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百科 » 膠州茉莉花

膠州茉莉花

發布時間: 2023-03-17 23:15:59

㈠ 東北秧歌的表演形式是什麼

如東北地區秧歌旁簡調,在營口、撫順一帶流傳的,俗稱「秧歌柳子」,多在秧歌表備顫演的開場時歌唱,有《鬧五更》、《放風箏》、《茉莉花》等數十首常用小調和《王婆罵雞》、《鋸大缸》、《瞎子觀燈》、《張生戲鶯鶯》等十多首說唱性小曲,音樂風格高亢、潑辣、熱情。河北地區秧歌調,在冀東地區流傳的,俗稱「秧歌綹子」,曲目數十種,大部分是當地流行的民間小調歌曲,冀中地區流傳的,曲目亦有50餘種,代表曲目有《借女孝》、《崔光仿啟敗瑞打柴》等,具有說唱音樂唱腔特色;冀西張家口一帶流傳的,曲調構成比較復雜,當地有「九腔十八調」之說,音樂風格朴實、抒情。山東地區秧歌調以流傳北部平原的「鼓子秧歌」和流傳膠東半島的「膠州秧歌」和「海陽秧歌」為代表。

㈡ 膠州哪有賣茉莉花種的

古城裡邊有賣花的。

㈢ 東北音樂的特點有什麼

東北民歌的特點一般音調比較高亢嘹亮,旋律寬廣,氣韻悠長,聲音運用上也比較剛直。

由於地理、語言、生活習性養就了東北人豪爽的氣質,在民歌中往往得以充分體現。東北民歌中有些曲調是受地方戲二人轉唱腔的影響,所以顯得非常富有地方色彩,生動活潑,反映了勞動人民開朗的性格和豐富的生活情趣。

《東北風》、《月牙五更》、《搖籃曲》及《小拜年》已成為具有東北代表性的民歌,久唱不衰,深受人們的喜愛。隨著時間的推移,東北民歌也越來越顯示出它獨特的藝術風格及魅力。

(3)膠州茉莉花擴展閱讀:

東北民歌表達了東北人民勇敢的精神、勤勞的作風及火熱的情懷。它凝聚著東北人民的智慧,是關東人民的傑作,東北民歌在我國的民間歌曲中佔有重要地位,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東北民歌王郭頌繼承豐富和發展了東北民間音樂,賦予它鮮明的時代特徵和新的生命。同時,他又通過自己獨具特色的演唱,把東北民歌和具有東北地域風情的創作歌曲介紹給了全中國乃至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的人民,使東北地區的音樂在中國和世界音樂園地里更為光彩奪目。

傳統音樂的五大類(即民歌、歌舞音樂、說唱音樂、戲曲音樂、民族器樂)從來都是互相影響和吸收,互相豐富互相促進的關系。但從基本的方面看,民歌又是其他各種音樂的基礎。東北民歌也影響促進了東北的二人轉、東北大秧歌。兩者都從民歌中吸取材料。

㈣ 柳樹和迎春花的結構、、!

