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梅花詩清代

梅花詩清代

發布時間: 2021-02-19 18:17:53

Ⅰ 選擇題天津清代詩人()是當時天津詩壇公認的領袖

天津清代詩人(A.梅成棟)是當時天津詩壇公認的領袖。

梅成棟(1776—1844), 清代詩人回, 字樹君,號吟齋。答天津人。道光年間天津詩壇公認的領袖。曾在天津水西庄與文人名士結成"梅花詩社",有許多詩作在士林傳誦,是當時天津詩壇公認的領袖。著有《欲起竹間樓存稿》、《四書講義》、《管見篇》、《吟齋筆存》等,輯有《津門詩抄》。嘉慶五年(1800),梅成棟與崔旭、姚元之同出大詩人、著名書畫家張船山(名問陶)門下,人稱「張門三才子」。

Ⅱ 有關描寫梅花的古詩

1、吉祥寺古梅

清代:林古度

一樹古梅花數畝,城中客子乍來看。

不知花氣清相逼,但覺山深春尚寒。

譯文:旅居南京時,聽聞吉祥寺中數畝梅花開的正艷,於是前去觀賞。身臨其境,只覺得山深境幽,春寒料峭,卻不曾想到這正是梅花冷香逼人的緣故。

2、殢人嬌·後亭梅花開有感

宋代:李清照

玉瘦香濃,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江樓楚館,雲閑水遠。清晝永,憑欄翠簾低卷。

坐上客來,尊前酒滿。歌聲共、水流雲斷。南枝可插,更須頻剪。莫直待西樓、數聲羌管。

譯文:細細的梅枝,濃濃的梅香,馨香一直持續到雪化。想起賞梅,發現已經過了賞梅時節,只剩下遺憾。寄居在外,路途漫漫。白日如此漫長,倚欄望去。

宴上客人來來去去,杯中滿是美酒。歌聲唱合,如行雲流水。那些最早開花的梅枝要在它們還沒開敗時,就要多采剪。人身的聚散本是匆匆,獨上西樓,聽那幽怨的羌笛聲。

3、落梅

宋代:劉克庄

一片能教一斷腸,可堪平砌更堆牆?飄如遷客來過嶺,墜似騷人去赴湘。

亂點莓苔多莫數,偶粘衣袖久猶香。東風謬掌花權柄,卻忌孤高不主張。

譯文:每一片飄零的梅花都叫人觸目愁腸,哪堪殘缺的花瓣凋落如雪片鋪滿了台階又堆上了牆頭呢?飄零的梅花就像匆匆過嶺的遷客,墜落的梅花猶如不得已赴湘的失意文人。

梅花曾經是那麼多原來美好高潔的花朵,如今卻墜入泥土與莓苔為伍,然而偶然粘上衣袖的梅花,香氣卻經久不滅。春風掌管著對眾花生殺予奪的大權,卻錯誤地忌妒梅花的孤傲高潔,不加扶持,任意摧殘。

4、眼兒媚·詠梅

清代:納蘭性德

莫把瓊花比澹妝,誰似白霓裳。別樣清幽,自然標格,莫近東牆。

冰肌玉骨天分付,兼付與凄涼。可憐遙夜,冷煙和月,疏影橫窗。

譯文:不要認為瓊花淡雅素裝,誰又和素白的神仙衣服相似呢。是那樣的清新幽靜,自然是風姿搖曳,儀態優美,不要靠近東邊的牆垣。

梅花的顏色風姿是上天的恩賜,都帶著一些孤寂冷落。可憐漫漫的長夜,花在月光相伴下耐寒而艷麗,稀疏的梅花花影散落在窗前。

5、江梅

唐代:杜甫

梅蕊臘前破,梅花年後多。絕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樹元同色,江風亦自波。故園不可見,巫岫郁嵯峨。

譯文:臘月前梅蕊己破,新年後梅花正多。明知此地啊春光美好,可心懷客愁而又無可奈何!江梅和白雪原來同此一色,春風也徒自節江水漾動清波。故鄉的春色渺不可見,蒼郁的巫山空自巍峨。

Ⅲ 梅花詩的梅花詩

清徐珂《清稗類鈔·方伎類·梅花詩》說:「宋邵康節其論本朝者雲:『胡兒騎馬走長安,開辟中原海境寬。洪水乍平洪水起,清光宜向漢中看。』此言世祖入關,定鼎燕京,後開海禁,與各國通商,有粵寇洪秀全之亂,而宣統辛亥八月十九日黎元洪起義武昌也 。」
邵康節名叫邵雍,研究《易經》》有名,並把八卦占卜法改造成簡單的《梅花心易指掌法》和《梅花數》兩種。後人便託名偽造《梅花詩》。從上引文「其論本朝者雲」一句來看,它也有所謂對宋、元、明各代的預言。但是,北京大學版社出版的傅漩琮等主編的《全宋詩》卻隻字不及邵雍有《梅花詩》,可見是民間的偽作,而且當在武昌起義之後較長之時 。
民間還有一種託名邵雍所作的算命書《鐵板神數》,也叫《蠢子數》。明楊慎《丹鉛錄》指出:宋代學者張載有病,曾問邵雍:你很會算命,能對我的病算個結果嗎?邵雍說:如果是天命(即大規律)我可以知道,而世俗人一般所說的命(即具體事情),我就無從知道了。楊慎據此而言:「康節之言如此,今世游食術人,妄造大定數,蠢子術,託名康書,豈不厚誣前賢?」所言游食術人就是不從事勞動生產,游手好閑,各地輾轉,靠算卦騙人度日的所謂術士。正是這種人偽造各種預言書 。
徐珂《清種類鈔·方技類·以蠢子數推命》說:「此書於國初由關東傳至山西。原書八箱,五箱損於水,遂有無從檢查之八字,即訴之此流失之數。但雲傳自康節,在宋以前即能測定滿洲姓氏耶?如瓜爾佳氏、妞鈷祿氏者,皆能算出,即可知其偽矣 。」
徐珂不相信宋代人能預知清代滿洲人會有那些姓,從而認為這本書是偽作,這是很對的。所謂《鐵板神數》卜書的冊數多得要用八個箱子裝,過河時五箱掉在水中,算命術士遇到對有的人按八字不會算命時,便說這些命的演算法因書掉在水中失傳。這本身就是胡說。宋代的書巳不是木簡,一種書會有這么多冊?算命的術士運送算命書,卻算不出它會掉在水中,成了極明顯的自我暴露 。

