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焦氏梅花易

焦氏梅花易

發布時間: 2021-02-22 06:00:50

① 占卜未來

占卜目錄[隱藏]

概述
占卜(divination)
占卜流派
周易卜卦法
梅花易數
文王聖卦
塔羅牌占卜
算數占卜
占卜法
占卜與科學
古老的龜甲占卜
龜甲特徵
占卜的分類 概述
占卜(divination)
占卜流派
周易卜卦法
梅花易數
文王聖卦
塔羅牌占卜
算數占卜
占卜法佔卜與科學古老的龜甲占卜 龜甲特徵佔卜的分類

占卜讀音
占 (zhān)卜(bǔ)
[編輯本段]概述
原始民族對於事物的發展缺乏足夠的認識,因而藉由自然界的徵兆來指示行動。但自然徵兆並不常見,必須以人為的方式加以考驗,占卜的方法便隨之應運而生。占卜是由外界事物的動向和變化向非人的靈體探詢想要知道的事物。它和預言不同的地方在於,通常會出現模稜兩可的答案,讓占者去找出一種合理的解釋。
如果要和算命作一個區別的話,占卜具有儀式性或社會性的特色,通常與宗教有關;相對來說,算命大多是服務個人的日常活動。占卜常常被人質疑只是一種迷信而已。然而,擁護者會說有許多奇聞軼事來證明占卜的效力。占卜是一種普世文化現象,人類學家發現從古代到現在都可以在宗教與文化中發現占卜的存在。不過,基督教《聖經》中說占卜是被上帝嚴格禁止的,佛教中也有與基督教類似的提法,唯措辭不如前者嚴厲;但事實上,社會中假借宗教名義進行的占卜和類似占卜的活動屢見不鮮。
[編輯本段]占卜(divination)
「占」意為觀察,「卜」是以火灼龜殼,認為就其出現的裂紋形狀,可以預測吉凶福禍。它通過研究觀察各種徵兆所得到的不完全的依據來判斷未知事物或預測將來。在許多社會里,占卜僅僅是操作者在將行某事時,由於沒有把握而藉助某些器具或現象尋求信息或解答,由此滿足心理需求的行為。占卜所需的物質材料分兩類,一類是顯示卜兆及刻辭用的載體,即龜甲、獸骨等,另一類是整治甲骨及刻辭用的工具,有鋸、鑿、鑽、刻刀等。占卜流行於全世界各個時代的文化中,而且方法多種多樣。早期的占卜和宗教密切相關,其發展受到宇宙觀和民族心理的影響。常見的占卜方式有詢問性占卜(如中國民間的求簽)、雞卜、鳥卜、鳥占、水占、星占、紙牌占卜等。
《易經.系辭》雲:「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卜筮之道,起源甚早!《周禮》春官太卜掌三禮,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連山、歸 藏早已亡佚,今僅有《周易》存焉。《周易》之始作於伏羲,當時僅有其象,尚未有文字。周文王開展為六十四卦, 又屬之以辭,是為《彖辭》。周公賦予爻象,各作《爻辭》。最後孔子作《十翼》。此經於是燦然大備,史稱「易經四聖」,而《易經》也成為後世陰陽五行哲學之圭臬!其中占卜一道,當然也是祖紹《周易》,萬變不離其宗。不過更嚴格來說,卜筮之道起源早甚於《周易》,只是中國占卜之法,皆不能出《易經》之其右耳!
占卜之法繁多,古時之以蓍草占卦,方法十分繁復;如《系辭》雲:「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扐,以象閏,五歲再閏,故 再扐而後掛」,此即是蓍草之占卜法。而後 來據說鬼谷仙師改蓍草為銅錢,定財、官、父、兄、子等用神之生克制化,這其實是占卜法的重大改革!因為古人心靜而誠,漫長的卜卦過程與時間,尚且可以制心一處,專心以待;今人事多而心有旁騖,哪堪冗長的等待!蓍草尚未揲完,心思 就像是在放一千個風箏般,早已不知飛向何方了?而不專心又如何能佔得准確的卦呢?這種簡化的趨勢,一直在進行中;像是以米粒,數字,以及字劃....,其中如《梅花易數》一書中,洋洋灑灑羅列了如物數占、聲音占、字占〔字佔中包括了一字占、二字占....十一字占〕,以及丈尺占 和動、靜物占....等等。現今可見的占卜法中,大都脫不出這些范疇,只不過是略加變化而已。
[編輯本段]占卜流派
說到占卜的方法甚多,不勝枚舉。世界上的占卜一般可分為中國占卜術和西洋占卜術兩個流派。
中國占卜術又有二個流脈,一是以八卦為基本符號的「易經」,起源於上古時代的龜甲獸骨占卜;另一個是以天乾地支為基本符號的「術數」,起源於中國古代天文學。詳細了解可參閱「中國占卜學」。
姑且不論中國人的占卜法,許多西洋舶來品佔法,像撲克牌算命,或是近日時興的塔羅牌法,乃至於咖啡杯中的殘余咖啡圖案,皆可預示吉凶!若再加上我們自己固有之佔法,那可熱鬧了。其實所謂「神機兆於動」,只要能掌握神機之靈動, 那就無物不能卜了。只不過話雖如此,深淺之間,則大有文章矣!
對於中國占卜術,有幾十種之多。若單純以立卦而占卜來說,常見的大約有:周易卜卦(也叫象數易)、梅花易數,以及文王聖卦(也叫六爻)三種。
[編輯本段]周易卜卦法
這是以《周易》為主的占卦法。文王八卦,後天八卦也,有別於《連山》、《歸藏》,也不同於伏羲先天卦象,亦即是《周易》所傳之卦序卦象。伏羲先天之卦,位次依於〈河圖〉,是主,是體,是先天之氣,以乾坤為基;而文王後天之卦象,是客,是用,是後天之氣,以坎離代乾坤之用 。簡而言之,先天卦象是天地之間的基本型態,而後天卦象為世間萬物之流變。
諸聖作《周易》,主要是為了闡明天道,教人性命之旨。然《系辭》曰:「是故天生神物,聖人則之;天地變化,聖人效之 ;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天道的流布是生生不息的;以道學的角度看《周易》,固然是好,但若以之為世間萬物的吉凶變現,也無不可!所以道家和道教之不同,在於前者是哲理,而後者是道術矣。這些僅是體與用的差異而已,無關高低對錯也。職是之故,《周易》成了卜道之正宗,甚至應該說是陰陽五行哲學之必修科目。
所以稱之為「周易占卜法」,因為這門占卜方法,是以《周易》經文為主要解卦方法。因為有文本可看,似乎容易,其實不然!因為一者經文簡略,不敷現代人使用;二者卦象卦序甚為深奧,非一般人能知能解。如《論語‧述而》:「子曰: 『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又《卜筮正宗》即雲:「....鬼穀子仙師因易理浩盪深遠,恐愚人不能參透,以錢代蓍卜定財官父兄子生克制化....」就是此意。 所以這種占卜法多為文人學院所重,大約有兩種傾向:一是走入了純哲理的探討;一是就文解意,隔靴搔癢矣!
[編輯本段]梅花易數
梅花易數,創始於邵雍—康節先生,是北宋慶歷年間之人。據說他「隱處山林,冬不爐,夏不扇,蓋心在於易,忘乎其為寒暑也」。做學問至如此,實在令人欽仰不已。不過,在《正宗梅花易數》序文中,這套占卜法似乎另有師承,只是經由康節先生發揚光大而已。事實如何?我們不得而知!這是歷史公案,不必去打擾我們學卦的興致。中國文化本就博大精深,大都歷經千百年來之錘煉,才能成就一家之言。要嚴格說創始者為誰,是有些不容易的。更何況古人並不注重版權,又如何追究呢?
梅花易數以先天八卦為主,起卦之卦數,即以先天—乾一兌二震三....坤八為例。所謂先天為主,是指比較重視卦本身陰陽五行的生克對待,而對於後天《周易》之文辭,相對的只有參考而已。所謂先後天之辨,之前已有論之。簡單來說,先天重氣化,陰陽五行之基本架構;而後天才開始有人文典章制度,工巧藝術。這也就是為何伏羲八卦僅有圖像,而無文字,而《周易》卦文皆有之理。所以梅花易數的核心架構,即是立體 、用,觀察其生克變化的一門學問也。
所謂體用者,陰陽也;體常靜而為陰,用常動為之陽。故卦分上下為內外卦,爻動者為用卦,靜而不動者為體卦。體為陰,陰者不可克,克之則傷!體卦宜強不宜弱,弱則此事不可為也。在實際卜卦過程中,先定出體、用卦;如卜得風水渙卦第五爻動,故知內卦不動是體卦,外卦動為用卦。體卦屬木,用卦屬水,用生體,則主事易成。再看體用卦衰旺如何?如果木逢春季則吉,逢金月則衰。另外互卦變卦也須考慮;簡言之,本卦是事情的狀態,互卦是事情的過程,而變卦為事情的結果。而它們之間五行衰旺生克,卜卦結果的重要依據。
梅花易數雖說重先天,但亦須考慮《周易》之卦辭,如邵康節論一少年人面有喜色,佔得賁卦第五爻動,爻辭有」束帛戔戔「之文,而斷定有喜事,也不管這個卦象是體去生用是不吉的。這當然也牽涉到觸機及靈感,所謂「大匠誨人以規矩」,「只可 意會,不可言傳」。中國的預測學最重視的即是天份和靈感,在《梅花易數‧卷五》中有一李淳風與其子佔一婦人的丈夫平安否之例子?父子的判斷南轅北轍,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要問什麼時候該看爻辭?何時不用?恐非隻字片語所能道盡矣!
[編輯本段]文王聖卦
講到文王聖卦之前,必先得提到「五行斷易」。它是以渾天甲子,即納甲安在六爻之上,又有世、應、身三爻,財、官、父兄、子五種用神;以之間的生克變化來斷休咎吉凶。文王卦就是在五行易的基礎上,加上天干、六獸、神煞等配件所形成的占卜法。許多人僅知有文王卦,而不知有五行斷易,實質上二者並無很大的差異。因為五行之生克制化,才是主體,神煞六獸不過是更細微的呈現某種既定的結果而已。文王卦雖名「文王」,其實只是上托周文王之名,也有紀念他的意思。以斷卦的角度來說,他與《周易》的關系已漸行漸遠了!體繫上雖跟梅花易數不盡相同,但在重視五行生剋的角度上,是有其雷同處的 。也可說都是重先天一系也,而文王卦已經加入了許多如同子平八字的論述了。
文王卦實用的成分更多了,只要取對用神,即可論斷吉凶。譬如論財運,就以財爻為用神;問考試,父母爻就得旺相才好;又或者斷夫妻感情,我為世爻,對方看應爻....。觀用神之強弱,周邊的對待關系,看生之?克之?扶之?制之?....雖然只有六爻,看似簡單,卻林林總總地呈現無限的因素與可能。這門卜卦法,歷經無數歲月的洗禮,多少前賢先哲的淬煉與升華,更融合了許許多多陰陽五行的派別!若要很單純地只是把它列入占卜這一系中,恐怕就有見樹不見林之憾了!
[編輯本段]塔羅牌占卜
「塔羅」一詞,是取自埃及語言的TAR(道)和RO(王)兩詞,含有王道的意思。因此,「塔羅」本身也就是指身為王者,他應該具備的正確決斷力,這也真是塔羅預測方式的起源。
塔羅牌是由22張大阿卡娜和56張小阿卡娜(數字牌)組成的,共78張,每張都配有獨特精美的圖案和意義。保存至今的最早的一副塔羅牌,是目前存放在法國巴黎的國家圖書館中的17張大阿卡娜。1910年,A·E偉特與史密斯女士出版了萊德——偉特塔羅牌,很快該牌就成為全球發行量最大的紙牌,也是大多數塔羅牌研究者公認的國際版。
主牌。22張,分別是:1號魔法師、2號女祭司、3號女皇、4號皇帝、5號教皇、6號戀人、7號戰車、8號力量、9號隱士、10號命運之輪、11號正義、12號倒吊人、13號死神、14號節制、15號惡魔、16號塔、17號星星、18號月亮、19號太陽、20號審判、21號世界、22號愚者。如果抽到的牌為反方向,往往好運變壞運。
[編輯本段]算數占卜
「數字算命法」[1](arithmancy)這個字來源於兩個股希臘語「arithmo」,意即「數字」,和「mancy」,意即「智慧」。這種算命法已經被魔術師和巫師沿用了20000多年,用來幫助人們分析自身的能力,開發他們的智慧和才能。它也能幫助人們克服困難,指出他們未來的發展道路。所以這種方法也被稱作「數字命理學」。數字算命法基於兩個非常古老的理念。第一個認為人們的名字包含了揭示他們個性和命運的重要線索。第二個理念則是由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在2500多年前率先提出的,他認為,從1到9的每個數字都有各自獨特的個性,能夠幫助我們理解所有事物。精通數字算命法的人把這兩種觀念結合起來,經過多個世紀的實踐,開發出了很多復雜的系統,並把名字轉換成為數字,然後分析其中的結果。其中一個最北廣泛使用的系統是從一個人名中提煉出3個主要數字,即「個性數字」,「心靈數字」,和「社會數字」。然後根據一系列釋義學的理論和方法對結果進行解釋。我們猜測,霍格沃茨魔法學校里教授的就是這種數字算命法。這種方法在中世紀時期已經廣為人知,並一直沿用至今。它所需要的東西很簡單,不過十一支鉛筆、一張紙和拼寫、加減運算的能力而已。
[編輯本段]占卜法
可以占卜的途徑有氣、鹽、公雞、星、書籍、鏡子、動物等等。
在中國,占氣可以利用的事務設計可以想到的任何東西,天文地理,九州八卦,生老病死,興衰成敗都是可以用的。
[編輯本段]占卜與科學
在中國,自古就有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所以中國人認為人事的興衰可以通過自然的變化表現出來,並在占卜的過程中被捕捉到。一方面,占卜是一種神秘主義,而另一方面,則是各種自然科學經驗的實際應用。
雖然占卜本身也可以用於找出已經發生但因條件限制而不能直接獲取的信息,但多數人似乎對用它進行針對未來的探究更感興趣。<<說卦>>雲:「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故<<易>>逆數也。」就是這個意思。
科學研究已經可以成功預言一些未來會發生的事情,比如說日食、天氣預告與火山爆發等,然而這些並不算是占卜。嚴格來說,占卜預設了某種超自然力量或命運會造成的影響,而科學預測則是出自於機械化、無感情的世界觀,並且仰賴自然的經驗法則和可重復驗證的操作方式。因此,從操作的定義上而言,所有採用科學研究不認為有效的方法去進行預言的活動,都可以說是占卜。
除了奇聞軼事這種簡單的解釋外,也有一些嚴肅的理論在探討占卜是如何運作的。其中一個帶有經驗主義科學基礎的理論,是立基於潛意識之上。根據這個理論,占卜是一種對潛意識中帶有的訊息進行解碼的過程。而相信這些訊息的來源是超自然或神秘力量,則是這個理論和科學解釋之間的差異所在。
[編輯本段]古老的龜甲占卜
占卜時,用火灼烤龜甲時會發出噼啪之聲,這種聲音往往被理解為,是神在傳達旨意。刻錄卜辭內容時另一個重要的依據,是與龜甲之聲同時出現的龜甲裂縫,在占卜者看來它充滿無窮的玄妙。這種占卜方式被稱為龜甲灼卜。刻錄在甲骨上的字痕,行之疏密,字之結構回環照應。郭沫若曾經感嘆:其契之精而字之美,令吾輩,千載後人神往。
甲骨文是龜甲、獸骨文字的簡稱,全稱「龜甲獸骨文字」,也稱「龜甲文」、「卜辭」、「占卜文字」、「契文」、「殷契」等。是青銅時代(約公元前1339-1281年)殷商刻在龜甲、獸骨、人骨上記載占卜、祭祀等活動的文字,是目前發現最早的成熟文字。十九世紀末,出土於河南省安陽小屯,史稱「殷墟」。甲骨文已具備了中國書法用筆、結字、章法三個基本要素,形成了莊重、肅穆的書風,是一種最古而造極的書體。用灼燒龜甲來占卜吉凶,是商代巫師們占卜的主要方式。這一發現說明,當時中原文化已傳播到合肥地區。
http://www.ha.xinhuanet.com/fuwu/kaogu/2006-08/30/xin_3802032309123591289410.jpg(殷王武丁占卜用的龜腹甲)由於商王幾乎每事必卜,故甲骨文內容涉及商代社會的各個領域。從甲骨文中有關商代階級和國家的資料可知,商代的奴隸和平民由眾、芻、羌、仆、奚、妾、僛等不同身份的人組成,奴隸主和貴族有先公先王和他們的配偶如高妣某、妣某、母某及子如子某、多子等,各級官吏則有臣、尹、史、犬、亞、馬、射和侯、伯等;軍隊有師、旅等;刑罰有儨、刖、劓、伐、俢等,並設置了監獄"墳"。甲骨文中也記載了商代人殉人祭的狀況,對於解決商代社會性質有直接關系。商王朝經常對外發動戰爭,被征服的方國對商王朝稱臣納貢,甲骨文中常見氏(致)來、入馬牛羊象龜等記載。
[編輯本段] 龜甲特徵
1.化學組成:主要由角質和骨質等有機質組成。
2.顏色和結構:一般為白底黑斑或黃底暗褐色斑。色斑多呈褐、黃、黃褐及黑色。在放大觀察下可見許多圓形色素點堆聚組成了邊界不規則的色斑。色素點愈密集,則色斑顏色愈深。
3. 光澤:蠟狀至油脂光澤。
4. 透明度:微透明至半透明。
5. 硬度:2.5
6. 相對密度:1.29
7. 折射率:1.55
8. 熒光:紫外光下較透明的黃色基底常發藍白色熒光,而黑色、褐黑色斑塊無熒光。
9. 熱針測試:有燒頭發的焦味。
10. 其他:龜甲具熱塑性。龜甲在受熱時分泌出一種粘膜,所以在一定溫度和壓力下可以將龜甲碎片粘結成大塊材料,龜甲具可切性,易於加工和雕刻。龜甲會被硝酸腐蝕,但遇鹽酸無反應。
[編輯本段]占卜的分類

