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櫻梅茶花 » 蒜香梅花

蒜香梅花

發布時間: 2021-02-12 20:37:50

① 冬季除了梅花還有什麼花

冬季會開的花除了梅花還有三種常見的。


  1. 耐冬(camelliajaponica)為山茶科山茶屬山茶花的一個類型版,膠權東半島是山茶花(耐冬)在我國分布區的最北界。膠東沿海島嶼有自然分布,海濱地區有人工栽培的古木大樹。隆冬季節,冰封雪飄,綠樹紅花,紅白相映,氣傲霜雪,故而得名「耐冬」,「雪裡開花到春曉,笑迎枯草吐翠時」,「葉硬經霜綠,花肥映雪紅。」花期從10月到翌年5月,長達半年之久,其花期之長及其耐寒性馳名中外,蓋冠群芳。


  2. 報歲蘭和虎頭蘭在假球莖肥大後,若養份供應持續充足,遇適當的低溫刺激,潛伏芽可順利分化為花芽,可在冬天順利抽梗開花,整個生長周期自潛伏芽萌發長成葉片、花芽分化完成開花,到次年的營養芽


  3. 水仙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福建省花,漳州市花。每當暮冬歲首,百花凋謝、群芳俱寂時,水仙卻冰肌玉骨、亭亭玉立、清香四溢,為人們帶來一片春意,一向被視為吉祥、美好、純潔、高尚的象徵,是「歲朝清供」之佳品。被人們稱為「凌波仙子」

② 我要做一份菜譜,公司食堂的.請問現在都有些什麼時令的蔬菜蒜薹是什麼季節的如果有菜譜的名字最好...

蒜薹就是現在這個季節的,
現在都有些什麼時令的蔬菜?
現在有空心菜,生菜,麥菜,菜心,上海青等等……
很多

可以現在都是大棚蔬菜了。
很多蔬菜一年四季都有了(包括蒜薹)。就是價錢有時候貴些。所以你要天天掌握菜價。根據菜價來調整每天要做的菜,就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利潤!

公司食堂應該多以大鍋菜為主,
大鍋菜就簡單了,每天幾個葷菜幾個素菜,每天變幾種菜就可以了!半個月輪一回,員工就不會感覺吃得乏味了!

菜譜
你說的應該就是小炒了吧!
別人給你說的你也不一定會做,
別人說的你也不一定會很明白是吧!
要看你自己擅長哪方面的了!

選自己拿手的做,還有就是看公司員工大都是哪兒的人,
比如說,四川人比較多的話,就多做川菜,
像回鍋肉,麻婆豆腐,魚香肉絲,水煮魚,水煮肉片,宮保雞丁啊等等……
不過川菜是大眾口味,適合的人群最廣!
很多菜譜的名字和做法在網路裡面都能找到的

看你自己不願意自己找,就給你個菜譜吧!

素菜一般一塊錢一份,2~4元你可以做葷菜哦~~~~

這是一個中等檔次的食堂的菜譜: 你參考一下吧。
(分葷菜,素材,湯,主食)

一: 葷菜類:

木須肉
紅燒肉圓
椒鹽雞翅
水煮腰片
土豆燒牛肉
鹽水鴨肫
椒鹽排骨
熏魚
梅乾菜扣肉
紅燒肉
虎皮扣肉
雪菜燒黃魚
鹽水鴨
紅燒雞腿
炸雞腿
紅燒魚塊
麵筋塞肉
干切肉片
紅燒鯧魚
紅燒豬蹄
烤鴨
大白菜燒牛肉
魚香肉絲
酸菜魚
炒牛肚
咖喱雞翅
紅燒大腸
糖醋排骨
紅燒馬鮫魚
干切牛肉
夫妻肺片
紅燒魚塊
燒雜燴
紅燒雞
毛血旺