Ⅳ 梅花詩與終南望余雪詩的不同在哪兒

邵雍字堯夫,謚號康節,生於北宋真宗大中祥符4年,死於神宗熙寧10年(1011-1077)。
邵雍精於易術玄學。民國陳鍾凡著《兩宋思想述評》論邵氏學術雲"其學本方外,精於數理,於事物之成敗始終,人之禍福修短,每多臆測。""種種前識,殆人類所難能"。
梅花詩十首,傳為邵雍所作。此詩以象徵性隱語設喻,蓋略言其身後1077-1977年約900年間中國世事,若合符契,皆有暗合,殊可玩味。如果此詩作者確為北宋邵雍無誤,那麼我認為這十首詩似可視作運"易"之數理預測未來的一部奇作。茲戲為臆解之如下:
一、第一首詩預言北宋靖康事變。事情發生在邵雍死後第50年(公元1126):

盪盪天門萬古開,幾人歸去幾人來。
山河雖好非完璧,不信黃金是禍胎。
二、第二首詩預言南宋興廢事:
湖山一夢事全非,再見雲龍向北飛。
叄百年來終一日,長天碧水嘆彌彌。
三、第三首預言元朝史事。
天地相乘數一原,忽逢甲子又興元。
年華二八乾坤改,看盡殘花總不言。
四、第四首預言明朝史事。
畢竟英雄起布衣,朱門不是舊黃畿。
飛來燕子尋常事,開到李花春已非。
第五首
胡兒騎馬走長安,開辟中原海境寬。
洪水乍平洪水起,清光宜向漢中看。
第六首
漢天一白漢江秋,憔悴黃花總帶愁。
吉曜半升箕斗隱,金烏起滅海山頭
第七首
雲霧蒼茫各一天,可憐西北起烽煙。
東來暴客西來盜,還有胡兒在眼前。
第八首
如棋世事局初殘,共濟和衷卻大難。
豹死猶留皮一襲,最佳秋色在長安。
第九首
火龍蟄起燕門秋,原璧應難趙氏收。
一院奇花春有主,連宵風雨不須愁.
第十節
數點梅花天地春,欲將剝復問前因。
寰中自有承平日,四海為家孰主賓。
數點梅花天地春」一句是畫龍點睛之筆,全詩的題目即來自這里,所以叫《梅花詩》。經過嚴冬考驗後的……遍及中國大陸以及全世界,如凜傲霜雪的朵朵梅花迎接著春天的到來。那是正法傳遍人間的時刻。天地回春,撥亂反正。到這里,詩中頭一句的「盪盪天門萬古開,幾人歸去幾人來」也就清楚了。世界上,無論是哪一門的修煉,佛家也好、道家也好、西方的宗教也好,都講人是來自天上,而修煉的目的就是要返本歸真,重返天國。所以才有「天門開」和「幾人歸去」之說。前文說,不懂得修煉,可能不易理解這種解法。其實,許多人都是從非常美好的地方來的,為的就是能得到正法的融煉。然而,多少人來到這里等待得法,又有多少能得法圓滿而歸呢?又有多少人被這滾滾紅塵所迷惑而忘記了自己的初衷,永遠被埋在這人世滄桑中,再也無法回復那本有的聖潔和輝煌呢? 「欲將剝復問前因」的「剝」、「復」為易經中的兩卦。所謂剝極必復,也叫物極必反。歷史如轉輪,有前因必有後果。「欲將剝復問前因」也就是說,敢問這歷史的跌宕往復到底是為了什麼呢?作者在這里其實是暗指:人類歷史的紛擾坎坷是為了某種最終的目的而安排的。「寰中自有承平日」意思是這無比廣闊浩瀚的寰宇自然會迎來其「承平」之日。在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滄桑之後,在承受了種種磨難和痛苦之後,甚至也包括前文「連宵風雨」所指的……所遭受的史無前例的迫害之後,這茫茫寰宇終究會進入一個大同承平的時代。如果說人類的歷史是按照了一定的規律或史前的安排在演化的話,那麼這部歷史大戲的結局便是個大圓滿。 「四海為家孰主賓」是說這部歷史大戲的主角是位以四海為家的人物。事實上,……四海為家,足跡遍滿世界各地。後半句「孰主賓」,是問:在這場大型的人類歷史劇中,究竟誰是主角,誰又是配角?縱觀這預言中所描述的歷史變遷,一切不是按預先排好的劇本在上演嗎?也許,一切真像……;也許,這正是「欲將剝復問前因」中的「前因」,也就是《梅花詩》整篇預言的主題。

