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茉莉花產業種植
Ⅰ 福建產區的茉莉花茶的產量是多少
在全省80個市、縣、區中有26個市、縣、區產花。1997年共種植茉莉面積3434.8公頃;產花17104噸。分布在福州、寧德、南平、三明等地,主產區為閩侯縣、長樂市、福州市轄區、蕉城區、政和縣等。
福州市郊及閩侯、長樂兩縣市為傳統的福州茉莉花茶產區,鮮花產量佔全省的43%。茉莉花是福州市的市花。福州是我國茉莉花茶的發祥地,所產的茉莉花茶,既有烘青香高味爽、又有茉莉鮮花的濃郁花香,使茶味花香融為一體,形成獨具地域品質特徵的福州茉莉花茶。
1997年福建茉莉花平均產量4980千克/公頃,但在1980年福州市郊新店的茉莉豐產園,產鮮花高達11100千克/公頃;1984年將樂縣城區的和平村也曾創產量13800千克/公頃的高產記錄,從而說明福建茉莉增產潛力還很大。然而,隨著沿海經濟開發區的擴大,部分茉莉花園被圈用、改植,更受於市場經濟所左右,農村勞力流向城市,採花工資、窨制費用劇升,導致大量茶坯紛紛改運廣西。從1992年開始,福建茉莉花和花茶生產逐漸萎縮。另一方面,地處閩北山區的政和縣、松溪縣農村,近年來種植茉莉的積極性很高。政和縣提出要建成福建最大的茉莉花生產基地。該縣石屯鎮2001年春已擴種茉莉46.7公頃。松溪縣規劃在五年內每年擴種茉莉133.3公頃。再現了福建茉莉的復興希望。福州茶廠的中莉牌「茉莉閩毫」榮獲2001年全國優質茉莉花茶評比金獎。
Ⅱ 福州市茉莉花茶保護規定
第一條為了加強茉莉花茶的保護,傳承福州茉莉花茶文化,促進茉莉花茶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根據《福建省促進茶產業發展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用於制茶的茉莉花種植、茉莉花茶加工製作、茉莉花茶品牌保護等適用本規定。第三條市人民政府和茉莉花茶產區的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將茉莉花茶的保護和產業發展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並安排專項資金用於茉莉花種植基地建設、茉莉花茶標準的制定和推廣實施、品牌文化宣傳等。第四條市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和茉莉花茶產區的縣(市、區)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轄區內茉莉花茶的保護管理工作。
國土資源、城鄉規劃、財政、文化、工商、質量技術監督、環境保護、人力資源、旅遊等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職責分工,共同做好茉莉花茶的保護工作。第五條市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市城鄉規劃、國土資源、文化、質量技術監督等行政主管部門根據相關規劃和茉莉花茶保護需要,就茉莉花種植、茉莉花茶製作工藝、品牌保護等內容編制茉莉花茶保護專項規劃,報經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第六條市人民政府應當在適宜種植茉莉花的區域內劃定種植基地,並發布公告。茉莉花種植基地實行分級保護,分為一級種植基地和二級種植基地。
茉莉花種植基地由市人民政府統一設立保護標志。第七條茉莉花一級種植基地,除涉及公共利益的省級以上重點建設項目外,不得徵收;茉莉花二級種植基地,除涉及公共利益的市級以上重點建設項目外,不得徵收。徵收茉莉花種植基地的,應當徵求市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意見,依法辦理徵收手續。
徵收茉莉花種植基地,應當先按照基地相應等級補足種植面積,方可徵收。第八條鼓勵茉莉花茶生產經營企業對茉莉花種植基地的基礎設施進行建設和改造,並可以建設與茉莉花茶生產經營相關的配套附屬設施,其用地面積不超過基地面積的百分之三,且最多不超過一公頃。第九條在茉莉花種植基地內禁止下列行為:
(一)破壞或者擅自移動茉莉花種植基地保護標志;
(二)傾倒、堆放和處置廢棄物;
(三)挖沙、取土;
(四)侵佔或者損壞茉莉花植株;
(五)侵佔或者損壞茉莉花種植基地的基礎設施;
(六)其他侵佔、破壞茉莉花種植基地的行為。
禁止在茉莉花種植基地及其周邊建設污染環境、損害茉莉花種植的項目。第十條市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古茉莉花植株的保護管理工作,組織資源調查,建立檔案,對有代表性的古茉莉花植株實行掛牌保護。第十一條支持對茉莉花種質資源進行挖掘、徵集、保護和研究。
