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百科 » 鬱金香市場門面

鬱金香市場門面

發布時間: 2023-06-29 01:08:21

⑴ 春天到了,迎來賞花熱潮,哪些花卉是你家鄉的門面擔當

春天到來,萬物復甦,是一個非常適合春遊賞花的季節,在小編的家鄉,只要春天一來臨,遍地的鬱金香、桃花、櫻花等就會爭相開放,迎來一波賞花熱潮。不僅氣味噴香撲鼻,同時所帶來的視覺感受,也十分的愉悅身心,也非常適合情侶和家人去拍照留戀。迎春花聽其名字就是春天的象徵,滿眼的黃一片一片非常好看,鬱金香更是一種非常常見的觀賞類植物,大片的鬱金香花朵讓人流眼望返、不舍離去,這些花都可以被稱之為門面擔當。

不管是什麼花,基本上都會給人帶來愉悅的感覺,放鬆人的心情,同時也是家庭出遊交流感情非常好的助燃劑。相信在每個人的家鄉,都有代表自己家門面且很出名的花卉。,大家都可以互相介紹一下,也可以多拍一些照片在社交平台上進行分享,這樣大家就可以線上賞花了。

⑵ 鬱金香泡沫的期貨交易

如果在商品市場上供不應求,難免會有些奸商們囤積貨物,抬高物價。例如,在棉花、銅、錫等商品市場上都曾經出現過程度不同的投機活動。可是,這些商品市場的波動都沒有像鬱金香泡沫那樣大,其中原因之一是和鬱金香市場的操作方式有關。
在1634年以前,鬱金香和其他花卉一樣是由花農種植並直接經銷的,價格波動的幅度並不大。在1634年底,荷蘭的鬱金香商人們組成了一種類似產業行會的 組織(College),基本上控制了鬱金香的交易市場。這個行會強行規定:任何鬱金香買賣都必須要向行會繳納費用。每達成一個荷蘭盾的合同要交給行會 1/40荷蘭盾。對每一個合同來說,其費用最多不超過3盾。由於這些行會通常在小酒館里進行鬱金香交易,他們所收取的費用也就常常被稱為「酒錢」(Wine money)。由於鬱金香的需求上升,推動其價格上升,人們普遍看好鬱金香的交易前景,紛紛投資購入鬱金香合同。鬱金香球莖的收獲期是每年的9月。在1636年底,荷蘭鬱金香市場上不僅買賣已經收獲的鬱金香球莖,而且還提前買賣在1637年將要收獲的球莖。鬱金香的交易被相對集中起來之後,買賣雙方的信息得以迅速流通,交易成 本被大大降低。在這個期貨市場上沒有很明確的規則,對買賣雙方都沒有什麼具體約束。鬱金香合同很容易被買進再賣出,在很短的時間內幾經易手。這就使得商人 們有可能在期貨市場上翻雲覆雨,買空賣空。在多次轉手過程中,鬱金香價格也被節節拔高。

⑶ 有關鬱金香的資料告訴我!

