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山杜鵑花
Ⅰ 枯魯杜鵑屬於國家保護動物嗎
枯魯杜鵑不是國家保護動物,枯魯杜鵑為植物。
枯魯杜鵑產中國四川西南部木里縣,生於海拔3350-3550米的松林中。本以為枯魯杜鵑野外已經滅絕,但近日又被科學家重新發現。
1929年9月,美國植物學家洛克在四川西南部的枯魯山區採到一份杜鵑標本,但未命名。直到1953年,該標本被作為粘毛杜鵑的變種發表;後於1978年被提升為種,中文名為枯魯杜鵑。
在2013年中國環境保護部和中國科學院聯合發布的《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和覃海寧等(2017)發表的《中國高等植物紅色名錄》里,枯魯杜鵑均被評估為野外滅絕(EW)。自1929年以後,中國數字植物標本館僅有2008年采自四川省涼山州普格縣螺髻山的「疑似枯魯杜鵑」標本記錄。
2020年5月,中國科研人員在野外考察過程中重新發現已被宣布野外滅絕的枯魯杜鵑。由於目前僅發現一株,亟需進行「地毯式」調查和搶救性保護。
(1)魯山杜鵑花擴展閱讀
生長習性
杜鵑花產於高海拔地區,喜涼爽濕潤的氣候,惡酷熱乾燥。要求富含腐殖質、疏鬆、濕潤及pH在5.5-6.5之間的酸性土壤。部分種及園藝品種的適應性較強,耐乾旱,瘠薄,土壤pH在7-8之間也能生長。
但在粘重或通透性差的土壤上,生長不良。杜鵑花對光有一定要求,但不耐曝曬,夏秋應有落葉喬木或蔭棚遮擋烈日,並經常以水噴灑地面。杜鵑花抽梢一般在春秋二季,以春梢為主。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5-20℃,3-5月開花,杜鵑花耐修剪。
一般在5月前進行修剪,所發新梢,當年均能形成花蕾,過晚則影響開花。
Ⅱ 魯山天龍池在哪裡啊,有玻璃棧道嘛!門票多少!
魯山天龍池位於河南省魯山縣堯山鎮。天龍池沒有玻璃棧道,天龍池景區回門票58元 ,免票人群:身答高1.2米以下兒童,70周歲以上老人、記者、及現役軍人持有效證件可免費參觀景區,其他消費項目自理。
魯山天龍池佔地近二十平方公里,擁有三潭映輝、龍池晴嵐、碧峰蟬影、杜鵑花海、藤影迴廊等自然景觀八十餘處,天龍池滑雪世界以其高山品質滑雪享譽中原地區。為增強遊客體驗度,景區還建成有滑沙滑草、婚紗攝影拍攝基地、拓展訓練培訓基地、高山射箭游藝場、鞦韆搖椅樂園、卡丁車賽場等特色項目。
Ⅲ 魯山天龍池景區好玩嗎
魯山天龍池景區位於河南平頂山魯山縣堯山鎮,這里山清水秀,綠內樹叢生,奇峰林立,鳥容語花香,空氣清新。景區裡面可以玩高山滑雪、滑沙、滑草、漂流等項目,還有卡丁車賽道、射箭基地等遊玩項目,像九龍瀑、七彩瀑、杜鵑花海等景點非常好看。天龍池景區可謂是休閑度假、天然養生健康與時尚現代特色旅遊的一個勝地。
Ⅳ 貴州百里杜鵑花在哪裡
[編輯本段]名稱由來 百里杜鵑是百里杜鵑國家森林公園的美稱。因整個天然杜鵑林帶寬1~3千米,綿延50餘千米(100里),總面積125.8平方公里而得名。 [編輯本段]景區簡介 百里杜鵑風景區位於貴州省黔西、大方縣交界處,地理坐標為:東經105°45′~106°04′45〃,北緯27°08′30〃~27°20′00〃。百里杜鵑屬貴州西北部次生地帶性植被中保存最好的一部分,初步查明景區內有馬纓杜鵑、樹型杜鵑、狹葉馬纓杜鵑、美容杜鵑、大白花杜鵑、露珠杜鵑、團花杜鵑、迷人杜鵑、銀葉杜鵑、皺皮杜鵑、銹葉杜鵑、問客杜鵑、腺堮馬銀花、多花杜鵑、映山紅、錦綉杜鵑、貴定杜鵑、暗綠杜鵑、映山紅變種、落葉杜鵑、水紅杜鵑、百合杜鵑、多頭杜鵑41個品種,佔世界5個亞屬中的4 個,花色多樣,有鮮紅、粉紅、紫色、金黃、淡黃、雪白、淡白、淡綠等。最為難得的是一樹不同花,即一棵樹上開出不同顏色的花朵,最多的達7 種之多被譽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花園」。有「世界級的國寶精品」之美稱。 暮春3月下旬至4月末各種杜鵑花先後怒放,杜鵑花漫山遍野,千姿百態,鋪山蓋嶺,五彩繽紛。真是好一幅「千峰疊起嶂,烏金地下埋,杜鵑花似海,滿山留異香」的美麗畫卷。其花色品種之多,分布之密集,美學價值、觀賞價值之高,藝術感染力之強,實屬世界罕見。公園分為金坡景區、普底景區、野營區、游樂區、休閑療養區、後備發展區。共有五彩路、數花峰、醉九牛、漫步雲台、黃家壩阻擊戰紀念碑、百花坪、馬纓嶺、錦雞箐、對嘴岩、御賜銀杏、千年古桑、杜鵑花王、移山湖、花底岩等20多個景點。此外人文資源也十分豐富:彝族的「火把節」、苗族的「跳花坡」內容豐富多彩、目不暇接。彝族的舞蹈《撮泰吉》、苗族的高架蘆笙舞、無伴奏多聲部合唱等別具特色。因此,百里杜鵑不僅是杜鵑花的世界、杜鵑花的海洋,也是參天古樹雲集、山水林洞輝映、珍禽異獸棲息、民族風情濃郁的原始森林旅遊區。遊客在觀杜鵑花、賞民族歌舞之餘,還可以飽覽靈山、秀水、古樹、山珍、名葯。每年相約春天的「中國杜鵑花節」規模盛大、豐富多彩,吸引了大量的專家和中外遊人前來觀光旅遊,已成為國內外媒體每年關注的旅遊和文化熱點。 1987年3月,貴州省人民政府將百里杜鵑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同時百里杜鵑被列為貴州省「十大風景名勝區」之一。1993年5月,原國家林業部批准建立百里杜鵑國家級森林公園。2001被列為地區級自然保護區。2007年7月貴州省委批准成立貴州省百里杜鵑風景名勝區黨工委和管委會,為畢節地委行署正縣級派出機構,統一管理和開發百里杜鵑,為百里杜鵑這一「地球的綵帶、世界的花園」面向全國、走向世界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根據《中共貴州省委常委專題會議紀要》(九屆[2006]9號)精神,省編辦下發了《關於設立貴州百里杜鵑風景名勝區黨的工作委員會和管理委員會的批復》(省編辦發(2007)76號),批准成立貴州百里杜鵑風景名勝區(貴州百里杜鵑國家級森林公園、貴州百里杜鵑自然保護區)黨的工作委員會和管理委員會,為地委、行署正縣級派出機構,對百里杜鵑風景區實行統一領導和管理。受大方和黔西兩縣委託,管理大方縣普底鄉、大水鄉和黔西縣金坡鄉、仁和鄉以及大方、黔西兩縣部分鄉鎮所涉及的村(組)。百里杜鵑風景名勝區轄7個鄉(鎮)的54個村(居)(其中,有4個鄉是整體劃入),轄區面積近500平方公里,轄區內居住人口近9萬人。 [編輯本段]旅遊線路 一、貴陽—安順屯堡—織金洞—百里杜鵑(三日游),第一日宿天谷山莊,第二日宿百里杜鵑景區(野營式住宿,篝火晚會,特色餐飲或自助燒烤); 二、貴陽—黃果樹—織金洞—百里杜鵑(三日游),第一日宿黃果樹,第二日宿百里杜鵑景區(野營式住宿,篝火晚會,特色餐飲或自助燒烤,觀看民族歌舞); 三、貴陽—黔西—百里杜鵑(二日游)(野營式住宿,篝火晚會,特色餐飲或自助燒烤,觀看民族歌舞); 四、貴陽—大方—百里杜鵑(觀看民族歌舞); 五、重慶--遵義—金沙—黔西—百里杜鵑(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野營式住宿,篝火晚會,特色餐飲或自助燒烤,觀看民族歌舞); 六、四川瀘州--畢節—大方—百里杜鵑(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二、三日游野營式住宿,篝火晚會,特色餐飲或自助燒烤,觀看民族歌舞); 七、貴陽—百里杜鵑—十里畫廊—織金洞—龍宮—黃果樹—紅楓湖(四日游); 八、貴陽—百里杜鵑—烏江十里畫廊—返貴陽(三日游); 九、廣州、上海、北京方向遊客可乘飛機、火車到貴陽後,然後直達百里杜鵑。 [編輯本段]景點介紹 百花坪 百花坪的杜鵑花品種繁多,五彩繽紛,每年花開時期,天上的仙女都偷偷下凡賞花,與花叢中的姑娘小伙對歌跳舞。因此,這里就成為每年彝族的插花節、苗族跳坡節的理想場所。 