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百科 » 蕉城杜鵑花

蕉城杜鵑花

發布時間: 2023-07-27 06:41:30

『壹』 什麼季節去霞浦旅遊最好

霞浦其實是寧德霞浦縣,我給你一些帶有寧德的資料
每年的4月至12月是專最佳旅遊時節。
太姥屬西麓的山坡上和峽谷中,遍布著紅、白、紫等十餘種杜鵑花,每年春天杜鵑花開的時候,景色十分優美。
如果想觀賞太姥山的紅葉最佳時間則為11月下旬:景區西南側霞浦縣境內楊家溪盡頭處的渡頭,有兩片面積為250畝的天然楓樹林。林邊河湧上夾有面積百餘畝的荻花灘,每年秋末初冬,楓林紅透,而荻花則一片雪白,別有情趣。

寧德地區年平均氣溫在14-19℃之間。溫暖濕潤,四季分明,最高氣溫出現在7月,月平均氣溫可達到28℃-29℃,最低氣溫出現在一月,月平均氣溫在8℃左右。
寧德地貌復雜多樣,有山地、丘陵、盆地、平原等多種地形,因而在小氣候方面各個地區也頗有不同。雖然沿海和內陸地區有一定的溫差,但總的來說,寧德氣候溫暖,降水充沛,一年四季皆可旅遊。
每年3-6月是寧德的梅雨季節,多連綿陰雨天氣,7-9月是台風多發季節,多暴風雨,此時前往寧德旅遊,需要注意天氣預報,准備好雨具等相關物品。

