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的鬱金香
⑴ 鬱金香的簡介與特點
鬱金香的簡介:鱗莖不大,是偏圓一些的錐形,外面有黃褐色的膜。它的莖葉很光滑,葉形為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花朵很大,花色有鮮黃色、紫紅色或者是洋紅色。特點有外形特點、習性特點、生長特點。
1、外形特點
鬱金香的花型特別,花單朵頂生、型大而艷麗、花偏紅色或雜,有白色的和黃色的,長5-7cm,寬2-4cm、花絲無毛,無花柱,柱頭增大呈雞冠狀,花期時間在每年的4-5月。
鬱金香的生長環境
鬱金香在生長過程中需要大量的陽光,鬱金香不能在黑暗的環境中長時間生長,否則植物將無法生長。鬱金香需要生長在透氣性好的沙地上,並使用一些腐爛的肥料。最低生長溫度應控制在10度以悔圓上,而最高生長溫度不應超過27度,否則植株會枯萎。
鬱金清春香是一種球莖植物,具有濕潤環境的特點。因此,土壤應柔軟,並確保良好的排水。它通常與花園土壤、腐葉土和沙子混合,可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雞糞或復合肥也可作為基肥施於土壤,鬱金香栽培宜選用腐殖質豐富、疏鬆、排水性好的微酸性沙土作為基肥。
⑵ 小夥伴們,日照植物園的鬱金香開花了嗎
也叫開花了,非常漂亮,觀賞性比較高,可以去看看吧,鬱金香喜光耐旱植物,放陽台上明亮通風處比較好,干透澆水,土干一點比較好
⑶ 鬱金香的特點
鬱金香原產地中海沿岸及中亞細亞、土耳其等地,由於地中海的氣候,形成郁回金香適應答冬季濕冷和夏季乾熱的特點,具有夏季休眠、秋冬生根並萌發新芽但不出土。
需經冬季低溫後第二年2月上旬左右(溫度在5℃以上)開始伸展生長形成莖葉,3~4月開花的特性。生長開花適溫為15~20℃。
花芽分化是在莖葉變黃時將鱗莖從盆內掘起放陰冷的室外內度夏的貯藏期間進行的。分化適溫為20~25℃,最高不得超過28℃。
(3)日照的鬱金香擴展閱讀:
鬱金香屬長日照花卉,性喜向陽、避風,冬季溫暖濕潤,夏季涼爽乾燥的氣候。
8℃以上即可正常生長,一般可耐-14℃低溫。耐寒性很強,在嚴寒地區如有厚雪覆蓋,鱗莖就可在露地越冬,但怕酷暑,如果夏天來的早,盛夏又很炎熱,則鱗莖休眠後難於度夏。
要求腐殖質豐富、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質壤土。忌鹼土和連作。經過園藝家長期的雜交栽培,全世界已擁有八千多個品種。被大量生產的大約有150種,其中紅、黃、紫色最受人們歡迎。
⑷ 鬱金香的簡介是怎樣的
鬱金香是百合科,鬱金香屬多年生球根花卉。原產於地中海沿岸及中亞細亞、土耳其等地,後傳入歐洲,經過幾個世紀的栽培和雜交育種,它已經成為世界最著名的、各國廣為栽培的球根花卉。
鬱金香於秋季栽種種球,球根在地下經過一冬,第二年春隨氣溫升高迅速生長並開花,花後地下新球根也快速膨大,6—7月將成熟的新球和子球挖出,貯藏在適宜的溫度下讓其渡過休眠期,秋季來臨再種。但是有時經過貯藏後的球根種植後會出現花芽敗育現象,即花蕾枯萎不能開放,又稱盲蕾。最早發現這個問題的是日本人;在二次世界大戰前,鬱金香的種球都是從荷蘭經西伯利亞海運到日本,這些球根栽種後都能正常開花,二次世界大戰中,由於蘇聯對水面的封鎖,運鬱金香的船隻能改道南下經印度洋再到日本,結果就發生了花芽敗育現象。經過日本花卉專家的研究分析終於找出了原因,原來鬱金香的花芽分化的溫度是17—20℃,所以這段時間應將其球根貯藏在乾燥且適宜的溫度條件下,而這後一條運輸途徑使鬱金香的球根暴露在印度洋高溫多濕的環境中,致使花芽發育受到阻礙,造成盲蕾。
但是,就是在發現盲蕾現象的同時,卻發現這種不開花的鬱金香,球根的繁殖能力卻增強了,新球的質量也有所改進,這種現象,很快受到專家們的重視,並且在五十年代中期由家本氏等人,採用將鬱金香的球根放在33℃—35℃高溫下,人為地誘發盲蕾以增加新球的繁殖率,以後將這種人工促進鬱金香球根繁殖的方法叫做消花法。現在消花作用的機理已基本上清楚,即當鬱金香種球的休眠解除之後,球根內的生理作用開始活躍,而高溫阻礙了球根內貯藏營養向可溶性營養的轉化,致使活躍的中心——花芽因缺乏可溶性營養和水分而飢餓致死,由於消除了頂生花芽,破壞了頂端優勢,使側芽獲得了萌發生長的條件,於是促進了球根的繁殖。