錦雞箐 這里的杜鵑,樹大林密,交織叢生著粉紅色的迷人杜鵑和鵝黃色的露珠杜鵑、大白杜鵑及深紅色的馬纓杜鵑,引來錦雞在這里安家繁衍。錦雞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若遊客朋友遇上它,是你一生的幸運,千萬別傷害它和驚嚇它。 畫眉嶺 相傳,這里有一隻金黃色的、鳴叫最好、叫得最多的金畫眉。畫眉的學名叫白臉噪眉,其叫聲婉轉清脆,是百鳥中的歌王。當它鳴叫的時候,周圍的百鳥都不敢打鳴,因此叫畫眉嶺。 覽勝峰 站在覽勝峰,山風吹來,紅的像翻滾的火龍,如升騰的烈焰,馬櫻最紅,紅紅火火、大紅刺眼,深紅透心、亮紅、水紅、淡紅、肉紅、粉紅、紅紅的一片,著實惹眼。白的如雲海翻浪、滄海桑田,美不勝收。 馬纓林 馬纓杜鵑樹身高大,花冠濃密,多的有二、三百朵。花簇如團團烈火在枝頭燃燒,映紅了天,映紅了地,映紅了遊人的臉,映紅了四周的山。馬櫻杜鵑又叫「馬櫻花」、「索瑪花」,傳說是索瑪姑娘的鮮血變成的聖花。 金坡嶺 金坡嶺的花特別漂亮,有的山一片鮮紅,艷若朝霞,奼紫嫣紅;有的山一片雪白,銀裝素裹,絢麗奪目;有的山百花齊放,繁花似錦。每當晚霞映照時,火紅一片,故稱為「金坡嶺」。 龍場九驛 洪武十七年(1384年)彝族女政治家奢香忍辱負重進京,向皇帝朱元璋狀告挑起事端、作威作福、製造民族矛盾的馬燁。朱元璋為保住大明江山,表示除馬燁向水西(今大方、黔西、畢節及雲南和四川的部分地區)謝罪。問奢以何為報?奢香說,願修通九驛,聯通西南邊陲與中原的通道,共修了568里的古驛道,從而為西南邊陲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世人稱為古驛道。 健生道 1984年貴州省人大原主任、省政府副省長徐健生先生徐老考察花區,當時正值盛花時期,徐老驚喜異常,旋即與同行專家商議並確定命名為「百里杜鵑」。這條道,就是為了紀念徐老而修建的。 紅軍戰斗遺址 1936年2月,中國工農紅軍二、六軍團轉戰黔西北,先後強渡鴨池河,攻克黔西,大定(今大方)、畢節,並在黔大畢地區建立革命政權,並在這里開展「擴紅」運動,給傷員療傷等。廣大彝胞中還流傳著「杜鵑花開了,紅軍哥哥回來了」的傳說。 數花峰 數花峰是觀花的最佳景點,展現百里杜鵑的規模、氣勢。你不妨數一數,遠處有多少個花峰,有多少種花?粉團杜鵑,銀妝素裹,好一派北國風光,像白鶴戲水,如雲海翻騰;紅杜鵑花紅似火、分外熱烈,花團錦簇,艷麗光彩。迷人杜鵑,色彩繽紛,璀璨絢麗,數不勝數…… 落英台 杜鵑花是民族的花、英雄的花、紅軍的花,是彝族人民心目中的聖花,彝族同胞稱之為「索瑪花」。這里的杜鵑花花瓣,飄落到步道上,落英繽紛,妝點大地,著實漂亮。故叫落英台。 奢香嶺 奢香嶺,這里是奢香與翠談情說愛的地方。那年三月,水西的姑朵山寨(現四川古藺縣境)奢香,聽說頭人靄翠在雲落山設花場,邀請四方的姑娘、小伙去赴會,賽馬比箭,奢香被靄翠看中。後來,奢香執掌水西大政,開辟了連結中原的官道,設置了從龍場(今修文縣)至畢節的九個驛站。奢香夫人的歷史功績,被後人稱頌為彝族女政治家,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的巾幗英雄。 醉九牛 醉九牛是普底景區最為傳神的景點之一,這個名字來源於一個動人的傳說,據《南蠻史》記載:明洪武十七年,水西土司奢香夫人為維護西南邊陲的安寧,晉見朱元璋的貢品中,就有九頭水西土牛,但是當走到這里,被色彩艷麗的杜鵑花迷住了,不肯走了,就醉倒杜鵑花林中。奢香稟告朱元璋後,朱元璋對奢香說,就把那裡叫「醉九牛」吧。醉九牛因此得名。 五彩路 這里有五條路可以通過花區,後來人們發現盛花季節,五條路上落英繽紛,非常美麗,就將「五叉路」改為「五彩路」了。「五彩路」是杜鵑花品種比較集中、齊全的景點。 支戛阿魯神山 支戛阿魯神山,又叫九龍山。支戛阿魯,是彝族的神王。這里,有一個傳說:有一年,天突然通了五個洞,洪水從五個洞口流下,淹沒了大地。支戛阿魯連忙堵洞,堵了三年才把洞堵好,但洪水已經淹到天底。他決定到用他的神鞭攆無數的山來填。他攆啊攆,走啊走,沒日沒夜地足足走了九年。他太累了,連睜開眼的氣力都沒有,便在這座山的腳下睡著了。策舉祖(人神)看到他熟睡的樣子,很痛心他,派人把他的神鞭收了,在他身邊留下一根普通的鞭子。支戛阿魯一覺睡了三年,醒來時甩了幾鞭子,卻沒有神力。於是這座山就停留在這里。後來,人們為了紀念他,就把這座山叫作支戛阿魯山。 雲台嶺 我們漫步在杜鵑花林區內的青石板路上,高高低低、密密麻麻的鮮花不斷撲面而來、拂面而去,尤如行走在五彩雲霞之中,所以叫雲台嶺。 移山湖 移山湖是百里杜鵑南部鑲嵌著一顆翡翠般的明珠,四百餘畝的碧波,曲曲彎彎的水面,與百合蓬城杜鵑林依偎在一起,山無水則不靈,水是山的眼睛,是山的酥胸,是最令人黯然消魂的大自然饋贈。移山湖是百里杜鵑風景區的一件傳神作品,湖內一條條清溪匯聚而成,山環著水,水繞著山,湖的碧波梳洗著山,湖被山隔成一彎又一彎,溫娩而柔麗,湖的周圍春來百花開,夏至萬畝綠,深秋層林盡染,隆冬濃妝素裹。 米底河 米底河,是烏江水繫上的一條小支流,河從高山流入深谷,出現幾次生命的大跌宕。其中,在60米河段上三疊瀑布一氣呵成,總落差達40米,河水與石頭共生,忽而瀉過石上,忽而鑽入山中,形成高石壩、石豬槽、天生橋、花底岩等千姿百態的岩溶奇觀,良好的生態植被為其創造了優遇的生態環境,21.9公里的長的岩河兩岸,不僅有原始杜鵑林,而且還生長著珍貴的古大稀植物。其中,有堪稱中華第一桑的千年古桑,胸莖達3.25米,樹高40餘米,有獨木成林的御賜銀杏,600多年的壽令樹冠覆蓋達六百多平方米,有四人合圍的古樟樹,有胸圍2.2米的野生桂花樹,有胸圍1.8米的野生楊梅樹,眼前的百里杜鵑是一幅古樹參天、珍奇暗藏、鳥鳴山悠、四季鮮花不斷的山水自然風光畫卷。 [編輯本段]風味小吃 茶食、麻辣大頭菜、魚鰍粑、豬兒粑、窩絲糖、桃桃糖、芝麻糖、泡糖、生麥粑、油豆乾、姨媽菜、春豆、串串紅、烙鍋香等。 網路中的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本詞條對我有幫助 63 擴展閱讀: 1.貴州省政府網http://www.gzgov.gov.cn/ 2.百里杜鵑管理委員會網站http://www.bldjgov.gov.cn/ 3.黔西人民政府信息網http://www.gzqianxi.gov.cn/ 4.黔西政務中心網站http://www.gzqxzw.gov.cn/ 5.大方人民政府信息網http://www.gzdafang.gov.cn/
Ⅳ 魯山龍潭峽怎麼樣
龍潭峽景區內花崗岩體地形、地貌獨特,兩岸石壁陡隨峭,飛瀑幽潭疊落不窮,林木覆蓋率90%以上,各種鳥獸成群棲息,四季景色迥然不同。春季,群山吐翠,野花璀璨,杜鵑花紅滿山;盛夏,飛瀑歡歌,林蔭遮天,谷內涼爽如春;金秋,果香四溢,山紅枝綴,盡享豐收樂趣;隆冬,冰柱雪掛,銀裝素裹,滿山晶瑩剔透。 龍潭峽上下落差千米以上,區內石洞峽與龍潭峽卻有著不同特點。石洞峽是兩岸青山,滿谷碧柳,柳樹為當地所說的「瑰柳」,依山就勢,順著河道蓬勃生長。龍潭峽則是以奇峰怪石、柔水巨瀑而見長。自下而上,曲曲四五里,兩岸峰高嶺峻,千態萬狀,美不盡收。龍潭峽的山石皆由花崗岩岩體構成,連山綿谷,萬石如林。區內花崗岩體地形、地貌獨特,兩岸石壁陡隨峭,飛瀑幽潭疊落不窮,林木覆蓋率90%以上,各種鳥獸成群棲息,四季景色迥然不同。龍潭峽樹木以落葉喬木居多,柞樹、漆樹、桑樹、柳樹、桃樹、杏樹等數百種的樹木成林成片,覆蓋著山嶺,蔭蔽著峽谷。無數種花草植物,茂密的生長在灌木林樹之間,交織著的藤蘿蔓草垂簾似的從樹枝上倒掛下來。草叢間,常有大大小小的蝴蝶飛舞,有無數金光閃閃的草蟲爬行,山上還有很多野豬、羚羊等動物。 龍潭峽景區內龍潭河水自上而下,曲曲四五里,像一條從遠古游來的巨龍,在兩岸青山、一道峽谷間自由飄擺。穿澗越峽,斗折蛇行,逢崖跳崖,遇岩翻岩,始終保持著活力。山高水長潭瀑多,每有一道懸崖,就會有瀑簾高掛,尤以龍潭瀑布最為壯觀。它坐西朝東,懸掛於百米高的崖壁,垂空倒峽,飛噴迢遙,搖嵐曳石,浮動煙雲,翻滾著白色的浪花,飛濺著似玉如銀的水珠,閃爍著五彩繽紛的霞光,迸發出續而不斷的春雷般的響聲,雄渾磅礴,豪邁坦盪。 龍潭峽景區內山清水秀、風光無限,擁有頂天立地的雄峰、奇形怪狀的景物、清澈透底的河流,是遊玩散心、休閑度假、避暑考察、尋幽探奇的理想場所。
