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花殘花怎麼
㈠ 杜鵑花殘花是摘還是剪
杜鵑把小花托剪去,保留與葉子交接的葉托,新芽是從這里長出來滴,海棠及時摘掉殘花,保留花枝會繼續長新蕾,如果花枝成光棍了就用干凈的剪刀剪去
㈡ 杜鵑花開完花後,應該如何修剪,才能杜鵑花花期更長
我國有很多的觀賞性花卉,古代的周敦頤在愛蓮說裡面曾經說過,牡丹是富貴的象徵,世人都在追求榮華富貴,所以比較喜歡牡丹。除了牡丹比較好看之外,杜鵑花也是一種可以用來觀賞的花卉。只有愛花的人才會養花,每一個養杜鵑花的人都希望它的花能夠開的好看一點,花期長一點。
但是也要注意,不能夠因為只想要花好看,而把一些上面沒有開花的枝條給剪掉,因為對於一顆植株來說,沒有開花的枝條也是不可或缺的。這些都是修剪的方法,不過要想讓杜鵑花的花期延長很久,還是要注意施肥,讓花瓣得到充足的養分,如果只修剪而不注意施肥的話,是不能夠延長杜鵑花的花期的。
㈢ 杜鵑花敗了,殘花要怎麼處理,直接把殘花全部拔掉可以嗎
修剪整形: 杜鵑花開過後一般需人工將殘花摘除,再進行適當疏枝,剪去過密枝條,專讓其重新發枝。
肥水管理:可每屬隔10天左右澆一次加有適量硫酸亞鐵或食用白醋的水。杜鵑需肥量不大,一般都是隨水施肥,可以從晚春至初夏,每隔半月施一次豆餅肥水,要薄肥勤施,以促使新芽萌發抽枝。若無豆餅肥,可到市場上買一些酸性花肥,使用方法一樣。至6月中下旬,可施一些速效性磷、鉀肥,以促進花芽形成。到晚秋時,停止施肥,避免新芽生長影響花芽分化。
夏季管理: 杜鵑花喜涼爽濕潤的氣候環境,夏、秋季應放於陰涼通風處,並向枝葉及周圍噴灑清水,也可在淺盤中放上清水,將花盆置於盤上,讓花從淺盤底部慢慢吸水。
㈣ 杜鵑花屬的殘花該怎麼摘除
用食指和拇指摘除殘花,小心不要傷及新的花芽,因為它們直接在舊花下形成。
收集落葉和腐爛的果實,使之分解製成腐葉土——一種土壤改良劑,特別適宜於喜酸林間植物。
㈤ 杜鵑花凋謝後怎麼護理
杜鵑花凋謝後按照如下方式護理:
1.更換花土
杜鵑喜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盆土用腐葉土、沙土、同土(7:2:1),攙入餅肥、廄肥等,拌勻後進行栽植。土壤要求疏鬆、肥沃,含豐富的腐殖質,以酸性沙質壤土為宜,並且不宜積水,否則不利於杜鵑正常生長。
2.及時修剪
日常修剪需剪掉少數病枝、纖弱老枝,結合樹冠形態刪除一些過密枝條,增加通風透光,有利於植株生長。對於杜鵑園須經常檢查,發現有枯枝、病枝,應及時清除,以減少病蟲害在杜鵑中蔓延。
3.保持濕度
杜鵑喜歡空氣濕度大的環境,經常對杜鵑葉片進行噴水或對周圍空氣進行噴霧,使杜鵑園周圍空氣保持濕潤。
4.控制溫度
4月中、下旬搬出溫室,先置於背風向陽處,夏季進行遮蔭,或放在樹下疏蔭處,避免強陽光直射。生長適宜溫度15-25℃,最高溫度32℃。秋未10月中旬開始搬入室內,冬季置於陽光充足處,室溫保持5-10℃,最低溫度不能低於5℃,否則停止生長。
(5)杜鵑花殘花怎麼擴展閱讀:
栽培技術:
1.土壤
杜鵑是喜蔭的植物,太陽的直射對它生長不利,所以杜鵑專類園最好選擇在有樹影遮蔭的地方,或者在做綠化設計時,就考慮到這一點,有意地在專類園中配置喬木。杜鵑喜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
長江以北均以盆栽觀賞。盆土用腐葉土、沙土、同土(7:2:1),攙入餅肥、廄肥等,拌勻後進行栽植。一般春季3月上盆或換土。長江以南地區以地栽為主,春季萌芽前栽植,地點宜選在通風、半陰的地方,土壤要求疏鬆、肥沃,含豐富的腐殖質,以酸性沙質壤土為宜,並且不宜積水,否則不利於杜鵑正常生長。栽後踏實,澆水。
2.栽種
杜鵑最適宜在初春或深秋時栽植,如在其它季節栽植,必須架設蔭棚,定植時必須使根系和泥土勻實,但又不宜過於緊實,而且使根莖附近土壤面呈弧形狀態,這樣既可保護植株淺表性的根系不受嚴寒的凍害,又有利於排水。
3.溫度
