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玫丹百香 » 張牡丹李姐

張牡丹李姐

發布時間: 2025-07-02 12:54:22

㈠ 無秘狀態省略號後面內容怎麼查看

省略號前後的點號如何處理?
一概省略?全部保留?還是……?
純屬多餘
趙乙
省略號前後的點號如何處理,在國家標准《標點符號用法》中,沒有作出明確的規定,但文件中的例句,其實已經提供了答案。請看例句:「在廣州的花市上,牡丹、吊鍾、水仙、梅花、菊花、山茶、墨蘭……春秋冬三季的鮮花都擠在一起啦!」這里省略號前後都沒有其他點號。我覺得應該照此辦理。道理其實很簡單,既然連文字都省略了,標點符號還留著幹啥?
大勢所趨:不用
婁底
我查了魯迅的《吶喊》,省略號共用了二百多處。多數是點號用在前面,如「殺革命黨。唉,好看好看,……」;一部分乾脆不用,如「什麼都有:稻雞,角雞,鵓鴣,藍背……」;而用在後面的最少,只有《葯》三例,《明天》二例。如:「嘴裡哼著說:『這老東西……。』」由此可見,省略號前後標點的用法,確實是個問題,不但各人的處理方法不同,就是同一作家,也會「隨心所欲」。依我的看法,不用是大勢所趨。不用,既不影響讀者對語言的理解,又符合方便經濟的原則,何
樂而不為呢?
頓號可省
李美仙
請看下列句子:「走進商場,琳琅滿目,家用電器空調、冰箱、電視機、錄音機、……可謂應有盡有。」這里,省略號前的頓號是應該省去也是必須省去的。這是因為,頓號表示的是句子內部並列詞語之間的停頓。既然「錄音機」後面的詞語已省略,頓號也就同時失去了存在的條件,因為詞語和標點符號是不能並列的。而這樣的差錯並不鮮見,如袁珂校注的《山海經》:「巫咸、巫即、……十巫從此升降,百葯爰在。」省略號前的標點同樣應該省去。
省略號是標號
孫山
我想提請大家注意一個問題:省略號是標號而不是點號!省略號雖然也能起到停頓的作用,但這種停頓的提示是不明確的,因為省略號也可能省掉的是個別詞語而不是整個句子,因此在實際閱讀過程中,人們往往會猶猶豫豫,不知如何掌握停頓和語氣。這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閱讀質量。請讀讀下面這句話:「我想,你應該去看看黃哥、李姐……他們這一家人,早不是先前的景象啦!」一般人讀到省略號處,總要試探地看看能否和後面連在一起,不敢輕易停頓。與其讓讀者猜謎,還不如乾脆加上點號。一概加上容易規范,而視情況具體掌握,則難免繼續出現混亂。
不要舍本求末
錢翱
標點符號是文化發展的產物。郭沫若曾說過:「標點之於言文有同等的重要,甚至有時還在其上。言文而無標點,在現今是等於人而無眉目。」省略號前後的點號如何處理,關鍵要看這些點號具有什麼樣的作用;如果有助於理清句子的結構,方便讀者的閱讀,那是萬萬省不得的。比如:「這幾年裡,我去過山東、福建、浙江、安徽、四川、遼寧……福建、浙江的水,四川、遼寧的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省略號後面如果不加一個逗號或者句號,兩個句子便有「粘連」在一起的感覺,造成視覺上的困惑。為了省一個標點符號而導致行文眉目不清,豈不是舍本求末的做法?
請看兩個例句
陶廷楨
在說出我的觀點以前,請大家先看兩個句子:
一、該廠可以生產電機、電表、電線……多種產品。
二、該廠可以生產電機、電表、電線……,多種產品在省級評比中獲獎。
在第一個句子中,省略號後是不能加點號的,因為「多種產品」和「電機、電表、電線」是同位結構,它們是「生產」的賓語,中間不能用點號斷開。
在第二個句子中,省略號後是不能不加點號的,因為「多種產品」和前面的句子沒有關系,它是「獲獎」的主語。只有在省略號後加上句號或者逗號,這個句子的結構才清晰無誤。
因此,我的觀點是:有時,省略號後的點號是省不得的。
問號、嘆號不可或缺
宏波
省略號前面的句子,如果是疑問句或感嘆句,其疑問或感嘆語氣自然緊附於後,同後面省略的內容無關,那麼一定要用上「?」或「!」。且看曹禺《日出》中的一個例句:「(連忙打電話)喂喂,是新報館么?我姓潘,我是潘四爺呀! ……我找總編輯張先生說話。快點!快點!……什麼?出去了?他剛才?……哦,他剛出去。……你知道他上哪兒去了么?……不知道?……混蛋!」這個句子中的省略號,是為了表現通電話時斷斷續續的說話過程。在省略號的前面,既有嘆號,也有問號,這就把「潘四爺」說話時的神態和腔調完全表現出來了。我認為這樣處理是合理的。若是把這些符號去掉,非但達不到現在的表達效果,甚至連句子都會讀不通順。
句子是否完整
劉理忠
省略號前的點號如何處理,關鍵是看前面的句子是否完整。如果是個完整的句子,問號、嘆號毫無疑問應該保留,即使是句號同樣也應該保留。因為省略號不能改變前句既定的語義和語調。不然,既會破壞前句的准確與完整,而且還會影響後句與前句的銜接和貫通。省了一個標點,導致如此後果,這是得不償失的。