Ⅵ 百里杜鵑風景名勝區的主要景點
黃坪十里杜鵑 黃坪」十里杜鵑「景點位於普底景區,是百里杜鵑的縮影、代表和精華。在這十里范圍內,杜鵑花種類繁多,色彩豐富,花色多變。登高四望,花區宏大場面盡收眼底,這一山全是紅色,艷如雲霞,那一山呢?又全是白色杜鵑,如白雪皚皚,嫻靜淡雅,此外還有紫杜鵑山,金杜鵑山、混色杜鵑山,爭奇斗艷、令人目不暇接。黃坪所在的普底鄉,少數民族佔60%,民俗獨特,少數民族節日正直杜鵑花盛開的季節,彝族的插花節、火把節等活動豐富多彩,其民族風情令人流連忘返、回味無窮。
花海 杜鵑花生長在高海拔、低緯度地區,百里杜鵑林帶呈環狀分布,延綿50餘公里,寬約1~5公里,總面積125.8平方公里,暮春三月,竟相怒放,繁花似錦。初步查明,百里杜鵑風景區有馬纓杜鵑、大白花杜鵑、水紅杜鵑、露珠杜鵑等60多種種,佔世界杜鵑花5個亞屬中的全部。花色多樣,絢爛生輝。每年3月到5月次第開放,百里花山色彩繽紛,猶如廣袤的錦緞華章鋪山蓋嶺,百態千姿。被譽為「地球綵帶、世界花園」。 百里杜鵑大草原 百里杜鵑大草原距普底中心花區4公里,總面積近6萬畝,呈環狀和梯狀分布,植物多為高山矮化杜鵑及原生灌木為主。由於受高海拔氣候和風力影響,植被生長極為奇特,形成獨具特色的天然盆景園;草原上的天坑星羅棋布,極具觀賞價值;喀斯特地貌風格獨具,山形奇峰突出,聳立危岩讓人驚嘆,被稱為南方喀斯特地貌的神奇童話。 雲台嶺 雲台嶺杜鵑花林區內,高高低低、密密麻麻的鮮花大的數十根樹干簇生一蔸,小的獨樹一株,舒影橫斜。高的一仗有餘,求枝舒展;低的不過盈尺,楚楚可憐。花多的上萬朵,團花簇景。花少的一兩支,孤芳獨秀,杜鵑樹干奇形怪狀,宛如一株株巨大的天然盆景。 移山湖 移山湖水域面積400餘畝,周圍青山如黛,山水綢繆,水中有島,島上有花。春來杜鵑爛漫,惹來八方遊客;秋至層林盡染,醉倒一湖鷺烏。島上閑情,鳥啼花間樹;湖上盪舟,人在畫中游。設若春宵,野外鵑聲驚客夢;設若夏夜,湖畔蛙語伴君眠。百里杜鵑湖是雲貴高原上一道純潔無瑕的風景,是人類疲憊心靈返璞歸真的皈依地。
移山湖的獨特之處在於鮮為人知的山水林洞的自然風光,補充了這位閨中佳麗美麗、迷人的整體,在百里杜鵑南部鑲嵌著一顆翡翠般的明珠——移山湖。四百餘畝的碧波,曲曲彎彎的水面,與百鶴鵬程杜鵑林依偎在一起,山無水則不靈,水是山的眼睛,是山的酥胸,是最令人消魂的大自然饋贈。移山湖是百里杜鵑風景區的一件傳神作品,湖內一條條清溪匯聚而成,山環著水,水繞著山,湖的碧波梳洗著山,湖被山隔成一彎又一彎,溫娩而柔麗,湖的周圍春來百花開,夏至萬畝綠,深秋層林盡染,隆冬濃妝素裹。
醉九牛 「醉九牛」景點是普底景區最為傳神的景點之一,這個名字來源於一個動人的傳說,據《南蠻史》記載:明洪武十七年,水西土司奢香夫人為維護西南邊陲的安寧,進見朱元璋的貢品中,就有九頭水西壯牛,但是當走到這里,不肯走了,為什麼呢?那就是被色彩艷麗的杜鵑花迷住了,醉倒杜鵑花林中。奢香稟告朱元璋後,朱元璋對奢香說,就把那裡叫「醉九牛」吧。醉九牛因此得名。 米底河 米底河,是烏江水繫上的一條支流,河從高山流入深谷,出現幾次生命的大跌宕。其中,在60米河段上三疊瀑布一氣呵成,總落差達40米,河水與石頭共生,忽而瀉過石上,忽而鑽入山中,形成高石壩、石豬槽、天生橋、花底岩等千姿百態的岩溶奇觀,良好的生態植被為其創造了優遇的生態環境,21.9公里的長的岩河兩岸,不僅有原始杜鵑林,而且還生長著珍貴的古大稀植物。其中,有堪稱中華第一桑的千年古桑,胸莖達3.25米,樹高40餘米,有獨木成林的御賜銀杏,600多年的壽令樹冠覆蓋達六百多平方米,有四人合圍的古樟樹,有胸圍2.2米的野生桂花樹,有胸圍1.8米的野生楊梅樹,眼前的百里杜鵑是一幅古樹參天、珍奇暗藏、鳥鳴山悠、四季鮮花不斷的山水自然風光畫卷。 千年一吻 「千年一吻」景點,又叫「對嘴岩」。「千年一吻」由兩座形似親吻的山岩構成,左岩高大、右岩矮小。兩岩底下形成深谷,谷內幽深,冬暖夏涼,與周圍的杜鵑花相輝映。一年四季,谷外景色或奼紫嫣紅或冰封雪蓋,不過任憑谷外寒來暑往,景色多變,谷內始終保持迷人的春色。
傳說在很早以前,山裡有倆姐妹,大姐叫阿蘇,小妹叫阿芝,她倆為了給人們治病,滿山栽種杜鵑花,杜鵑花還沒有成林,阿蘇就因勞累過度而離開人世。阿芝仍然天天上山繼續種花,也因年長日久勞累過度而死。周圍的鄉親們將阿蘇和阿芒兩人安埋在一處,好讓她們生死不離。過不久,兩所墳就變成兩座岩石,活像兩人嘴對嘴在說話,對嘴岩因此而得名。這里的杜鵑花雖然不算多,但卻色彩艷麗。
白馬坡 白馬坡景點四面環山,山上有一棵馬櫻杜鵑花樹,樹徑80.18厘米,樹圍約258厘米,樹高約7米,據測樹齡有1270多年。常年開花成千上萬。人們稱它為杜鵑花中的白馬王子。這株杜鵑「花王」,在2002年6月份貴州電視台《發現貴州》欄目播放兩次。這個景點,好象所有的杜鵑花都在杜鵑王的統領下,競相綻放,左山是花,右山是花,山上是花,山下是花,真是花的海洋、花的世界。 五彩路 「五彩路」顧名思義就是五種顏色的路。其實,原來這個地方老地名叫「五叉路」。因為有五條路可以通過花區,後來人們發現盛花季節,五條路上落英繽紛,非常美麗,就將「五叉路」改為「五彩路」了。「五彩路」是杜鵑花品種比較集中、齊全的景點,紅的有大紅、深紅、亮紅、水紅、肉紅、粉紅,白的有純白、黃白、紫白、灰白、綠白,紫的有深紫、淡紫、紅紫、深紅紫、薔薇色、玫瑰色,黃有乳黃、鵝黃、淺黃、綠黃、棕黃等,鮮薔薇色的是團花杜鵑,乳黃泛白的露珠杜鵑,淡紅變紫的是迷人杜鵑,淺肉色的是皺皮杜鵑,玫瑰色的是錦綉杜鵑。 支戛阿魯神山 支戛阿魯神山,又叫九龍山。支戛阿魯,是彝族的神王。傳說:有一年,天突然通了五個洞,洪水從五個洞口流下,淹沒了大地。支戛阿魯連忙堵洞,堵了三年才把洞堵好,但洪水已經淹到天底。支戛阿魯決定到很遠很遠的地方,用他的神鞭攆山來填。他攆啊攆,走啊走,沒日沒夜地足足走了九年。他太累了,便在這座山的腳下睡著了。策舉祖(人神)看到他熟睡的樣子,很痛心他,派人把他的神鞭收了,在他身邊留下一根普通的鞭子。支戛阿魯一覺睡了三年,醒來時甩了幾鞭子,卻沒有神力。於是這座山就停留在這里。後來,人們為了紀念他,就把這座山叫作支戛阿魯山。 覽勝峰 覽勝峰的紅杜鵑像翻滾的火龍,如升騰的烈焰,並非一種色,馬櫻最紅,紅紅火火、大紅刺眼,深紅、亮紅、水紅、淡紅、肉紅、粉紅……紅紅的一片,著實透心惹眼。覽勝峰的白杜鵑如雲海翻浪、滄海桑田,白得透亮,潔白無瑕,有黃白粉帶,紫白、灰白、綠白……白色茫茫。覽勝峰的紫杜鵑如孔雀開屏,淡紫紅、深紫紅、玫瑰紫彩霞滿天、嬌貴秀麗,清翠欲滴。覽勝峰的黃杜鵑黃的高貴、黃的嬌妍、黃的富貴,淺黃、綠黃、淡黃……顯得雍榮華貴。
信步花叢,落英繽紛,花瓣紛紛揚揚,飄飄灑灑,各色各樣的花瓣使人眼花繚亂,美不勝收,目不暇接。
● 初水花源
