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茉莉花產業發展
① 茉莉花那個出產地比較出名
茉莉花原產於異邦,後移植到中國。關於茉莉花原產地有二種說法。一說原產印度,宋代王梅溪詩:「茉莉名佳花亦佳,遠從佛國到中華」。「佛國」即印度,所以它的名稱是梵語,在佛經翻譯上又有「抹利」、「 鬟華」 、「抹厲」等稱號。另一說茉莉花祖先在亞洲西南、中國西域波斯地方。所以王梅溪又詩雲:「西域名花最孤潔,東山芳友更清幽」。晉代嵇含《南方草木狀》說,「那悉茗花與茉莉花,皆胡人自西域移植南海,南人憐其芳香,竟植之」。又據史志記載:漢初在廣州稱王的趙佗與漢代分庭抗禮,漢代派大夫陸賈向趙佗勸說,陸賈完成使命後回到京都,著有《南越行記》,內有茉莉花的記載:「南越之境,百花不香,惟茉莉素馨花特芳香,女子以綵線穿心,以為首飾。」 茉莉花屬木犀科,是一種常綠攀援灌木,性喜炎熱、高溫,在我國廣東、福建、蘇杭南方諸省均有廣泛栽培。 南國的廣東,家家戶戶竟植茉莉,明末清初嶺南詩人屈大均《陽江道上逢盧子歸自瓊州賦贈》詩雲: 天晴空翠滿,五指拂雲來。 樹樹奇南結,家家茉莉開。 清末廣州竹枝詞反映當時種花賣花之盛: 茉莉薔薇夾馬櫻,攜竺喚賣一聲聲。 雙飛蝴蝶頻追逐,跟筒賣花人入城。 福建也是我國茉莉花大面積露地栽培的主要產地。早在八百多年間,北宋崇安人葉廷珏在泉州任職期間寫了一首《茉莉》詩: 露華洗出通身白,瀋水熏成換骨香, 近說根苗移上苑,體漸系出本南荒。 南宋著名詩人劉克庄,莆田人,他也寫過贊《茉莉》詩: 一卉能熏一室香,炎天猶覺玉肌涼。 野人不敢煩天女,自折瓊枝置枕旁。 茉莉花在夏季開放,一枝茉莉花就能使一室香氣彌漫,使人在炎熱天氣中還覺得玉肌生涼,心曠神怡,忘卻暑熱之感。 江蘇也是全國馳名的茉莉花產地,江蘇的蘇州素有「茉莉花城」之稱。清代詩人陳學洙,江蘇長洲人,他下面這首《茉莉》詩,比較細致地描寫了茉莉花特徵、種植茉莉花盛況,以及採摘和婦女以它為首飾的風氣。 玉骨冰肌耐暑天,移根遠自過江船。 山塘日日花城市,園客家家雪滿田。 新浴最宜纖手摘,半開偏得美人憐。 銀床夢醒香何處,只在釵橫髻發邊。 茉莉花溢香消暑,香味迷人,是婦女們喜愛裝飾品。古代婦女喜歡把它簪在發髻上或者用細線把它串成球,掛在衣襟上。早在晉代就有「倚枕斜簪茉莉花」的風尚,到唐宋時期,長安婦人頭簪茉莉花己習見。宋代許裴詩雲: 荔枝鄉里玲瓏雪,來助長安一夏涼。 情味於人最濃處,夢回猶覺髻邊香。蘇軾被貶謫海南島時,曾作詩描寫當地黎族婦女也愛用茉莉花裝飾鬢發和含檳榔的習俗: 暗麝著人簪茉莉,紅潮登頰醉檳榔。 清代王士祿的《茉莉花》詩: 冰雪為容玉作胎,柔情合傍瑣窗開。 香從清夢回時覺,花向美人頭上開。 把茉莉花描述為妙齡少女,喻為睡夢中的美人,香氣可人,同時說此花常被美人簪與發上,人花俱香美。 茉莉花是一種小型花,花徑約二厘米,花小淡雅,所以不為人所注目,宋代以後,中國上流社會熏香之風盛行,那時朝廷每年都要從海外進口大量香料。茉莉花清香濃郁,可以製作香精和窨茶,茉莉花應運而生。 在窨茶花卉中,茉莉花居首位,用茉莉花薰制的花茶,芳香耐久,清甜可口。所謂「薰」,就是茶葉吸收茉莉花的香氣,通過熱處理,使香氣固定下來。明代在江南一帶出現許多窨制花茶的手工作坊。 明代詩人錢希言曾描寫當時,買花窨制花茶的忙碌熱鬧場面: 鬥茶時節買花忙,只選頭多與干長, 花價漸增茶漸減,南風十日滿簾香。 茉莉花之所以芳香是因為茉莉鮮花含油0.2~0.3%,油中主要成分是苯甲醇及其酯類,茉莉花素、芳樟醇、安息香酸、芳樟醇脂等。茉莉花可分為單瓣、雙瓣和多瓣三大類型。現在栽培的茉莉花都是白色的,但從古詩描述中得知,古代還有紅色和粉紅色的茉莉花。「佛香紅茉莉,番供碧玻璃」,「手拈茉莉腥紅朵,欲插逢人問可宜」。在《本草綱目》和《花經》中也提到有紅色的茉莉。 茉莉花還可入葯,根能理氣、活血、安神鎮痛,用茉莉根適量搗絨,酒炒,包患處治跌傷筋骨。花能開郁、辟穢,葉能消腫解毒。《本草綱目》載,茉莉花「辛熱無毒……長發潤燥香肌,亦入茗湯」。《本草會編》記:「茉莉根熱有毒,以酒磨一寸服,則昏迷一日乃醒……凡跌損骨節脫臼接骨者用此,則不知痛也」。近代醫學證實茉莉花根酒浸液對中樞神經有麻醉止痛作用。茉莉花慷慨無私,它把全身貢獻給人類,直至芳馨散盡。
