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紅袍茶花圖片
Ⅰ 大紅袍茶色過黑
說起武夷岩茶,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大紅袍。許多人最早喝岩茶,都是沖著大紅袍去的。眾所周知,大紅袍是烏龍茶中的精品,品質極佳,香氣高遠,對於大紅袍來說,它有著獨特的顏色色澤,其色澤高貴,色調豐富,分別有蛤蟆背、三節色和三紅七青等。那麼這些顏色有怎樣的特性呢?下面就跟著優益城小編一起來學習下吧。
大紅袍茶葉圖片
大紅袍外形特徵
蛤蟆背:從這樣顏色中可以體現出焙火時的火攻。對於具有蛤蟆背的大紅袍茶葉來說,其是經過傳統製法製作出來的。大紅袍茶葉在經過比較長時間的焙火後,茶葉的局部在受熱的情況下會鼓起來一些小泡點,形狀如同蛤蟆背一般。
三節色:此點專門是用來指大紅袍干茶的顏色特點。指的是大紅袍的干茶茶葉的頭部、中間、尾部呈現不同的顏色。干茶茶葉的頭部是呈烏褐色,中間呈現褐色,尾部呈現的是淺紅色。可以說「三節色」是武夷岩茶的典型特徵。
大紅袍茶葉圖片
三紅七青:主要是指茶葉的發酵度。也就是大紅袍茶葉在發酵後所表現出來的茶葉的顏色。經過發酵後可以看到,大紅袍茶葉周邊是呈紅色的,而中間卻是青色的,而且比例差不多是三七分,三分紅邊七分青葉,因此稱為三紅七青。也稱「綠葉紅鑲邊」。
另外,大紅袍品質最突出之處還有就是香氣馥郁有蘭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韻」明顯。大紅袍很耐沖泡,沖泡七、八次仍有香味。品飲「大紅袍」茶,必須按「工夫茶」小壺小杯細品慢飲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嘗到岩茶之顛的禪茶韻味。(李姿筱提供)
Ⅱ 請問這是什麼茶包裝上寫的是武夷岩茶大紅袍。
茶花,像是雲南那裡的茶花茶 我以前喝過的跟這個很像
Ⅲ 這大紅袍茶葉好碎,感覺沒泡開,這顏色對嗎懂的說一下,,
大紅袍的製作工藝來中源有一道是碳焙,使得干茶非常乾燥,泡完後葉片吸收水分舒展,又像活過來了一樣,但顏色不是像綠茶那樣的青綠色,是烏潤墨綠色的,圖片利的葉底感覺已經枯焦了,是因為碳焙的時候溫度過高或時間過長導致的,所以說武夷岩茶(大紅袍)的製作工藝是最復雜的,一點點沒做好就可能導致茶葉有缺陷,希望採納哦
Ⅳ 什麼是大紅袍 細數大紅袍的好處與壞處
大紅袍是復一個多義詞,制它有很多種解釋,如下:
- 大紅袍:中國茶葉著名品種
- 大紅袍:荷花品種
- 大紅袍:中草葯名稱
- 大紅袍:柿樹栽培品種
- 大紅袍:京劇傳統劇目
- 大紅袍:石榴品種之一
- 大紅袍:花椒品種之一
- 大紅袍:雞血石品種之一
- 大紅袍:國產電視劇
- 大紅袍:茶花屬栽培品種
- 大紅袍:霹靂布袋戲虛擬人物
- 大紅袍:大紅袍赤豆
- 大紅袍:板栗品種之一
- 大紅袍:橘子品種之一
- 大紅袍:1965年黃鶴聲執導電影
Ⅳ 大紅袍和獅子頭有啥區別
區別:產地不同、形態特徵不同、生長環境不同
區別一:產地不同
大紅袍,產於福建武夷山,屬烏龍茶,品質優異。而獅子頭產於中國雲南省昆明、大理等地區。
區別二:形態特徵不同
