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青海馬梅花

青海馬梅花

發布時間: 2021-02-23 07:25:22

Ⅰ 全國各省的省花是什麼

全國各省的省花:

北京市-月季

天津市-月季

上海-白玉蘭

重慶-山茶花

河北-太平花

山西答-榆樹梅

內蒙古-馬蘭

遼寧-天女花

吉林-君子蘭

黑龍江-丁香

山東-牡丹

江蘇-茉莉

安徽-紫薇 、黃山杜鵑

浙江-蘭花

江西省-杜鵑、黃山杜鵑

福建-水仙

台灣省-蝴蝶蘭

河南省-臘梅

湖北-梅花

湖南省-芙蓉

廣東省-木棉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花

陝西省-百合

青海省-鬱金香

四川省-木芙蓉

香港-紫荊花

澳門-蓮花

海南省-三角梅

貴州省-杜鵑

新疆-雪蓮花

西藏-龍膽、報春花

雲南省-山茶花

寧夏-馬蘭

拓展資料:

省花是一個省級行政區具有代表性質,代表該省形象的花。

Ⅱ 詠雪詩一首

剛好昨夜開始下大雪,看到這不禁想起了....

沁園春 雪 (1936.02 )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回。

望長城內外,惟餘答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

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Ⅲ 青海和新疆的主要植被分別是哪些

青海植被豐富,尤其以葯用植物著稱,光葯用植物就有500多種,尤以大黃、冬蟲夏草、羌活、雪蓮、貝母等葯材為最。糧食作物主產小麥、青稞、蠶豆、豌豆、馬鈴薯及燕麥、蕎麥、莜麥、糜谷等。其中民和桃、貴德長把梨、三紅蘋果以細脆味甜而著稱。
而新疆現有植被覆蓋區域109.34萬平方公里,
新疆的野生花草有
魁薊
科屬:菊科薊屬
別名綿刺頭菊,大薊 菊科薊屬多年生草本。莖直立,有縱條棱。莖生葉無柄,披針形至寬披針形,頂尖,基部鞘包莖,邊緣有小刺。裂片卵狀三角形,頂尖具刺,兩面具皺縮毛。頭狀花序單生枝端,總苞寬鍾狀,有蛛絲狀毛。總苞片線裝披針形,邊緣有小刺,頂端長尖刺。長2. 5厘米,管狀花的下部狹管部與具裂片的檐部近等長。花期7-9月。瘦果,長橢圓形,長4-5毫米,稍扁;冠毛污白色,羽毛狀。果期7-9月。
菊科 耆屬
高山耆 Achillea alpina Linn
葉片多次分裂,羽毛狀分裂,小葉又羽狀分裂.互生.花聚傘狀,雌性舌狀花5,白色,花瓣圓,端部略2淺裂,兩性花橘黃,5-10數不等.花期7-8月.網上查到北京高山耆花形相同,葉片有別,北京高山耆羽狀深裂,但小葉不2次分裂.
柳蘭
柳葉菜科柳蘭屬宿根草本。高可達1m,葉片披針形。總狀花序頂生;花紫紅色或淡紅色,直徑可達3CM。花期6-9月。喜冷濕,喜光,喜輕鬆土壤。常生於海拔3100的林緣草叢及濕草地。北半球均產。
鼠掌老鸛草 梅花草
虎耳草科 梅花草屬
多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基生葉叢生,卵圓或心臟形,全緣,葉柄長。花莖中部具一無柄葉片,心形無柄。花單生頂端,白色,形似梅花。花瓣5,平展,卵圓形。花期8月。
河北、山西、陝西、甘肅、內蒙有分布。林下潮濕處和水溝旁。
野西瓜苗
別名 燈籠草 小秋葵 黑芝麻
錦葵科
一年生草本,高5-30厘米。單葉互生,幾圓形,中上部葉掌狀3全裂。花大,兩性,單生葉腋,副萼片多數,綠色,具紫色脈紋;花瓣5,淡黃色,基部紫紅。雄蕊多數,花絲連成筒狀。子房5室,蒴果,近球形。具蓄存而膨大的花萼。花期6-9月,果期7-10月。蒴果成熟黑色種子可吃,極香甜,芝麻味。

