梔子花長透明的肉蟲
A. 梔子葉子上有半透明的白點,這是什麼情況 如何解決
有點像蟲害。你仔細看看葉子正反面,是否有小蟲或蟲卵吧。如果有,到花店購買對應的殺蟲葯物,按說明使用,可以解決。僅供參考。
B. 最近梔子花發出了好多花骨朵,可是上面有透明膠一樣的東西,不知道是不是蟲子
是的,去花店看看買包植物殺 蟲 劑,一般情況下一包一噴壺噴噴植物葉片枝幹,連噴三次就可以,
C. 梔子花葉子和花骨朵上有紅色小點,網狀物
按你的描述梔子花可能得了紅蜘蛛,此害蟲專食葉片的葉汁為害葉片,最好使用氧化樂果或更有效更環保的新葯,按使用量或老闆教你的用量進行整株噴葯殺蟲,此類葯有毒小心使用。
D. 梔子花上面長了很多蚜蟲
你確定是蚜蟲么?
蚜蟲:
用10%氧化樂果乳劑1000倍液或馬拉硫磺乳劑1000至1500倍液或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噴灑。
另外,如是氣他病蟲害,這里也給你介紹下防治方法哈:
刺蛾:
刺蛾主要有黃刺蛾和綠刺蛾,幼蟲體背及側面有數條明顯橫線,體上有枝刺,繭雀卵形,其中黃刺蛾繭上有白色花紋,低齡幼蟲群集為害為主,高齡幼蟲則分散取食,而為害梔子花的主要是黃刺蛾,初齡幼蟲為害後葉片呈透明網狀,長大後分散食葉呈缺刻。以老熟幼蟲在樹杈下、樹幹上及淺土層中結繭過冬,幼蟲為害期主要發生在6-9月,第1代幼蟲期為6月下旬-7月下旬,第2代幼蟲期8月下旬-9月下旬。
防治方法:
必須做到在幼蟲期(6-9月)適時防治,低齡幼蟲集中為害時,應及時摘繭、剪除蟲葉蟲枝並燒毀, 發生量較大時,可噴施菊酯類殺蟲劑。用2.5%敵殺死乳油3000倍液噴殺刺蛾,(刺蛾在各地發生的情況不同,視當地情況進行防治,)
粉虱:
為害梔子花的主要是白粉虱, 可以看到梔子花新梢上有大量白色有翅小飛蟲。大量聚集於新梢,以幼、若蟲固定在葉背上吸汁危害。嚴重時引起枯梢,且分泌蜜露,誘發煙煤病,白粉虱性喜陰濕環境,卵散產,成堆。成蟲具有趨嫩性,總是隨著植株的生長不斷向頂部嫩葉產卵,一年可發生3—4代,能孤雌繁殖,世代重疊。由於繁殖迅速,遷飛能力強,易於傳播,所以各地應掌握在越冬代成蟲產卵期至一齡幼蟲為防治重點,
防治方法:
一、農業措施。加強栽培管理,結合補修剪,剪除病蟲枝、密生枝,使園內通風透光,搞好排水,減少氮肥使用量,增施磷、鉀肥。
二、物理及生物防治。盡量保護天敵生存環境,利用成蟲趨黃性,可設置黃板誘殺成蟲。自製黃板方法為:用紙板或塑料板,剪成1米×0.3米左右長方形,漆成桔黃顏色,再塗上一層黏油(機油加少許黃油調勻),置於園中,與梔子花高度相當,然後振動枝條,誘殺成蟲。
三、化學防治。選擇葯劑為90%敵百蟲800—1000倍,或用40%氧化樂果乳油1500倍液,或25%撲虱靈1500倍,或10%吡蟲啉1500倍,或1.8%阿維菌素2000倍,或25%阿克泰3000—5000倍,可兼治蚜蟲;20%蟎克1000—1500倍,可兼治紅蜘蛛,每7天左右噴1次,連續2—3次。
四、注意事項。噴葯時,注意以葉背為主,且連同地面雜草及周圍寄主一起噴;由於寄生蜂對菊酯類農葯十分敏感,現階段防治應少用菊酯類農葯,以利保護天敵;在花蕾期慎用綠穎乳劑,做好葯劑篩選、混用及交替使用;適時組織統防統治,採取防病先防蟲的辦法。
