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百科 » 怎樣防治杜鵑花病害

怎樣防治杜鵑花病害

發布時間: 2023-05-07 19:44:24

杜鵑花的病蟲害要怎樣防治

杜鵑花的病蟲害防治:葉腫病防治方法:發芽前噴1波美度石硫合劑,殺滅病菌。展回葉後噴2%波爾多液2~答3次,7~10天1次。小葉病防治方法:小葉病是由缺鋅引起的,可噴灑0.05%硫酸鋅。

杜鵑花的栽培用料:杜鵑花性喜疏鬆、通透性強、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酸性土壤。

❷ 杜鵑花病害及防治方法

杜鵑花在生長期間,容易遭受褲鉛櫻到葉枯病、褐斑病等病害,在發病初期根系會逐漸變色,葉片也會慢慢枯萎,最好在換盆的時候進行徹底消毒,用適量的胡叢高錳酸鉀溶液將病害部位清洗一次,用稀薄的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或者多菌靈溶液進行噴灑防治。

一、杜鵑花的病害防治方法

1、葉枯病

杜鵑花常發的病害一般在溫度高且濕度大的環境中容易發生,尤其是在夏季時候要經常打開門窗,加強空氣的流通性,同時每次澆水不要導致盆土積水,澆水後可適當的進行鬆土處理,以利於根系的有效吸收,還能預防積水。

❸ 杜鵑花蟲害及防治方法

1、紅蜘蛛

杜鵑花的紅蜘蛛主要發生在葉片的背面,當發生量比較大的時候,葉片的背面和嫩梢也有分布。發生紅蜘蛛後,它的葉片會出現細小的黃綠相間的散射狀的斑點。

防治方法:創造一個通風良好的環境,使杜鵑健壯生長,增加對紅蜘蛛的抵抗性。如果發生量比較大,可以把發生重要的區域剪掉,減少其成口量;如果發生的枝頭比較多比較密集,可以用阿維菌素之類的煙鹼類生物源的殺蟲劑噴灑。

❹ 家裡的盆栽杜鵑花著病害了,該如何防治

杜鵑黃化病也稱褪綠病,是一種非侵染性病害,也是杜鵑栽培中一種常見的病害,主要是加為植物缺乏鐵元素引起的。

  1. 症狀:植株發生病變後,葉片變薄、褪綠、葉色蒼白,故稱為褪綠病。植株發閏凰,新葉缺綠明顯,當新梢葉色變淺,葉肉變為黃色時,葉脈仍然呈現綠色,這時一般確診為缺鐵症狀,這種現象多發生在鹼性土壤和使用偏鹼性水澆花的地區。

    葉片出現症狀後,光合作用即不能正常進行,輕時影響植株的生長發育和觀賞價值,嚴重時隨著病情加重,植株葉片全部變黃脫落,影響生長,甚至整株死亡。杜鵑在旺盛生長期間久旱無雨,以及長期澆PH值較高的水,都極易發生缺鐵性黃化病,這在幼小植株上表現尤為突出。

  2. 防治方法:

    (1)加強栽培管理:選好栽培基質,以酸性土壤為宜,忌含石灰質的鹼土或排水不良的粘質土壤,因此,栽培基質需要用山泥。注意水質,澆水忌用PH值高的水,最好用雨水。

    (2)澆黑礬水:將250克黑礬(硫酸亞鐵)加入50千克水中調勻,經過5-7天日曬後澆灌。在施用前,先控制澆水,當植株葉子發皺時,再澆黑礬水,要干透澆透,干則再澆,不要中斷,一直澆到長出的新葉變為濃綠色為止。病症較輕的植株一般1-2個月即可變成濃綠色,病症較重的植株3-4個月也可變成濃綠色。

    (3)澆礬肥水:將黑礬、糞干、餅肥(以芝麻餅為宜)和水四種材料按1:3:5:100的比例在缸內進行混合,攪拌均勻,置於陽光下暴曬(暴曬期間不要攪拌),經過20-30天腐熟發酵成黑色液體,取其清液兌水5-7倍即可使用。每次取出清液後再用等量清水補充,經多次使用直到礬肥水褪色時,再重新配製。