大紅袍是植株灌木型,樹冠半披張,樹高可達2米以上,主幹尚明顯,分枝較密,葉梢向上斜生長,葉,一般在6~7cm,長者可達11~11cm;
寬一般3cm左右,寬者可達4~4.3cm,中葉型,近闊橢圓形,先端鈍略下垂、葉緣略向面、葉綠光亮,葉肉稍厚微隆質脆、葉尚淺尚明27~28對,葉脈79對,花型尚大,直徑3cm左右,花瓣6片,萼片5片、花絲稀疏稍長,高低不齊,二倍體,茶果中等。
獅子頭花艷紅色,直徑10—15厘米,花瓣約30片,4—5輪著生,外輪花瓣平伸,內輪曲折卷旋,形成高聳的花心。
大紅袍如下圖:
區別三:生長環境不同
大紅袍生長環境:氣候溫和,冬暖夏涼,年平均氣溫在18~18.5℃之間;雨量充沛,年降雨量2000mm左右。山峰岩壑之間,有幽澗流泉,山間常年雲霧彌漫,年平均相對濕度在80%左右。茶園大部分在岩壑幽澗之中,四周皆有山巒為屏障,日照較短,更無風害。
獅子頭生長環境:茶花生長適溫在20-32 ℃之間,29℃以上時停止生長,35 ℃時葉子會有焦灼現象,要求有一定溫差。環境濕度60%以上,一般可耐-8 ℃低溫,自然越冬,雲茶稍不耐寒,在淮河以南地區一般可自然越冬。
喜酸性土壤,並要求較好的透氣性。茶花喜肥、喜潮濕,但又稍耐旱,積水情況下易爛根。因而茶花在疏鬆透氣且保濕性較好的弱酸性土壤里生長良好。
Ⅵ 大紅袍與獅子頭花椒區別
區別:不同的產地,不同的形態特徵,不同的生長環境
1、產地不同
大紅袍,產於福建武夷山,是優質烏龍茶。獅子頭產於中國雲南省昆明市和大理市。
2、不同的形態特徵
大紅袍是灌木型植物,有樹冠和半畫。樹的高度超過2米。樹干仍然明顯,樹枝密集,葉尖斜向上生長,葉子一般為6〜7cm,長者可達11〜11cm。
寬度一般約3cm,寬度可達4〜4.3cm,中葉類型幾乎為橢圓形,先端鈍下垂,葉邊緣略微面對,葉綠色明亮,葉肉稍厚,微脆,脆,葉還很淺。〜28對,79脈,花形仍然很大,直徑約3cm,花瓣6個,萼片5個,花絲稍細,不均勻,二倍體,中等茶。
獅子的頭是鮮紅色的,直徑10-15厘米,約30花瓣,4-5輪,外圓形花瓣扁平,內輪扭曲並扭曲,形成一個高大的花心。
大紅袍:
3、不同的生長環境
大紅袍的生長環境:氣候溫和,冬季溫暖,夏季涼爽,年平均氣溫在18至18.5°C之間;雨量充沛,年降水量約2000毫米,山峰岩壑之間,有幽澗流泉,山間常年雲霧彌漫,年平均相對濕度在80%左右,茶園大部分在岩壑幽澗之中,四周皆有山巒為屏障,日照較短,更無風害。
獅子頭的生長環境:山茶花的熱生長在20-32°C之間,而溫度超過29°C時,生長停止,葉子將在35°C下攪拌,需要一定的溫差。環境濕度在60%以上,一般可以承受-8°C的低溫,自然過冬,雲茶不耐寒,在淮河以南,一般可以自然過冬。
喜酸性土壤,需要更好的透氣性。茶花肥沃濕潤,但略耐乾旱。在水下很容易腐爛。因此,茶花在疏鬆,透氣且具有良好保濕特性的弱酸性土壤中生長良好。
Ⅶ 大紅袍是什麼啊
武夷岩茶產於閩北「美景甲東南」名山武夷山,茶樹生長在岩縫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綠茶之清香,紅茶之甘醇,是中國烏龍茶中之極品。