鬱金香介紹
鬱金香又叫做洋荷花、郁香、草麝香。
鬱金香的科屬:百合科,鬱金屬。它是多年生草本。鱗莖扁卵圓形,莖葉光滑,被白粉。葉3--5枚,闊披針形,基生。花莖高6--10厘米,頂生一鍾狀或漏斗狀大花,有單瓣也有重瓣,
鬱金香種類:栽培品種極多,達8,000餘個。花型有杯型、碗型、卵型、球型、百合花型、重瓣型等。花色有白、粉紅、紫、褐、黃、橙等,深淺不一,單色或復色。花期有早、中、晚。品種雖極為豐富,但同風信子一樣,在我國許多地方栽培不易成功,也常退化。
鬱金香繁殖:秋季9~10月分栽小球。母球為一年生,即每年更新,花後即干,其旁生出一個新球及數個子球,秋季分離新球、於球栽種即可。亦可秋季播種繁殖。母球鱗葉內發生子球的多少,因品種不同而異,與栽培條件也有關。新球與子球的膨大,常在開花後一個月的時間內完成。
野生鬱金香生長在地中海沿岸,是所有鬱金香的原種。
鬱金香栽培:其栽培管理要點基本與風信子相同;只是鬱金香品種間易雜交使品種混雜,應注意隔離栽植。鬱金香鱗莖含澱粉多,貯藏期間易被老鼠吃掉,應注意收藏。
鬱金香屬長日照花卉,喜陽光充足,冬季溫暖,夏季乾燥的氣候,要求輸送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質土壤,忌鹼性土壤和連作。
鬱金香代表什麼?在古羅馬神話中,鬱金香是布拉特神的女兒,她為了逃離秋神貝爾茲努一廂情願的愛,而請求貞操之神迪亞那,把自己變成了鬱金香花。所以,野生鬱金香有一種含義就是貞操。當然,不同顏色的鬱金香代表什麼含義是不同的。
白色鬱金香代表的是純情和純潔
紅色鬱金香代表的是愛的告白和喜悅
紫色鬱金香代表無盡的愛和最愛
粉色鬱金香代表熱愛和幸福
黃色鬱金香代表高貴和珍重以及拒絕和無望的愛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D3%F4%BD%F0%CF%E3

⑷ 經濟也瘋狂 | 細數那些我們應該記住的金融泡沫

鬱金香是一種生命力非常頑強的花朵,跟隨人類一路從帕米爾高原到土耳其。

16世紀頃緩中期,一個偶然的機會,一艘土耳其商船到比利時時,船上就放了幾只鬱金香的球莖。作為禮物,土耳其人把這幾個球莖送給了比利時人。

一開始,睿智的比利時人還以為這些球莖是一種洋蔥,畢竟長得確實很像。他們切開嘗了嘗,發現也太難吃了,沒准心裡還問候了土耳其人幾句。

不過,帶都帶回家了,那就種下吧。結果洋蔥沒長出來,一簇簇艷麗的鬱金香從土裡冒了出來。

又是一個偶然的機會,對,就是這么多偶然造就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金融泡沫,命運就是這么朴實無華且枯燥。

這位比利時人邀請了一些植物學家來家裡參觀鬱金香。其中有一位是荷蘭皇家花園管理員,他帶回去一些樣本精心研究,在他的培育下,新品種的鬱金香開始在荷蘭的大地上盛開。

如果這位花園管理員有先見之明,不知道他會不會後悔培育鬱金香,也不知道後來巨大的泡沫有沒有連他一起吞噬。

鬱金香引起了上流社會的關注和喜愛,富人們爭相在他們的後花園里顯擺最新和最稀有的鬱金香。要不說當時的歐洲人沒見過什麼世面呢,一朵花就虛榮上了。

當鬱金香開始在荷蘭流傳後,一些嗅覺敏銳的商人開始大量囤積鬱金香球莖,等價格上漲再倒手一賣,豈不美滋滋?

不久,在輿論的吹捧之下,荷蘭人對鬱金香表現出一種病態的追捧。

按說,花嘛,主要就是用來觀賞的,但當時的荷蘭人可能被豬油蒙了心,竟然賦予了鬱金香越來越多莫名其妙的價值。比如認為尊貴的家庭才值得擁有鬱金香啦;喜歡鬱金香說明你有品味啦;婚嫁時新娘拿著鬱金香手捧花最時髦啦;未婚夫給你買鬱金香說明愛你啦;鬱金香可以入葯啦……

我估計泡沫破裂,荷蘭人蘇醒以後,他們應該想去醫院看看腦子是不是進水了。

反正這朵象徵著社會財富和地位的花朵,迎來了價格的暴漲。

1635年,一種名為Childer的鬱金香品種,一株就賣到了1615荷蘭盾。你可能不知道荷蘭盾的購買力,可以這么對比下,當時買1頭牛需要120荷蘭盾,也就是說這株鬱金香,比13頭牛還要貴。按現在的價格算,13頭牛大概17萬元。

要是雀悔模有人拿著這么一朵鬱金香,跟你說這朵鬱金香多麼多麼好,要價17萬賣給你,你會不會給96110反詐中心打個電話?

