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百科 » 杜鵑花發杜鵑啼

杜鵑花發杜鵑啼

發布時間: 2023-07-24 01:55:56

1. 杜鵑花開杜鵑啼,究竟蘊含著怎樣的意思怎樣的哲理

杜鵑花被人們譽為「花中西施」,自唐代起又名映山紅、滿山紅、山石榴、紅躑躅、清明花等,今西北人稱山丹丹,朝鮮族人叫金達萊,它和龍膽花、報春花合稱「中國三大名花」,常被文人墨客歌詠。楊萬里曾有「何須名苑看春色,一路山花不負儂。日日錦江呈錦樣,清溪倒照映山紅」之句,白居易也有「回看桃李都無色,映得芙蓉不是花」的贊美,古老的傳說則為杜鵑花增添了一層迷人的色彩。相傳很久以前,江蘇鎮江市南郊有座小村莊,村姑鵑子美麗聰慧,和多才多藝的小夥子劉鵠青梅竹馬、情投意合。但有情人未成眷屬——好色昏庸的皇帝強行拆散了這對戀人,他把鵑子搶到皇宮作妃,鵑子思念戀人,日夜悲啼,咯血而死,變成杜鵑花。杜鵑花每年清明節前後開始綻放時大都降雨,據說那是魂化為花的村姑鵑子在流淚,這和杜鵑花又名清明花的來歷和「清明時節雨紛紛」的天象不謀而合,讓後人在賞花時難免心生些許憂傷和惆悵。

杜鵑花開子規啼。花鳥同名,鳥語花香。說杜鵑花,就不能不提杜鵑鳥。杜鵑鳥就是布穀鳥,又名杜宇、子規、謝豹,它不築巢,不孵卵,不育雛,慣於把卵下在別的鳥巢里,讓別的鳥代替自己哺育,實屬「剝削者」。關於杜鵑鳥還有一個神話,傳說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杜宇,立荊州一死而復生的人鱉靈為相。鱉靈在外治水時,杜宇與鱉靈之妻私通——與把卵下在別的鳥巢里是同一行徑。事後,杜宇愧疚,就把帝位禪讓給鱉靈,自己退隱西山修道,死後魂化為鳥,自暮春至初夏,日夜悲啼,嘴中流血,聲若「不如歸去」,哀婉凄側,動人心腑。從「又聞子規啼,夜月愁山空」、「子規啼血小樓西,玉鉤羅幕,惆悵暮煙垂」、「子規夜半獨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等詩文詞句中不難管窺一二。史書還記載:「杜鵑出蜀中,今南方亦有之,狀如雀鵲,而色慘黑,赤口有小冠。春暮即啼,夜啼達旦,鳴必向北,至夏尤甚,晝夜不止,其聲哀切。田家候之,以興農事。」可見,杜鵑鳥對「居他巢生子」還是心存不安,日夜啼血「懺悔」,提醒農人「布穀」。鳥猶如此,人何以堪

