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乃馨的由來
Ⅰ 五月花的傳說是什麼
五月是陽光明媚,鮮花奼紫嫣紅的季節。
在五月的第二個星期天,天下母親會收到滿載兒女心意的一束康乃馨。
康乃馨,又名香石竹,花語:母愛,健康,愛的萌動。康乃馨的傳說由來:羅馬有一位有名的帽子設計師索尼克斯,因心地善良、心靈手巧被嫉妒她的人謀殺後,太陽神阿波羅為了感謝她常常美化神的祭壇,於是就把她變成了康乃馨。現實中的康乃馨色彩比較多,除紅、黃、粉、白等主色調之外,還有些橙色花瓣鑲紅邊沿的「俏新娘」;紫色花瓣鑲白邊的「紫龍袍」;白色花瓣鑲細紅邊的「小白菜」;白色花瓣鑲紫邊的「蘭貴人」等。不同的顏色花語又各不同,但康乃馨極具端莊、和藹、典雅的品質,永遠象徵溫馨、舒適、親切、純潔。
另外五月別忘了送束代表幸福之神降臨的鈴蘭給朋友。
鈴蘭又名君影草,花語:少女的驕傲,幸福賜於純情的少女。再看一下鈴蘭的美麗傳說:亞當和夏娃聽信了大毒蛇的謊言,偷食了禁果,守護神聖.雷奧納多宣誓一定要殺死大毒蛇,在與大毒蛇的英勇作戰中,精疲力竭,與大毒蛇同歸於盡。森林裡的全體小精靈為了贊美聖.雷奧納多,便在森林裡開滿了紫色的鈴蘭花。根據這個傳說,在五月把鈴蘭花贈給親朋好友,幸福之神就會降臨到收花人的身上。
Ⅱ 康乃馨的故事、來源謝謝!
故事:
在希臘神話中,則有許多關於康乃馨的傳說,相傳希臘有一位以編織花冠維生的少女,手藝精巧,深受畫家、詩人的欣賞,卻因為生意興隆,招來同業的妒忌,終致被暗殺。
太陽神阿波羅為了紀念這位少女,將她變成秀麗的康乃馨,因此在希臘,有人稱康乃馨為花冠,王冠,推崇其神聖的地位。
在法國,則傳說康乃馨是女神黛安娜害怕被一位英俊瀟灑的牧羊童誘惑,而將他的眼睛挖出來丟到地上變成的,所以法國人將康乃馨稱為Qeillet,亦即「小眼睛」之意。亦有傳說康乃馨是來自情人墓地的花,多做為葬儀的供花。
此外又說基督誕生時,這花才從地下長了出來,所以是喜慶之花。無論如何,一年之中,無論喜慶哀樂都有它的芳容出現,尤其母親節時更少不了它。
花語:
熱情、魅力、使人柔弱的愛、真情、母親我愛你、溫馨的祝福、熱愛著你、溫馨、慈祥、不求代價的母愛、寬容、母親之花、濃郁的親情、親情思念、清純的愛慕之情、熱戀、熱心、傷心與懊悔、痛苦、偉大,神聖,慈祥,慰問、心靈的相通、真摯、走運,思念。
不同的顏色有不同的意義,分別是:
白色:甜美而可愛、天真無邪、純潔的愛、給女性帶來好運氣的禮物、純潔、純潔的友誼、我活生生的愛情、吾愛永在、信念、雅緻的愛、真情、尊敬。
粉色:我永遠不會忘了你、美麗、年青、熱愛、祝母親永遠年輕美麗;感動、亮麗、母愛、女性的愛、我熱烈地愛著你。
紅色:我的心為你而痛、贊賞、崇拜、迷戀、親情、熱烈的愛、熱情、受傷的心、思念、相信你的愛、祝母親健康長壽、祝你健康。
米紅色:傷感。
深紅色:熱烈的愛。
桃紅色:熱愛著你。
雜色:拒絕你的愛。
紫色:任性、變幻莫測。
有斑紋的:拒絕、我不能和你在一起。
有條紋的:對不起。
黃色:你讓我感到失望、拋棄、藐視、長久的友誼、對母親的感謝之恩、拒絕、侮諱、侮蔑、永遠感謝、友誼深厚。
Ⅲ 康乃馨名字的來由
「康乃馨」
該詞直接借自法語carnation『flesh color』(肉紅色的),而法語carnation則源自拉丁語caro / carnis『flesh』(肉)。15至16世紀時,美術家用carnation來表示「肉紅色(的)」。此後不久,一種肉紅色的花也被命名為carnation,漢語作「(麝)香石竹」或音譯為「康乃馨」,盡管這種花不全是肉紅色的,也有其他顏色的,但carnation一直作為該花的花名沿用至今。
康乃馨的簡介
