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杜鵑花
㈠ 求國外杜鵑花的品種及其名稱
花名 杜鵑花:花中西施 學名/拉丁名:Rhododendron simsii & R.spp. (rhododendrons - subgenus Pentanthera、 rhododendrons - subgenus Titsushi ). 英名:Indian Azalea 、Azaleas 別名:映山紅、山石榴、山躑躅、紅躑躅、金達萊 、山鵑 科屬分類: 界: 植物界 Plantae 門: 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綱: 雙子葉植物綱 Magnoliopsida 目: 杜鵑花目 Ericales 科: 杜鵑花科 Ericaceae 屬: 杜鵑花屬 Rhododendron 種: 杜鵑花 R. Pentanthera R. Tsutsusi 簡 述 中國十大名花之一。在所有觀賞花木之中,稱得上花、葉兼美,地栽、盆栽皆宜,用途最為廣泛的。白居易贊曰:「閑折二枝持在手,細看不似人間有,花中此物是西施,鞭蓉芍葯皆嫫母」。在世界杜鵑花的自然分布中,種類之多、數量之巨,沒有一個能與中國匹敵,中國,乃世界杜鵑花資源的寶庫!今江西、安徽、貴州以杜鵑為省花,定為市花的城市多達七八個,足見人們對杜鵑花的厚愛。杜鵑花盛開之時,恰值杜鵑鳥啼之時,古人留下許多詩句和優美、動人的傳說,並有以花為節的習俗。杜鵑花多為灌木或小喬木,因生態環境不同,有各自的生活習性和形狀。最小的植株只有幾厘米高,呈墊狀,貼地面生。最大的高達數丈,巍然挺立,蔚為壯觀。 產地分布 中國是杜鵑花的分布中心,約有460種,除新疆和寧夏外,各省區均有分布。西藏東南部、四川西南部、雲南西北部是最集中的產地,均分別佔百種以上,僅雲南的杜鵑花品種就佔全國品種的一半以上。世界上許多國家從這里引種。 杜鵑花是一個大屬,全世界約有900餘種,分布於歐洲、亞洲和北美洲,而以亞洲最多,有850種,其中我國有530餘種,佔全世界59%,特別集中於雲南、西藏和四川三省區的橫斷山脈一帶,是世界杜鵑花的發祥地和分布中心。喜馬拉雅山脈的不丹、錫金、尼泊爾、緬甸、印度北部,種類也較多,日本、朝鮮、蘇聯西伯利亞和高加索僅有少數種類。 形態特徵 杜鵑花屬種類繁多,形態各異。由大喬木(高可達20m以上)至小灌木(高僅10cm--20cm),主幹直立或呈匍匐狀,枝條互生或輪生。分布於歐洲、亞洲及北美洲,以亞洲為最多。它與西洋杜鵑的區別是:形體相對更矮小,花型相對更小。 生態習性 我國除新疆外南北各省區均有分布,尤以雲南、西藏和四川種類最多,為杜鵑花屬的世界分布中心。杜鵑花屬種類多,習性差異大,但多數種產於高海拔地區,喜涼爽、濕潤氣候,惡酷熱乾燥。要求富含腐殖質、疏鬆、濕潤及pH值在5.5~6.5之間的酸性土壤。部分種及園藝品種的適應性較強,耐乾旱、瘠薄,土壤pH值在7~8之間也能生長。但在粘重或通透性差的土壤上,生長不良。杜鵑花對光有一定要求,但不耐曝曬,夏秋應有落葉喬木或蔭棚遮擋烈日,並經常以水噴灑地面。杜鵑花抽梢一般在春秋二季,以春梢為主。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5~20攝氏度,氣溫超過30攝氏度或低於5攝氏度則生長停滯。冬季有短暫的休眠期,以後隨溫度上升,花芽逐漸膨大,一般露地栽培在3~5月開花,高海拔地區則晚至7~8月開花。北方在溫室栽培。1~2月即可開花。杜鵑花耐修剪,隱芽受刺激後極易萌發,可藉此控制樹形,復壯樹體。一般在5月前進行修剪,所發新梢,當年均能形成花蕾,過晚則影響開花。一般立秋前後萌發的新梢,尚能木質化。若形成新梢太晚,冬季易受凍害。為常綠或落葉灌木。 常見種類 中國常栽培的種類有:毛鵑、夏鵑、西洋鵑、羊躑躅、迎紅杜鵑、馬銀花、雲銀杜鵑。 杜鵑花屬約有900種,亞洲約產850種其中,中國約有530種,除新疆外南北各小區均有分布。新幾內亞、馬來西亞約有280種,幾乎全為附生型 。此外,北美分布有24種,歐洲分布有9種,大洋洲分布1種。杜鵑花屬種類多,差異很大,有常綠大喬木、小喬木,常綠灌木和落葉灌木。 杜鵑花分落葉和常綠兩大類。落葉類葉小,常綠類葉片碩大。花的顏色有紅、紫、黃、白、粉、藍等色。喜陰涼、濕潤,耐寒,多生長在海撥1000-1400米的山坡、高山草甸、林緣、石壁和沼澤地。
㈡ 比利時杜鵑(西娟)如何種養
