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創意合唱
Ⅰ 江蘇民歌《茉莉花》的題材是什麼急!在線等!
【歌曲《茉莉花》】
①民歌名,在中國及世界廣為傳頌,江蘇省揚州市市歌。
起源
《茉莉花》是江蘇民歌,這是眾所周知的,因為江蘇的版本最早、也最具代表性,但發源地卻頗具爭論。現在的主流觀點是《茉莉花》起源於揚州。
上世紀90年代,江蘇省的南京、鹽城等城市爭相站出來說他們是民歌《茉莉花》的發源地,而且還在一些媒體上發表文章,加以證明。2000年10月16日,兩位揚州文化人在媒體上發表了一篇《「茉莉花」源自揚州清曲》的文章,此後再沒有聽到其他不同的聲音了。這兩位文化人分別是揚州清曲研究室常務副主任朱祥生和副主任聶峰。其中,聶峰先生還師從於近代的揚州清曲表演大師王萬青。長期沉澱的清曲知識,使兩人堅信《茉莉花》源於揚州清曲。
揚州清曲又稱揚州小曲、揚州小調。《茉莉花》最早屬於揚州的秧歌小調,後經揚州清曲歷代藝人的不斷加工,衍變成揚州清曲的曲牌名【鮮花調】。清乾隆年間出版的一部匯集當時流傳廣泛的地方戲曲的《綴白裘》集里,收集刊登了《鮮花調》,有曲譜和曲詞。曲詞除了個別字與現在的《茉莉花》不同外,其他一字不差,這是目前為止,發現在的關於《鮮花調》的最早的最完整的記載。由此足以證明,《茉莉花》源自揚州清曲。兩位文化人又從其他方面,列出種種證據,佐證《茉莉花》與揚州的淵源。文章出來後,異音立即沒有了。後來不少其他地方的學者文人,也開始漸漸發表文章,稱《茉莉花》出自於揚州。
這首膾炙人口的揚州小調,隨著揚州在當時的影響而傳頌全國,且影響了其他許多地方的戲曲和曲藝。150年前,揚州作為當時中國的經濟文化中心和世界著名都市,其孕育出的《茉莉花》在當時可謂是家喻戶曉,人人會哼。幾十年後,普契尼創作《圖蘭朵》時,選用這樣一首既能代表東方韻味又風靡中國的《茉莉花》作為主題音樂,襯托中國人的愛情故事,既自然也屬必然。
發展和影響
我國地域遼闊,歷史悠久,民族眾多,因此廣泛流傳的民歌小調數量也甚多。它們就像暮春三月花園中的百花,奼紫嫣紅,姿態萬千,芳香四溢。其中有一個品種姿壓群芳,栽培悠久,廣受大眾喜愛,她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民歌小調《茉莉花》。
《茉莉花》自古以來流行全國,有各種各樣的變種,但以流行於江南一帶的一首傳播最廣,最具代表性。她旋律委婉,波動流暢,感情細膩;通過贊美茉莉花,含蓄地表現了男女間淳樸柔美的感情。早在清朝乾隆年間出版的戲曲劇本集《綴白裘》中,就刊載了它的歌詞,可見其產生流傳年代的久遠。
十八世紀末年,有個外國人將她的曲調記了下來,歌詞用意譯的英文和漢語拼音並列表示。後來,又有個叫約翰·貝羅的英國人來華,擔任英國第一任駐華大使的秘書。1804年,他出版了自己的著作《中國游記》。也許在他眼裡《茉莉花》是中國民歌的代表吧,所以在著作中特意把《茉莉花》的歌譜刊載了出來,於是這首歌遂成為以出版物形式傳向海外的第一首中國民歌,開始在歐洲和南美等地流傳開來。
1924年,世界著名歌劇大師、義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癌症的病患中完成了歌劇《圖蘭多特》的初稿後逝世。該劇以中國元朝為背景,虛構了一位美麗而冷酷的公主圖蘭多特的故事。普契尼把《茉莉花》曲調作為該劇的主要音樂素材之一,將它的原曲改編成女聲合唱,加上劇中的角色全都穿著元朝服飾,這樣就使一個完全由洋人編寫和表演的中國故事,有了中國的色彩和風味。1926年,該劇在義大利首演,取得了很大成功。從此,中國民歌《茉莉花》的芳香,隨著這部歌劇經典的流傳而在海外飄得更廣。
據近年來媒體報導,《茉莉花》原名《鮮花調》,本來有三段歌詞,依次歌唱茉莉花、金銀花和玫瑰花。1942年,音樂家何仿到隸屬 江
Ⅱ 茉莉花 合唱譜 四川民歌
歌曲:茉莉花
歌手:梁靜茹
專輯:燕尾蝶 下定愛的決心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回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芬芳美答麗滿枝椏
又香又白人人誇
不讓誰把心摘下
就等那個人愛呀
茉莉花呀茉莉花
誰當我情人
茉莉花
你說我真好
什麼都好
誰當我情人做夢都會笑
我忘著窗外的街角
看到辛酸走來幸福走掉
你說我真好
比誰都好
有適合的人要幫我介紹
如果我真的那麼好
你為什麼不要
為什麼不要
嗚呼......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芬芳美麗滿枝椏
又香又白人人誇
茉莉花呀茉莉花
Ⅲ 求茉莉花三部合唱的歌譜
meiyou
Ⅳ 茉莉花合唱曲譜
http://pu.diy.myrice.com/pdml/1000/1011.jpg
看看去吧
Ⅳ 《茉莉花》歌曲創作背景
1942年冬天,新四軍淮南大眾劇團的文藝兵何仿記錄下了在南京六合金牛山地區一位民間藝人那裡聽到的民歌版本《鮮花調》 ,後將原詞中三種鮮花(茉莉花、金銀花、玫瑰花)修改為一種,集中突出茉莉花的特點,對歌詞的順序也做了調整。
把有封建意味的「奴」改成了「我」字,將其他一些歌詞改為老少咸宜的語句;對原曲的頭尾作了一定的改動,將毫無變化重復的前兩句加入了一點「轉」音,用同一曲調演唱三段歌詞,三段的結束音由上揚改為下抑,並增加了以翻高拖腔做結束。