推薦景點:太姥山 九鯉溪瀑 晴川海濱

『貳』 中國福建寧德赤溪鎮

中國福建寧德赤溪鎮行政區是屬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赤溪鎮。 一·歷史文化地處蕉城區北部,東與福安接壤,北與周寧相鄰,南接八都、霍童、九都,西接寧屏路。東經:119○25』20」~119○25』50」,北緯26○51』28」~26○58』69」,屬亞熱帶山地季風氣候,年均降水2300毫米,年均氣溫20.2度,鎮域面積168平方公里。赤溪鎮古稱雁樂里,又稱安樂里,後改為赤溪至今。早在唐開成二年(公元831年),就有先民聚居於此,近代行政區劃為安樂里(屬十一都),含安樂、灘頭、長源、赤溪、爐田、嶺頭、牆角、宣洋、謝洋、琴前、官嶺、芹客、廣教寺,到民國初期赤溪鄉屬第二區(霍童)轄:夏村、班宣、官嶺、赤溪、龜山、南陽、東南、爐田、嶺頭。解放初期赤溪鄉屬第三區(霍童),轄南陽、東南、官嶺、班宣、龜山、夏村、爐田、桃源、黃田。1956年赤溪鄉屬霍童區管轄,1959年赤溪成立人民公社,1961年改為赤溪區,1966年恢復人民公社,1984年改為赤溪鄉,1992年改鄉為鎮。赤溪歷史悠久,人文底蘊深厚,原有戲種閩劇、唱班、鼓樂隊,現已解散,民間歌謠有描述勞動艱辛的福州傳、採茶歌、長年歌,描述愛情的紅蓮歌、畲貌傳,描述人情世態的賭博傳。曾出過進士吳承敕、黃登璉、黃邦教等,舉人顏朝喜、顏懷源、黃碩等,貢生楊世祿、傅調梅、傅本章等。古民居有赤溪大古宅,建造於清乾隆年間,約280年,土木結構,三層樓房,120間,面積1632平方米,96條大柱支撐,前後僻廈,左右天井,造工精美,雕梁畫棟,擁有圍屏,古香古色,左正房間為1934年紅軍會師時粟裕與葉飛議事點。黃田大古宅,建於明代,佔地面積1000多平方米,內有暗道。吳氏木坊(桃源村中),1817年(清嘉慶22年)建,為表彰吳氏貞節而立,佔地30平方米,坐西北朝東南,面闊三間,進深二間,重檐歇山頂,高9米,1992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陽谷宮,清朝嘉慶30年建,土木結構,有戲台,面積700多平方米,一層樓房,是北上抗日先遣隊與閩東工農紅軍會師地點。廣教寺位於赤溪鎮西北距鎮轄區400多米的山坡上,始建唐大中元年(公元834年),康熙間修,1992年重修。坐南向西,依次為彌勒殿、大雄寶殿、觀音殿(久廢)。舊傳邑人陳勖詩:「佛教憑推廣,禪關此地開。透迤山徑入,闃寂法堂回。雲樹吟風味,霜楓擲露台。相過應一笑,頓覺俗塵灰。」據說牆壁有朱熹筆跡:「寒竹風松」四大字,現字跡模糊不清。地表散布零星遺物有南宋政和五年石槽大小兩口,木魚一隻,銅鍾250公斤一個,均保存完好。古遺址有赤溪羊欄崗青銅時代遺址、龜山禪寺遺址。龜山禪寺始建於唐開成二年(公元831年),五代閩王王審知建殿五間,宋朝雍熙二年賜額「雍熙禪寺」,明朝成化十年重建,清朝乾隆十六年修。據說鼎盛時期有僧眾300多人,寺田1000多畝,民間尚有「一龜、二鳳、三支提」的說法。目前,遺留1座後殿及殘垣、殘基、6個蓮花池。
二、自然景觀
赤溪自古有「壁立千尋」、「石牛望月」、「帶水潮淙」、「南屏晚鍾」等十景。泉懸百丈:在由知村左側,千級石磴,一匹大白練,千山靜寂,水聲如濤,只見瀑布如銀河下瀉,在山腳激起千波萬浪,水霧蒙蒙,意境幽深,遇天氣晴朗,陽光輝映,如五彩雲霞,接澗而生。。壁立千尋:在松嶺村背後,舉目蒼蒼莽莽,山巒疊嶂。帶水潮淙:在赤溪村東側,潺潺流水,四季湛藍。石牛望月:在黃田村東側,寶峰庵前,有詩雲:忽見桃林菱鏡滿,一枝香信透梅鹽。眠牛,在赤溪村南側,林間隱許,歌轉流鶯。金雞岩:在東邊村外500米,怪石嶙峋,相傳金雞棲息其間。缽盂承露:在院前村,形如缽盂,收露貯煙霞。