如果不是一個完整的句子,情況便大不一樣,不僅頓號應刪,逗號、分號同樣應該刪去,因為這些標點只表示句內停頓,而緊隨在後的省略號有著承前啟後的作用,保留這些點號,只會隔斷文氣,影響閱讀。
冒號酌情處理
李思
省略號前如果是冒號,我認為應該酌情處理。大致有三種情況:
一、省略號在引號內,冒號必須保留。如:「出發前,王班長語重心長地說:『……一定要記住我們班的傳統。』」
二、省略號和冒號直接連接,省略號後面還有其他文字,冒號應該保留。如:「趙老師多次說過:……提問的人傻五分鍾,不提問的人傻一輩子。」
三、省略號和冒號直接連接,省略號是引號內的最後部分或者在段末,冒號不宜保留。如:「在這關鍵時刻,我想起了革命烈士方誌敏曾經說過……」
特殊語氣特殊處理
周其五
問號和嘆號是用來表示特殊語氣的,在省略號前應該保留,在省略號後同樣應該保留。否則,表達的意思可能適得其反。「他去過北京、南京、上海……」和「他去過北京、南京、上海……?」 一個是陳述句,一個是疑問句,如果去掉後者的問號,怎麼分得清楚?有時,句子中也許有疑問詞可以起到提示作用,如「你怎麼知道他去過北京、南京、上海……」但還是以用上問號為好,增加表述的清晰度。胡裕樹先生主編的《現代漢語》中,舉過兩個例子:「你以為……?」「這未免太……!」 這兩個句子都沒有說完,但作者為了表達特殊語氣,用上了問號和嘆號。我認為這樣處理是正確的。
以不省略為上策
李堅
有人說,連內容都省了,省略號後的標點為什麼不能省?其實話不能這么說。
問號、嘆號不能省,毋庸贅言,就是句號也不能省。因為句號一省,兩個句子就會「剪不斷,理還亂」,相信讀書人都遇到過這樣的尷尬。
非但如此,我現在想說的是,在省略號後面,連逗號、分號之類也以不省略為上策。這樣做的最大好處,就是能夠分清句子內部的結構,知道到哪裡是正常的停頓,把內容省略和說話吞吞吐吐、斷斷續續之類區別開來,不至於因為缺一個點號而曲解了作者的意思。
話說例外
吳柳
省略號前後能否保留標點符號,我基本上是個保留派,但仔細想想,也有例外,特提出以下幾點,供各位參考:
一、省略號用於句首,前後都可不加點號,如「……同志們,這張黨員登記表的歷史就是這樣」。
二、省略號獨佔一行,標示該行省略或整段省略,前後都可不加點號。
三、省略號標示沉默不語,前後都可不加點號,如「『……』張聞天痛苦地搖搖頭」。
四、省略號是引號內的最後部分,為了避免標點太多,版面顯得瑣碎,省略號後可以不加點號。
五、省略號位於段末,無「後顧」之憂,除特殊語氣外,省略號後可以不加點號。
一個點號足矣
鄭維棲
省略號前後的點號如何處理,我的體會是可以全都不用,卻不能全都用。標點的作用是使文章眉目清楚,用上一個點號,足以達到目的。如果前後都用,就會三個符號並列,有時還會出現引號,就會四個符號並列,實在有點「不堪入目」。舉個例子:「1964 年,作者回到北京,寫出了一部長篇,還改編了一個劇本,……。『文革』開始,大禍臨頭。」省略號前的逗號,實在是不必加的。
編者附言
本以為是一個小問題,誰知討論起來卻是眾說紛紜,而且很難一言以蔽之。
編者認為首先要明確兩個前提:一是這里討論的是省略號前後的點號問題,引號、括弧等標號可以照常使用,不在討論范圍之內;二是點號是指本該有的點號,如要表現說話斷斷續續之類,原本沒有點號可言,也不在討論范圍之內。
經過討論,編者傾向於接受以下的觀點:
省略號前的點號,關鍵是看前面的句子是否完整。凡是完整的句子,問號、嘆號、句號均應保留,因為後句不應改變前句既定的語義和語氣;如果是不完整的,除冒號要酌情處理外,逗號、分號、頓號皆不必或不該保留。
省略號後的點號,除處於段末或引號內句末者外,原則上皆應保留。這樣做的最大好處,是有助於分清句子的結構,提高表達的清晰度。這也正是我們使用標點符號的目的。

熱點內容
倒扣盆盆景 發布:2025-07-03 08:09:22 瀏覽:981
插花尺寸 發布:2025-07-03 07:58:54 瀏覽:331
七夕詩詞嗎 發布:2025-07-03 07:26:18 瀏覽:396
七夕自編詩 發布:2025-07-03 07:19:16 瀏覽:536
牡丹江招貼 發布:2025-07-03 07:02:17 瀏覽:550
包一朵玫瑰花包裝 發布:2025-07-03 06:52:24 瀏覽:800
耐克開拓者花卉 發布:2025-07-03 06:47:27 瀏覽:114
新鄉養蘭花 發布:2025-07-03 06:41:37 瀏覽:938
苦丁茶花粉 發布:2025-07-03 06:23:15 瀏覽:736
蘭花作文滿分 發布:2025-07-03 06:23:14 瀏覽: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