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國畫梅花竹子

國畫梅花竹子

發布時間: 2021-02-19 05:45:46

1. 求助簡單臨摹國畫,諸如梅花牡丹、竹子等,就是那種畫完後可以直接上顏料的那種國畫,[email protected]

沒有這種!畫完後給你上顏色,除非是臨摹宋人小品,也就是畫工筆!人家給您畫好白描,可是如果你不會畫畫,你染色都會是問題啊!

2. 畫竹子梅花詩詞

梅花:
王安石 《梅花》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王冕 《墨梅》
我家洗硯池邊樹, 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顏色好, 只留清氣滿乾坤.

3. 國畫竹子和梅花在冬天時的景象視頻

竹子的葉上和梅花的幹上留白並用花青渲染背景

4. 梅花竹子畫掛著進門對面吉祥嗎

要看你掛畫的目的,如果是為了風雅,怎麼掛都可以。如果為了風水,迎門掛山水比較好,或者是有魚的,再或者是厲害的人物。一是為了擋煞氣,二是為了藏風納水。可以關注我一下,我可以隨時回復你。

5. 國畫題詞:4尺三開的國畫,寫意牡丹,荷花,芙蓉,梅花,竹子,蘭花......

梅蘭竹菊,四季長存抄同學誼
芙蓉丹荷,一生難忘導師情
圖題:滿園芬芳
落款:某某人,某某年月日 題贈老師同學
印章
說明:花不求全,少點什麼也不必在意,桃李滿園,情深意濃,意思到了就好。
字體:自然是毛筆書寫為好,真草隸篆皆可,不必拘泥。但寫意畫題字,以行書、章草為首選。
此外:如果是同屆或者同班同學,「同學」二字也可以改為「同窗」。叫導師似乎比「老師」好。

6. 竹子和梅花在一張畫上好嗎

當然好。這是名畫
古人說 松柏風度 梅竹情操。又說 梅竹言志,中國人歷來推崇梅花品格,凌版霜傲雪,竹子品質權,剛直虛心。為歷代中國人敬仰,大量梅竹畫流傳於世,一直到現在,包括最有名的古代和當代畫家,像鄭板橋,石濤的梅竹畫,都是名畫,收藏在博物館里。

7. 畫梅花和竹子落款青雲是誰

梅花的精神就是抄那種「不管歷盡多襲少磨難,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的精神,這也正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
梅花有不屈不撓、堅韌不拔、堅強不屈的精神和頑強意志。它不怕困難,於無聲處,傲然挺立! 迎霜斗雪,綻放在風雪中,高潔、堅強、謙虛、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歷來為我國人民所喜愛,也給人以發奮圖強的激勵。梅花在傳統文化中是高潔、傲骨的象徵,被人們譽為鋼筋鐵骨,古往今來的詩詞歌賦,以梅為題者最多,或詠其風韻獨勝,或詠其神形俱清,或贊其標格秀雅,或頌其節操凝重。
梅花不畏寒冷,獨步早春的精神,象徵剛毅精神和崇高品格,「梅花歡喜漫天雪,凍蒼蠅未足奇」就是表達了梅花這種堅強不屈的精神和品格。

8. 齊白石是我國著名的畫家,他畫的馬蝦,梅花竹子那一個最出名

畫壇有齊白石的蝦,王成喜的梅,黃澤金的龍,鄭板橋的竹,徐悲鴻的馬,黃專永玉的貓屬頭鷹,劉大為的駱駝,張善孖的虎,張大千的猴,任伯年的貓,吳昌碩的桃,黃胄的驢,婁師白的鴨,吳作人的魚,李可染的牛,李苦禪的鷹之說。

9. 誰能推薦一些歷史上比較出名的梅花、竹子國畫作品

中國國畫歷史上,金農的梅花最出名,鄭板橋的竹子最出名。這里只能發一幅照片,我給您一副鄭板橋的竹子吧!金農的梅花您可以上網搜索。</a>

10. 梅蘭竹菊的竹子誰畫的

蘭:古代的趙孟堅 現代的楊瑞芬 菊:溫澤輝 梅:王元章 齊白石 竹子的你自己知道啦
國畫四君子是我國國畫以梅蘭竹菊為題材作品的總稱,象徵了君子清高的品德

國畫四君子:梅、蘭、竹、菊的品德
梅,傲雪清高者也;蘭,孤芳幽沁者也;竹,操節高潔者也;菊,隱逸傲霜者也。
國人贊四君子--梅蘭竹菊由來已久。四君子不媚不俗、幽芳清遠、風骨逸致、盪污滌垢、亮節不阿;使人襟闊、風逸、格高、趣雅,深博國人千秋愛戴、普天共識。

國畫四君子
要欣賞中國繪畫,對中國畫中有名的「四君子」是不可不進行了解和研究的。

「四君子」是指中國畫中的梅、蘭、竹、菊,中國古代繪畫,特別是花鳥畫中,有相當多的作品是以它們為題村的,它們常被文人高士用來表現清高拔俗的情趣:正直的氣節、虛心的品質和純潔的思想感情,因此,素有「君子」之稱。

我們先說梅。我們知道,梅花較耐寒,花開特別早,在早春即可怒放,它與松、竹一起被稱為「歲寒三友」,人們畫梅,主要是表現它那種不畏嚴寒、經霜傲雪的獨特個性。那麼,梅花是在什麼時候開始入畫的呢?