位於百里杜鵑初水花源度假區內,是百里杜鵑夏季避暑系列之——初水花源激情漂流處,長3公里,泉水自山澗與茂林間匯流而成,河道總落差百餘米,時而狹窄湍急,時而寬闊平緩,河岸沿途青山疊嶂、風光旖旎、可抬頭觀山色,俯首賞清波。 奢香嶺 奢香嶺是奢香與靄翠談情說愛的地方。奢香出生在水西的姑朵山寨(現四川古藺縣境),她身材高大,臉似桃紅,龍眉鳳眼,從小讀書習字,織布綉花,吹拉彈唱,能歌善舞,騎馬射箭,能文能武。她笑時,百鳥爭鳴萬花開;發怒時,山搖地動鳥無聲。婚後才一年多,正當奢香夫人從月子,外邦出兵侵佔滇西,滇西頭人派人來求援,靄翠親自領兵去救援,不幸戰死在滇西了。從此,才19歲的奢香夫人,便代替丈夫任職,執掌水西大政。她能文能武,不但會治理農事,而且會理政經商。在水西管地上深得人心。不幾年,就把九窮一富的水西,變得富裕起來,使各族百姓安居樂業,歡天喜地。不久,奢香夫人開辟了連結中原的官道,設置了從龍場(今修文縣)至畢節的九個驛站。這樣一來,奢香嶺下的西溪河畔,形成了上下大街七十二道,小巷三十六條,曾被人們稱頌為「花都」。 數花峰 「數花峰」是整個普底花區的最高峰。這里可看到杜鵑花峰連綿不斷,此起彼伏。粉團杜鵑,銀妝素裹,近觀像白鶴戲水,遠看如雲海翻騰;紅杜鵑花紅似火、分外熱烈,花團錦簇,艷麗光彩;迷人杜鵑,色彩繽紛,璀璨絢麗。身處花叢中,如同夢幻世界一般。 龍場九驛 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貴州土司靄翠歸順明朝被任命為貴州宣慰使。10年後靄翠去世,他的妻子奢香夫人繼任宣慰使。朝廷派往貴州的總兵馬燁是馬皇後的侄兒,到水西後,專橫跋扈,仗勢肆意凌辱和壓迫彝民,常伺機尋釁,意在激怒奢香夫人,激起戰事。水西四十八部人馬聚集宣慰府,請為奢香復仇圍攻馬燁。奢香深明大義,於是安撫四十八部首領,毅然決定上京告御狀。
朱元璋接見了她。明白原委後,朱元璋大驚:「我叫他安撫,他這不是要激水西人造反、動搖大明的根基!」朱元璋一面熱情招待奢香,一面將馬燁召回南京問罪。皇帝的這一果斷處理,感動了奢香夫人。為了進一步密切和朝廷的聯系,發展水西的經濟,她修建了東起貴陽,西至畢節的驛道。驛道長280公里(560里),設九個驛站,分別是龍場驛、六廣驛、谷里驛、水西驛、西溪驛(奢香驛)、金雞驛、閣鴉驛、歸化驛、畢節驛。因第一是龍場驛,後人就將這九個驛站統稱為「龍場九驛」。在當時的條件下,由一個女人主持修建這樣浩大的工程,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更令人驚嘆的是,這條驛道的線路走向,居然同新中國修建的321國道基本一致,可見當年奢香的眼光是何等的高遠。為紀念這位在歷史上作出卓越貢獻的彝族女英豪,景區設置了「龍場九驛」景點。表達人們對奢香夫人的萬分崇敬之情。
● 花底岩
這里離米底河瀑布約一公里,突然泄入約500米的溶洞。經過天生橋、天窗眼又流進「摩天大樓」下變為伏流,這里呈現的是只聞其聲、不見其影,然後從一線天大峽谷湧出,頗有亂石穿空,驚濤拍岸的雄奇氣勢。 畫眉嶺 畫眉嶺曾經是金黃色的金畫眉的家園。多年以前「百鳥中的歌王」金畫眉的婉轉清脆的叫聲是這里最動人的「風景」。有農諺道:「煙雨蒙蒙好風光,畫眉聲中春播忙。」陽春三月,杜鵑花開,畫眉歡唱,正是春耕播種的大好時機。由於這里風景別致,成了各族青年男女對歌談情的理想場所。 錦雞箐 這里的杜鵑,樹大林密,交織叢生著粉紅色的迷人杜鵑和鵝黃色的露珠杜鵑、大白杜鵑及深紅色的馬纓杜鵑,引來錦雞在這里安家繁衍。這里由於花茂林深,腐殖土深厚,是野生天麻的理想生長環境和香菇、木耳的出產地。這里生長的天麻天麻素為14.8%,為天麻之王,這里所產的一種人們常用待客的茶葉,叫「九龍神草」。 馬纓林 馬纓林是馬纓杜鵑最集中的地方。馬纓,顧名思義就是馬頭上帶的大紅纓。馬纓杜鵑樹身高大,花冠濃密,多的有二、三百朵。花簇如團團烈火在枝頭燃燒,映紅了天,映紅了地,映紅了遊人的臉,映紅了四周的山。傳說:在古時候,有一位美麗的彝家少女叫「索瑪」,她的聰明令世人折服,她的勤勞讓鄉親們欽佩,她的美麗讓山鷹忘記了翱翔,她的歌喉讓百鳥陶醉。有一位牧羊的彝家小伙「阿哲」勤勞善良,他像天空飛翔的雄鷹,矯健的身影讓日月驚嘆,他的勇猛能叫野獸退讓。「索瑪」愛上了阿哲,他們私定終生,在一個月明星稀、月亮藍藍的晚上,他們逃離了家園,他們采野果、食山芋、飲山泉,他們用清甜的泉水釀出了芬芳的咂酒,但好景不長,頭人「阿支羅泥」看上了「索瑪」,在采野果的路上害死了「阿哲」,逼迫「索瑪」與他成婚,「索瑪」誓死不從,跳下了山崖徇情,她的熱血變成了火紅的馬櫻杜鵑,她的靈魂變成了美麗的杜鵑鳥呼喚自己的愛人。「杜鵑啼血」的典故由此產生。
● 花海神龜
這個景點有「花海」、「神龜」,還有「十二生肖」會、「撮泰吉」戲石刻等古彝文化。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這里沒有「花海」,更沒有「神龜」,是一片草木不生的荒郊野嶺。彝族神王吱嘎阿魯,非常關心彝民疾苦。他根據這里的「山高、石多、土薄」的實際,教人們農業耕作,播撒蕎、麥、玉米等種子,播撒「天麻、首烏、黨參」等葯材種子,請瑪依魯漫山播撒杜鵑樹種。並到東海龍宮請來 「神龜」長住,保佑百姓健康。用十二生肖分辨春夏秋冬四季,讓人們能按季節生產。創造彝家儺戲「撮泰吉」,豐富彝家文化生活。就這樣,在這里居住的彝民安居樂業,世代繁衍生息。
●落英台
杜鵑花是民族的花、英雄的花、紅軍的花,是彝族人民心目中的聖花,彝族同胞稱之為「索瑪花」。這里的杜鵑花花瓣,飄落到步道上,落英繽紛,妝點大地,著實漂亮。故叫落英台。
● 百里杜鵑湖
水域面積400餘畝,周圍青山如黛,山水綢繆,水中有島,島上有花。春來杜鵑爛漫,惹來八方遊客;秋至層林盡染,醉倒一湖鷺烏。島上閑情,鳥啼花間樹;湖上盪舟,人在畫中游。設若春宵,野外鵑聲驚客夢;設若夏夜,湖畔蛙語伴君眠。百里杜鵑湖是雲貴高原上一道純潔無瑕的風景,是人類疲憊心靈返璞歸真的皈依地。
百里杜鵑的森林植被既有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性質,又表現出明顯的過渡性與次生性特徵。
研究資料表明,在世界同一緯度上,百里杜鵑林,面積大、景觀迷人,其分布規律與同一地質構造帶基本吻合,在這一地質構造帶之外即使在同一地區同樣氣候條件下的杜鵑林,就顯得稀疏。所以百里杜鵑風景區杜鵑群落的分布特點有其獨有的生態特徵,為進行杜鵑種屬的科學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對象。
百里杜鵑,杜鵑花種類十分豐富。有馬纓杜鵑、樹型杜鵑、狹葉馬纓杜鵑、美容杜鵑、大白花杜鵑、露珠杜鵑、團花杜鵑、迷人杜鵑、銀葉杜鵑、皺皮杜鵑、銹葉杜鵑、問客杜鵑、腺堮馬銀花、多花杜鵑、映山紅、錦綉杜鵑、貴定杜鵑、暗綠杜鵑、映山紅變種、落葉杜鵑、水紅杜鵑、百合杜鵑、多頭杜鵑60多種,佔世界杜鵑花種屬5個亞屬中的全部。花色多樣,有鮮紅、粉紅、紫色、金黃、淡黃、雪白、淡白、淡綠等。最為難得的是一樹不同花,即一棵樹上開出不同顏色的花朵,最多的達7種之多。百里杜鵑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花園、世界級國寶精品。
暮春3月下旬至4月末各種杜鵑花先後怒放,杜鵑花漫山遍野,千姿百態,鋪山蓋嶺,五彩繽紛。真是好一幅「千峰疊起嶂,烏金地下埋,杜鵑花似海,滿山留異香」的美麗畫卷。其花色品種之多,分布之密集,美學價值、觀賞價值之高,藝術感染力之強,實屬世界罕見。百里杜鵑不僅是杜鵑花的世界、杜鵑花的海洋,也是參天古樹雲集、山水林洞輝映、珍禽異獸棲息原始森林旅遊區。遊客在觀杜鵑花之餘,還可以飽覽靈山、秀水、古樹、山珍、名葯。 ● 紅軍廣場
百里杜鵑紅軍廣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由紀念碑雕塑、紀念廣場、紀念館等組成。紀念碑前身為「黃家壩阻擊戰紀念碑」,原址於1985年修建,由當地政府出資,在黃坪花區數花峰半山腰,是當年紅軍戰斗過的地方,碑高3米,長8米,佔地100平方米左右。
1936年2月初,中國工農紅軍二、六軍團創立黔(西)大(定)畢(節)革命根據地後,國民黨驚恐萬分,以數倍於我的兵力向黔大畢根據地進犯。2月18日,紅二軍團六師接總指揮部電令,從大定城急馳黃家壩,阻擊由東路進犯之敵郝夢齡縱隊。即日黃昏,紅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黃家壩之箐腳一帶對敵人突然發起攻擊,槍炮齊鳴,殺聲震天。紅軍戰士發揚英勇善戰,不怕犧牲的精神,接連突破敵人三道防線,和敵人展開近10小時的夜戰,打得敵人昏頭轉向,丟盔棄甲,潰不成軍。重創郝敵五十四師、新八師。擊斃敵團長一人、營長3人,連以下官兵100多人,繳獲輕機槍一挺、長短槍60餘支,粉碎了敵人分東西兩路合並大定襲擾我總指揮部所在地畢節的企圖,使二六軍團順利地進行了戰略轉移。