武夷岩茶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唐代已栽制茶葉,民間就已將其作為饋贈佳品。宋代列為皇家貢品,元代還在武夷山設立了「焙局」、「御茶園」,專門採制貢茶,明末清初創制了烏龍茶武夷山栽種的茶樹,品種繁多,有大紅袍、鐵羅漢、白雞冠、水金龜「四大名樅」,此外還有以茶樹生長環境命名的,如不見天、金鎖匙等;以茶樹形狀命名的,如醉海棠、醉洞賓、釣金龜、鳳尾草、玉麒麟、一枝香等;以茶樹葉形命名的,如瓜子金、金錢、竹絲、金柳條、倒葉柳等;以茶樹發芽早遲命名的,如迎春柳、不知春等;以成茶香型命名的,如肉桂、石乳香、白麝香等。清康熙年間,開始遠銷西歐、北美和南洋諸國。當時,歐洲人曾把它叫作武夷茶,作為中國茶葉的總稱。
武夷岩茶馳名中外,與優異的自然環境是分不開的。武夷山位於北緯27°35′-27°43′,東經117°55′-118°01′。方圓120華里,平均海拔650餘米。四周皆溪壑,與外山不相連接,由三十六峰、九十九岩及九曲溪所組成,自成一體。岩峰聳立,秀拔奇偉,群峰連綿,翹首向東,勢如萬馬奔騰,堪為奇觀。澄碧清澈的九曲溪,縈繞其間,折為九曲十八灣。山回溪折,真有"曲曲山回轉,峰峰水抱流"之貌。而沿溪兩岸,群峰倒影,盡收碧波之中,山光水色,交相輝映,實為"碧水丹山"人間仙境。前人題"武夷山水天下奇,三十六峰連逶迤,溪流九曲瀉雲液,山光倒浸清漣漪",概括了武夷山的輪廓。名山勝境,陶冶出岩茶的天然靈氣。
武夷岩茶區,氣候溫和,冬暖夏涼,年平均溫度在18~18.5度之間;雨量充沛,年雨量2000毫米左右。山峰岩壑之間,有幽澗流泉,山間常年雲霧彌漫,年平均相對濕度在80%左右。正如沈涵《謝王適庵惠武夷茶詩》雲:"香含玉女峰頭露,潤滯珠簾洞口雲"。茶園大部分在岩壑幽澗之中,四周皆有山巒為屏障,日照較短,更無風害。優越的自然條件孕育出岩茶獨特的韻味。
武夷山之地質,屬白堊紀武夷層,下部為石英班岩,中部為礫岩、紅沙岩、頁岩、凝灰岩及火山礫岩五者相間成層。茶園土壤之成土母岩,絕大部分為火山礫岩、紅沙岩及頁岩組成。《茶經》稱茶山之土"上者生爛石,中者生礫壤,下者生黃土"。武夷茶園土壤系爛石或礫壤。明代徐火勃《茶考》所述"武夷山中土氣宜茶"。適宜的土壤,造就出岩茶的優良內質。碧水丹山,峭峰深壑,高山幽泉,爛石礫壤,迷霧沛雨,早陽多陰,"臻山川精英秀氣所鍾",武夷岩茶獨享大自然之惠澤,它奉獻給人們以獨特的"花香岩骨",使同屬自嘆不如。
武夷岩茶可分為岩茶與洲茶。在山者為岩茶,是上品;在麓者為洲茶,次之。從品種上分,它包括呂仙茶、洞賓茶、水仙、大紅袍、武夷奇種、肉桂、白雞冠、烏龍等,多隨茶樹產地、生態、形狀或色香味特徵取名。
其中以「大紅袍」最為名貴。關於大紅袍名稱的來歷,有幾種不同的說法,一是傳說明代有一上京赴考的舉人路過武夷山時突然得病,腹痛難忍,巧遇一和尚取所藏名茶泡與他喝,病痛即止。他考中狀元之後,前來致謝和尚,問及茶葉出處,得知後脫下大紅袍繞茶叢三圈,將其披在茶樹上,故得『大紅袍「之名。還有另一說法,傳說每年朝廷派來的官吏身穿大紅袍,解袍掛在貢茶的樹上,因此被稱為大紅袍。流傳更廣的是每當採茶之時,要焚香祭天,然後讓猴子穿上紅色的坎肩,爬到絕壁的茶樹之上採摘茶葉。所以廣東話把這種猴採茶稱為"馬騮茶"(廣東人管猴子叫馬騮)。正由於數量稀少,採摘困難,這種茶在市場上是價格昂貴的珍品。