比利時杜鵑,又名西洋杜鵑。其花量多,花期長,生長快,是近年我國從荷蘭、比利時引種的一種名貴花卉。屬杜鵑花科,常綠小灌木。 一、花卉習性:比利時杜鵑屬酸性花卉,須根發達,且細小,種植時宜選擇疏鬆、通透性良好的土壤,以林下腐殖質土為最佳。生長時喜高溫高濕環境條件。 二、扦插繁殖:比利時杜鵑生長期長,一年四季可扦插,一般春、秋兩季最好。 1.作床:床高15厘米,寬1米,長10米,清除雜草、樹根、石頭,敲碎土做床模,然後鋪一層2厘米厚的腐殖土壓實,再在上面鋪一層篩過後、大小在0.2毫米~0.3毫米的黃泥土,厚度在1.5厘米~2厘米之間,淋透水備用。 2.采枝:從生長健壯的母株上採集當年生半木質化的枝條做扦條,過長枝,可除去下節。 3.扦插:扦插枝長度在6厘米~8厘米,保留頂部3片~4片葉,扦插深度在0.5厘米~1厘米,過深易造成扦條基部皮積水腐爛,影響生根;過淺易失水萎蔫。株行距按2厘米×3厘米即可。 4.扦後管理:扦插後淋透水,用薄膜密封覆蓋,上蓋一層遮光網(夏天扦插遮兩層),保持床內高溫高濕環境條件,每隔3天~5天用手壓苗床觀察濕度情況,如濕度不夠時,應適時淋水,淋後馬上密封覆蓋。一般在20天~30天即可長出新根,45天~50天後便可移苗定植栽培。經試驗,按上述技術措施扦插,扦苗成活率在90%左右。 三、栽培管理:比利時杜鵑花卉栽培技術比較復雜,對肥水要求嚴格,各季節管理措施不同。一般要做到雨季避水,夏季遮陰,冬季防寒,同時人工控制開花期要准確。 1.土壤消毒:比利時杜鵑生長除要求疏鬆、酸性土壤外,對土壤環境條件要求嚴格。地栽苗床在整地時,每畝用1.5斤呋喃丹和稀釋1000倍液的高錳酸鉀溶液進行土壤消毒處理,可防治地老虎、蟋蟀、螻蛄和病害;盆栽用土可在種植前用蒸氣熏殺或用高錳酸鉀消毒,使土壤達到干凈、衛生、無病蟲害的使用要求。 2.肥水管理:比利時杜鵑生長快、枝葉多,生長期長,需肥水充足。根據其須根細小,施肥以葉面肥為主,輔以花生麩為基肥。目前,市場上主要有葉面寶,綠芬威Ⅰ、Ⅱ、Ⅲ,愛多收,高產靈等,可交替使用。做到薄施勤施,一般每星期施肥一次,每月噴菌葯2次,施葉面肥時結合殺菌。同時視葉面青綠情況,噴施5%的硫酸亞鐵補酸。水分條件對其生長也十分重要,除雨天外,一般地栽苗二天淋一次水,盆栽苗一天淋一次水,室內擺設時,不幹不淋水,淋時淋透。 3.遮陰:比利時杜鵑屬半蔭性花卉,室外種植,夏季一定要有遮光設施,遮光度在75%左右,陽台種植如有西曬,午後可搬入避光處。雨季應作避雨管理,長期淋雨,會導致根部積水,出現落葉,甚至植株爛根死亡。 4.合理修剪:作為母樹一年可多次剪枝扦插。作為觀賞栽植,一年剪枝兩次,第一次在春節開完花後,剪去所有花柄,並合理整形修枝;第二次在每年農歷六月底之前,剪去所有的頂芽,每枝修剪要整齊,不可漏剪,結合整形;平時修剪不定期花芽。達到枝葉繁茂、樹形合理、花蕾整齊的理想修剪效果。 5.防寒:冬季做好防寒工作,露天栽植,夜間應用薄膜遮蓋。 6.病蟲害防治:比利時杜鵑花卉常見病蟲害有:地老虎、蚜蟲、蛀木蟲、食葉蛾類,可用呋喃丹、甲胺磷、樂果等葯物防治。
㈢ 西洋杜鵑什麼月開花開多長時間開花前後注意什麼
常用播種、扦插和嫁接法繁殖,也可行壓條和分株。播種,常綠杜鵑類最好隨采隨播,落葉杜鵑亦可將種子貯藏至翌年春播。氣溫15~20攝氏度時,約20天出苗。扦插,一般於5~6月間選當年生半木質化枝條作插穗,插後設棚遮蔭,在溫度25攝氏度左右的條件下,1個月即可生根。西鵑生根較慢,約需60~70天。嫁接,西鵑繁殖採用較多,常行嫩枝劈接,嫁接時間不受限制,砧木多用二年生毛鵑,成活率達90%以上。野生杜鵑和栽培品種中的毛鵑、東鵑、夏鵑可以盆栽,也可在蔭蔽條件下地栽。西鵑全行盆栽,培養土多用黑山土,用泥炭土、黃山土、腐葉土、松葉土及煤渣、鋸末等配製的培養土,只要pH值在5.5~7.O之間,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均可使用。上盆一般在4月或11月進行。杜鵑花根系擴展緩慢,l~2年生宜用3寸盆,3~4年生用4寸盆,每隔3~5年換盆1次,同時修整根系。澆水,要根據天氣情況、植株大小。盆土干濕及生長發育需要,靈活掌握,水質忌鹼性,用自來水時,最好在缸中存放l~2月。4月中旬出房,正值生長旺期,需水量大;梅雨季節,要防積水;7~8月高溫季節,蒸發量大,要隨干隨澆,午間、傍晚還 要往地面、葉面噴水降溫;11月上旬進房,若室內加溫,生長仍旺,需水仍大,尤其開花抽梢之際,需水更多;若室內不加溫則生長緩慢,3~5日澆一次水即可。要薄肥勤施。2~4年生苗,為加速植株成型,常通過摘心、摘蕾來促發新枝。植株成型後,主要是剪除病枝、弱枝及重疊紊亂的枝條,均以疏剪為主。
繁栽要點:可用播種、扦插、嫁接及壓條等方法繁殖。
㈣ 杜鵑花有什麼特點
杜鵑花
杜鵑花--花中西施
學名: simsii
英名:Indian Azalea
別名:映山紅、山石榴、山躑躅、紅躑躅
科名:杜鵑花科