● 健生道
健生道,1984年貴州省人大原主任、省政府副省長徐健生先生徐老考察花區,當時正值盛花時期,徐老驚喜異常,旋即與同行專家商議並確定命名為「百里杜鵑」。這條道,就是為了紀念徐老而修建的。
● 少數民族傳統節日
百里杜鵑聚居著苗、彝、白、滿等少數民族,花開時節少數民族傳統節日有插花節、跳花坡、火把節、彝族年等,活動豐富多彩,其民族風情令人流邊忘返、回味無窮。
● 古道遺跡
「古道遺跡」,這條古道有500餘年,又稱「奢香道」,這條古道,修建於明朝洪武年間,是奢香夫人主張修建的工程之一,這條古道從這里連通奢香「龍場九驛」的水西驛站。傳說,奢香查巡九驛幹道竣工時日途經水西驛站,了解到這個地方彝族百姓,因交通不便而飽受其苦,當即配合地方彝族頭人率領彝族百姓開鑿此路。
奢香道所經路線,岩石嶙峋,坡坎陡峭,修路艱巨任重。但當年硬是用鐵錘,鐵鑽敲鑿,人背肩抬,半年時間就修成了這條道路,為感謝奢香,懷念奢香,地方人民稱這條路為「奢香道」。彝人傳承贊評古道:「誰能修路通彝鄉,造福民族記奢香,鋪出豐衣足食路,女流更比男兒強。」
● 祭祀花神主題園
金坡祭祀花神主題園,這里神奇古怪的雕刻,講述了遠古的彝山人祭祀花神的傳統習俗,展現了從古至今這里各族人民崇拜花神,敬供花神,祭祀花神的生動傳承寫照,高處有花神瑪依魯的壇位,位前有九種絢麗不同的顏色的杜鵑花,壇前有三牲祭祀貢品。有擊鼓手在擊鼓,旁有千里眼、順風耳在觀察東西南北天象,聽聞四面八方民情。
花神瑪依魯與漫山遍野的杜鵑花永遠相伴,成了彝山人民心中最為崇拜、美麗慈祥的杜鵑花神。從那以後,彝族人稱杜鵑花為聖花、索瑪花、瑪依魯、彝人花。每逢杜鵑花開放時節,選擇良辰吉日,在這里集匯,舉行朝拜,祭祀索瑪花神。據說,祭花神當天的凌晨,彝家要選派九位美麗的姑娘,身著艷服,凈面洗手,上山採集九朵顏色不同的杜鵑花,插入早已布置好的花神靈前瓶內,意為瑪依魯花神顯靈登位。位前擺放好豬、牛、羊祭祀供品,香紙禮炮,祭祀隊伍浩盪入列。隨著布師:擊鼓、鳴金、奏樂、鳴炮,祭祀開始,畢摩祭祀誦經,氏族祭祀敬供,彝家祭祀獻技,各族祭祀共舞的司儀,祭祀儀式有序不亂的進行,古老肅穆,粗獷奔放狂野,瀟灑輕盈流暢,告慰花神,庇佑人民安康,保佑花艷繁榮。現在每年參加祭祀花神人次成千上萬,這里只是祭花神的古老傳承縮影。
● 杜鵑花神廟
杜鵑花神廟的來歷:瑪依魯為了和丈夫、子孫們永不分離,也為了實現自己要讓彝家所有山嶺長滿杜鵑樹,開遍杜鵑花的誓言,就化成了漫山遍野的杜鵑樹。彝家對瑪依魯十分崇敬,於是把瑪依魯的靈魂敬供為花神。
有了花神廟,彝家子子孫孫每逢杜鵑花開放時就可以朝拜、祭祀,祈求花神保佑彝家健康長壽、平安有福,花開更艷。為此,彝族先人合議彝家百姓,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請來名師尋其寶地,匯集能工巧匠,為瑪依魯花神修建廟宇,建造了花神廟。彝民們還塑造了花神像,供奉於花神廟內,並在每年杜鵑花開節擇期朝拜「花神」稱之為「祭花神」。自那以後,彝家世代子孫,每逢杜鵑花開時節,舉行祭祀朝拜祈求活動,不分男女老少,都到杜鵑花神廟里來朝拜敬供,紀念杜鵑花神的恩澤,祈求杜鵑花神護佑其平安幸福。這種彝民花節朝拜、祭祀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 黃家祠堂
黃家祠堂,位於普底街東側、建於明代萬曆年間磚木結構、一閣兩院構成、規模宏大、工藝精細。
●杜鵑花神
「杜鵑花神」,她身高9米,慈祥端莊地站在高高的蓮台上,像仙女下凡,面帶喜悅,勤勞賢惠地把朵朵杜鵑花撒向彝山,更像一尊肅穆、慈祥的護花巨神,日夜庇佑著這「地球綵帶,世界花園,養生福地,避暑天堂」的百里杜鵑,每逢開花時節,看見滿山遍野的杜鵑花,奼紫嫣紅,群芳爭艷,彝山人們就會想起杜鵑花神,祭祀杜鵑花神,都會不約而同的匯集到這里,瞻仰、叩拜心中唯一崇拜、信仰的花神——瑪依魯,祭祀、祭奠花神,祈求花神保佑地方百姓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六畜興旺,福德安康。
● 卷洞門水庫
修築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呈「山」字形,總面積約390萬平方米,水質干凈。水庫四周地勢平坦,旅遊路從水庫邊通過,多年來,卷洞門水庫憑其迷人的山水,吸引著無數遊人到此垂釣,是城裡人休閑觀光的理想之所,在它的周圍還有美麗的春光河、神奇的公母岩。
Ⅶ 科學家重新發現被認為滅絕的枯魯杜鵑意味著什麼
科學家重新發現被認為滅絕的枯魯杜意味著,此次野外科學考察改寫了枯魯杜鵑「野外滅絕」的歷史。不過,目前科研人員僅發現一株枯魯杜鵑。專家建議,有必要進一步採取「地毯式」系統調查,徹底摸清該種的資源本底,同時開展「搶救性保護」和系統研究工作。
近日,中國科學家在野外考察過程中重新發現早已被宣布野外滅絕的枯魯杜鵑,由於目前僅在野外發現一株,亟需進行「搶救性保護」。專家建議,有必要進一步採取「地毯式」系統調查,徹底摸清該種的資源本底,同時開展「搶救性保護」和系統研究工作。
(7)魯山杜鵑花擴展閱讀:
枯魯杜鵑介紹
1、生長習性
杜鵑花產於高海拔地區,喜涼爽濕潤的氣候,惡酷熱乾燥。要求富含腐殖質、疏鬆、濕潤及pH在5.5-6.5之間的酸性土壤。部分種及園藝品種的適應性較強,耐乾旱,瘠薄,土壤pH在7-8之間也能生長。但在粘重或通透性差的土壤上,生長不良。
杜鵑花對光有一定要求,但不耐曝曬,夏秋應有落葉喬木或蔭棚遮擋烈日,並經常以水噴灑地面。杜鵑花抽梢一般在春秋二季,以春梢為主。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5-20℃,3-5月開花,杜鵑花耐修剪。一般在5月前進行修剪,所發新梢,當年均能形成花蕾,過晚則影響開花。
2、產地生境
生於海拔3350-3550米的松林中。產中國四川西南部木里縣。模式標本采自木里縣枯魯山區。
Ⅷ 魯山國家森林公園的旅遊景區
棗樹峪瀑布
瀑布所在的位置由於常年滴水不斷,淋漓如絲,又名滴水崖。棗樹峪瀑布的景觀一年四季各不相同。春秋,雨水稀少,瀑布如珠簾下垂,隨風飄散。隆冬,冰雕玉掛,晶瑩剔透,一片琉璃世界。盛夏,特別是雷雨初過,瀑布飛流直下,如銀河倒瀉,白練懸空,水瀉聲猶如雷鳴,震耳欲聾,聞聲數里。
花崖
花崖位於棗樹峪的南坡,這里山勢險峻陡峭,在海拔800米的頂部保存有大片的野生杜鵑花,中下部則分布有1000多畝連片的連翹花。
雲梯
魯山雲梯,是從陡峭的裸岩巨石上鑿出的台階,它沒有泰山十八盤那麼長,卻比十八盤更險。雲梯的台階共有302級,是取意祝願大家「步步高升,好運接二連三」的意思。
雨林
雨林景區蒼松偉岸,藤蔓低垂,綠草凝碧,山花爛漫,優美的森林環境,使這里的空氣特別的清新潔凈,是天然的森林浴場。被稱為空氣中「維生素」的負氧離子的含量達每立方米1800-2000個,是工業城市空氣中含量的20倍,被專家學者贊譽為「天然氧吧」。
梁王泉
梁王泉,是位於魯山海拔900多米處的一股清泉。相傳,當年梁王帶兵打仗路過此處時,由於天氣炎熱,大家都焦渴難耐。梁王便派人出去找水,卻都無功而返。士兵們也都不願意走,行軍被迫中斷。梁王非常著急,跳下馬來一屁股坐在了地上,這一坐不要緊,不多時,在他坐過的地方,竟汩汩的流出了泉水。如果仔細看,在泉口的周圍還確實有人坐過的痕跡呢。
萬石迷宮
萬石迷宮佔地300多畝,分為南宮、中宮和北宮,迷宮內路路相通,洞洞相連,撲朔迷離,幽深異常。
迷宮是由無數巨大渾圓的「石蛋」堆積而成的一處天然支架洞,在地質學上叫「石蛋地貌」。像這樣處於近千米高海拔位置且大面積聚集的石蛋地貌,在華北地區是非常罕見的。
魯山一線天
魯山一線天,長約100餘米,高20餘米,寬僅容一人側身而過,經專家考證,在華北地區獨一無二。穿越一線天,才能充分體會「一線光明穿石隙,千秋景色駐塵寰」的意境。