介殼蟲:
為害梔子花的介殼蟲主要是紅蠟蚧,是介殼蟲的一種,在冬季室內通風不良及溫濕度過高時,容易發生介殼蟲危害,並伴有煤煙病發生。對介殼蟲,可用竹簽刮除,用40%氧化樂果乳油1500倍液噴殺。也可用20號石油乳劑加200倍水進行噴霧防治。或噴施40%速撲殺乳油1500倍或花寶100倍液防治。
參考資料:http://www.zhhm.net/new_view.asp?id=2267
當然,上面是專業的殺蟲方法。如是是在不方便找到葯物的話,家用殺蟲劑是可以用的,不過盡量少噴,它對梔子花尤其是嫩葉芽的傷害還是比較大。可以加水稀釋,或者先在梔子花上噴上水在少量噴撒殺蟲氣霧劑。
注意,自己用殺蟲劑一定要控制好量哦~
E. 梔子花花葉上出現的白色晶狀體是什麼
是青蟲的卵吧,我家那棵每到夏天就滿是蟲子
F. 今天在梔子花上發現了一條肉蟲子 就像蚯蚓一樣大約5cm
呵呵 老大...不過是一條蟲子嘛....捉了來就可以了嘛....
不想用手可以用筷子啊......
G. 這是我在梔子花中發現的,這是什麼蟲子啊怎麼消除它
蝸牛和蛞蝓同屬軟體動物門、腹足綱、柄眼目,主要為害葉菜類、瓜果類及豆類蔬菜,蔬菜在幼苗期被害較重,受害葉片成孔洞或缺刻狀,植株被其排出的糞便及粘液所污染,易誘發病害,嚴重影響蔬菜品質。
為害蔬菜的蝸牛俗稱蜒蚰螺、小田螺、水牛等,常見種類有灰巴蝸牛和同型巴蝸牛;蛞蝓俗稱軟蝸牛、鼻涕蟲等,常見種類有雙線嗜粘液蛞蝓、野蛞蝓和黃蛞蝓。蝸牛與蛞蝓常混合發生危害。
1 田間識別
1.1 為害特點
初孵幼貝為害時僅食葉肉,留下表皮,稍大後用齒舌刮食葉、莖,造成孔洞或缺刻,嚴重者將苗咬斷,造成缺苗斷壟,近似於甘藍夜蛾和菜青蟲為害症狀,但爬行過的地方有白色粘液帶。
1.2 形態特徵
蝸牛有一個螺旋貝殼,爬行時以頭足和腹伸出殼外,遇到不適,頭足即縮入殼內,分泌粘液封閉殼口。蛞蝓的貝殼退化為質板或消失。
①灰巴蝸牛 殼中等大小,較厚,呈圓球形,殼高18~21mm、寬20~23mm,有5.5~6個螺層,殼面黃褐色或琥珀色,常分布暗色不規則斑點,並有細致而稠密的生長線和螺紋。殼頂尖,縫合線深,殼口呈橢圓形,臍孔狹小,呈縫隙狀。卵圓球形,直徑1.5~2mm,乳白色有光澤,不透明,孵化前卵殼色稍變深。
②同型巴蝸牛 殼中等大小,質厚,呈扁球形,殼高11.5~12.5mm,寬15~17mm,有5~6個螺層,殼面呈黃褐色至灰褐色,有細致而稠密的生長線。體螺層周緣或縫合線處常有一條暗褐色帶,有些個體無。殼頂鈍,殼口呈馬蹄形,臍孔小而深,呈洞穴狀。卵圓球形,直徑2mm,乳白色,有光澤,漸變淡黃色,近孵化時為土黃色。
③雙線嗜粘液蛞蝓 體長35~37mm,寬6~7mm。身體柔軟、裸露、無外殼,灰白色或淡黃褐色,背部中央和兩側有一條黑色斑點組成的縱帶,兩側的縱帶較背部色深。體前端較寬,後端狹長,外套膜大,覆蓋整個體背,粘液為乳白色。
④野蛞蝓 體長30~60mm,寬4~6mm。長梭形,光滑柔軟無外殼,體表暗灰色、黃白色或灰紅色,少數有不明顯的暗帶或斑點。觸角2對,暗黑色。體背前端具外套膜,為體長的1/3,其邊緣捲起,內有退化的貝殼,上有明顯的同心圓生長線,同心圓狀生長線中心的外套膜後端偏右。呼吸孔在體右側前方,其上有細小的色線環繞。粘液無色。
