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寫意鬱金香
1. 鬱金香是由幾部分構成
鱗莖扁圓錐形或扁卵圓形,長約2厘米,具棕褐色皮股,外被淡黃色纖維狀皮膜版。莖葉
國畫鬱金香照片集權錦(12張)光滑具白粉。葉出,3~5片,長橢圓狀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10~21厘米,寬1~6.5厘米;基生者2~3枚,較寬大,莖生者1~2枚。花莖高6~10厘米,花單生莖頂,大形直立,林狀,基部常黑紫色。花葶長35~55厘米;花單生,直立,長5~7.5厘米;花瓣6片,倒卵形,鮮黃色或紫紅色,具黃色條紋和斑點:雄蕊6,離生,花葯長0.7~1.3厘米,基部著生,花絲基部寬闊;雌蕊長1.7~2.5厘米,花柱3裂至基部,反卷。花型有杯型、碗型、卵型、球型、鍾型、漏斗型、百合花型等,有單瓣也有重瓣。花色有白、粉紅、洋紅、紫、褐、黃、橙等,深淺不一,單色或復色。花期一般為3~5月,有早、中、晚之別。蒴果3室,室背開裂,種子多數,扁平。
2. 中、青年國畫家,書法家
任重、喻紅、林曦、盧芳、項維仁等。
3. 不知道家裡掛鬱金香的畫是否吉利
從中國五行角度來看,分金木水火土,講究五色相生,但五行在房屋風水專中作用不是很大屬可以不考慮。重點要考慮畫的材質,水粉、國畫就不用考慮了沒問題,如油畫就不適合放在卧室里,因為油畫原料有對人體不好的揮發物,放在客廳通風處還好些。還有的是一些畫框的材質,有些畫框用的木材或塑料本身就含有毒性,不利身心健康,不能使用。
4. 鬱金香怎麼種植
分球繁殖
以分離小鱗莖法為主,秋季9~10月分栽小球,母球為一年生,即每年更新,花後在鱗莖基部發育成1~3個次年能開花的新鱗莖和2~6個小球,母球乾枯。母球鱗葉內生出一個新球及數個子球,發生子球的多少因品種不同而異,與栽培條件也有關,新球與子球的膨大常在開花後一個月的時間內完成。[5]
國畫鬱金香照片集錦
國畫鬱金香照片集錦(12張)
可於6月上旬將休眠鱗莖挖起,去泥,貯藏於乾燥、通風和20~22℃溫度條件下,有利於鱗莖花芽分化。分離出大鱗莖上的子球放在5~10℃的通風處貯存,秋季9~10月栽種,栽培地應施入充足的腐葉土和適量的磷、鉀肥作基肥。植球後覆土5~7厘米即可。
秋季露地播種,深度1~1.5厘米。母球鱗葉內發生子球的多少,因品種不同而異,與栽培條件也有關。次春可發芽,四至五年才能開花。新球與子球的膨大,常在開花後一個月的時間內完成。[2]
栽培
栽培鬱金香可地栽,也可盆栽。栽培時間,兩種栽法都可在10月下旬進行。地栽的株行距14~16厘米,施足底肥,覆土深度4厘米左右,溝深15~20厘米,栽後澆水。在發芽和開花前後,施2~4次薄肥。盆栽要選充實肥大的球莖,30厘米花盆內可栽3~5球。球頂與土面平齊。秋季種植後即將盆埋入
土中,春天再挖出,放置陽光充足、通風良好處,正常澆水施肥,即可按時開花。
地栽要求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pH6.6~7,深耕整地,以腐熟牛糞及腐葉土等作基肥,並施少量磷、鉀肥,作畦栽植,栽植深度10~12厘米。一般於出苗後、花蕾形成期及開花後進行追肥。冬季鱗莖生根,春季開花前,追肥2次。3月底至4月初開花,6月初地上部葉片枯黃進入休眠。生長過程中一般不必澆水,保持土壤濕潤即可,天旱時適當澆些水。其栽培管理要點基本與風信子相同;只是鬱金香品種間易雜交使品種混雜,應注意隔離栽植。鬱金香鱗莖含澱粉多,貯藏期間易被老鼠吃掉,應注意收藏。