柳樹
學名:Salix babylonica
別名:水柳、垂楊柳、清明柳
科名:楊柳科
開花月份:不知
原產地:中國大陸南方
有無毒性:有
用途:不知
葉 :形狀為缐狀披針形或狹披針形,長約6~14cm,寬約5~11公釐,邊緣有細鋸齒。
花 :每年的2~3月開花,花序是屬於葇荑花序,雄花序長2~4cm,雌花序長約2cm。
果實:蒴果。
種子:上面有毛。
其它特性:落葉大喬木,柳枝細長,柔軟下垂,性喜濕地,高可達20 -30 公尺,徑50 -60 公分,生長迅速;樹皮組織厚,縱裂,老齡樹干中心多朽腐而中空。枝條細長而低垂,褐綠色,無毛;冬芽線形,密著於枝條。葉互生,線狀披針形,長7 -15 公分,寬6 -12 公釐,兩端尖削,邊緣具有腺狀小鋸齒,表面濃綠色,背面為綠灰白色,兩面均平滑無毛,具有托葉。花開於葉後,雄花序為葇荑花序,有短梗,略彎曲,長1 -1.5公分。果實為蒴果,成熟後2 瓣裂,內藏種子多枚,種子上具有一叢綿毛。插枝繁殖。台灣,約於明朝末年時引進,迄今已有三百餘年歷史。對空氣污染及塵埃的抵抗力強,適合於都市庭園中生長,尤其於水池或溪流邊。
有毒部位:葉及皮。
中毒症狀:誤食後引起冒汗、口渴、嘔吐、血管擴張、 耳鳴、視覺模糊,嚴重時呼吸困難、昏睡 終日、喪失知覺、呼吸深而慢、脈博則變 快等症狀。
柳樹分垂柳和旱柳。垂柳又叫楊柳,為落葉喬木;旱柳又稱杞柳,亦為河柳,是落葉灌木。柳樹枝柔韌,葉狹長,春天開黃綠色花,種子上有白色毛狀物,成熟後隨風飛散。柳可以進行無性繁殖,以須柳根生長為主。 「無心插柳柳成萌」,柳樹無與倫比的適應性使之成為我國古往今來國土綠化最普遍的樹種 之一。許許多多的須根深深地扎在泥土裡,伸向四面八方,緊緊地擁抱大地,為主幹提供豐富的營養。柳樹沒有松樹的偉岸挺拔,也不像楊樹那樣正直不屈。主幹通常在二三米處就長出分枝,光滑柔軟的枝條狀若絲絛,紛披下垂。柳葉是單葉互生,葉片狹長但寬窄相宜,形如少女細長的眉毛,正如「鞭蓉如面柳如眉」。
柳樹是我國的原生樹種,據考證,在第三紀中新世的山旺森林裡即有柳屬。山東青島地 區孢粉分析得知,「在距今11000~8500年間,青島膠州灣附近就有柳屬植物。」柳樹也是 我國被記述的人工栽培最早、分布范圍最廣的植物之一,史前甲骨文已出現「柳」字。
阿斯匹林是人類常用的具有解熱和鎮痛等作用的一種葯品,它的學名叫乙醯水楊酸。阿斯匹林的發明起源於隨處可見的柳樹。在中國和西方,人們自古以來就知道柳樹皮具有解熱鎮痛的神奇功效。
在中葯里,柳樹入葯亦多顯功效。
柳絮:亦名柳子,性涼柔軟,作枕芯有安神催眠之功。若將柳絮研細,可治療黃疸、咯血、吐血、便血及女子閉經等,外用尚可治牙痛。
柳葉:柳葉功同柳絮,它含有豐富的鞣質,有清熱解毒、利濕消腫之功。水煎服可治療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膀胱炎、腮腺炎、咽喉炎。搗爛外敷,可治療足跟疼痛。
柳枝:柳枝是中醫傳統的接骨妙葯。水煎服,可治療冠心病、慢性支氣管炎、尿路感染、燒燙傷等,水煎熏洗,對風濕性、類風濕性關節炎有明顯療效。
柳根:能祛風利濕、消腫止痛,可治療乳癰、牙痛、中耳炎、黃疸等疾病,酒煮飲服,其祛風、消腫、止痛作用更佳。
柳皮:能除痰明目、清熱祛風,水煎熏洗尚可治療疥癬頑疾。
柳屑:是柳樹蟲蛀孔中的蛀屑,煎水洗浴或炒熱布包溫熨,可治療癢疹、皮炎。
迎春花
學名:Jasminum nudirlorum
英名:Winter Jasmine
別名:迎春、金腰帶、雲南迎春、大葉迎春 、常綠藤狀灌木、迎春柳
科屬 木犀科、茉莉屬
科名:木樨科 、半常綠灌木
特徵:
落葉灌木。老枝灰褐色,嫩枝綠色,枝條細長,四菱形。葉對生,小葉3枚或單葉。花著生葉腋,黃色,花冠5裂,先葉開放,具清香。花期3-5月,可持續50天之久。漿果黑紫色。同屬可供觀賞的有探春(J.florim):花期5月。葉互生。雲南黃素馨(J.mesnyi)
高可達5米,分枝很多,枝條直立或彎曲,小枝綠色有四稜角,常呈拱形,紛披下垂。奇數羽狀復葉,小葉3-5枚,小葉呈橢圓狀卵形,邊緣有細毛。花著生上年生枝條的葉腋,有綠色苞片,花冠六裂片,黃色,於早春2-3月先葉開花(先花後葉),故名迎春花。
原產於我國北方,主要分布在華北、遼寧、陝西、山東等省。迎春花較耐寒,喜陽光,耐旱但不耐澇。繁殖以分株、壓條、扦插為主。多用來布置花壇,點綴庭院,是重要的早春花木。
別名小黃花、金腰帶、清明花、金梅花
來源木犀科茉莉花屬植物迎春Jasminum nudiflorum Lindl.,以葉及花入葯。春季採花,夏季采葉。鮮用或曬干。
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枝條細長,呈拱形下垂生長,長可達2m以上。側枝健壯,四棱形,綠色。三出復葉對生,長2—3cm,小葉卵狀橢圓形,表面光滑,全緣。花單生於葉腋間,花冠高腳杯狀,鮮黃色,頂端6裂,或成復瓣。花期3-5月,可持續50天之久。
生態習性
喜光,稍耐陰,略耐寒,怕澇,在華北地區和鄢陵均可露地越冬,要求溫暖而濕潤的氣候,疏鬆肥沃和排水良好的沙 質土,在酸性土中生長旺盛,鹼性土中生長不良。根部萌發力強。枝條著地部分極易生根。
繁殖方法
多用扦插。選1年生枝條,剪成15cm長,在整好的苗床內灌透水,水滲後即可扦插。也可干插,即在整好的苗床內扦插後灌透水。扦插可在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或春季進行。生根後分栽,亦可分株或壓條繁殖。
栽培與造型
迎春在1年生枝條上形成花芽,第二年春季開花,因此在每年花謝後應對所有花枝短剪,促使長出更多的側枝,增加著花量,同時加強肥水管理。
高幹迎春的培育
可選胸徑2cm以上的水臘苗,早春萌動時在lm處或選一定的高度進行腹接。采當年生迎春枝長8—l0cm作接穗,進行嫁接。接後用薄膜綁緊,套塑料袋,成活抽枝後逐漸將袋撕破透氣放風煉苗,並摘心促抽側枝,培育冠形。
適生范圍
原產我國華南和西南的亞熱帶地區,南方栽培極為普遍,華北、河南均可生長,鄢陵全縣均有栽培生產。
園林用途
迎春枝條披垂,早春先花後葉,花色金黃,葉叢翠綠,園林中宜配置在湖邊、溪畔、橋頭、牆隅或在草坪、林緣、坡地。房周圍也可栽植,可供早春觀花。花、葉、嫩枝均可入葯。

