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園百科 » 曹海棠勇氣

曹海棠勇氣

發布時間: 2025-07-11 00:27:21

1. 一封信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我整理的一封信教學反思(精選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封信教學反思1

這篇課文,對於此年齡段的學生來說,存在相當難度。再加上篇幅較長,而且改編自外國文章,語言風格和敘事結構不同於母語課文,給教和學都增加了不少難度。

課文主要講了兩封信的故事。我讓孩子們仔細讀課文,可以在找到的句段旁寫上批語,做上記號;同座的兩位同學讀完了,互相議一議,看看自己找的理由是否正確。讓孩子們初步了解圈點批註的讀書方法。同時鼓勵孩子們只要用心讀書,用心思考,用心體會,用心傾聽就會有收獲。還讓同學們在第二封信中採用了分角色朗讀,一人讀媽媽想說給爸爸的話,一人讀露西想說的話,這樣孩子們就能深入文本,體會當時的情境,把露西當時寫信的心情表達的更准確。最後,在出示閱讀《信》這首詩時,孩子們從讀中感悟可以給小鳥寫信,可以給花兒寫信,可以給雲、樹寫,當然也可以自己給自己寫信。從而告訴孩子們在生活中要用自己的眼睛看,腦筋想,用心去體會,創作與大家不一樣的東西既是最好的也是最獨特的,更是最有價值和個性的。

不足之處:課堂設計內容過多,不利於學生吸收;缺少「讀」,孩子讀得少;在課堂上沒能教孩子書寫。

在今後的教學中,要精簡課堂,刪繁就簡,不要低估學生的能力。

一封信教學反思2

《一封信》是部編版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三篇課文,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閱讀課文,說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一封信》第一課時學習《一封信》生字詞,熟讀課文,書寫生字。第二課時我採用群文閱讀的方式帶領學生學習,先對比兩封信,換位思考,讀懂人物內心的想法,明白露西改變寫法的原因。然後共同閱讀繪本故事,練習從不同角度了解人物的行為和動機。最後連結生活,學習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這樣的教學嘗試讓我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在備課時覺得文本淺顯,學生很容易讀懂文中兩封信的.不同。初定以「以讀代講」的方式閱讀,學生通過閱讀,比較兩封信的不同,弄懂露西改變信的寫法,體會到信中表達的親情。無意中看到曹海棠老師的教學設計,她採用「站在別人角度去思考」的方式閱讀、理解、區別兩封信的不同,理解主人公露西改變寫法的原因。這樣的處理方式給學生的思考指引方向,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閱讀方法,也給今後的閱讀提供了方法,乃至影響到生活,學會站在別人角度去思考,理解他人。

不論是生活,還是閱讀,我們往往習慣於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如果我們換個角度,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也許就會有不一樣的發現,比如,我們會理解對方的想法,我們會從不同角度了解人物的行為和動機。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既是一種理解對方的方法,也是一種很好的閱讀方法。

這種「換位思考」閱讀理解文本的方式,其實人人在讀書中都在使用,我們常常站在讀者的角度去思考。我們在課堂中常常讓孩子站在文中角色的角度去思考,這也是「換位思考」。我們常常在使用這種方法而不自知,什麼是學習方法?就是先發現學習中的認知規律,從而理出的廣泛適用的手段或方式。它就藏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作為老師要善於發現,真正做到授人以漁。

《一封信》這一課在我備課時覺得「讓學生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思考」這種方法本身在生活中常用,只是把這種方式運用到了閱讀中,學生很容易學會,把重點放在了學習方法上,教後我認為重點應該是通過這種方法理解課文。對於現在特別「自我」的二年級的學生來說,首次了解這種思維方式,只需讓他們知道,初步有「換位思考」的意識即可,主要是讓他們通過換位思考理解人物行為轉變的原因。相信在今後的生活和閱讀中他們一定會把此法運用得爐火純青,自如得法。