卧龍山
站在望龍台上轉身往回看,剛剛穿越過的「萬石迷宮」就變成了一條巨龍,盤踞在綠樹松濤之中。只見它昂首向天,龍尾高翹,鱗爪飛揚,正欲騰空而去。這座山便是「卧龍山」。
觀雲蜂
魯山主峰--觀雲峰海拔1108.3米,為魯中最高峰,山東省第四高山。登峰極目,四周林海茫茫,村落點點,河流蜿蜒,群山逶迤,令人心曠神怡,遐想萬千;偶遇絕佳天氣,雲蒸霞蔚,泰山、蒙山、魯山、沂山主峰像島嶼浮於雲海之上,「四雄競秀」蔚為壯觀。觀雲峰頂建有碧霞元君祠。相傳,泰山奶奶四處雲游,度化眾生。有一天她來到魯山,看到這里水秀山明,谷深林幽,繁花似錦,不禁心生喜愛,就把魯山定為她的行宮之一,稱魯山為她的「後花園」。
駝禪寺
駝禪寺建於南北朝時期的梁武帝年間,由大雄寶殿、志公塔、志公廟三部分組成,距今已有1400餘年,是在魯山地區香火最旺的寺院。每年的農歷三月十五日是魯山的廟會,四方香客雲集,達數萬人之多。駝禪寺名字的由來一是說當年志公用毛驢將經卷從杭州馱來,一路上累死了十頭毛驢,志公念毛驢馱經卷有功,就將寺院起名為駝禪寺。另一種說法是說魯山整個山脈呈龍形,寺院則恰好建在龍的脊背上,是龍馱著寺院,所以叫駝禪寺。
Ⅸ 龍潭峽的魯山景區
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河南省級森林公園位於伏牛山腹地的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堯山鎮上坪村,堯山的南麓。距魯山縣城66公里,國道311、207貫穿景區,位置優越,交通便利,龍潭峽景區總面積30平方公里,全長5公里,自然落差1200米,景區內已命名景點百餘處,尤以一林、二溪、三峰、四洞、五奇、六瀑、七潭、八石、九果、十樹最為著名,龍潭峽景區以其聞名中原的通天瀑,被譽為「伏牛水魂」。
魯山龍潭峽景區內花崗岩體地形、地貌獨特,兩岸石壁陡隨峭,飛瀑幽潭疊落不窮,林木覆蓋率90%以上,各種鳥獸成群棲息,四季景色迥然不同。春季,群山吐翠,野花璀璨,杜鵑花紅滿山;盛夏,飛瀑歡歌,林蔭遮天,谷內涼爽如春;金秋,果香四溢,山紅枝綴,盡享豐收樂趣;隆冬,冰柱雪掛,銀裝素裹,滿山晶瑩剔透。
龍潭峽上下落差千米以上,區內石洞峽與龍潭峽卻有著不同特點。石洞峽是兩岸青山,滿谷碧柳,柳樹為當地所說的「瑰柳」,依山就勢,順著河道蓬勃生長。龍潭峽則是以奇峰怪石、柔水巨瀑而見長。自下而上,曲曲四五里,兩岸峰高嶺峻,千態萬狀,美不盡收。龍潭峽的山石皆由花崗岩岩體構成,連山綿谷,萬石如林。區內花崗岩體地形、地貌獨特,兩岸石壁陡隨峭,飛瀑幽潭疊落不窮,林木覆蓋率90%以上,各種鳥獸成群棲息,四季景色迥然不同。龍潭峽樹木以落葉喬木居多,柞樹、漆樹、桑樹、柳樹、桃樹、杏樹等數百種的樹木成林成片,覆蓋著山嶺,蔭蔽著峽谷。無數種花草植物,茂密的生長在灌木林樹之間,交織著的藤蘿蔓草垂簾似的從樹枝上倒掛下來。草叢間,常有大大小小的蝴蝶飛舞,有無數金光閃閃的草蟲爬行,山上還有很多野豬、羚羊等動物。
龍潭峽景區內龍潭河水自上而下,曲曲四五里,像一條從遠古游來的巨龍,在兩岸青山、一道峽谷間自由飄擺。穿澗越峽,斗折蛇行,逢崖跳崖,遇岩翻岩,始終保持著活力。山高水長潭瀑多,每有一道懸崖,就會有瀑簾高掛,尤以龍潭瀑布最為壯觀。它坐西朝東,懸掛於百米高的崖壁,垂空倒峽,飛噴迢遙,搖嵐曳石,浮動煙雲,翻滾著白色的浪花,飛濺著似玉如銀的水珠,閃爍著五彩繽紛的霞光,迸發出續而不斷的春雷般的響聲,雄渾磅礴,豪邁坦盪。
龍潭峽景區內山清水秀、風光無限,擁有頂天立地的雄峰、奇形怪狀的景物、清澈透底的河流,是遊玩散心、休閑度假、避暑考察、尋幽探奇的理想場所。
龍潭峽山美、水美、人更美。峽口依山傍水散落著百餘戶山民,熱情厚道,純朴善良。景區內道路寬廣,整潔的農家賓館、可口的農家飯菜,讓人真正感受到返璞歸真、回歸自然的無窮樂趣。
由魯山縣委宣傳部、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和河南大象影視公司聯合拍攝的大型系列數字電影《墨子》,於2008年6月23日在魯山縣龍潭峽景區開鏡。
故事講述的是戰國時期因朝中奸臣篡位,宋太子及公主等人被公子特慘殺,原宋宮太保魯直救下公主幼女魯陽燕後,和自己的愛徒墨翟(墨子)以及公輸般(魯班)等人隱居深山。十幾年後,公子特聞知此事後派人追至深山,對魯陽燕和魯直慘下毒手。公輸般決定殺掉公子特。墨翟不願世代結仇,從中極力相勸……該片由著名導演賈鋼執導,男一號墨子由曾在《鐵道游擊隊》中飾演王強的演員張立飾演,女一號魯陽燕由董晴飾演。
Ⅹ 百里杜鵑的主要景點
百花坪
百花坪的杜鵑花品種繁多,五彩繽紛,每年花開時期,天上的仙女都偷偷下凡賞花,與花叢中的姑娘小伙對歌跳舞。因此,這里就成為每年彝族的插花節、苗族跳坡節的理想場所。
錦雞箐
這里的杜鵑,樹大林密,交織叢生著粉紅色的迷人杜鵑和鵝黃色的露珠杜鵑、大白杜鵑及深紅色的馬纓杜鵑,引來錦雞在這里安家繁衍。錦雞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若遊客朋友遇上它,是你一生的幸運,千萬別傷害它和驚嚇它。
畫眉嶺
相傳,這里有一隻金黃色的、鳴叫最好、叫得最多的金畫眉。畫眉的學名叫白臉噪眉,其叫聲婉轉清脆,是百鳥中的歌王。當它鳴叫的時候,周圍的百鳥都不敢打鳴,因此叫畫眉嶺。
覽勝峰
站在覽勝峰,山風吹來,紅的像翻滾的火龍,如升騰的烈焰,馬櫻最紅,紅紅火火、大紅刺眼,深紅透心、亮紅、水紅、淡紅、肉紅、粉紅、紅紅的一片,著實惹眼。白的如雲海翻浪、滄海桑田,美不勝收。
馬纓林
馬纓杜鵑樹身高大,花冠濃密,多的有二、三百朵。花簇如團團烈火在枝頭燃燒,映紅了天,映紅了地,映紅了遊人的臉,映紅了四周的山。馬櫻杜鵑又叫「馬櫻花」、「索瑪花」,傳說是索瑪姑娘的鮮血變成的聖花。
金坡嶺
金坡嶺的花特別漂亮,有的山一片鮮紅,艷若朝霞,奼紫嫣紅;有的山一片雪白,銀裝素裹,絢麗奪目;有的山百花齊放,繁花似錦。每當晚霞映照時,火紅一片,故稱為「金坡嶺」。
龍場九驛
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貴州土司靄翠歸順明朝被任命為貴州宣慰使。10年後靄翠去世,他的妻子奢香夫人繼任宣慰使。朝廷派往貴州的總兵馬燁是馬皇後的侄兒,到水西後,專橫跋扈,仗勢肆意凌辱和壓迫彝民,常伺機尋釁,意在激怒奢香夫人,激起戰事。水西四十八部人馬聚集宣慰府,請為奢香復仇圍攻馬燁。奢香深明大義,於是安撫四十八部首領,毅然決定上京告御狀。
朱元璋接見了她。明白原委後,朱元璋大驚:「我叫他安撫,他這不是要激水西人造反、動搖大明的根基!」朱元璋一面熱情招待奢香,一面將馬燁召回南京問罪。皇帝的這一果斷處理,感動了奢香夫人。為了進一步密切和朝廷的聯系,發展水西的經濟,她修建了東起貴陽,西至畢節的驛道。驛道長280公里(560里),設九個驛站,分別是龍場驛、六廣驛、谷里驛、水西驛、西溪驛(奢香驛)、金雞驛、閣鴉驛、歸化驛、畢節驛。因第一是龍場驛,後人就將這九個驛站統稱為「龍場九驛」。在當時的條件下,由一個女人主持修建這樣浩大的工程,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更令人驚嘆的是,這條驛道的線路走向,居然同新中國修建的321國道基本一致,可見當年奢香的眼光是何等的高遠。為紀念這位在歷史上作出卓越貢獻的彝族女英豪,景區設置了「龍場九驛」景點。表達人們對奢香夫人的萬分崇敬之情。
數花峰
「數花峰」,是整個普底花區的最高峰。在這里,可以一覽眾山小,再覽花飽,還可以數一數,究竟有多少座花峰,又有多少杜鵑。
站在數花峰上觀花,有一種居高臨下、指點江山的豪邁感覺。對面有一壁懸崖,那壁懸崖,岩上有一方狀如皇榜的岩石名叫「京報高懸」,每當他旁邊的狀如巨筆的「西山聳秀」峰刻有「皇榜」上的字跡時隱時現時,岩石中便會傳出「當當」的鑼聲,不久兩面山腳下便會有後生金榜題名,故科舉時代常有當地百姓前來「皇榜」下敬香祈貴。當地清朝詩人楊蔭桐感慨題詩:「曲從小徑過峰前,絕壁崢嶸一報懸。自是皇恩多浩盪,飛文采玉是何年」。遠處整個花區連綿不斷,此起彼伏。粉團杜鵑,銀妝素裹,近觀像白鶴戲水,遠看如雲海翻騰。紅杜鵑,有如彝人的火把,艷麗多彩,分外熱烈。這里可以到「索瑪山莊」 的杜鵑花下去品嘗彝家咂酒,一定會有「花醉酒醉不思歸」之感慨。