㈤ 請問誰知道膠州大秧歌新的伴奏曲 哪裡有啊

膠州秧歌的伴奏曲有:春天的搖籃、茄缺首大老婆組合、秋蟬鳴、鵲橋仙、貨郎擔、晚歸、迎春花、抬顫數花轎、茉莉花、十里送君、桃花開、太陽出來了、挑擔忙、往事綿語、小貓釣魚、秋扮清螂、中秋人靜時、相約怨晚、嫂扭步、打鞦韆等

㈥ 橫縣歷史故事

一、橫縣茉莉花的歷史記載

橫縣種植茉莉花歷史悠久,相傳有六七百年歷史。在橫縣民間,祖祖輩輩流傳著有關茉莉仙子的美麗傳說,但真正有文字可考,始於明代。

明代橫州州判王濟在《君子堂日詢手鏡》中寫道:「(橫縣)茉莉花甚廣,有以之編籬者,四時常花。」在明版《橫州志·物產》中也能找到類似記載。明朝詩人陳奎寫了這樣一首詩:「異域移來種可誇,愛馨何獨鬢雲斜;幽齋數朵香時泌,文思詩懷妙變花。」詠的就是茉莉花。

二、廣西橫縣下雪歷史記錄

查不到。

歷史:漢語詞語,含義有三: 1.記載和解釋作為一系列人類進程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 2.沿革,來歷。

3.過去的事實。 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映射。

如果僅僅只是總結和映射,那麼,歷史作為一個存在,就應該消失。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發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