獅子嘯天:形如獅子,壁立千仞,中稍平坦,小石環列,恍若開口嗆哮,齜牙俱現。螺髻晴天:在院前村前石林,形如螺髻,遇到晴天,光芒四射。馬仙跡:在東嶺村,石上有足跡,棋盤,相傳魏虞唐柳道人聚山奕棋。九重溪:在社洋村後,九重溪水,暖流不涸,清澈透底,彎彎曲曲。五龍相會:在班竹村背後,五個山峰擁抱相間,壯觀迷人,相傳五尊巨龍相聚,有琳琅滿目的柏樹、紅杉、青松,一年四季鬱郁蔥蔥,杜鵑花漫山遍野,鳥語花香。仙人洞:在西坑村外,坑流由間道穿入,樹枝障人,洞中,盤古在澗中零亂,水清見底,清澈如翡翠,潔而平瑩。
三、經濟生產
全鎮總耕地面積為26582畝,其中水田17154畝,旱地9428畝,林地134895畝,有林地109084畝。主經濟作物包括,糧食作物為水稻、甘薯。經濟作物有茶葉、蘑菇、甘蔗、花生、茉莉花、反季節蔬菜,其中茶園1.1萬畝,蘑菇300萬平方尺,居全區之首,有「茶鄉菇鎮」美譽;水果主要有西瓜、桃、芙蓉李、柚、枇杷、柑橘。企業主要有茶葉加工廠 22家, 其中赤溪茶葉有限公司為福建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獨特手工製品有榨油坊、「染青」、土紙,紅糖(已停產,但仍有製作工藝傳人)、八仙果糕。
四、社會發展
全鎮現有鎮直所站單位18個,社團組織2個(議政中心、茶葉協會),26個行政村, 255個村民小組,153個自然村,其中少數民族107戶,473人。全鎮總人口為24063人,其中男12992人,女11071人。鎮區面積約為0.32平方公里(479畝),常駐人口5000多人,其他較大的人口集中地為夏村,現有人口2354人,近年來新增的新村有岩坪新村、洋中新村、坑坪新村、琴田新村、南陽新村、榕樹兜、岩頭洋、文昌閣開發區,人口2000多人。村道主要有赤溪至龜山、赤溪至官嶺、赤溪至邑坂、斑竹岔口至嵋洋嶺道路,通車里程約120公里,全鎮26個村莊基本實現水泥道路硬化。有衛生院1家,衛生所站37家,從醫人員36名;中學1所,18個班,教師70人;小學8所,56個班,教師116人。
五、風俗傳說
獨特的民間風俗有二月二迎土地、四月八牛節。民間崇拜有林公、奶娘、仙姑、楊公八使、大聖。獨特的民間崇拜有楊公八使。
金雞岩傳說:距寧德市赤溪鎮東邊村800多米的公路上,有一高丈余闊六、七尺的岩壁,其上有一幅摩岩石刻,由於年深月久,綠苔蔥掩,字跡模糊,難以看出個究竟來。據傳說其石刻歷時已久,約在北宋元豐年間。正因為長久以來沒人能真正識別出它的來由,所以更為它增添了神秘之感。傳說,宋時赤溪這一帶尚被開發,沿山盡是茂密的森林。有一年春天,東邊村山路來了一位青年壯士,他見此處滿山遍野葉綠花紅、鳥語花香、風景秀麗,留連忘返。忽然間,他發現路邊岩石上有塊壁刻,壁下凹進一洞,盤坐一尊石佛——彌勒。由於他頗通文墨,時而興至,坐下研讀字跡。讀到最後一行時,忽然岩隙崩裂,一聲「咯咯」,蹦出一頭金燦燦的金母雞和一群小金雞,在陽光下閃爍著道道金光。眼前的景物誘使他分了神,使他再也不想研讀石刻了。他忙站起來,去捕捉那金母雞,誰知那隻金母雞「咯」的一聲,一頭鑽進了石縫。眼看沒抓到手,就忙著又去捕捉小雞,但這群小雞也頂精靈,這邊一蹦,那邊一跳,隨之鑽進石縫中去。只有一隻小金雞,被困到石佛旁,他不肯罷休,就用盡全身力氣,將石佛搬倒,果然在佛座下抓到了這只小金雞。這時他極為高興,細細回味著這場驚喜,他漸漸地領會到,這塊摩岩石刻處就是一個金庫,那麼這篇石刻文字正是揭示金庫的秘訣,他追悔自己見金矢志,沒有好好地一口氣讀完這篇刻字。於是他決心再從頭讀一遍,可奇怪的是,讀不上幾個字頭就痛得眼花繚亂。此時天色已晚,他心想若再不找個地方棲身就要為狼果腹了。由於天色越來越黑了,他昏沉沉地走著走著,不料把一個老人碰倒,正想向老人道歉,那老人卻已微笑著開口說道:「年青人,走路那能不向前看,橫著肩走路怎麼行?