    (4)補充微量元素:春季盆花出房後,新枝萌發階段,葉面噴灑硫酸亞鐵一次,濃度以0.5%-1.0%為宜。夏季發病高峰期間,每隔10-15天噴灑一次,連續2-3次,濃度應為0.7%-1.0%,以後視植株葉色而定。噴灑時間要在晴天的下午或傍晚進行,最好在無雨的天氣情況下進行,葉片正反兩面都需要均勻噴灑。

    很多葉面肥噴施後,遇雨還需要重新噴施,但是采法特葉面肥,噴施後遇雨,是不需要重新噴施的。

❺ 杜鵑花病害及防治辦法

杜鵑花褐斑病

杜鵑花發病時,葉面會出現褐色小斑點,逐漸會形成不規則的大斑點,隨之葉片脫落,影響當年開花,及來年的花蕾發育。褐斑病常發生於梅雨季山則枯節及濕度較大的天氣。

日常養護中,注意增加環境濕度,但也要及時通風透光。及時增施有機肥或氮磷鉀復合肥,增強植株的抗病性。若發現植株染病,幾十年摘除葉片,並噴灑波爾多液。
杜鵑花黃化病逗洞

杜鵑花黃化病主要是因為缺鐵,尤其是在土壤偏鹼的地區,會出現植株遲綠現象。嚴重時,葉片邊緣焦黃。杜鵑花的黃化病在頂端的葉片表現最為明顯,都是因為缺鐵導致的。

定期噴灑硫酸亞鐵溶液或礬肥水,當然家用食盯啟醋也可以。若植株黃化嚴重,可以在盆土中用筷子戳幾個15厘米左右的孔,用1::30的硫酸亞鐵溶液澆灌,可以大幅度增加土壤中的鐵元素。
杜鵑花根腐病

發病時,杜鵑的根莖部分出現褐色的水漬狀斑點,後期逐漸濕腐化,並逐漸向上蔓延。最終會導致植株萎蔫,頂芽不發,根系腐爛,發育不良。葉片也會脫落,部分的枝條或整個植株呈現黑色光桿狀。

在日常養護中,正確澆水,最好選用雨水、河水、湖水或池塘水,井水或自來水要放置2~3天後澆灌。另外發病時及時噴灑殺菌葯劑,嚴重時可將植株脫盆清洗根部。

❻ 杜鵑花常見病蟲害立枯病有哪些防治措施

該病主要發生在剛扦插不久或一年生杜鵑植株上

(1)病害症狀初發病時,靠近地面專的莖基部產生橢屬圓形暗褐色病斑,病情發展較緩慢,隨著病斑的擴展出現凹陷當病斑繞莖一周時,莖基部縊縮乾枯,但是苗不會倒伏濕度大時,病部常有淡褐色蛛網狀的菌絲,有時結成大小不等褐色的菌核

(2)發病條件在土壤含水量過高光照不足植株生長瘦弱的情況下,此病開始發生如果澆水過多,造成栽培基質過於悶濕,或門窗開啟不及時,密度過大濕度高排水不良時易發病

(3)防治措施發病初期可噴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64%毒殺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10天噴1次,連續噴2~3次

❼ 怎樣防治杜鵑花病蟲害

1.常見病害。有褐斑病、葉腫病等。褐斑病最初葉面產生紅褐色小點,隨後擴展回為近圓形或多角形答病斑,後期中央黃白色,邊緣深褐色,嚴重時葉片枯黃,脫落。病菌在病葉、病殘體上越冬,翌春氣溫上升,隨風傳播。溫室盆栽杜鵑終年發生。其防治方法:①加強栽培管理;②發病期間噴灑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波爾多液;③選育抗病品種。

2.常見的蟲害。有紅蜘蛛、軍配蟲等。紅蜘蛛在夏季高溫乾燥時盛行,為害嚴重,使葉色枯黃,直至脫落;可用殺蟎醇1000倍液噴殺。軍配蟲5~10月均有為害,可用樂果、敵敵畏1000倍液噴殺。