Ⅳ 青海省的省花是什麼

青海省的省花是鬱金香。

省花是一個省級行政區具有代表專性質,代表該省形象的花。屬

鬱金香的名字來自於拉丁文的 "lband" 或 "turban"。"turban"意指穆斯林的頭巾。源於鬱金香的球狀花骨朵看起來象是穆斯林教徒戴的頭巾。鬱金香最初產自地中海,1554年從土耳其引入歐洲。


Ⅳ 青海花兒大概在啥時候開始演唱

花兒是廣泛流傳於甘、青、寧及新疆四省區的回、漢、土、東鄉、保安、撒拉、藏、裕固等8個民族,並一律使用當地漢語方言,只能在村寨以外歌唱的山歌品種,通稱「野曲」(與「家曲」即「宴席曲」相對),又稱「少年」。其傳唱分日常生產、生活與「花兒會」兩種主要場合。「花兒會」是一種大型民間歌會,又稱「唱山」。


花兒·老爺山花兒會
申報地區或單位: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

老爺山花兒會是每年農歷六月初六在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的老爺山舉行的大型民歌演唱活動,它產生於明代,經過幾百年的發展,伴隨著「朝山浪會」活動,從以娛神為主逐步演變為以娛人為主的大型民間歲時民俗活動。
老爺山花兒會演唱形式有兩種。一是群眾性自發演唱,農歷「六月六」在老爺山的密林花叢中,或數十人或幾百人自由唱和,情景交融;二是1949年以後興起的有組織演唱,有固定的演唱場所和舞台,歌手經過層層選拔,在舞台上賽歌競技。老爺山花兒會以演唱「河湟花兒」為主。演唱者有漢、回、土、藏等民族的歌手,他們共同用漢語演唱花兒。這是老爺山「花兒」和「花兒會」不同於其他民歌和歌會的顯著特點。
老爺山花兒內容主要以歌詠愛情生活為主,也涉及宗教、民俗、生產勞動、歷史故事、新人新事等類型。其唱詞以七字(一三句)與八字句(二四句)相間的四句體為主,特別規定二四句句尾必須是「雙字」詞,另外一、三句和二、四句分別押韻,形成了一種特殊的唱詞格律,在全國漢族民歌中也屬特例。河湟花兒的語言生動、形象、優美、明快,多用賦、比、興等修辭手法,有極高的文學價值。大通老爺山花兒有《大通令》、《東峽令》、《老爺山令》等代表性曲目。這些曲調韻律獨特,優美抒情、高亢嘹亮、婉轉悠揚,深受大通各族人民的喜愛。

七里寺峽位於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以南古鄯鎮境內的小積石山麓。在這里舉行的花兒會至少已有百年歷史。每年農歷六月初六,八方群眾盛裝舉傘結伴而來,六七萬人雲集峽谷,通宵達旦對唱花兒。
七里寺花兒會是群眾自發組織的民間文化盛會,演唱者均為民間歌手。演唱形式有獨唱、對唱、合唱等,無任何樂器伴奏;演唱內容多為情歌。演唱者一般一手輕捂耳朵,根據內容需要用不同的「令」來演唱,所唱曲令達四十餘種,代表曲目有《古鄯令》、《馬營令》、《二梅花令》等。七里寺花兒會由於其濃厚的地方特色,再加上峽內葯泉的吸引力,在西北地區頗負盛名。
七里寺花兒會上歌手眾多,除了著名「花兒」歌手到會,周邊地區會唱花兒者也常常到場助興,有許多老歌手演唱的曲令在平時或其他「花兒會」上很難聽到。