第二年,一株更稀有的鬱金香,據說全荷蘭只有兩株,以4600荷蘭盾的價格售出。再後來,一株名為「永遠的奧古斯都」的鬱金香以6700荷蘭盾售出。在當時,6700荷蘭盾足夠買下一棟阿姆斯特丹河邊的豪宅,而當時荷蘭人的平均年收入也只有150荷蘭盾。

要是有人拿著這么一朵鬱金香,跟你說這朵鬱金香多麼多麼好,全中國只有2朵哦?然後讓你拿北京市中心一套大平層來換,你會不會給北大六院神經科打個電話?

有時購買一朵鬱金香球莖,不到一個月就能漲20倍,面對這樣的暴利,所有的人都沖昏了頭腦。無論是貴族、市民,還是工匠、船夫,甚至是跳廣場舞的大媽,都開始賣房賣地賣黃金,只為搶購一株鬱金香。後來恨本金不夠,他們又開始借錢炒股,啊不,炒郁前昌金香。

當時一名歷史學家說:「誰都相信,鬱金香熱將永遠持續下去,世界各地的有錢人都會買荷蘭的鬱金香,你開價多少都行。上帝眷顧荷蘭,貧困將會一去不復返。」

歷史學家就好好搞歷史,你說你瞎預言啥?

在經歷了瘋狂炒作後,終於有人從癲狂狀態走了出來,問了一句大實話:鬱金香,究竟憑什麼這么貴?

我說,你買之前咋沒想明白?

就這么一個基本的問題激起千層浪,一場大崩潰已經近在眼前。1637年2月4日,由於莊家,啊不,賣家突然大量拋售,公眾開始陷入恐慌,鬱金香市場突然崩潰。

頃刻之間,鬱金香的價格一瀉千里,又過了幾天,鬱金香的價格已經下跌了90%,那些普通品種的鬱金香,價格甚至不如一顆洋蔥。當時比利時人不就告訴你們了嗎,這玩意兒還不如洋蔥好吃。

絕望之中,人們紛紛湧向法院,希望能夠藉助法律挽回損失,但並沒什麼卵用。1639年,鬱金香的價格已經跌到了高點的0.005%。

至此,人類歷史上第一次金融泡沫劇完美收官。

泡沫輪流轉,今到法蘭西。在荷蘭鬱金香泡沫破裂80年後,1719年又出現了法國密西西比股市大泡沫。

1716年5月法國政府特許約翰·勞成立了一個可以發行貨幣的私人銀行,同時認可其發行的貨幣用來繳稅。這種操作足以說明約翰·勞和政府的關系相當密切。

你別說,這家銀行銀行經營得還挺好,發行的貨幣幣值穩定,比國家發行的的金幣銀幣都穩定。緊接著勞氏銀行步步為營,不但壟斷了煙草銷售,還有了鑄幣權。

在法國政府的授權下,約翰·勞獲得各種貿易特權,以至於他的密西西比公司有密西西比河流域獨一無二的貿易權力。當時傳說密西西比河流域遍地是黃金,反正普通民眾沒去過,政府說啥信啥。

緊接著,法國政府又授權密西西比公司在東印度群島、中國、南太平洋諸島等地貿易。海外貿易本來就賺錢,再加上壟斷性,密西西比公司的利潤確實超預期。要是當時有財報,密西西比公司的財報應該會非常漂亮。

之後公司又增發5萬股,約翰·勞保證每份500鎊的股票每年可獲得200里弗爾的分紅。這就是法蘭西的大善人啊,讓大家躺著賺錢。當時至少有30萬人購買了股票,投資熱情開始席捲法蘭西。完了,一樣的劇本又來了。