產地與習性:杜鵑花屬約有900種,亞洲約產850種其中,中國約有530種,除新疆外南北各小區均有分布。新幾內亞、馬來西亞約有280種,幾乎全為附生型 。此外,北美分布有24種,歐洲分布有9種,大洋洲分布1種。杜鵑花屬種類多,差異很大,有常綠大喬木、小喬木,常綠灌木和落葉灌木。習性差異也很大,但多數種產於高海拔地區,喜涼爽、濕潤氣候、忌酷熱乾燥。要求富含腐殖質、疏鬆、濕潤、ph值在5.5~6.5之間的酸性土壤。部分種及園藝品種的適應性較強,耐乾旱、瘠薄,土壤ph值在7~8之間也能生長。杜鵑花對光有一定要求,但不耐暴曬,夏、秋季應有林木或蔭棚遮擋烈日。一般於春、秋二季抽梢,以梢為主。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5~25℃。氣溫超過30℃或低於5℃則生長趨於停滯。冬季有短暫的休眠期。
形態特徵:杜鵑花屬種類繁多,形態各異。由大喬木(高可達20m以上)至小灌木(高僅10cm-20cm),主幹直立或呈匍匐狀,枝條互生或輪生。
中國常栽培的種類有:毛鵑、夏鵑、西洋鵑、羊躑躅、迎紅杜鵑、馬銀花、雲銀杜鵑。
注意: 黃色杜鵑的植株和花內均含有毒素,誤食後會引起中毒;白色杜鵑的花中含有四環二萜類毒素,中毒後引起嘔吐、呼吸困難、四肢麻木等。
繁栽要點:可用播種、扦插、嫁接及壓條等方法繁殖。
應用:杜鵑花花繁葉茂,綺麗多姿,萌發力強,耐修剪,根樁奇特,是優良的盆景材料。園林中最宜在林緣、溪邊、池畔及岩石旁成叢成片栽植,也可於疏林下散植。杜鵑也是花籬的良好材料,毛鵑還可經修剪培育成各種形態。杜鵑專類園極具特色。杜鵑花可葯用,有些亦可食用。
在家養環境中,杜鵑花以盆栽為佳。上盆時間選在早春或晚秋為宜。杜鵑花根系擴展緩慢,l~2年生宜用3寸盆,3~4年生用4寸盆,每隔3~5年換盆1次,同時修整根系。澆水,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掌握。溫度低時少澆;高時,要隨干隨澆,但絕對不能積水。施肥,要做到薄肥勤施。對2~4年生苗,為加速植株成型,常通過摘心、摘蕾來促發新枝;植株成型後,主要是剪除病枝、弱枝及重疊紊亂的枝條,均以疏剪為主。
杜鵑花,群眾又叫映山紅,泛指各種紅色的杜鵑花,形容它那如火如荼的鮮紅的光彩把山都映紅了。其實杜鵑花哪只紅色,現今植物分類學上僅把「映山紅」作為其中一個種類(包括許多栽培品種)。杜鵑花自然分布於北半球溫帶及亞熱帶,全球800餘種,我國就有600多種,雲南一省有近300種之多。無疑,中國是杜鵑花的原生地,而雲南又是其分布中心。
杜鵑花多為高一二米的灌木和小喬木,亦有高僅幾厘米、匍匐於岩石地面的旬行杜鵑、紫背杜鵑,也有高達數丈、繁花萬朵的大樹杜鵑、巨魁杜鵑。杜鵑花的頂成傘形花絮,由數朵鍾狀或漏斗狀的花朵組成,宛如有一個飽滿的綉球。葉片多為革質.大如批把,小似指甲,尚有一種吐尖杜鵑,葉片竟長達70多厘米, 寬20多厘米;果為蒴果,種子細如塵埃,播種須精心管理,方能出土成苗。
杜鵑花在雲南生長於海拔800米—4500米的高山、中山、低丘和田野,以滇西部高山種類最為豐富。尤其是高山冷濕地帶。多種常綠杜鵑如黃杯杜鵑、白雪杜鵑、團花杜鵑、寬鍾杜鵑等各色杜鵑花,常成密集的杜鵑花灌叢和純林,竟有連綿一二十公里盡為杜鵑花「花海」的奇觀。杜鵑花的花期依氣候和各種而不同,低山暖熱地帶多在2—3月開放,中山溫涼地帶多在4—6月開放,高山冷涼地帶多在7—8月開放。因其種類繁多,分布廣泛,生態環境之復雜多樣,杜鵑花的體態風姿也是多種多樣:有的枝葉扶疏,有的干枝百干;有的鬱郁蔥蔥,俊秀挺拔,有的曲若虯龍,蒼勁古雅。其花色更是五光十色,多姿多彩:殷紅似火、金光燦燦、晶藍如寶,或帶斑帶點,或帶條帶塊,粉紅的、洋紅的、橙黃色的、淡紫色的、黃中帶紅的、紅中帶白的、白中帶綠的,真是千變萬化,無奇不有。有的濃妝艷服,有的淡著縞素,有的丹唇皓齒,有的芬芳沁人,真的各具風姿,儀態萬千。
正因為杜鵑花在園林上的重要價值,我國品種豐富的社鵑花資源早就為西洋各國所覬覦。早在19世紀初,他們曾不惜巨資多次派人前來雲南採集標本、種子,現今英國皇家植物園誇耀於世的幾百種杜鵑花系多自雲南採集培育,早已蔚然成林,花蕾盛開之際,英倫士女,往來如梭,流連忘返。
1919年,英國採集家傅利斯在雲南騰沖高黎貢山西坡,意外地發現了他從未見過的「杜鵑巨人」——大樹杜鵑。貪婪之心,驅使他雇來苦力,橫著心,舉起斧,硬將這一株高達25米、胸徑達87厘米、樹齡達280年的大樹杜鵑砍倒,撈了一個圓盤狀的木材標本回去,至今仍陳列在倫敦的大英博物館里。但在63年之後,1981年2月,科學家又在原址,找到了這世界已知的最高最大的杜鵑花王。後經騰沖縣林業局進一步調查,現有胸徑在1米以上的大樹杜鵑尚有12株,其中最大的1株高25米,其徑粗達3.07米,樹齡在500年以上。大樹杜鵑的花序是一個十分秀美的花團,水紅色,每花序由20至24朵長6厘米—8厘米、口徑6厘米的鍾形花朵組成,花序直徑達25厘米。這項天立地的大樹杜鵑,茂盛的樹冠遮天蔽日,燦爛的花朵美如雲霞,它是雲南的驕傲,它是祖國的驕傲!