鬱金香屬於鱗莖植物,需要經過一定的低溫階段,並在花莖充分生長後才能正常開花。常規栽培是一般的栽培方式,是沒有對鬱金香鱗莖進行過冷處理的栽培方式。
鬱金香鱗莖應該種植在土層深厚、肥沃的沙性土壤中,其根系生長最忌積水,選擇的地勢一定要排水通暢。種植畦,畦寬一般為溝深 30厘米,地勢平坦的地方開溝應深一些。第一年種植的土壤如果土質較粘,可以每100平方米用兩個立方泥炭和5公斤復合肥做底肥進行土壤改良。鬱金香不宜連作,前一兩年種植過鬱金香的土地最好不再進行種植。種植鬱金香前的一個月應對土地進行深翻暴曬,消滅病菌孢子,並除去雜草。然後選擇晴朗天氣,用40%福爾馬林100倍液澆灌(深度達10厘米以上)土壤消毒後用薄膜覆蓋,覆蓋時間在一周左右。揭膜之後,把土整細,准備種植。
栽植栽種在向陽排水好的沙壤土中,一般土溫穩定低於12℃以下時可以考慮
種植。深耕後宜施用腐熟的牛糞和其他的磷鉀肥(每平方米施用五氧化二磷7~10克氧化鉀1 3~15克)入土深度約為鱗莖高度的2倍,株行距為鱗莖橫徑的2~3倍,覆土後不再澆水,但須加蓋穀草,以提高土壤濕度並防止土壤板結。待幼芽剛出土展葉前,施1次稀薄的氮肥;現蕾後加大肥料濃度(10%肥90%水)。生長期間一般不澆水,只要保持土壤濕潤即可,若天氣乾旱,可澆1~2次透水(濕潤深度15厘米左右)。作為切花使用的,應在花蕾完全變色時剪取,瓶插的觀賞期約10天。
種球栽種前應進行消毒處理,可用高錳酸鉀溶液或福爾馬林溶液浸放30分鍾,晾乾後種植。生產性種植的密度可以控制在12×12厘米或13×12厘米,根據品種不同而略有差異。一般葉片直立性強,植株矮小的品種可以適當密植。
如果是展覽性種植,可以放到20~25厘米,栽植的深度為種球頂距土表4~5厘米。栽培後澆一次透水,以防止乾燥脫水。鬱金香多為盆栽觀賞,作地被植物及葯用。
5. 「鬱金香」代表哪個國家的國畫
國花吧……荷蘭。
6. 國畫以鬱金香為題材有何意義
中國畫花鳥畫題材以梅蘭竹菊荷花居多,文人畫也多以這些來托物言情。而以鬱金香為題材國畫的名畫家我孤陋寡聞了。是不是還有花語呢,您往花語這方面想想,也請問您,畫鬱金香為題材的國畫大家是誰啊
7. 鬱金香一朵花里的雌蕊和雄蕊不同時成熟,其意義是什麼
避免彼此爭奪營養
8. 玉金香的照片,有關知玉金香的照片,有關知識,花的長地,花期,花的用途和花的傳說。識,花的長地,花
鬱金香在植物分類學上,是一類屬於百合科鬱金香屬(學名:Tulipa)的具鱗莖草本植物,又稱洋荷花、旱荷花、草麝香、郁香(《太平御覽》)、紅藍花、紫述香(《本草綱目》),原產地從南歐、西亞一直到東亞的中國東北一帶,為人熟知的外銷大國荷蘭初次引進鬱金香是在16世紀末,因生長地區緯度不同而花期各異,普遍在3月下旬至5月上旬。雖然全世界約有2,000多個鬱金香品種,但大量生產者大約只有150種[1]。鬱金香是荷蘭和土耳其的國花。
快速導航
詞條圖冊關系表
中文名
鬱金香
拉丁學名
Tulipa
綱
單子葉植物綱
科
百合科
別稱
洋荷花、草麝香、郁香
外文名
Flower of Common Tulip, Flower of Late Tulip
門
被子植物門
目
百合目
屬
鬱金香屬
目
錄
1花卉簡介
2名稱起源
3形態特徵
4生長習性
5品種分類
6色系分類
7繁殖栽培
8養護要點
基質准備
栽培管理
9花期調控
10采切保鮮
11采後技術
12病害防治
