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金魚圖
① 虛谷的人物簡介
虛谷,籍復新安(今安徽制歙縣),居廣陵(今江蘇揚州),非上海人。曾任清軍參將,後有感觸而披緇入空門。他是繼漸江以後,新安畫壇出現的又一怪傑和書畫大家。其人一生穿過儒服、戎裝、官服、袈裟,最後靜靜睡在滬上關帝廟的畫案上,乘黃鶴西歸。
在《中國美術辭典》里有介紹虛谷的詞條,言其「不茹素,不禮佛。」也「從不卓錫僧寺」,常往來於上海、蘇州、揚州—帶,以賣畫為生,自謂「閑來寫出三千幅,行乞人間作飯錢」。與任伯年、高邕之、胡公壽、吳昌碩、倪墨耕等海上名家友善。他書畫為全才,早年學界畫,工人物寫照。擅花果、禽魚、山水、金魚、松鼠尤為著名,書法亦精妙。他繼承新安派漸江、程邃畫風並上溯宋元,又受華新羅等揚州畫家影響,作畫筆墨老辣而奇拙。運用干筆偏鋒,敷色以淡彩為主,偶而亦用強烈對比色,風格冷峭新奇,雋雅鮮活,無一帶滯相,匠心獨運,開具一格,海派大師吳昌碩贊其為「一拳打破去來今」。他的名作頗多,如《梅花金魚圖》、《松鶴圖》、《菊圖》、《葫蘆圖》、《蕙蘭靈芝圖》、《枇杷圖》等,皆為世代流傳的精品。
② 虛谷的生於簡介
虛谷(抄1823~1896),清代著名畫家,海上襲四大家之一,有「晚清畫苑第一家」之譽。俗姓朱,名懷仁,僧名虛白,字虛谷,別號紫陽山民、倦鶴,室名覺非庵、古柏草堂、三十七峰草堂。籍新安(今安徽歙縣),居廣陵(今江蘇揚州)。初任清軍參將與太平軍作戰,意有感觸,後出家為僧。工山水、花卉、動物、禽鳥,尤長於畫松鼠及金魚。亦擅寫真,工隸書。作畫有蒼秀之趣,敷色清新,造型生動,落筆冷消,別具風格。性情孤僻,非相處情深者不能得其片紙。早年學界畫,後以擅畫花果、禽魚、山水著名。風格冷峭新奇,綉雅鮮活,無一筆滯相,匠心獨運,別具一格。亦能詩,有《虛谷和尚詩錄》。傳世作品有《梅花金魚圖》、《松菊圖》、《葫蘆圖》、《蕙蘭靈芝圖》、《枇耙圖》等。
③ 梵高同時期的抽象畫家
荷蘭畫家梵高,全名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 後期印象畫派代表人物,是19世紀人類最傑出的藝術家之一。他熱愛生活,但在生活中屢遭挫折,艱辛倍嘗。
和他同時期的畫家有:
居廉(1828~1904),清代畫家。字古泉,自號隔山老人。居巢之弟。工花鳥、草蟲、人物,尤以寫生見長。筆法工整,設有色妍麗。在繼承和發展惲壽平沒骨花鳥畫的基礎上,創造了撞水和撞粉法。作品有《花卉草蟲圖冊》和《牡丹雙蝶圖軸》等。
羅清(1821~?),清代畫家。字雪谷。擅長指畫。作指畫時常於指甲內藏棉絮少許以蓄水墨,無異於毛筆作畫。七十四歲雙目失明時,仍能以指頭畫蘭竹。其作品筆墨變化,濃淡交融,別有意趣。作品有《蘭竹石圖軸》等。
趙之琛(1781~1860),清代畫家。字次閑,號獻父。工書法,善畫山水、花卉、佛像。山水師法元代倪瓚和黃公望,用筆蕭疏、幽澹。花卉用筆瀟灑,著色淡雅。作品有《雙勾竹石圖軸》、《梅花山茶圖軸》等。
劉彥沖(1809~?),清代畫家。號泳之。工詩文,善畫山水、人物、花卉。師法朱昂之而青出於蘭,是晚清傑出的畫家之一。作品有《山水圖軸》等。
虞蟾(約1785~1864),清代畫家。字步青,號半村老人。早年畫北宗工細山水,畫筆蒼莽雄肆。壯年入供奉局,晚景凄涼。作品有《丹楓絕壁圖軸》等。
任熊(1823~1857),清代畫家。字渭長,號湘浦。善畫人物、山水、花鳥,工筆、寫意兼長,尤以人物畫著稱。人物學陳洪綬,風枚有所變化。筆力雄厚,氣韻靜穆,富有裝飾意味。其繪畫兼具傳統繪畫及民間繪畫之長,富有創造性。作品有《瑤宮秋扇圖軸》、《少康像》等。