至1957年、1959年之前,共作了兩次修改 ,進一步豐富其旋律,將歌詞將「滿園花草」改為「滿園花開」,將「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改為「又怕看花的人兒罵。最終形成了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民歌《茉莉花》。
《茉莉花》
演唱形式:女聲合唱
重要傳唱者:何仿(整理改編)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滿園花草香也香不過它,(滿園花開香也香不過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又怕看花的人兒罵。)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茉莉花開雪也白不過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旁人笑。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滿園花開比也比不過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來年不發芽。
(5)茉莉花創意合唱擴展閱讀
這首民歌的五聲音階曲調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另一方面,它又具有流暢的旋律和包含著周期性反復的勻稱結構;江浙地區的版本是單樂段的分節歌,音樂結構較均衡,但又有自己的特點,此外句尾運用切分節奏,給人以輕盈活潑的感覺;《茉莉花》旋律優美,清麗、婉轉,波動流暢,感情細膩,樂聲委婉中帶著剛勁,細膩中含著激情,飄動中蘊含堅定。
歌中抒寫了自然界的景物,表現出一種淳樸優美的感情,將茉莉花開時節,滿園飄香,美麗的少女們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愛花、惜花、憐花、欲采又捨不得採的美好心願,表達得淋漓盡致。這首民歌旋律優美平和,符合中國人「以柔克剛」的個性 。
《茉莉花》在兩個大陸相互隔絕的時代跨越了地理距離的藩籬,成為象徵中歐人民友誼和交流的生動符號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這首改編後的《茉莉花》唱響中國。此後,眾多世界級亮相讓這首民歌引起蘇皖多地關注 。2002年10月,南京市六合區以該首民歌為名舉辦了首屆中國南京六合《茉莉花》音樂文化節。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期間,頒獎儀式的現場《茉莉花》出現總共774次 。
Ⅵ 跪求茉莉花合唱譜曲式分析
歌曲為五聲調式,四個樂句,此歌共三段歌詞。用同一段曲子,一唱三嘆。音樂結構均衡版但又有自己的特點:第權三、四句歌詞連成一氣,在音樂上很難從中剪斷。流暢抒情的曲調洋溢出中國人民真誠善良的精神本質。它曾被義大利作曲家普契尼作為素材用於著名歌劇《圖蘭朵特》,並通過它在全世界廣為流傳。 yE aim~
Qj?qWVapA
合唱曲《茉莉花》第一段為齊唱,第三段的主旋律在第I聲部,其下的Ⅱ、Ⅲ聲部運用固定節奏型「×○ ○×× ×× ×○」及歌詞「好一朵茉莉花」的反復演唱,利用和聲烘託了人們對茉莉花的贊美。第三段運用了復調手法,兩個聲部此起彼伏,情緒更為熱烈。 <$f7&6B
DE{tpN
婉轉優美的旋律要求在演唱中突出主旋律,保持歌詞語句的完整性和全曲的連續性,除標有換氣記號外,其餘樂句均以兩小節換氣為宜。隨著旋律的起伏,處理好力度的變化,注意聲部間的銜接和互補。由於此歌音域較寬(5~3),高音區還要用好「高位置」,低音區要控制好氣息,做到聲音自然下沉。因此排練中要加強氣息和音域擴展訓練。
Ⅶ 親親的茉莉花小合唱分三段歌詞嗎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芬芳美麗滿枝椏
又香又白人人誇
讓我來將你摘下
送給別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Ⅷ 黑鴨子的《茉莉花》 歌詞
好一朵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
滿園花開
香也香不過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看花的人兒罵
好一朵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
茉莉花開
雪也白不過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旁人笑話
好一朵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
滿園花開
比也比不過它
比也比不過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來年不發芽
又怕來年不發芽