② 茉莉花茶的歷史發展
據漢朝《史書》記載,茉莉花最早起源於古羅馬帝國,漢朝時期,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到達古波斯、天竺,到了印度後成為佛教聖花,之後隨印度佛教傳到福州。
茉莉花在唐朝時被認為是玉骨冰肌、淡泊名利的象徵,代表士大夫的氣節。人們認為,茉莉花一出,則百花不香,從那時候開始茉莉花就成為了「天香」,與菩提均作為佛家聖物。
宋朝時,中國興起了把香入茶的熱潮,因為香在古代是保健品,是葯引,茶是葯,能夠解百毒。在橫縣本土化中,茶和葯都被叫做「da」,導致香和茶合在一起。宋代時有幾十種香料茶,經過時代變革,被淘汰掉多種花,只剩下五六種,茉莉花佔比96%,茉莉花茶由此興盛。
茉莉花茶最早是士大夫賞玩的香料茶,明朝末期開始商品化,清朝時期大量商品化。
慈禧太後對茉莉花有特殊的偏愛,慈禧認為自己膚如凝脂、肌如皓雪,於是規定旁人均不可簪茉莉花,外國使節和其夫人到中國時,慈禧就經常將茉莉花茶作為禮品送給這些人,所以在慈禧掌權的幾十年間,茉莉花一度被認為是「國花」。
1856年至1886年,茶葉出口佔全國茶葉出口總額的35%到44%,成為世界最大的茶葉市場。
1866年5月30日,英國快速帆船「羚羊」號與「塔平」號等5艘帆船同時從福州馬尾出發,開展一場福州到英國的茶葉運輸競賽,用99天時間到達英國的里程。「塔平」號僅以早到20分鍾而贏得勝利,福州到歐洲的距離從270天縮短到100天,使新鮮優質的中國茶葉到歐洲成為可能。
1866年後,福州茉莉花茶開始大量出口到歐洲。
1872年俄國人在福州泛船浦開辦埠昌茶廠,福州成為中國歷史上最早機械制茶的地區。
1884年馬江海戰後,福州港提高茶葉稅收50%,以此增加收入用於建造新船。1885年到1886年間到達英國的福州茶葉質量低劣,與之前英國人不願意喝的印度紅茶相比缺乏優勢,被其取代。
1889年,福州出口紅茶下降40%,只剩下特殊茶種如茉莉花和烏龍茶仍為世界出口最多,印度取代福州世界最大茶港地位。
到了20世紀90年代,福建出現大量其它品類茶種,加之福州本地茉莉花茶企的壟斷和茶葉價格的惡性競爭,福州茉莉花茶企業從當時的500多家減少到現在的三四十家。
③ 茉莉花的介紹
茉莉花,屬木犀科,常綠小灌木或藤本狀灌木,高可達1米。小枝有稜角,有時
有毛版。單葉對生,寬卵權形或橢圓形,葉脈明顯,葉面微皺,葉柄短而向上彎曲,有
短柔毛。初夏由葉腋抽出新梢,頂生聚傘花序,通常三朵花,有時多,花白色,有
芳香,花期甚長,由初夏至晚秋開花不絕。
原產印度及阿拉伯之間,現我國廣東、福建、四川及江南一帶都有栽培。性喜溫
暖,不耐霜凍。為常見庭園及盆栽觀賞芳香花卉。
茉莉花清香四溢,能夠提取茉莉油,是製造香精的原料,茉莉油的身價很高,相
當於黃金的價格。茉莉花還可薰制茶葉,或蒸取汁液,可代替薔薇露。
④ 茉莉花哪裡產。
生長習性
性喜溫暖濕潤,在通風良好、半陰的環境生長最好。土壤以含有大量腐殖質的微版酸權性砂質土壤為最適合。大多數品種畏寒、畏旱,不耐霜凍、濕澇和鹼土。冬季氣溫低於3℃時,枝葉易遭受凍害,如持續時間長就會死亡。而落葉藤本類就是很耐寒耐旱的了。茉莉花可以作為茶或者中葯。
分布區域