二: 素菜類

油渣青菜
炒莧菜
雪菜肉絲
開洋冬瓜
蒜香四季豆
炒茄絲
綠豆芽
青椒土豆絲
糖醋包菜
西紅柿炒雞蛋
萵筍肉片
炒豇豆
雪菜乾子
花菜肉片
青椒炒雞蛋
芹菜肉絲
麻辣豆腐
絲瓜炒蛋
糖醋藕片
香菇青菜
炒三丁
青椒肉絲
蒜香空心菜
肉末酸豇豆
紅燒素雞
青椒土豆片
涼拌海帶絲
醋熘白菜
蒜黃炒雞蛋
三鮮豆腐
水煮干絲
大蒜炒肉絲
炒菠菜
炒茼蒿
涼拌花生米
青菜豆腐果
麻辣大白菜
黃瓜炒肉片
螞蟻上樹
青椒臭豆腐

三: 湯類:

排骨冬瓜湯
蘑菇瘦肉湯

③ 梅花端午節的習俗

為了紀念屈原
我國民間過端午節是較為隆重的,慶祝的活動也很豐富,從早晨天蒙蒙亮開始,一直持續到正午才結束。比較普遍的活動有以下種種形式:

1、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 ,「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游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區劃龍舟,兼有紀念當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義。夜龍船上,張燈結綵,來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貴州苗族人民在農歷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穀豐登。雲南傣族同胞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岩紅窩。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劃龍舟的傳說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臨江河湖海的地區,每年端節都要舉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灣開始舉行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在香港,也舉行競渡。
此外,劃龍舟也先後傳入鄰國日本、越南等及英國。1980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項目,並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1991年6月16日(農歷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鄉中國湖南嶽陽市,舉行首屆國際龍舟節。在競渡前,舉行了既保存傳統儀式又注入新的現代因素的「龍頭祭」。 「龍頭」被抬入屈子祠內,由運動員給龍頭「上紅」(披紅帶)後,主祭人宣讀祭文,並為龍頭「開光」(即點晴)。然後,參加祭龍的全體人員三鞠躬,龍頭即被抬去汩羅江,奔向龍舟賽場。此次參加比賽、交易會和聯歡活動的多達60餘萬人,可謂盛況空前。爾後,湖南便定期舉辦國際龍舟節。賽龍舟將盛傳於世。

2、端午食粽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時人周處《岳陽風土記》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粽里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台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端午節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粽葉。粽子的傳統形式為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粽,摻紅棗的叫棗粽;棗粽諧音為「早中」,所以吃棗粽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過去讀書人參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粽,至今中學、大學入學考試日的早晨,家長亦要做棗粽給考生吃。
煮粽子的鍋里一定要煮雞蛋,有條件的還要再煮些鴨蛋、鵝蛋,吃過蘸糖的甜粽之後,要再吃蘸鹽的雞蛋「壓頂」。據說吃五月端粽鍋里的煮雞蛋主夏天不生瘡;把粽子鍋里煮的鴨蛋、鵝蛋放在正午時陽光下曬一會再吃,整個夏天不頭痛。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3、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在中國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還用香囊來表達愛意。

4、懸艾葉菖蒲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葯,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濕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葯物。
可見,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端午節上山采葯,則是我國各國個民族共同的習俗。

5、懸鍾馗像
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鍾馗像,用以鎮宅驅邪。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問,大鬼奏曰:臣姓鍾馗,即武舉不第,願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後,瘧疾痊癒,於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鍾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於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

6、掛荷包和拴五色絲線
應劭《風俗通》記載:「五月五日,以五彩絲系臂,名長命縷,一名續命縷,一命辟兵繒,一名五色縷,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中國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因而,節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裡。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裡,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陳示靚的《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提及一種「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綵線貫之,搐使如花形,或帶或釘門上,以禳赤口白舌,又謂之搐錢」。以及另一種「蚌粉鈴」:「端五日以蚌粉納帛中,綴之以綿,若數珠。令小兒帶之以吸汗也。」這些隨身攜帶的袋囊內容物幾經變化,從吸汗的蚌粉、驅邪的靈符、銅錢,辟蟲的雄黃粉,發展成裝有香料的香囊,製作也日趨精緻,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
類似還有飲雄黃酒:此種習俗,在長江流域地區的人家很盛行。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端者,初也,五為陽數,故又稱「端陽節」。端午節除了人們所共知的吃粽子外,各地還有豐富的食俗。