13疾病應對
14葯用價值
15物種分布
16國內觀賞
17有關問題
18花色花語
19荷蘭國花
20泡沫經濟
21傳說典故
22古文記載
23風水作用
24詞條圖冊
1花卉簡介
【日本名字】チューリップ
【中葯名稱】鬱金香(《本草拾遺》),郁香(《太平御覽》),紅藍花、紫述香《綱目》)
鬱金香鬱金香原產地中海南北沿岸及中亞細亞和伊朗、土耳其、東至中國的東北地區等地,確切起源已難於考證,但現時多認為起源於錫蘭及地中海偏西南方向。而今鬱金香已普遍地在世界各個角落種植,其中以荷蘭栽培最為盛行,成為商品性生產。中國各地庭園中也多有栽培。早在17世紀奧斯曼帝國的御花園中,曾專門種給皇室貴族觀賞。歐洲最早種植的鬱金香,從土耳其引入。1593年,第一顆鬱金香花根,由一位荷蘭商人格納 (Guesters),從康士坦丁(即是現在的土耳其 )進口。我國19世紀開始引進。依生長地區緯度不同而花期各異,普遍約在三月下旬至五月上旬。雖然全世界約有2,000多種鬱金香品種,但被大量生產的大約只有150種左右。
鬱金香所散發的魅力使許多人士為之傾倒。世界上許多著名的公園和游覽聖地都少不了它。美國的白宮,法國盧浮宮博物館等的花壇上,每年都有無數遊客來瀏覽和觀賞它的芳容。不但如此,在藝術插花方面,它又是最難能可貴的花材。它的花柄可長達四、五十厘米,不論高瓶、淺盂、圓缸,插起來都格外高雅脫俗,清新雋永,令人百看而不厭。
2名稱起源
鬱金香原產於中東,16世紀傳入歐洲。在中東,人們總是將其與穆斯林頭巾相聯系。由於其花似穆斯林頭巾,波斯語稱之為lband,土耳其語借了過來,作tulbend,意即「穆斯林頭巾」。該詞通過法語tulipe/tulipan和拉丁文tulipa進入英文,演變成tulip這一形式。土耳其語tulbend一詞通過另一渠道進入英文,則作turban,仍指「穆斯林頭巾」。
3形態特徵
鬱金香多年生草本植物,鱗莖扁圓錐形或扁卵圓形,長約2厘米,具棕褐色皮股,外被淡黃色纖維狀皮膜。莖葉國畫鬱金香照片集錦(12張)光滑具白粉。葉出,3~5片,長橢圓狀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10~21厘米,寬1~6.5厘米;基生者2~3枚,較寬大,莖生者1~2枚。花莖高6~10厘米,花單生莖頂,大形直立,林狀,基部常黑紫色。花葶長35~55厘米;花單生,直立,長5~7.5厘米;花瓣6片,倒卵形,鮮黃色或紫紅色,具黃色條紋和斑點:雄蕊6,離生,花葯長0.7~1.3厘米,基部著生,花絲基部寬闊;雌蕊長1.7~2.5厘米,花柱3裂至基部,反卷。花型有杯型、碗型、卵型、球型、鍾型、漏斗型、百合花型等,有單瓣也有重瓣。花色有白、粉紅、洋紅、紫、褐、黃、橙等,深淺不一,單色或復色。花期一般為3~5月,有早、中、晚之別。蒴果3室,室背開裂,種子多數,扁平。
4生長習性
鬱金香圖片(5)鬱金香原產伊朗和土耳其高山地帶,由於地中海的氣候,形成鬱金香適應冬季濕冷和夏季乾熱的特點,其特性為夏季休眠、秋冬生根並萌發新芽但不出土,需經冬季低溫後第二年2月上旬左右(溫度在5℃以上)開始伸展生長形成莖葉,3~4月開花。生長開花適溫為15~20℃。花芽分化是在莖葉變黃時將鱗莖從盆內掘起放陰冷的室外內度夏的貯藏期間進行的。分化適溫為20~25℃,最高不得超過28℃。