茉莉花原產於中國江南地區以及西部地區;印度、阿拉伯一帶,中心產區在波斯灣附近,現廣泛植栽於亞熱帶地區。主要分布在伊朗、埃及、土耳其、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以及西班牙、法國、義大利等地中海沿岸國家,印度以及東南亞各國均有栽培。
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東南部橫縣茉莉花:產量和質量都居全國之首。茉莉花每年暮春初夏開花,有單瓣、重瓣、單葉、復葉之分。花色有紅白兩種,以乳白色花為主。茉莉花花香清雅,可用於製作茉莉花茶、提煉香料等。
⑤ 茉莉花的主要產地是在哪裡茉莉花的主要產地是在什麼地方
1、中國茉莉花茶產地介紹:茉莉花茶因產地不同,其製作工藝與品質也不盡相同,各具特色,其中最為著名的產地有福建福州、福鼎,浙江金華,江蘇蘇州,四川雅安、安徽歙縣、黃山,廣西橫縣,重慶等地。
2、茉莉花原產印度,中國南方和世界各地廣泛栽培。現廣泛植栽於亞熱帶地區。茉莉花主要分布在伊朗、埃及、土耳其、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以及西班牙、法國、義大利等地中海沿岸國家,東南亞各國均有栽培。
3、中國的廣西橫縣,是聞名全國的「茉莉之鄉」,其茉莉花種植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現有茉莉花種植面積7萬多畝,年產茉莉鮮花6萬多噸,茉莉鮮花的產量和茉莉花茶的加工量均佔全國一半以上。
⑥ 茉莉花的栽培歷史是什麼
茉莉花抄原產波斯、印度,何時始傳襲入我國,尚有不同意見。
晉代稽含《南方草木狀》說:「耶悉茗花、末利花,皆胡人自西國移置於南海,南人憐其芳香,竟植之。」又在「耶悉茗花」條引西漢陸賈《南越行紀》說:「南越之境,五穀無味,百花不香。此二花特芳香者,緣自別國移至,不隨水土而變。」說明茉莉花早在西漢時期已經移入我國兩廣地區。但有人懷疑《南方草木狀》是一本偽書,不敢相信其所載的內容。因而相信唐代段公路《北戶錄》的說法:「耶悉弭花、白末利花,皆波斯移植中夏
⑦ 誰知道茉莉花方面的知識!
茉莉花,別名:茉莉,木犀科、素馨屬直立或攀援灌木,高達3米。小枝圓柱形或稍壓扁狀,有時中空,疏被柔毛。葉對生,單葉,葉片紙質,圓形、橢圓形、卵狀橢圓形或倒卵形,兩端圓或鈍。
基部有時微心形,在上面稍凹入或凹起,下面凸起,細脈在兩面常明顯,微凸起,除下面脈腋間常具簇毛外,其餘無毛;
裂片長圓形至近圓形,先端圓或鈍。果球形,呈紫黑色。花期5-8月,果期7-9月。茉莉的花極香,為著名的花茶原料及重要的香精原料。
原產印度、中國南方和世界各地廣泛栽培。現廣泛植栽於亞熱帶地區。主要分布在伊朗、埃及、土耳其、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以及西班牙、法國、義大利等地中海沿岸國家,東南亞各國均有栽培。
(7)印度茉莉花產業發展擴展閱讀:
茉莉性喜溫暖濕潤,在通風良好、半陰的環境生長最好。土壤以含有大量腐殖質的微酸性砂質土壤為最適合。畏寒、畏旱,不耐霜凍、濕澇和鹼土。冬季氣溫低於3℃時,枝葉易遭受凍害,如持續時間長就會死亡。
繁殖方法扦插:於4-10月進行,選取成熟的1年生枝條,剪成帶有兩個節以上的插穗,去除下部葉片,插在泥沙各半的插床,覆蓋塑料薄膜,保持較高空氣濕度,約經40-60天生根。
壓條:選用較長的枝條,在節下部輕輕刻傷,埋入盛沙泥的小盆,經常保濕,20-30天開始生根,2個月後可與母株割離成苗,另行栽植。
⑧ 茉莉花的詳細資料
茉莉
茉莉(茉莉花)木犀科,茉莉屬,常綠灌木或藤本,高0.5~3m。枝細長。單葉對生,橢圓形或卵圓形,全緣,質薄有光澤。花白色,濃香,常3-9朵成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花期5-10月,7-8月最盛,先後可開3次。喜光,稍耐陰。喜溫暖濕潤氣候,畏寒、旱。喜肥沃和排水良好的酸性土。不耐澇和鹼。