㈤ 杜鵑花幾片花瓣
杜鵑花5片花瓣;花2-3朵簇生枝頂;花梗長8毫來,密被亮棕褐色糙伏毛;花萼回5深裂,裂答片三角狀長卵形,長5毫米,被糙伏毛,邊緣具睫毛;
上部裂片具深紅色斑點;雄蕊10,長約與花冠相等,花絲線狀,中部以下被微柔毛;子房卵球形,10室,密被亮棕褐色糙伏毛,花柱伸出花冠外,無毛。
杜鵑花春季開花,花冠漏斗形,有紅、淡紅、杏紅、雪青、白色等,花色繁茂艷麗。生於海拔500-120米的山地疏灌叢或松林下,為中國中南及西南典型的酸性土指示植物。
(5)北美杜鵑花擴展閱讀:
生長環境
杜鵑性喜涼爽、濕潤、通風的半陰環境,既怕酷熱又怕嚴寒,生長適溫為12℃至25℃,夏季氣溫超過35℃,則新梢、新葉生長緩慢,處於半休眠狀態。夏季要防曬遮陰,冬季應注意保暖防寒。
忌烈日暴曬,適宜在光照強度不大的散射光下生長,光照過強,嫩葉易被灼傷,新葉老葉焦邊,嚴重時會導致植株死亡。
冬季,露地栽培杜鵑要採取措施進行防寒,以保其安全越冬。觀賞類的杜鵑中,西鵑抗寒力最弱,氣溫降至0℃以下容易發生凍害。
㈥ 杜鵑花有哪些品種
杜鵑復依花期通常分為春鵑、制夏鵑、西鵑三類。
(1)春鵑類。特點是先開花後長葉,花期4~5月。多數為單瓣花,少數為重瓣花。花色有紫、紅、白、雜色等。品種有映山紅、毛葉青蓮、黃躑躅、萬里紅、琉球紅、雲南杜鵑等。
(2)夏鵑類。特點是先長葉後開花,花期5月下旬以後。以重瓣花居多,花色多變,花瓣平展,花冠特大。品種有竄枝、綠珠、瑪瑙、大紅袍、海棠紅、紫蝴蝶、皺邊銀紅等。
"role="figure杜鵑(3)西鵑類。又名西洋鵑,主要引自荷蘭。春、夏之間花與葉同時萌發,花大而鮮艷,多重瓣,花色有淡紫、黃綠、白青、紅白、復色、灑金斑點等色。品種有天女舞、玉冠、四海枝、春燕、殘雪、曉山、白鳳等。
㈦ 杜鵑花的起源地在哪裡
要知道杜抄鵑花的起源地在哪裡,首先要看在哪裡最早找到有關杜鵑花的化石標本,其次還要根據杜鵑花種類的分布來推測。
在中國的西藏、四川、雲南,以及日本、北美、奧地利、義大利和高加索地區均發現了杜鵑花的化石,時代均為白堊紀至第三紀中晚期。
依據化石記錄報道,聯繫到杜鵑花在全球的分布,始祖類群起源的時代可能是在晚白堊紀至早第三紀的過渡期,這一推斷是根據晚白堊紀土侖期植物群已有的杜鵑花科的記錄。而中國杜鵑花種類最豐富,約有570種,因此,中國西南至中國中部最有可能是杜鵑屬植物的起源地。
但也有外國學者認為杜鵑花屬可能起源於北極地區,因為在那裡發現了迄今最早的杜鵑花化石,並且杜鵑花屬現存最原始的類群分布在這一地區。
㈧ 西洋杜鵑花如何養護
1、澆水的時間最好在早晚,在炎熱的夏季不宜在中午澆水,這個時候澆水就是一種傷害,因為花的根部受到突然襲來的冷水的刺激之後會使花卉受到傷害,澆水要遵循幾條原則,選擇不幹則不澆水,一旦發現發干發白就要澆透,絕對不要澆水只澆一半的習慣。
2、夏季萌發新枝的時候消耗的水分比較多,而且 空氣乾燥氣溫較高,每天需澆足1-2次水。有時候一連幾天不下雨,盆土發乾的話我們就要向盆土周圍地面多噴水,這樣能夠增加周邊的空氣濕度。
3、入秋後氣溫有點低,空氣比較乾燥,蒸發量也很大,要經常向盆土中澆水保持盆土濕潤,等到10月份花盆入室之後,澆水量要慢慢的減少。
4、光照方面的話西洋杜鵑比較喜歡溫暖有光的條件,但是不能處於暴曬的環境下,最佳生長的溫度保持在12-25度,其中4-9月以18-25度為最佳,到翌年3月以12-8度為最佳。
(8)北美杜鵑花擴展閱讀
西洋杜鵑產地生境:西洋杜鵑在荷蘭、比利時育成。溫帶,亞熱帶廣布。是長日照植物,但它喜半陰,怕強光直射。直射光過強,葉子會失綠,使葉邊緣呈褐紅色。最適光照為10000-20000lx,30000lx以上或3000lx以下對西洋杜鵑生長不利。
西洋杜鵑的生長適溫為12-25℃,4-9月以18-25℃為宜,10月至翌年3月以12-18℃為宜,溫度在0-4℃時,西洋杜鵑處於休眠狀態。
㈨ 小說中常用的毒葯有哪些
毒性等級劃分(針對正常人)
6級 劇毒 少於5mg/kg 少於7滴
5級 極毒 5-50mg/kg 7滴至1勺
4級 很毒 50-500mg/kg 1勺至1盎司
3級 有毒 0.5-5g/kg 1盎司至1品脫或1磅
2級 輕毒 5-15g/kg 1品脫至1誇脫
1級 微毒 15kg以上 1誇脫或2.2鎊以上
毒葯簡史
早期——人類發現毒葯是一種偶然,可能是在做飯的時候發現了某些植物含有劇毒。然而具有毒葯知識的人在那個時候被尊為是部落的術士。
第一份下毒殺人的記錄出現在基督時代的羅馬帝國,但在之前,印度人、中國人、希臘人、埃及人早已開始使用毒葯。
埃及艷後就用奴隸來實驗天仙子、顛茄和亞薩普蛇毒(最後其自殺所選用的蛇)。甚至在很多國家有人一點一點的增加毒葯的食用量,以達到對它們的免疫,例如在大仲馬筆下的《基度山伯爵》中有類似的描寫。
中世紀——很多15、16、17世紀的毒葯已經消失了。那個時期最常見的下毒方法是在酒中或食物中,因為那時期的食物採用大量的香料,已至無法品嘗出毒葯的味道,所以專門的試毒者也出現了。
15世紀義大利的波幾亞家族是最出名的下毒家族,幾乎家族中人人掌握這種殺人方法。一位名為凱瑟琳德梅迪奇的義大利公主嫁往法國,從此神秘的死亡開始出現,以後極為流行的砒霜開始盛行起來。因此,法語中的「義大利的」一詞成為「下毒」的代名詞。這位公主還擅長使用在新大陸發現的尼古丁謀殺家族的政敵,或是把砒霜喂給蟾蜍,再從其屍體上提取毒素。
