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百科 » 鬱金香椅的不同場景

鬱金香椅的不同場景

發布時間: 2023-07-17 19:27:07

⑴ 經典款設計師椅子,你有哪些了解

椅子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傢具之一,既能提升生活舒適感又能裝點空間。今天我們來說說經典款的餐椅設計,每種設計無不展示了設計師對於美和舒適的追求、對於個性的詮釋。

1.溫莎椅 Windsor Chairs

溫莎椅發源於17世紀末~18世紀初英國的一個叫作「溫莎」的小鎮,在1730年左右遠渡重洋到了美國,並發揚光大,一火就是300年。溫莎椅的典型特徵就是厚實的座面與直接旋切成型的圓柱狀背靠和椅腿的結合,原料為各種木質材料,結構簡單、質量輕、質地硬、款式優雅,坐起來也十分舒適。

鬱金香椅的介紹

鬱金香椅以寬大而扁平的圓形底座作為支撐,從下至上均以流線型為主,整個形體顯得非常優雅舒適。

⑶ 哪些電影中的椅子是有特殊意思的

在科幻電影《2001太空漫遊》中,導演斯坦利·庫布里克巧妙地將椅子的造型與影片所營造的科幻空間完美地結合在一起,特別是法國設計師奧利維亞·莫格(Olivier Mourgue)在1965年創作的Djinn椅:波浪起伏椅面和支撐腿形成一個連續的有機整體,徹底顛覆了傳統椅子四腿分立的支撐結構。在電影中,弗洛伊博士在太空總署接見俄羅斯人,坐在Djinn椅的一幕,已然成為經典的視覺畫面:空曠秩序的幾何空間里或聚或列的放置著這些造型獨特的有機單體,明亮的粉紅色像跳動的精靈奪人心魄。作為里程碑式的科幻電影,《2001太空漫遊》傳遞著對整個人類文明和人類永恆絕望的深層次思考。而這種心靈的體驗卻在潛移默化之中將人類對未來的思考傳導在Djinn椅中。就如Djinn在阿拉伯語里的意思「神靈」一樣,它終將成為一件超越時空的經典之作。
如果說電影《2001太空漫遊》對於今天的青年人有些陌生的話,相信電影《黑超特警組》會熟悉許多,這部1997年大獲成功的科幻動作片是一部講述捍衛地球安全的秘密特警,與企圖引發宇宙大戰的邪惡外星人抗爭的影片。片中千奇百變的外星人造型和超炫拉風的武器裝備讓人耳目一新。而好萊塢黑帥哥威爾·史密斯在總部面試時坐在球椅的片段至今被我們津津樂道。這款出自芬蘭設計大師艾洛·阿尼奧(Eero Aarnio)之手的坐椅,以最為簡單的幾何圖形——球形整合了椅子的各個部件,在完成坐椅功能的同時,營造出一個相對獨立的空間,好像「房間里的房間」,坐進去彷彿置身於另外的一個世界。影片戲劇性地將它與「黑衣人」聯系在一起,讓追「星」一族對「黑衣人」有了更多的遐想。導演對球椅的偏愛在4年後《黑超特警組2》的電影海報中再次表現無疑,同樣的人帶著墨鏡、穿著黑衣,手持巨型武器泰然地坐在球椅上繼續著未知的使命,海報產生的混頓、神秘,且略顯風趣的藝術效果與影片科幻幽默的主題不謀而合——盡管《黑超特警組2》中沒有出現球椅。值得一提的是,電影中除了球椅,艾洛·阿尼奧的另一個經典設計番茄椅、雅各布(Arne Jacobsen)的蛋椅、天鵝椅和沙里寧(Eero Saarinen)的鬱金香椅都在黑衣人總部出現。

⑷ 京劇道具介紹

演繹道具

1、伴奏樂器

京劇伴奏樂器分打擊樂器與管弦樂器。

打擊樂器有板、單皮鼓、大鑼、鐃、鈸等,稱為「武場」。

管弦樂器有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稱為「文場」。

2、舞台道具

砌末是大小道具與一些簡單裝置的統稱,是戲曲解決表演與實物矛盾的特殊產物。砌末一詞在金、元時期已有。傳統戲曲舞台上的砌末包括生活用具(如燭台、燈籠、扇子、手絹、文房四寶、茶具、酒具),交通用具(如轎子、車旗、船槳、馬鞭等)。