初次嘗試群文閱讀的方式教學,我感動於自己的勇氣。這將激勵我在教學中繼續大膽嘗試。教無定法,在語文教學中不論什麼方法,讓學生愛閱讀,養成閱讀的好習慣,為其終身學習打下基礎就是好的教育。

一封信教學反思3

《一封信》講述了露西給爸爸寫信的過程。課文語言通俗易懂,通過信的內容,表達了露西對生活細膩的感受、對親人細致的體貼,對於學生能起到很好的熏陶作用。對於這類來源於生活,與學生生活體驗十分接近的文章,在教學的過程中就應該從學生的切身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對本文的興趣。

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我不斷地啟發學生想像,聯系自身實際讓學生將自己的生活體驗敘述出來,並將它與露西的體驗作對比,並注重引導學生從人物的對話中感受,理解露西的心情,讓學生在思考,逐步把學生帶進露西的內心世界,從字詞中找到露西心情的痕跡,這樣學生就很容易理解本文內容。

一封信教學反思4

這個是拓展練習寫一封信後的反思,在批改孩子們寫的一封信時,我發現孩子們有太多細膩的情感藏在心裡。我沒有限定孩子們習作的收信人,他們有的寫給爸爸媽媽,有的寫給爺爺奶奶,有的寫給老師、同學、朋友、弟弟妹妹……大部分同學都能按照正確的格式書寫這封信,只有個別孩子在格式上出錯。

令我感到欣慰的是:孩子們的錯別字少了很多。從這里,我有了一點思考:也許孩子們樂於表達的真情實感才能讓他們更加用心。習作中,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情感讓我感動。這也讓我有所感悟:學習生活中,老師、家長與孩子之間也可以利用書信的方式進行溝通,因為有的孩子說不出的話卻可以很好地用文字表達出來,能讓我們更加了解孩子,親近孩子。

一封信教學反思5

20xx年9月29日我校開始了新教師教學視導,我在二年級6班進行了《一封信》的課堂教學。這篇課文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學會寫「封、新、今、寫」等10個生字,並且會認讀「削、鍋、朝」等17個生字。課前我讓學生進行了預習,學生對認讀的生字基本都會讀。這篇課文對於二年級學段的學生來說,存在一定的難度。再加上篇幅較長,而且改編自外國文章,語言風格和敘事結構不同於母語課文,給教和學都增加了不少難度。

我首先從課文的生字入手,解決了基本的生字才能夠讀通課文並理解課文內容。生字教學我一部分採用了隨文識字的辦法,另一部分採用了集中識字的方法,讓學生注意字的讀音、筆畫順序以及書寫等問題。接著我讓學生初步朗讀課文,大致了解一下課文的主要內容。文章主要是圍繞露西給在國外工作的爸爸寫的兩封信展開的,我首先從為什麼要寫信給爸爸的問題引導,接著讓學生回答文中主人公寫了幾封信,從第一封信開始講解。我讓學生分析第一封信的內容,並試圖讓他們總結出露西寫第一封信的心情——傷心、難過。學生們可以從文章中的話語感覺出主人公的心情,然後我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們談一談如果自己的爸爸不在身邊心情會怎麼樣,學生們積極踴躍發言,表達自己的感受。在講解課文內容時,出現曾經學習過類似的句子,我讓學生回憶之前學過的內容,並進行口頭表達練習。

學生在上課時,注意力較為集中,回答問題積極,但也還是有個別同學有坐姿不端正的問題,我也走到身邊進行了提醒。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基本完成,也留下時間讓孩子們進行生字的寫字練習。當然本節課也存在一些不足,在黑板上用田字格寫生字的時候,板貼的高度不夠,可能後面的學生會看不到。另外在讓學生朗讀課文的時候,沒有提出具體的閱讀要求。我對學生回答問題後的評價語還存在一些不足,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一定會彌補不足,積極向各位前輩老師求教。