⑤黃蛞蝓 體長100mm,寬12mm。光滑柔軟無外殼,體表為黃褐色或深橙色,並有散狀黃色斑點,靠近足部兩側顏色較淡。頭部具二對淺藍色觸角,在體背前端1/3處有一橢圓形外套膜,前半部為游離狀態,運動收縮時可把頭部蓋住。
1.3 生活習性
兩種蝸牛在菜田的發生規律基本相似,1年發生1代,1生經過卵、幼貝、成貝3個時期,壽命1~1.5年。灰巴蝸牛壽命略長於同型巴蝸牛。蝸牛為雌雄同體,異體受精,任何個體均能產卵,成貝有多次產卵習性,一年中大多在5月和9月出現兩次產卵高峰和相應的危害和死亡高峰。以成貝或幼貝越冬,越冬場所在菜田作物根部、草堆、土縫里。
蛞蝓1年發生2~3代,世代重疊,以成體或幼體在作物根部濕土下、河溝邊、草叢中及石板下越冬及產卵。在保護地內可周年生長繁殖、為害。蛞蝓為雌雄同體,異體受精。從發生量和危害程度看,一年主要有兩個高峰期,即春雨4~5月和秋雨9~10月。活動為害高峰期後出現產卵高峰,卵產於濕潤疏鬆土表中,特別是腐殖質含量高的疏鬆土壤。
蝸牛、蛞蝓喜溫暖、潮濕的環境,通常晝伏夜出。傍晚開始活動,蟲口逐漸增加,22∶00~23∶00達高峰,清晨之前又陸續潛入土中或隱蔽處。若遇陰雨天氣,可晝夜為害。蝸牛及蛞蝓行動遲緩,借足部肌肉伸縮爬行,並分泌粘液,粘液遇空氣乾燥發亮。另外,蛞蝓畏懼陽光,強日照下2h即死亡,該蟲耐飢力強,在食物缺乏或不良條件下能不食不動。
2 防治方法
2.1 農業防治
應用地膜覆蓋栽培,不僅有利於蔬菜生長,而且能使蝸牛、蛞蝓的為害減輕。清潔田園,鏟除雜草,及時中耕與秋季耕翻,破壞蝸牛、蛞蝓棲息和產卵的場所,使部分成貝或幼貝暴露地面凍死或被天敵啄食,卵被曬裂。在溫室或菜田四周、地頭或壟間撒石灰帶,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5~10kg,保苗效果良好。溫室要通風透光,力求室內清潔乾燥。
2.2 物理防治
人工誘集捕殺蝸牛或蛞蝓,在田間或溫室中設置瓦塊、樹葉、雜草、菜葉等作誘集堆,使其躲藏其中,然後集中捕獲;利用研碎的煙末5kg/667平方米均勻撒施,或用水浸後噴施可防治菜田蛞蝓;天南星科芋屬的芋苗,除赤紫色的莖、葉芋苗外,其他莖、葉色的芋苗對蛞蝓均有良好的驅避作用,故可在作物地四周栽植芋苗為保護帶;在菜田區的周圍用草木灰、粉碎的貝殼及馬毛的混合物做成防蟲籬笆,當蛞蝓和蝸牛一接觸到這種混合物時,立刻就受到嚴重的刺激,使這些害蟲不能自由行動而死亡。
2.3 生物防治
菜田或大棚內可在陰雨天或傍晚時放鴨,即養鴨啄蝸。利用捕食性甲蟲防治蝸牛及蛞蝓,捕食性甲蟲釋放量和害蟲的比例為1∶5,可消滅菜田蛞蝓及蝸牛達80%。
2.4 化學防治
蔬菜出苗或移栽後,一般在蝸牛、蛞蝓發生初期,667平方米用6%四聚乙醛顆粒劑500~750g、10%多聚乙醛顆粒劑750~1000g、5%梅塔顆粒劑500~750g或3%滅旱螺顆粒劑750~1000g拌細干土15~20kg,於傍晚均勻撒在受害植株的行間壟上,特別注意植株周圍,也可採取條施或點施,葯點(條)間距40~50cm為宜。施用顆粒劑最好在氣溫15~35℃、菜地澆灌後或小雨後潮濕條件下進行,效果較好,大雨沖刷會降低防治效果,施葯後不要在田間行走,避免把顆粒劑踩入土中,不宜和化肥、其他農葯混用。
