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爭春未肯降全詩
A.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平章是哪個季節的詩
早春時節
「騷人擱筆費評章」出自盧梅坡《雪梅》,全詩如下:
雪梅·其一
朝代:宋內代
作者:盧梅坡容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譯文
梅花和雪花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誰也不肯服輸。難壞了詩人,難寫評判文章。
說句公道話,梅花須遜讓雪花三分晶瑩潔白,雪花卻輸給梅花一段清香。
B. 「梅雪爭春未肯降」的全詩是什麼
雪 梅
〔宋〕抄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襲,
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
雪卻輸梅一段香。
注釋
降(xiáng),服輸。
閣,同「擱」,放下。
評章,評議的文章,這里指評議梅與雪的高下。
翻譯
梅花和雪花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誰也不肯服輸。
難壞了詩人,難寫評判文章。
說句公道話,梅花須遜讓雪花三分晶瑩潔白,雪花卻輸給梅花一段清香。
C. 梅雪爭春未肯降全詩
《雪梅二首》
【作者】盧梅坡【朝代】宋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
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並作十分春。
白話翻譯:
梅花和雪花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誰也不肯服輸。難壞了詩人,難寫評判文章。
說句公道話,梅花須遜讓雪花三分晶瑩潔白,雪花卻輸給梅花一段清香。
只有梅花沒有雪花的話,看起來沒有什麼精神氣質。如果下雪了卻沒有詩文相合,也會非常的俗氣。
當在冬天傍晚夕陽西下寫好了詩,剛好天空又下起了雪。再看梅花雪花爭相綻放,像春天一樣艷麗多姿,生氣蓬勃。
(3)梅花爭春未肯降全詩擴展閱讀
這兩首詩闡述了梅、雪、詩三者的關系,缺一不可,結合在一起,才能組成美麗的春色。第一首詩前兩句寫梅雪爭春,要詩人評判。
首句採用擬人手法寫梅花與雪花相互競爭,都認為自己是最具早春特色的,而且互不認輸,這就將早春的梅花與雪花之美別出心裁、生動活潑地表現出來了。
次句寫詩人在兩者之間難以評判高下。詩人原以為一揮而就,由於難於評判,只好停下筆來思索。「評章」即評價。以為一揮而就,由於難於評判,只好停下筆來思索。
後兩句是詩人對梅與雪的評語。就潔白而言,梅比雪要差一些,但是雪卻沒有梅花的香味。「三分」形容差的不多,「一段」將香氣物質化,使人覺得香氣可以測量。
前人已經注意到梅與雪的這些特點,如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王安石的《梅花》詩:「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但是此詩將梅與雪的不同特點用兩句詩概括了出來,寫得妙趣橫生,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D. 宋盧梅坡雪梅二首古詩
《雪梅》
〔宋〕盧梅坡
其一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專白,雪卻輸梅一屬段香。
譯文:梅花和雪花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誰也不肯服輸。難壞了詩人,難寫評判文章。說句公道話,梅花須遜讓雪花三分晶瑩潔白,雪花卻輸給梅花一段清香。
其二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
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並作十分春。
譯文:梅花開了卻不下雪體現不了梅花(傲雪)的(高尚)精神,下雪了卻不懂吟詩來歌頌這美好景色,就變成庸俗平凡的人(不懂得欣賞的意思)。當在冬天傍晚夕陽西下寫好了詩,剛好天空又下起了雪。再看梅花雪花爭相綻放,像春天一樣艷麗多姿,生氣蓬勃。
(4)梅花爭春未肯降全詩擴展閱讀
古今不少詩人往往把雪、梅並寫。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顯出高尚的品格。此詩闡述了梅、雪、詩三者的關系,三者缺一不可,只有三者結合在一起,才能組成最美麗的春色。
詩人認為如果只有梅花獨放而無飛雪落梅,就顯不出春光的韻味;若使有梅有雪而沒有詩作,也會使人感到不雅。從這首詩中,可看出詩人賞雪、賞梅、吟詩的痴迷精神以和高雅的審美情趣。
E.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出自宋代盧梅坡的《雪梅·其一》
梅花和雪花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誰也不肯版服輸。
難壞了詩人,難權寫評判文章。
說句公道話,梅花須遜讓雪花三分晶瑩潔白,
雪花卻輸給梅花一段清香。
在詩人盧梅坡的筆下,二者卻為爭春發生了「磨擦」,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裝點了春光,而且誰也不肯相讓。這種寫法,實在是新穎別致,出人意料,難怪詩人無法判個高低。詩的後兩句巧妙地托出二者的長處與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沒有梅香,回答了「騷人閣筆費評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執一端的根據。讀完全詩,我們似乎可以看出作者寫這首詩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爭春,告誡我們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是正理。這首詩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詠思。
F. 梅雪爭春未肯降 全詩
雪梅
作者: 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
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井作十分春。
G. 梅雪爭春未肯降的上一句
梅雪爭春未肯降,是一首詩的開頭一句,沒有上一句。
這句話出自宋代盧梅坡的《回雪梅·其一》答: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這首詩的意思是:
梅花和雪花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誰也不肯服輸。難壞了詩人,難寫評判文章。
說句公道話,梅花須遜讓雪花三分晶瑩潔白,雪花卻輸給梅花一段清香。
這首詩的作者叫盧梅坡,宋朝末年人,具體生卒年、生平事跡不詳,存世詩作也不多,與劉過是朋友,以兩首雪梅詩留名千古。
H. 梅雪爭春未肯降全詩寫什麼季節
寫的是冬季。
雪梅·其一
【作者】盧梅坡 【朝代】宋代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內筆費評章。容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梅花和雪花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誰也不肯服輸。難壞了人,難寫評判文章。
說句公道話,梅花須遜讓雪花三分晶瑩潔白,雪花卻輸給梅花一段清香。
I.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的後兩句是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的後兩句是「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出自南宋詩人盧梅坡的七言絕句《雪梅二首》中的第一首。
雪梅一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譯文
梅花和雪花都認為各自占盡了春色,誰也不肯服輸。難壞了詩人,難寫評判文章。
說句公道話,梅花須遜讓雪花三分晶瑩潔白,雪花卻輸給梅花一段清香。
這首詩前兩句寫梅雪爭春,要詩人評判。首句採用擬人手法寫梅花與雪花相互競爭,都認為自己是最具早春特色的,而且互不認輸,這就將早春的梅花與雪花之美別出心裁、生動活潑地表現出來了。次句寫詩人在兩者之間難以評判高下。詩人原以為一揮而就,由於難於評判,只好停下筆來思索。「評章」即評價。以為一揮而就,由於難於評判,只好停下筆來思索。
後兩句是詩人對梅與雪的評語。就潔白而言,梅比雪要差一些,但是雪卻沒有梅花的香味。「三分」形容差的不多,「一段」將香氣物質化,使人覺得香氣可以測量。前人已經注意到梅與雪的這些特點,如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王安石的《梅花》詩:「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但是此詩將梅與雪的不同特點用兩句詩概括了出來,寫得妙趣橫生,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盧梅坡,南宋詩人,生卒年不詳,「梅坡」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自號為梅坡。詩風平易。宋陳著《本堂集》錄其詩一首,宋陳景沂《全芳備祖》錄其詩一首,元蔣正子《山房隨筆》錄其詩兩首,《宋詩紀事》從《後村千家詩》錄其詩兩首,《全宋詩》錄其詩十二首。《全宋詞》錄其詞《鵲橋仙》等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