2. 杜鵑花詩詞

杜鵑花發杜
朝代:近代 作者:秋瑾

杜鵑花發杜鵑啼,似血如朱一抹齊。
應是留春留不住,夜深風露也寒凄。

杜鵑花
朝代:唐朝 作者:方干

未問移栽日,先愁落地時。
疏中從間葉,密處莫燒枝。
郢客教誰探,胡蜂是自知。
周回兩三步,常有醉鄉期。

-1-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唐代:李白《宣城見杜鵑花》

-2-

春紅始謝又秋紅,息國亡來入楚宮。

應是蜀冤啼不盡,更憑顏色訴西風。

——唐代:吳融《送杜鵑花》

-3-

杜鵑花時夭艷然,所恨帝城人不識。

丁寧莫遣春風吹,留與佳人比顏色。

——唐代:施肩吾《杜鵑花詞》

-4-

一朵又一朵,並開寒食時。

誰家不禁火,總在此花枝。

——唐代:曹松《寒食日題杜鵑花》

-5-​

南漪杜鵑天下無,披香殿上紅氍毹。

鶴林兵火真一夢,不歸閬苑歸西湖。

——宋代:蘇軾《菩提寺南漪堂杜鵑花》

-6-

山花無數笑春風,臨水精視迥不同。

喚作映山風味短,看來恰惟映溪紅。

——宋代:袁甫《映山紅》

-7-

何須名苑看春風,一路山花不負儂。

日日錦江呈錦檨,清溪倒照映山紅。

——宋代:楊萬里《明發西館晨炊藹岡》

-8-

亂中一任青春去,秪有閑愁作鬢華。

日暮風吹古原樹,杜鵑啼遍滿林花。

——宋代:張嵲《​自房州歸掌口聞杜鵑時杜鵑花盛開》

-9-

從來只說映山紅,幻出鉛華奪化工。

莫是杜鵑飛不到,故無啼血染芳叢。

——宋代:楊公遠《白杜鵑》
-10-

雲樹重重和淚吟,故宮遺廟有知音。

秦吳萬里皆芳草,染到山花恨最深。

——宋代:周文璞《​杜鵑花》

3. 杜鵑花發杜鵑叫出自哪首詩

我在古詩文網上查了一下,出自唐代張祜《句》,我把原文復制下來,你看下是不是:


朝代回:唐代
作者:張答祜
原文:
萬國見清道,一身成白頭。(《上令狐相公》。
以下見《紀事》)
此地榮辱盛,豈宜山中人。(《秋晚》)
椿兒繞樹春園里,桂子尋花夜月中。(見《桂苑叢談》)
一身扶杖二兒隨。(見《野客叢談》)
夏雨蓮苞破,秋風桂子凋。(《題天竺寺》。
以下並見《海錄碎事》)
杜鵑花發杜鵑叫,烏臼花生烏臼啼。
茶風無奈筆,酒禿不勝簪。

4. 摘抄兩首描寫杜鵑花的古詩

杜鵑花抄
作者:成彥雄
杜鵑花與襲鳥,怨艷兩何賒。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一聲寒食夜,數朵野僧家。謝豹出不出,日遲遲又斜。

杜鵑花·杜鵑花發杜
杜鵑花發杜鵑啼,似血如朱一抹齊。應是留春留不住,夜深風露也寒凄。

詠杜鵑花
作者:擇璘
蠶老麥黃三月天,青山處處有啼鵑。斷崖幾樹深如血,照水晴花暖欲然。三嘆鶴林成夢寐,前生閬苑覓神仙。小山拄頤愁無奈,又怕聲聲聒夜眠。

送杜鵑花
作者:吳融
春紅始謝又秋紅,息國亡來入楚宮。應是蜀冤啼不盡,更憑顏色訴西風。

杜鵑花詞
作者:施肩吾
杜鵑花時夭艷然,所恨帝城人不識。丁寧莫遣春風吹,留與佳人比顏色。

5. 陌上蒙蒙殘絮飛,杜鵑華里杜鵑啼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
殘絮飄飛,思歸的情緒正如飛絮一般,也是迷濛紛亂的;杜鵑花里傳來杜鵑的啼叫聲,暗喻「不如歸去」之心意。

解析:
首句描寫殘絮飄飛的景象,並以之點出季節時令,還應看到,此句雖寫景,同時也是抒情,因為思歸的情緒正如飛絮一般,也是迷濛紛亂的。次句甚巧,一名兩物,「杜鵑花里杜鵑啼」,此句明寫鳥啼,暗喻「不如歸去」之心意。

陌上蒙蒙殘絮飛,杜鵑花里杜鵑啼。——語出:《鷓鴣天·陌上蒙蒙殘絮飛》是北宋詞人晏幾道創作的一首思歸之詞。

鷓鴣天
陌上濛濛殘絮飛。杜鵑花里杜鵑啼。年年底事不歸去,怨月愁煙長為誰。
梅雨細,曉風微。倚樓人聽欲沾衣。故園三度群花謝,曼倩天涯猶未歸。

6. 杜鵑花里杜鵑啼——詠杜鵑花古詩詞賞析(下)