學名:Dianthus caryophyllus
英名:Carnation, Caronation
別名:香石竹、荷蘭石竹、丁香石竹、神聖之花、麝香石竹、絹絨花、母親花、紅茂花
植物分類:石竹科
園藝分類:多年生草本
原產地:南歐地中海一帶
花色:紅、深紅、紫、紫紅、桃紅、粉紅、黃、乳黃、橘紅、白以及鑲邊、斑點等復色
花期:全年,但仍以二至六月開花最盛
康乃馨的故事
公元1907年5月,美國有位安娜賈倫斯女士,她在母親逝世的追悼會上獻上一束康乃馨花。後來,她認為所有的人都應該選定一天來懷念母親,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於是她請來親戚、朋友,向他們說明了自己的想法,得到大家的贊同。接著安娜的故鄉費城在1908年5月10日舉行了「母親日」。她繼續呼籲,寫了幾千封信給國家議員、州長和各地有影響的人士。她的努力產生了效用。國會提議,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為法定的假日,為所有的母親舉行慶祝活動。1909年5月9日,威爾遜總統正式簽署,把每年5月第二個星期日定為「母親節」。如今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人們都在這一天開展慶祝「母親節」的活動。 母親之花——康乃馨。
Ⅳ 康乃馨花名的由來
學名香石竹
香石竹又名康乃馨,因其花色艷麗且花香芬芳而得名。專香石竹的記載歷屬史久遠,早在公元前12世紀的庫爾塔島壁畫中就有描繪。香石竹原產地中海地區,野生種只在春季開花。16世紀初英國和法國開始對野生香石竹進行改良,經過幾個世紀的努力,現代香石竹成為一個復雜的雜交種,其中有1/4的「血統」來自中國石竹。
Ⅳ 唐乃馨在古希臘被稱為什麼
期:全年,但仍以二至六月開花最盛
西元1907年,美國維吉尼亞洲的安娜喬維絲小姐,在母親逝世的追悼會上,獻上了一束康乃馨,康乃馨象徵母親之花便開始流傳於全世界各角落。紀元前三百年,希臘的一位自然科學家Theophrastus將康乃馨稱作Dianthus,希臘語意為「神聖之花」,因為他認為如此美好而典雅的花,唯有神才有權擁有。而這種花的香味和曬乾的丁香花香味頗為類似,丁香的學名為 Caryophyllus aromatica,所以也將康乃馨的學名訂為Dianthus caryophyllus,中名則為 「丁香石竹」,而「康乃馨」三字,仍由英名Carnation直譯而來。
康乃馨也是製作香水的原料的原料。16世紀伊莉莎白一世時代,詩人Edmund Spenser,稱此花為 Caronation,為「花冠」、「王冠」之意。一指此花的瓶狀花萼,加上邊緣呈鋸齒狀的花冠,組合起來很像王冠。另一種說法是古希臘人在節慶中,常佩戴這種花製成的花冠。
以下是一則有關康乃馨由來的故事:
相傳希臘有位以編織花冠為生的少女,不僅長得楚楚動人,手指也非常盛巧,能編織出漂亮的花冠,為畫家、詩人們所欣賞,因為生意興隆,招來同業的嫉妒,最後終於被暗殺了。太陽神阿波羅為紀念她常以美麗的花冠來妝飾祭壇,而將她變成美麗芳香的康乃馨。
在法國,則傳說康乃馨是女神黛安娜害怕被一位英俊瀟灑的牧羊童誘惑,而將他的眼睛挖出來丟到地上變成的,所以法國人將康乃馨稱為Qeillet,亦即「小眼睛」之意。亦有傳說康乃馨是來自情人墓地的花,多做為葬儀的供花。此外又說基督誕生時,這花才從地下長了出來,所以是喜慶之花。無論如何,一年之中,無論喜慶哀樂都有它的芳容出現,尤其母親節時更少不了它。
原產於南歐、亞洲西部和地中海沿岸的康乃馨,為石竹科宿根性的多年生草本花卉。株高因品種之不同而有極大的差異,可由30一70公分不等。康乃馨的葉片綠色且帶有粉質,呈狹長披針形,成株葉片及枝條呈密叢狀,全年開花,但仍以二到六月最多。花色依品種同而有許多變化。