吃黃鱔 我國江漢平原每逢端午節時,還必食黃鱔。黃鱔又名鱔魚、長魚等。端午時節的黃鱔,圓肥豐滿,肉嫩鮮美,營養豐富,不僅食味好,而且具有滋補功能。因此,民間有「端午黃鱔賽人參」之說。

吃面扇子 甘肅省民勤縣一帶,端午節這天都蒸「面扇子」。面扇子用發面蒸制,呈扇形,有5層。每層撒上碾細的熟胡椒粉,表面捏成各種花紋,染上顏色,十分好看。這種食俗據說是由端午節制扇、賣扇、贈扇的風俗演變而來的。

吃茶蛋 江西南昌地區,端午節要煮茶蛋和鹽水蛋吃。蛋有雞蛋、鴨蛋、鵝蛋。蛋殼塗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袋裝著,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謂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無事。

吃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省農村每逢端午節這天,家裡的主婦起得特別早,將事先准備好的大蒜和雞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還在煮大蒜和雞蛋時放幾片艾葉。早餐食大蒜、雞蛋、烙油饃,這種食法據說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吃打糕 端午節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人民隆重的節日。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將艾蒿與糯米飯,放置於獨木鑿成的大木槽里,用長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這種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節日的氣氛。

吃煎堆 福建晉江地區,端午節家家戶戶還要吃「煎堆」。所謂煎堆,就是用麵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調成濃糊狀,下油鍋煎成一大片。相傳古時閩南一帶在端午節之前是雨季,陰雨連綿不止,民間說天公穿了洞,要「補天」。端午節吃了「煎堆」後雨便止了,人們說把天補好了。這種食俗由此而來。

吃薄餅 在溫州地區,端午節家家還有吃薄餅的習俗。薄餅是採用精白麵粉調成糊狀,在又大又平的鐵煎鍋中,烤成一張張形似圓月,薄如絹帛的半透明餅,然後用綠豆芽、韭菜、肉絲、蛋絲、香菇等作餡,捲成圓筒狀,一口咬去,可品嘗到多種味道。

④ 甘肅食堂菜譜,大家給我推薦下

一: 葷菜類:

木須肉
紅燒肉圓
椒鹽雞翅
水煮腰片
土豆燒牛肉
鹽水鴨肫
椒鹽排骨
熏魚
梅乾菜扣肉
紅燒肉
虎皮扣肉
雪菜燒黃魚
鹽水鴨
紅燒雞腿
炸雞腿
紅燒魚塊
麵筋塞肉
干切肉片
紅燒鯧魚
紅燒豬蹄
烤鴨
大白菜燒牛肉
魚香肉絲
酸菜魚
炒牛肚
咖喱雞翅
紅燒大腸
糖醋排骨
紅燒馬鮫魚
干切牛肉
夫妻肺片
紅燒魚塊
燒雜燴
紅燒雞
毛血旺

二: 素菜類

油渣青菜
炒莧菜
雪菜肉絲
開洋冬瓜
蒜香四季豆
炒茄絲
綠豆芽
青椒土豆絲
糖醋包菜
西紅柿炒雞蛋
萵筍肉片
炒豇豆
雪菜乾子
花菜肉片
青椒炒雞蛋
芹菜肉絲
麻辣豆腐
絲瓜炒蛋
糖醋藕片
香菇青菜
炒三丁
青椒肉絲
蒜香空心菜
肉末酸豇豆
紅燒素雞
青椒土豆片
涼拌海帶絲
醋熘白菜
蒜黃炒雞蛋
三鮮豆腐
水煮干絲
大蒜炒肉絲
炒菠菜
炒茼蒿
涼拌花生米
青菜豆腐果
麻辣大白菜
黃瓜炒肉片
螞蟻上樹
青椒臭豆腐

三: 湯類:

排骨冬瓜湯
蘑菇瘦肉湯?
雞蛋湯
魚丸子湯
排骨海帶湯?