Julian Jaynes 將占卜劃分為下面幾類:
預測及預測學 「最原始,最笨拙,但是也最持久不衰的方法是對一系列奇怪事件的記錄。」(1976年:236)中國古史總是記錄下那些古怪事情的發生過程,自然變化和其他的信息,中國古代go-vern-ment機構就依此來預測遠期的戰略問題。現代科學也有很多就是從這些「占卜」中來的。Joseph Needham的研究認定如此。
抽簽這可以用木棍、骨頭、石頭、豆子等東西來製作。現代的棋牌類游戲就是從這些「占卜」發展而來。
Augury. 是提供預測的占卜,可以是定性的(如形狀、接近某事等)。探礦(用棍子占卜)由此發展而來。古代羅馬時期的伊特魯里亞文明中使用祭牲剖肛術 (實際是一種Extispicy),僧侶要檢驗獻祭的肉類是否新鮮。
自由派占卜沒有特定方法的占卜方式,實際上是其他占卜方法的衍生。啟示來自於占卜者偶然看到和聽到的東西。一些基督徒和其他一些宗教使用《聖經》卦來占卜,他們問一個問題,搶奪聖書,或者用來啟示去未知的地方。其他的比如說望氣和新世紀的風水,像直覺和道符.
最為普遍的還是占星術,一般分為吠陀星占(Jyotish),西方占星術和中國占星術,除了這三個派系,許多文明還有他們自己的占星法。