Ⅵ 母親節為什麼要送康乃馨送康乃馨是起源於哪國
1906年5月9日是一個平常的日子,可對於美國費城的安娜·賈維斯來說卻是個悲痛欲絕的日子,因為這天,她深愛的母親永遠地離她而去了。在這以後她每天以淚洗面,懷念不已。1907年在母親去世周年的紀念會上,她希望大家都佩帶白色的康乃馨鮮花,紀念她的母親,並提議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天為母親節。於是她給許多有影響的人寫了無數封信,提出自己的建議。在她的努力下,1908年5月10日,她的家鄉費城組織舉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母親節」的慶祝活動。隨後,美國西雅圖長老會帶頭開展頌揚母愛的活動。美國著名的大文豪馬克·吐溫(Mark Twain)親筆寫信給安娜·嘉維斯小姐,贊揚她這項偉大的創舉——這將在人類歷史上產生深遠的影響。他表示自己也將帶上白色的康乃馨來悼念慈愛的母親。
經過安娜與大家的不懈努力,美國國會終於在1914年5月7日通過決議:把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定為全國母親節,以表示對所有母親的崇敬和感激;並由威爾遜總統在同年5月9日頒布實行。1914年5月14日在美國舉行了全國規模的第一個母親節。
1934年的5月,美國首次發行母親節紀念郵票,郵票上一位慈祥的母親,雙手放在膝上,欣喜地看著前面的花瓶中一束鮮艷美麗的康乃馨。隨著郵票的傳播,在許多人的心目中把母親節與康乃馨聯系起來,康乃馨便成了象徵母愛之花,受到人們的敬重。康乃馨與母親節便聯系在一起了。人們把思念母親、孝敬母親的感情,寄託於康乃馨上,康乃馨也成為了贈送母親不可缺少的禮物。
後來,「母親節」為全世界人民所接受,在這天,兒女們或幹家務,讓操勞一生的母親好好休息一下;或陪母親外出郊遊;或送給母親禮物……但無論是什麼慶祝形式,都少不了美麗的康乃馨花。
Ⅶ 母親節之花是什麼,它的花語是什麼
母親節之花:康乃馨
由來
1934年5月,美國首次發行母親節紀念郵票,郵票上一位慈祥的母親,雙手放在膝上,欣喜地看著前面的花瓶中一束鮮艷美麗的康乃馨。隨著郵票的傳播,在許多人的心目中把母親節與康乃馨聯系起來,康乃馨便成了象徵母愛之花,受到人們的敬重。國際上獻給母親的花是康乃馨,它在纖細青翠的花莖上,開著鮮艷美麗的花朵,花瓣緊湊而不易凋落,葉片細長而不易捲曲,花朵雍容富麗,姿態高雅別致。紅色的康乃馨象徵熱情,正義,美好和永不放棄,祝願母親健康長壽;粉色的康乃馨,祈祝母親永遠年輕美麗;白色的康乃馨,象徵兒女對母親純潔的愛和真摯的謝意;黃色花朵象徵感恩,感謝母親的辛勤付出。
母親節之花:萱草
由來
萱草,在我國一向有「母親花」的美稱。遠在《詩經、衛風、伯兮》里載:「焉得諼草,言樹之背?」諼草就是萱草,古人又叫它忘憂草,背,北,指母親住的北房。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我到哪裡弄到一支萱草,種在母親堂前,讓母親樂而忘憂呢?母親住的屋子又叫萱堂,以萱草代替母愛,如孟郊的遊子詩:「萱草生堂階,遊子行天涯;慈母依堂前,不見萱草花。」葉夢得的詩雲:「白發萱堂上,孩兒更共懷。」萱草就成了母親的代稱,萱草也就自然成了我國的母親之花。
萱草花,又叫忘憂草。它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莖肉質,葉狹長,細長的枝頂端開出