四:主食:

米飯
饅頭
炒飯
花捲
花捲
水餃
餛飩
包子
炒麵
炸醬面

另外,提供一周菜譜範例:

星期一

早:肉包子、炸粑、稀飯、豆漿、花生米、蘿卜條?
中:牛肉炒青椒、家長豆腐、花菜炒瘦肉、素豆芽、排骨冬瓜湯?
晚:炸魚塊、肉炒黃瓜、方便麵炒肉,素蓮包、蘑菇瘦肉湯?

星期二?
早:花捲、熱乾麵、稀飯、豆腦、海帶絲、鹽豇豆?
中:兔肉燒紅蘿卜、西芹黑木耳炒瘦肉、五花肉燒乾子、素齊心菜、西紅柿瘦肉蛋湯?
晚:肉炒粉、梅花捲、稀稀飯、冬瓜片、鹽菜?

星期三?

早:豆沙饅頭、牛肉粉、稀飯、米酒、蘭花豆、鹽菜?
中:燒肥腸、麻辣豆腐、瘦肉炒豆芽、素炒黃瓜、魚丸子湯?
晚:紅燒魚塊、齊心菜炒肉、青椒土豆瘦肉片、素藕片、
麻花瘦肉湯?
?

星期四?

早:蒸石榴、春卷、稀飯、豆漿、藕片、蘿卜絲?
中:雞瓜、紅燒皮子、西芹黑木耳炒瘦肉、素老南瓜、排骨海帶湯?
晚:水餃、蕎麥饅頭、黑米稀飯、鹽菜?

星期五?

早:雞蛋鹽菜包子、麵包、稀飯、豆腦、黃豆、榨菜?
中:鴨燒土豆、家長豆腐、紅蘿卜炒瘦肉、素黃瓜、西紅柿雞
蛋瘦肉湯?
晚:紅燒肉糕、瘦肉炒粉條、紅燒冬瓜、素蓮包、紫菜瘦肉湯?

星期六?

早:梅花捲、面鍋、稀飯、米酒、黃瓜、鹽菜?
中:午煸雞翅、青椒捆雞、山葯炒肉、青南瓜片、魚頭酸菜湯?
晚:牛肉麵、包子、稀飯、花生米、蘿卜絲?

⑤ 家庭加入新成員怎麼准備飯菜'