② 關於易經的研究

《周易》的流派
《周易》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巨著,歷代都受到哲學家和自然科學家們的關注,春秋末期《易傳》對《易經》進行了注釋及發揮。《易經》及《易傳》合稱《周易》,易理精湛,是我國哲學及自然科學的胚基。因此,歷代探索《周易》者甚多,從先秦至近代注釋發揮《周易》之著作竟三千餘部,浩瀚的易林形成了中國的易學史系統。其淵博的易理對中國的哲、史、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均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歷代哲學家、文史學家,自然科學者們無不奉以為圭臬。
《易經》是《周易》的本經,團屬儒家的經典,故稱為經,為六經之首。凡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六爻,其中,每卦六爻,卦又有卦名與卦辭,爻有爻題與爻辭,因是以筮占形式成書,故未被秦始皇燒毀而得以保留下來。本書主要通過卦、爻辭占卜人事吉凶,客觀上是對上古社會的反映,蘊含有一定的哲學雛形。《易傳》是繼《易經》之後最為閃光的著作,是易林中的明珠,中同文化的瑰寶。《傳》對《經》的注釋大大地超過了《經》原有的水平,《經》《傳》交相輝映,合三千多《周易》系列書籍文獻,組成了一部交融著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哲學的偉大文獻系列,成為炎黃文化的寶貴財富。
《易》學是「經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對《周易》的研究,從漢代開始,大致分為象數派及易理派兩大流派,《易傳》多以象數解「經」,而《論語》、《呂氏春秋》、《戰國策》等則為義理派不談象數。受上述影響,對《周易》的研究歷代皆分為兩大派,漢代為象數派的開山,魏、晉朝為理義派的先河。所謂象數派是以取象(即取八卦所象徵的各種物象)來闡述卦辭和爻辭,加「乾」取象為天,「坤」取象為地。在漢代以《易緯》為代表,《京氏易傳》及《周易章句》、《焦氏易林》等亦為取象派的典型。取義派是以卦意來解釋卦辭及爻辭的,如對坎卦,不取水象而取「陷」義、「險」義,以一陽陷二陰之中;乾卦不取天象,而取「健」義、「剛」義;坤卦不取地而取「柔」,此說以魏晉王弼《周易注》為代表,兩派各有特色,對《周易》的研究皆具有積極的意義。宋代大儒朱熹把義理和象數相互發揮,對《易》學的研究起到了互補作用。中醫學偏於象數派,但也滲入了理義觀點,明•張景岳《類經圖翼》著名的《醫易義》便是以象數及理義互參立論的典作。
對《周易》的研究,以漢代和宋朝為兩大代表時期,漢代偏重於訓詁,注釋而少發揮,比較墨守原文不敢越雷池一步,宋代則不然,敢於大膽發揮,其特點為象義並重,自魏晉王弼擇重取義後,受其影響宋朝即分為取象派及取義派兩大流派。元明以來,象數派與理義派發生對峙,客觀上推進了易學的發展。
漢代是易學發展的重要時期,出現了許多易學的重要著作,如孟喜的《周易章句》、焦贛的《焦氏易林》、京房的《京氏易傳》、苟爽的《周易注》、虞翻的《周易注》等,皆為漢代易學的主幹。魏伯陽《周易參同契》及鄭玄所注《易緯》八種,亦都是漢代《周易》研究的重要成就,總稱為漢易,漢易的特點為以象數解義,故屬於象數派。
漢代對《周易》研究的主要成就為《易緯》系列問世,「緯」是對「經」的佐翼,六經皆有緯,《易經》之緯為《易緯》,成書於西漢,為易經疏注的名著,經傳之羽翼,對《周易》影響很大。惜已佚。後經東漢•鄭玄注主要有:《易緯•乾鑿度》、《易緯•乾坤鑿度》、《易緯•坤靈圖》、《易緯•稽覽圖》、《易緯•乾元序制紀》、《易緯•通卦驗》二卷、《易緯•辨終備》一卷。其中以《易緯•乾鑿度》、《易緯•乾坤鑿度》、《河圖緯》、《易緯•坤靈圖》等最為有名,《易緯》也是象數派,是《易經》的羽翼,在易學史及哲學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其中陰陽理論對中醫學的影響較大。《易緯•乾鑿度》、《乾坤鑿度》、《坤靈圖》,被漢代經師列為《易經》的翼佐(十翼之一),說明該書在易林中的地位(十翼為春秋戰國時期的《易傳》:《錄》上下,《象》上下,《文言》、《系辭》上下,《說卦》、《序卦》、《雜卦》、東漢《易緯•乾鑿度》、《易緯•乾坤鑿度》、《易緯•坤靈圖》)。漢代除《易緯》之外《京氏易傳》對《周易》的影響亦較大。
除系辭、彖、象之外,《說卦》、《序卦》、《雜卦》及東漢《易緯•乾鑿度》,《易緯•乾坤鑿度》、《易緯•坤靈圖》等在「易林」中都佔有重要地位。
總之,漢代對《周易》的主要貢獻是鄭玄注的《易緯》系列珍籍,以及京房、孟喜、焦贛、虞翻、苟爽、魏伯陽等的《京氏易傳》、《周易章句》、《焦氏易林》、《周易往》、《周易參同契》等著作,其影響都很大。此外唐•孔穎達的《周易正義》,宋代大儒朱熹的《周易本義》、程頤的《易傳》、元朝•寶巴的《周易奧義》,明清時期王夫子《周易內傳》及《周易外傳》都是研究《周易》的重要文獻。
魏晉時期易學的主要功績是大易學家王弼《周易注》擇重取義,對易理派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王弼的《周易注》還保留了漢代費直及鄭玄的象數觀點,並把經傳合為一冊,對《周易》的研究具有積極意義。
唐代易學又稱唐易,其主要影響是孔穎達接受了王弼的易理觀點,著《周易正義》,李鼎祚的《周易集解》匯聚了易理派的成就,使易理派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此外,需要提及宋易,宋代是研究易學的一個重要時期。在此階段大批研究《周易》的書涌現於世,對《周易》的研究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除朱熹的《周易本義》之外(該書為宋以前《周易》研究之集大成),還有程頤的《易傳》,司馬光的《溫公易說》,趙善舉的《易說》,林粟的《周易經傳集解》,李杞的《周易祥解》,邵伯溫之《易學辨惑》,吳沆的《易璇璣》,項世安的《周易玩辭》,周以夫的《易通》,蔡淵的《易象意言》、魏了翕的《周易要義》、董楷的《周易博義》、丁易東的《周易象義》等對《周易》的研究皆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宋代•邵雍《皇極經世》,承接了陳摶道士的學術。並有了新的發展,邵氏注重圖說,故又稱圖數之學。那氏並奉獻了先天圖(六十四卦序圖)。北未遂以圖說易之風盛行,這和邵氏的影響是分不開的。義理派以程熙為代表,其著《易傳》為《周易》傑作之一。宋•大儒朱熹易理派及象數派入《周易本義》為宋代以來易學之集大成,乃象數易合著之傑作。明•《五經大全》,採用了程、朱之說,一直沿用至清代。
另外,清朝也是易學研究的輝煌時期,研究易學的書籍輩出,而且大多有新的見地。如陳夢雷的《周易淺述》,杭辛膂的《周易筆談》,朱軾的《周易傅義》,查慎行的《周易玩辭集解》,惠棟的《周易述》,謝維獄的《易象數理分解》,尚秉和的《周易尚氏學》,姚配中的《周易姚氏學》,李光地的《周易觀象》,黃宗義的《易學象數論》,任啟運的《周易洗心》,表明《周易》的研究正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上述除了漢、宋、清朝是《周易》研究的三大高峰之外,唐朝也有七十六家《易》(記載於《唐志》)。元朝、明朝也有不少名作,如元朝•胡震的《周易衍義》,明朝•胡廣的《周易大全》,蔣士龍的《周易心燈》。明朝還以圖解《周易》為著稱,如劉定之的《易經圖解》,呂懷的《周易卦變圖傳》,都說明了歷代研《易》之著層出不窮。
此外,宋•劉牧的《易數勾隱圖》首載河圖洛書,以及宋元時期對《周易》的考校,訓估等,如宋•蔡淵的《周易經傳訓解》,元朝•趙訪的《周易文詮》,明•董守諭的《卦變考略》都說明歷代對《周易》研究極為重視。
近代高亨的《周易古經今注》、《周易大傳今注》,李鏡池的《周易探源》,馮友蘭主編的《中國哲學史新編》,張立交的《周易思想研究》,劉大鈞的《周易概論》等都是研究《周易》的傑作,其中有不少新的發揮。
總之,《周易》歷代名著甚眾,說明炎黃子孫對《周易》是極其注重的。進一步發掘和探索《周易》,是繼承發揚祖國文化遺產的重要任務。(楊力)

學易經系列之一---易經入門書籍整理
最近時有困惑,一個朋友推薦我看易經,從入門的書看起。人往往在尋找某個問題答案的時候,變得非常執著。盡管心裡犯嘀咕-這像天書一樣的東東,看得下去幺?想是這樣想,出於對朋友的信任以及尋找答案的執著,網購了幾本相關的書。買書的時候,特意在網上簡單地調查了一番,網友的意見不一、現簡單整理如下:

入門

南懷瑾《易經系傳別講》-南懷瑾老先生的書跟講故事似的,一些基礎知識談笑中就掌握了。
南懷瑾《易經雜說》
徐芹庭《白話易經》(嶽麓書社)-徐是南的學生,有人認為他並沒有超越師傅、他的書隨便翻翻即可,也有初學者十分喜歡、強力推薦的,意見不一,大家自己看著辦吧。
也有推薦按廖鳴春在《周易經傳十五講》中提出的一個思路學習入門的--先讀黃壽琪、張善文的《周易譯注》,再接著讀金景芳的《周易全解》,再讀南懷瑾, 「感覺上黃、張的著作非常平實,不作驚人之語,適合初學者打下一個初步印象;金的著作特點是重視系傳的作用,屬於傳統的以傳解經路子……」。

還有推薦王居恭的《周易旁通》,「裡面主要講的是周易的一些概論,寫得相當有趣味,還講了河洛理數的一些基礎知道,你想學算命或者想學做人之理,都可以看一下,通俗易懂」……
進階

入門的書看完了以後,才可以看:

劉大鈞的《周易概論》和《納甲筮法》
加深

再然後讀尚秉河的著述-尚秉和 《周易尙氏學》
幾位非主流雜家的書,例如謝寶笙,黃道芳(沒有書,看的話在網上搜索)和黃凡等,他們雖非主流,但是很有啟發的
幾位主流的書,例如:金景芳,廖鳴春,李鏡池,張其成,李學勤等等。(有網友認為可以粗略看看,「但感覺這些書意義不大,而且有尋章摘句老雕蟲的嫌疑,同時義理一派闡述的易理早就深深地根植在我們的民間了,在我們的民族文化中,你可能都懂,只是沒有對號入座而已…」一家之言,僅作參考);
另有人認為如果還要做研究的話-高亨的《周易古經今注》和《周易大傳今注》是最重要的現代人注本之一,相當於楊伯峻的《春秋左傳注》。還要看王弼、韓伯康的《周易注》,唐代李鼎祚的《周易集解》、清代李光地的《周易折中》也即《御纂周易折中》,清李道平《周易集解纂疏》、清焦循《雕菰樓易學三書》(《易章句》十二卷、《易圖略》八卷,《易通釋》二十卷)。如果算命,看高亨《周易古經今注》和邵雍的《梅花易數》)
其它(我不知道深淺、所以暫時無法歸類了):

《易經系統觀》牛實為著釋
周振甫《周易譯注》(中華書局)

《六壬大法》天乾地支,五行

[號外] 個人收集到的 張耀文 所出書籍(我也不是全有)
《三式遁甲家相盤完成図》
《十二支応用 家相天子法 全》
《遁甲五術面掌篇》
《奇門天地書別巻極奧秘訣(全5巻)》
《遁甲象意活用事典》-天地門神の配合
《奇門遁甲天書評注》
《奇門遁甲極奧秘訣(1冊)》
《透派秘伝 奇門大法心得》
《奇門遁甲地書評注》
《奇門遁甲天書評注》
《奇門四十格典故》
《子平象意典故》
《紫薇五術面掌篇》
《紫薇五術家相篇》
《紫薇五術風水篇》
《紫薇推命実踐命譜》
《紫薇斗數鑒法全書》
《紫薇斗數推命合婚法》
《測字秘考》
《七政占星術》
《五術占い応用秘伝》
《透派五術面掌止観》
《六壬三國志-歴史に學ぶ六壬五術》
《六壬五術方位篇(乾坤)》
《透派秘伝 干支六壬大法》
《紫薇究明と実踐》
《紫薇五術占卜篇》
《紫薇五術方位篇》
《紫薇五術方剤篇》
《紫薇斗數推命術》
《五術萬年暦》附奇門紫薇六壬斷易完成図表
《四柱推命実踐命譜》
《四柱推命術奧義》
《滴天髄活用口訣》
《子平一得》
《徐楽吾の四柱推命》
《正統十干 四柱推命術密儀》
《透派秘伝 子平推命法》
《河洛理數推命術》
《方位極秘 奇門遁甲(天地)書評注》
《変通星十二運 四柱月運鑒定秘法》
《神相秘本 金面玉掌》
《金面玉掌記》
《干支六壬佔法》
《透派六壬の三伝法》
《紫微闡微錄評注》
《奇門命理》
《五術新論》
《五行易》
《奇門天地書別券》
《奇門遁甲天地全書》
《陽宅遁甲圖》
《金面玉掌記》
《紫微斗數風水學》
《透派奇門大法(附陽宅天子法)》
《五術占卜圖表》
《繼易奇門遁甲圖表》
《七政星學》

③ 他人托詢:(命學)如何判斷格局中五行屬於何種命型。(金,水,木,火,土)答得正確加50財富值。

五行八卦分為陰陽五行和八卦理論。「五行」具體是指金行、木行、水行、火行、土行,「五行」學說同今天的數學、物理、化學一樣,一直是中國古代先賢從事各種研究的工具與方法,無論道家、醫家、兵家、儒家、史家、雜家、歷算家都必須精通「五行」。八卦,是陰陽、五行的延續,也或將萬物分作為八卦。八卦是:乾、坎、艮、震、巽、離、坤和兌。八卦通常運用在方位、測卦、風水等學科上。而最能將八卦發揮得淋漓盡致是梅花易數這學科。所謂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研究它第一個要注意的,假使算命先生算命,把行認為是走路,那就絕對錯了。我們翻《易經》,乾卦的「天行健」這句話,這個「行」是代表運動的意思,就是「動能」,宇宙間物質最大的互相關系,就在這個動能。這個「動能」有五種,以金、木、水、火、土作代表。也和卦一樣,是種傳統符號,不要看得太嚴重了。所謂「金」並不是黃金,「水」亦並不是和杯中喝的水一樣,千萬不要看成了五行就是五種物質。

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圖中的符號按照順時針下來依次是:坤(代表地),震(代表雷),離(代表火),兌(代表沼澤),乾(代表天),巽(代表風),坎(代表水),艮(代表山)。八卦互相搭配又得六十四卦,用來象徵各種自然現象和人事現象。列為上面是坤卦,下面是坎卦就叫「地下有水,是師卦」,而如果是上面是坎卦,下面是坤卦,「地上有水」叫比卦。

對人的生辰八字命運預測學研究的理論,稱之為八字命理。八字命理的起源,和八字的起源不同。甲子歷法中對年月日時計時,年、月、日、時均有干支兩個字組成,簡稱八字。這種甲子歷法在中國據考從伏羲氏就開始有創建,從中國古代的夏朝就已經開始使用。依據人出生的八字來預測命運的
預測師郭啟梁提醒 如何確定您的八字到底缺不缺土?必須經過專業命理師傅,通過八字命理排測,確定是否五行缺土;看地支藏干是否有弱根,如果確定沒有,確定命局格局缺土,就該查看歲運走勢。有些特殊命局界定在不旺不弱狀態,這個時候必須結合命理大運走勢去補救命理的不足。很多初學者往往忽略這一點。比如一個八字20-50歲走土運,命理剛好缺土,父母為了他小時候健康快樂成長,可以適當的起名時候加強土五行的風水補救。
經常遇見現實和網上很多求測命主來問我
郭啟梁老師你好 請問五行缺土的人是否會有五黃煞,那又應該如何化解為宜?
每次對於這種類似問題我一般都是回答
命里缺土和五黃煞是不同的概念。你問的問題很專業。所謂「五黃煞」指得是一顆屬「土」的凶星,在命學上又稱之為「戊己大煞」,主意外、凶險、疾厄、瘟疫、血光及官訟,這顆凶星所飛臨之處宜靜不宜動,尤其不可在這方位上動土、裝修、拆卸,否則輕則災病、重損人丁。
每年九宮飛星中的五黃煞所臨方位也是不一樣的。比如今年2014年;五黃煞就飛臨在西北方。這個和五行缺土無關。而且五黃煞的化解,通常是可以用風鈴或金屬鍾放在五黃煞所臨的方位。
甚至也有人來問我
郭啟梁老師您好,我好像五行缺土,但是長流水命,那我能補土嗎,但是要補的花有該如何補呢?
我的回答是
如果你五行缺土,又是長流水命。如果直接補土的話,恐會影響水命的。一種方法是就是補能生土的五行。比如土賴火生,火多土焦。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因此,可以考慮補火,通過補火來補土。
也有很多朋友這樣問我
我孩子剛出生不久,經排測命理,說日主金旺,五行缺土。找本地一個師傅;取的名字最後一個字是「鵬」字,我查了下字意五行屬土,這樣取名好嗎?是否能補土?還有看了下地格和人格都是「土」,總格是火,這個名字如何?要不要重新改名?
我的回答是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命理身旺,就該用水木來得財官了,你為何補土值得再次分析命理確定。的確,如果你孩子五行缺土,可以通過取名來補土。但是你所採用的只是五格起名法,而這種方法一般不被傳統的周易學派所認同。實際你可以再研究一下易學的五行起名法。諸如字音、字義、字形、數理、五格多種方法。我給朋友起名時一般採納眾家之所長、取其精華而為用。當然,如果你確定用五格起名法,可在名字中的地格、人格用五或六畫的字。提示:孩子小床最好選在房子中間的單元,而且男孩的床在西南方,女孩的床在東北方為宜,孩子可佩帶黃色的方形飾品。
預測師郭啟梁提示:缺土不一定就補土,同樣道理,缺水等也不一定就是要補水等。這個還需要八字命理預測系統分析,看你的命局如何。就是看你的生辰八字的天乾地支和最終合成的局,來確定如何補,怎麼補。通常來說缺什麼補什麼,但有時缺行不同。如果真該補土,可以在名字里有帶「土」的字,也就是說你是喜土的,找合作者可以找土盛的人合作,方位上取中央,顏色上取黃色為宜。
命理缺土,同時用神是土的,旺運需補救的細節如下幾點:
第一點:有利的方位
本地、西南方、東北方;這個吉利位理可以在居住地;卧室;辦公室;工作地點上注意選擇對。
第二點:有利的顏色
黃色系列:如果衣物,使用工具,家私傢具使用吉利顏色對了,自然就會旺自身氣場。
第三點:吉祥數字
0、5、10、20、30、40、50、60、70、80、90
有人總會來問買樓應該買幾樓才最好?如果你用神是土,那麼你就該買5樓、10樓、20樓、50樓等等。這樣自然吉利。
第四點:如果你命理用神土,屬土的職業有:選對職業才能風生水起。
值得注意的是,土分濕土、干土。比如建築業是濕土類,干土類型比如房地產投資買賣等。其它類推。分清楚命理需求很關鍵。土產或地產性質、農作性質、畜牧性質、大自然原物性質、人才事業、防水事業、土壤研究者、菜業、售農作物(雜谷、米、麥等),畜牧獸類(如物牛羊或養雞豬……等),售飼料界、所有農畜界百業。大自然原物售賣界{即石、石灰、土地(包括山地、水泥等等)。建築界、房地產買賣業、房屋買賣業。當鋪、古董家、鑒定師、所有中介、介紹業,及代書、律師、說客、法官、代理、管理。代替、買賣、設計、顧問、秘書、書記、簿記、記錄員、會計師等。