桔紅或桔黃色的花,十分艷麗,非常適合供人觀賞,它的花蕾叫金針,所以也叫金針蕾。在母親節,子女為母親送上一株忘憂草,祝福母親遠離煩惱和憂愁,身心愉悅,健康長壽。
母親節之花
母親節的主花:康乃馨
康乃馨花語:魅力、真情、母親我愛你、溫馨的祝福、熱愛著你、不求代價的母愛、親情思念。
香草:代表母親品德高尚、高貴的花卉。
勿忘我的花語:真實的愛、永恆的愛
台灣地區送母愛的主流花卉:羽扇豆
羽扇豆的花語:母愛
萱草的花語:永遠愛你母親,偉大的母愛,慈母
送客家母親的主流花:魯冰花
魯冰花的花語和象徵代表意義:母愛、刻苦耐勞、奉獻
18枝康乃馨+滿天星代表給母親的愛;
4枝火百合+18枝紅色康乃馨+黃鶯代表幸福安康;
2枝火百合+18枝康乃馨代表母恩永遠;
20支粉色康乃馨、綠葉、石松、滿天星代表永恆的愛。
93朵康乃馨象徵永遠年輕。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給天下所有的母親送上最好的祝福吧!朋友們行動起來吧,讓我們的母親過一個愉快的節日,盡一份子女的義務吧。
Ⅷ 康乃馨花名的來源
康乃馨來(學名:自Dianthus caryophyllus),拉丁語學名:Dianthus caryophyllus ,英語名字 :grenadine或clove pink,carnation ,又名獅頭石竹、麝香石竹、大花石竹、荷蘭石竹,為石竹科石竹屬的植物,分布於歐洲溫帶以及中國大陸的福建、湖北等地,原產於地中海地區,是目前世界上應用最普遍的花卉之一。康乃馨包括許多變種與雜交種,在溫室里幾乎可以連續不斷開花。1907年起,開始以粉紅色康乃馨作為母親節的象徵,故今常被作為獻給母親的花。 純天然康乃馨產於雲南高寒地區,海拔3000米以上,無任何雜質感染,具有健脾補肺、固腎益精,治虛勞、咳嗽、消渴等功用。是饋贈親友的好補品。
Ⅸ 康乃馨的植物文化
栽培歷史
希臘及南歐海岸的雅典人均大量地培植康乃馨,並對它極為尊崇而稱之為Dianthos,宙斯之花(Flower of Jove)。因它常用來添加酒中甜美的丁香香味(詩人Chaucer稱之為「酒中食物」),及用來製造花圈和冠冕,故成為康乃馨(coronation),此為現代名稱carnation的由來。
其植物名稱來自於七月花,因為康乃馨是在七月時開花。其植物學名稱則來自Caryophyllusaromaticus(現為 Eugeniaaromatics),因為它的香味很像丁香樹乾燥後的味道。
康乃馨芬芳的花瓣永遠可用來增添香花壺(pot pourri)的香氛。在一本17世紀的葯典(Pharmacopoeia)中,曾提及康乃馨是暈船的解暈劑,由於其直經約1.5英寸(3公分)的粉紅色花朵,又獲得粉紅花(pink)的英文名稱。
從康乃馨及D. plumarius的接種,可得裂緣康乃馨,即著名的花匠康乃馨,正因其丁香似的香氣可用於製造香皂及濃烈的香水,而被大規模地栽培著。丁香油的主要成分為酒精、丁香酚或甲基丁香酚,這些物質使得康乃馨及Pink更具有其獨特的香氣。清香的香水,乃由溫暖迷人的丁香酚香氣、麝香及康乃馨混合而成。
康乃馨在中國是一種常見的草花。宋朝王安石《詠石竹花》曰:「春歸幽谷始成叢,地面紛敷淺淺紅。車馬不臨誰見賞,可憐亦能度東風」。而香石竹(康乃馨)在歐洲也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歷來為西方名花,英國17世紀就記載有800多品種。原種只在春季開花,1840年法國人達爾梅將香石竹改良為連續開花類型。尤其是1850年傳到美國後培育了百餘個品種,並應用於商業生產。1938年育成了William Sim系列品種,包括由其生產的品系,其中有些優良品種直到現在還佔有重要地位。