2. 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一封信教學反思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書信吧,書信在人類的交流與溝通的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那麼你有了解過書信嗎?以下是我整理的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一封信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一封信教學反思 篇1

這篇課文,對於此年齡段的學生來說,存在相當難度。再加上篇幅較長,而且改編自外國文章,語言風格和敘事結構不同於母語課文,給教和學都增加了不少難度。

課文主要講了兩封信的故事。我讓孩子們仔細讀課文,可以在找到的句段旁寫上批語,做上記號;同座的兩位同學讀完了,互相議一議,看看自己找的理由是否正確。讓孩子們初步了解圈點批註的讀書方法。同時鼓勵孩子們只要用心讀書,用心思考,用心體會,用心傾聽就會有收獲。

還讓同學們在第二封信中採用了分角色朗讀,一人讀媽媽想說給爸爸的話,一人讀露西想說的話,這樣孩子們就能深入文本,體會當時的情境,把露西當時寫信的心情表達的更准確。最後,在出示閱讀《信》這首詩時,孩子們從讀中感悟可以給小鳥寫信,可以給花兒寫信,可以給雲、樹寫,當然也可以自己給自己寫信。從而告訴孩子們在生活中要用自己的眼睛看,腦筋想,用心去體會,創作與大家不一樣的東西既是最好的也是最獨特的,更是最有價值和個性的。

不足之處:

課堂設計內容過多,不利於學生吸收;缺少「讀」,孩子讀得少;在課堂上沒能教孩子書寫。

在今後的教學中,要精簡課堂,刪繁就簡,不要低估學生的能力。

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一封信教學反思 篇2

《一封信》是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以「兒童生活」為主題,以兒童視角,表現兒童生活。因此,在課內設計中,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啟發學生能夠說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本課講述了露西給爸爸寫信的過程。課文語言通俗易懂,通過信的內容,表達了露西對生活細膩的感受、對親人細致的體貼,對於學生能起到很好的熏陶作用。

一、教學效果

從學生的切身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對本文的興趣。課上,我先讓學生掃清生字障礙,然後通過辯論的方式,針對「第一封信和第二封信哪一個更好」為辯題,進行了激烈的辯論。大多數學生會選擇第二封信,觀點就是:爸爸遠在國外,不想讓他擔心家裡的事。而也有人覺得第一封信更好,理由是第二封信寫得那麼歡樂,然後又說思念爸爸,就會覺得很虛偽。但是因為第一次辯論,孩子們熱情過於高漲,在孩子們激烈的辯論後,我讓他們把自己的想法寫在作文本上。這樣,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了課文,理解了露西的心情,把學生帶進了露西的內心世界,同時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和邏輯思維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成功之處:

1、我首先從課文的生字入手,利用隨文識字和集中識字的辦法,讓學生注意字的讀音、筆畫順序以及書寫等問題,解決了本課基本的生字,為讀通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打下基礎。

2、教學評價及時且有針對性。課堂上利用激勵性評價,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評價語言豐富、多樣化,評價實效性強。

3、教學設計連貫,思路敏捷。整節課,我緊緊抓住主線,幫學生理清思路。通過讓學生初步朗讀課文,大致了解一下課文的主要內容。感悟出主人公露西的心情,然後我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們談一談如果自己的爸爸不在身邊心情會怎麼樣,表達出自己的感受。

三、不足之處:

1、在讓學生朗讀課文的時候,沒有提出具體的閱讀要求,導致學生比較盲目,沒有目的性。

2、在教學生字時,我只是讓個別學生起來分享他的識字方法,說完之後就一帶而過了,也沒有讓大家一起重復,所以導致生字詞的掌握不夠牢固,沒有加強記憶。

3、課堂設計內容過多,不利於學生吸收;缺少「讀」,孩子讀得少;在課堂上也沒能教孩子書寫,練習寫字。

四、改進措施:

1、在今後的教學中,精簡課堂,刪繁就簡,不要低估學生的能力。

2、重視閱讀,加強閱讀,多讀多悟,在讀中感悟和理解。

3、重視每單元中課與課之間的聯系。不斷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在備課的過程中要進行充分的預設和生成,及時處理課堂生成。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一定會彌補不足,積極向各位前輩老師求教。

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一封信教學反思 篇3

二年級上冊語文第三單元以「兒童生活」為主題,本單元的4篇課文以兒童的視角,表現兒童的生活。本單元教學的重點之一是「閱讀課文,能說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

《一封信》是本單元的第三篇文章。這篇文章主要記敘了主人公露西的爸爸因出國工作,要半年才能回來,露西因為想念爸爸而給爸爸寫信的故事,字里行間透露著真摯、溫暖的親情。題目是「一封信」,實際故事中的露西前後寫了兩封信。第一封信是露西獨自寫的,句句都是她的心裡話:因爸爸不在,生活中有很多不開心的事,她有滿腹的委屈想跟爸爸傾訴;第二封信是在媽媽的幫助下完成的,循循善誘的媽媽成功地將露西的情緒調整過來,在信中向爸爸報告了生活中快樂的事情,把這份快樂和爸爸分享。兩封信的內容雖然不同,但是都表達了對爸爸的思念,期盼著爸爸的歸來。

教學時,我讓學生在學習生字詞後充分讀文,通過多種方式指導學生朗讀,在朗讀中讀懂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重點是讓學生找出兩封信的內容進行對比。在第一封信的.朗讀中,學生越來越能體會到露西傷心的感受,特別是幾名留守兒童。我問他們:「你們是不是和露西一樣想念自己的爸爸?」孩子們回答:「是的。」我話鋒一轉,接著問:「可是,爸爸在遙遠的地方,當他讀到這封信,會是什麼感受?」「傷心、難受、不高興、擔心、不放心……」雖然很多詞語的意思是重復的,但是他們能真正體會到一種真摯的情感。然後學習第二封信,我讓學生先找出信的內容後進行朗讀指導,提問:「讀著第二封信,你有什麼感受?」很多學生說越讀越開心了。

接著,我通過課件,先出示第一封信,讓學生找出第二封信相對應的內容,對比閱讀,拋出問題:露西前後兩封信,你更喜歡哪一封?為什麼?我讓學生先思考,再小組討論,給予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最後指名匯報。第一個學生站起來,回答喜歡第二封信,因為第二封信能讓爸爸放心,安心工作。第二個學生站起來,這是一個回答問題十分積極,但是站起來常常不知道要說什麼的學生。在我的鼓勵下,蹭了半天,終於說出喜歡第一封,我繼續鼓勵他說出喜歡第一封信的原因,但是他說出的原因仍是讓爸爸放心,與第一封信相反了。

另一個孩子舉手了,這是一個有點懶散,學習不夠積極,但表達還比較清楚流暢的孩子。他站起來,很明確地回答了他喜歡第一封信,孩子們又以為是他說錯了,部分學生已按捺不住,有的甚至發出了「么、么」的質疑聲。好像在他們的潛意識里,喜歡第二封信就是固定的答案,只有回答喜歡第二封信才是正確的。我告訴他們:問題沒有標準的答案,只要能說出原因都是可以的。然後再次問站起的那位同學,你喜歡的是哪一封?他還是很肯定地回答:喜歡第一封。停頓了片刻,他接著說:「我的爸爸從小就沒有照顧我,媽媽從小照顧我,很辛苦,我想讓爸爸知道。」我突然感覺眼睛有點模糊,孩子的回答是我不曾意識到的,他真實的話語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內心。但接下來我有兩點需要好好引導學生:

1、表揚孩子真實的回答,說出了自己真實的感受,並告訴大家平時要能發表自己的真實想法,表達自己的見解。

2、引導孩子們正確看待父母的不在場,學會體會父母的辛勞。因為孩子們都是農村的,很多父母不得已外出打工,缺少了對孩子的照顧與陪伴。

通過引導,孩子們體會到了父母雖不在身邊照顧自己,但他們一樣愛我自己,他們在外面上班也很辛苦。最後我讓學生思考一個問題結束這一課的教學:你想做個怎樣的孩子,不讓爸爸媽媽總為你擔心?孩子們現在能各抒已見,說出一些具體的想法。