花底岩
這里離米底河瀑布約一公里,突然泄入約500米的溶洞。經過天生橋、天窗眼又流進「摩天大樓」下變為伏流,這里呈現的是只聞其聲、不見其影,然後從一線天大峽谷湧出,頗有亂石穿空,驚濤拍岸的雄奇氣勢。
落英台
杜鵑花是民族的花、英雄的花、紅軍的花,是彝族人民心目中的聖花,彝族同胞稱之為「索瑪花」。這里的杜鵑花花瓣,飄落到步道上,落英繽紛,妝點大地,著實漂亮。故叫落英台。
奢香嶺
奢香嶺,這里是奢香與翠談情說愛的地方。那年三月,水西的姑朵山寨(現四川古藺縣境)奢香,聽說頭人靄翠在雲落山設花場,邀請四方的姑娘、小伙去赴會,賽馬比箭,奢香被靄翠看中。後來,奢香執掌水西大政,開辟了連結中原的官道,設置了從龍場(今修文縣)至畢節的九個驛站。奢香夫人的歷史功績,被後人稱頌為彝族女政治家,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的巾幗英雄。
醉九牛
普底景區最具傳奇的景點醉九牛,醉九牛這個名字來源於一個動人的傳說,據《南蠻史》記載:明朝洪武十七年,水西安慰使奢香夫人為維護中央政權,進見朱元璋的貢品中,就有九頭水西壯牛,但是當九牛走到這里後就不肯走了,為什麼呢?那就是被色彩艷麗的杜鵑花迷住了,醉倒杜鵑花林中。奢香稟告朱元璋後,朱元璋對奢香說,「就把那裡叫醉九牛吧」,「醉九牛」因此得名。時過境遷,九牛已化成石牛。凝固在這萬花叢中。
五彩路
五彩路的杜鵑花鮮艷美麗,五彩繽紛,走在這里如臨仙境。人們叫這個地方為「五彩路」,因為這里按金、木、水、火、土五方開道,而且道道相通,難於辨認,相傳是諸葛孔明南征時留下的。很多外地遊客到此迷路,最終在別人的指點下,才得以走出來。人們也調侃說,這里山迷人,路迷人,花更迷人。一年年過去,人們發現盛花季節,山路上落英繽紛,如同雲彩,就將「五叉路」改稱「五彩路」。五彩路是杜鵑花品種比較集中、齊全的景點,紅的有大紅、深紅、亮紅、水紅、肉紅、粉紅,白的有純白、黃白、紫白、灰白、綠白,紫的有深紫、淡紫、紅紫、深紅紫、薔薇色、玫瑰色,黃有乳黃、鵝黃、淺黃、綠黃、棕黃等。鮮薔薇色的是團花杜鵑,乳黃泛白的露珠杜鵑,淡紅帶紫的是迷人杜鵑,淺肉色的是皺皮杜鵑,玫瑰色的是錦綉杜鵑。
花海神龜
這個景點有「花海」、「神龜」,還有「十二生肖」會、「撮泰吉」戲石刻等古彝文化。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這里沒有「花海」,更沒有「神龜」,是一片草木不生的荒郊野嶺。彝族神王吱嘎阿魯,非常關心彝民疾苦。他根據這里的「山高、石多、土薄」的實際,教人們農業耕作,播撒蕎、麥、玉米等種子,播撒「天麻、首烏、黨參」等葯材種子,請瑪依魯漫山播撒杜鵑樹種。並到東海龍宮請來 「神龜」長住,保佑百姓健康。用十二生肖分辨春夏秋冬四季,讓人們能按季節生產。創造彝家儺戲「撮泰吉」,豐富彝家文化生活。就這樣,在這里居住的彝民安居樂業,世代繁衍生息。
支戛阿魯神山
支戛阿魯神山,又叫九龍山。支戛阿魯,是彝族的神王。這里,有一個傳說:有一年,天突然通了五個洞,洪水從五個洞口流下,淹沒了大地。支戛阿魯連忙堵洞,堵了三年才把洞堵好,但洪水已經淹到天底。他決定到用他的神鞭攆無數的山來填。他攆啊攆,走啊走,沒日沒夜地足足走了九年。他太累了,連睜開眼的氣力都沒有,便在這座山的腳下睡著了。策舉祖(人神)看到他熟睡的樣子,很痛心他,派人把他的神鞭收了,在他身邊留下一根普通的鞭子。支戛阿魯一覺睡了三年,醒來時甩了幾鞭子,卻沒有神力。於是這座山就停留在這里。後來,人們為了紀念他,就把這座山叫作支戛阿魯山。
雲台嶺
來到雲台嶺。如果遇到山間起霧或小雨的時候,這里的杜鵑花煙籠雲繞,若隱若現,有一種朦朧的美感,所以就把這里叫做「雲台嶺」。
雲台嶺下面有一串石包,它們珠圓玉潤、排列整齊,高貴典雅,被當地清朝詩人楊蔭桐先生稱之為「一串朝珠」,並賦詩一首:「嵐腰石齒淡濃煙,疑是寶珠一帶牽。蔚起文人多玉潤,由來岩岫盡珠圓。」
這里的杜鵑樹大的數十根樹干簇生一蔸,小的獨樹一株,疏影橫斜。高的一仗有餘,虯枝舒展;低的不過盈尺,小巧玲瓏。你看這,杜鵑樹干奇形怪狀,宛如一株株巨大的天然盆景。如果遊客們願意在彝家呆上三五天,好客的主人會捧出香噴噴的水花酒、風味獨特的土司臘肉。清晨,領你去花山吮吸那清甜沁脾的杜鵑露,聆聽那柔腸寸斷的杜鵑鳥啼;白天,去看苗家的跳花坡、蘆笙舞,去欣賞那獨具特色的挑花、刺綉、織布、蠟染。入夜,當篝火生起,你可與各族同胞一起手拉手跳一曲獨具象徵民族團結精神的《烏蒙歡歌》。百里杜鵑就像是一壇釅釅的咂酒,你只輕輕咂了一口,便整個都醉了;或許只是輕輕聞一聞,彷彿全身都酥透,帶著杜鵑花的芬芳進入五彩繽紛夢境……
移山湖
移山湖是百里杜鵑南部鑲嵌著一顆翡翠般的明珠,四百餘畝的碧波,曲曲彎彎的水面,與百合蓬城杜鵑林依偎在一起,山無水則不靈,水是山的眼睛,是山的酥胸,是最令人黯然消魂的大自然饋贈。移山湖是百里杜鵑風景區的一件傳神作品,湖內一條條清溪匯聚而成,山環著水,水繞著山,湖的碧波梳洗著山,湖被山隔成一彎又一彎,溫娩而柔麗,湖的周圍春來百花開,夏至萬畝綠,深秋層林盡染,隆冬濃妝素裹。
米底河
米底河,是烏江水繫上的一條支流,河從高山流入深谷,出現幾次生命的大跌宕。其中,在60米河段上三疊瀑布一氣呵成,總落差達40米,河水與石頭共生,忽而瀉過石上,忽而鑽入山中,形成高石壩、石豬槽、天生橋、花底岩等千姿百態的岩溶奇觀,良好的生態植被為其創造了優遇的生態環境,21.9公里的長的岩河兩岸,不僅有原始杜鵑林,而且還生長著珍貴的古大稀植物。其中,有堪稱中華第一桑的千年古桑,胸莖達3.25米,樹高40餘米,有獨木成林的御賜銀杏,600多年的壽令樹冠覆蓋達六百多平方米,有四人合圍的古樟樹,有胸圍2.2米的野生桂花樹,有胸圍1.8米的野生楊梅樹,眼前的百里杜鵑是一幅古樹參天、珍奇暗藏、鳥鳴山悠、四季鮮花不斷的山水自然風光畫卷。
百里杜鵑大草原
總面積近6萬畝,呈環狀和梯狀分布,植物多為高山矮化杜鵑及原生灌木為主。由於受高海拔氣候和風力影響,植被生長極為奇特,形成獨具特色的天然盆景園;草原上的天坑星羅棋布,極具觀賞價值;喀斯特地貌風格獨具,山形奇峰突出,聳立危岩讓人驚嘆,被稱為南方喀斯特地貌的神奇童話。
百里杜鵑初水花源
位於百里杜鵑初水花源度假區內,是百里杜鵑夏季避暑系列之——初水花源激情漂流處,長3公里,泉水自山澗與茂林間匯流而成,河道總落差百餘米,時而狹窄湍急,時而寬闊平緩,河岸沿途青山疊嶂、風光旖旎、可抬頭觀山色,俯首賞清波。
千年一吻
「千年一吻」景點,又叫「對嘴岩」。「千年一吻」由兩座形似親吻的山岩構成,左岩高大、右岩矮小。兩岩底下形成深谷,谷內幽深,冬暖夏涼,與周圍的杜鵑花相輝映。一年四季,谷外景色或奼紫嫣紅或冰封雪蓋,不過任憑谷外寒來暑往,景色多變,谷內始終保持迷人的春色。
傳說在很早以前,山裡有倆姐妹,大姐叫阿蘇,小妹叫阿芝,她倆為了給人們治病,滿山栽種杜鵑花,杜鵑花還沒有成林,阿蘇就因勞累過度而離開人世。阿芝仍然天天上山繼續種花,也因年長日久勞累過度而死。周圍的鄉親們將阿蘇和阿芒兩人安埋在一處,好讓她們生死不離。過不久,兩所墳就變成兩座岩石,活像兩人嘴對嘴在說話,對嘴岩因此而得名。這里的杜鵑花雖然不算多,但卻色彩艷麗。
杜鵑花王
杜鵑花王生長在百里杜鵑風景區仁和杜鵑村,樹徑81.18厘米,樹高約8米,樹齡約1270歲,數條粗根裸露,枝幹虯曲蒼勁。相傳在很久以前,有兩位彝族小伙雲游到白馬坡,很是疲倦,背靠背地休息,不想便睡著了,化成今天我們看到的「杜鵑花王樹」。那大的一株是哥哥,小的便是弟弟,兄弟倆緊緊依靠直到現在,他們頭上的紅頭巾也演變成火紅的杜鵑花。這株杜鵑花是世界上迄今為止發現的樹徑最大,樹齡最老的杜鵑樹,杜鵑「花王」因此而得名。