④ 卦氣是道教的嗎

不是,卦就是基本八卦及其相互重合而生成的六十四卦,是易的最本質單位內,代表容世間萬物表象的符號,和自然物 質元素存在者相應的對應關系;氣是指同一事物的兩種對立屬性,綜合起來就是指「陰」與「陽」。卦氣合起來 就是用易的八卦來表象事物的陰陽對立的靜態屬性和消長的動態屬性。易的卦 辭和爻辭就可以看作是在描述事物陰陽屬性,從中就可以洞察天機時運。
顧名思義,卦就是基本八卦及其相互重合而生成的六十四卦,是易的最本質單位,古今的人們一直都認為,卦是聖人創造的,用來代表世間萬物表象的符號,和自然物質元素存在者相應的對應關系,比如乾代表天,坤代表地,艮代表山、坎代表水等等, 而且人們一直認為,這些卦和組成卦的六爻,相互之間可以變換,而且這種變換是和 自然物質世界的變換是同步的,所以自古以來的方術家都希望通過研究這些卦爻的各 種變化和相互關系來把握和窺探自然以及社會的變化發展規律。 而「氣」就是指同一事物的兩種對立屬性。
改於周文王,而道教源頭於春秋戰國時期老子,八卦起源早於道教。

至於八卦為什麼與道教綁在一起,是因為,道家崇尚的是法於自然,而八卦實際上反映的就是陰陽的平衡,自然的變化。兩者之間宗旨一致。

⑤ 關於易經的研究

《周易》的流派《周易》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巨著,歷代都受到哲學家和自然科學家們的關注,春秋末期《易傳》對《易經》進行了注釋及發揮。《易經》及《易傳》合稱《周易》,易理精湛,是我國哲學及自然科學的胚基。因此,歷代探索《周易》者甚多,從先秦至近代注釋發揮《周易》之著作竟三千餘部,浩瀚的易林形成了中國的易學史系統。其淵博的易理對中國的哲、史、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均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歷代哲學家、文史學家,自然科學者們無不奉以為圭臬。《易經》是《周易》的本經,團屬儒家的經典,故稱為經,為六經之首。凡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六爻,其中,每卦六爻,卦又有卦名與卦辭,爻有爻題與爻辭,因是以筮占形式成書,故未被秦始皇燒毀而得以保留下來。本書主要通過卦、爻辭占卜人事吉凶,客觀上是對上古社會的反映,蘊含有一定的哲學雛形。《易傳》是繼《易經》之後最為閃光的著作,是易林中的明珠,中同文化的瑰寶。《傳》對《經》的注釋大大地超過了《經》原有的水平,《經》《傳》交相輝映,合三千多《周易》系列書籍文獻,組成了一部交融著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哲學的偉大文獻系列,成為炎黃文化的寶貴財富。《易》學是「經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對《周易》的研究,從漢代開始,大致分為象數派及易理派兩大流派,《易傳》多以象數解「經」,而《論語》、《呂氏春秋》、《戰國策》等則為義理派不談象數。受上述影響,對《周易》的研究歷代皆分為兩大派,漢代為象數派的開山,魏、晉朝為理義派的先河。所謂象數派是以取象(即取八卦所象徵的各種物象)來闡述卦辭和爻辭,加「乾」取象為天,「坤」取象為地。在漢代以《易緯》為代表,《京氏易傳》及《周易章句》、《焦氏易林》等亦為取象派的典型。取義派是以卦意來解釋卦辭及爻辭的,如對坎卦,不取水象而取「陷」義、「險」義,以一陽陷二陰之中;乾卦不取天象,而取「健」義、「剛」義;坤卦不取地而取「柔」,此說以魏晉王弼《周易注》為代表,兩派各有特色,對《周易》的研究皆具有積極的意義。宋代大儒朱熹把義理和象數相互發揮,對《易》學的研究起到了互補作用。中醫學偏於象數派,但也滲入了理義觀點,明?張景岳《類經圖翼》著名的《醫易義》便是以象數及理義互參立論的典作。對《周易》的研究,以漢代和宋朝為兩大代表時期,漢代偏重於訓詁,注釋而少發揮,比較墨守原文不敢越雷池一步,宋代則不然,敢於大膽發揮,其特點為象義並重,自魏晉王弼擇重取義後,受其影響宋朝即分為取象派及取義派兩大流派。元明以來,象數派與理義派發生對峙,客觀上推進了易學的發展。漢代是易學發展的重要時期,出現了許多易學的重要著作,如孟喜的《周易章句》、焦贛的《焦氏易林》、京房的《京氏易傳》、苟爽的《周易注》、虞翻的《周易注》等,皆為漢代易學的主幹。魏伯陽《周易參同契》及鄭玄所注《易緯》八種,亦都是漢代《周易》研究的重要成就,總稱為漢易,漢易的特點為以象數解義,故屬於象數派。漢代對《周易》研究的主要成就為《易緯》系列問世,「緯」是對「經」的佐翼,六經皆有緯,《易經》之緯為《易緯》,成書於西漢,為易經疏注的名著,經傳之羽翼,對《周易》影響很大。惜已佚。後經東漢?鄭玄注主要有:《易緯?乾鑿度》、《易緯?乾坤鑿度》、《易緯?坤靈圖》、《易緯?稽覽圖》、《易緯?乾元序制紀》、《易緯?通卦驗》二卷、《易緯?辨終備》一卷。其中以《易緯?乾鑿度》、《易緯?乾坤鑿度》、《河圖緯》、《易緯?坤靈圖》等最為有名,《易緯》也是象數派,是《易經》的羽翼,在易學史及哲學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其中陰陽理論對中醫學的影響較大。《易緯?乾鑿度》、《乾坤鑿度》、《坤靈圖》,被漢代經師列為《易經》的翼佐(十翼之一),說明該書在易林中的地位(十翼為春秋戰國時期的《易傳》:《錄》上下,《象》上下,《文言》、《系辭》上下,《說卦》、《序卦》、《雜卦》、東漢《易緯?乾鑿度》、《易緯?乾坤鑿度》、《易緯?坤靈圖》)。漢代除《易緯》之外《京氏易傳》對《周易》的影響亦較大。除系辭、彖、象之外,《說卦》、《序卦》、《雜卦》及東漢《易緯?乾鑿度》,《易緯?乾坤鑿度》、《易緯?坤靈圖》等在「易林」中都佔有重要地位。總之,漢代對《周易》的主要貢獻是鄭玄注的《易緯》系列珍籍,以及京房、孟喜、焦贛、虞翻、苟爽、魏伯陽等的《京氏易傳》、《周易章句》、《焦氏易林》、《周易往》、《周易參同契》等著作,其影響都很大。此外唐?孔穎達的《周易正義》,宋代大儒朱熹的《周易本義》、程頤的《易傳》、元朝?寶巴的《周易奧義》,明清時期王夫子《周易內傳》及《周易外傳》都是研究《周易》的重要文獻。魏晉時期易學的主要功績是大易學家王弼《周易注》擇重取義,對易理派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王弼的《周易注》還保留了漢代費直及鄭玄的象數觀點,並把經傳合為一冊,對《周易》的研究具有積極意義。唐代易學又稱唐易,其主要影響是孔穎達接受了王弼的易理觀點,著《周易正義》,李鼎祚的《周易集解》匯聚了易理派的成就,使易理派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此外,需要提及宋易,宋代是研究易學的一個重要時期。在此階段大批研究《周易》的書涌現於世,對《周易》的研究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除朱熹的《周易本義》之外(該書為宋以前《周易》研究之集大成),還有程頤的《易傳》,司馬光的《溫公易說》,趙善舉的《易說》,林粟的《周易經傳集解》,李杞的《周易祥解》,邵伯溫之《易學辨惑》,吳沆的《易璇璣》,項世安的《周易玩辭》,周以夫的《易通》,蔡淵的《易象意言》、魏了翕的《周易要義》、董楷的《周易博義》、丁易東的《周易象義》等對《周易》的研究皆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宋代?邵雍《皇極經世》,承接了陳摶道士的學術。並有了新的發展,邵氏注重圖說,故又稱圖數之學。那氏並奉獻了先天圖(六十四卦序圖)。北未遂以圖說易之風盛行,這和邵氏的影響是分不開的。義理派以程熙為代表,其著《易傳》為《周易》傑作之一。宋?大儒朱熹易理派及象數派入《周易本義》為宋代以來易學之集大成,乃象數易合著之傑作。明?《五經大全》,採用了程、朱之說,一直沿用至清代。另外,清朝也是易學研究的輝煌時期,研究易學的書籍輩出,而且大多有新的見地。如陳夢雷的《周易淺述》,杭辛膂的《周易筆談》,朱軾的《周易傅義》,查慎行的《周易玩辭集解》,惠棟的《周易述》,謝維獄的《易象數理分解》,尚秉和的《周易尚氏學》,姚配中的《周易姚氏學》,李光地的《周易觀象》,黃宗義的《易學象數論》,任啟運的《周易洗心》,表明《周易》的研究正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上述除了漢、宋、清朝是《周易》研究的三大高峰之外,唐朝也有七十六家《易》(記載於《唐志》)。元朝、明朝也有不少名作,如元朝?胡震的《周易衍義》,明朝?胡廣的《周易大全》,蔣士龍的《周易心燈》。明朝還以圖解《周易》為著稱,如劉定之的《易經圖解》,呂懷的《周易卦變圖傳》,都說明了歷代研《易》之著層出不窮。此外,宋?劉牧的《易數勾隱圖》首載河圖洛書,以及宋元時期對《周易》的考校,訓估等,如宋?蔡淵的《周易經傳訓解》,元朝?趙訪的《周易文詮》,明?董守諭的《卦變考略》都說明歷代對《周易》研究極為重視。近代高亨的《周易古經今注》、《周易大傳今注》,李鏡池的《周易探源》,馮友蘭主編的《中國哲學史新編》,張立交的《周易思想研究》,劉大鈞的《周易概論》等都是研究《周易》的傑作,其中有不少新的發揮。總之,《周易》歷代名著甚眾,說明炎黃子孫對《周易》是極其注重的。進一步發掘和探索《周易》,是繼承發揚祖國文化遺產的重要任務。(楊力) 學易經系列之一---易經入門書籍整理最近時有困惑,一個朋友推薦我看易經,從入門的書看起。人往往在尋找某個問題答案的時候,變得非常執著。盡管心裡犯嘀咕-這像天書一樣的東東,看得下去幺?想是這樣想,出於對朋友的信任以及尋找答案的執著,網購了幾本相關的書。買書的時候,特意在網上簡單地調查了一番,網友的意見不一、現簡單整理如下: 入門 南懷瑾《易經系傳別講》-南懷瑾老先生的書跟講故事似的,一些基礎知識談笑中就掌握了。 南懷瑾《易經雜說》 徐芹庭《白話易經》(嶽麓書社)-徐是南的學生,有人認為他並沒有超越師傅、他的書隨便翻翻即可,也有初學者十分喜歡、強力推薦的,意見不一,大家自己看著辦吧。 也有推薦按廖鳴春在《周易經傳十五講》中提出的一個思路學習入門的--先讀黃壽琪、張善文的《周易譯注》,再接著讀金景芳的《周易全解》,再讀南懷瑾, 「感覺上黃、張的著作非常平實,不作驚人之語,適合初學者打下一個初步印象;金的著作特點是重視系傳的作用,屬於傳統的以傳解經路子……」。 還有推薦王居恭的《周易旁通》,「裡面主要講的是周易的一些概論,寫得相當有趣味,還講了河洛理數的一些基礎知道,你想學算命或者想學做人之理,都可以看一下,通俗易懂」…… 進階 入門的書看完了以後,才可以看: 劉大鈞的《周易概論》和《納甲筮法》加深 再然後讀尚秉河的著述-尚秉和 《周易尙氏學》 幾位非主流雜家的書,例如謝寶笙,黃道芳(沒有書,看的話在網上搜索)和黃凡等,他們雖非主流,但是很有啟發的 幾位主流的書,例如:金景芳,廖鳴春,李鏡池,張其成,李學勤等等。(有網友認為可以粗略看看,「但感覺這些書意義不大,而且有尋章摘句老雕蟲的嫌疑,同時義理一派闡述的易理早就深深地根植在我們的民間了,在我們的民族文化中,你可能都懂,只是沒有對號入座而已…」一家之言,僅作參考); 另有人認為如果還要做研究的話-高亨的《周易古經今注》和《周易大傳今注》是最重要的現代人注本之一,相當於楊伯峻的《春秋左傳注》。還要看王弼、韓伯康的《周易注》,唐代李鼎祚的《周易集解》、清代李光地的《周易折中》也即《御纂周易折中》,清李道平《周易集解纂疏》、清焦循《雕菰樓易學三書》(《易章句》十二卷、《易圖略》八卷,《易通釋》二十卷)。如果算命,看高亨《周易古經今注》和邵雍的《梅花易數》) 其它(我不知道深淺、所以暫時無法歸類了): 《易經系統觀》牛實為著釋 周振甫《周易譯注》(中華書局) 《六壬大法》天乾地支,五行 [號外] 個人收集到的 張耀文 所出書籍(我也不是全有) 《三式遁甲家相盤完成図》《十二支応用 家相天子法 全》《遁甲五術面掌篇》《奇門天地書別巻極奧秘訣(全5巻)》《遁甲象意活用事典》-天地門神の配合《奇門遁甲天書評注》《奇門遁甲極奧秘訣(1冊)》《透派秘伝 奇門大法心得》《奇門遁甲地書評注》《奇門遁甲天書評注》《奇門四十格典故》《子平象意典故》《紫薇五術面掌篇》《紫薇五術家相篇》《紫薇五術風水篇》《紫薇推命実踐命譜》《紫薇斗數鑒法全書》《紫薇斗數推命合婚法》《測字秘考》《七政占星術》《五術占い応用秘伝》《透派五術面掌止観》《六壬三國志-歴史に學ぶ六壬五術》《六壬五術方位篇(乾坤)》《透派秘伝 干支六壬大法》《紫薇究明と実踐》《紫薇五術占卜篇》《紫薇五術方位篇》《紫薇五術方剤篇》《紫薇斗數推命術》《五術萬年暦》附奇門紫薇六壬斷易完成図表《四柱推命実踐命譜》《四柱推命術奧義》《滴天髄活用口訣》《子平一得》《徐楽吾の四柱推命》《正統十干 四柱推命術密儀》《透派秘伝 子平推命法》《河洛理數推命術》《方位極秘 奇門遁甲(天地)書評注》《変通星十二運 四柱月運鑒定秘法》《神相秘本 金面玉掌》《金面玉掌記》《干支六壬佔法》《透派六壬の三伝法》《紫微闡微錄評注》《奇門命理》《五術新論》《五行易》《奇門天地書別券》《奇門遁甲天地全書》《陽宅遁甲圖》《金面玉掌記》《紫微斗數風水學》《透派奇門大法(附陽宅天子法)》《五術占卜圖表》《繼易奇門遁甲圖表》《七政星學》