花兒·瞿曇寺花兒會
申報地區或單位:青海省樂都縣

瞿曇寺花兒會同時也是當地的廟會,從農歷六月十四到十六日,共三天。樂都縣瞿曇寺花兒會在青海各地花兒會中規模較大、影響深遠。據考證,瞿曇寺花兒會從清道光年間瞿曇寺開廟會起,至清末民初逐漸發展成一定規模的花兒會。瞿曇寺花兒會是當地群眾交流花兒的最大舞台,許多民間花兒歌手從這里走向全省乃至西北地區。
瞿曇寺花兒會參與群眾以漢族為主,其他民族也踴躍參加。在演唱曲令上,除當地的《碾伯令》外,還有《白牡丹令》、《尕馬兒令》、《水紅花令》、《三閃令》等。此外藏族人民喜愛的「拉伊」在這里也有廣泛的演唱。其演唱形式有獨唱、對唱、聯唱等,其中最能體現瞿曇寺花兒會民間特色的就是兩個陣營的對歌。

山花兒俗稱乾花兒、山曲子、野花兒,是廣泛傳唱於寧夏回族聚居區的一種代表性民歌體裁。它繼承了隴山地區古代山歌(徒歌、相和歌、立唱歌)的某些特徵。《詩經·豳風》、《漢魏南北朝樂府》中的《隴山歌》、《隴板歌》、《隴原歌》即其先聲。復合性、多元性文化使這些山歌更多地呈現過渡文化和邊緣文化的特徵,廣泛傳唱的回族山花兒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種,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和豐富的民俗文化內涵。
山花兒基本屬於自唱自娛形式或在小范圍傳唱,它在繼承古隴山民歌「三句一疊」的基礎上,多以單套短歌的形式即興填詞演唱。山花兒音樂繼承古隴山徒歌四聲、五聲徵調特徵,吸收信天游、爬山調、洮岷花兒、河湟花兒以及伊斯蘭音調的多種因素,多用五聲音階式迂迴進行。
山花兒在文學與音樂方面特色鮮明,風格獨特,鄉土氣息濃郁,保持了山歌野曲粗獷豪放的特點,又具有流暢優美的小調韻味傾向;它是寧夏地區回族文化的生動表現,具有民族學和民俗學方面的研究價值;山花兒三句一疊、雙字尾押韻等是隴山地區較為獨特的民歌形式,有較高的文學價值。它在商徵型四聲腔和五聲徵調的基礎上演變成為曲式、調性、旋法、節奏多樣,風格獨特的花兒歌種。寧夏回族花兒的代表曲目有《黃河岸上牛喝水》、《看一趟心上的尕花》、《花兒本是心上的話》等。

Ⅵ 青海有沒有梅花

青海方言相聲蛇泉山莊 (一)說青海有座熬華山,那裡有梅花。
還有刺梅花很多地方都有,老爺山上的刺梅花格外好看
可惜這里不能傳圖片

Ⅶ 為什麼青海湖梅花扳手質量好,而叉子扳手卻很軟

估計那呆板手是假冒偽劣的山寨貨。

Ⅷ 關於青海花兒的歌詞

妹妹的山丹花兒開 (推薦個)

尕妹妹著大門上浪呀三浪,心兒呀跳著慌,想看我的尕妹妹桃花樣呀,妹妹山丹紅花開呀;聽說我著尕妹妹病哈了啊,阿哥哈別急壞,盛上些冰糖著看你來呀,妹妹山丹紅花開呀;開不開著個山丹花連根兒拿,送給我著旮妹妹著兩百斤半,我把你哈心疼著我把你哈愛呀,妹妹山丹紅花開呀,一天三趟著看你來呀