據畫史記載,南北朝已經有人畫梅花,到了北宋,畫梅就成了一種風氣,最有名的是仲仁和尚,他創墨梅,畫梅全不用顏色,只用水墨深淺來加以表現。據說他有一次,看到月光把梅花映照在窗紙上的影子,從中得到了啟發,便創作出用濃談相間的水墨暈染而成的墨梅。此後,另一畫家楊補之在這種基礎上又進一步發展了這種畫法。創造出一種雙勾法來畫梅花,使梅花純潔高雅,野趣盎然。元明以來,用梅花作畫更多。元代最大的畫梅大師應該首推王冕,他自號梅花屋主,他的水墨梅畫一變宋人稀疏冷倚之習,而為繁花密蕊,給人以熱烈蓬勃向上之感。王冕的存世名作,是他的一幅《墨梅圖》他用單純的水墨和清淡野逸的筆致,生動地傳達出了梅花的清肌傲骨,寄託了文人雅士孤高傲岸的情懷。

明清的畫梅者舉不勝舉,如劉世儒、石濤、金農、汪士慎等,從風格來看,他們大體繼承了宋人的疏冷和元人的繁密兩種畫風。

但是,要畫好梅花,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畫梅人還必須有畫梅人的品格,有人稱之為「梅氣骨」,一種高尚的情操和潔身自好的品格,正所謂:「畫梅須有梅氣骨,人與梅花一樣清。」

再看蘭花。人們畫蘭花,一般都寄託一種幽芳高潔的情操。

如楚國詩人屈原就以「秋蘭兮清清,綠葉兮紫莖,滿堂兮美人」這樣的詩句來詠蘭。但蘭花入畫則比梅花晚,大概始於唐代。到了宋朝,畫蘭花的人便多了起來,據說蘇軾就曾畫過蘭花,而且花中還夾雜有荊棘,寓意君子能容小人。南宋初,人們常以畫蘭花來表示一種宋邦淪覆之後不隨世浮沉的氣節,當時的趙孟堅和鄭思肖,被同稱為墨蘭大家。

元代以鄭所南畫蘭花最為著名,寓意也最為明確。據說他坐必向南,以示懷念先朝,恥作元朝貳臣;他畫的蘭花,從不畫根,就像飄浮在空中的一樣,人間其原因,他回答說:「國土已被番人奪去,我豈肯著地?」因此,欣賞繪畫,也是必須了解歷史背景的。而清人畫蘭,則以「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最為著名的了。鄭板橋是一個注重師法自然的人,他畫過盆蘭。但尤嗜好畫「亂如蓬」的山中野蘭,為此,他曾自種蘭花數十盆,並常在三春之後將其移植到野石山陰之處,使其於來年發箭成長,觀其挺然直上之狀態,聞其濃郁純正之香味,因而得山中蘭「葉暖花酣氣候濃」的貞美實質。

竹入畫,大略和蘭花相當,也始於唐代。唐代的皇帝唐玄宗、畫家王維、吳道子等都喜畫竹。據說到了五代,李夫人還創墨竹法,傳說她常夜坐床頭、見竹影婆娑映於窗紙上、乃循窗紙摹寫而創此法。到宋代,蘇軾發展了畫竹的方法,放棄了以前的畫家們的雙勾著色法,而把枝幹、葉均用水墨來畫,深墨為葉面,淡墨為葉背。以後的元明清時代,畫竹名家輩出,只要是山水或花鳥畫家,沒有不畫竹的,而且開始強調竹的整體氣勢。不過,在眾多的畫家中,鄭板橋的畫竹也堪稱為一絕。

對於畫竹,鄭板橋曾寫下了自己的體會:「江館清秋,晨起看竹,煙光日影露氣,皆浮動於疏枝密葉之間。胸中勃勃遂有畫意。其實胸中之竹,並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紙,落筆倏作變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總之,意在筆先者,定則也;趣在法外者,此機也。獨畫雲乎哉!」因此,從竹子千姿百態的自然景象中得到啟示,激發情感,經過「眼中之竹」,轉化為「胸中之竹」,藉助於筆墨,揮灑成「手中之竹」即「畫中之竹」。鄭板橋的作品,存世較多,流傳也廣,自清代以來,被世人行家所嘆眼,成為「人爭寶之」的珍品。

菊花入畫則稍晚,大略始於五代,比起梅蘭竹來說,表現菊花的作品則相對要少得多。根據畫史來看,五代徐熙、黃筌都畫過菊,宋人畫菊者極少。元代蘇明遠、柯九思也有菊的作品。明清兩代畫菊的也不多。現有明代吳門畫派中最享盛名的畫家陳淳的一幅《菊石圖》藏於首都博物憤,這是本來就較少的菊花作品中的珍品。

梅蘭竹菊入畫,豐富了美術題材,擴大了審美領域,它們不但本身富有形式美感,而且可以令人聯想起人類的品格,所以它既便於文人們充分發揮筆墨情趣,又便於文人們借物寓意,抒發情感,因此,描寫「四君子」之風至今不衰。

熱點內容
蘭花喝紅牛 發布:2025-05-25 10:49:06 瀏覽:608
君海棠畫像 發布:2025-05-25 10:47:46 瀏覽:108
倉蘭花花語 發布:2025-05-25 10:38:33 瀏覽:630
山茶花保濕面霜 發布:2025-05-25 10:37:56 瀏覽:877
梅花三弄是成語嗎 發布:2025-05-25 10:35:40 瀏覽:110
七夕不在一起 發布:2025-05-25 10:26:57 瀏覽:16
花卉疊壓 發布:2025-05-25 10:22:01 瀏覽:243
一朵大生菜 發布:2025-05-25 10:19:07 瀏覽:130
花卉畫圓形 發布:2025-05-25 10:17:01 瀏覽:39
櫻花營造 發布:2025-05-25 10:10:33 瀏覽: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