[1] 歷史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展,是人類文明的軌跡。

三、橫縣的名勝古跡、歷史文化、風土人情等有哪些

旅遊九龍瀑布群,景區位於縣城之北、離縣城48公里九龍瀑布距南寧118公里。

海拔1140米的大聖山的南麓,以山雄瀑奇、谷幽林茂的英姿在廣 *** 樹一幟。公園地質古老,砂岩峰林雄偉俊秀,海拔多為400至700米。

林中植被繁茂,植物達960種,古木奇卉繁多;野生動物150多種,當中不乏珍稀。公園里溪谷縱橫,大小瀑布20多處,匯成群、奇、壯、美的大觀。

在2.5平方公里內分布著十多條落差30多米,寬20多米不等的瀑布。瀑布以"群"為特色,相距100-300米。

主要景點有:群龍迎賓、雙龍戲珠、紫龍相會、九龍入宮、龍女吐珠、神龍慶殿、白龍山潭、金龍垂涎、青龍點水、環觀林海、密林探幽、赤壁列陣、龍狗巡山等。西津湖,西津湖旅遊風景區位於橫縣縣城西南,因運畢西津水電站而得名,離縣城5公里,距離廣西首府南寧120公里。

湖東西長100多千米,南北一般寬1400米,水面積達240平方千米。2005年西津湖旅遊風景區通過了首批「廣西工業旅遊示範點」評審,2006年通過了「全國工業旅遊示範點」、「國家AAA級景區」評審,同時該景區又是南寧市科普教育基地、橫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寶華山,橫縣寶華山,因其位於縣城的南面3公里,所以當地人稱之為「南山」,即橫縣南山。《橫州志》載:"山聳而奇,靈而秀,郁蔥而偉麗,泓清而泉洌。

"寶華山是縣內除烏蠻山外又一座集自然風光與名勝古跡於一體的山腔謹峰。其因建有應天寺,且傳說明代建文帝靖難後在山中隱居15年而馳名史學及宗教界,歷代遊人均以一睹明皇聖跡為快。

「寶華朝煙」素列「橫州八景」,與山中的森林珍稀、應天寺、猴子岩、仙人井及登頂遠眺同為游歷此山主要的觀賞內容。伏波風景區地處雲表站南東3公里,由鬱江北岸的伏波廟和鬱江南岸的伏波灘,距縣城30公里。

伏波廟始建於東漢後期,重修於北宋中期。南北依次建鍾鼓樓、牌樓、前殿、祭壇、中殿、迴廊、後殿。

整個建築布局嚴謹,雄偉庄嚴。伏波廟是珠江流域同類建築中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者。

廟原佔地33330平方米,面積936.7平方米,由南至北依坡勢逐建鍾樓、牌樓、前殿、中殿、迴廊、祭壇、後殿七大部分。其中,迴廊與殿堂以小院相連,構成一完整的整體,在空間上收到高低錯落、虛實對伍悄基比的藝術效果。

屋檐斗拱是廟中令人矚目的建築工藝之一,各類柱、座、梁、桿、門、窗、屋脊的木、石、漿類雕飾及院落山牆、屋牆的壁畫也不愧為廟中傑出的藝術產物。伏波灘,指橫縣的東部鬱江下游的一個十里長灘,與伏波廟隔江相望。

1944年的隆冬,橫縣自衛第一大隊370人、東區自衛聯隊376人和鎮江鄉、北區的自衛隊與日軍華南方面軍獨立步兵第24大隊200多人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斗,最後共擊斃擊傷日軍近100人,日軍大隊長度部市藏中佐被擊斃。六景泥盆系剖面是我國著名的泥盆系標准剖面,也是世界著名的泥盆系標准剖面。

它位於橫縣西北部的六景鎮附近,距自治區首府南寧約50公里。剖面起點始於六景鎮北面的霞義山,往南通過火車站再轉向東南的谷閉村和那祖村,全長約3.5公里。

在遠古時代,六景地區是浩翰的重洋,沉積古生物的遺骸有5000多個屬種,形成相疊岩層70多層;到泥盆紀後期,經過天翻地覆的"海退",終於滄海變桑田。六景剖面已列為自治區重點自然保護區,其沉積化石類型之豐富,岩層發育之完整連續,加以保存之精美,在世界上是罕見的,它是國內外研究古生物學、地質學、沉積學、岩相古地理學的理想場所,中外學者和遊人接踵而來,霞霓山將成為科研、探險、旅遊、度假的要地。