⑥ 易經學的來源以及研究易經需要看寫什麼書。。。

我說說來我對易經的學習有哪些看源法吧。我對看命的宏觀還是很準的。這取決於我了解已經是一本介紹自然萬物規律的書。所以你應該你應該了解一下二十四節氣。此外通過了解黃帝內經我學會了看相,所謂的周易看向無非就是陰陽二進制排列。很簡單。代表水的符號在上山的符號在下。就算我不看周易也知道大概的意思了。無非就是山洪暴發,或是細水長流被。其實周易就是這么簡單。你看看黃帝內經,學學老子,最後簡單看看周易,比極為說一大堆博大精深我覺得有用多了。
再給你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隨便說的好久沒看易經了。山在火下。你就想想自然規律把萬物燃燒表象混沌。但希望就在後面。你回去看看已經是不是這個規律。

⑦ 求推薦幾本周易入門的書籍

易經周易入門書籍指引介紹

從易二十多年,期間可謂異常曲折。因此以下是肺腑之言,希望對後學者有用。

1.市面上很多書都是亂套的,說起來好聽,但是實踐卻是不對。

2.周易的入門以實踐才能出真知。

周易是一個龐大的系統結構,裡面有各種技術,比如預測,算命,風水等等。 入門

南懷瑾《易經系傳別講》——南懷瑾老先生的書跟講故事似的,一些基礎知識談笑中就掌握了。

南懷瑾《易經雜說》——南懷謹做學文嚴謹,謙躬,這一點讓人敬佩。他對易經的理解非常深刻,所言切中肯綮,唯一遺憾的是南先生沒有就易經做深入的研究——以他個人的意思,易經學會一點能指導為人處世就行了,學深了會著魔的。我同意他的這個想法。他確實做到了適可而止。

紫欽天《太極博弈原理》——這本書相當特別,特別在不用易經而做到能詮釋易經的思想,紫老師對周易的高端梅花易數應該領悟深刻,看了後終於明白「善易者不卜」的道理,一個詞相見恨晚!在易經以及各大術數裡面,包含兩個體系點,一是基礎知識,二是心法變通。基礎知識是很容易記憶和找到,唯獨心法難得。所以建議入門者看一下紫欽天老師的《太極博弈原理》,這本書是你入門,進階,到自我領悟提高的必備書。

徐芹庭《白話易經》——徐是南的學生,有人認為他並沒有超越師傅、他的書隨便翻翻即可,也有初學者十分喜歡、強力推薦的,意見不一,大家自己看著辦吧。

張延生的《圖解易經入門與應用》——應該說,這是真正接觸易經的第一本書,自己感覺受益匪淺。後來才知道,張延生的易經理論來自於邵康節的《梅花易數》。《梅花易數》是進一步學習易經不可不讀之書。

邵偉華的相關易學著作。邵偉華對易經的研究非常廣泛也非常深入。只是因為時間問題,沒有對他的著作做全面的研究,但以後肯定會。

3.進階

入門的書看完了以後,才可以看:

劉大鈞的《周易概論》本書並非是周易的概論,倒像是劉大鈞先生個人的論文集了。書中也見不到劉先生對於易經自己的見解,這應該也是最大的失望。 《納甲筮法》不錯

4.加深

再然後讀尚秉河的著述-尚秉和《周易尙氏學》

幾位非主流雜家的書,例如謝寶笙,黃道芳(沒有書,看的話在網上搜索)和黃凡等,他們雖非主流,但是很有啟發的

幾位主流的書,例如:金景芳,廖鳴春,李鏡池,張其成,李學勤等等。(有網友認為可以粗略看看,「但感覺這些書意義不大,而且有尋章摘句老雕蟲的嫌疑,同時義理一派闡述的易理早就深深地根植在我們的民間了,在我們的民族文化中,你可能都懂,只是沒有對號入座而已„」一家之言,僅作參考);

另有人認為如果還要做研究的話-高亨的《周易古經今注》和《周易大傳今注》是最重

要的現代人注本之一,相當於楊伯峻的《春秋左傳注》。還要看王弼、韓伯康的《周易注》,唐代李鼎祚的《周易集解》、清代李光地的《周易折中》也即《御纂周易折中》,清李道平《周易集解纂疏》、清焦循《雕菰樓易學三書》(《易章句》十二卷、《易圖略》八卷,《易通釋》二十卷)。如果算命,看高亨《周易古經今注》和邵雍的《梅花易數》)

最初的易經在歷史的長河中分成了三股溪流,一股為八字,八字的代表人物當為徐子平,其著作為《淵海子平》,另一股則是在易經的基礎上加入了五行與天乾地支,形成了新的點卜方式,代表人物為邵康節。這一股雖仍叫易經,並自認為是易經的一部分,但與最初的易經占卜之法已經有較大的不同。另一股就是直接由易經一脈相承而下,正統的易經。但這一支在流傳中卻因為政治及人為的因素,失去了易經本來之貌,到現在幾乎全變了味了。在這個過程中起重要影響的是孔子,孔子寫的《易傳》對後世影響太大了。