終南望余雪

祖詠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

【詩文解釋】

終南山北嶺的景色秀麗,積雪好像浮在雲端上。初晴的陽光照在樹林末梢,傍晚的長安城中增添了寒意。

【詞語解釋】

林表:林外。

【詩文賞析】

祖詠年輕時去長安應考,文題是「終南望余雪「,必須寫出一首六韻十二句的無言長律。祖詠看完後思付了一下,立刻寫完了四句,他感到這四句已經表達完整,按照考官要求,寫成六韻十二句的五言體,有畫蛇添足的感覺。當考官讓他重寫時,他又堅持了自己的看法,考官很不高興。結果祖詠未被錄取。但這首詩一直流傳至今,被清代詩人王漁稱為詠雪最佳作。詩人描寫了終南山的余雪,遠望積雪,長安城也增添了寒意。這詩精練含蓄,別有新意。

夜書所見
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
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
夜深籬落一燈明。

[注釋]

①蕭蕭:風聲。梧:梧桐樹。
②客情:旅客思鄉之情。
③挑:捉。促織:俗稱蟋蟀,有的地區叫蛐蛐兒。
④籬落:籬笆。

[解說]蕭蕭秋風吹動梧葉,送來陣陣寒意,客游在外的詩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他忽然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是孩子們在捉蟋蟀。這幅圖景令他倍感親切,也許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鄉和童年吧。

別董大
高 適

千里黃雲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注釋]

1.董大:唐玄宗時著名的琴客董庭蘭。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稱「董大」。

2.曛:昏暗。

3.君:指的是董大。

[簡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送別的對象是著名的琴師董庭蘭。盛唐時盛行胡樂,能欣賞七弦琴這類古樂的人不多。崔珏有詩道:「七條弦上五音寒,此藝知音自古難。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終憐得董庭蘭。」這時高適也很不得志,到處浪遊,常處於貧賤的境遇之中(他在《別董大》之二中寫道:「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但在這首送別詩中,高適卻以開朗的胸襟,豪邁的語調把臨別贈言說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兩句「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用白描手法寫眼前之景:北風呼嘯,黃沙千里,遮天蔽日,到處都是灰濛蒙的一片,以致雲也似乎變成了黃色,本來璀璨耀眼的陽光現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輝一般。大雪紛紛揚揚地飄落,群雁排著整齊的隊形向南飛去。詩人在這荒寒壯闊的環境中,送別這位身懷絕技卻又無人賞識的音樂家。

後兩句「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是對朋友的勸慰:此去你不要擔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個不知道你董庭蘭啊!話說得多麼響亮,多麼有力,於慰藉中充滿著信心和力量,激勵朋友抖擻精神去奮斗、去拼搏。
〔作者簡介]

高適(700?-765),唐代詩人。字達夫,一字仲武。渤海蓨(xiu)(今河北滄縣)人,曾做過散騎常侍。有《高常侍集》。

Ⅳ 宋,邵康節 梅花詩的出處

宋,邵康節 梅花詩的出處

北宋的一代鴻儒邵雍的《梅花詩》

《梅花詩》又名《邵雍讖語》、《梅花易數之梅花詩》,是北宋時期易學家、道士邵雍所作的十首預言詩。因預言詩中有「數點梅花天地春」一句,所以稱為《梅花詩》。

(5)梅花詩清代擴展閱讀

點評

清徐珂《清稗類鈔·方伎類·梅花詩》說:「宋邵康節其論本朝者雲:『胡兒騎馬走長安,開辟中原海境寬。洪水乍平洪水起,清光宜向漢中看。』此言世祖入關,定鼎燕京,後開海禁,與各國通商,有粵寇洪秀全之亂,而宣統辛亥八月十九日黎元洪起義武昌也。」

邵康節名叫邵雍,研究《易經》有名,並把八卦占卜法改造成簡單的《梅花心易指掌法》和《梅花數》兩種。後人便託名偽造《梅花詩》。從上引文「其論本朝者雲」一句來看,它也有所謂對宋、元、明各代的預言。但是,北京大學版社出版的傅漩琮等主編的《全宋詩》卻隻字不及邵雍有《梅花詩》,可見是民間的偽作,而且當在武昌起義之後較長之時。

民間還有一種託名邵雍所作的算命書《鐵板神數》,也叫《蠢子數》。明楊慎《丹鉛錄》指出:宋代學者張載有病,曾問邵雍:你很會算命,能對我的病算個結果嗎?邵雍說:如果是天命(即大規律)我可以知道,而世俗人一般所說的命(即具體事情),我就無從知道了。楊慎據此而言:「康節之言如此,今世游食術人,妄造大定數,蠢子術,託名康書,豈不厚誣前賢?」所言游食術人就是不從事勞動生產,游手好閑,各地輾轉,靠算卦騙人度日的所謂術士。正是這種人偽造各種預言書。

徐珂《清種類鈔·方技類·以蠢子數推命》說:「此書於國初由關東傳至山西。原書八箱,五箱損於水,遂有無從檢查之八字,即訴之此流失之數。但雲傳自康節,在宋以前即能測定滿洲姓氏耶?如瓜爾佳氏、妞鈷祿氏者,皆能算出,即可知其偽矣。」

徐珂不相信宋代人能預知清代滿洲人會有那些姓,從而認為這本書是偽作,這是很對的。所謂《鐵板神數》卜書的冊數多得要用八個箱子裝,過河時五箱掉在水中,算命術士遇到對有的人按八字不會算命時,便說這些命的演算法因書掉在水中失傳。這本身就是胡說。宋代的書巳不是木簡,一種書會有這么多冊?算命的術士運送算命書,卻算不出它會掉在水中,成了極明顯的自我暴露。