那容易走歪道呀!」他連忙解釋道:「老伯,實非有意,只怪我心仍在解一個謎,把您老得罪了。」老人又哈哈地大笑說:「是了,你在思索那石刻吧!這個謎有甚難解呢?需知勤力千金,希罕那金山銀庫做什麼!不靠自力更生坐吃山空!」聽了老人一席話後,壯士,細細咀嚼,恍然領悟了「勤能變金,力能致富」的道理。後來他在老人草蓬里棲身一夜,次日,毅然走回頭路,回鄉去了。不知經過多少個年代,直到清初年間,這一帶已初步被人開拓,建立起村落,有一年,有個講下南話的青年人到了這個村(現在東邊村),一邊開墓地,一邊對人說,他祖上在此得金發達,這里山青水秀,按祖上的心願把祖骨歸葬於此。經過一番話後,為此,字岩存金的故事就很快地傳開了。不久,村裡人也認為這里確實是家鄉風水集結點,就在字岩的前面建起了一座十六柱的八角涼亭,供人賞景休息。到了公元1922年(民國11年)赤溪暴發了一場大山洪,把八角亭沖倒了,石佛也被沖毀了。但是這塊摩岩石刻至今仍保留著。
黃碩訴鹽狀:黃碩字廷彬,號華亭,清·康熙24年出生於寧德縣十二都爐田村書香世家,自幼天資聰明,飽讀經文,才華出類拔萃,為縣內學子所共仰。乾隆十年中試「歲貢」,授福建永定縣訓導,署教諭之職(見《寧德縣志》)。在位四年期間,為官清正,為人剛正不阿,深受百姓的愛戴。乾隆8年,黃碩年逾58歲,因身體不佳,辭職歸里閑居。此間,寧德鹽官商周良任以鹽摻砂,行銷全縣,士農工商乃至乞丐,無不咬牙切齒痛恨,聯名向知縣告發無效後,部分群眾挺身而出,陸續上省遞呈,均被拘押打入水牢。後來才知此奸商是總督義子。顯然,呈狀之士無疑自投虎口,蒙難者親屬心如火焚,邀請城鄉士紳、賢達集中城邑,推舉足智多謀之士營救罹難之人。有人舉薦爐田卸職歲貢堪當此任,隨即將黃碩請到縣城議事。當黃碩知道這鹽官商靠山堅硬,初以婉言謝辭。但眾紳又以拈鬮相難,定要讓黃碩先拈,黃碩明知鬮中有詐,也只好領命,辭別眾紳,前往省城。他先探明水牢人犯是否虛實,然後到館里靜候。一日,黃碩聞知一卓姓欽差大人已進省內。為營救水牢中的同鄉,他心生一計,命家人請來紙扎藝人,扎了三中瞎眼獅子,每隻口含鋼錢,擺在一張桌上:「三獅(三司諧言)目生目真,只見口含錢。欲須清水正,唯求桌不偏。」命有人抬到大街供人觀看。卓欽差一見蹊蹺,即追查何人之舉,並傳令接見。黃碩叩見欽差大人時,先取出一包鹽倒入桌上擺放的一碗水中,待其溶解後,碗底留下一撮細砂子。黃碩向卓欽差稟明了寧德鹽官商周良任與本省總督結義父子之親,以鹽摻砂,禍害良民,三司皆受行賄,義士告狀反遭罹難等案情。卓欽差聞之,勃然大怒,嚴厲說道:「此案不辦,有負聖恩,愧對百姓。」隨後令將鹽官商周良任緝拿歸案,審理屬實,判之殺頭極刑。行刑之日,省垣士人、商賈沿途鼓掌叫好,有人還在刑場張貼對聯,大書:「黃碩公流芳百世,周良任遺臭萬年。
撈寶:從前,赤溪鄉有個義士傅林妹,傅林妹從小練了一身好武藝,專門劫富濟貧,後來被官府抓去判了死刑。他生前用過的那把一百二十斤重的寶刀,也被埋在兒欄崗深處。過了好久好久,有個雲游四方的和尚來赤溪。他告訴大家,只有十個親兄齊全的人家,才能得到這把寶刀。村裡正好有戶人家,已經生了九個兒子,主人得寶心切,等不到第十個兒子出生時,就急急忙忙想動手,但差一個兒子怎麼辦呢?只得暗自叫自己的妻侄來湊數。一天,這一家人齊集到兒擺崗上,等呀,等呀,等了半天果然從深山處慢慢地閃現出一把寶刀來。這時老九高興地趕快伸手抓,可惜只差一截抓不到,他大聲叫道:「表兄,快來拉我一把」。這一叫不要緊,原先現出的寶刀又很快地消滅得無影無蹤了。
附:1.赤溪鎮共轄26個行政村,分別是: 2.班竹村、赤溪村、大壇村、東邊村、東牛村、墩頭村、官嶺村、黃田村、留洋村、爐田村、牛洞村、芹格村、社洋村、松柴嶺村、桃源村、西坑村、溪園村、夏村村、小壇村、宣洋村、岩坪村、洋林村、陽谷村、由知村、院前村、禪地村。

