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禮贊
① 描寫植物的散文
《落花生》自〈許地山)
《松樹的風格》(陶鑄)
《茶花賦》(楊朔)
《白楊禮贊》(茅盾〉
《囚綠記》(陸蠡)
《紫藤蘿瀑布》(宗璞)
《楊柳》(豐子愷)
《合歡樹》(史鐵生)
《說荷》(趙文美)
《綠天》(蘇雪林)
《窗前的樹》《牡丹的抗拒》(張抗抗)
《石縫間的生命》(林希)
《黃山絕壁松》(馮驥才)
《泉》(賈平凹)
《老家的樹》(郭楓)
《傾聽生命行走的聲音》(易宗明)
《榕樹,生命進行曲》(劉再復)
《離太陽最近的樹》《沒有一棵小草自慚形穢》(畢淑敏)
《風與蘆葦》(趙麗宏)
想了挺久,名家的散文應該比較有借鑒作用。
怕字數不夠,就沒有找來原文,搜索一下應該很容易
② 《十二國記》音樂的全部名稱
專輯曲目 - 十二國記 OST1 十二幻夢組曲(320KBPS)
Track 01 十二幻夢曲 (Full Version)
Track 02 十二國幻影 (Sub Theme)
Track 03 國~聖なる響
Track 04 妖魔
Track 05 気配~躍動
Track 06 夜想月雫
Track 07 威風王景
Track 08 風駿
Track 09 旅路~蓬山遠景
Track 10 十二幻夢曲 (Acoustic Version)
Track 11 國~東方麗韻
Track 12 蒼猿~真実の鞘
Track 13 襲來
Track 14 混迷~悲愴
Track 15 月迷風影 (Slow Version)(歌 有坂美香)
Track 16 十二幻夢曲 (Piano Solo)
專輯曲目 - 十二國記 OST2 十二幻夢繪卷(320KBPS)
Track 01 Scene1~陽子
Track 02 異郷遙
Track 03 十二幻夢曲~彼方への哀歌
Track 04 故心郷
Track 05 Scene2~仮面
Track 06 遙かなる旅路
Track 07 楽光
Track 08 紅瞳覇者
Track 09 摩天打響
Track 10 流雲のハヴァーヌ
Track 11 Scene3~覚醒
Track 12 Sanctus~祈迫
Track 13 萌芽の朝
Track 14 東方禮讃
Track 15 ?#092;命の烙印
Track 16 悲劇のロンド
Track 17 義軍布陣
Track 18 Scene4~澄心
Track 19 月迷風影 (Scat Version)
Track 20 月迷風影 (Instrumental)
Track 21 夜明け~旅鳥
Track 22 偲芳歌
Track 23 霧雲憂想~宮中
Track 24 哀情曲
Track 25 眩光心象
專輯曲目 - 十二國記 蓬山遠景~胡弓 Memories(256KBPS)
Track 01 國~東方麗韻 (Traditional Version)
Track 02 蓬山遠景~旅路
Track 03 十二幻夢曲 (Acoustic Version)
Track 04 澄空雲
Track 05 木霊響聲
Track 06 涙華
Track 07 夜想月雫
Track 08 偲芳歌 (胡弓Version)
Track 09 襲來~連鎖
Track 10 流雲のパヴァーヌ~哀歌
專輯曲目 - 十二國記 夜想月雫~Piano Memories(256KBPS)
Track 01 十二幻夢曲 (Piano Arranged Version)
Track 02 楽光 (Piano Solo)
Track 03 偲芳歌 (Piano Solo)