Ⅵ 梅花詩古譯今


第一節盪盪天門萬古開,幾人歸去幾人來。山河雖好非完璧,不信黃金是禍胎。
這句「盪盪天門萬古開,幾人歸去幾人來。」從字面上的意思是:盪盪通天之門萬古以來頭一次暢開了。多少人來到人間,又有多少人能回得去呢?然而,這兩句詩具體又是指什麼呢?這里一下子還看不清楚,在看完全詩後,才能真相大白。不過,從這第一句就可以看出邵雍身手不凡,立意高遠,不僅僅是要告訴人們未來要發生的事件而已,而是要告誡人們這歷史紛擾中的最終主題。宋朝是個朝庭軟弱無能的朝代。自從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遣散了打天下的功臣悍將之後,宋朝一直採取對將帥缺乏信任,過多防犯的政策,導致「兵無常帥,帥無常師」的局面。宋朝從一開始就軍力纖弱,才建國不久就對北方的胡人政權,稱臣納貢。北方的國土,「燕雲十六州」一直被外族所佔,故曰:「山河雖好非完璧。」本來北方金國的女真族是個弱小的民族,在其發展壯大時,曾經聯合北宋,想一同推翻已近末勢的遼國。昏庸的宋徽宗,不聽忠臣的規勸,一意要結盟金國,並同意把每年進貢給遼國的貢品轉給金國,不相信這定都「黃」龍府的大「金」國才是宋朝真正的「禍胎」。於是有了中國歷史上罕有的「靖康之恥」,北宋皇帝、宮妃、親王、滿朝大臣等三千多人全被後來強大的金國掠為奴隸,使得半壁江山落於金國之手。正所謂「不信黃金是禍胎」。
第二節湖山一夢事全非,再見雲龍向北飛。三百年來終一日,長天碧水嘆彌彌。
到了南宋,皇帝更是昏庸無能,苟且偷安於江南的半壁江山,終日沉浸於聲色歌舞之中。而且,整個民風都是頹迷不振,從上到下迷醉在情色歡愛之中,不思奮發圖強。宋詞萬首,多以言文人騷客的戀物傷情,而高昂振奮者很少。因為南宋建都臨安(今杭州),在西湖邊兒上,依山傍湖,加上南宋皇帝終日沉迷於荒淫醉夢之中,所以叫「湖山一夢事全非」。「再見雲龍向北飛」,是指天象氣數落於北方,北邊降生真龍天子,新朝代要生於北方。正當南宋王朝沉湎於醉夢中時,北方的成吉思汗,勵精圖治,一統蒙古,並迅速擴張著自己的版圖。在滅亡了金國之後,大舉入侵南宋。「三百年來終一日」,指宋朝在歷經三百餘年後(公元960年至1279年)終於滅亡了。公元1276年,元兵入侵臨安,宋恭帝被俘。「長天碧水嘆彌彌」是喻指宋朝最後滅亡時所上演的一幕最悲壯的場面。公元1279年,宋軍殘部在戰敗後窮途末路。因不願被俘,大臣陸秀夫背著年僅9歲的南宋小皇帝投海而死,大將張世傑保護著楊太妃企圖逃脫,結果,被一場突來的颶風淹沒大海。
第三節天地相乘數一原,忽逢甲子又興元。年華二八乾坤改,看盡殘花總不言。
「天地相乘數一原」是說天乾地支相乘的年代又回到了原頭,就是新朝代的氣數來了。「忽逢甲子又興元」的「忽」字隱涉了元世祖忽必烈,「興元」指元朝興起。忽必烈於公元1260年即大汗位,於公元1264年(甲子年)登基興建元朝,定年號為至元元年,後又遷都燕京。至1271年,忽必烈根據劉秉忠的建議,取《易經》中「乾元」的意思,改國號為「大元」,統治中國。元朝雖然因元世祖忽必烈的雄才大略,而得以發展。但在忽必烈死後,就馬上陷入一片爭權奪位的混亂之中了。在經歷了從元世祖至元順帝的十位皇帝後,這個輝煌一時,曾經橫跨歐亞的短命王朝,就走入了滅亡。若從公元1279年宋朝最後滅亡算到公元1368年元朝被滅,也差不多八十八年,正所謂「年華二八乾坤改」。「看盡殘花總不言」一句,也影射了元順帝時,宦官撲不花扣壓警訊不上報皇帝的害元之事。正是「殘花」「總不言」。
第四節畢竟英雄起布衣,朱門不是舊黃畿。飛來燕子尋常事,開到李花春已非。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貧賤,身為平民布衣,曾當過幾年和尚,後參加農民起義的紅巾軍,因為驍勇善戰,大顯英雄本色,從一個普通士兵躍升為領袖,並於公元1368年在南京稱帝。就此「朱門」不再是舊的黃土農家了。「畢竟英雄起布衣,朱門不是舊黃畿」就寫明了這段歷史。「飛來燕子尋常事」是指雄踞燕京的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奪取帝位的歷史。明太祖朱元璋,因為太子早亡,將皇位隔代傳給了皇太孫,即明惠帝。當時,有十幾位皇子被封為藩王,駐守邊塞。其中駐扎在燕京的燕王朱棣,深悉兵法,屢建戰功,是實力最強,威望最高的。書生氣十足的明惠帝,在謀士的建議下,執意要削藩,罷免燕王等藩王的位子。燕王即使裝瘋都無法倖免,無奈只好在建文元年起兵反抗,被迫發動「靖難之役」。因為燕王朱棣才德出眾,智勇過人,終於在四年後勝出,攻入南京,奪取了帝位,成為明太宗,後又被稱為明成祖,年號永樂。燕王得天下,仔細想來也確為「尋常事」,在情理之中,與唐太宗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頗有雷同。明朝在明成祖朱棣的統治下,經歷了他全盛的輝煌。但明朝末年的衰敗,加上多年的農民起義,使得大明王朝終於是「開到李花春已非」。「李花」應指明末的闖王李自成。公元1644年春,李自成率領起義軍功佔了北京,崇禎皇帝於紫禁城後的景山上上吊自盡,明朝滅亡,所謂「春已非」。
第五節:胡兒騎馬走長安,開辟中原海境寬。洪水乍平洪水起,清光宜向漢中看。
中國歷來有「北胡南蠻」的說法。所以這里「胡兒騎馬走長安」一句是指崛起於東北的滿清入主中原。明末,社會動盪,李自成奪取天下後,立足未穩。把守山海關的明朝大將吳三桂出於私利,投靠了滿清,並引清兵入關。當時的滿清,精幹強盛,入關後,勢如破竹,一統明末的殘局,於公元1644年建都北京,成就大清帝國。「走長安」其實是用長安來喻指中國。清朝前期,國勢大興,文治武功都非常強盛,有一百多年的「康乾盛世」。特別是被後人稱為「千古一帝」的康熙皇帝,雄才大略、勵精圖治,平定了各種內亂外侵,使中國的版圖空前地擴展。另外,自清代開始,與海外開始進行較大規模地通商,開辟港口,正所謂「開辟中原海境寬」。
「洪水乍平洪水起」的第一個「洪水」指的是公元1851年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起義,象洪水一樣席捲半個中國,歷時達十八年之久,嚴重動搖了清王朝的統治。「洪水」的「洪」字暗示了洪秀全。滿清政府在耗費了巨大的代價元氣大傷後,終於僥幸平息了這場運動。但太平天國剛剛被平息(「乍平」),大清帝國就進入了內憂外患接連不斷的階段,推翻封建帝制的革命勢力不斷撅起壯大,好像更大的一波波洪水席捲著全國、遍布各地。終於在1911年,武昌起義成功,黎元洪,被擁為中華民國軍政府都督,袁世凱死後又成為總統,清王朝徹底滅亡。黎元洪的名字也嵌一個「洪」字,所以叫「洪水乍平洪水起」。「清光宜向漢中看」一句是說,清朝最終的前景(「清光」)還應該向「漢中」,也就是革命起義成功的「武漢」看。
第六節:漢天一白漢江秋,憔悴黃花總帶愁。吉曜半升箕斗隱,金烏起滅海山頭。
「漢天一白漢江秋」是說經歷了滿清外族統治達三百年之久的中國,也就是「漢天」,終於又有了新希望。「一白」是喻指新的希望。「漢江秋」是指公元1911年的秋季,10月10日武昌起義成功,中華民國成立了,中國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也就是中國於1911年的秋季在武漢又重新崛起。
「憔悴黃花總帶愁」是指民國革命雖然成功,但根基非常不穩定,如「憔悴」的「黃花」,黃花在傳統上常被用來指稚嫩的生靈。自從民國建立後,先是袁世凱的復辟竊國,又是張勛的復辟,接著是長期的軍閥混戰,派系割據。國民政權就如「憔悴黃花」,總是愁事不斷,故曰:「總帶愁」。「吉曜半升箕斗隱」:「吉曜」喻指中華民國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半升」指國民黨的統治只是形式上統一中國,國家實際仍然軍閥割據、派系斗爭、人民窮苦,所以只是「半升」。「金烏起滅海山頭」一句的「金烏」,是古時候對太陽的別稱,此處指自稱太陽之國的日本。整句指日本在二戰中興起、入侵中國與最終戰敗投降的命運。

