梔子花辨別
茉莉花 形態特徵:常綠小灌木或藤本狀灌木, 高可達1米。枝條細長小枝有稜角,有時有毛,略呈藤本狀。單葉對生,光亮,寬卵形或橢圓形, 葉脈明顯,葉面微皺,葉柄短而向上彎曲,有短柔毛。初夏由葉腋抽出新梢,頂生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有花3-9朵,通常三到四朵,花冠白色,極芳香。大多數品種的花期6-10月,由初夏至晚秋開花不絕,落葉型的冬天開花,花期11月—第二年3月。 生長習性:性喜溫暖濕潤,在通風良好、半陰環境生長最好。土壤以含有大量腐殖質的微酸性砂質土壤為最適合。大多數品種畏寒、畏旱,不耐霜凍、濕澇和鹼土。冬季氣溫低於3℃時,枝葉易遭受凍害,如持續時間長就會死亡。而落葉藤本類就是很耐寒耐旱的了。
梔子花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100-200厘米,植株大多比較低矮。干灰色,小枝綠色,葉對生或主枝輪生,倒卵狀長橢圓形,長5~14厘米,疑而有光澤,全線,花單生枝頂或葉腋,白色,濃香;花冠高腳碟狀,6裂,肉質。果實卵形,具6縱棱;種子扁平,花期6~8月,果熟期10月。梔子花四季常綠灌木,木本花卉。高1餘米,葉對生或3葉輪生,有短柄,葉片革質,倒卵形或矩圓狀倒卵形,頂端漸尖,稍鈍頭,表面有光澤,僅下面脈腋內簇生短毛,托葉鞘狀。花大,白色,芳香,有短梗,單生枝頂;花萼裂片倒卵形至倒披針形,伸展,花葯露出。花6瓣,有重瓣品種(大花梔子)。花期較長,從5-6月連續開花至8月。果熟期10月,果黃色,卵狀至長橢圓狀,有5-9條翅狀直棱,1室;種子很多,嵌生於肉質胎座上。生態習性 梔子性喜溫暖濕潤氣候,不耐寒;好陽光但又不能經受強烈陽光的照射,適宜在稍蔽蔭處生活;適宜生長在疏鬆、肥沃、排水良好、輕粘性酸性土壤中,是典型的酸性花卉。 性喜溫暖,濕潤,好陽光,但又要避免陽光強烈直射,喜空氣溫度高而又通風良好,要求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是典型酸性土壤植物。不耐寒,耐半陰,怕積水,在東北、華北、西北只能作溫室盆栽花卉。梔子對二氧化硫有抗性,並可吸硫凈化大氣,0.5千克葉可吸硫0.002~0.005千克。
茉莉花的花朵比梔子花的小,不過數量比梔子花多 茉莉花的是一簇一簇的
⑵ 梔子花是不是茉莉花不是的話有何區別,如何區分
梔子花來:常綠灌木或小源喬木,高100-200厘米,植株大多比較低矮。干灰色,小枝綠色,葉對生或主枝輪生,倒卵狀長橢圓形,長5~14厘米,疑而有光澤,全線,花單生枝頂或葉腋,白色,濃香;花冠高腳碟狀,6裂茉莉花:常綠小灌木或藤本狀灌木, 高可達1米。枝條細長小枝有稜角,有時有毛,略呈藤本狀。單葉對生,光亮,寬卵形或橢圓形, 葉脈明顯,葉面微皺,葉柄短而向上彎曲,有短柔毛。初夏由葉腋抽出新梢,頂生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有花3-9朵,通常三到四朵,花冠白色,極芳香。大多數品種的花期6-10月,由初夏至晚秋開花不絕,落葉型的冬天開花,花期11月—第二年3月。
⑶ 梔子花從葉子或枝條上怎樣分辨
重瓣梔子花的葉子要更接近橢圓形 而單瓣梔子花的葉子要小 而且形狀更像 怎麼說呢 更有「曲線」一點的 葉子前端更尖一點樣子 如果你有要分辨的植物 可以發張圖片來看看 呵呵