任熏(1835~1893),清代畫家。字舜琴、阜長。任熊之弟。善畫人物 、山水、花卉、禽鳥。亦長於園林設計。其人物畫取法陳洪綬及任熊,然奇軀偉貌,別出匠心,尤其晚年大作,運筆有如行草,氣勢沉雄。花鳥畫則工寫兼善,取景布局,富有奇趣。作品有《松菊錦雞圖軸》、《花鳥圖軸》等。
任頤(1840~1895),清代畫家。初名潤,字小樓、伯年,後改名頤。擅長畫肖像、人物、花鳥。其人物畫題材廣泛,尤善寫真術。其花鳥畫,手法多樣,博採眾長,無論是工筆、寫意、勾勒、沒骨、設色、水墨,均能運用自如,多用濕筆,運用淡墨尤有獨到之處,能在寫意畫中摻和水彩畫法,風格清新活潑。其山水畫,氣象萬千,別具丘壑。作品有《飯石山山農像軸》、《芭蕉紅葉圖軸》、《仿高克恭雲山圖軸》、《酸寒尉像軸》等。
虛谷(1824~1896),清代畫家。俗姓朱,名虛白,字懷仁,出家後以虛谷為名,號紫陽山民、倦鶴。工詩,善畫花鳥、蔬果、人物肖像。其人物肖像畫造型准確,面部有一定立體感,刻畫較精細,而衣紋及背景用筆簡率,但仍能融為一體。其花鳥草蟲則善用枯筆逆峰作顫動的線條,似斷似續,韻味十足。作品有《雜畫冊》、《花鳥水族圖冊》、《枇杷圖軸》和《梅花金魚圖軸》等。
朱偁(1826~1900),清代畫家。早年名琛,後更名為偁,字夢廬,號覺未。善畫花鳥,晚年畫藝大進,然未脫霸氣。作品有《桃花白頭圖軸》等。
趙之謙(1829~1884),清代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字撝叔。工篆刻、書畫。書法初學顏真卿,後專師北碑,自成一家。花卉繼承陳淳、「揚州八怪」的傳統,並融合金石篆刻,筆勢流動,結構新穎,是近百年來著名書畫家之一。作品有《積書岩圖軸》、《古柏圖軸》等。
蒲華(1830~1811),清代畫家。字作英、胥山外史,原名成,字竹英。工書畫,早年花卉學徐渭和陳淳,晚年畫竹學文同,山水、樹石取法石濤、石溪,筆法淋漓瀟灑,不拘成法。作品有《山晴水明圖軸》等。
吳昌碩(1844~1927),清末民初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字俊卿,初字香補,中年後更字昌碩,亦署倉碩、蒼石,別號老蒼、石尊者、苦鐵等。工篆刻、書畫。其畫取法趙之謙,上追八大、石濤、陳淳、徐渭,並以金石、書法的筆法入畫。繪畫題材以花卉為主,色墨並用,渾厚蒼勁,再配以畫上所題寫的詩文和不凡的書法,並加蓋古樸的印章,使詩書畫印熔為一爐,對近世花鳥畫有很大的影響。作品有《桃實圖軸》、《葫蘆圖軸》、《梅花圖軸》和《菊花圖》
④ 虛谷又名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的是一個人嗎
虛谷是清代著名畫家,海上四大家之一,被譽為「晚清畫苑第一家」。俗姓朱,內名懷仁,僧名虛白容,字虛谷,別號紫陽山民、倦鶴,室名覺非庵、古柏草堂、三十七峰草堂。
集王聖教序的作者懷仁是唐代長安弘福寺僧,公元645年唐太宗為漢譯本三藏聖教作序,懷仁以當朝帝王能為佛家盛事著文而殊感榮光, 他匠心獨運,構想出用集書王羲之的字, 集合唐太宗所寫的「聖教序」 , 集字刻碑。即《懷仁集王書聖教序》碑。
一個是晚清的一個是唐代的,隔了一千多年了,不是一個人。
⑤ 落花金魚圖的作者是誰
不知你是否有寫錯字,作者虛谷"虛谷畫集"中有"落花游魚圖"卻沒有"落花金魚圖".