還有幾位著名的用毒專家:安東尼伊西里,可以用毒葯控制被害者的死亡時間;拉芳欣,路易十四的宮廷香水師,宮廷眾多的貴族死於她的手下;瑪麗多培亞,利用下毒取得家產,並在醫院的病人身上實驗,最後死於實驗中。
近代——毒葯的正式研究開始於19世紀早期,標志是生理學家克勞德伯納得研究馬錢子的葯效。被公認的現代毒葯學奠基人奧菲拉所寫的《毒葯的特性》於1814年出版。到了1830年,幾乎所有的的無機化學物的成分都能通過化學分析的方式而得知,但是用這種方法不能分析出有機毒葯。比利時化學家讓塞爾維斯塔在1851年在調查殺人案時提取出生物鹼,打破這一結論。檢查毒葯的方法增加了以後,毒殺的方式也隨之衰落了。
現代——20世紀以後,工業大發展,化學葯品增多了,人工毒葯紛紛出現。根據情報分析,下毒用的最多的是外用葯,清潔劑和其他家用產品,其次是殺蟲劑、生物鹼,最少的下毒是煤氣和濃煙。
過去人們往往將注意力集中在使用者身上,而忽視了毒葯的解毒。因此解毒的技巧並不高超,只留下了一些迷信。例如認為牛奶是萬能解葯,其實牛奶只具有稀釋作用而已。鹽水被認為是急救葯,但是用鹽水解毒是很危險的,因為其只能起到一定的稀釋作用,而注入過量的氯化鈉會導致心臟病,對虛弱者更危險(掛鹽水者下次要小心了)。但是任何解毒葯都必須小心使用,否則會比毒葯更危險,甚至會成為殺人陰謀的一部分。
世界上並不存在萬能的解毒葯,使用解毒葯只有取決於毒葯的類型、用量、用法及時間等等。也就是說,解毒的唯一途徑就是靜觀症狀發生,再施以相應的療法。
就學科而言,現代毒葯學與法醫學是交叉學科,不可分割。
傳統的毒葯
這里所指的毒葯並沒有相關的關系,只是它們的知名度比較高。
砷——元素的一種,不能再分解,在工業生產上應用廣泛,因此比較容易取得,包括很多家用產品:牆紙、塗料、油漆等等。人體中都有微量的砷存在,其在自然界最常見的103種元素中列第20位。
名稱:砷、三氧化砷、氧化亞砷、白砷、灰砷、金屬砷,砒霜。
毒性:5級
性質:純凈的砷是灰色的晶體,具有金屬性;自然狀況下是白色的粉末狀。謀殺中,多以固體吞食物出現,其實作為汽狀一樣可以用作毒葯使用。但固體與氣體中毒症狀是有區別的。
症狀:中毒者的皮膚會出現皮疹,甚至導致皮膚癌變。最常見的則是胃劇痛,還有腹瀉並帶血,嘔吐,體溫下降,血壓下降,頭暈,痙攣,嚴重的是昏迷,血液循環停止導致死亡。如果不是猝死,則中毒者會出現頭疼、語言混亂或癱瘓,幾天之內,砷會侵入肝臟和腎臟。砷一般可以在患者的頭發、指甲和尿液中找到,但如果是猝死者,則砷會在消化系統中被找到。慢性中毒者手腳會極度疼痛,局部腫脹,脫發,心力衰竭等。
發作時間:症狀最快會在1.5個小時內出現,急性中毒者會在24小時內死亡。
解毒:洗胃,注射「凝固劑」,腎透析手術
注意:砷中毒的症狀與胃炎有相似之處,慢性砷中毒會引發結腸炎。
使用推薦:三星半(滿分五星),有效,容易取得,難以解救,但是使用的太多而導致太容易被發覺,沒有個性,且中毒者發作的太慢。
氰化物——應用廣泛,尤其是在工業上。氰化酸反應迅速,存在於大量的種子與水果中,比如桃、杏、李、野櫻桃等(所以此類水果不宜多吃),但要注意氰化酸並不等於氰化物。
名稱:氰化物,鉀氰化物,鈉氰化物、氫氰化物
毒性:6級
性質:除氫氰化物為液體,其它為白色固體,帶有刺鼻的杏仁味道。固體需要吞食,氣態可由皮膚吸收。另外比較特殊的是某些基質化合物遇到胃裡的鹽酸會合成氰化物。
症狀:無論固體、液體或氣體中毒,會導致人失去知覺、抽搐或死亡。攝入量可致死的話,中毒者呼吸急促,頭暈,面色發紅,惡心,嘔吐,心動過速,血壓下降,抽搐,四小時內死亡,就算注射鈉硝酸鹽,十小時後仍會死亡。中毒的屍體有杏仁味,但不是所有的人能聞出來,另外死者的血液變成櫻桃紅色。
發作時間:1-15分鍾,若是吸入氰化物,則瞬間死亡。
解毒:強調迅速(半小時之內),服用戊基亞硝酸鹽,洗胃,吸純氧或注射硫代硫酸鹽(吸入氰化物)。謀殺者請注意,可解氰化物的葯物本身就是劇毒的,可以由此設計連環殺人案,而且救活的可能不算很大。
注意:商店中所出售的杏仁類食品在一定條件下會產生氰化物,一名男子吃下48粒300度高溫烘烤10分鍾的杏仁後死亡。另外有不少植物也容易產生氰化物,如紅木、聖誕櫻桃等等。
使用推薦:五星。快速、易得、幾乎不能救,連解毒葯也可當作毒葯使用,與其它物品混用令人防不勝防。
馬錢子鹼——中毒反應並不快,但卻極為令人恐怖。在現實中,馬錢子鹼曾用作醫葯中的興奮劑,目前則作為鼠葯或治療嘔吐的良葯。
名稱:馬錢子鹼,狗扣子,鼴鼠怕,鼴鼠死
毒性:6級
性質:無色水晶粉末,刺鼻氣味,可通過皮膚和眼睛中毒。很多植物含有馬錢子鹼,比如狗扣子(生長於熱帶),果實外形像柑橘,味道發苦,但是長得很誘人,其花有咖喱香味,同樣有毒。
症狀:破壞中樞神經,導致強烈反應,最終會導致肌肉萎縮。中毒者會窒息,無力及身體抽搐。中毒者會先脖子發硬,然後肩膀及腿痙攣,直到中毒者蜷縮成弓形。並且只要中毒者說話或做動作就會再次痙攣。屍體仍然會抽搐,面目猙獰。馬錢子鹼中毒是十分痛苦的,其表現與破傷風有類似。
發作時間:10-20分鍾
解毒:服用活性碳,洗胃,絕對的靜置,不可有任何聲音或強光。
注意:少於常量的中毒不會引起任何症狀,甚至可以殺死腸道中的寄生蟲。