杜鵑花里杜鵑啼

——詠杜鵑花古詩詞賞析(下)

王傳學

在蜀中,每逢杜鵑花開的時候,子規鳥就開始啼鳴了。子規鳥,又名杜鵑,相傳是古蜀帝杜宇的精魂化成。杜宇號稱望帝,他自以為德薄,於是禪讓了帝位而出亡,死後化為杜鵑鳥。暮春時節,它就悲鳴起來,鳴聲彷彿是呼叫著:「不如歸去!不如歸去 !」晝夜不止 ,一直啼叫得嘴邊淌出血來。鮮血灑在地上,染紅了漫山的杜鵑花。

花與鳥的名字相同,很容易勾引起詩人的聯想。

唐代大詩人李白在宣城看見杜鵑花開,想起了家鄉的杜鵑鳥,觸景生情,引起鄉思,寫出了一首膾炙人口的詩:

蜀國曾聞子規鳥,

宣城還見杜鵑花。 

 一叫一回腸一斷,

三春三月憶三巴。

         (《宣城見杜鵑花》)

此詩是詩人晚年在宣城所作。詩中的子規鳥、杜鵑花均為思鄉之情的象徵。詩人在宣城看到杜鵑花盛開,聯想到幼年在四川常聽到子規鳥的啼叫。子規啼聲凄厲,令聽者腸斷,暮春三月,特別叫人思念故鄉。「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寫盡了旅人思鄉的情緒。全詩渾然一體,對仗工整,情景交融,前呼後應,運用多種修辭手法,足見詩人駕馭語言的高超能力。

詩人從夜郎遇赦歸來後,此時正流落江南,寄人籬下。不久又染了病,晚景凄慘。老來思鄉,本是人之常情,何況詩人老邁患病,於是,濃重的鄉思就襲上了詩人心頭。

詩是感物而起興的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暮春三月,寄寓在宣城的李白,覺得昏花的老眼中忽然映入一片紅色,仔細瞧,原來是 杜鵑花開了 。這杜鵑不是故鄉的花嗎?詩人的鄉思因此被觸動了。此刻,詩人耳邊似乎響起了子規鳥的啼叫聲,一聲聲地呼喚他歸去。

詩的一、二句,形成自然的對仗,從地理和時間兩個方面的對比和聯結中,真實地再現了觸動鄉思的過程。這兩句的語序倒置:本來是先看見宣城的杜鵑花,才聯想到蜀國的子規鳥,詩人卻將它倒了過來,先寫回憶中的虛景,後寫眼前的實景。這樣,就把故國之思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上,表明這故國之思原本就郁積於心,今日一旦勾起,大為凄苦強烈。然而,被鄉思苦苦折磨著的詩人,眼下怎能回到故鄉去呢?青年時代 ,他「仗劍去國,辭親遠游」,要到故鄉之外的廣闊天地中去實現宏偉抱負。本想功成名就再榮歸故里,誰料功業無成,老來竟落到這步田地,他有何面目見蜀中父老呢?何況,李白眼下困居宣城,拖著老邁的病體,也無法踏上旅途。飄泊終生的詩人,到頭來不但政治與事業上沒有歸宿,就連此身也無所寄託,遙望著千里之外的故鄉,他心中的悲戚可想而知。

三、四句,分別承接一、二句,進一步渲染濃重的鄉思。首句說「曾聞」,第三句則強調了真切如聞:子規鳥的俗名,就叫斷腸鳥,「一叫一回腸一斷」,它啼叫起來,沒完沒了,詩人的愁腸也斷成一寸寸了。末句點明時令 ,用「三春三月」四字,補敘第二句;「憶三巴」三字,則突現了思鄉的主題,把杜鵑花開、子規悲啼和詩人的斷腸之痛融於一體,以一片蒼茫無涯的愁思將全詩籠罩了起來。詩的三、四句,把「一 」「三」兩個字各自串連起來,紆結縈回,使人感到鄉思襲來時無比的悲切傷痛。

