提供,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用真正的棉花,千萬不要使用絲綿,以及同類的化纖產品,那樣會纏傷小鳥的腳趾的,造成終生殘廢。使用棕樹的絲,麻,都是不錯的選擇,同樣,使用絲類巢材一定要注意不要纏住小鳥。苔癬也不錯。
小鳥完成築巢後,一周之內會有數次交配行為,配對成功後約一周就在巢中產下5-8枚白色的小卵,卵橢圓形,呈白色,兩性共同孵化育雛,雌雄鳥交替孵化,但以雌鳥為主。孵化期14天,由於南北氣候差異,有1-2天的浮動。 在此期飼應盡量保持環境安靜,光線不要太強,不要輕易移動箱籠和巢箱。
幼鳥出殼後,全身赤裸,僅被少量白色絨毛,親鳥將吃下的半消化食物吐出飼喂雛鳥。金山珍珠屬晚成鳥,雛鳥出殼後需靠親鳥餵食。這時要供給雞蛋的比例在15%以下的弱蛋小米為雛鳥的飼料。21天出巢學習飛翔,此時的幼鳥,顏色暗淡,嘴巴呈黑色,鳴聲甚輕。三個月後,嘴巴黑色由鼻基部開始逐漸褪去,達到性成熟。五個月,具有繁殖能力。如果飼養得當,金山珍珠可全年繁殖。
珍珠和十姐妹的方法就是上面的,他們體形一樣,性格類似,生活方式也類似,飼養方法完全可以通用.不過有一點不同:十姐妹比珍珠更喜歡洗澡,要在籠中放小水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