使用推薦:三星半。容易取得,效果顯著,但是氣味難以隱藏,發作時間不算太快,中毒者反應太大而容易被發現。
家庭毒葯
概括介紹——煤氣(一氧化碳)導致窒息,特別是在長時間發動而密閉的汽車中;野營時使用的丙烷燃料被吸入或與皮膚接觸會影響中樞神經,另外對付色狼的噴物也是用丙烷做的;咖啡因過敏者或過量者嚴重的會出現呼吸衰竭。
肉毒中毒——肉類、魚或蔬菜不充分加熱和膨脹的罐頭會導致肉毒中毒;家庭製作的腌菜也有可能含有毒素;小於兩周歲的小孩會因服用蜂蜜而導致肉毒中毒
名稱:肉毒中毒,梭狀芽胞桿菌中毒
毒性:6級
性質:生長於無氧的情況下,在芽胞是肉眼看不見,通過污染的食物進入人體
症狀:阻斷神經,肌肉麻痹而壞死,痙攣,視覺模糊,嘔吐,全身包括神經大量出血,肝功能下降,死亡。
發作時間:不一定,一般是吃食物後8小時,最晚是第8天
解毒:利用血清,活性碳(未出現症狀時),洗胃,吸氧
使用推薦:三星。毒性大,使用機會多,但是不保證100%成功,計量難以掌握,比較容易救治,發作時間間隔太長。
鹼性防腐劑——在家用的洗滌產品中存在,會破壞弱酸,比如維生素C,但是常用的肥皂不是防腐劑。電池中含有此物,因此吞電池也是自殺的方法之一。
名稱:氫氧化鈉、鹼液、磷酸鈉、碳酸鈉
毒性:6級
性質:極強腐蝕性,會造成皮膚燒傷,自殺者也不敢輕易使用(多用馬丁尼酒吞下),腐蝕內臟的過程是緩慢的,中毒者極為痛苦
症狀:造成人體組織液化,中毒者會馬上出現疼痛,嘔吐,腹瀉,體力不支,死亡,嘔吐物有血絲。開始的24小時,中毒者會有所好轉,但在2-4天後開始血壓下降,視野模糊,昏厥,最後死於食道或胃穿孔。屍體內臟壞死,膠狀物大量存在,慘不忍睹。
發作時間:一接觸就馬上反應,但死亡要好幾天
解毒:水或牛奶稀釋,不可讓中毒者嘔吐,利用外科手術修補損傷的組織
注意:倖存者的食道會收縮,吞咽十分困難。鹼液與某些清潔劑混合會劇烈噴發。另外用檸檬水不能中和鹼液。
使用推薦:二星半。毒性強,取得方便,但是中毒者反應強烈,持續時間長,容易被發現。
氨水——工業用處廣泛,在家庭清潔劑中常見
名稱:氨,氫氧化氨
毒性:4.5級
性質:室溫下為氣體,無色,清冽的鹼性和獨特的氣味。氨是普通氣體,氫氧化氨是溶液
症狀:腐蝕細胞,刺激黏膜。若吞食,極度疼痛,咳嗽,嘔吐和休克,消化系統穿孔及硬化,12-24小時後出現肺積水。若吸入,皮膚腫脹,失明,口吐白沫,皮膚發紅。
發作時間:立即
解毒:稀釋
注意:與強氧化物,鈣,金,汞,銀或漂白劑化合,毒性更強,且在不知不覺中中毒。
使用推薦:三星,發作時間快,隱秘性高,易得,但是發作時間過長,救治容易。
溴化物——主要用於中和溶液,在美容院中常用。本身無毒害作用,但與胃酸一中和馬上變成強酸溴化氫
名稱:溴化物,溴化鉀
毒性:5級
性質:常態為3%水溶液,且只有口服才會中毒
症狀:侵蝕組織,嘔吐,腹瀉,頭暈,昏迷。痙攣,低血壓,心動過速,屍體的皮膚有微小紅點,腎臟受損
發作時間:5-20分鍾
解毒:碳酸鈉或硫酸鈉洗胃灌腸,硫代硫酸鈉注射靜脈
使用推薦:三星。容易成功,發作比較快,但是不保證成功
陽離子清潔劑——各種醫療,家用等清潔劑中含有,但一般被稀釋成不致命的劑量,但對老人、孩子及體弱者有害
名稱:氯化苄乙氧銨,氯苄烷銨,甲基氯化苄乙氧銨,西吡氯銨
毒性:4級
性質:溶液狀,可以由口或皮膚吸收
症狀:破壞組織,損壞黏膜,頭暈,惡心,嘔吐,低血壓,痙攣,昏迷,死亡。但是死亡報告上沒有明顯標志
發作時間:10分鍾-1小時,死亡在1-4小時
解毒:空氣流通,死胃,催吐,被組織吸收前可用牛奶、活性碳或普通肥皂中和
使用推薦:二星半。易得,但是死亡率不算太高,容易救治
異丙醇——酒精,化妝水中都含有,含酒精的飲料過量也會發生其中毒
名稱:異丙醇,異丙基酒精,擦洗酒精
毒性:5級
性質:室溫下液態,但容易揮發為氣體,可以被吞食或由皮膚吸收
症狀:抑制中樞神經導致昏迷,嚴重的會嘔吐,呼吸減弱,吐血,過度出汗,浮腫,內出血
發作時間:10-30分鍾,食物會延緩發作時間
解毒:人工呼吸,洗胃,靜脈補液
注意:負面影響是一般酒精中毒的兩倍。平時用酒精降溫時會引發中毒
使用推薦:三星半。容易取得,欺騙性大,但是容易救治,且受中毒者自身影響效果
甲醇——工業中大量使用,假酒案中元兇
名稱:甲醇,甲基酒精,木酒精
毒性:5級
性質:室溫下液態,易揮發,可口服或由皮膚吸收
症狀:損害肝臟、腎臟、心臟,大腦膨脹,失明,頭疼,嘔吐,反胃,瞳孔放大,胸懷內昏迷,血壓快速下降,呼吸停止而死亡。屍體的眼部被破壞
發作時間:潛伏期12-48小時
解毒:2小時內使用吐劑,洗胃,然後口服或注射乙醇
注意:所謂木酒精中毒就是用甲醇在木桶中制酒
使用推薦:二星半。欺騙性大,但是被嚴打過,少有人上當
萘——廣泛的工業用料
名稱:萘,樟腦丸,飛蛾片
毒性:4級
性質:白色晶體,口服
症狀:破壞紅細胞,腎臟受損,惡心,嘔吐,頭痛,貧血,發燒,昏迷,痙攣
發作時間:5-20分鍾,取決於口服或吸入
解毒:洗胃,服用碳酸鈉,輸血
注意:地中海血統中有人有遺傳缺陷,對萘特別敏感,容易發生萘中毒死亡,包括對阿司匹林過敏
使用推薦:二星半。易得,成功率不算太高,救治容易
石油蒸餾物——包括煤油、汽油和油漆稀釋劑
名稱:煤油,油漆稀釋劑,汽油,石油精,溶媒蒸餾物
毒性:4級
性質:液態,加油站的氣味會導致中毒
症狀:昏迷,痙攣,吐血,水腫,畸形兒出現
發作時間:5-20分鍾