宋代詩人梅堯臣的《九月十八日山中見杜鵑花復開》,為杜鵑花在深秋重開而興發感嘆:  

山中泉壑暖,幽木寒更華。

春鳥各噤口,遊子未還家。

雲誰未及還,對此重興嗟。

何必因啼血,顏色勝曙霞。

杜鵑花本來是春天開放的,可是詩人於秋天在山中看到重開的杜鵑花,不由得觸發了思鄉之情。

詩中寫道:時值深秋,山中的泉水使得丘壑保持著暖意,幽谷中的杜鵑花在寒秋中又開花了。 此時各種春鳥都不再鳴叫,在外地的遊子也還未回家。提到誰還沒回來,對此大家都再次發出嘆息。杜鵑花啊,你何必因為杜鵑啼血,顏色紅得像朝霞呢!  

宋代詩人擇璘的《詠杜鵑花》:想像豐富,思鄉情濃:

蠶老麥黃三月天,

青山處處有啼鵑。

斷崖幾樹深如血,

照水晴花暖欲然。

三嘆鶴林成夢寐,

前生閬苑覓神仙。

小山拄頤愁無奈,

又怕聲聲聒夜眠。

首聯描繪了一派暮春景象:暮春三月,桑蠶已老,麥穗漸黃,滿目青山,處處有杜鵑鳥在啼叫。頷聯重點寫杜鵑花,「如血」、「欲然」,極言杜鵑花之鮮紅艷麗,紅似火燃。然同燃。頸聯寫詩人的想像。三嘆:再三惋嘆。鶴林:佛家語。佛祖入滅之處。佛祖於婆羅雙樹間入滅時,其樹一時花開,林色變白,如鶴之群棲。夢寐:此處意為夢想、幻想。閬苑:閬風之苑。仙人所居之處。李商隱《碧城》詩:「閬苑有書多附鶴,女牆無處不棲鸞。」詩人想像神仙居所景色殊異,令人神往。尾聯感嘆鄉愁縈繞,怕杜鵑鳥的叫聲使自己徹夜難眠。拄頤:以手托著下巴,憂愁的樣子。

此詩既寫杜鵑花,亦寫杜鵑鳥,想像豐富,思鄉情濃。

宋代詩人楊巽齋的《杜鵑花》,對花寄託思鄉之情:   

鮮紅滴滴映霞明,

盡是冤禽血染成。

羈客有家歸未得,

對花無語兩含情。

詩的意思是:杜鵑花鮮紅欲滴映著朝霞格外明艷,這是杜鵑鳥含冤啼叫的鮮血染成的。羈留外地的遊子有家不能回,對著杜鵑花默默無語,互相傳遞著思鄉之情。

詩人由杜鵑花的紅艷想到杜鵑啼血,由杜鵑的啼叫想到遊子有家難歸,只得對著杜鵑花暗寄情愫,思鄉之情盡在不言中。   

宋代詩人真山民的《杜鵑花得紅字》,將杜鵑花與杜鵑鳥兩個意象交融合一:

愁鎖巴雲往事空,

只將遺恨寄芳叢。

歸心千在終難白,

啼血萬山都是紅。 

枝帶翠煙深夜月,

魂飛錦水舊東風。

至今染出懷鄉恨,

長掛行人望眼中。

得紅字:指詩人和朋友分韻賦詩,分到的是「紅」字,亦即需押此韻。

詩的首聯描寫了巴蜀一帶愁雲密鎖、凄涼黯然的環境,定下了全詩的基調。往事成空,無法挽回,詩人無奈之餘,只得將遺恨寄託在遍地的杜鵑花上。頷聯寫杜鵑鳥聲聲悲啼,啼血染紅了萬山開放的杜鵑花,表明詩人眷戀故國的心不改,千古難明,怨深恨長。頸聯出句從正面寫花,杜鵑花的翠枝在深夜與明月相伴。因是寫夜景,詩便不再寫花而寫枝葉,既避免了重復,又與夜的朦朧融成一氣,升騰起一片悲涼之氣。後句虛寫,杜鵑精魂早已乘昔日和暖的東風飛回那朝思暮想的錦水之濱,意象凄美動人。尾聯直抒胸臆,由杜鵑花聯繫到杜鵑鳥思歸啼血,魂飛錦水生出。至今杜鵑花上還帶有懷鄉的遺恨,常使天涯遊子觸目驚心。那滿山的紅杜鵑原來是用碧血染出,飄泊天涯的亡國遺孤見此,能不傷心淚零?結句正面出現「行人」,點出題意,詩人的家國之恨,也是碧血染成,永無休止。                                               

杜鵑啼血的出典是一位亡國君主泣訴他的怨恨,在南宋亡國之際,以此為詩歌意象者甚多,如文天祥《金陵驛》:「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和中齋韻》:「啼血南飛望帝魂。」詩人詠此當然也是為了寄託故國之思。

宋末元初名畫家、詩人楊公遠寫的《白杜鵑花》,別具一格:

從來只說映山紅,

幻出鉛華奪化工。

莫是杜鵑飛不到,

故無啼血染芳叢。

詩歌的題目雖然是白杜鵑花,可是詩歌里句句都是在寫映山紅。詩人從如火一般絢麗燦爛的映山紅落筆,寫出了映山紅紅得耀眼奪目,巧奪天工。而白杜鵑花為什麼是白色的呢?詩人突發奇想,這白色的杜鵑花,該不是杜鵑鳥沒飛到這里,所以沒有啼血來染紅了。   

詩人要描寫白杜鵑花,卻「反其道而行之」,故意從跟它顏色迥異的映山紅下筆,從紅、白杜鵑花的對比中,表現了它們的各自芳華,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藝術感染力與表達效果。

宋代詞人趙師俠的《醉桃源》,描繪暮春美景,抒發惜春意緒: 

杜鵑花發映山紅,韶光覺正濃。

水流紅紫各西東,綠肥春已空。 

閑戲蝶,懶游蜂,破除花影重。

問春何事不從容,憂愁風雨中。

這首詞寫暮春時節的景緻與思緒。時值暮春,杜鵑花開得正艷,呈現出濃郁的春色。然既已春晚,綠肥紅散,蝶閑蜂懶,花影破碎,春意難留。詩人感嘆道:要問春天的萬物為什麼不能從容生長,只是憂愁風雨來臨。惜春意緒溢於言外。

詞的意境優美,描寫生動,抒情自然,引入入勝。

宋代詞人晏幾道的《鷓鴣天》,寫杜鵑花里杜鵑啼,借杜鵑啼聲寫思歸:

陌上濛濛殘絮飛。杜鵑花里杜鵑啼。年年底事不歸去,怨月愁煙長為誰。 

梅雨細,曉風微。倚樓人聽欲沾衣。故園三度群花謝,曼倩天涯猶未歸。曼倩:漢東方朔字曼倩。

這是一首寫杜鵑啼聲引起思歸的詞。

首句描寫殘絮飄飛的景象,並以之點出季節時令,還應看到,此句雖寫景,同時也是抒情,因為思歸的情緒正如飛絮一般,也是迷濛紛亂的。次句甚巧,一名兩物,「杜鵑花里杜鵑啼」,此句明寫鳥啼,暗喻「不如歸去」之心意。接下來,又是自怨自傷。年年思歸而年年不歸,拖延下來,在外的年頭已然不少了,而自己又長期生活在「怨月愁煙」的心境之中,見到月亮,引起怨情,見到風景,引起哀愁,心裡遭受如此折磨,這到底又是為了誰來?在這種自責自問之中,思歸之情的抒寫,又深入了一層。