香石竹是世界四大切花之一,主要生產國有以色列、義大利、西班牙、法國、哥倫比亞以及肯亞、南非等國,各國或利用自然氣候優勢,或採用現代化全天候溫室達到周年生產,同時培育抗病新品種,保持優質種苗性狀的穩定性。
2000年前pliny氏說香石竹起源於西班牙。據傳說,香石竹由諾爾曼人傳入英國;在13世紀時摩爾人就已栽培重瓣香石竹。也有說由突尼西亞引進歐洲。
中國上海於1910年開始引種生產,到20世紀50年代迅速發展,80年代以西姆(Sim)系列品種為主,又從歐洲引進新品種,並進行脫毒快繁擴大推廣。
1934年5月美國首次發行母親節郵票使香石竹更加出名。郵票圖案是一幅世界名畫,畫面上一位母親凝視著花瓶中插的石竹。郵票的傳播把石竹花與母親節聯系起來。於是西方人也就約定俗成地把石竹花定為母親節的節花。每當母親節這一天,母親健在的人佩戴紅石竹花,並製成花束送給母親。而已喪母的人,則佩戴白石竹花,以示哀思。世上沒有無母之人,石竹花也就成了無人不愛之花。石竹花因母親節而蒙上一層慈母之愛色彩,成為獻給母親不可缺少的禮物。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外文化的交流,母親節也漸漸傳入中國,香石竹也就真正「香」起來,普通百姓也慢慢接受了——康乃馨。
軼事趣聞
在希臘神話中,則有許多關於康乃馨的傳說,相傳希臘有一位以編織康乃馨花冠為生的少女,手藝精巧,深受畫家、詩人的欣賞,卻因為生意興隆,招來同業的妒忌,終致被暗殺。太陽神阿波羅為了紀念這位少女,將她變成秀麗的康乃馨,因此在希臘,有人稱康乃馨為花冠,王冠,推崇其神聖的地位。
在法國,則傳說康乃馨是女神黛安娜害怕被一位英俊瀟灑的牧羊童誘惑,而將他的眼睛挖出來丟到地上變成的,所以法國人將康乃馨稱為Qeillet,亦即「小眼睛」之意。亦有傳說康乃馨是來自情人墓地的花,多做為葬儀的供花。此外又說基督誕生時,這花才從地下長了出來,所以是喜慶之花。無論如何,一年之中,無論喜慶哀樂都有它的芳容出現,尤其母親節時更少不了它。
在美國費拉德爾菲城有一位名叫安娜·查維斯小姐。她的母親在1906年5月9日去世,她十分悲痛,懷念不已。在第二年其母的逝世周年紀念日時,她用白色的康乃馨鮮花佩帶在襟上,藉以紀念,同時她還向公眾呼籲定立一個頌揚母親的節日,到時讓女兒們都給健在的母親獻上紅色的康乃馨,以感激她對自己的養育之恩。這個倡議日益得到廣大群眾的同情和支持。由於大家不辭勞苦的活動,終於在1914年獲得美國國會通過決議,確定每年5月份的第二個星期天為母親節。
花 語
康乃馨,大部分代表了愛,魅力和尊敬之情,紅色代表了愛和關懷。粉紅色康乃馨傳說是聖母瑪
利亞看到耶穌受到苦難流下傷心的淚水,眼淚掉下的地方就長出來康乃馨,因此粉紅康乃馨成為了不朽的母愛的象徵。與玫瑰所不同的,康乃馨代表的愛表現為比較清淡和溫馨,適於形容親情之愛,所以兒女多獻康乃馨給自己的雙親。
一般含義
熱情、魅力、使人柔弱的愛、真情、母親我愛你、溫馨的祝福、熱愛著你、溫馨、慈祥、不求代價的母愛、寬容、母親之花、濃郁的親情、女性之愛、親情思念、清純的愛慕之情、熱戀、熱心、傷心與懊悔、痛苦、偉大,神聖,慈祥,溫馨的母親、慰問、心靈的相通、真摯、走運。
顏色含義
白色:甜美而可愛、天真無邪、純潔的愛、給女性帶來好運氣的禮物、純潔、純潔的友誼、我活生生的愛情、吾愛永在、信念、雅緻的愛、真情、尊敬粉色:永遠不會忘了你、美麗、年青、熱愛、祝母親永遠年輕美麗;感動、亮麗、母愛、女性的愛、我熱烈地愛著你紅色:心為你而痛、贊賞、崇拜、迷戀、親情、熱烈的愛、熱情、受傷的心、思念、相信你的愛、祝母親健康長壽、祝你健康黃色:你讓我感到失望、拋棄、藐視、長久的友誼、對母親的感謝之恩、拒絕、侮諱、侮蔑、永遠感謝、友誼深厚米紅色:傷感