Ⅶ 詠嘆梅花的詩詞

花 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山園小梅 林逋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尊。
落花 宋祁
墜素翻紅各自傷,青樓煙雨忍相忘。將飛更作回風舞,已落猶成半面妝。
滄海客歸珠有淚,章台人去骨遺香。可能無意傳雙蝶,盡付芳心與蜜房。
與薛肇明弈棋賭梅花詩輸一首(王安石)
華發尋春喜見梅,一株臨路雪倍堆。鳳城南陌他年憶,香杳難隨驛使來。
三衢道中 曾幾
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梅花絕句(陸游)
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
李郎的詩 梅
一度相思一度逢,最情痴處最多情。三千樹居孤山下,此枝偏生山之陵。
秋瑾的《梅》
一度相逢一度思,最多情處最情痴。孤山林下三千樹,耐得寒霜是此枝。
贈范曄 陸凱 南朝 宋
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憶梅 李商隱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長作去年花。
十一月中旬至扶風界見梅花 李商隱
匝路亭亭艷,非時裊裊香。 素娥惟與月,青女不饒霜。
贈遠虛盈手,傷離適斷腸。 為誰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梅花絕句(之—) 陸游
聞道梅花圻曉風, 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 一樹梅花一放翁。
梅花絕句(之二)
幽谷那堪更北枝, 年年自分著花遲。 高標逸韻君知否, 正是層冰積雪時。
梅花絕句(之三)
雪虐風號愈凜然, 花中氣節最高堅。 過時自會飄零去, 恥向東君更乞憐。
早梅 南朝·謝燮
迎春故早發,獨自不疑寒。 畏落眾花後,無人別意看。
江梅 唐·杜甫
梅蕊臘前破,梅花年後多。 絕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樹元同色,江風亦自波。 故園不可見,巫岫郁嵯峨。
早梅 唐·齊己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 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
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艷來。 明年如應律,先發望春台。
唐·王維 雜詩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雜詠 唐·王維
已見寒梅發,復聞啼鳥聲。 心心視春草,畏向玉階生。