Track 04 國~聖なる響 (Piano Arranged Version)
Track 05 夜明け~旅鳥 (Piano Arranged Version)
Track 06 東方禮讃~Minimal China (Piano Arranged Version)
Track 07 いつもの朝~予感
Track 08 故心郷 (Piano Arranged Version)
Track 09 夜想月雫 (Piano Arranged Version)
Track 10 眩光心象
專輯曲目 - 十二國記 月迷風影(256KBPS)
Track 01 月迷風影
Track 02 十二幻夢曲~孤月蒼夜
Track 03 月迷風影 (Original Karaoke)
Track 04 十二幻夢曲~孤月蒼夜 (Original Karaoke)
專輯評論 - 十二國記 OST1 十二幻夢組曲(摘自漫遊的周刊)
十二幻夢曲 (Full Version)
開題,解題,一首史詩般的十二幻夢曲,在亂石中穿空,飄落下千堆雪詩,筆筆抖落,柔軟卻又不失神韻,唯有這最後一筆總是將雪氣貫穿,再也看不見任何白色。轟然的聲響中,巨石迸裂,悠揚的笛聲在綠樹白花中降臨在故鄉的土地上,有如仙山上的主人,在蹉跎過風雨,迎來一片淡心的時候,依然懷念,那裡的故事若能讓人忘情,月夜也不會如此悵惘,飛天原來只是一曲孤獨的劇本。音樂變得更緩,他,開始戀戀,那塵封了許久的鏡中的渡口。猛地,鼓聲大作,一場狂風暴雨襲擊,讓那望月興嘆的平靜被沖開了,風雨迷途,沒有了方向,在驟然出現的森林裡,看不到一絲光的天空,似乎也搖晃地倒下來,慌亂漸漸在音樂聲中出現,強烈的壓迫感襲擊過來,逐漸逐漸的,打亂的步伐在疲累中停下了,迷失了的心找不到寄居的地方,傷心和絕望,在鼓聲和小提琴的交織中發出嗚咽,落地窗毫無顧及地讓黑暗潤飾了整個空間。輕了輕了,感覺身體變得輕了起來,音樂聲就這樣告訴我們,似乎在問:你還認不認識你自己!短暫的輕浮就已經讓你找不到一切了嗎?柳琴如淚滴落在紙上,化開,高揚低收,散亂的經脈在這起伏的懺悔中尋求到了安慰,逐漸回歸到它自己應該在的地方。蒼天垂憐,雲游的小鳥竟然在那一刻發現了彷徨的他,終於有機會能夠展開那一卷生死書了。在出口處,他仰天長嘯,為那源源不斷的空氣,然而命運竟然如此與他玩笑,他以為再走一步就可以了,可是災難卻不停地跟在他的身邊,他真的逃不掉了嗎?聽,那萬馬齊奔的聲音是什麼,來接他了,有人來接他了,是生命的氣息,那是他自己心中無法消滅的對生的盼望。活著其實是一件再單純不過的事了,但是要好好的活著卻必須擁有一種覺悟。他,覺悟了,在鼓聲和小提琴聲中,剛才那急促的鼓聲淺斟的小提琴正是凌亂的思緒,而現在有力敲落的鼓槌和整齊的弦上的拉動,為那沖破困守的牢籠,走向晴天。不再溫溫地順順的,做朵含羞草,要做就做那蘭芝,屹立在峭壁上。真的很喜歡這最後一段振奮人心的音樂,好象全身的血液都要沸騰起來,不由自主地想要大幹一場的感覺。
十二國幻影 (Sub Theme)
低沉憂傷的震盪的音樂在提琴聲中搖晃著,那是戰亂中留下的荒蕪,蜻蜓在提琴的弦上毫無目的地舞著,跳著誰也不知道的舞蹈。這一曲里前半段的餘音被處理地緩慢如沙鳴,帶有點小小的嗡嗡聲。苦澀和悲戚環繞在樂手的周圍,好象一張大網將整個音樂遮罩起來,看不到光亮的殘酷和恐懼盡數在音樂里。彷彿是一個曲折的看不到盡頭的迷宮。這一段曲子有點像天鵝將死的時候,所有的一切都陷入死寂。一片沉默在現實中苟延殘喘。可忽然間,曲風一轉,由跳躍的鈴聲帶動小提琴,就好象讓人看到了起舞的小天鵝,有點被困的蕭聲輕快起來,聽這後半段的曲子,似乎有點圓舞曲的味道,范圍和腳步都擴大起來。一個個圓弧就是這樣畫出來的。突然小提琴再轉,一波三疊,再度回歸到凄涼,就好象在告訴聽者,中間聽到的那一段是幻影,現實依然沉寂著,等待英雄的降臨。若說第一曲功勞最大的是鼓,則此曲功勞最大的就是小提琴,前者將情緒提升,後者則將思緒埋藏。