⑧ 怎樣才能看懂周易

如何看懂周易,周易入門六十四卦學習的經驗分享。

《周易自測牌》六十四卦圖解,六十四卦一覽表。

1.乾卦乾為天困龍得水 2.坤卦坤為地餓虎得食
3.屯卦水雷屯劉備賣草鞋 4.蒙卦山水蒙賊人捂眼
5.需卦水天需孔明居隆中 6.訟卦天水訟二人爭路
7.師卦地水師奪得鳳凰城 8.比卦水地比船得順風
9.小畜卦風天小畜密雲不雨 10.履卦天澤履如蹈虎尾
11.泰卦地天泰麋鹿銜花 12.否卦天地否猛虎在籠
13.同人卦天火同人二人合戴帽 14.大有卦火天大有三星共照
15.謙卦地山謙文王訪賢 16.豫卦雷地豫日出扶桑
17.隨卦澤雷隨明燈引路 18.蠱卦山風蠱道遇猛虎
19.臨卦地澤臨騎井轆 20.觀卦風地觀隔河望金
21.噬嗑卦火雷噬嗑暗箭傷人 22.賁卦山火賁金雞化鳳
23.剝卦山地剝日落西山 24.復卦地雷復春臨大地
25.無妄卦天雷無妄白手得魚 26.大畜卦山天大畜花果山稱王
27.頤卦山雷頤掘地得金 28.大過卦澤風大過臨陣折槍
29.坎卦坎為水過河拆橋 30.離卦離為火草船借箭

31.咸卦澤山咸彈琴遇知音 32.恆卦雷風恆鐵杵成針
33.遁卦天山遁牆外有虎 34.大壯卦雷天大壯虎山行
35.晉卦火地晉升梯入室 36.明夷卦地火明夷瞎馬出征
37.家人卦風火家人腳踏兩船 38.睽卦火澤睽姜太公販賣豬羊
39.蹇卦水山蹇行路難 40.解卦雷水解旱苗得雨
41.損卦山澤損風吹折傘 42.益卦風雷益李淵得敬德
43.夬卦澤天夬七擒孟獲 44.姤卦天風姤君子遇小人
45.萃卦澤地萃蓮生三戟 46.升卦地風升鯉魚躍龍門
47.困卦澤水困上桿抽梯 48.井卦水風井秦瓊賣鐧
49.革卦澤火革澤中有火 50.鼎卦火風鼎趙彥救母
51.震卦震為雷金鍾夜鳴 52.艮卦艮為山棒杵與瓜
53.漸卦風山漸逢蒙習射 54.歸妹卦雷澤歸妹李靖斬子
55.豐卦雷火豐猿獻果 56.旅卦火山旅風箏斷線
57.巽卦巽為風韓信將兵 58.兌卦兌為澤黃連樹下彈琴
59.渙卦風水渙一馬兩頭 60.節卦水澤節張良遇師
61.中孚卦風澤中孚二仙一心 62.小過卦雷山小過推車掉輪
63.既濟卦水火既濟如意仙人 64.未濟卦火水未濟火焰山

——《周易自測牌》作品工作室

⑨ 誰會周易八卦易經

我也了解不多
也是初窺門徑
大家一起研究吧!

⑩ 尋求周易

http://www.hotlinkfiles.com/files/1609214_xaccl/%E5%91%A8%E6%98%93.rar
黃壽祺、張善文《周易譯注》——入門級別書
http://www.hotlinkfiles.com/files/1609234_8xcou/%E5%91%A8%E6%98%93%E5%B0%9A%E6%B0%8F%E5%AD%A6.pdf
尚秉和《周易尚氏學》——民國易學宗師闡釋象數之作,適合入門以後,可參考李光地《御纂周易折中》
http://www.hotlinkfiles.com/files/1609307_ycebm/%E5%91%A8%E6%98%93%E5%8D%81%E6%97%A5%E8%B0%88.pdf
胡道靜等《周易十日談》——近代大師對《周易》的簡單介紹
http://www.hotlinkfiles.com/files/1609321_zlg63/%E5%91%A8%E6%98%93%E5%8F%A4%E7%AD%AE%E8%80%83%EF%BC%88%E8%8A%82%EF%BC%89.rtf
尚秉和《周易古筮考》(節)——可以看一看具體占筮射覆的例子
易圖:
伏羲六十四卦方圓圖:http://api.photoshop.com/home_/adobe-px-assets/
先天自然之圖:http://api.photoshop.com/home_/adobe-px-assets/
河圖:http://api.photoshop.com/home_/adobe-px-assets/
洛書:http://api.photoshop.com/home_/adobe-px-assets/
先天八卦方位:http://api.photoshop.com/home_/adobe-px-assets/
後天八卦方位:http://api.photoshop.com/home_/adobe-px-assets/
八卦取象歌:http://api.photoshop.com/home_/adobe-px-assets/
八卦解:http://api.photoshop.com/home_/adobe-px-assets/

《周易》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巨著,歷代都受到哲學家和自然科學家們的關注,春秋末期
《易傳》對《易經》進行了注釋及發揮。《易經》及《易傳》合稱《周易》,易理精湛
,是我國哲學及自然科學的胚基。因此,歷代探索《周易》者甚多,從先秦至近代注釋
發揮《周易》之著作竟三千餘部,浩瀚的易林形成了中國的易學史系統。其淵博的易理
對中國的哲、史、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均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歷代哲學家、文史學
家,自然科學者們無不奉以為圭臬。
《易經》是《周易》的本經,團屬儒家的經典,故稱為經,為六經之首。凡六十四
卦,三百八十六爻,其中,每卦六爻,卦又有卦名與卦辭,爻有爻題與爻辭,因是以筮
占形式成書,故未被秦始皇燒毀而得以保留下來。本書主要通過卦、爻辭占卜人事吉凶
,客觀上是對上古社會的反映,蘊含有一定的哲學雛形。《易傳》是繼《易經》之後最
為閃光的著作,是易林中的明珠,中同文化的瑰寶。《傳》對《經》的注釋大大地超過
了《經》原有的水平,《經》《傳》交相輝映,合三千多《周易》系列書籍文獻,組成
了一部交融著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哲學的偉大文獻系列,成為炎黃文化的寶貴財富。

第一節《周易》的流派及其成就
《易》學是「經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對《周易》的研究,從漢代開始,大致分為
象數派及易理派兩大流派,《易傳》多以象數解「經」,而《論語》、《呂氏春秋》、
《戰國策》等則為義理派不談象數。受上述影響,對《周易》的研究歷代皆分為兩大派
,漢代為象數派的開山,魏、晉朝為理義派的先河。所謂象數派是以取象(即取八卦所
象徵的各種物象)來闡述卦辭和爻辭,加「乾」取象為天,「坤」取象為地。在漢代以
《易緯》為代表,《京氏易傳》及《周易章句》、《焦氏易林》等亦為取象派的典型。
取義派是以卦意來解釋卦辭及爻辭的,如對坎卦,不取水象而取「陷」義、「險」義,
以一陽陷二陰之中;乾卦不取天象,而取「健」義、「剛」義;坤卦不取地而取「柔」
,此說以魏晉王弼《周易注》為代表,兩派各有特色,對《周易》的研究皆具有積極的
意義。宋代大儒朱熹把義理和象數相互發揮,對《易》學的研究起到了互補作用。中醫
學偏於象數派,但也滲入了理義觀點,明.張景岳《類經圖翼》著名的《醫易義》便是
以象數及理義互參立論的典作。
對《周易》的研究,以漢代和宋朝為兩大代表時期,漢代偏重於訓詁,注釋而少發
揮,比較墨守原文不敢越雷池一步,宋代則不然,敢於大膽發揮,其特點為象義並重,
自魏晉王弼擇重取義後,受其影響宋朝即分為取象派及取義派兩大流派。元明以來,象
數派與理義派發生對峙,客觀上推進了易學的發展。
漢代是易學發展的重要時期,出現了許多易學的重要著作,如孟喜的《周易章句》
、焦贛的《焦氏易林》、京房的《京氏易傳》、苟爽的《周易注》、虞翻的《周易注》
等,皆為漢代易學的主幹。魏伯陽《周易參同契》及鄭玄所注《易緯》八種,亦都是漢
代《周易》研究的重要成就,總稱為漢易,漢易的特點為以象數解義,故屬於象數派。