4月中、下旬搬出溫室,先置於背風向陽處,夏季進行遮蔭,或放在樹下疏蔭處,避免強陽光直射。生長適宜溫度15-25℃,最高溫度32℃。秋未10月中旬開始搬入室內,冬季置於陽光充足處,室溫保持5-10℃,最低溫度不能低於5℃,否則停止生長。
4.澆水
杜鵑對土壤干濕度要求是潤而不濕。一般春秋季節,對露地栽種的杜鵑可以隔2-3天澆一次透水,在炎熱夏季,每天至少澆一次水。日常澆水,切忌用鹼性水,澆水時還應注意水溫不宜過冷,尤其在炎熱夏天,用過冷水澆透,造成土溫驟然降低,影響根系吸水,干擾植株生理平衡。
5.濕度
杜鵑喜歡空氣濕度大的環境,但有些杜鵑專類園都建在廣場、道路兩旁,空氣流動快,比較乾燥,所以必須經常對杜鵑葉片進行噴水或對周圍空氣進行噴霧,使杜鵑園周圍空氣保持濕潤。
6.施肥
在每年的冬末春初,最好能對杜鵑園施一些有機肥料做基肥。4-5月份杜鵑開花後,由於植株在花期中消耗掉大量養分,隨著葉芽萌發,新梢抽長,可每隔15天左右追一次肥。秋後,氣候漸趨涼爽,且時有秋雨綿綿,溫濕度宜於杜鵑生長,此時可做最後一次追肥,入冬後一般不宜施肥。
7.修剪
修剪整枝是日常維護管理工作中的一項重要措施,它能調節生長發育,從而使長勢旺盛。日常修剪需剪掉少數病枝、纖弱老枝,結合樹冠形態刪除一些過密枝條,增加通風透光,有利於植株生長。對於杜鵑園須經常檢查,發現有枯枝、病枝,應及時清除,以減少病蟲害在杜鵑中蔓延。
8.花期
若想春節見花,可於1月或春節前20天將盆花移至20℃的溫室內向陽處,其他管理正常,春節期間可觀花。若想「五一」見花,可於早春萌動前將盆移至5℃以下室內冷藏,4月10日移至20℃溫室向陽處,4月20日移出室外,「五一」可見花。
㈥ 杜鵑花開完花後怎麼養
杜鵑花後管復理:
*修剪整制形
杜鵑花開過後一般需人工將殘花摘除,再進行適當疏枝,剪去過密枝條,讓其重新發枝。
*肥水管理
:北方地區水偏鹼性,硬度較大,長期澆花易造成土壤鹼化,影響花的生長。因此在澆水前應將水在容器中存放24小時以上,等氯氣揮發後再用。也可每隔10天左右澆一次加有適量硫酸亞鐵或食用白醋的水。杜鵑需肥量不大,一般都是隨水施肥,可以從晚春至初夏,每隔半月施一次豆餅肥水,要薄肥勤施,以促使新芽萌發抽枝。若無豆餅肥,可到市場上買一些酸性花肥,使用方法一樣。至6月中下旬,可施一些速效性磷、鉀肥,以促進花芽形成。到晚秋時,停止施肥,避免新芽生長影響花芽分化。
*夏季管理:
杜鵑花喜涼爽濕潤的氣候環境,夏、秋季應放於陰涼通風處,並向枝葉及周圍噴灑清水,也可在淺盤中放上清水,將花盆置於盤上,讓花從淺盤底部慢慢吸水。
杜鵑花的習性:
①喜涼爽,忌酷暑;
②喜半蔭,忌烈日;
③喜濕潤,忌乾燥;
④喜酸性土壤,忌鹼性土壤;
⑤喜輕質土,忌粘重土;
⑥喜排水良好,忌漬澇。
㈦ 杜鵑殘花如何修剪
為了保持杜鵑花的樹外形的美觀,每年(5月份最好)要修剪過多的枝和徒長枝、回蕾、芽等部分。當杜鵑花樹長到一定答高度後,摘去頂芽,控制高度和萌發側枝。摘心後,又長出許多個側枝,呈輪生狀。側枝長到一定高度,再摘心。萌發出次一級側枝。
杜鵑花萌發新梢和抽生徒長枝的能力很強,不能讓其瘋長,要合理修剪,進行控制和調整,保持合理而優美的樹形。修剪的方式有摘心、剝蕾、抹芽、疏枝和短截5種。一般採用抹芽、疏枝、短截就可以了。
抹芽是在每一個枝條上留一兩個芽,其餘的芽要抹去,這就減少了枝條的密度。疏枝--就是把過密的枝條、纖細枝、重疊枝、交*枝、病枝、弱枝剪去。短截--就是把徒長枝、過旺枝進行短截,不能讓它瘋長,為的是使樹形優美,提高觀賞價值。
造型的話根據株型修整成各種造型,通常的造型有傘形和寶塔形。前者要讓下部主幹多發側枝,並能向四周延伸,造型時先用粗鉛絲在盆上做成傘狀骨架,再將枝條均勻分布其上,用塑料帶綁縛。開花時花朵形成大花球。後者應從定干時開始修剪,先對底層枝條進行整形,再向上逐層修剪,最後使整個株型呈塔型。
㈧ 請問杜鵑花開花過後需要把殘花修剪掉嗎
杜鵑花開後最好把花朵剪除,因花朵在上,容易引起腐爛,繼而感染到枝葉,引起局部或整株疾病。個人之見,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