國~聖なる響
柔軟的吉他被撥動著,輕微而細巧,手指一甩,低低地吟著,這是一張近在咫尺的畫卷,卻看不到絲毫顏色,只有一片空白。直到口琴聲起,是那畫者正在思考著如何落筆,才如此畫之停之,一如那口琴的連綿。捻著筆管,在顏色的調試中,鋼琴聲作為主色,笛聲作為背景,在清冷的光線里下筆如梅開,但是這鋼琴聲,非但沒有把耳邊的回響拉近,反而遠離了,緲緲如絲,遙遠的宮殿就在雲遮中露出一角。這就是畫者的本意吧,讓低吟的樂橫亘在兩頭,連接住整個景色,口琴、鋼琴和笛子交錯印染,形成延伸的畫意,不再有停頓,直上仙山去。
妖魔
躁動不安的氣息一開始就營造在樂曲里,簡直就是暴風雨前夕的泥土,潮濕而鼓噪不安伴隨著小提琴的撕動,中提琴的呻吟,扯著詭異的翅膀,在暗黑的森林裡飛著,閃耀的眼睛在黑暗裡顯得特別的妖異,凌亂的樹頁片片翻滾,似乎在宣告著那即將到來的混亂。中途兩次片刻的寧靜,反而更襯託了詭異。但是後半段那有節奏的鼓聲,似乎讓那妖魔的可怕度消退了些,卻多了點神秘和誘惑,是一種有點單薄的妖艷。這首曲子里唯一沒有的就是恐怖,比起格萊美的,恐怖在這首里可以說是沒有了。
気配~躍動
緊接著上一首曲子,上來就是小提琴如同拉鋼絲般的聲音,聽著讓人渾身不舒服,一縷煩躁瞬息升起。短促的音節穿插著偶爾闖入的鋼琴點,就好象逃串的人一樣。而其後的手鼓,鈴鼓卻又不由自主地讓人想起馬蹄。然而這後面的一段卻顯得有順序起來。就好象好多好多人擠同一個出口前,從開始的混亂到井然有序。這是一場人的心理常態和災難的較量。所以始終是以短音為主。
夜想月雫
鋼琴的水聲,在入夜的時際,波光粼粼,此時,二胡的聲音(雖然我剛開始的時候覺得是馬頭琴)橫空出世,踏月而來,二泉映月的傷痕再度破裂,缺了邊的月裂開在水裡,顫抖的弦在鋼琴無奈的起落之間嗚咽,沒有人能夠忽視這樣的孤寂。從高處落下的鋼琴聲是那少女的淚,一滴落在江河裡,淡而不化,而二胡則是她被風飄亂的頭發,吹上了無邊的月冷。一葉小舟就這樣目送了葬了花的思鄉人。而聽了一夜雨的小樓就這樣關住了白了頭的念家人。只有尾音中繚繞而上的鋼琴,才為這月夜增添了一分桂香,沖上雲際。
威風王景
緊張的提琴滲透在碎步中,這一份緊張是一根線一直穿在整首樂曲中,但是幸虧有了長號,那沉沉的卻分量十足的音色,挽救了所有的不安。昂揚而慎重的氣勢凝聚不散,絕不會被輕視,而且如光斥退黑暗一樣,逐退了所有的宵小。
風駿
明明是吉他與簫,卻讓人感覺到馬頭琴的氣息,因為那是風沙濺起的塵土,飛揚卻不迷人眼。風駿,僅僅是名字就已經讓人想動起來了,聽了這歡快高揚的開頭,實在忍不住想跟著一起跳起來,渾身的細胞都開始活躍了。曲聲由低轉高,速度有快有慢,卻始終維持在那一點節奏中。很喜歡這樣的曲風,有點邊塞的民風,那喜歡跳舞,喜歡唱花的民族啊。我彷彿看到了曲子深處所冉冉升起的草原的清香,在呼喚流浪的鷹。馬嘶鳴千里萬里,是因為這樣的邂逅啊。山下有水,有水的地方也有草,水撲臉上的淡淡的水氣,滋潤的笑容,在裊裊遠去的餘音中定格。
旅路~蓬山遠景
風駿中的輕快,在長時間的旅途跋涉之後,終於懂得了澀。低沉的大提琴緩慢地移動著,而如同被沙塵侵染了一樣的空竹聲,就好象毒辣的太陽,猛烈地燃燒著一切。汗水和勞累交織在被太陽灼傷的身心上,口乾舌燥遙望遠處的蓮山,隨時要昏厥的精神就被這遙遠的氣息拉扯著,心中渴望著它就在眼前。中途的鼓聲是跳動的心臟在努力地呼吸新鮮的空氣,但整首曲子卻仍一直在郁悶的空氣里浮盪。
十二幻夢曲 (Acoustic Version)