❽ 杜鵑花應該怎麼防治病蟲害

1.根腐病:杜鵑花患根腐病後,生長衰弱,葉片萎蔫、乾枯,根系表面出現水漬狀褐色斑塊,嚴重時,逐漸腐爛脫皮,木質部變黑。此病在溫度高、濕度大的環境下最易發生。防治方法:在翻盆前對培養土嚴格消毒,並保持土壤疏鬆、濕潤,使其有良好的通透性,避免積水。如果發現植株患病,要及時處理病株及盆土,可用0.1%的高錳酸鉀水溶液或2%的硫酸亞鐵淋洗病株,再用清水沖洗後重新上盆,並用70%的布托津可濕性粉劑加1000倍水製成溶液噴灑盆土。2.黑斑病:初發時,葉面出現褐色小斑點,逐漸發展成不規則形大斑點,病斑上產生許多黑色或灰褐色小點使受害葉片變黃、脫落,影響當年開花及翌年花蕾的發育。此病常發生於梅雨季節濕度大的時候。防治方法:平時注意讓植株通風透光,不使濕度過大,並增施有機肥及氮、磷、鉀混合肥,增強植株抗病能力。如果發現病葉要及時摘除,集中燒毀。病害發生初期,噴灑0.5%波爾多液,並加4%麵粉增加黏附力。3.紅蜘蛛:紅蜘蛛個體微小,但對杜鵑花危害嚴重。高層樓房蒔養杜鵑最容易出現此類蟲害。防治方法:首先是進行人工捕殺。葯物殺蟲可用石硫合劑噴,也可用胡桃葉、夾竹桃葉、青蒿各等份,搗碎浸泡出液汁,加水稀釋後噴灑。4.蚜蟲:主要為害杜鵑花幼枝葉,輕者可使葉片失綠,重者使葉片卷縮、變硬、變脆,不能吸收養分,進而影響開花。防治方法:平時要特別注意越冬期的蚜蟲,入冬後可在植株上噴灑一次石硫合劑,消滅越冬蟲卵,鏟去花卉附近雜草,消滅蟲源。在蚜蟲為害期,用40%的樂果或氧化樂果加1200倍水製成溶液進行連續噴治,3~4次即可見效。