支持建設茉莉花良種繁育基地,加強引進和推廣茉莉花優良品種資源的工作。第十二條茉莉花種植應當推廣使用生物有機肥和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禁止使用劇毒、高毒、高殘留農葯。第十三條鼓勵茉莉花茶生產企業設立科技研發、推廣機構,推進茉莉花茶科技創新研發和成果轉化項目。第十四條支持依法成立的茉莉花茶行業協會開展相關活動,規范行業行為,加強行業自律和人才培養,引導茉莉花茶生產經營者依法誠信經營。第十五條市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教學科研機構和茶葉技術推廣機構應當加強茉莉花茶製作技藝傳承人的培養。
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人力資源行政主管部門開展茉莉花茶加工、評茶、茶藝等職業技能培訓及鑒定。第十六條鼓勵茉莉花茶傳統製作技藝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對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名錄的茉莉花茶製作技藝給予保護,對傳承人給予獎勵和資助。支持傳承人通過帶徒授藝等方式傳承優秀的茉莉花茶製作技藝。第十七條鼓勵茉莉花茶品牌建設,對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福建省著名商標、中華老字型大小的,以及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農產品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的,應當給予保護、獎勵。第十八條以福州所產茉莉花和烘青綠茶為原料,按照福州傳統工藝經四窨一提及以上加工製作而成的茉莉花茶,可以依照相關規定申請使用「福州茉莉花茶」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
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的福州茉莉花茶產品應當統一標識。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偽造、冒用專用標志,或者使用與專用標志相近的名稱和標志。
福州茉莉花茶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的使用單位,應當按照地理標志產品有關標准加工製作福州茉莉花茶,確保原料產地、加工工藝、場所、產品質量符合標准要求,並建立原料收購和產品生產、銷售台賬。
Ⅲ 福州茉莉花茶再添世界級「金名片」
“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申遺成功
福州茉莉花茶再添世界級“金名片”
福州茉莉花茶再添一罩慎張世界級“金名片”!北京時間29日晚,“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項目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7屆常會上通過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該項目包昌嘩括我省的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藝、武夷岩茶(大紅袍)製作技藝、鐵觀音製作技藝、福鼎白茶製作技藝、坦洋工夫茶製作技藝、漳平水仙茶製作技藝等6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由此,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藝成為 福州市 首個“世界級”非遺項目。
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藝是用特種工藝造型茶或經過精製後的綠茶茶坯,與茉莉鮮花窨制花茶的傳統工藝,始創於宋,成於明,盛於清,距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2014年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經過1000多年的摸索,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藝越發精進:從茶坯粗製、精製和伺花、茶花拼和(窨花)、靜置通花、收堆復窨、茶花分離(起花)、轉窨或提花到勻堆裝箱,環環相扣。製成後,茶香與茉莉花香交互融合,有“窨得茉莉無上味,列作人間第一香”的美譽。而以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藝為代表的花茶製作技藝,也成為“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和中國數千年來傳統制茶技藝的典型代表,極具歷史、文化、工藝和經濟價值。