吉他與二胡合奏了這一曲十二幻夢,原本的悠揚瞬間被哀婉所替代。二胡的節奏明顯比夜想月雫來地緩慢,這是一個女子正拿著綉花針一邊綉著心情,一邊搖晃著身邊的搖籃,臉上流露的是滿足?幸福?還是嘆息?所有的一切都在那幽幽的影子里。竹林深處,在那女子孤獨的身影背後到底存在著什麼?讓她如此痴迷地守護?吉他與二胡引領我們過去,原來那裡竟然是…… 春江,花月,潤過了藏青碗,拂開了煙琉璃,從此淡了江湖,倦了天涯。若說第一首是氣勢悠然的唐詩,那這一首就是斷腸的曲中小令。
國~東方麗韻
花叢中,琵琶的清脆,笛聲的清秀,古箏的清雅,好一副仕女圖。聽著這一曲仕女奉酒,玲瓏晶瑩,閉上眼睛遐想:繁華的都市,百姓熱鬧穿梭,陽光溫順和煦;而宮殿之上,霓裳羽衣,在茉莉的芳香中翩翩起舞,明朗快樂點綴在這一場宴會之中,君臣相顧,隨意暢飲,一派昇平氣象。這一首曲子沿用了中國傳統民樂之一《茉莉花》,梁邦彥讓這一首清香可人的小曲充滿行雲流水的甩袖之風,極妙地形容了東方麗人的俊秀。而且這首與OST2里的偲方歌遙相呼應,成為兩張OST里東方氣息最濃重的音樂。
蒼猿~真実の鞘
一種堵塞的郁悶在號聲和提琴的沉重中誕生並且綿延。烏雲瞬息萬變,陰險地笑著,滾滾濃厚,壓向頭頂心田。依舊有那種小提琴拉鋼絲的煩躁。即將光臨的誰也不知道的面目,讓人在未知數面前膽戰心驚,就好象在黑暗中突然聽到一陣細碎的腳步,那故意邁地很輕卻剛好可以讓人聽到的腳步聲。
襲來
電子樂器的運用是這首曲子中最大的特色。那種音響為樂曲創造了最好的效果。如同閃爍霓虹燈一樣舞曲風格,使得那種風聲鶴唳的緊張和士氣被鼓舞起來之後的振奮形成明顯的對比。電吉他和電子琴交相輝映,戰場上交鋒前的種種全部在帳篷里的指令中得以展現。
混迷~悲愴
前半段小提琴就幾乎保持在幾個音符之間不斷跳動,而間或穿插的是大提琴沉悶的混音,雜亂無章的黑暗撞得螢火蟲們只能摔倒在草叢里才能看見自己。而中間有一段,大提琴聲大作,就好象一陣颶風刮過似的,一片狼籍。對於混亂迷惘的心描繪地恰倒好處。而混迷之後,是坍塌的堡壘,後半段里小提琴緩緩的抽搐著,從地底冒出來的,沸騰的熱氣在凋零的冰花面前更顯冷清。本來被掩蓋的傷口重見天日,從未有過的悲再次灑滿黑森林。悲愴就這樣地燒著了。
月迷風影 (Slow Version)(歌 有坂美香)
最喜歡的一首,在這張OST里。就是這首鋼琴版的慢拍「月迷風影」。一直很喜歡有板美香演唱的這首片尾曲,「月迷風影」僅僅這名字念來就覺得盈盈有月光掉落。更別說聽著這樣的深情洋溢其間。與片尾中的本來版本對比,原來的更加高昂些,直接些,音調也高些,要壯盛些。而這首鋼琴版則整體比原版本慢一拍,就顯得溫柔多了,也委婉多了。而且隱隱有一種羞澀在其中。或許應該說原來的版本是山,而鋼琴版是水,音樂是水,美香演唱的感覺也是水。聽著聽著,就看見絳珠,將滿湖滿湖的愛憐裹起,托星月當她的信差,交付於神瑛的羞紅;聽著聽著,就看見白素貞,摞起一世一世的情誼,延著傘骨,尋覓小牧童的女兒淚。所有的一切都回歸了,回歸到永恆!
十二幻夢曲 (Piano Solo)
同樣也是一首鋼琴版,十二幻夢眨眼之間已經出現了三個版本,盡管同樣是鋼琴,可是在這首曲子之中我卻覺察不到流水的痕跡,點擊瀏覽到的只有苦澀。青楓浦上的清愁,借著酒意澆著,有點冷清,也有點寂寞。聽著這一首,感覺頗有點江州司馬濕青衫的滋味。涼意侵襲,天下的淪落人,所有的一切都將落下帷幕。作為《十二幻夢組曲》的結束曲,它最妙的地方就是尾音的結束部分,忽悠一下,被紮起,彷彿指揮家最後一個束曲動作,將所有的一切都收之在手,不再外泄。由此構成一個完整的跌宕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