黑斑病病葉

❾ 杜鵑花病蟲怎麼防治

杜鵑花褐斑病
1、症狀:杜鵑花褐斑病也稱為葉斑病。起初,葉片上出現淡黃色的圓形小斑點,逐漸擴展呈不規則狀,病斑轉變成淡紅褐色,中部呈暗褐色。病葉過早脫落,嚴重時植株生長受阻。檢查病葉,可在病斑上發現黑色小粒點,這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溫室栽植的杜鵑發病嚴重,濕度高時病情更重。
2、病原:杜鵑殼針孢[Septoria azaleae Vogl.]屬半知菌亞門。病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器在寄主植物組織內或落葉上越冬,來年病葉上產生大量分生孢子傳播為害。
3、防治方法:冬春及時掃除並燒毀落葉。 植株展葉後,每隔半個月噴施波爾多液(1:1:100),可連續噴施2-3次,以防發病。在發病早期噴施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1-2次,以抑制病害發展。
杜鵑花冠網蝽
1、症狀:為害狀成蟲、若蟲都群集在葉背面刺吸汁液,受害葉背面出現很象似被濺污的黑色粘稠物。這一特徵易區別於其它刺吸害蟲。整個受害葉背面呈銹黃色,正面形成很多蒼白斑點,受害嚴重時斑點成片,以至全葉失綠,遠看一片蒼白,提前落葉,不再形成花芽。
2、形態特徵:成蟲 體長3.5毫米左右,體形扁平,黑褐色。觸角絲狀,4節。前胸背板中央縱向隆起,向後延伸成葉狀突起,前胸兩側向外突出成羽片狀。前翅略呈長方形。前翅、前胸兩則和背面葉狀突起上均有很一致的網狀紋。靜止時,前翅疊起,由上向下正視整個蟲體,似由多翅組成的"X"字形。卵長橢圓形,一端彎曲,長約0.6毫米,初產時淡綠色,半透明,後變淡黃色。幼蟲,初孵時乳白色,後漸變暗褐色,長約1.9毫米。3齡時翅芽明顯,外形似成蟲,在前胸、中胸和腹部3-8節的兩側均有明顯的錐狀刺突。
3、生活史及習性:一年發生代數在長江流域4-5代,華北地區3-4代,各地均以成蟲在枯枝、落葉、雜草、樹皮裂縫以及土、石縫隙中越冬。4月上中旬越冬成蟲開始活動,集中到葉背取食和產卵。卵產在葉組織內,上面附有黃褐色膠狀物,卵期半個月左右。初孵若蟲多數群集在主脈兩側危害。若蟲脫破5次,經半個月左右變為成蟲。第一代成蟲6月初發生,以後各代分別在7月旬、8月初、8月底9月初,因成蟲期長,產卵期長,世代重疊,各蟲態常同時存在。一斫中7-8月危害最重,9月蟲口密度最高,10月下旬後陸續越冬。 成蟲喜在中午活動,每頭雌成蟲的產卵量因寄主不同而異,可由數十粒至上百粒,卵分次產,常數粒至數十粒相鄰,產卵處外面都有1個中央稍為凹陷的小黑點。
4、防治方法:冬季徹底清除盆花、盆景園內周圍的落葉、雜草。對莖干較粗並較粗糙的植株,塗刷白塗劑。 在越冬成蟲出蟄活動到第一代若蟲開始孵化的階段,是葯劑防治的最有利時機。可噴50%殺螟松1000倍液,或40%氧化樂果1000-1500倍液,或10-20%擬除蟲菊酯類1000-2000倍液,每隔10-15天噴施1次,連續噴施2-3次。
杜鵑花根腐病
1、症狀:根上出現水漬狀褐斑、軟腐,後腐爛脫皮,木質部呈黑褐色,樹皮逐漸呈灰白色,並會逐步蔓延,「進而擴大到樹干整個皮層壞死,切斷養分及水分的輸導,使頂端嫩葉逐步乾枯,並自上而下,枝葉萎蔫失水乾枯,以致全株死亡。
2、發生規律:根腐病是一種由鐮孢黴菌引起的土傳病害,多發生在杜鵑花的根莖部位,因為這些部位往往潮濕,陽光不足,半知菌類鐮孢屬真菌活動頻繁,一旦侵入皮層,不久即會引起腐爛。
3、防治方法:半知菌類鐮孢霉屬真菌存活在土壤中的植物殘體上,數年內遇合適寄主仍有侵染力,凡鹼性土壤、濕度大、溫度偏高,均有利於病害的發展蔓延,故確診後,應對死株及盆土及時處理。
對鄰近的植株可用0.1%高錳酸鉀浸泡或淋洗全株,並用凈水沖洗後再上盆,盆土可事先用70%托布津1000倍液噴澆。
應注意改善場地通風,早晚增加光照,增施鉀肥,提高抗病力。
在每年5月份左右用200倍托布津塗抹主幹,每7天至10天塗一次,連續三次,預防感染。
杜鵑花紅蜘蛛
1、症狀:主要吸取植株的汁液並使葉片出現灰白色斑點。嚴重時造成葉片轉黃脫落。新梢生長差,樹勢減弱。