借著民眾的熱情趁熱打鐵,約翰·勞決定用銀行貨幣發行能力和密西西比的貿易實力,在刺激經濟的同時,也為他的伯樂攝政王減輕國債負擔。

約翰·勞首先向人們全方位展示了公司美好的前景,什麼壟斷地位啦、市場啦、技術啦、未來啦,反正就是各種畫大餅。緊接著,密西西比公司於1719年分三次共發行30萬股股票,每股5000里弗爾,用來償還15億里弗爾的國債。

股票一上市就被搶購一空,無論是貴族、市民,還是跳廣場舞的大媽,不分男女老少,都幻想從股票撈一筆,搏一搏單車變摩托。

股票價格直線飈升,估計當時也沒有熔斷機制,有時幾個小時就可以漲10到20個百分點。辛苦工作一天賺200,股票幾個小時賺1萬,要是你你怎麼選?

最瘋狂的記錄是半年內股價能從500里弗爾漲到18000里弗爾。從1719年5月開始,法國股票價格連續上升了13個月,股票價格從500里弗爾漲到一萬多里弗爾,漲幅超過20倍。

早上出門三和大神,晚上回家香車寶馬,太誘人了!

這么說比較枯燥,來形象地感受下。你一開始謹慎地投了20萬,也就一年時間變成400萬,是不是走路都帶風了。而且你不是一個人,全法蘭西人民陪你一起瘋,怎麼感覺寫出浪漫來了呢?

1720年,有一個「好事者」孔蒂親王想按他定的價格買股票被拒絕(可不得拒絕,你這不是空手套白狼嗎?),就用馬車拉著紙幣到勞氏銀行兌換硬幣,從此任何人都可以任意兌換,這也為擠兌埋下了風險。

在這兒多說兩句,我們存在銀行的錢,銀行可以貸出去,這符合法律規定。但是這意味著銀行的現金總和小於所有儲戶的存款總和。所以全世界不管哪家銀行,當它所有的儲戶都去取錢時,金庫里的錢肯定不夠,因此倒閉的銀行不在少數。

聰明人早就料到股票價格不可能永遠漲,畢竟大家都在賺錢,那賺的是誰的錢呢?於是紛紛換成硬幣。暴跌由此引爆,法國股市從1720年5月開始崩潰,連續下跌13個月,跌幅為95%。

至此,法國密西西比金融泡沫劇完美收官。

雖然大家都是泡沫,但密西西比股市泡沫和鬱金香泡沫還是有區別的,鬱金香泡沫基本上是民間炒作,大家互相割韭菜;密西西比股市泡沫是官方入場,大家一起被割韭菜。

泡沫輪流轉,今年到日本。1985年9月22日,世界五大經濟強國美國、法國、聯邦德國、英國、日本在紐約廣場飯店達成《廣場協議》。

《廣場協議》中,和日本有關的最重要的一條是:日元匯率執行靈活的貨幣政策。

協議簽完後,日元迅速升值。當時的匯率從1美元兌240日元上升到一年後的1美元兌120日元。由於匯率劇烈變動,美國國債組成的資產發生賬面虧損,因此大量資金為了躲避風險進入日本。

而日本國內受到「土地資源匱乏」、「經濟會不斷發展,收入會越來越高」、「土地不會貶值」的土地神話的影響,地價開始大幅上漲。

當時東京23個區的地價總和約等於美國全部國土的地價總和。地價上升使得大家的紙面財富增加,紙面財富又刺激了國民消費,消費又進一步刺激了經濟發展。總之大家知道當時日本經濟相當好就對了,1995年日本GDP可是中國的8倍。

1986年,東京平均房價直接暴漲120%,在1991年平均接近300萬日元每平米,而東京市區更是達到1000多萬日元每平。當時白領們有了一點積蓄,就趕緊買房,生怕錯過了上車機會。當然,還是少不了跳廣場舞的大媽。

直觀感受下,北京六環的房子要是80萬一平賣給你,你要嗎?