解毒:洗胃,輸氧
注意:容易有後遺症,出現心臟病,皮膚角質化
使用推薦:二星。使用場所有隱秘性,死亡率不高,容易救治
高錳酸鉀——大量用於水族館及醫院中,學校實驗室中也存有
名稱:高錳酸鉀
毒性:5級
性質:紫色晶體,可溶解,因此可以殺死洗澡的人
症狀:腐蝕破壞黏膜,嚴重燒傷,水腫,內臟衰竭,出血,穿孔,皮膚出現紫色斑點,容易導致流產
發作時間:5-10分鍾
解毒:清洗,外科修補
使用推薦:三星。易得,使用機會較多,但是症狀過於明顯,緊急救治容易
重度清潔劑——手工用品原材料,發動機除油劑
名稱:1,1,1—三氯,甲基氯仿,哥羅仿
毒性:5級
性質:無色,易揮發,與陽光接觸後較危險,吞食或吸入
症狀:破壞中樞神經,頭痛,惡心,嘔吐,無知覺,呼吸減弱,血壓降低,屍體沒有明顯反應除了肺部小出血
發作時間:5分鍾內,吞食後要20-30分鍾
解毒:洗胃,人工呼吸
使用推薦:二星。作為綁架專用產品,除了嚴重過敏者有危險,一般不作殺人毒葯使用
松節油——任何工廠都會使用,天然產品,由於吞食困難很少導致喪命(比較仁慈)
名稱:松節油
毒性:5級
性質:易揮發,特殊味道,可吞食或吸入
症狀:皮膚發紅,咳嗽,呼吸困難,惡心,嘔吐,腹瀉,無知覺,痙攣,昏迷,水腫,倖存者很難痊癒,屍體內臟充血
發作時間:幾分鍾
解毒:止吐,人工呼吸,洗胃,皮膚由水或肥皂清洗
使用推薦:二星。隨手取得,但是下毒極為困難,存活率高
優雅的毒葯——植物
在19世紀以前,90%以上的中毒案件都與植物有關,但在19世紀以後,這一比例下降到7%,主要原因是人工合成毒葯興起。自古利用植物下毒被認為是一種優雅的方式。這里將分幾大類加以介紹並結合作者的經歷建議使用。
迅速致命類:
名稱:巴貝多堅果,麻風樹堅果,醫葯果,催瀉果
毒性:6級
地域:非洲,中南美洲,亞洲
性質:15英尺高,枝葉繁茂,黃色黏液,花小有毛
症狀:呼吸困難,喉嚨疼痛,嘔吐,腹瀉,嗜睡,腿部抽筋
發作時間:15-20分鍾
解毒:洗胃
注意:其種子具有上癮性,極危險
建議:了解不多,中國極為罕見
名稱:顛茄,莨菪,巴貝多百合
毒性:6級
地域:歐亞大陸,北美
性質:植物上下全有劇毒,但在醫葯上有很大的作用,主要製作阿托品來刺激中樞神經。花為暗藍紫色,漿果是黑紫色。該毒性可經由食物鏈傳導
症狀:瞳孔放大,心率加速,皮膚發熱,乾燥,口乾,喪失方向感,產生幻覺,視力減弱,心跳聲音加大,行為具有攻擊性,驚厥,昏迷,死亡
發作時間:幾小時-幾天
解毒:使用縮瞳葯,洗胃,嘔吐
注意:顛茄一名起源於義大利語,意思是「美麗的女人」,文藝復興時期,貴族婦女用其滴在眼部,收縮瞳孔,從而變的更加美麗
建議:在中國屬於管制葯物,但是大量存在,比較常見的是某些眼葯水中含有顛茄
名稱:箭毒馬錢子,月籽藤
毒性:6級
地域:中美洲,南美洲北部
性質:各個部位全有毒,被用來製作毒箭,但是吞食該毒則無害
症狀:從面部開始僵硬,肺部癱瘓,無法呼吸,死亡,且屍體變藍
發作時間:立即
解毒:無法可救,因為擴展的太快
注意:該毒葯是一種比鑽石還要貴重的商品,可醫用
建議:中國幾乎不可見,作者曾在秘魯見過毒箭,箭頭呈暗藍色,有芳香,被當地人成為「飛行的死神」,一旦中毒只有死路一條,幾乎沒有痛苦的時間;作者原打算收藏一支毒箭,但是因為無法通過海關檢查而放棄
名稱:芹葉鉤物,有毒的歐芹
毒性:6級
地域:歐亞大陸,美洲東海岸
性質:各個部位有毒,與普通芹菜幾乎一樣,花期的果實毒性最大
症狀:肌肉僵硬,脈搏微弱,死亡過程極疼痛,視力喪失,但中毒者至死也保持清醒
發作時間:半小時,但死亡要數小時
解毒:中毒後立刻洗胃,但成功率很小
注意:傳說中蘇格拉底被判死刑所服用的毒葯;鵪鶉對其有免疫力,但人吃了食用該毒葯的鵪鶉會癱瘓;新聞中所說的毒芹菜中毒事件有可能與此有關
名稱:曼佗羅,瘋狂的蘋果,魔鬼的喇叭
毒性:6級
地域:氣候溫暖處
性質:花是白色或紫色,漏斗狀,但香味怪異,果實多刺,各個部位有毒,特別是枯萎後的葉子,可葯用
症狀:頭痛,脫水,乾燥,瞳孔擴大,失明,無意識運動,狂燥,精神錯亂,嗜睡,驚厥,昏迷,死亡
發作時間:幾小時
解毒:催吐,注射鎮靜劑
注意:燃燒該植物一樣會中毒
建議:在古代歐洲,巫醫用來占卜和治病;傳說中的「狼人」(狼狂症)出現與服用該葯物有關,其的表現症狀符合狼人的表現;在中國主要是麻醉師在全身麻醉時使用,屬於高度危險的管制葯物;東南沿海春季的郊外有時會發現該植物
名稱:鈴蘭
毒性:6級
地域:北美,西歐,但作為觀賞植物全世界都有
性質:白色的鈴鐺狀花朵,非常美麗,偶爾有橘紅色的果實,各個部位有毒,特別是葉子,甚至是保存鮮花的水也會有毒
症狀:面部潮紅,緊張易怒,頭疼,幻覺,紅斑,瞳孔放大,嘔吐,胃疼,惡心,心跳減慢,心力衰竭,昏迷,死亡
發作時間:立刻
解毒:洗胃,服用心臟鎮靜劑
注意:與市場上的大蒜非常像;作為觀賞植物甚至公開出售,作者認為其比較容易生長且觀賞性很高,曾經栽種後贈送他人
名稱:舟形烏頭,烏頭
毒性:6級
地域:北半球溫帶地區
性質:各個部位有毒,特別是根和葉,可葯用
症狀:可通過皮膚吸收,灼熱,刺痛,麻木,惡心,嘔吐,呼吸癱瘓,血壓降低,體溫急劇下降(中毒者的血液會像冰一樣寒冷),劇烈疼痛,呼吸急促,心臟麻痹,死亡,但中毒者始終保持清醒
發作時間:立刻,但死亡則在10分鍾-數小時
解毒:沒有特別有效方法,洗胃,吸氧,刺激心臟,但效果不大