茉莉原產印度、阿拉伯一帶,中心產區在波斯灣附近,現廣泛植栽於亞熱帶地區。主要分布在伊朗、埃及、土耳其、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以及西班牙、法國、義大利等地中海沿岸國家,印度以及東南亞各國均有栽培。希臘首都雅典稱為茉莉花城。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巴拉圭、突尼西亞和泰國等把茉莉和同宗姐妹毛茉莉、大花茉莉等列為國花。美國的南卡羅來納州定為州花。花季,菲律賓到處可見潔白的茉莉花海,使整個菲律賓都散發著濃濃的花香。
茉莉傳入我國的歷史比較悠久,宋代詩人王十朋曾寫道:"茉莉名佳花亦佳,遠從佛國到中華。"宋代《閩廣茉莉說》中記載:"閩廣多異花,悉請芬郁烈而茉莉為眾花之冠。"說明茉莉在花卉中的地位。我國榮莉最早栽培在雲南一帶,以後向廣東、福建擴大,成為我國茉莉的發祥地。至今,茉莉已遍及全國,廣東、福建、蘇州、杭州、南京等地成為主產區。近年來,山東、北京、天津、西安等地也積極發展盆栽茉莉生產。目前,我國茉莉栽培面積佔世界栽培總面積的65%,鮮花年產量居世界首位。
【形態特徵與品種】茉莉為常綠灌木。葉對生,光亮,卵形。聚傘花序,幾雜簇生於枝梢頂端,花梗有柔毛,花白色而有香氣,有單瓣,雙瓣和多瓣等類型。
常見同屬觀賞種有紅素馨(J.beesianum),花紫色或紅色,極香。大花素馨(J.grandiflorum),花白色,有香氣。義大利素馨(J.humile),花鮮黃色。雲南黃素馨(J.mesnyi),花淡黃色,半重瓣或重瓣,有香氣。毛素馨(J.mulfiflorum),花黃色。亮葉素馨(J.nitim),花白色,葉緣淡紫色,極香。素方花(J.officinale),花白色,外染紅暈,芳香。矮素馨(J.parkeri),花小,黃色。多花素馨(J.polyanthum),花白色,極香。
【生物學特性】茉莉原產印度、伊朗、巴基斯坦和阿拉伯國家。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環境。
茉莉對溫度較敏感,能適應高溫,不耐低溫,抗寒力差。氣溫0℃時,輕則葉片和枝梢細嫩部分枯萎,重則枝條大部分枯萎死亡。茉莉生長適溫為25~35℃。在10℃以下生長極緩慢,甚至停止生長。19℃左右可以萌芽。在25℃以下生長緩慢,25℃以上才孕育花蕾。30~40℃時花蕾形成發育較好,而32~37℃是花蕾成熟開放的最適溫度。超過37℃花雖能開放,但常發生悶黃現象,香氣差。
茉莉對水分的要求是:生長旺季,枝葉繁茂,蒸騰量大,要充分澆水,空氣相對濕度在75%~85%。在旱季嚴重缺水的情況下,影響生長和萌芽,花開不出,花形小。但土壤水分過多,也會導致根系發育不良,發生爛根和悶死現象。盆栽茉莉,特別是冬季過分潮濕,容易引起爛根。
茉莉是一種喜光的長日照植物。在直射光的照射下,最適宜茉莉生長發育。如光照不足或蔭蔽,茉莉葉片變大而薄,葉色淡綠,生長發育不良。光照越強,茉莉的根系越發達,植株生長越健壯,抗性越強。
風對茉莉的生長發育有一定的影響,夏季多東南風,帶有大量的水蒸氣,使空氣濕度增大,茉莉生長旺盛。西風或西北風促使空氣濕度和溫度下降,花蕾發育受抑,鮮花常開不足,部分花朵變成紫紅色。炎熱的夏季,北風吹拂茉莉,促使花朵色白、香濃;南風或偏東風一吹,蒸發量大,會造成失水脫葉,影響生長。
對土壤的要求,以疏鬆、肥沃的砂質壤土,出在6~6.5最適宜。盆栽土可用園土和礱糠灰或園土和蛭石、腐葉土的混合土壤。
【繁殖方法】常用扦插、壓條和分株繁殖。