武器又稱刀槍把子(如各種刀、槍、劍、斧、錘、鞭、棍、棒等),以及表現環境、點染氣氛的種種物件(如布城、大帳、小帳、門旗、纛旗、水旗,風旗、火旗、蠻儀器仗、桌圍椅披)等。除常用的砌末之外,也可根據演出需要臨時添置。

(4)鬱金香椅的不同場景擴展閱讀

京劇的形成期

道光二十年至咸豐十年間(1840-1860),經徽戲、秦腔、漢調的合流,並借鑒吸收崑曲、京腔之長而形成了京劇。其標志之一:曲調板式完備豐富,超越了徽、秦、漢三劇中的任何一種。唱腔由板腔體和曲牌體混合組成。

聲腔主要以二簧、西皮為主;之二,行當大體完備;之三,形成了一批京劇劇目;之四,程長庚,餘三勝、張二奎為京劇形成初期的代表,時稱「老生三傑」、「三鼎甲」即:「狀元」張二奎、「榜眼」程長庚、「探花」餘三勝。

他們在演唱及表演風格上各俱特色,在創造京劇的主要腔調西皮、二簧上和京劇戲曲形式上,以及具有北京語言特點的說白、字音上,做出了卓越貢獻。

第一代京劇演員中,尚有老生盧勝奎、薛印軒、張汝林、王九齡等;小生龍德雲、徐小香;旦胡喜祿、羅巧福、梅巧玲;丑楊鳴玉、劉趕三;老旦郝蘭田、譚志道。

凈朱大麻子、任花臉等,他們為豐富各個行當的聲腔及表演藝術,均有獨特創造。後任「四喜班」班主的梅巧玲,勇於突破青衣、花旦的嚴格分工舊規,為旦角的演唱藝術開辟了一條新路。

《同光名伶十三絕》是京劇史上的一幅名伶彩色劇裝寫真畫,由晚清民間畫師沈蓉圃繪制。他參照了清代中葉畫師賀世魁所繪《京腔十三絕》戲曲人物畫的形式。

挑選了清同治、光緒年間(1860至1890)京劇舞台上享有盛名的十三位演員(程長庚、盧勝奎、張勝奎、楊月樓、譚鑫培、徐小香、梅巧玲、時小福、余紫雲、朱蓮芬、郝蘭田、劉趕三、楊鳴玉),用工筆重彩把他們扮演的劇中人物描繪出來,顯示了作者的深厚功力。

此畫於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由進化社朱復昌在書肆收購,經縮小影印問世,並附編《同光名伶十三絕傳》一冊。