深紅色:熱烈的愛桃紅色:熱愛著你
雜色:拒絕你的愛紫色:任性、變幻莫測有斑紋的:拒絕、我不能和你在一起有條紋的:對不起
母親花的緣由
在纖細青翠的花莖上,開出鮮艷美麗的花朵,花瓣緊湊而不易凋落,葉片秀長而不易捲曲,花朵雍容富麗,姿態高雅別致,色彩絢麗嬌艷,更有那誘人的濃郁香氣,甜醇幽雅,使人目迷心醉,這就是在母親節贈給母親的鮮花——康乃馨。大家都知道每年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是一個極有人情味的節日——母親節(Mother's Day)。這天,細心、孝順的子女都會買一束康乃馨,親手送給生養自己的母親,以報答她多年的養育之恩。追溯該節的由來還有一段感人的故事呢!
1906年5月9日是一個平常的日子,可對於美國費城的安娜·賈維斯來說卻是個悲痛欲絕的日子,因為這天,她深愛的母親永遠地離她而去了。在這以後她每天以淚洗面,懷念不已。1907年在母親去世周年的紀念會上,她希望大家都佩帶白色的康乃馨鮮花,紀念她的母親,並提議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天為母親節。於是她給許多有影響的人寫了無數封信,提出自己的建議。在她的努力下,1908年5月10日,她的家鄉費城組織舉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母親節」的慶祝活動。隨後,美國西雅圖長老會帶頭開展頌揚母愛的活動。美國著名的大文豪馬克·吐溫(Mark Twain)親筆寫信給安娜·嘉維斯小姐,贊揚她這項偉大的創舉——這將在人類歷史上產生深遠的影響。他表示自己也將帶上白色的康乃馨來悼念慈愛的母親。經過安娜與大家的不懈努力,美國國會終於在1914年5月7日通過決議:把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定為全國母親節,以表示對所有母親的崇敬和感激;並由威爾遜總統在同年5月9日頒布實行。
後來,「母親節」為全世界人民所接受,在這天,兒女們或幹家務,讓操勞一生的母親好好休息一下;或陪母親外出郊遊;或送給母親禮物……但無論是什麼慶祝形式,都少不了美麗的康乃馨花。
Ⅹ 康乃馨的歷史淵源是什麼
歷史淵源:
公元前300年,希臘的一位自然科學家Theophrastus將康乃馨稱作Dianthus,希臘語意為「神聖之花」,因為他認為如此美好而典雅的花,惟有神才有權擁有。而這種花的香味和曬乾的丁香花香味頗為類似,丁香的學名為Caryophyllusaromatica,所以也將康乃馨的學名定為Dianthuscaryophyllus,中文名則為「丁香石竹」。而「康乃馨」三字,仍由英文名Carnation直譯而來。
芳香且秀麗的康乃馨,不僅是大家喜愛的花卉,也是製作香水的原料。16世紀伊莉莎白一世時代,詩人EdmundSpenser,稱此花為Caronation,為「花冠」、「王冠」之意。一指此花的瓶狀花萼,加上邊緣呈鋸齒狀的花冠,組合起來就像王冠一般;另一種說法則是,古希臘人在節慶宴會中,常配戴此花編織的花冠。以下是一則有關於康乃馨由來的神話故事:相傳希臘有位以編織花冠為生的少女,不僅長得楚楚動人,手指也非常靈巧,能編織出漂亮的花冠,為畫家、詩人們所欣賞。因為生意興隆,招來同行的嫉妒,最後終於被暗殺了。太陽神阿波羅為紀念她常以美麗的花冠來妝飾祭壇,而將她變成美麗芳香的康乃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