『叄』 寧德有什麼地方好玩的,

山、海、川、島一體化和生態純凈美,是寧德市旅遊資源最大的特色。沿海是北起福鼎太姥山,南至寧德三都澳,包含霞浦楊家溪、福瑤列島、東沖半島的藍色旅遊資源帶。
2003年6月28日,苦戰5年,耗資81億元的福寧高速公路(福鼎——寧德)全線通車,福建打開北大門,對接長三角將夢想成真。這條路北連滬、杭、甬高速公路,南接福、廈、漳、泉、廣、汕高速公路,今後從寧德蕉城到福州約1個小時,到廈門4個小時,到溫州2個半小時,到寧波5個小時,到溪口5個小時,到杭州6個半小時,到上海8個小時。
寧德三都澳
三都澳雄踞太平洋西岸,位於福建省東北部沿海,是世界著名天然深水良港。郭沫若先生在游覽三都港時曾賦詩贊美:"良港三都舉世無,水深灣闊似天湖。"

據歷史記載,三都澳早在唐朝就有開發。1898年,三都澳設福海關,偉大民主革命先行哪畢者孫中山先生,早在《建國方略》中就提出了開發三都澳的計劃。
新中國成立以來,三都澳作為軍事要地不為外界所識,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三都澳再次成為世人矚目的地方,澳內五大單島奇峰怪石妙趣橫生,吸引了眾多人士來這里觀光游覽。
三都澳不僅是世界著名的深水避風良港,也是我國獨有的大黃魚內灣產卵場。海上大黃魚養殖規模是全國最大,其功能齊全的海上管理機構已成為一道國內獨一無二的海上風景點,被國家旅遊局列為福建省唯一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 三都澳海上漁排成為遠近聞名的「中國威尼斯」,是三都澳"海上天湖"二日游的首選景區。
獨特的人文景觀,軍港風情、歷史滄桑、海洋文化及周邊的斗帽島、青山歷擾島的自然海蝕景觀交相輝映,吸引了眾多的遊客來這里觀光游覽。
海上仙都太姥山李爛芹
太姥山位於福鼎市境內,北距浙江省溫州市150公里,南至福建省福州市250公里,背山面海,素以「山海大觀」著稱。它北望雁盪山,西眺武夷山,三者成鼎足之勢,雁盪、武夷地處通衢,聲名遠著;而太姥獨居海隅,知之者鮮。閩人稱太姥、武夷為雙絕,浙人視太姥、雁盪為昆仲。隨著福州至溫州沿海高速公路的建成,這一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必然脫穎而出,成為我國東南沿海旅遊熱點。
歷史上,太姥山盛於唐。玄宗敕建國興寺後,山周先後建了36座寺院,使太姥山由道教聖地轉為佛教活動中心;同時,西方明教傳入,於摩霄峰上建造摩尼宮。宋代名人雅士集,授學傳知於太姥。朱熹避難山下,講理學、注《中庸》。
唐宋以來,文人墨客留下大量文學作品,已出版太姥山詩文集計20多萬字。
看名山,見仁見智,因人而異。太姥山是一部大自然經典巨著,期盼著四方遊客探尋它那永恆魅力。

熱點內容
另一朵玫瑰那樣獨特的小說 發布:2025-07-05 17:07:16 瀏覽:408
取名為海棠 發布:2025-07-05 15:17:53 瀏覽:642
白蘭花雕刻 發布:2025-07-05 14:39:49 瀏覽:125
在心中盛開一朵 發布:2025-07-05 14:34:06 瀏覽:418
六指蘭花 發布:2025-07-05 14:15:48 瀏覽:805
插花福州 發布:2025-07-05 14:14:32 瀏覽:726
矮喬木盆景 發布:2025-07-05 14:08:35 瀏覽:706
牡丹花藝作品 發布:2025-07-05 14:07:11 瀏覽:14
花藝WFC 發布:2025-07-05 14:07:05 瀏覽:143
干玫瑰花面膜 發布:2025-07-05 13:47:48 瀏覽: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