在進行鬱金香的促成栽培中,經常將其球根挖出後先在34℃高溫處理一周,然後再放至20℃貯藏一個月使其花芽分化完成。那麼為什麼短時間的高溫處理有利於鬱金香的花芽分化,而長時間的高溫處理就阻礙了其花芽發育?人們不得而知。而且現在世界上鬱金香的品種有八千餘種,每個品種或每一類型的鬱金香的消花處理時期和所要求的天數到底是多少仍是問題。
⑸ 關於鬱金香的特點簡單介紹
外形特點:鬱金香的鱗莖不大,是偏圓一些的錐形,外面有黃褐色的膜。它的莖葉很光滑,葉形為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花朵很大,花色有鮮黃色、紫紅色或者是洋紅色。
⑹ 鬱金香形態特徵及生長習性詳解 鬱金香相關介紹
1、鬱金香形態特徵:鬱金香為多年生草本植物,鱗莖扁圓錐形或扁卵圓形,長約2厘米,具棕褐色皮股,外被淡黃色纖維狀皮膜。莖葉 光滑具白粉。葉出,3~5片,長橢圓狀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10~21厘米,寬1~6.5厘米;基生者2~3枚,較寬大,莖生者1~2枚。花莖高6~10厘米,花單生莖頂,大形直立,杯狀,基部常黑紫色。花葶長35~55厘米;花單生,直立,長5~7.5厘米;花瓣6片,倒卵形,鮮黃色或紫紅色,具黃色條紋和斑點:雄蕊6,離生,花葯長0.7~1.3厘米,基部著生,花絲基部寬闊;雌蕊長1.7~2.5厘米,花柱3裂至基部,反卷。花型有杯型、碗型、卵型、球型、鍾型、漏斗型、百合花型等,有單瓣也有重瓣。花色有白、粉紅、洋紅、紫、褐、黃、橙等,深淺不一,單色或復色。花期一般為3~5月,有早、中、晚之別。蒴果3室,室背開裂,種子多數,扁平。
2、 鬱金香的生長習性:鬱金香適應冬季濕冷和夏季乾熱的特點,其特性為夏季休眠、秋冬生根並萌發新芽但不出土,需經冬季低溫後第二年2月上旬左右(溫度在5℃以上)開始伸展生長形成莖葉,3~4月開花。生長開花適溫為15~20℃。花芽分化是在莖葉變黃時將鱗莖從盆內掘起放陰冷的室內度夏的貯藏期間進行的。分化適溫為20~25℃,最高不得超過28℃。
鬱金香屬長日照花卉,性喜向陽、避風,冬季溫暖濕潤,夏季涼爽乾燥的氣候。8℃以上即可正常生長,一般可耐-14℃低溫。耐寒性很強,在嚴寒地區如有厚雪覆蓋,鱗莖就可在露地越冬,但怕酷暑,如果夏天來的早,盛夏又很炎熱,則鱗莖休眠後難於度夏。要求腐殖質豐富、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質壤土。
⑺ 鬱金香簡介
鬱金香原產地東亞的土耳其一帶,別名洋荷花、草麝香。普為熟知的外銷回大國荷蘭引答進第一顆鬱金香是在十六世紀末期。歐洲最早種植的鬱金香,從土耳其引入,首先在奧地利栽培。我國19世紀開始引進。依生長地區緯度不同而花期各異,普遍約在三月下旬至五月上旬。雖然全世界約有2,000多種鬱金香品種,但被大量生產的大約只有150種左右。[1] 喜歡冬季較溫和、濕潤、夏季涼爽、稍乾燥的向陽或半陰環境。鬱金香花色艷麗多樣,常利用各種顏色配植成幾何圖形的花壇,或分品種成片種植在草坪、林內、水邊。 也被歐洲人稱為「魔幻之花」的鬱金香,自古以來就有一種莫名的魔力讓園藝學家熱衷於品種改良,甚至有人傾家盪產只為了它那稀有的球根。
⑻ 鬱金香的介紹和特點
1、莖葉:莖桿上有白粉,葉子表面有稀疏的絨毛。2、花朵:單生在根莖頂端,花型較大,顏色豐富。3、喜光:鬱金香是一種長日照植物,每天要有6個小時的見光時間。4、耐寒:可以在南方地區露地越冬,不會受到凍害。
鬱金香 有什麼特點
1、莖葉
鬱金香屬於多年生草本植物,莖葉非常光滑,上面有白粉,葉子有3-5枚,形狀呈帶狀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表面有稀疏的絨毛,並且鬱金香的葉片四季常綠。
2、花朵
鬱金香單生在莖頂,花型較大,呈直立狀態,形狀為杯形,並且鬱金香的顏色較多,有鮮紅色、紫紅色、洋紅色等,基部位置有墨紫色的斑點,通常在春季3-5月份開放。
3、喜光
鬱金香原產自地中海沿岸,喜歡光照充足的生長環境,是一種長日照花卉,若是養殖環境光照不足,鬱金香花朵會彎曲下垂,整個植株呈現出萎蔫的狀態。
4、耐寒
鬱金香的耐寒性很強,可以忍受零下14攝氏度的溫度,能在南方地區露地越冬,但北方氣候十分嚴寒,需要將鬱金香遇到室內溫暖的地方,防止植株被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