Ⅷ 清代以前的經典古帖

三國兩晉時期
三國:
受禪表,上尊號碑,孔羨碑,範式碑,王基碑,谷朗碑禪國山碑天發神讖碑
皇象急就章

【鍾繇】
賀捷表薦季直表宣示表

【晉墓誌】
王興之夫婦墓誌

【晉代名家】
月儀帖頓首州民帖平復帖王珣伯遠帖王徽之新月帖

【王羲之】
姨母帖,初月帖,喪亂帖樂毅論十七帖蘭亭序平安帖寒切帖快雪時晴帖
行穰帖得示帖曹娥碑奉橘帖黃庭經雨後帖頻有哀禍帖二謝帖憂懸帖
孔侍中帖集王聖教序

【王獻之】
洛神賦十三行廿九日帖中秋帖

【晉碑刻】
爨寶子碑好大王碑

【墨跡】
真書曹娥誄辭卷

南北朝
中嶽嵩高靈廟碑爨龍顏碑沮渠安周造佛寺碑劉懷民墓誌劉岱墓誌呂超靜墓誌
始平公造像記孫秋生造像記楊大眼造像記石門銘

王慈柏酒帖王慈尊體安和帖
---------------------

【隋朝墓誌】
龍藏寺碑 僧璨大士兵塔磚銘 董美人墓誌 高昌任謙墓表

張通妻陶貴墓誌 青州舍利塔下銘 蘇慈墓誌 董穆墓誌
常丑奴墓誌 張盈夫婦墓誌

【智永、
真草千字文

【虞世南、
孔子廟堂碑 汝南公主墓誌銘 破邪論序 摹蘭亭序

【歐陽詢、
皇甫誕碑 張翰帖 卜商帖 夢奠帖

虞恭公碑 化度寺碑 九成宮醴泉銘 小楷陰符經

【李世民、
溫泉銘 晉祠銘

【褚遂良】、
小字陰符經 孟法師碑 雁塔聖教序 枯樹賦

大字陰符經 伊闕佛龕碑 倪寬贊 文皇哀冊

【歐陽通】
道因法師碑

【孫過庭】
書譜

【陸柬之】
文賦 五言蘭亭詩

【張旭】
肚痛帖 郎官石柱記 古詩四帖 嚴仁墓誌

草書心經

【薛稷】
信行禪師碑

【李隆基】
鶺鴒頌 石台孝經

【李邕】
李思訓碑 嶽麓寺碑

【李陽冰】
三墳記 城隍廟碑 般若台銘

【賀知章】
孝經

【顏真卿】
多寶塔碑 自書告身 爭座位帖 李玄靖碑

顏家廟碑 東方朔畫贊碑 顏勤禮碑 宋璟碑
祭侄文稿 劉中使帖 麻姑仙壇記 元結碑
中興頌 鮮於氏離堆記 臧懷恪碑 郭家廟碑
干祿字書頌 金天王廟題名 夫子廟堂碑 祭伯父文稿
蔡明遠帖 裴將軍詩

【李白】
上陽台帖

【柳公權】
神策軍碑 玄秘塔碑 蒙詔帖

【裴休】
傑峰禪師碑

【徐浩】
不空和尚碑

【懷素】
苦筍帖 論書帖 小草千字文 食魚帖

自敘帖

【杜牧】
張好好詩並序

【高閑】
草書千文字

【五代兩宋】【楊凝式】
夏熱帖 韭花帖 神仙起居法帖

【徐鉉】
篆書千字文殘卷

【五代墨跡】
妙法蓮華經卷

【李建中】
土母帖 同年帖

【范仲淹】
道服贊

【歐陽修】
行書自書詩文稿卷 集古錄跋尾

【蔡襄】
自書詩卷 持書帖 扈從帖 楷書告身帖跋

萬安橋記 致公謹書 謝賜御書詩 腳氣帖
澄心堂紙

【蘇軾】
中山松醪賦 洞庭春色賦 人來得書帖 答謝民師論文帖

江上帖 黃州寒食詩帖 李白仙詩帖 次韻秦太虛詩帖
渡海帖 祭黃幾道文卷 醉翁亭記 梅花詩帖
前赤壁賦 東武帖 北游帖 新歲展慶帖
一夜帖 次辯才韻詩帖 獲見帖 歸去來辭卷
覆盆子帖 歸安丘園帖 吏部陳公詩跋 東坡蘇公帖
榿木卷帖 寶月帖 啜茶帖 治平帖

【黃庭堅】
惟清道人帖 送四十九侄詩帖 花氣熏人帖 制嬰香方

廉頗藺相如列傳 松風閣詩帖 寒山子龐居士詩帖 經伏波神詞
贈張大同書 王長者墓誌銘稿 諸上座法帖 苦筍賦
李白憶舊游詩草書卷

【蔡京】
聽琴圖題詩

【米芾】
珊瑚帖 研山銘 彥和帖 鄉石帖

張都大帖 虹縣詩 蜀素帖 伯充帖
參政帖 苕溪詩卷 論草書帖 三吳帖
張季明帖 叔晦帖 篋中帖 竹前槐後詩帖
臨沂使君帖 清和帖

薛紹彭
晴和帖 雲頂山詩卷 手札

【趙佶】
穠芳詩帖 草書千字文 小楷千字文 欲借風霜二詩帖

【秦檜】
偈語

【岳飛】
出師表 書謝眺詩

【趙構】
賜岳飛批札 賜岳飛書 七言律詩 臨虞世南真草千字文卷

草書洛神賦卷

【陸游】
自書詩卷 尊眷帖 致仲躬侍郎尺牘 苦寒帖

【范成大】
中流一壺帖 垂誨帖 西塞漁社圖卷跋

【朱熹】
城南唱和詩卷 易系辭碑 書翰文稿 致教授學士尺牘

【張孝祥】
柴溝帖 書札

【張即之】
杜甫詩卷 汪氏報本庵記卷 佛遺教經 李公墓誌銘

致殿元學士尺牘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溪庄帖

【吳說】
門內星聚帖 尺牘 簡諒帖

【姜夔】
跋王獻之保母帖

【魏了翁】
文向帖

【白玉蟾】
四言詩帖 仙廬峰六詠卷 足軒銘卷

【吳琚】
七言絕句 雜詩帖 急足帖 行書五段卷

識語並焦山題名

【趙孟堅】
自書詩卷 題大年小景圖 致嚴堅中太丞尺牘

【方回】
得救帖

【文天祥】
謝昌元座右自警辭 草書木雞集序卷 上宏齋帖

---元

鄭思肖跋《葉鼎隸書金剛經冊》

趙孟頫跋小楷《蘭亭考》

趙孟頫跋歐陽詢《仲尼夢奠帖》


趙孟頫跋《定武蘭亭》(一)