2、發病規律:6-8月高溫,乾旱時危害尤為嚴重,但大雨及多雨天氣則危害較輕。
3、防治方法:在冬季清除枯枝落葉以消滅約冬成蟲,在3月開始發生危害時用10%天皇星乳油1000倍液,7051殺蟲素(滅蟲靈)3000倍液或噠嗪酮(速蟎酮)1000倍液噴殺。
杜鵑花缺鐵黃化病
杜鵑缺鐵黃化病又稱黃葉病、褪綠病,是各地盆栽杜鵑常見的病害。
1、症狀:此病多發生在嫩梢新葉上。初期葉脈間葉肉褪綠,失去光澤,後逐漸變成黃白色,但葉脈保持綠色,使葉片上的綠色呈網紋狀。隨後黃化程度逐漸加重,除較大的葉脈外,全葉變成黃色、黃白色,嚴重時,沿葉、葉緣向內枯焦。
2、發病原因:杜鵑缺鐵黃化病是一種生理性病害,主要是土壤缺鐵或鐵素不能被吸收利用,因此影響葉綠素的合成,使葉片變成黃綠色。在一般情況下,有下列幾方面情況:在石灰質鹼性土壤中,能被利用的可溶性二價鐵,被轉化為不溶性的三價鐵鹽而沉澱,使根部不能吸收;盆栽花卉澆水頻繁,使土壤中的可溶性鐵過多的淋洗流失;在土壤粘重,排水不良或地下水位過高的地區,植株根系發育受影響,根部正常的生理活動不能進行,降低根部吸收鐵素的能力。
3、防治方法:杜鵑喜酸怕鹼,要避免栽植在鹼性和含鈣質較多的土壤中;庭園露地種植,不要靠近水泥、磚牆或用過石灰的地方。 盆栽杜鵑花宜用酸性土,若土壤偏鹼可添換酸性土;苗圃地栽植杜鵑花,可施用堆肥、綠肥或其它有機肥料,這些肥料中產生的有機酸可溶解土壤中不溶性鐵,使植株較易吸收。或者以硫酸亞鐵混入在肥料中施用,其配製是:硫酸亞鐵2.5-3公的,油粕5-7.5公的,糞10-15公斤,水200-250斤,混合後,待其腐熟成黑色後即可使用。此種方法效果良好。 在偏鹼性的土壤中,可澆0.1-0.2%磷酸二氫鉀溶液,此溶液的PH值為4.7,能使鹼性土壤變為酸性土壤,即可使嫩葉黃化現象得到治療,同時酸酸二氫鉀中還有磷、鉀元素,利於開花和提高花量。 經常澆施硫酸亞鐵溶液,會使土壤中硫及有效鐵成分過多,使植物中毒,可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鈉0.14克,硫酸亞鐵(化學純)0.1克,混合溶入500毫升自來水中,進行葉面噴施,葉片正、背面均要噴及,3天1次,持繼數次,可獲得良好效果。
杜鵑花灰霉病
1、症狀:灰霉病發生於杜鵑的葉和花部。凍害常是葉部發病的誘因。春季,在室內外栽培的杜鵑的花部常感染灰霉病。發病初期,花瓣上出現壞死斑點,擴展委快,並相互連接形成大型病斑。在濕度高的條件下,病部產生大量灰色的分生孢子層,灰霉病因此而得名。
2、病原: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ex Fr.]屬半知菌亞門。病原菌的子實體從菌絲或菌核生出。分生孢子梗叢生,灰色,後轉褐色,分生孢子卵形。其有性世代富氏葡萄孢盤菌[Botryotinia ****eliana (de Bary) Whetze],屬子囊菌亞門。
3、防治措施:①加強栽培管理,防止凍害,減少病害發生。②室內培養杜鵑要注意通風,不要過於濕潤。③日常管理中,發現病葉、病花,應及時摘除燒掉。④必要時用50%氯硝胺1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液等葯劑噴灑防治。

熱點內容
女友說七夕 發布:2025-07-29 04:21:05 瀏覽:114
賀年花藝 發布:2025-07-29 04:20:58 瀏覽:350
製作花卉標簽 發布:2025-07-29 04:13:49 瀏覽:491
葉聖陶海棠 發布:2025-07-29 04:13:48 瀏覽:533
張植綠大尺度作品 發布:2025-07-29 04:05:56 瀏覽:605
百合花透視 發布:2025-07-29 04:00:58 瀏覽:976
lol白色情人節限定皮膚 發布:2025-07-29 04:00:51 瀏覽:552
紙質木蘭花 發布:2025-07-29 03:55:05 瀏覽:539
十一節蘭花 發布:2025-07-29 03:54:32 瀏覽:198
有櫻花的網名 發布:2025-07-29 03:41:14 瀏覽: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