一些日本和世界的經濟學家說,傳統經濟理論對日本不適用,日本正在創造「新的經濟規律」。

我說你們能不能管住嘴,別瞎預言。

1989年,日本政府覺得這么下去可不行,日本銀行隨即改變貨幣政策,銀行多次上調中央銀行貼現率,同時日本大藏省要求所有金融機構控制房產貸款,日本銀行要求所有商業銀行大幅削減貸款。

效果相當明顯,1990年日本地價就開始劇烈下跌,跌幅超過46%。坑人的是,日本房價不是一夜崩盤,而是逐年陰跌。下跌最多的1991年,跌幅也才達到20%-30%,但日本人感覺還是可以接受的。因為按照歷史經驗看,不管以前跌多少,後面都會漲起來的,所以沒有人賣房。

日本房價從1991年開始就一直在跌,一直跌到了2002年才到底。2001年最低谷時,東京平均房價已經從1991年的300萬每平米跌到了60萬。

可以想像下,辛辛苦苦工作數年,貸款700萬買了一套總價1000萬的房子,到最後房子總價跌到200萬,還欠著銀行700萬貸款是什麼感覺。

順帶提下,日本房地產泡沫破滅之前,一位政府高層一直在勸民眾冷靜冷靜再冷靜,這樣的房價是不合理的。但是隨著房價越來越高,到最後他自己都不信了,趕在泡沫破裂前夕買了一套。

本來是少有的正常人,卻被癲狂的大眾帶成了瘋子,不知道他心裡作何感想。

牛頓也炒股,可就算是牛頓這樣百年不遇的天才,依舊看不清波詭雲譎的股市。在賠了一大筆錢後,留下一句:「我能算準天體的運行,卻算不準人類的瘋狂。」

之前看過一個問題:假如地球環境劇變導致糧食產量大降,全球糧食缺口達到10%,而此時政府又沒有控制力,那糧食的價格會上漲多少?10%,50%,還是100%?

都不是,會一直漲到有10%的人買不起糧食為止,價格上漲可能是十倍,也可能是百倍。那10%買不起糧食的人怎麼辦?你說呢?數百年後,歷史書上可能有一筆:二十一世紀天降大災,人口直降一成。

可能有人會說那是歷史,社會一直在發展,現在和當時相比,不管是理念、制度還是背景,差別已經很大了。你說得對,但我覺得當時的法國人、當時的日本人,可能也是這么想的。

什麼,你不信?來,我們數數,文玩核桃、藏獒、加密貨幣、炒鞋……雖然沒有親身經歷,但它們確實存在。

我盡量以輕快的方式和大家聊金融泡沫,但寫的時候還是感覺到了一種絕望,個體被裹挾在歷史巨輪中隨波逐流,卻又無可奈何。

經濟學看似比其他學科要溫柔很多,但這是一種錯覺,它的破壞力更像綿里藏刀,看似溫柔卻刀刀見血。

我們彷彿有一種本能,認為自己和自己所處的環境是特殊的,甚至是獨一無二的。然而,社會在變,本性不變,只要我們還有貪婪、從眾、狂熱、偏執,金融泡沫的劇本就會稍作修改,然後再次上演。