百里杜鵑湖
水域面積400餘畝,周圍青山如黛,山水綢繆,水中有島,島上有花。春來杜鵑爛漫,惹來八方遊客;秋至層林盡染,醉倒一湖鷺烏。島上閑情,鳥啼花間樹;湖上盪舟,人在畫中游。設若春宵,野外鵑聲驚客夢;設若夏夜,湖畔蛙語伴君眠。百里杜鵑湖是雲貴高原上一道純潔無瑕的風景,是人類疲憊心靈返璞歸真的皈依地。 百里杜鵑的森林植被既有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性質,又表現出明顯的過渡性與次生性特徵。
研究資料表明,在世界同一緯度上,百里杜鵑林,面積大、景觀迷人,其分布規律與同一地質構造帶基本吻合,在這一地質構造帶之外即使在同一地區同樣氣候條件下的杜鵑林,就顯得稀疏。所以百里杜鵑風景區杜鵑群落的分布特點有其獨有的生態特徵,為進行杜鵑種屬的科學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對象。
百里杜鵑,杜鵑花種類十分豐富。有馬纓杜鵑、樹型杜鵑、狹葉馬纓杜鵑、美容杜鵑、大白花杜鵑、露珠杜鵑、團花杜鵑、迷人杜鵑、銀葉杜鵑、皺皮杜鵑、銹葉杜鵑、問客杜鵑、腺堮馬銀花、多花杜鵑、映山紅、錦綉杜鵑、貴定杜鵑、暗綠杜鵑、映山紅變種、落葉杜鵑、水紅杜鵑、百合杜鵑、多頭杜鵑60多種,佔世界杜鵑花種屬5個亞屬中的全部。花色多樣,有鮮紅、粉紅、紫色、金黃、淡黃、雪白、淡白、淡綠等。最為難得的是一樹不同花,即一棵樹上開出不同顏色的花朵,最多的達7種之多。百里杜鵑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花園、世界級國寶精品。
暮春3月下旬至4月末各種杜鵑花先後怒放,杜鵑花漫山遍野,千姿百態,鋪山蓋嶺,五彩繽紛。真是好一幅「千峰疊起嶂,烏金地下埋,杜鵑花似海,滿山留異香」的美麗畫卷。其花色品種之多,分布之密集,美學價值、觀賞價值之高,藝術感染力之強,實屬世界罕見。百里杜鵑不僅是杜鵑花的世界、杜鵑花的海洋,也是參天古樹雲集、山水林洞輝映、珍禽異獸棲息原始森林旅遊區。遊客在觀杜鵑花之餘,還可以飽覽靈山、秀水、古樹、山珍、名葯。 紅軍廣場
百里杜鵑紅軍廣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由紀念碑雕塑、紀念廣場、紀念館等組成。紀念碑前身為「黃家壩阻擊戰紀念碑」,原址於1985年修建,由當地政府出資,在黃坪花區數花峰半山腰,是當年紅軍戰斗過的地方,碑高3米,長8米,佔地100平方米左右。
1936年2月初,中國工農紅軍二、六軍團創立黔(西)大(定)畢(節)革命根據地後,國民黨驚恐萬分,以數倍於我的兵力向黔大畢根據地進犯。2月18日,紅二軍團六師接總指揮部電令,從大定城急馳黃家壩,阻擊由東路進犯之敵郝夢齡縱隊。即日黃昏,紅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黃家壩之箐腳一帶對敵人突然發起攻擊,槍炮齊鳴,殺聲震天。紅軍戰士發揚英勇善戰,不怕犧牲的精神,接連突破敵人三道防線,和敵人展開近10小時的夜戰,打得敵人昏頭轉向,丟盔棄甲,潰不成軍。重創郝敵五十四師、新八師。擊斃敵團長一人、營長3人,連以下官兵100多人,繳獲輕機槍一挺、長短槍60餘支,粉碎了敵人分東西兩路合並大定襲擾我總指揮部所在地畢節的企圖,使二六軍團順利地進行了戰略轉移。
健生道
健生道,1984年貴州省人大原主任、省政府副省長徐健生先生徐老考察花區,當時正值盛花時期,徐老驚喜異常,旋即與同行專家商議並確定命名為「百里杜鵑」。這條道,就是為了紀念徐老而修建的。
少數民族傳統節日
百里杜鵑聚居著苗、彝、白、滿等少數民族,花開時節少數民族傳統節日有插花節、跳花坡、火把節、彝族年等,活動豐富多彩,其民族風情令人流邊忘返、回味無窮。
古道遺跡
「古道遺跡」,這條古道有500餘年,又稱「奢香道」,這條古道,修建於明朝洪武年間,是奢香夫人主張修建的工程之一,這條古道從這里連通奢香「龍場九驛」的水西驛站。傳說,奢香查巡九驛幹道竣工時日途經水西驛站,了解到這個地方彝族百姓,因交通不便而飽受其苦,當即配合地方彝族頭人率領彝族百姓開鑿此路。
奢香道所經路線,岩石嶙峋,坡坎陡峭,修路艱巨任重。但當年硬是用鐵錘,鐵鑽敲鑿,人背肩抬,半年時間就修成了這條道路,為感謝奢香,懷念奢香,地方人民稱這條路為「奢香道」。彝人傳承贊評古道:「誰能修路通彝鄉,造福民族記奢香,鋪出豐衣足食路,女流更比男兒強。」
祭祀花神主題園
金坡祭祀花神主題園,這里神奇古怪的雕刻,講述了遠古的彝山人祭祀花神的傳統習俗,展現了從古至今這里各族人民崇拜花神,敬供花神,祭祀花神的生動傳承寫照,高處有花神瑪依魯的壇位,位前有九種絢麗不同的顏色的杜鵑花,壇前有三牲祭祀貢品。有擊鼓手在擊鼓,旁有千里眼、順風耳在觀察東西南北天象,聽聞四面八方民情。
花神瑪依魯與漫山遍野的杜鵑花永遠相伴,成了彝山人民心中最為崇拜、美麗慈祥的杜鵑花神。從那以後,彝族人稱杜鵑花為聖花、索瑪花、瑪依魯、彝人花。每逢杜鵑花開放時節,選擇良辰吉日,在這里集匯,舉行朝拜,祭祀索瑪花神。據說,祭花神當天的凌晨,彝家要選派九位美麗的姑娘,身著艷服,凈面洗手,上山採集九朵顏色不同的杜鵑花,插入早已布置好的花神靈前瓶內,意為瑪依魯花神顯靈登位。位前擺放好豬、牛、羊祭祀供品,香紙禮炮,祭祀隊伍浩盪入列。隨著布師:擊鼓、鳴金、奏樂、鳴炮,祭祀開始,畢摩祭祀誦經,氏族祭祀敬供,彝家祭祀獻技,各族祭祀共舞的司儀,祭祀儀式有序不亂的進行,古老肅穆,粗獷奔放狂野,瀟灑輕盈流暢,告慰花神,庇佑人民安康,保佑花艷繁榮。現在每年參加祭祀花神人次成千上萬,這里只是祭花神的古老傳承縮影。
杜鵑花神廟
杜鵑花神廟的來歷:瑪依魯為了和丈夫、子孫們永不分離,也為了實現自己要讓彝家所有山嶺長滿杜鵑樹,開遍杜鵑花的誓言,就化成了漫山遍野的杜鵑樹。彝家對瑪依魯十分崇敬,於是把瑪依魯的靈魂敬供為花神。
有了花神廟,彝家子子孫孫每逢杜鵑花開放時就可以朝拜、祭祀,祈求花神保佑彝家健康長壽、平安有福,花開更艷。為此,彝族先人合議彝家百姓,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請來名師尋其寶地,匯集能工巧匠,為瑪依魯花神修建廟宇,建造了花神廟。彝民們還塑造了花神像,供奉於花神廟內,並在每年杜鵑花開節擇期朝拜「花神」稱之為「祭花神」。自那以後,彝家世代子孫,每逢杜鵑花開時節,舉行祭祀朝拜祈求活動,不分男女老少,都到杜鵑花神廟里來朝拜敬供,紀念杜鵑花神的恩澤,祈求杜鵑花神護佑其平安幸福。這種彝民花節朝拜、祭祀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黃家祠堂
黃家祠堂,位於普底街東側、建於明代萬曆年間磚木結構、一閣兩院構成、規模宏大、工藝精細。
杜鵑花神
杜鵑花神,她身高9米,慈祥端莊地站在高高的蓮台上,像仙女下凡,面帶喜悅,勤勞賢惠地把朵朵杜鵑花撒向彝山,更像一尊肅穆、慈祥的護花巨神,日夜庇佑著這「地球綵帶,世界花園,養生福地,避暑天堂」的百里杜鵑,每逢開花時節,看見滿山遍野的杜鵑花,奼紫嫣紅,群芳爭艷,彝山人們就會想起杜鵑花神,祭祀杜鵑花神,都會不約而同的匯集到這里,瞻仰、叩拜心中唯一崇拜、信仰的花神——瑪依魯,祭祀、祭奠花神,祈求花神保佑地方百姓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六畜興旺,福德安康。
卷洞門水庫
修築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呈「山」字形,總面積約390萬平方米,水質干凈。水庫四周地勢平坦,旅遊路從水庫邊通過,多年來,卷洞門水庫憑其迷人的山水,吸引著無數遊人到此垂釣,是城裡人休閑觀光的理想之所,在它的周圍還有美麗的春光河、神奇的公母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