注意:如果不過量,24小時症狀會自動消失
建議:中葯的成分之一,長的有點像蘿卜;一般比較少見
名稱:夾竹桃,傑里科玫瑰
毒性:6級
地域:世界各地,在義大利是葬禮專用的植物
性質:常綠灌木,少許香味,葉子狹窄,白色汁液,花為白色、粉色或紅色,各個部位有毒,燃燒的煙霧和存放花朵的水也有毒
症狀:刺激心臟,大量出血,昏迷,呼吸麻痹,死亡
發作時間:立刻
解毒:嘔吐,洗胃,服用鎮靜劑
注意:其蜂蜜有劇毒;可治療麻風,墮胎或自殺;只有山羊對其免疫
建議:在生活中非常常見,種植或拔除要千萬小心;作者幼時因好奇嘗過其汁液而中毒,幸好量少並且馬上解毒,但仍有劇烈的胸部疼痛感;不過該植物滅蚊效果不錯
名稱:相思豆,愛情豆
毒性:6級
地域:非洲,亞洲,太平洋島嶼,中美洲
性質:主要毒素在種子里
症狀:阻礙消化,腹瀉,惡心,嘔吐,驚厥,混合出血,昏迷,心力衰竭,死亡,屍體口部會腐爛
發作時間:幾小時-三天
解毒:潛伏期比較長,服用高碳水化合物
注意:直接吞食種子沒事,咀嚼種子立刻中毒
建議:法律史上,中世紀用作審判的工具;不要被其美麗的傳說迷惑,其毒性超過砒霜,這大概就是愛情的最好註解吧;在生活中,其所製作的手鐲等首飾品比較常見,作者收藏一串
名稱:北美杜鵑花,杜鵑花
毒性:6級
地域:全世界
性質:北美杜鵑花無香味,而杜鵑花有香味,所有部位有毒
症狀:惡心,無力,嘔吐,麻痹,脈搏減慢,血壓降低,腹瀉,痙攣,昏迷,死亡
發作時間:六小時後
注意:其蜂蜜是有毒的
建議:很常見的觀賞植物,請不要因好奇而品嘗,最好不要觸摸;目前正是欣賞杜鵑的最好季節
名稱:雙子柏
毒性:6級
地域:任何地方
性質:所有部位有毒
症狀:失水,使女性月經不止,驚厥,皮膚水泡腐爛,胃炎,嘔吐,昏迷,腎臟衰竭
發作時間:死亡會在呼吸困難的十小時-數天
解毒:牛奶,洗胃
注意:在古代用來墮胎,但是一般會致命
建議:了解不多
名稱:伯利恆之星,夏季雪花
毒性:6級
地域:氣候溫暖處,特別是中東
性質:高大,無葉,白色星狀花,所有部位有毒
症狀:氣短,呼吸困難,死亡
發作時間:立刻
解毒:洗胃
注意:球莖可少量食用,混於麵粉中
建議:了解不多,但中國幾乎不生長
名稱:馬達加斯加毒樹
毒性:6級
地域:馬達加斯加,夏威夷
性質:主要毒素在籽,有濃烈香味
症狀:心臟麻痹,死亡
發作時間:立刻
解毒:刺激心臟
注意:在歷史上,是神明審判的工具之一,但被後來的殖民者禁止
建議:遠距離觀察過該樹,並無特別之處
名稱:英國短葉紫杉,歐洲紅豆杉
毒性:6級
地域:北半球
性質:除果實外都有毒
症狀:惡心,嘔吐,腹瀉,瞳孔放大,乏力,面色蒼白,發抖,心臟衰竭,死亡,屍體檢查只有胃裡才能發現毒素
發作時間:一小時
注意:過去墮胎時使用,但是死亡率幾乎100%;
建議:作為觀賞性的喬木比較常見,可在植物園中找到;作者曾經用紫杉果泡茶,很安全,請勿輕易模仿
容易誤食類:
名稱:類葉升麻,蛇果
毒性:5級
地域:北美洲森林
性質:葉大,有絨毛,花為白色或藍色,夏秋結漿果
症狀:胃部灼熱,眼花,脈搏加速,熱心,嘔吐,腹瀉,驚厥,休克,皮疹
發作時間:幾小時-幾天,一般為48小時
解毒:洗胃,服用牛奶、蛋清
注意:黑色的漿果與越橘混雜
建議:了解不多
名稱:蓖麻子,蓖麻
毒性:6級
地域:非洲,北美洲,印度
性質:咀嚼兩顆就會死亡,但吞食卻不太會中毒,該毒素是已知的最毒的物質之一
症狀:惡心,嘔吐,嗜睡,蒼白,昏迷,循環系統崩潰,嚴重出血,驚厥,死亡
發作時間:幾小時-幾天
解毒:洗胃
注意:蓖麻榨的油是沒有毒的
建議:混入瓜子中可以輕易殺人
名稱:麥仙翁
毒性:4級
地域:歐洲,北美洲
性質:高大,灰色,花瓣是紫色,籽是毒素源泉,黑色,但全部部位有毒
症狀:惡心,腸胃炎,眼花,乏力,劇痛,昏迷,呼吸困難,死亡
發作時間:半小時-一小時
解毒:洗胃
注意:其籽與小麥相似
建議:了解不多
名稱:瑞香,灌木月桂
毒性:5級
地域:歐亞大陸,北美
性質:春季開花,丁香紫色,白色,芳香,全部有毒
症狀:呼吸道灼熱,嘔吐,腹瀉,乏力,驚厥,死亡
發作時間:45分鍾-幾小時
解毒:洗胃,補液
注意:枯萎後仍有毒
建議:歷史悠久,在古希臘傳說中就存在
名稱:枯死的卡馬夏植物,睡蓮
毒性:4級
地域:除了夏威夷、加拿大和阿拉斯加等地都可以生長
性質:以球莖為中心,花瓣向周圍展開,全部有毒,特別是種子
症狀:乏力,虛脫,呼吸困難,昏迷,死亡
發作時間:幾小時
解毒:沒有特別有效的方法,嘔吐或洗胃
注意:其球莖與大蒜相似;脫水的植物仍然有毒
建議:比較常見的睡蓮是有毒的,請盡量減少近距離聞香味;中國古代有把茶葉放在睡蓮中獲取香氣的清舉,請不要擅自模仿;作者極為喜歡這種觀賞植物,家中用瓷缸有所培植;睡蓮最早的人工栽培記錄是在古埃及(埃及國花),特別是紫(千瓣)睡蓮,是睡蓮中的極品,在古埃及只有王室和貴族、祭司才被允許栽種
毒性:4級
地域:一年生草本植物,與芹葉鉤物類似,沒有紫色斑點,全部部位有毒
症狀:肌肉僵硬,脈搏微弱,死亡過程極疼痛,視力喪失,但中毒者至死也保持清醒
發作時間:幾小時-幾天
解毒:洗胃
注意:常被認為是芹菜而誤食用
建議:購買芹菜的時候千萬小心,尤其是在東南地區
暫時這么多,你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