武夷水仙是另一個岩茶品種,它由於葉片本身帶有一股清香,可以被製成富有香味,極為珍貴的茶葉,因此叫水仙,是在日本銷量最大的烏龍茶品種之一。
除此之外,廣東省廣州東面的鳳凰山盛產一種名為「凰單從」烏龍茶。由於茶樹高達一丈由於,有鶴立雞群之感,故稱單從。採摘時,條件十分嚴格,有「不採」說,即太陽升不採,天氣熱不採,早期見其芽不壯不採,陰天不採,雨天不採。它的特徵是條索粗壯,輕勻挺直,粗中有細,質地柔軟,有一股幽雅宜人的獨特清香。
武夷岩茶屬「葉紅鑲邊」半發酵茶,它的特點以清人梁章鋸概括得最為簡練,即「、甘、清、香」字(見《歸田瑣記》)。其條形壯結、勻整,色澤綠褐鮮潤,沖泡後茶湯呈深橙黃色,清澈艷麗;葉底軟亮,葉緣朱紅,葉心淡綠帶黃;兼有紅茶的甘醇、綠茶的清香;茶性和而不寒,久藏不壞,香久益清,味久益醇。泡飲時常用小壺小杯,因其香味濃郁,沖泡五六次後余韻猶存。這種茶最適宜泡工夫茶,因而十分走俏,其品質獨特,18世紀傳入歐洲後,倍受當地群從的喜愛,還曾有「病之葯」譽。
Ⅷ 大紅袍茶葉的圖片
這就是啦
Ⅸ 大紅袍茶葉價格,好的大紅袍茶葉多少錢一斤
目前岩茶中正岩拼配的大紅袍有十幾萬一斤的。
朋友,茶葉不是用好來評價的,也不是越貴的越好。重要的是是不適合自己的口味。
市面上假茶很少,被忽悠挨坑的人很多,被坑無非就是低價茶花了高價而已
Ⅹ 大紅袍屬什麼茶這種茶葉價格大概是多少
大紅袍,產於福建武夷山,屬烏龍茶,品質優異。中國特種名茶。其外形條索緊結,色澤綠褐鮮潤,沖泡後湯色橙黃明亮,葉片紅綠相間。品質最突出之處是香氣馥郁有蘭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韻」明顯。除與一般茶葉具有提神益思,消除疲勞、生津利尿、解熱防暑、殺菌消炎、解毒防病、消食去膩、減肥健美等保健功能外,還具有防癌症、降血脂、抗衰老、等特殊功效。大紅袍很耐沖泡,沖泡七、八次仍有香味。品飲「大紅袍」茶,必須按「工夫茶」小壺小杯細品慢飲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嘗到岩茶之顛的禪茶韻味。注重活 、甘、清、香。
中文名
大紅袍
別稱
武夷岩茶
主要原料
茶葉
主要成分
茶多酚,茶多糖,茶氨酸
主要功效
提神醒腦,健胃消食,明目益思等
野生大紅袍三代以後的茶葉,基本和市面上其他烏龍茶價格差不多,按品級,幾百到幾千元每斤,至於平地產的洲茶,基本上失去了大紅袍的特色了,基本上是忽悠不懂茶的消費者的。 一般市面價格 265.00元/500克/斤260元/500g 也就是不到300元左右一斤 成品包裝的價格為品名:(武夷岩石茶)大橘紅袍產地:福建武夷山型號:400g/盒級別;頂級特性:線形肥大厚實實,橘紅邊顯著。有顯著的青苔味,特點卓著,蘭花兒香並且芳香漫長,湯色鮮亮。國家一致價:475元/公斤 。:大紅袍,產品單價:380.00,凈重:400(g),發貨期限:3等級:特級,品種:大紅袍,品名:(武夷山岩茶)大紅袍產地:福建武夷山規格:400g/盒等級;特級特點:條形肥大厚實,紅邊明顯。有明顯的青苔味,特徵...另外還有800元 1800 2600等的價格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