下片為家裡的「倚樓人」著想,體味她作為思婦的心緒,也是由景寫起,梅雨、曉風,與上片的濛濛飛絮相呼應,同樣也點出暮春時節。接下來的「倚樓人聽欲沾衣」,則承接上片第二句,倚樓人,就是倚樓遠望盼歸人的思婦,她聽到的也是那「不如歸去」的杜鵑啼聲。最後,由於思歸而不得,發出了深切的感嘆。故園的花已經三度凋謝了,那就是行人在外已滿三年,而且是年年思歸,年年未歸,至今呢,仍然是「曼倩天涯猶未歸」。

宋代詞人陳允平《望江南》,以暮春樂景,反襯思歸情濃:

煙漠漠,湖外綠楊堤。滿地落花春雨後,一簾飛絮夕陽西。梁燕落香泥。 

流水恨,和淚入桃蹊。鸚鵡洲邊鸚鵡恨,杜鵑枝上杜鵑啼。歸思越凄凄。

詞的上片寫江南暮春景象。湖上煙霧迷濛,湖外綠楊拂堤,一陣春雨過後,遍地撒滿落花。夕陽西下,簾外飛絮飄盪,樑上燕子正在銜泥做巢。描繪了一幅清新明麗的暮春圖景。

下片寫遊子盼歸思緒。本來春光明媚,應是賞心樂事,但過片「流水恨,和淚入桃蹊」,詩意陡轉,寫遊子的心頭之恨,和著傷心的淚水流入到桃溪。「鸚鵡洲邊鸚鵡恨,杜鵑枝上杜鵑啼」,鸚鵡洲(在今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因唐代詩人崔顥的詩句「芳草萋萋鸚鵡洲」(《黃鶴樓》)而出名,是引起鄉愁的地方;而杜鵑花、杜鵑鳥都是描寫鄉愁的意象,杜鵑鳥落在杜鵑花枝上啼叫,使思歸之情更加一倍。結句「歸思越凄凄」直抒胸臆,進一步突出了思歸之情的濃重。

明代詩人張獻翼的《杜鵑花漫興》,寫杜鵑花的芳華永駐:

花花葉葉正含芳,

麗景朝朝夜夜長。 

何事江南春去盡,

子規聲里駐年光。

前兩句寫遍地杜鵑花爛漫綻放,從早到晚到處是一片美麗景象。後兩句寫春天將盡,杜鵑花也要凋落,但她的芳華卻長駐在杜鵑鳥的啼叫聲中。詩人借杜鵑花與杜鵑鳥 的關聯,抒發惜春思歸之情。  

清代女詩人秋瑾的《杜鵑花》,贊美杜鵑花的紅艷: 

杜鵑花發杜鵑啼,

似血如朱一抹齊。

應是留春留不住,

夜深風露也寒凄。

暮春時節,杜鵑花開了,杜鵑鳥也開始啼叫。杜鵑花紅艷似血如硃砂,開花之處都是一片紅色。這鮮艷的紅花想必是想把春天留住吧,可是到了夜裡風雨交加寒風凄冷,想留春天也留不住啊!

詩人贊美杜鵑花的紅艷美麗,惋惜留春不住,惜春之情濃郁。

    描寫杜鵑花的古詩詞還有很多。杜鵑花紮根山野僻壤、恣意盛放的情景,隨處可見,紅的像火,熱情奔放,灼灼燃燒著人們的視野,點燃了山野的寂寞和冷清。在古詩詞里欣賞杜鵑花的鮮艷與朴實,帶給我們的不只是視覺上的享受,更是一種心靈上的觸動!