如何讓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藝“活”起來?近年來,福州市出台多項政策,在支持茉莉花種植、花茶加工、園區建設、三產融合、科技創新、品牌宣傳等方面,形成保護福州茉莉花茶及工藝、支持福州茉莉花茶產業發展的政策體系。
在傳承傳統窨制工藝的基礎上,福州市還鼓勵更多的創新工藝,調動茶農、花農和專業技術人員學習鑽研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藝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福州茉莉花茶傳統工藝傳承人、傳承大師賽每兩年舉辦一次,至今年已是第七屆,累物迅敬計授予28人“福州茉莉花茶傳統工藝傳承大師”榮譽稱號,並推薦其中的18人分別入選國家、福建省、福州市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名錄。
Ⅳ 福建種植茉莉花都有那些補貼
1、支持茉莉花基地建設:對面積達5畝以上的新植茉莉花基地,給予一次性補助3000元/畝;對新建面積達到5畝以上且保護種植15種以上(含15種)茉莉花品種的種質資源圃,給予一次性獎勵10萬元;鼓勵福州茉莉花茶生產企業在閩江、烏龍江兩岸認種認養茉莉花。
2、支持綠色生態茶園建設:對按照《福建茶葉綠色發展技術規程》進行建設且面積達到100畝以上的綠色生態茶園,給予一次性補助1000元/畝,單個主體補助金額最高不超過段指50萬元。
3、支持茉莉花茶加工提升:大力培育福州茉莉花茶龍頭企業,推廣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合作模式,帶動發展茉莉花茶加工;對福州茉莉花茶生產企業當年度新購置並投入使用的茉莉花茶生產加工等設備,按新增投資額的30%給予補助,單個企業當年度補助金額最高不超過100萬元。
4、支持茉莉花茶產業園建設:對閩清縣等地的福州茉莉花茶產業園基礎設施建設,以先建後補的方式,按實際投資額的30%給予補助,單個園區補助金額最高不超纖消過1000萬元。
5、支持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鼓勵茶旅融合發展,對創建國家3A級及以上旅遊景區的福州茉莉花茶生產企業,給予一次性獎勵30萬元;對福州茉莉花茶電商年銷售額達到300萬元、500萬元、1000萬元以上的生產企業,分別給予一次性獎勵10萬元、20萬元、30萬元。
6、支持茉莉花茶品牌宣傳及標准制訂:安排專項資金用於實施福州茉莉花和茉莉花茶整體品牌形象塑造工程,支持開展福州茉莉花茶神州行活動;對福州茉莉花茶生產企業自主參加國際展會和國家級、省級政府部門、省會城市主辦的各類展會,給予展位費80%的補助;安排專項資金支持福州茉莉花茶生產企業制(修)訂福州茉莉花茶標准和福州茉莉花衍生產品標准;支持帝封江等各類形態的茉莉花主題公園建設。
7、支持茉莉花茶科技創新:安排專項資金用於支持福州茉莉花茶生產企業開展產業基礎研究和新產品(茉莉花及茉莉花茶衍生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發,對項目新獲得國內發明專利的,給予一次性獎勵5萬元/項。
8、支持設立茉莉花茶專營店:支持福州茉莉花茶生產企業在三坊七巷、鼓嶺、上下杭、煙台山景區內開設福州茉莉花茶專營店,按店面租金的30%給予補助,單個店面補助金額最高不超過20萬元/年。
9、支持茉莉花茶生產企業拓寬融資渠道:發揮福州市農業產業化重毀燃知點龍頭企業政府基礎風險金作用和各級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增信功能,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福州茉莉花茶生產企業的信貸支持,提高貸款授信額度;引導綠色生態基金對接優質福州茉莉花茶生產企業,持續拓寬企業融資渠道。
Ⅳ 福州茉莉花種植的水源
福州茉莉花種植的水源:福州茉莉種植在江邊濕地仿伍沙洲,以江水為水源。福州是茉莉圓大汪花茶起源地。福州地區閩江下游及其支流,形成大橘仔小溪流縱橫交錯的江河水系,閩江幹流穿過市區,河面寬闊、河床平緩,沿岸沉積的沖積土濕潤肥沃,透水性強,適宜茉莉生長。
Ⅵ 福州茉莉花茶的概況