夜飯菜單之冷盤
涼拌剁椒皮蛋、黃豆蹄花凍、荷花水果拼盤、燒椒海帶、燒椒海帶、秘制鹵鴨舌、珊瑚水晶卷
涼拌黑木耳、白灼蝦、桂花糯米藕、沙拉蝦球、涼拌金針菇、賽肘花、香拌藕片、皮凍黃金條
香辣脆拌豬肝、辣醬拌牛肉、蜂蜜瓜條、繽紛水晶卷、東北拉皮、涼拌豬蹄、麻辣口水雞
胡蘿卜拉皮糕、叉燒肉、碧玉腐皮卷、泡椒鳳爪、麻辣鴨脖、白切雞、水晶魚凍、醬牛肉
年夜飯菜單之熱菜
豉香菇片剁椒魚、栗子荷花雞、梅乾菜蒸排骨、清蒸獅子頭、東坡肉、蓬萊扣肉、腐乳肉
可樂排骨、玫瑰腐乳空心菜、清炒山葯片、酥炸藕合、金絲蝦球、鱖魚蒸年糕、瑤池玉柱
蔥油魚鉤魚段、鳳凰鮮蝦卷、醬爆黑胡椒鴨肉、翡翠蝦球、烏梅糖醋小排、糖醋鯉魚(鯉魚躍龍門)
花生豬蹄、紅紅火火--蒜蓉龍蝦、火腿燉肘子、粉蒸肉、鳳梨炒鴨丁、咕咾肉、紅燜大蝦
松仁茶香魚米、金牌豆腐、紅酒番茄燜大蝦、蒜香乳酪焗蝦、白菊吐艷、雙鮮三皇餃 清蔬蜜瓜小炒、蛋里藏嬌、農家小炒肉、魚香茄子煲、團團圓圓:四喜丸子、糖醋脆皮魚
年夜飯菜單之湯煲
蓮子豬肚湯、棗杞乳鴿湯、蓮藕玉米排骨湯、鮮蝦蛋餃湯、番茄牛尾湯、竹蓀烏雞湯、鴿子湯
番茄豬肝湯、山筍野菌土雞湯、鮮蝦雞肉丸子湯、山葯紅棗豬手湯、胡蘿卜玉米排骨湯
鯽魚豆腐湯、西湖牛肉羹、海帶排骨湯、菊花玉子鱸魚湯、蓮藕排骨湯、雞崽子湯、金瓜鮮蘑海蠣煲
牛尾鮮菌湯煲、大吉大利:清燉雞湯、紫薯雪耳甜湯、七彩發財湯、山葯枸杞煲羊排 鮮蝦五彩蘿卜湯、養顏鳳爪湯、酸湯豬骨煲、竹蓀鴿蛋湯、菌菇煲、花生豬蹄湯、鮮筍土雞湯
年夜飯菜譜之主食
紫色八寶飯、肉丁饅頭、棗饃、玉扇包、團圓餅、步步高壽司卷、翡翠米糕 棗泥山葯糕、豆沙菊花酥、元寶飯、糯米寶葫蘆、金魚蒸餃、金鯉躍新年、綉球豆包 祥雲花捲、三色祥雲饅頭、除夕守歲虎、五穀豐登、酥炸紫山葯、松糕、八寶烏米飯 水晶玉白菜、椰香糯米糍、年年有魚、紫薯麻團、紅薯麻團、栗子糯米團、豌豆蜜錦鯉 蝦仁飯團、手工白雪饅頭、蜜棗饅頭、金絲穿元寶、梅花蒸餃、蒸蒸日上:菊花捲 年年有餘(孔雀開屏魚) 主料:武昌魚1條
配料:蔥1截、姜1塊、蒜3瓣、小紅辣椒4個 調料:蒸魚豉油2大勺、黑胡椒粉少許
准備:魚去鱗、切去頭尾、從背部下刀切厚片、腹部不要切斷,蔥姜切絲,蒜、小紅辣椒切片; 做法:
1.盤中首先鋪入蔥、姜絲;
2.放入魚,擺成孔雀開屏狀,再擺入魚頭和魚尾; 3.點綴小紅辣椒; 4.均勻加入蒸魚豉油;
5.撒少許現磨黑胡椒粉;
6.微波可用蒸鍋底部加入1/3水,放入蒸籠,將盤子放入蒸籠內,送入微波爐,按下蒸魚檔即可(中高火,18分鍾)。 溫馨提示:
1.切魚的時候,注意要將魚骨、魚刺切段,否則不易造型; 2.蒸魚豉油中含有鹽分,根據個人口味決定是否另外加鹽;
3.如果沒有食神爭霸,可用蒸鍋代替,水開後,大火蒸12分鍾左右即可; 4.蒸魚的配菜可根據個人喜好選擇。 大吉大利(板栗燒雞)
用料:雞全腿 板栗 蔥 姜 料酒 醬油 鹽 白糖 做法:
1、去殼的板栗入鍋煮4分鍾左右撈出瀝干水備用
2、鍋中放油,油的量可以稍多點,放入板栗炒到表面變色後撈出備用 3、余油再次燒熱,放入蔥薑片爆香,倒入雞塊翻炒 4、雞塊表面微黃後調入料酒,醬油,鹽,少許白糖加入板栗 5、倒入開水,大火燒開後轉小火蓋上蓋,煮20分鍾左右 6、再大火收干水份,撒入蔥段即可 財源滾滾(紅燒肉)