⑸ 芬蘭建築師伊爾·沙里寧的生平

E.沙里寧 E·沙里寧
小沙里寧(Eero Saarinen)簡介: 小沙里寧1910年(Eero Saarinen died in Ann Arbor, Michigan in 1961)生於芬蘭藝術家家庭,父親是建築師,母親是雕塑家。小沙里寧是20世紀中葉美國最有創造性的建築師之一。1923年全家移居美國。沙里寧於1929年赴巴黎學習雕刻,一年後返美。 1934年畢業於美國耶魯大學建築系後,在父親的建築事務所工作。 1950年獨自開業。 小沙里寧設計了一系列新奇獨特的作品,表現了豐富多彩的建築語匯。埃羅·沙里寧1961年9月1日死於腦科手術中。1962年美國建築師協會追授他金質獎章。 小沙里寧喜好雕塑,他一生沒有形成自己定型的建築風格,而是在不斷創立新的風格。1951年在底特律市以北設計了通用汽車公司技術中心,風格上非常接近密斯的風格。這個建築群有25幢建築物,環繞一個規整的人工湖,湖中有帶雕塑特點的水塔。初露E·沙里寧的建築設計風格。 使小沙里寧名聞世界的是聖路易市傑斐遜國家紀念碑。這座高寬各為190米的外貼不銹鋼的拋物線形拱門,造型雄偉,線條流暢,象徵該市為美國開發西部的大門。1952年他設計了麻省理工學院禮堂和小禮堂,禮堂採用只有三個支點的1/8球殼作屋頂,教堂為圓形砌建築。1958年為耶魯大學設計了冰球館,採用懸索結構,沿球場縱軸線布置一根鋼筋混凝土拱梁,懸索分別由兩側垂下,固定在觀眾席上。建築造型奔放舒展,表達出冰球運動的速度和力量。 他最令人驚奇的作品是紐約肯尼迪機場的美國環球航空公司候機樓,建築外形象展翅的大鳥,動勢很強;屋頂由四塊澆鋼筋混凝土殼體組合而成,幾片殼體只在幾個點相連,空隙處布置天窗,樓內的空間富於變化。這是一個憑借現代技術把建築同雕塑結合起來的作品。他的另一傑作是華盛頓杜勒斯國際機場候機樓。大樓為懸索屋頂,跨度45.6米,長度為182.5米,人流沿縱向行進。跨中屋頂低矮,下設辦理登機手續等一系列管理用房;跨端空間高敞,供旅客集散之用。結構形式與功能結合妥善,輕巧的懸索屋頂象徵飛翔,與結構本身的特點合拍,顯得十分自然。 小沙里寧(Eero Saarinen)設計風格: 小沙里寧是一個將建築的功能與藝術效果真正完美結合的建築家。 獨特的藝術想像力和建築思想以及留下的雕塑性非常強的作品,對後來的建築影響深遠。 小沙里寧(Eero Saarinen)語: 「城市是一本打開的書,從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負。」 「讓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說出這個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麼。」 小沙里寧(Eero Saarinen)相關: 現代國際主義建築大師埃羅·沙里寧(Eero Saarinen)是芬蘭著名建築大師埃利爾·沙里寧(Eliel Saarinen,1873-1950年) 的兒子,在父親創辦的美國著名設計學院–克蘭布魯克藝術學院(Cranbrook Academy Of Art)學習,這個學院把歐洲的現代主義設計思想和體系有計劃的引入美國高等教育體系,重視設計觀念的形成,重視功能問題的解決,學院的重點是建築和傢具設計。 受到這個教育思想的影響,Eero Saarinen成為美國新一代有機功能主義的建築大師和傢具設計大師。 Eero Saarinen設計的美國傑斐遜國家紀念碑、紐約肯尼迪國際機場、美國杜勒斯國際機場、都成為有機功能主義的里程碑代表建築。 他在「有機傢具」的設計也非常突出,「馬鈴薯片椅子」(Potato Chair)、「子宮椅子」(「Womb」Chair)、「鬱金香椅子」(「Pedestal」Chip)都是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最傑出的傢具作品。 通過這些椅子的設計,Eero Saarinen把有機形式和現代功能結合起來,開創了有機現代主義的設計新途徑。20世紀澳大利亞著名建築悉尼歌劇院的設計方案就是沙里寧擔任國際評委時,從廢棄的方案中發現挖掘出來的。 Eero Saarinen驚奇的作品: 紐約肯尼迪機場的美國環球航空公司候機樓 Eero Saarinen設計風格: 建築外形象展翅的大鳥,動勢很強;屋頂由四塊澆鋼筋混凝土殼體組合而成 幾片殼體只在幾個點相連,空隙處布置天窗,樓內的空間富於變化. 老沙里寧(Eliel Saarinen)簡介: 埃利爾·沙里寧(Eliel Saarinen,1873~l950年)是一位天才藝術家,他曾在赫爾辛基大學藝術學院學習繪畫,同時在赫爾辛基理工大學建築系學習設計,並於1897年畢業。 老沙里寧是世紀之交芬蘭民族浪漫主義的領導人之一,l912年加入「德意志製造聯盟」。作為建築師,他於l922年參加了美國「芝加哥塔國際設計競賽」獲二等獎,隨後攜妻子洛雅移居美國,先在密歇根大學建築系任客座教授,次年遇到美國新聞界巨賈喬治·波琪,兩人一見如故,波琪請他制定出一個匡溪設計學院的發展計劃。 兩年後老沙里寧一家移居到布隆菲爾德·西爾斯 ,1932年匡溪藝術設計學院正式成立,老沙里寧擔任第一任校長並在此前規劃了整個校園,設計建造了校園內的主體建築。匡溪設計學院成為美國現代設計大師的搖籃,培養出小沙里寧、伊莫斯、伯托埃等一批劃時代人物,由此老沙里寧亦被稱作「美國現代設計之父」。 老沙里寧的傢具作品主要都設計於去美國之前,也是同建築室內進行一體化設計的成果。其傢具設計最重要的特點是功能、裝飾與人情味的完美結合,開啟北歐學校重視生活、情調、提倡設計「以人為本」的先河。 北歐學派大師林立,而堪稱鼻祖者只有埃利爾·沙里寧一人,這不僅因為他本人在城市規劃、建築設計、室內設計、傢具設計、工業設計幾乎所有設計領域的綜合成就,而且因為他同時培養了一批頂尖級大師,這種培養不僅在他的祖國芬蘭和北歐,還在大洋彼岸的美國。 Eliel Saarinen設計作品: 芬蘭赫爾辛基火車站建於1906~1916年,是本世紀初車站建築中的珍品,也是北歐 早期現代派范疇的重要建築實例,但基本上還是折衷主義的。它輪廓清晰,體形明快, 細部簡練,既表現了磚石建築的特徵,又反映了向現代派建築發展的趨勢。 赫爾辛基火車站的設計者是著名建築師艾里爾·沙里寧(Eliel Saarinen,1873~1950年),赫爾辛基火車站是他的浪漫古典主義建築的代表作,雖有古典之厚重格調,但又高低錯落,方圓相映,因而生動活潑,有紀念性而不呆板,被視為20世紀建築藝術精品之一。