福州自古就出產名茶,1700年前,就有四溢盅盤等吃茶器皿,方山露芽、鼓山柏岩茶成為唐朝以後皇家貢茶。2000年前的漢朝,福州開始種植茉莉花,古人認為茉莉玉骨冰肌,有淡泊名利之意,乃國色天香中的「天香」。北宋時,由於中醫局方學派對香氣和茶保健作用的充分認識,引發香茶熱,古人發現茉莉有著安神、解抑鬱,中和下氣的功效,福州作為茉莉花之都,茉莉花茶因此誕生,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林則徐稱福州為煎茶勝地。到清朝咸豐年間,由於福州在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慈禧太後對茉莉花有特殊的偏愛,福州茉莉花茶逐漸成為貢茶。「茉莉花茶」是中國特有的,尤以福州窨制的最為著名。福州獨特的自然條件適合茉莉花生長與發育,所產的茉莉花清香,窨制的「茉莉花茶」品質特好,名聞遐邇。
福州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福州茉莉花茶這一千年產業的發展。2008年1月,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對福州茉莉花茶核發地理標志證明商標,2009年9月,國家質檢總局通過對福州茉莉花茶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2010年以茉莉花茶聞名的「瓊花玉島」福州市倉山區成為中國茶葉百強縣,有福建春倫茶業集團有限公司等幾家福州花茶企業進入中國茶葉百強前列。在2011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中,福州茉莉花茶品牌價值18.27億元,位列十強。2010年,福州轄區茉莉花種植面積1.8萬畝,輻射周邊面積1.3萬畝,茶葉面積13.5萬畝,茉莉花茶產量3.3萬噸,產值25.2億元,福州茉莉花茶由福州港出口2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0多噸,出口創匯1363萬美元。
2011年10月23-24日,由國際茶葉委員會、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福州市人民政府主辦,福州市農業局、福州海峽茶業交流協會、福建春倫茶業集團承辦的「2011國際茉莉花茶發源地」會議在福州召開。會議中國際茶葉委員會授予福州市「世界茉莉花茶發源地」稱號。
2012年10月10日—12日,由國際茶葉委員會、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福州市人民政府主辦的世界茉莉花茶文化鼓嶺論壇在福州召開。會上,國際茶葉委員會授予福州茉莉花茶「世界名茶」稱號,這也是自2011年福州市榮獲「世界茉莉花茶發源地」稱號之後,福州茉莉花茶再獲國際級殊榮。
Ⅶ 福州茉莉花茶,又紅了隨筆散文
福州茉莉花茶,又紅了
白色的茉莉花會變紅嗎?當然會!只不過,此「紅」非彼「紅」也。
2012年4月底,福州海峽茶葉交流協會會長吳依殿應國際茶葉委員會邀請,前往英國參會。作為市級茶葉協會會長,這是一個破格的邀請。而吳被另眼相看的理由之一,是2011年10月福州被國際茶葉委員會認定為「世界茉莉花茶發源地」。
被世界認可、重新在首都高端茶葉會所走紅,標志著沉寂了二十餘年、幾乎走向沒落的福州茉莉花茶開始重拾昔日輝煌。
僅用了一年的光陰,福州海峽茶葉交流協會終於可以驕傲地向全世界宣稱:茉莉,又紅了。
作為福州的市花,茉莉在福州已經開放了2000多年。宋朝時,茉莉與茶終於「纏綿」。到了清朝末年,福州已成為全國花茶生產中心與集散地,福州茉莉花茶更是蜚聲海內外。由於福州茉莉花茶獨特的品質,改革開放前,我國出口的茉莉花茶100%為福州生產,同時福州茉莉花茶還占內銷份額的40%左右,可謂無人不知,從基辛格到尼克松都說好,其香氣被外國政要稱為「中國春天的氣味」。
「當時是憑票供應啊,限量,你去郵局郵寄不能超過兩斤的。頂級的茉莉花茶,一斤8元,當時月工資才30多元,可以和今天的大紅袍媲美。」福州海峽茶葉交流協會的'張建勝回憶往事,無限感慨。那時也是茉莉花茶產業效益的高峰時期,據稱一畝茉莉花的收益不僅可以解決一家人的生計,連嫁女娶媳婦都能輕松搞定。
到了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福州花茶加工廠有近千家,茉莉花茶年加工量接近8萬噸。那些年,大紅袍還沒流行,福州茉莉花茶笑傲全國,成為福州的重要產業之一,外地人來榕參觀,福州茉莉花茶加工廠是經典景點。在巔峰時期,福州的茉莉花種植號稱達到10萬畝,以福州南台島一帶最為密集,被稱為「瓊花玉島」。
也就是這個時候,福州茉莉花茶進入了由盛轉衰的時期。福州的茉莉花茶之所以與眾不同,與其獨特的茉莉花品質息息相關。然而隨著城市化的進程,茉莉花種植基地被佔用,再加上產品製作工藝缺乏創新、文化資源挖掘不夠、品牌宣傳不足、消費觀念引導不到位等問題,茉莉花茶昔日光環逐漸淡去。
為重拾茉莉花茶昔日輝煌三個措施推動整體營銷