趙孟頫跋《定武蘭亭》(二)

鮮於樞跋顏真卿《祭侄文稿》(一)


鮮於樞跋顏真卿《祭侄文稿》(二)

鮮於樞跋《定武蘭亭》

鮮於樞跋趙孟頫書《赤壁賦》


鄧文原跋《定武蘭亭》

趙奕跋趙孟頫書《赤壁賦》

班惟志題《雪江圖》


班惟志跋趙孟頫書《赤壁賦》

黃石翁跋《定武蘭亭》

龔璛跋黃庭堅書《寒山子龐居士詩卷》


袁桷跋《定武蘭亭》

虞集跋《定武蘭亭》

虞集跋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圖》


虞集跋趙孟頫《鵲華秋色圖》

揭傒斯跋陸柬之書《文賦》

張雨跋康里巎巙書李白《古風卷》


張雨跋《金應桂書帖》

錢良佑跋《管道升書卷》

吳鎮題《洞庭漁隱圖》


吳鎮題《竹譜》(一)

吳鎮題《竹譜》(二)

王冕題《南枝春早圖》


柯九思跋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圖》

柯九思跋《馬圖》

柯九思題趙孟頫《疏森秀石圖》


康里巎巙跋《定武蘭亭》

庄麟題《翠雨軒圖》

唐棣跋趙孟頫書《赤壁賦》


李倜跋陸柬之書《文賦》

倪瓚題《容膝齋圖》

倪瓚跋李成《茂林遠岫圖》


危素跋陸柬之書《文賦》




無為跋《宋拓黃庭經》

宋濂跋陸柬之書《文賦》

劉基跋陸柬之書《文賦》


李賢跋歐陽修《集古錄跋尾》

胡儼跋歐陽修《集古錄跋尾》

王直題文同《墨竹圖》


黃壽跋楊微《二駿圖》

應光霽跋楊微《二駿圖》

黃暘跋楊微《二駿圖》


沈周跋米芾《蜀素帖》

吳寬跋懷素《自敘帖》

李東陽跋懷素《自敘帖》


李東陽跋蘇軾《洞庭春色中山松醪二賦》

邵寶跋倪瓚《容膝齋圖》

祝允明跋米芾《蜀素帖》


文徵明題《秋葵折枝圖》

文徵明跋祝允明書《蘭亭序》

唐寅題《立石叢卉圖》


陳淳跋《臨神仙起居法帖》

陳淳題《水墨荷花小鳥圖》

豐坊跋張旭書《古詩四帖》


王寵題唐寅《溪山漁隱圖》

王寵跋《管道升書卷》

陸治題唐寅《溪山漁隱圖》


陸治題《雪後訪梅圖》

文彭題《石湖秋色圖》

文嘉題《石湖秋色圖》


周天球跋《李思訓碑》

陸師道題仇英《仙山樓閣圖》

居節題唐寅《溪山漁隱圖》


徐渭題《墨葡萄圖》

徐渭題《榴實圖》

顧從義跋米芾《蜀素帖》


張鳳翼題《李思訓碑》

莫是龍跋陳淳《自作詩帖》

陳繼儒跋《宋拓黃庭經》


王一瀛跋任仁發《人馬圖》

董其昌跋《宋拓黃庭經》

董其昌跋趙孟頫《鵲華秋色圖卷》


董其昌題王蒙《具區林屋圖》

董其昌跋米芾《蜀素帖》

王鐸跋《西嶽華山廟碑》


王鐸跋《枯蘭復花賦》

孫杕跋藍瑛《仿黃公望山水卷》

曹有光跋藍瑛《仿黃公望山水卷》




龔賢題《山水冊》

程正揆跋李唐《江山小景圖》

髡殘題《山水冊》


朱耷題畫(一)

朱耷題畫(二)

惲格題王翚《秋山紅樹圖》


石濤題畫(一)

石濤題畫(二)