另外 介紹一下花兒吧!
花兒又名少年。花兒是產生並流行於甘、寧、青、新等地區的一種山歌,唱詞浩繁,文學藝術價值較高,被人們稱為西北之魂。花兒發源於臨夏,由於流行的地區不同,加之在發展過程中受到西北各民族文化的影響,因此形成不同的流派和藝術風格,六盤山花兒就是其中的一種。回族群眾喜愛花兒,是花兒的創造者、演唱者、繼承者和傳播者。花兒是心頭肉,不唱由不得自家,可見回族對花兒的喜愛程度。流行於固原地區的花兒主要有兩類:河州花兒和山花兒(俗稱乾花兒)。河州花兒委婉動聽,基本調式和旋律有數十種,變體甚多。形式上有慢調和快調。慢調多為4/4或6/8拍,唱起來高亢、悠長,曲首曲間和句間多用襯句拖腔,旋律起伏大,上行多用四度調進,高音區多用假聲。快調多為2/4或3/8拍,相對緊湊短小。河州花兒多為五聲微調,在文學上自成體系。一般每首詞由四句組成,前兩句常用比興,後兩句切題。字數上單雙交錯,奇偶相間,不像一般民歌那麼規整,故更加自由暢快。但是,固原回族多唱山花兒。山花兒在旋律上起伏較小,較多地應用五聲羽調和角調,襯詞襯句使用較少,段尾或句末用上滑音。在文學上除具有河州花兒的一些特徵外,還派生出一些變體,有時也採用信天游或一般民謠體。演唱形式有自唱式和問答式。曲目無令之稱,屬抒情短歌。花兒音樂高亢、悠長、爽朗,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鮮明。不僅有絢麗多彩的音樂形象,而且有豐富的文學內容。反映生活、愛情、時政、勞動等內容。用比、興、賦的藝術手法即興演出。雖然大部分花兒的內容與愛情有關,但在歌頌純真的愛和控訴封建禮教及社會丑惡現象給戀人造成生死苦難的同時,深刻反映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而且語言朴實、鮮明,比興借喻優美,有比較高的文學欣賞和研究價值。20世紀80年代,花兒的演唱形式已發展到花兒歌舞劇。

青海是花兒的故鄉,河湟花兒是西北花兒的精魂,最美的花兒是用三江最純凈的源頭之水澆灌的聖潔之花。居住在這里的漢、藏、回、土、撒拉等各族群眾,無論在田間耕作,山野放牧,外出打工或路途趕車,只要有閑暇時間,都要漫上幾句悠揚的「花兒」。可以說,人人都有一副唱「花兒」、漫「少年」的金嗓子。青海農民唱起「花兒」,村裡的張秀花、王富貴們就會淚水漣漣。花兒對青海人來說象每天的飲食一樣普通。

青海「花兒」曲調同樣極為豐富,據統計,河湟地區有上百種。不同的曲調有著不同的「令」。按流行地區分為「河州令」、「湟源令」、「川口令」、「循化令」、「互助令」、「西寧令」等;按照演唱民族劃分為「土族令」、「撒拉令」、「保安令」、「東鄉令」等;按照花兒的襯詞又分為「白牡丹令」、「尕馬爾令」、「花花尕妹令」、「好花兒令」、「溜溜兒山令」、「楊柳兒姐令」「水紅花令」、「咿呀咿令」等。

熱點內容
新歌荷花情 發布:2025-05-18 04:11:20 瀏覽:974
北京辦公室綠植租擺 發布:2025-05-18 03:36:54 瀏覽:590
多想摘一朵 發布:2025-05-18 03:29:40 瀏覽:520
玫瑰糠疹陰部 發布:2025-05-18 03:29:39 瀏覽:644
紫霞仙女蘭花是建蘭嗎 發布:2025-05-18 03:29:28 瀏覽:497
源益花卉種業 發布:2025-05-18 03:24:24 瀏覽:701
七夕成年禮 發布:2025-05-18 03:23:46 瀏覽:626
吃西蘭花會脹氣嗎 發布:2025-05-18 03:23:43 瀏覽:911
山茶花的形狀是什麼 發布:2025-05-18 03:11:54 瀏覽:211
梅花檔案南雲 發布:2025-05-18 03:07:34 瀏覽: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