⑹ 鬱金香椅是哪位設計大師的作品

鬱金香椅是美國設計師艾羅·沙里寧大師的作品。

鬱金香椅是美國設計師艾羅·沙里寧(Eero Saarinen,1910-1961年)最經典的作品之一,設計於1956年,採用了塑料和鋁兩種材料,以寬大而扁平的圓形底座作為支撐,從下至上均以流線型為主,整個形體顯得非常優雅舒適。

鬱金香椅採用了塑料和鋁兩種材料,由於圓足的特點,不會壓壞地面。這些形式是仔細考慮了生產技術和人體姿勢才獲得的,並不是故作離奇,它們的自由形式是其功能的產物,並與某種新材料、新技術聯系在一起。

鬱金香椅特點

1、無扶手,白色玻璃鋼外殼,表面處理得光滑平整,側面弧度均勻,邊角圓滑。玻璃鋼厚度強硬,保證產品質量。

2、厚布材料座墊部位表面平坦,不起皺,縫線均勻,流暢,優美。

3、玻璃鋼座椅與玻璃鋼腳都是採用出模一次成型,椅子可以360度旋轉。

4、外觀獨特,結構簡單,現代,時尚,美觀,實用。具有個性化的設計作品。坐高49MM,坐上去舒適,優雅,大方。

5、適用范圍廣,可用於餐椅,會議椅,休閑椅,咖啡椅等。是酒店,會所,別墅,客廳等常用椅。材料玻璃鋼,布/PU/真皮,海綿座墊。顏色有白色,黑色,紅色,綠色。

熱點內容
另一朵玫瑰那樣獨特的小說 發布:2025-07-05 17:07:16 瀏覽:408
取名為海棠 發布:2025-07-05 15:17:53 瀏覽:642
白蘭花雕刻 發布:2025-07-05 14:39:49 瀏覽:125
在心中盛開一朵 發布:2025-07-05 14:34:06 瀏覽:418
六指蘭花 發布:2025-07-05 14:15:48 瀏覽:805
插花福州 發布:2025-07-05 14:14:32 瀏覽:726
矮喬木盆景 發布:2025-07-05 14:08:35 瀏覽:706
牡丹花藝作品 發布:2025-07-05 14:07:11 瀏覽:14
花藝WFC 發布:2025-07-05 14:07:05 瀏覽:143
干玫瑰花面膜 發布:2025-07-05 13:47:48 瀏覽: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