材料:五花肉2斤,冰糖,蔥,姜,甘草,花雕酒適量,桂皮一塊,香葉2片,八角1個,醬豆腐半塊 做法
1.五花肉切成3x1厘米的小塊,放入冷水中泡出血水。大概30分鍾,長一些也沒問題。
2.鍋中燒熱油,加冰糖,下五花肉,炒出水後控出水,繼續炒 3.加花雕酒,炒幾下
4.加醬油,蔥,姜,蒜,香葉,草果,砂仁,大料,桂皮炒出香味
5.把肉放入砂鍋里,加老抽,花雕酒,半塊腐乳和一些腐乳汁,倒入熱水沒過肉 6.中火燒開,撇去浮沫 7.加入小火燉2.5小時 節節高升(糖醋排骨)
材料:肋排750克,料酒1大匙,醬油2大匙,白糖3大匙,醋4大匙,清水5大匙,鹽1小匙,大料2朵,蔥段,薑片; 做法
1、鍋中放入清水,將排骨冷水下入鍋中,開鍋後撇去浮沫、放入蔥段,薑片,大料,轉小火燉50分鍾;
2、排骨煮好後撈出,控干水分;
3、製作調味汁,1勺料酒、2勺醬油、3勺糖、4勺醋、5勺清水,調勻;你只要按照12345的比例根據自己所用的排骨量調就可以了;
4、炒鍋上火,倒入適量的油,油熱後倒入排骨,用小火慢慢煸炒,炒至排骨表面金黃; 5、排骨煸炒好後,倒入調味汁,沒過排骨,大火煮開後轉小火慢慢讓它燉10分鍾至入味,加入少許鹽,開大火收干湯汁即可。 團團圓圓(焦熘丸子) 材料
原料:豬腿肉(四分肥六分瘦)250克,雞蛋1個,玉米澱粉少許,色拉油
拌肉調料:鹽、味精各1/2小匙,黃醬、蔥白各1小匙,砂糖、姜泥各1/2小匙,玉米澱粉1.5大匙,清水1大匙,香油1/2大匙
醬汁調料:陳醋、砂糖2大匙,生抽、料酒各1大匙,老抽1小匙,水澱粉(玉米澱粉1大匙+清水2大匙),香蔥2棵,薑蓉,蒜蓉各30克 做法:
1、將豬肉切成小塊,再粗略剁成蓉,香蔥白蔥綠分開切成粒 2、將拌肉調料放入肉餡中,攪至起膠。
3、將雞蛋打入盤中,打散,用湯匙將肉餡挖成大小均勻的肉丸,放入蛋液中滾上一層蛋液,同時將油放火上燒熱 4、再薄薄地沾上一層玉米澱粉
5、待油溫燒至七成熱時,放入丸子中火炸至定型
6、鍋內留約1大匙色拉油,冷油放入薑蓉蒜蓉蔥白粒炒出香味 7、調入陳醋,砂糖,生抽、老抽、料酒,清水,大火煮開
8、將水澱粉調勻,倒 入鍋內,轉中火煮至醬汁濃稠時,倒入丸子,迅速翻炒至丸子均勻裹上醬汁,撒上蔥綠粒即可。 金玉滿堂(滑雞煲) 主料:雞肉
輔料:紅蔥酥、蒜、姜、尖椒、紅尖椒、豆豉 調料:柱候醬、料酒、玉米澱粉 做法:
1、雞洗凈斬塊,干蔥去皮,生薑切片,大蒜去皮切片,青紅椒切塊,豆豉剁碎備用。 2、雞塊放入鹽、料酒,玉米澱粉加入,攪拌均勻,放一邊腌制半小時至入味。 3、將所有調料放入碗內攪拌均勻備用。
4、平底鍋內放入一點油,燒熱,放入雞塊滑炒至變色盛出備用。
5、另一爐頭放上一砂鍋,放入一小勺的油,燒熱後放入薑片、蒜片、青紅椒、紅蔥頭炒出香味。
6、平底鍋留底油,在砂鍋炒香配料的同時,將豆豉放入鍋內煸香,再倒入所有調味料燒至起泡。
7、加入炒好的雞塊,快速翻炒至均勻的裹上醬汁。 8、把裹好醬汁的雞塊倒入炒香配料的砂鍋。
9、蓋上砂鍋蓋,沿鍋邊淋少許花雕酒,中火燒2分鍾即可。(出爐時我嫌砂鍋太大,又燒熱一小砂鍋,轉到小砂鍋里去)