山上有仙姑廟;附近有三疊石、布文岩、道庄貝丘遺址、官山生態園等景點。特產茉莉花橫縣被茶業界和新聞界譽為「中國茉莉花之都」,茉莉花種植面積廣、產量高、品質高。

南山白毛茶此茶產自縣城南面寶華山及附近的六旺、桐油等村,相傳為明朝建文帝植,傳種至今,故亦名聖種白毛茶。曾獲巴拿馬國際農產品博覽會二等獎。

此外,橫縣綠茶也較有名。全縣茶園約有731公頃,年產茶約250噸。

荔枝種植面積10萬畝,栽培品種有黑葉荔、禾荔、香荔、三月紅、龍荔、糯米糍、硃砂等。其中以三月紅、黑葉荔、香荔、糯米糍最為盛名。

桑蠶是橫縣又一大傳統特產,古時就為進貢之品。1999年,種桑養蠶較多的有馬嶺、雲表、靈竹等地,年產蠶繭250萬公斤。

蜜梨主要產於馬山鄉,故又稱馬山蜜梨,果色橙黃,肉細嫩,質脆味甜如蜜,食時不用削皮。年產量約100萬公斤。

果蔗主要產於蓮塘、陶圩、百合、附城等地,年產10萬噸左右,其肉脆多汁,清甜解渴,質優者,人站立手持果蔗輕放跌地,蔗可自然斷成幾截。生薑主要產於鎮龍,肉厚麻辣,除食用、調味外,還可作醬料,乾薑可作葯用,年產量約100萬公斤。

大頭菜主要產於南鄉、巒城、附城等地。其莖粗大如碗,似大佛之手,故又稱佛手大頭菜,年產約200萬公斤。

其精品稱五香頭菜,菜塊大,肉脆而芳香,有"土魷魚"之稱。草席又稱關席,主要產於百合,年產30萬張。

關草長而堅,經編席藝人之手,編織成各種規格草席。百合席經久耐用,墊睡冬暖夏涼,並有郁香之味。

橫縣魚生魚生在橫縣有史以來就是一道名貴。

四、廣西橫縣下雪歷史記錄

查不到。

歷史:漢語詞語,含義有三:

1.記載和解釋作為一系列人類進程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

2.沿革,來歷。

3.過去的事實。

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映射。如果僅僅只是總結和映射,那麼,歷史作為一個存在,就應該消失。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發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1] 歷史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展,是人類文明的軌跡。

五、橫縣茉莉花生產的歷史是什麼呢

橫縣栽培茉莉花的歷史悠久,據文字記載已有400多年。

20世紀 70年代末,橫縣茶廠開始引進雙瓣茉莉花種植,並用其窨制茉莉花茶獲 得成功,拉開了橫縣茉莉花人工規模栽培和花茶加工的序幕。隨後於80年代初,國家原商業部(現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把廣西橫縣確定為 新的茉莉花茶加工基地。

為了使其成為產業,歷屆縣委、縣 *** 組織投 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積極扶植,成立了花茶管理機構,制定了相應的產業政策,釆取多種形式招商引資,大規模開展交通、能源、通訊、城市 和商場等硬體設施的建設。

六、廣西南寧橫縣靈竹歷史來由

1、橫縣,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置安廣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南部,南寧市東部,居鬱江中游,地處北回歸線以南,介於東經108°48'~109°37',北緯22°08'~23°30'之間,東連貴港市,南接靈山縣、浦北縣,西界邕寧縣,北和賓陽縣接壤,享有「中國茉莉之鄉」的美譽,是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沿江近海靠城的重點縣域。

縣城與廣西首府南寧市相距102公里,距沿海經濟開發城市北海200公里。全縣下轄14個鎮3個鄉,總面積3464.3平方公里,地貌以丘陵、平原為主。森林覆蓋率43.99%。

2、靈竹鎮地處橫縣西北部,總面積95平方公里,轄7個村委會、32個經聯社,總人口3萬,其中耕地面積34665畝。該鎮素有"靈竹盆地,橫縣糧倉"的美稱。主要農副產品有蠶繭、無籽西瓜、優質米。其中,蠶繭以個大、色白、絲長飲譽區內外,目前全鎮有桑園面積4000畝,年烘烤乾繭500噸。1999年,全鎮財政收入38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437元。2005年6月25日,撤銷靈竹鎮並入石塘鎮。

七、嘿嘿 誰懂南寧橫縣橫州鎮海棠橋的歷史啊 急用

橫縣 海棠文化凸顯橫州歷史 編者按:據《橫州志》記載,橫縣建置始於西漢元鼎六年(即公元前111年),距今已有2110多年的歷史,比南寧市建置還早400多年(南寧建制始於東晉大興元年,即公元318年)。