王頊齡跋顏真卿《祭侄文稿》


高士奇跋《絳帖》

王澍跋《寶晉齋法帖》

王澍跋祝允明書《蘭亭序》


李鱓題畫

金農題畫

丁敬跋顏真卿《小字麻姑仙壇記》


王昶跋《司馬景和妻孟敬訓墓誌銘》

程瑤田跋顏真卿書《爭座位帖》

王文治跋歐陽詢書《虞恭公碑》


蔣仁題畫

翁方綱跋《司馬景和妻孟敬訓墓誌銘》

黃易題《山水冊》


黃易跋《裴岑紀功碑》

奚岡題畫

金文淳跋《刁遵墓誌》


方燮跋《李思訓碑》

伊秉綬跋《崔敬邑墓誌》

錢泳跋《李思訓碑》


吳雲跋《爨龍顏碑》

王坤跋《始平公造像記》

鐵樵跋《始平公造像記》


郭尚先跋《開母廟石闕銘》

張廷濟跋《司馬遷妾隨清娛墓誌》

梁章鉅跋《李文及妻劉氏合葬墓誌》


胡震跋《始平公造像記》

錢松跋《始平公造像記》

徐繼畲跋《始平公造像記》


何紹基跋顏真卿書《爭座位帖》

何紹基跋《墨皇本聖教序》

何紹基跋《李思訓碑》


莫友芝跋《王居士磚塔銘》

李文田跋《石門銘》

趙之謙跋《麻姑仙壇記》


王瓘跋《龍藏寺碑》

劉鶚跋《爨龍顏碑》

陸恢跋《張猛龍碑》


顧曾壽跋《青原山詩殘石》

禇德彝跋《崔敬邕墓誌銘》

Ⅸ 帶梅花的詩句有哪些

1、悵望梅花驛,凝情杜若洲。

《南柯子·悵望梅花驛》宋代:范成大

悵望梅花驛,凝情杜若洲。香雲低處有高樓,可惜高樓不近木蘭舟。

緘素雙魚遠,題紅片葉秋。欲憑江水寄離愁,江已東流那肯更西流。

釋義:

惆悵的望著梅花驛,專注的看著開有燕子花的綠洲。祥雲下面有高樓大廈,可惜高樓不是用木蘭木做的。

想用緘帛寫信可是離雙魚很遙遠無從寄信,於是秋葉都紅了也還沒寫。想藉助江水寄託離愁別緒,可是江水是向東流的哪裡能夠流向西邊呢?

2、兩種風流,一家製作。雪花全似梅花萼。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元代:王旭

兩種風流,一家製作。雪花全似梅花萼。細看不是雪無香,天風吹得香零落。

雖是一般,惟高一著。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隨意穿簾幕。

釋義:

兩種風格,都是大自然的傑作,雪花好似梅花的花瓣,仔細一看不是雪,因為雪無香氣,風吧香氣吹得四散。

雖然色彩一樣,形狀相似,但是有一個高出一等,雪花不像梅花薄。梅花開在空山,放射出光輝異形,雪花卻在人家簾幕下低飛。

3、雪似梅花,梅花似雪。

《踏莎行·雪似梅花》宋代:呂本中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絕。惱人風味阿誰知?請君問取南樓月。

記得去年,探梅時節。老來舊事無人說。為誰醉倒為誰醒?到今猶恨輕離別。

釋義:

這雪像梅花一樣潔白,那梅花又像雪一般晶瑩,無論是像,還是不像,都是一樣的絕美。可這絕美的雪與梅,卻勾起我的愁思。這愁思,有誰能知道呢?只有南樓上的明月是我的見證。

記得往年,也是這樣時節,我卻是和你一起踏雪尋梅,那明月照著我們倆,時間流逝,人亦漸老,事也成了舊事,沒人再提了!我醉了又醒,醒了又醉,卻是為了誰?唉,直到現在,我還在悔恨,悔恨當初那樣輕易地離開了你!

4、都道無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梅花引·荊溪阻雪》宋代:蔣捷

白鷗問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時,何事鎖眉頭?風拍小簾燈暈舞,對閑影,冷清清,憶舊游。

舊游舊游今在否?花外樓,柳下舟。夢也夢也,夢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黃雲,濕透木棉裘。都道無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釋義:

白鷗棲落水濱,默然地望著我,好似在問:夜泊溪畔是被風雪所阻,不得以停泊;還是無所去處,情願留下?如若是自願,又為了何事眉頭緊鎖?夜風襲來,掀起艙簾,吹得艙內燈火閃爍。孤處江舟,只有身影為伴,對著孤影,不禁懷念起與舊友歡聚和悠遊的情景。

昔日一同悠遊的舊友,今日在哪裡?回想當時,樓外一片盎然春色,相攜漫步錦簇的花叢中。湖中綠波盪漾,系舟在堤邊的柳樹下。夢啊,夢啊,讓我在夢中重溫一下舊游。

可是在夢中卻難尋舊游,只有眼前的寒水空自流。艙外飛雪漫天,凝望濃密的陰雲,任憑飛雪落在身上,浸透了棉衣。都說沒有人的憂愁,有我這般深沉,今夜,雪中的梅花,一身素白,憂愁似我。

5、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

《梅花絕句·其一》宋代:陸游

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

釋義:

聽說山上的梅花已經迎著晨風綻開,四周大山的山坡上一樹樹梅花似雪潔白。

有什麼辦法可以把我的身子也化為幾千幾億個?讓每一棵梅花樹前都有一個陸游常在。

Ⅹ 宋朝邵康節梅花詩的出處是什麼

梅花詩》又名《邵雍讖語》、《梅花易數之梅花詩》,是北宋時期易學家、道士邵雍所作的十首預言詩。因預言詩中有「數點梅花天地春」一句,所以稱為《梅花詩》。

熱點內容
老師讓我插花芯 發布:2025-05-24 15:31:01 瀏覽:337
西蘭花炒米飯 發布:2025-05-24 15:29:26 瀏覽:790
蘭花酥來源 發布:2025-05-24 15:27:44 瀏覽:885
油牡丹枯葉 發布:2025-05-24 15:23:48 瀏覽:74
盆栽看石榴 發布:2025-05-24 15:05:29 瀏覽:642
草原煙花語 發布:2025-05-24 14:21:25 瀏覽:229
國內看櫻花 發布:2025-05-24 14:17:16 瀏覽:137
茶花地載 發布:2025-05-24 14:17:05 瀏覽:36
玫瑰鸚鵡說話視頻 發布:2025-05-24 14:16:16 瀏覽:199
把積木盆栽 發布:2025-05-24 14:16:14 瀏覽: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