鬱金香屬長日照花卉,性喜向陽、避風,冬季溫暖濕潤,夏季涼爽乾燥的氣候。8℃以上即可正常生長,一般可耐-14℃低溫。耐寒性很強,在嚴寒地區如有厚雪覆蓋,鱗莖就可在露地越冬,但怕酷暑,如果夏天來的早,盛夏又很炎熱,則鱗莖休眠後難於度夏。要求腐殖質豐富、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質壤土。忌鹼土和連作。
9. 誰有鬱金香的圖片和知識請發給我,
鬱金香鬱金香的本意是一種花卉,在植物分類學上,是一類屬於百合科鬱金香屬(學名:回Tulipa)的具球答莖草本植物,是荷蘭的國花。也有以鬱金香為題的詩詞,另外女歌手郁可唯的粉絲團也以此為名。年鬱金香圖片集萃(19張)生草本植物,鱗莖扁圓錐形或扁卵圓形,長約2厘米,具棕褐色皮股,外被淡黃色纖維狀皮膜。莖葉國畫鬱金香照片集錦(12張)光滑具白粉。葉出,3~5片,長橢圓狀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10~21厘米,寬1~6.5厘米;基生者2~3枚,較寬大,莖生者1~2枚。花莖高6~10厘米,花單生莖頂,大形直立,林狀,基部常黑紫色。花葶長35~55厘米;花單生,直立,長5~7.5厘米;花瓣6片,倒卵形,鮮黃色或紫紅色,具黃色條紋和斑點:雄蕊6,離生,花葯長0.7~1.3厘米,基部著生,花絲基部寬闊;雌蕊長1.7~2.5厘米,花柱3裂至基部,反卷。花型有杯型、碗型、卵型、球型、鍾型、漏斗型、百合花型等,有單瓣也有重瓣。花色有白、粉紅、洋紅、紫、褐、黃、橙等,深淺不一,單色或復色。花期一般為3~5月,有早、中、晚之別。蒴果3室,室背開裂,種子多數,扁平。
10. 法國,美國 德國的國畫是什麼
應當是國花吧
國畫只是對中國畫的稱呼
德國國花--矢車菊
中國國花--牡丹
智利國花--百合花
英國國花--玫瑰(月季)
義大利國花--雛菊
紐西蘭國花--桫欏、銀蕨
新加坡國花--卓錦·萬代蘭
西班牙國花--石榴
坦尚尼亞國花--丁香花
泰國國花--睡蓮
孟加拉國花--睡蓮
埃及國花--睡蓮
日本國花--櫻花
墨西哥國花--仙人掌
美國國花--山植花玫瑰
肯亞國花--肯山蘭
荷蘭國花--鬱金香
土耳其國花--鬱金香
韓國國花--木植花
法國國花--鶯尾
俄羅斯國花--向日葵
德國國花--矢車菊
澳大利亞國花--金合歡
巴西國花--熱帶蘭、毛蟹爪蘭
阿富汗:鬱金香
阿爾及利亞:鳶尾、澳洲夾竹桃
阿拉伯聯合酉長國:孔雀草、百日草
阿根廷:象牙紅
奧地利:火絨草
阿扎尼亞:卜若地
比利時:杜鵑花、月季、虞美人
不丹:綠絨蒿
玻利維亞:坎塗花
保加利亞:突厥薔薇
緬甸:龍船花
哥倫比亞:三向卡特蘭
哥斯大黎加:卡特蘭
古巴:姜花
丹麥:木春菊
厄瓜多:麗卡斯特蘭
衣索比亞:馬蹄蓮斐濟:扶桑
芬蘭:鈴蘭
希臘:香堇
宏都拉斯:香石竹
列支敦斯登:橙花珠芽百合
匈牙利:鬱金香
印度:荷花
印度尼西亞:毛茉莉
伊拉克:月季
伊朗:突厥薔薇、鍾花鬱金香
愛爾蘭:白車軸草 以色列:銀蓮花
柬埔寨:睡蓮
拉托維亞:牛眼菊
立陶宛:芸香
蓋亞那:睡蓮
利比亞:石榴
寮國:雞蛋花
盧森堡:月季
朝鮮:迎紅杜鵑
馬達加斯加:旅人蕉
馬來西亞:扶桑
馬爾他:矢車菊
摩洛哥:月季、香石竹
尼加拉瓜:姜花
尼泊爾:樹杜鵑
摩納哥:香石竹
巴基斯坦:素磬
秘魯:向日葵、坎塗花
菲律賓: 毛茉莉
波蘭: 三色堇
葡萄牙: 熏衣草
羅馬尼亞: 狗薔薇
瑞士: 火絨草
南非: 匍匐卜若地
瑞典: 鈴蘭
瓜地馬拉: 麗卡斯特蘭
辛巴威: 嘉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