千百年來,橫縣人民在這塊土地繁衍生息,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明,留下了眾多珍貴的文物古跡。有為紀念漢代名將伏波將軍——馬援而修築的伏波廟,有傳說明代建文帝避難達15年的應天寺,還有被貶謫編管橫州的北宋詞人秦觀,足跡遍布祖國大江南北的徐霞客也在橫縣駐足……重訪古跡,溫故歷史,讓人在感嘆過去之餘,激勵自己奮勇前行。

古樸的海棠橋已成為橫縣標志性景物。 俸顯斌 攝 -------------------------------------------------------------------------------- 橫縣有著悠久的歷史,名勝古跡遍布全縣,在縣城橫州鎮有許多歷史遺跡,地處縣城西隅香稻溪河口附近的海棠公園就是懷古的好地方。

歷經幾百年風雨和洪水沖刷仍巍然屹立的海棠橋,在原址仿古修建的海棠亭、懷古亭、淮海祠、秦觀塑像及博物館,都充滿了濃濃的古韻,將踏入海棠公園的人帶向遙遠的回憶。 海棠橋,是海棠公園內現存最好的古跡,它橫跨香稻溪。

其始建於宋紹聖時期(公元1246年),清乾隆七年(1742年)重建,至今已有700多年歷史。橋長30米,高9米,橋面寬1.8米,土石結構,是原縣城往西部地區必經之橋梁。

據《橫州志》記載,「長虹飲澗,靈鰲架空」,「春濤秋潦,民無病之嗟;霽月光風,士有詠歸之樂。」它是聞名遐邇的名勝古跡,橫州古八景中的「海棠幕雨」、「紫水呈祥」就成景於此。

紹聖四年(1097年),與黃庭堅、張耒、晁補之合稱「蘇門四學士」的北宋詞人秦觀(1049年—1100年,字少游、太虛,號淮海居士)遭貶謫編管橫州,曾於橋畔祝生家留下「瘴雨過,海棠開,春色又添多少?」的詞句,海棠橋因此而得名。秦少游在橫州的一年多時間里,還在海棠橋附近設館講學,廣收門徒,不少人士慕名求教。

後來的淮海書院就是在此基礎上建立的,這對橫州以至廣西文化的發展,都有一定的影響。 據介紹,秦觀離開人世後,橫州人民非常同情他、懷念他,明清兩代,陸續為他重修了浮槎館、海棠橋,修建了淮海書院、海棠亭、浮槎館等,匯集眾多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有無數詩詞詠唱流傳。

只可惜到現在大部分古跡盪然無存,惟有海棠橋至今依然保護完好,它已成為橫縣標志性景物。有關海棠橋還留下許多優美動人的民間傳說,其中《海棠公公捐土三尺》最為人熟知。

傳說,清朝乾隆年間,橫州知州率眾以石易木重修海棠橋。州府張榜募捐修橋,有錢出錢,有物出物,有力出力。

是日,橋將成,眾匠完工後待歸,見一老者在橋旁邊微笑,匠人便問其將捐何物。老者說:「我已老朽,何來錢物?願捐土三尺,以表寸心。」

眾人視其老態龍鍾,何來力氣捐土,大笑其「力不從心」,各自回家。 次日,洪水暴漲,石拱橋被淹沒在洪水中。

數日,洪水退去,石拱橋經受考驗,橋面上增高三尺潮泥。匠人見橋已成,歡欣雀躍,回想洪水前老者捐土三尺之說,無不驚嘆。

此後,海棠公公為海棠橋捐土的故事一傳十,十傳百,一代一代流傳下來。海棠公公為海棠橋捐土三尺,成了群眾為修橋補路積極捐款捐物捐力的美麗化身。

海棠橋橋面上的三尺土,雖然歷經風雨,但現在到海棠橋依然看得到。 在海棠公園內,還有懷古亭、海棠亭、秦觀像等景觀,這些都是1988年原址上仿古重建的,使得這里古韻猶存。

並且還在西北隅新建了兩層仿古琉璃式建築——橫縣博物館,集中陳列歷年縣內發掘收集的珍貴文物數百件,其中有《夫子杏壇圖》,圭壁銅鼓、各式錢幣、石器、瓷器、壯族生產生活用品等,在此可詳細了解橫縣2100多年人文歷史的滄桑演變,領略駱越後人聰慧的才智。 每日晨曦黃昏,晴晚月夜都有許多居民到此休閑游樂。