為了改變福州茉莉花茶市場日益低迷的局面,2011年,在福州市委的直接推動下,福州海峽茶葉交流協會成立,其核心使命就是重拾福州茉莉花茶的昔日輝煌,福州市原副市長吳依殿成為首任會長,協會作為溝通政府部門與企業之間的橋梁,與福州眾多茶葉企業一道,開始了福州茉莉花茶的復興之旅。
首先,是保護茉莉花最適宜種植區域,鼓勵茉莉花種植。「我們鼓勵農戶種植茉莉花,並且由政府給予補貼。現在茉莉花種植面積在擴大,有1.3萬畝。花價也上來了,17元一斤,所以農戶的積極性就提高了。「吳依殿說。
其次,是「打假」。在福州茉莉花茶上狠抓質量。當年福州茉莉花茶到頂峰時期,有茶企上千家。數量雖多,產品質量卻逐漸下降。「不是所有在福州賣的茉莉花茶,都可以稱為『福州茉莉花茶』。真正的『福州茉莉花茶』,必須是在福州這個產地出來的茉莉花和茶,按照福州傳統工藝製作的,因為這個土壤氣候和製作工藝都是獨特的,品質是有區別的。」
再次,是鼓勵茉莉花茶工藝的創新,培植壯大龍頭企業來帶動整個產業的發展。九峰茗茶是福州茶葉行業的龍頭企業之一,在傳統茉莉花工藝基礎上,九峰茗茶創新性地將茉莉花與紅茶結合,孕育了福州茉莉花茶的當代新品「九峰茉莉紅」,其獨特的口感和一如既往的香氣很快擄獲了傳統茉莉花茶消費者和當下紅茶追捧者的「芳心」。
「協會對我們很支持,提供了很多全國性的信息和交流平台,我們在福州的門店配送遇到一些手續問題,也是協會幫我們和政府部門協調解決。」九峰茗茶負責人葉濟德說。在內部整合之後,福州海峽茶葉交流協會帶領以「九峰茉莉紅「為代表的福州茉莉花茶企業開始了「福州茉莉中國行」的整體品牌營銷之路,向各地展示煥然一新的茉莉花茶,宣傳其悠久的歷史文化背景。
福州茉莉花茶申遺成功重登茶葉高端市場
通過不斷積極展示、交流和爭取,2011年10月,國際茶葉委員會授予福州市「世界茉莉花茶發源地」稱號;2011年11月,福州茉莉花茶獲得「國家地理保護標志」;2011年12月,福州茉莉花茶申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獲得通過。
福州茉莉花茶其不可復制的獨特性獲得各方認可,從遺忘中走出,特殊的地理因素和歷史沉澱使其再次成為福州的一張文化名片。2012年1月,360克的頂級福州茉莉花茶拍出了10萬元的天價。「這標志著福州茉莉花茶重新進入高端市場。」福州海峽茶葉交流協會的張建勝透露,當茉莉花茶在南方市場式微,福州本土茉莉花茶市場低迷時,很多企業都去了北方,而現在很多企業又回來開店了。
九峰茗茶的負責人葉濟德說,2002年自己在福州開始創業,前些年在全國各地鋪設渠道,發現茉莉花茶在北方其實有很深厚的市場基礎,尤其在北京,福州茉莉花茶過去的影響力很大。當他決定順應市場潮流,嘗試將現在流行的紅茶元素和傳統茉莉花工藝結合,意想不到的效果產生了。「我們是做連鎖店的,各品種的茶都有,但是現在,這款『茉莉紅』是我全國200多家門店最重要的招牌產品,茉莉紅的銷售額已經佔到20%左右。」葉濟德說。「如果在北京站穩了腳,接下來對全國市場都有很大的影響。」葉濟德說。
看起來,福州茉莉花茶已經恢復了幾分當年紅火時候的風采,復興之旅並不遙遠,但是吳依殿並不敢掉以輕心。「協會成立一年還沒到,要做的事情還很多,現在福州茉莉花茶的專業人才還很匱乏,技師、品茶師的水平參差不齊,接下來我們要協調企業,整合行業資源,為企業定向培養一批專業人才。」文/王凌文
Ⅷ 福州茉莉花茶的介紹
茉莉花茶又來稱茉莉香片,是漢自族傳統名茶,由漢族茶農創制於宋代。有「在中國的花茶里,可聞春天的氣味」之美譽。花茶屬於再加工類茶,而茉莉花茶又是眾多花茶品種中的名品。茉莉花茶是將茶葉和茉莉鮮花進行拼和、窨制,使茶葉吸收花香而成的。茉莉花茶使用的茶葉稱茶坯,一般以綠茶為多,少數也有紅茶和烏龍茶。據文獻記載,福州茉莉花茶的源頭可追溯至兩千年前的漢代。把茉莉花香與茶香交織在一起,是福州人又一智慧的創造,生產出的茶葉深受人們喜愛。福州市委、市政府從地理標志、產業聯盟、品牌運作、整體宣傳等方面,傾力打造世界茉莉花茶之鄉。不僅恢復了優質茉莉花生產基地,還制定統一的質量標准,提升福州茉莉花茶產業整體水平。2014年,在義大利羅馬舉行的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重要農業遺產理事會和研討會上,福州茉莉花種植與茶文化系統入選「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申遺成功讓福州茉莉花茶企業激動不已,這塊「世界級」的金字招牌將促進茉莉花茶出口實現新的飛躍。
Ⅸ 福建產地茉莉花茶一棵花也沒有
茉莉花茶是福州的特產,在閩侯有大片的茉莉花基地。閩侯縣茉莉花種植面專積達211公頃,福建屬茉莉花種植面積約2000公頃。然而2000公頃茉莉花顯然不能滿足茉莉花茶企業的需求。「目前福州市已決定今後3年在閩江沿岸、倉山、閩侯、連江、長樂、永泰等地發展茉莉花基地666公頃,並建立茉莉花種植資源圃及苗木繁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