⑷ 如何分辨梔子花肥多還是缺肥
肥多,表現在葉子發焦發黑,肥少,表現在葉子發白發黃無光澤
⑸ 分辨梔子花水大水少
梔子花水大了就會猛長枝葉,水少了就會葉片軟榻枯黃。
⑹ 小梔子花和小橘子花如何分辨
最簡單的分辨方法:
1、花瓣數多的是梔子花。
2、花心明顯有蕊的是橘子花,花明顯成「風車旋窩「狀的是梔子花。
對比圖如下:
⑺ 梔子花怎麼區分是黃梔花還是白梔花
從外形看不出來的
⑻ 請哪位行家辨認一下,我家種的一種花,不知道叫什麼名,植株像生薑,花白色,梔子花香味。
姜花,很香
與生薑同屬於姜科
相關資料網路可查
⑼ 如何區分梔子花和山茶花
如何區分梔子花和山茶花看下面圖片就知道,葉子的區別,梔子花的葉子邊緣不帶齒,而山茶的葉子邊緣有齒,花的區別,梔子花帶香味,相對花型小一點,而茶花一般不帶香味,花型比較大。
梔子花
⑽ 梔子怎麼辨別
梔子介紹
1.生梔子:篩去灰屑,揀去雜質,碾碎過篩;或剪去兩端。
2.山梔仁:取凈梔子,用剪刀從中間對剖開,剝去外皮取仁。
3.山梔皮:即生梔子剝下的外果皮。
4.炒梔子:取碾碎的梔子,置鍋內用文火炒至金黃色,取出,放涼。
5.焦梔子:取碾碎的梔子,置鍋內用武火炒至焦糊色,取出,放涼。
6.梔子炭:取碾碎的梔子,置鍋內用武火炒至黑褐色,但須存性,取出,放涼。
7.《雷公炮炙論》:凡使梔子,先去皮須了,取仁,以甘草水浸一宿,漉出焙乾,搗篩如赤金末用。
生葯材鑒定
【性狀鑒定】:果實倒卵形、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1.4-3.5cm,直徑0.8-1.8cm。表面紅棕色或紅黃色,微有光澤,有翅狀縱棱6-8條,每二翅棱間有縱脈1條,先端有暗黃綠色殘存宿萼,先端有6-8條長形裂片,裂片長1-2.5cm,寬2-3mm,多碎斷,果實基部收縮成果柄狀,末端有圓形果柄痕。果皮薄而脆,內表面鮮黃色或紅黃色。有光澤,具隆起的假隔膜2-3條。折斷面鮮黃色,種子多數,扁橢圓形或扁矩圓形,聚成球狀團塊,棕紅色,表面有細而密的凹入小點;胚乳角質;胚長形,具心形子葉2片。氣微,味微酸苦。以皮薄、飽滿、色紅黃者為佳。
【顯微鑒別】:果實中部橫切面:圓形,縱棱處顯著凸起。外果皮為1列長方形細胞民,外壁增厚並被角質層;中果皮外側有2-4列厚角細胞,向內為薄壁細胞,含黃色色素,少數較韌型維管束稀疏分布,較大的維管束四周具木化的纖維束,並有石細胞夾雜其間;內果皮為2-3列石細胞,近方形,長方形或多角形,壁厚,孔溝清晰,有的胞腔內可見草酸鈣方晶,偶有含簇晶的薄壁細胞鑲嵌其中。種子橫切面,扁圓形,一側略凸,外種皮為1列石細胞,近方形,內壁及側壁顯著增厚,胞腔含棕紅色或黃色色素,內種皮為頹廢薄壁細胞。胚乳細胞多角形,中央為2枚扁平的子葉,細胞內均充滿糊粉粒。
【理化鑒別】:
1.取該品粉末2g,加水5ml,置水浴中加熱3min,濾過。取濾液5滴,置瓷蒸發皿中,烘乾後,加硫酸1滴,即顯藍綠色,迅速變為黑褐色,繼轉為紫褐色。(檢查藏紅花素)
2.該品1%熱水浸出液,濾過。取濾液10ml,置有塞量簡中,加乙醚5ml,振搖,水層呈鮮黃色,醚液無色。(檢查藏紅花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