海棠公園里古今文化,也吸引著眾多學術團體和遊人到此參觀游覽。隨著"花都"經濟的蓬勃發展,「花都」文化必然伴隨凸顯其重要的一面,從經濟「花都」逐步過渡到文化「花都」,從而形成一部新的橫縣發展史。

千年的海棠文化將成為「花都」文化和發展「花都」旅遊的新亮點。 古韻十足的懷古亭。

俸顯斌 攝去這幾個網看一下,我查來的。 ://nnrb/qx/0408/040823/qx4. ://gx.xinhua/dtzx/2005-01/06/content_3468041. 參考資料: ://nnrb/qx/0408/040823/qx4.。

八、作文《我的家鄉―橫縣》

我家鄉的特產作文300字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一個地方都有不同的風俗,特產。而在我們的家鄉——橫縣,特產有很多,而最令人難忘的就要數家鄉的大粽了。

這大粽通常紮成五角塔狀,有四角個扁狀,四角成菱型,要用糯米來做。多用豬肉,綠豆,墨魚,蝦米等做餡,味道以咸鮮為主。包粽子還有特有的包粽葉,那是一種僅是橢圓形兩頭都有點尖的葉子。

一般做粽子,先是腌豬肉,豬肉一般是半肥半瘦,這樣才子鮮嫩。腌豬肉是用鹽來腌的,但鹽不放太多,太咸不好吃。綠豆和粽葉要用水來浸泡過,粽葉要用熱水來浸泡,浸泡到黃一點了才可以。

做完粽子後,就放到火中蒸煮,蒸煮時,葉子的清香滲進粽子里,打開粽子,香味頓時彌漫到了整個屋子,還沒吃到嘴裡就已經為它陶醉了。吃到了嘴裡會給人一種鮮嫩滑膩中香氣撲鼻的感覺。

小小的粽子,似乎已經成為了中國傳統的象徵,在人們心中占據著一定的位置。 你們聽了我的介紹,是不是也想嘗嘗我們家鄉的大粽了呢?那就趕快來吧!我在這等著你們!

我家鄉的特產作文300字 你知道我的家鄉在哪裡嗎?對了,是在美麗的西子湖畔—杭州。那你知道杭州的特產是什麼嗎?我想你們不一定知道吧?還是讓我來告訴你吧。

杭州的特產有張小泉剪刀、王星記扇子、絲綢、龍井茶等等。最有名的還是龍井茶,用虎跑泉水泡上一杯,一片片綠色的茶葉像一艘艘綠色的小船,別提有多可愛了;閉上眼睛聞一聞,那醉人的茶香啊……趕緊品一小口,味道真是好極了! 杭州不僅特產豐富,風景也很美,比如杭州西湖、平湖秋月、柳浪聞鶯、麴院風荷等等。最有名的還是杭州西湖,每當春暖花開的時候,西湖邊柳枝隨風舞動,桃花迎風招展。傍晚,湖面上金光閃閃,就像天上掉下了許多金子。到了夏天,湖面上荷花盛開,綠色的荷葉襯著紅色的荷花,別提有多漂亮了。西湖的美景還有很多很多,我說也說不完,還是留著你自己來看吧。

歡迎你來杭州做客。 我家鄉的特產作文300字

我的家鄉-溫州,是個美麗而富饒的地方。那裡有各種各樣的風味小吃,我最喜歡的是餛飩。也許你會覺得,餛飩都是一樣,有什麼特別,如果你這樣想,那就錯了,我們家鄉的餛飩可是遠近馳名的「色、香、味」俱全。

我們家鄉的餛飩,它的皮似乎比紙還薄,比玻璃還要透明,在皮上簡直可以透出餡兒來。在一張皮里包上干貝、瘦肉、蔥花,一看,晶瑩透亮的皮里呈現出「朵朵鮮花」,小巧玲瓏,煞是好看。還沒有嘗上一口,這外形就已經使人饞涎欲滴了。這餛飩不僅外形美,味道更美。一碗餛飩在你面前一掠過,一陣香氣撲鼻而來,深深地吸一口氣,就能讓人情不自禁地說:「真香啊!」舀起一個餛飩,就能使人不由自主地把它放進嘴裡,嚼著嚼著,一股美味直入肺腑。再舀起餛飩湯,漂浮著綠油油的蔥花,紫色的榨菜,還有紅彤彤的蝦米,組成了一幅美景圖。喝到嘴裡,一勺鮮美的汁水流入喉嚨,讓人感到神清氣爽。