「歷史不會重演,但總會驚人地相似。」馬克·吐溫如是說。

非研究類文章,以上用到的數據可能並不準確,請謹慎參考。

⑸ 從什麼時候開始,玫瑰取代了鬱金香

1637年,鬱金香事件後,玫瑰取代了鬱金香。
鬱金香特殊的交易形式也是促成鬱金香經濟泡沫形成。
1634年底,荷蘭的鬱金香商人們組成了一種類似產業行會的組織(College),基本上控制了鬱金香的交易市場。這個行會強行規定:任何鬱金香買賣都必須要向行會繳納費用。每達成一個荷蘭盾的合同要交給行會1/40荷蘭盾。對每一個合同來說,其費用最多不超過3盾。由於這些行會通常在小酒館里進行鬱金香交易,他們所收取的費用也就常常被稱為「酒錢」(Winemoney)。
1636年底,荷蘭鬱金香市場上不僅買賣已經收獲的鬱金香球莖,而且還提前買賣在1637年將要收獲的球莖。在這個期貨市場上沒有很明確的規則,對買賣雙方都沒有什麼具體約束。鬱金香合同很容易被買進再賣出,在很短的時間內幾經易手,買空賣空,擊鼓傳花。在多次轉手過程中,鬱金香價格也被節節拔高。到1637年2月,倒買倒賣的人逐漸意識到鬱金香交貨的時間就快要到了。一旦把鬱金香的球莖種到地里,也就很難再轉手買賣。人們開始懷疑,花這么大的價錢買來的鬱金香球莖就是開出花來到底能值多少錢?前不久還奇貨可居的鬱金香合同一下子就變成了燙手的山芋。持有鬱金香合同的人寧可少要點價錢也要拋給別人。在人們信心動搖之後,鬱金香價格立刻就開始下降。價格下降導致人們進一步喪失對鬱金香市場的信心,惡性循環的結果導致鬱金香市場全線崩潰。最終玫瑰取代了鬱金香。

⑹ 史上最早的金融泡沫,一朵鬱金香如何換下一棟樓

當時荷蘭人的收入像木匠等手工業者的年收入大概是350荷蘭盾,中產階級像克勞修斯這樣的植物學家,他在大學當教授年薪是750荷蘭盾(相當於現在年收入15萬人民幣,一荷蘭盾約等於200人民幣)。以可見的實物為例,10斤麵包售價為0.2荷蘭盾,12頭肥羊為120荷蘭盾,4頭成年公牛為480荷蘭盾。

當時被炒最熱的鬱金香品種為永遠的奧古斯丁,價格最高時標價為1萬荷蘭盾,換一套非一線城市的學區房應該不在話下。

花卉產業是荷蘭的支柱產業。荷蘭每年大約培育90億個鮮花球莖,年出口額達100億歐元,出口量佔全球市場約60%。鬱金香是荷蘭種植最廣泛的花卉,占花卉總產量的47%。

聞名世界的鬱金香可不是一個沒有故事的小花花,它主演了是人類史上有記載的最早的金融泡沫主角,事件被稱為“鬱金香狂熱”。

到底這個經濟泡沫被吹的有多大呢?

據記錄,當時標價5000荷蘭盾的鬱金香最後被50荷蘭盾售出,僅僅只有用了一天,然而再過幾個月價格就降到幾個荷蘭幣。

你可能會問,為什麼是在荷蘭泡沫被吹大?

當時荷蘭處於黃金時代,社會處於變革之中,整個國家是鼓勵賺錢的,阿姆斯特丹是一個沼澤上的城市,其他產業並不是太發達。而且當時還爆發了黑死病,人們平均年齡不超過40歲,很多人也是抱著“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賭徒心理。加之荷蘭已經有證券交易所,對鬱金香球莖的期票交易起到了推動作用。

除了鬱金香,風信子、大麗花、唐菖蒲、長春君子蘭都被炒過高價。比如,1838年的法國發生了大麗花狂熱,一朵美麗的大麗花可以換一顆上好的寶石;1985年中國長春君子蘭狂熱,最貴的品種售價達到20萬人民幣,

⑺ 投資避坑_,警惕鬱金香泡沫!!

什麼是鬱金香泡沫?