扦插繁殖:於4~10月,選成熟的1年生枝條,剪成長10厘米,去除下部葉片,頂端帶一對完整葉片,插入泥、沙等量的插床,覆蓋塑料薄膜,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插後20天左右癒合,隨後嫩根生出,插穗頂端和節間腋芽萌發,50天左右,扦插苗進入正常生長。扦插以夏季生根最快,成活率也高,當年可以開花。用0.05%吲哚丁酸溶液將插條基部浸蘸3~5秒,處理的插條一般15~20天生根,成活率在90%以上,25天左右開始抽梢放葉。長成新植株後,進入正常管理。
壓條繁殖:選取較長的枝條,於15厘米處,最好在節下部輕輕刻傷,埋入盛沙、泥的盆內,保持濕潤,2~3周後開始生根,約2個月後與母株割離成苗。
分株繁殖:每年春季結合換盆,將枝條密集的茉莉扒開分別盆栽,分株時適當修剪根系和地上部枝葉。
【栽培管理】盆栽茉莉常用15~20厘米盆。茉莉喜光,耐肥,盆栽必須放陽光充足處,花諺常說"曬不死的茉莉"就是這個道理。否則陽光不足,容易徒長,造成葉大節稀,影響著花。茉莉枝條萌發力強,春季換盆後,經常摘心整形。盛花期後,需重剪更新,以利萌發新枝,開花大而旺盛。花諺道:"茉莉不修剪,枝弱花小很明顯","修枝要狠,開花才穩"。生長期每半月施肥1次或用"卉友"21-7-7酸肥。茉莉十分耐肥,如氮肥不足,易引起黃葉。在茉莉孕蕾初期,用0.2%~0.3%尿素在傍晚噴灑,對促進花蕾發育有較好的效果。
【病蟲害防治】常見白絹病、褐斑病危害,用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灑。蟲害有卷葉蛾、紅蜘蛛和介殼蟲危害,可用50%殺螟松乳油1000倍液噴殺。
【產後處理】茉莉具有色、香、姿、韻皆佳的風采。盆栽可點綴庭院和居室,若成片栽植,更富有詩情畫意。茉莉花在江南還製作胸花、花球、花燈,別具一格。
【別名】茉莉花
【來源】木犀科茉莉花屬植物茉莉Jasminum sambac (L.) Aiton,以根及花入葯。秋後挖根,切片曬干;夏秋採花,曬干。
【性味歸經】辛、甘,涼。根有毒。
【功能主治】
花、葉:清熱解毒,利濕。用於外感發熱,腹瀉;花外用治目赤腫痛。
根:鎮痛。用於失眠,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花、葉1~2錢,花外用適量,煎水洗眼。根1~2錢,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⑨ 茉莉花的資料
茉莉,一種常見花卉,適合在家中養,能發出濃郁的香氣,沁人肺腑,常綠灌木,枝條內細長,略呈藤容本狀。葉對生,光亮,卵形。
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有花3~12朵,花冠白色,極芳香。大多數品種的花期6~10月,由初夏至晚秋開花不絕,落葉型的冬天開花,花期5-11月。
茉莉花素潔、濃郁、清芬、久遠,許多國家將其作為愛情之花,青年男女之間,互送茉莉花以表達堅貞愛情。它也作為友誼之花,在人們中間傳遞。
(9)印度茉莉花產業發展擴展閱讀:
生活習性
茉莉性喜溫暖濕潤,在通風良好、半陰環境生長最好。土壤以含有大量腐殖質的微酸性砂質壤土為最適合。大多數品種畏寒、畏旱,不耐霜凍、濕澇和鹼土;
冬季氣溫低於3℃時,枝葉易遭受凍害,如持續時間長就會死亡。而落葉藤本類就是很耐寒耐旱的了。適宜在溫暖的南方栽植,盆栽即可,適應能力強,夏天開花,一年一次。
茉莉原產印度、阿拉伯一帶,中心產區在波斯灣一代,現 廣泛植栽於亞熱帶地區。主要分布在伊朗、埃及、土耳其、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以及西班牙、法國、義大利等地中海沿岸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