虛谷(專1823~1896),清末畫家屬。僧人。俗姓朱,名懷仁、虛白,字虛谷,號倦鶴、紫陽山民。安徽新安(今歙縣)人,移居江蘇廣陵(今揚州)。不茹素,不禮佛,也「從不卓錫僧寺」,往來於上海、蘇州,揚州一帶,賣畫為業,自謂:「閑中寫出三千幅,行乞人間作飯錢」。與任伯年、顧鶴逸、吳昌碩、倪墨耕等書畫家友善,早年學界畫,後以擅繪花果、禽魚、山水著名,運用干筆偏鋒,敷色以淡彩為主,偶爾用強烈對比色,風格冷峭新奇,雋雅鮮活,無一筆滯相,匠心獨遠,開具一格,吳昌碩贊為「一拳打破去來今」。
⑥ 有沒有人知道含有金魚兩個字的詩句呢,或是一句唯美的話也行。
我國是金魚的故鄉,又是詩詞的國家,在這樣的國度里,金魚與詩的結緣是自然的,以金魚入詩是一種題材,詩風特異,內容豐富,使今人對古人的養金魚習俗有了了解和認識,表達金魚活動的風土人情。 金魚的體態各不相同,花樣紛呈,給民眾帶來一個奇妙世界,我國歷來文豪詩人,由感而發,寫出不少詩文,有的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著名的有: 《桃花游魚長卷》 清溪幾曲到山隈, 兩岸桃花夾水開。 此處不須防釣餌, 魚郎豈是為魚來。 《菱芰金魚》 一鑒明湖靜不流, 采菱歌斷翠堤秋。 刺尖愛惹吳娃袖, 莫向白花繁處游。 《秋海棠金魚》 斕斑翠袖舊啼痕, 一縷風銷倩女魂。 寫傍芳塘多慰藉, 不須牆角自溫存。 荷蓋生成碧玉幬, 素心辛苦為誰留。 鴛鴦去後煙波冷, 借與輕鰷住一秋。 《紫藤游魚》 寫得藤花入畫圖, 紫纓絡罨綠菰蒲。 題詩乞借毗陵句, 笑向鰷魚問樂無。 《紫薇金魚》 絲綸閣里紫薇郎, 綠色宮袍惹御香。 朝罷不知犀帶迸, 金魚脫袋入池塘。 《芙蓉金魚立軸》 拒霜偏祗與霜宜, 獨俯寒潭弄靚姿。 鱗凍欲潛花欲盡, 一年珍重晚秋時。 《題 畫》 買得胭脂畫海棠, 一枝春雨濕紅妝。 別添幾片浮波面, 為問魚兒可有香。 , 《花龍睛魚鳳仙》 羨煞嫣紅著指新, 素鱗試染未全勻。 於今魚亦矜朱紫, 不獨當朝食肉人。 《畫望天魚》 何日征夫始得回, 貞魂成石淚成苔。 弱鱗亦是離人幻, 望斷長天雁不來。 《金魚綉球花》 幾日東皇細剪裁, 流蘇百結倚雲開。 月明風曳魚驚影, 道是三郎蹋鞠來。 《蕉陰金魚》 芭蕉手種始回青, 忽見抽心過曲欞。 但使護魚能障日, 不辭風雨徹宵醒。 長短句七首 《如 夢 令》 窗矮室如輕舸,斜日邀人來坐,興到畫游魚,那裡安他都妥。 ^ i;U;*E 隨我,隨我,藻外花前萍左。 E0LA0CJIf 《浣 溪 紗》 菡萏香飄雨過時,蜻蜓禁不起風吹,花間才去又飛回。 葉底朱鱗添兩尾,波心碧藻畫些兒。不教全似放翁詩。 凈湖秋水縈青荇,荇青縈水秋湖凈。微露浥紅衣,衣紅浥露微。惠庄詮妙諦,諦妙詮庄惠。斯樂我魚知,知魚我樂斯。 朝尚戀柔條,暮已辭高樹,飛向長堤亂撲人,做弄愁如許。 漫道跡難尋,不信春無主。只願將身化作萍,常伴遊鰷住。 s(b,(J QM </SPAN> rGS*1 </SPAN> </SPAN>移根山谷,羞向東風空自綠。山谷移根,一簇誰栽到水濱? 清漪弄影,窈窕枝頭珠蕊並、弄影清漪,莫把紅鬐錯認伊。 玉卮水浥胭脂潤,小染初成暈。忽驚花影上階除,又是為他耽擱綉工夫。 問渠似在濠梁末,剩點輕蘩翠,畫成何事最相宜?恰好香溫茶熟自看時。 雪樣吳縑裁六幅,金鱗寫入圍屏,綉鬐回處太娉婷,平波隨意綠,弱荇可憐青。 此趣憶從閑里得,畫情原是魚情。一春池上慣曾經,苔衣和露立,闌曲帶寒憑。 </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