7. 杜鵑花花語及優美句子有哪些

杜鵑花語:愛的快樂、鴻運高照、奔放、清白、忠誠、思鄉、 繁榮吉祥,堅韌樂觀,事業興旺。

西方對杜鵑也有特殊的愛好。他們認為杜鵑花繁,是「鴻運高照,生意興隆」的好兆頭,特別是全紅的杜鵑更是如此。

對於白色的杜鵑,則認為清麗脫俗,男女之間相互贈送,更顯得高雅。對於紅白相間的杜鵑,則含義更為深沉,表示:希望與你融合無間,共同創造美好的明天。

(一) 杜鵑花發杜鵑啼,似血如朱一抹齊。——秋瑾《杜鵑花·杜鵑花發杜》

(二) 滿山的杜鵑花開得真漂亮,火紅火紅的,像一片紅色的地毯。

(三) 杜鵑花像一簇簇跳躍的小火苗。(四) 當杜鵑花盛開時,滿山鮮艷,像彩霞繞林,被人們譽為「花中西施」

(五) 杜鵑花不是很高,還不及膝蓋。遠遠看去,像一團燃燒的火焰,幾乎看不見葉子,又彷彿一群穿著紅色衣服的孩子蹲在那裡。

(六) 山上開滿了火紅的杜鵑花好像什麼一堆堆燃燒的火焰。

(七) 蠶老麥黃三月天,青山處處有啼鵑。——擇璘《詠杜鵑花》

(八) 杜鵑花不是很高,還不及膝蓋。遠遠看去,像一團燃燒的火焰,幾乎看不見葉子,又彷彿一群穿著紅色衣服的孩子蹲在那裡。

(九)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李白《宣城見杜鵑花》

(十) 杜鵑花像小姑娘綻放出可愛的笑臉,躲在樹枝間。

(十一) 杜鵑花的葉子綠綠的,那濃濃的綠葉好像被綠油漆染過一樣。

(十二) 紅色的杜鵑花,像手掌一樣張開了。

(十三) 杜鵑花三個一團,五朵一簇,像一團團盡情燃燒、跳躍的火苗。

(十四) 杜鵑花像一片紅色的海洋。

(十五) 杜鵑花像燦爛的織錦,又像絢麗的煙火。

(十六) 那火紅的杜鵑花像燃燒的火苗,正在貪婪地吸取陽光,吸取土壤里的養分。

(十七) 煙雨艷陽天,山花發杜鵑。——徐渭《杜鵑花》

(十八) 杜鵑花像一位位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在花海里舉行選美比賽呢!

(十九) 杜鵑花像亭亭玉立的小姐,怪不得人們稱她「花中西施」。

(二十) 杜鵑花像一位位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在花海里舉行選美比賽呢!

8. 形容杜鵑花的詩句

1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宣城見杜鵑花 / 子規》唐·李白
2
杜鵑花里杜鵑啼專
《鷓鴣天·陌上屬濛濛殘絮飛》宋·晏幾道
3
杜鵑花與鳥,怨艷兩何賒
《杜鵑花》唐·成彥雄
4
杜鵑花發杜鵑啼,似血如朱一抹齊
《杜鵑花·杜鵑花發杜》清·秋瑾
5
杜鵑花發映山紅
《醉桃源·杜鵑花發映山紅》宋·趙師俠
6
春事已隨蝴蝶夢,人情猶有杜鵑花
《舟行省暮》宋·方岳

熱點內容
另一朵玫瑰那樣獨特的小說 發布:2025-07-05 17:07:16 瀏覽:408
取名為海棠 發布:2025-07-05 15:17:53 瀏覽:642
白蘭花雕刻 發布:2025-07-05 14:39:49 瀏覽:125
在心中盛開一朵 發布:2025-07-05 14:34:06 瀏覽:418
六指蘭花 發布:2025-07-05 14:15:48 瀏覽:805
插花福州 發布:2025-07-05 14:14:32 瀏覽:726
矮喬木盆景 發布:2025-07-05 14:08:35 瀏覽:706
牡丹花藝作品 發布:2025-07-05 14:07:11 瀏覽:14
花藝WFC 發布:2025-07-05 14:07:05 瀏覽:143
干玫瑰花面膜 發布:2025-07-05 13:47:48 瀏覽: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