在蛞蝓發生期,於清晨未潛入土時,可用氨水100倍液或硫酸銅800~1000倍液噴灑防治。
摘自:《長江蔬菜》
H. 梔子花上長了些白色的好像是蟲子,請問這是什麼蟲子,怎麼消滅!
梔子花最大的蟲害就是白粉虱,如果發現在梔子花的花梢上有一些白色的小飛蟲出沒,不難分辨,那便是白粉虱;其蟲害主要聚集在植株的新梢上,成蟲與幼蟲都積聚在葉片的背面上以吸取葉汁為食;情況嚴重時還會引發植株發生煙煤病,所以一旦發現一定要及時的將其消滅掉,才能保全植株。哪有哪些方法不但不影響植株的花朵,還能有效的消滅蟲害呢?以下幾個小方法你值得擁有。
一、白粉虱是什麼
白粉虱在高濕潤陽光不強的地方能夠快速的繁殖生長,並且蟲卵還是成堆散產的,數量極多,會隨著植株的生長不斷的向嫩葉上繁殖,其辨認度很高,具有極高的遷分能力,所以此類蟲害不僅僅只是梔子花植株的蟲害,還是大多數地區,植株的一大煩惱之害。其防治要從蟲卵開始消滅,才能有效的將其根治。
二、殺蟲小方法
1.吹風法。由於白粉虱的翅膀不長,蟲型也不大,小身板是無法承受大風的沖擊的,這也是最環保的一個方法;選擇一個天氣比較溫和的時候,將梔子花盆栽搬移到室外寬闊處,吹風自然是需要風了,沒有自來風,那麼我們就製造一個風,拿出家中的吹風筒,溫度調到最低的程度,向著植株的葉片從下往上的吹風;白粉虱自然是無法立足的了。在平時的養護中,盡量的保持著環境通風性良好,才能避免白粉虱的生長繁殖。
2.葯殺法。見效最快的方法就是葯殺法了,尤其是針對蟲害已經繁殖到植株的大面積部分,此類方法一噴見效,可以用簡單的殺蟲劑,也可以自己調配一些敵蟲液,濃度要控制好,不能太高,要不然不小心會傷害到植株的葉片的;葯劑的噴灑要少量多次,一般情況下是一個月三四次即可,如此才能將其完全消滅。
3.粘蟲法。大面積蟲害的消滅法是第二點的葯殺法,那如果是小面積的蟲害,該如何消滅呢?那就用粘蟲法吧,這是比較有針對性的方法。小面積的蟲害用粘蟲板將葉背上的白粉虱粘除,如果蟲害過多,那你用這個方法就有得忙了,完全是粘不過來的。所以要根據植株上具體的蟲害數量選取不同的防治方法。
4.蚊香法。蚊香不止能用於熏除蚊子,對植株的蟲害同樣能夠起到效果,可以將蚊香點燃後放在梔子花植株的正下方,讓煙熏走或者熏死白粉虱;如果你想要更加有效的熏死白粉虱的話,可以用一個能夠套住整棵植株的透明袋子套住植株,如果在其上面戳幾個小小的洞口,方便植株呼吸,然後點燃蚊香放入套住植株的袋子裡面,等到蚊香完全的燃完,你會發現在袋子的下方躺著很多的白粉虱。
白粉虱是梔子花的一大蟲害,如果不及時將其消滅,後果不堪想像;希望以上所說的這幾個方法能夠高效的幫助你們解決蟲害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