好一朵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
滿園花開
比也比不過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來年不發芽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來年不發芽
(8)茉莉花創意合唱擴展閱讀
歌手簡介
黑鴨子演唱組合
黑鴨子演唱組合成立於1992年,是由中國中央音樂學院的畢業生組成,中國最早的和聲組合之一 ,最初正式成員為:李蓉、陸莉莉、郭祁(陸莉莉出國後加入)、徐秀霞,其演唱組最擅長的是以優美和諧的聲音叩開心扉,演唱風格以情帶聲,正規的音樂教育和系統的專業訓練,培養了她們良好的音樂素養。
組合經歷
1992年,著名音樂家谷建芬帶團「92中國風」赴香港演出,這是大陸第一台在香港的演出,邀請了李蓉,和做過和聲的徐秀霞與陸莉莉,並把她們三人分成了「一夥」搭檔演唱。這次赴港演出,非常成功,三位特邀姑娘也給觀眾與同行者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回京後,這個臨時搭建的三人團伙就保留了組織形式,並按大家玩笑中的一句話,定名為「黑鴨子」, 黑鴨子演唱組正式成立了。
組合隊長
黑鴨子組合成立後,李蓉作為黑鴨子領隊一直負責聯系黑鴨子的演出、錄音、錄像工作,精心打理黑鴨子的一切事務。
組合發展
成名:
1993年,「黑鴨子」演唱組合再次隨「中國風」演出藝術團赴香港演出。
1994年,「黑鴨子」演唱組合第一張原創演唱專輯《黑鴨子》(又名《河流》)面世,裡面收錄了高楓等多位音樂人為「黑鴨子」演唱組合度身訂做的音樂作品,在當時發行量超過50萬。黑鴨子演唱組合從此由幕後走向了台前,成為人們喜愛的組合之一。
成績:
黑鴨子組合1994年至2002年拍攝了多部MV,比較熟悉的:醒來、綠水青山都是歌。也為《我愛我家》《空鏡子》《三國演義》《誓言無聲》等多部電視劇錄制了主題曲及插曲。在這些年中黑鴨子為周華健、蘇芮、毛寧、楊鈺瑩等很多歌手做過演唱會和專輯的嘉賓及和音。
黑鴨子被授予「中國流行音樂回顧」之「成就獎」及「最佳演唱組合獎」。
Ⅸ 《茉莉花》歌曲創作背景
一、靈感來源
茉莉花這種植物在漢代就已傳入中國,最早種植於廣東一帶(南越、南海),到宋代開始廣泛種植於福建並傳入江浙等地;在傳播過程中逐漸中國化,並因其香氣而受喜愛,由於其芳香獨特,迎合了中國文化對「香」的崇尚,逐漸成為人們歌頌的對象。
二、作詞編曲
能見到的最早與現代版本相似的《茉莉花》歌詞收編在明朝萬曆年間(1573-1620)馮夢龍的《掛枝兒》中;《茉莉花》歌詞的前身最早刊載於清朝乾隆年間(1764-1774)的戲曲劇本集《綴白裘》,在《綴白裘》中收錄的《花鼓曲》共有12段唱詞,敘述的是《西廂記》中「張生戲鶯鶯」的故事,前兩段唱詞以重疊句稱為《鮮花調》,也有從其為基礎發展的稱為《茉莉花》。
最早關於《茉莉花》的曲譜(《鮮花調》工尺譜)收錄在道光年間(1821年,一說1837年)的《小慧集》中 。
這種曲調是在明代已流行的《鮮花調》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各地方言語調、風土人情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下,衍生出各種風格的「同宗民歌」,流傳於各省的不同版本曲調各異,但歌詞基本上以反映青年男女純真愛情為主題。
這些民歌以江蘇的《茉莉花》流傳最廣、影響最大;1942年冬天,新四軍淮南大眾劇團的文藝兵何仿記錄下了在南京六合金牛山地區一位民間藝人那裡聽到的民歌版本《鮮花調》 。
後將原詞中三種鮮花(茉莉花、金銀花、玫瑰花)修改為一種,集中突出茉莉花的特點,對歌詞的順序也做了調整,把有封建意味的「奴」改成了「我」字 ,將其他一些歌詞改為老少咸宜的語句。
對原曲的頭尾作了一定的改動,將毫無變化重復的前兩句加入了一點「轉」音,用同一曲調演唱三段歌詞,三段的結束音由上揚改為下抑,並增加了以翻高拖腔做結束 。
至1957年、1959年之前,共作了兩次修改,進一步豐富其旋律,將歌詞將「滿園花草」改為「滿園花開」,將「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改為「又怕看花的人兒罵。
(9)茉莉花創意合唱擴展閱讀:
社會影響
《茉莉花》在兩個大陸相互隔絕的時代跨越了地理距離的藩籬,成為象徵中歐人民友誼和交流的生動符號。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這首改編後的《茉莉花》唱響中國。
此後,眾多世界級亮相讓這首民歌引起蘇皖多地關注 。2002年10月,南京市六合區以該首民歌為名舉辦了首屆中國南京六合《茉莉花》音樂文化節。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期間,頒獎儀式的現場《茉莉花》出現總共774次。
《茉莉花》歌詞
詞曲:何仿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芬芳美麗滿枝椏
又香又白人人誇
讓我來將你摘下
送給別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