漢代對《周易》研究的主要成就為《易緯》系列問世,「緯」是對「經」的佐翼,
六經皆有緯,《易經》之緯為《易緯》,成書於西漢,為易經疏注的名著,經傳之羽翼
,對《周易》影響很大。惜已佚。後經東漢.鄭玄注主要有:《易緯.乾鑿度》、《易
緯.乾坤鑿度》、《易緯.坤靈圖》、《易緯.稽覽圖》、《易緯.乾元序制紀》、《
易緯.通卦驗》二卷、《易緯.辨終備》一卷。其中以《易緯.乾鑿度》、《易緯.乾
坤鑿度》、《河圖緯》、《易緯.坤靈圖》等最為有名,《易緯》也是象數派,是《易
經》的羽翼,在易學史及哲學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其中陰陽理論對中醫學的影響較大。
《易緯.乾鑿度》、《乾坤鑿度》、《坤靈圖》,被漢代經師列為《易經》的翼佐(十
翼之一),說明該書在易林中的地位(十翼為春秋戰國時期的《易傳》:《錄》上下,
《象》上下,《文言》、《系辭》上下,《說卦》、《序卦》、《雜卦》、東漢《易緯
.乾鑿度》、《易緯.乾坤鑿度》、《易緯.坤靈圖》)。漢代除《易緯》之外《京氏
易傳》對《周易》的影響亦較大。
除系辭、彖、象之外,《說卦》、《序卦》、《雜卦》及東漢《易緯.乾鑿度》,
《易緯.乾坤鑿度》、《易緯.坤靈圖》等在「易林」中都佔有重要地位。
總之,漢代對《周易》的主要貢獻是鄭玄注的《易緯》系列珍籍,以及京房、孟喜
、焦贛、虞翻、苟爽、魏伯陽等的《京氏易傳》、《周易章句》、《焦氏易林》、《周
易往》、《周易參同契》等著作,其影響都很大。此外唐.孔穎達的《周易正義》,宋
代大儒朱熹的《周易本義》、程頤的《易傳》、元朝.寶巴的《周易奧義》,明清時期
王夫子《周易內傳》及《周易外傳》都是研究《周易》的重要文獻。
魏晉時期易學的主要功績是大易學家王弼《周易注》擇重取義,對易理派的發展起
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王弼的《周易注》還保留了漢代費直及鄭玄的象數觀點,並把經
傳合為一冊,對《周易》的研究具有積極意義。
唐代易學又稱唐易,其主要影響是孔穎達接受了王弼的易理觀點,著《周易正義》
,李鼎祚的《周易集解》匯聚了易理派的成就,使易理派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此外,需要提及宋易,宋代是研究易學的一個重要時期。在此階段大批研究《周易
》的書涌現於世,對《周易》的研究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除朱熹的《周易本義》之外
(該書為宋以前《周易》研究之集大成),還有程頤的《易傳》,司馬光的《溫公易說
》,趙善舉的《易說》,林粟的《周易經傳集解》,李杞的《周易祥解》,邵伯溫之《
易學辨惑》,吳沆的《易璇璣》,項世安的《周易玩辭》,周以夫的《易通》,蔡淵的
《易象意言》、魏了翕的《周易要義》、董楷的《周易博義》、丁易東的《周易象義》
等對《周易》的研究皆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宋代.邵雍《皇極經世》,承接了陳摶道士的學術。並有了新的發展,邵氏注重圖
說,故又稱圖數之學。那氏並奉獻了先天圖(六十四卦序圖)。北未遂以圖說易之風盛
行,這和邵氏的影響是分不開的。義理派以程熙為代表,其著《易傳》為《周易》傑作
之一。宋.大 儒朱熹易理派及象數派入《周易本義》為宋代以來易學之集大成,乃
象數易合著之傑作。明.《五經大全》,採用了程、朱之說,一直沿用至清代。
另外,清朝也是易學研究的輝煌時期,研究易學的書籍輩出,而且大多有新的見地
。如陳夢雷的《周易淺述》,杭辛膂的《周易筆談》,朱軾的《周易傅義》,查慎行的
《周易玩辭集解》,惠棟的《周易述》,謝維獄的《易象數理分解》,尚秉和的《周易
尚氏學》,姚配中的《周易姚氏學》,李光地的《周易觀象》,黃宗義的《易學象數論
》,任啟運的《周易洗心》,表明《周易》的研究正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上述除了漢、宋、清朝是《周易》研究的三大高峰之外,唐朝也有七十六家《易》
(記載於《唐志》)。元朝、明朝也有不少名作,如元朝.胡震的《周易衍義》,明朝
.胡廣的《周易大全》,蔣士龍的《周易心燈》。明朝還以圖解《周易》為著稱,如劉
定之的《易經圖解》,呂懷的《周易卦變圖傳》,都說明了歷代研《易》之著層出不窮

此外,宋.劉牧的《易數勾隱圖》首載河圖洛書,以及宋元時期對《周易》的考校
,訓估等,如宋.蔡淵的《周易經傳訓解》,元朝.趙訪的《周易文詮》,明.董守諭
的《卦變考略》都說明歷代對《周易》研究極為重視。
近代高亨的《周易古經今注》、《周易大傳今注》,李鏡池的《周易探源》,馮友
蘭主編的《中國哲學史新編》,張立交的《周易思想研究》,劉大鈞的《周易概論》等
都是研究《周易》的傑作,其中有不少新的發揮。
總之,《周易》歷代名著甚眾,說明炎黃子孫對《周易》是極其注重的。進一步發
掘和探索《周易》,是繼承發揚祖國文化遺產的重要任務。
第二節《周易》歷代重要著作
一、《周易》研究,側於注釋的歷代著作選列
《子夏易傳》 為說易之書最古老,真本已佚,春秋.卜商撰。
《易傳》 相傳為春秋孔子所撰。
《周易注》 鄭康成注一卷,漢.鄭玄撰。
《周易注》 魏.王弼。
《周易正義》 魏.王弼,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疏。
《周易口訣義》 唐.史徵。
《周易釋文》 唐.陸德明。
《周易集解》 唐.李鼎祚撰。
《易傳》 宋.程頤。
《溫公易說》 宋.司馬光撰。
《周易新講義》 宋.耿南仲。
《周易本義》
宋.朱子撰。
《易說》 宋.趙善譽。
《周易經傳集解》
宋.林栗。
《周易祥解》
宋.李杞。
《周易淺述》 清.陳夢雷。
《周易函書約注》 清.胡煦。
《周易傅義》 清.朱軾。
《周易玩辭集解》 清.查慎行。
《周易述》 清.惠棟。
《周易章句證異》 清.翟均廉。
《御纂周易折中》
清.康熙五十四年。
《周易稗疏》 清.王夫之。
《周易尚氏學》 清.尚秉和
《周易解故》 清.丁晏。
《周易姚氏學》 清.姚配中。
《周易古經今注》 近代.高亨。
二、《周易》研究,側於發揮的歷代著作選列
《易緯.乾坤鑿度》 漢.鄭玄注。
《易緯.乾鑿度》 漢.鄭玄注。
《易學辨惑》 宋.邵伯溫撰。
《易小傳》 宋.沈該撰。
《易璇璣》 宋.吳沆撰。
《易原》 宋.程大昌。
《周易義海撮要》 宋.李衡。
《周易玩辭》 宋.項安世。
《周易總義》 宋.易祓。
《易通》 宋.趙以夫。
《易象意言》 宋.蔡淵。
《周易要義》 宋.魏了翕。
《易說啟蒙小傳》 宋.稅以權。
《易學啟蒙》 宋.胡方平。
《周易傅義》 宋.董楷。
《周易象義》 宋.丁易東。
《易原奧義》 元.寶巴。
《周易衍義》 元.胡震。
《周易爻變義蘊》 元.陳應潤。
《周易大全》 明.胡廣。
《易用》 明.陳祖念。
《易象》 明.黃道周。
《易象解》 明.劉濂。
《六交原義》 明.金瑤。
《周易生生真傳》 明.俞國人。
《易燈傳》 宋.無撰名氏。
《易解心燈》 明.蔣士龍。
《易學象數論》 清.黃宗羲。
《周易洗心》 清.任啟運。
《讀易辨疑》
清.李開先。
《易象數理分解》 清.謝維岳。
《周易現象》 清.李光地。
《周易筆談》 清.杭辛齋。
三、周易圖解選列
《周易鉤隱圖》 宋.劉牧。
《易圖說》 宋.吳仁傑。
《易圖通辨》 宋.雷思齋。
《周易圖說》 元.錢義方。
《易緯.坤靈圖》 漢.鄭玄
《周易旁註圖說》 明.朱升。
《易經圖釋》 明.劉定之。
《周易卦變圖傳》 明.呂懷。
《伏羲圖贊》 明.陳弟。
《易圖親見》 明.來集之。
《易芪圖說》 清.潘咸。
《易圖疏義》 清.劉鳴坷。
《周易後天歸圖》 清.黎由高。
《易圖明辨》 清.胡渭
四、河洛專著選列
《太極圖說》 宋.周敦頤。
《易數勾隱圖》 宋.劉牧。
《河洛定儀贊》 明.俞國人。
《河洛真傳》 明.俞國人。
《河圖發微》 明.陳士槐。
《河圖洛書原舛編》 清.毛奇齡。
《河洛先天圖說》 清.劉天真。
五、周易考略、訓詁、占筮選列
《周易經傳訓解》 宋.蔡淵。
《古易音訓》 宋.呂祖謙。
《周易文詮》 元.趙訪。
《卦變考略》 明.董守渝。
《古周易訂估》 明.何楷。
《讀易考原》 元.蕭漢中。
《卦變考略》 明.董守諭。
《周易象訓》 清.姚球。
《周易校勘記》 清.阮元。
《周易策辭考》 近代.李鏡池。
六、周易占筮之書
《易林》 漢.焦延壽。
《京氏易傳》 漢.京房。
《玄珠密語》 唐.王冰。
《觀象玩占》 唐.李淳風。
《皇極經世》 宋.邵子。
《周易筮述》 清.王宏。
《春秋占筮書》 清.毛奇齡。
《周易古佔法》 宋.程迥。
《奇門遁甲符應經》 宋.楊維德。
《易塞通變》 宋.雷思。
《遁甲演義》 明.程道士。
《奇門遁甲占驗》 明.程道士。
《星學大成》 明.萬民英。
《星佔三卷》 明.劉孔照。
《星命總括》 明.耶律純。
《奇門遁甲》 明.無名氏。
《黃帝奇門遁甲圖》 明.無名氏。
《通佔大象歷星經六卷》 明.無名氏。
《易學筮貞》 清.趙世時。
《六壬大全》 郭御青著。
《六壬指南》 陳公獻著。
《六壬大全》 無撰著人名氏。

熱點內容
屏東霧台蘭花 發布:2025-05-20 14:24:22 瀏覽:893
新畫譜蘭花 發布:2025-05-20 14:19:56 瀏覽:653
哪吒之七夕 發布:2025-05-20 14:19:55 瀏覽:652
梅花套筒工具 發布:2025-05-20 14:05:18 瀏覽:153
玫瑰茄插花 發布:2025-05-20 14:05:17 瀏覽:801
懷舊女烈花語 發布:2025-05-20 14:05:07 瀏覽:172
梅花螺絲刀圖片 發布:2025-05-20 14:04:18 瀏覽:234
如何做好盆景 發布:2025-05-20 14:01:54 瀏覽:610
情人節飼養員 發布:2025-05-20 13:43:31 瀏覽:365
藍閃派牡丹鸚鵡 發布:2025-05-20 13:31:37 瀏覽: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