人間清醒,搞錢上癮

什麼是鬱金香泡沫

鬱金香泡沫,也叫鬱金香效野蔽應,源自17世紀荷蘭的歷史事件,是人類歷史上有記載的最早的投機活動、最早的金融泡沫。

17世紀荷蘭的鬱金香由於初期培養緩慢以及貴族之間的狂熱攀比導致供不應求,一度在鮮花交易市場上引發異乎尋常的瘋狂,價格飛漲,荷蘭鬱金香市場儼然已變成投機者伸展拳腳的、無序的賭池,最終泡沫破滅,引發大量投機者破產。

事件過程

1593年一位荷蘭商人從土耳其引入第一棵鬱金香並種植由於是首次引入,且當時鬱金香剛好染上一種病毒,這種病毒反而讓鬱金香花瓣開的更鮮艷,於是鬱金香受到有錢人和貴族的追捧,由於稀有,成為了他們財富的象徵。

由於祥脊攜人們普遍對鬱金香後市看好,隨後鬱金香價格開始上漲,這個時候投機客開始入場,他們堅信鬱金香價格肯定會暴漲,今天買入,明天賣出絕對賺錢。

於是整個鬱金香交易市場越來越熱鬧,人人都跑步入場都想從中賺一筆,到1634年已經發展成為了全民運動。鬱金香價格也一路飆升。

由於鬱金香有花期,過了花期就凋零了。為了方便交易,人們直接進行了期貨交割,導致了鬱金香只是成為了一種交易符號,市場上的交易已經完成偏離了鬱金香實質。

到了1637年,鬱金香價格達到了頂峰,政府意識到了危機於是採取剎車行動,主動終止交易,禁止鬱金香交易。

瞬間鬱金香交易交易一泄千丈,高峰時7.6萬美元的鬱金香最低時只有1美元,而這也導致成千上萬人破產。

鬱金香泡沫的原因以及背後的經濟原理

1.商品價格偏離了商品價值

正是由於鬱金香價格偏離了其實際價值,導致產生了泡沫當泡沫足夠大時,只要外界稍微的力量輕輕一碰就會破滅。

2.人們為什麼甘於為偏離價值的商品而買單呢?

這主要就是人們預期的判斷上。鬱金香本身只是一個符號它承載的是市場上投機者的信心 (貪婪的預期) ,人們都期望著這樣的高價會有下一個交易者接手,大部分交易者在「大漲的環境」下失去了客觀去評判價值的能力,而是甘願做傻瓜!

這就是典型的「博傻理論」,他們始終相信自己高價買入的東西,肯定會有一個更傻的人以更高的價格從他手上買走東西。

所以謹伏,可怕的不是做傻瓜,而是自已做了最後一個傻瓜!

鬱金香泡沫案例:

1.龐氏騙局

2.傳銷

鬱金香泡沫的啟示

在日常理財當中,不管是買股票還是投資其他行業,一定要奉行的原則就是價值投資,千萬別去玩一些投機把戲,否則最終虧損的肯定是自己。因為在投機的市場中,從來沒有永遠的成功者。

⑻ 長沙鬱金香市場門面去哪交稅

像這種交稅的話,當然是當地的地稅部門去交稅了,反正每一個鎮上面都有這樣的稅務部門的,到那裡咨詢一下,具體要交什麼要什麼證件,他們會告知的。

熱點內容
天藍色花卉 發布:2025-07-12 09:17:01 瀏覽:616
秦古烏蘭花 發布:2025-07-12 09:15:33 瀏覽:348
海棠灣規劃明細圖 發布:2025-07-12 09:14:48 瀏覽:889
925玫瑰金 發布:2025-07-12 09:09:46 瀏覽:881
華著海棠灣 發布:2025-07-12 09:08:56 瀏覽:213
桐海棠 發布:2025-07-12 09:03:20 瀏覽:918
扶桑和牡丹 發布:2025-07-12 09:03:20 瀏覽:825
黑玫瑰城堡 發布:2025-07-12 09:03:19 瀏覽:105
玫瑰香奇案電影 發布:2025-07-12 08:58:26 瀏覽:564
牡丹花香味 發布:2025-07-12 08:53:22 瀏覽: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