通過《一封信》這篇課文的教學,我想到了:教學中要盡量給予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的機會,只有這樣,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孩子們的內心,對孩子們的思想、言行引導也才更有針對性。

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一封信教學反思 篇4

《一封信》是部編版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三篇課文,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閱讀課文,說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一封信》第一課時學習《一封信》生字詞,熟讀課文,書寫生字。第二課時我採用群文閱讀的方式帶領學生學習,先對比兩封信,換位思考,讀懂人物內心的想法,明白露西改變寫法的原因。然後共同閱讀繪本故事,練習從不同角度了解人物的行為和動機。最後連結生活,學習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這樣的教學嘗試讓我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在備課時覺得文本淺顯,學生很容易讀懂文中兩封信的不同。初定以「以讀代講」的方式閱讀,學生通過閱讀,比較兩封信的不同,弄懂露西改變信的寫法,體會到信中表達的親情。無意中看到曹海棠老師的教學設計,她採用「站在別人角度去思考」的方式閱讀、理解、區別兩封信的不同,理解主人公露西改變寫法的原因。這樣的處理方式給學生的思考指引方向,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閱讀方法,也給今後的閱讀提供了方法,乃至影響到生活,學會站在別人角度去思考,理解他人。

不論是生活,還是閱讀,我們往往習慣於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如果我們換個角度,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也許就會有不一樣的發現,比如,我們會理解對方的想法,我們會從不同角度了解人物的行為和動機。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既是一種理解對方的方法,也是一種很好的閱讀方法。

這種「換位思考」閱讀理解文本的方式,其實人人在讀書中都在使用,我們常常站在讀者的角度去思考。我們在課堂中常常讓孩子站在文中角色的角度去思考,這也是「換位思考」。我們常常在使用這種方法而不自知,什麼是學習方法?就是先發現學習中的認知規律,從而理出的廣泛適用的手段或方式。它就藏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作為老師要善於發現,真正做到授人以漁。

《一封信》這一課在我備課時覺得「讓學生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思考」這種方法本身在生活中常用,只是把這種方式運用到了閱讀中,學生很容易學會,把重點放在了學習方法上,教後我認為重點應該是通過這種方法理解課文。對於現在特別「自我」的二年級的學生來說,首次了解這種思維方式,只需讓他們知道,初步有「換位思考」的意識即可,主要是讓他們通過換位思考理解人物行為轉變的原因。相信在今後的生活和閱讀中他們一定會把此法運用得爐火純青,自如得法。

初次嘗試群文閱讀的方式教學,我感動於自己的勇氣。這將激勵我在教學中繼續大膽嘗試。教無定法,在語文教學中不論什麼方法,讓學生愛閱讀,養成閱讀的好習慣,為其終身學習打下基礎就是好的教育。

熱點內容
天藍色花卉 發布:2025-07-12 09:17:01 瀏覽:616
秦古烏蘭花 發布:2025-07-12 09:15:33 瀏覽:348
海棠灣規劃明細圖 發布:2025-07-12 09:14:48 瀏覽:889
925玫瑰金 發布:2025-07-12 09:09:46 瀏覽:881
華著海棠灣 發布:2025-07-12 09:08:56 瀏覽:213
桐海棠 發布:2025-07-12 09:03:20 瀏覽:918
扶桑和牡丹 發布:2025-07-12 09:03:20 瀏覽:825
黑玫瑰城堡 發布:2025-07-12 09:03:19 瀏覽:105
玫瑰香奇案電影 發布:2025-07-12 08:58:26 瀏覽:564
牡丹花香味 發布:2025-07-12 08:53:22 瀏覽: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