⑥ 煤氣版蒜香烤梅肉怎麼做

「梅肉」又叫「梅花肉」,其實應該是「枚肉」的誤傳。因為每頭豬只有兩枚,故稱「枚肉」。廣東香港一帶製作叉燒的原料主要就是枚肉,在香港楊桃美食網的一期關於南乳蜜汁叉燒的節目中對枚肉的由來有詳細說明。菜品特色位置在肩胛骨的中心。這個部位的肉可以說是豬身上最好的一塊肉,有肥有瘦還有筋。

⑦ 蒜蓉香腸的製作方法

主料:五花肉400克,澱粉40克

輔料:香油25克,蚝油10克,精鹽10克,白糖內5克,五香粉1克,大容蒜20克,姜15克

1、首先將五花肉剁碎或者放到碎肉機裡面攪碎。

⑧ 叉燒烤肉醬最正宗的做法,怎麼做叉燒烤肉醬

材料
主料:梅花肉750克;
輔料:蒜香燒烤醬250克、料酒1大勺、內姜粉1小勺
蒜香燒烤醬版叉燒肉
1
准備750克豬梅花肉。容

2
將肉切成厚2cm、寬4cm的塊並拭乾水分。

3
准備蒜香燒烤醬250克、料酒1大勺、姜粉1小勺。

4
將蒜香燒烤醬250克、料酒1大勺、姜粉1小勺放入碗中並拌勻。

5
切好的肉放入醬料中。

6
蓋蓋兒,放冰箱保鮮層腌制1-2天

7
烤箱預熱5分鍾。趁著這個時間,在烤盤內鋪上一層錫紙,放在烤箱的最下層。然後將腌好的肉放在烤架上,放於烤箱的中下層,以200度的溫度,烤約35--40分鍾左右即可。中間可以翻面1-2次,並刷上剩餘的醬料。

小貼士
切好的肉一定要腌制足夠長的時間,才能夠更加入味兒。
烤盤上一定要鋪一層錫紙,在烤制過程中,叉燒肉的醬汁會有滴漏現象,預熱後會碳化,如果沒有錫紙,直接滴在烤盤上非常難清洗。沒有錫紙的話,烘焙油紙也可以。

熱點內容
七夕手寫話 發布:2025-05-25 14:48:31 瀏覽:568
玫瑰的英語怎麼說 發布:2025-05-25 14:42:56 瀏覽:847
丁香源疫情 發布:2025-05-25 14:40:40 瀏覽:657
櫻花用腐殖土 發布:2025-05-25 14:25:48 瀏覽:270
媞亞花藝地址 發布:2025-05-25 14:25:46 瀏覽:392
工筆花卉圓形 發布:2025-05-25 14:25:08 瀏覽:919
荷花得舞蹈 發布:2025-05-25 14:24:58 瀏覽:228
經典百合番 發布:2025-05-25 14:16:55 瀏覽:711
蘭花的特別 發布:2025-05-25 14:15:15 瀏覽:207
新婚夫婦怎麼度過情人節 發布:2025-05-25 14:15:12 瀏覽: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