當你來到我的家鄉時,走在街上,看看一家家餛飩店,哪家不是人來人往。有的人一邊吃一邊贊不絕口,有的人甚至狼吞虎咽起來,還有的人不小心把餛飩湯濺到了自己的身上。一些人吃飽了還不滿足,還要打包,有的買回去孝敬老人,有的買會去給孩子吃,還有的特地從外地跑來買給朋友吃。

啊!我愛家鄉的餛飩。家鄉的餛飩不僅味道好,而且外形美觀,年輕人愛吃,小孩子,老人更愛吃。如果你來到了我的家鄉,那一定要嘗一嘗餛飩,這餛飩一定會使你流連忘返。

九、諸城的歷史故事

諸城春秋時為魯之諸邑。

魯庄公二十九年(前665)冬,魯國在石屋山(今廟山)東北、濰河之南城諸,取名諸邑(故址在今枳溝鎮喬庄)。 戰國時,市境分屬齊、魯。

魯頃公二十四年(前249),楚滅魯,魯地入楚,然境內除齊長城以南少數地區歸楚外,余大部地區先已屬齊。 秦行郡縣制,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置琅琊郡,市境屬琅琊郡(郡治琅琊)。

諸城置縣始於西漢初年。漢高祖六年(前201),封郭蒙為東武侯。

呂後七年(前181),置東武縣,因境內有東武山故名。同時,境內並置諸縣、平昌縣、橫縣、昌縣、石泉縣。

元封五年(前106),琅琊郡移治東武,境內各縣皆屬琅琊郡,轄於徐州刺史部。 新莽天鳳元年(公元14年),改琅琊郡為填夷,東武為祥善,諸縣為諸並,平昌為養信,橫縣為令邱。

淮陽王更始元年(23)九月,王莽被殺,郡縣恢復舊名。 東漢建初五年(80),改琅琊郡為國,移治開陽(今臨沂縣北)。

東武縣、諸縣屬琅琊國,平昌縣屬北海國。撤橫縣、昌縣、石泉縣。

三國曹魏,復改琅琊國為郡,新置城陽郡(治東武)、平昌郡(治昌安),東武縣屬城陽郡,諸縣屬琅琊郡,平昌縣屬平昌郡。平昌郡旋廢,平昌縣改屬城陽郡。

西晉泰始中(269-271),東武、諸、平昌三縣俱屬城陽郡(郡治遷莒)。太康十年(289),東武縣、諸縣改屬東莞郡(郡治東莞),轄於徐州。

元康十年(300),廢城陽郡,平昌縣改屬青州高密國。 劉宋,分東武縣、平昌縣屬平昌郡,轄於青州,諸縣屬東莞郡,轄於徐州。

北魏景明元年(500),置東武郡,治姑幕(今安丘石埠子村)。永安二年(529),分青州而置膠州,治東武,領東武、高密二郡,東武、平昌二縣屬高密郡(郡治高密)。

同年,分東武縣南境置扶淇縣,屬東武郡。 北齊,廢東武郡,移高密郡治於東武。

撤銷諸縣、平昌縣、扶淇縣,並入東武縣。 隋開皇三年(583),廢高密郡。

開皇五年(585),改膠州為密州,治東武。開皇十八年(598),改東武縣為諸城縣,取縣西南三十里漢故諸縣城為名,縣屬密州,仍為密州治。

大業三年(607),改密州為高密郡,諸城屬之,並為郡治。 唐武德五年(622),改高密郡為密州;天寶元年(742),改密州為高密郡;乾元五年(758),復為密州。

縣因變隨屬,互為治所。 五代天佑四年(907),縣屬後梁。

龍德元年(921),改密州為膠源。龍德三年(923),後梁亡,縣屬後唐,復改膠源為密州。

清泰三年(936),後唐亡,縣屬後晉。開運三年(946),後晉亡,縣屬後漢。

乾佑四年(951),後漢亡,縣屬後周。顯德七年(960),後周亡。

五代十國歷經53年,至此終止,諸城縣始歸於宋。 宋太祖建隆元年(960),以密州為防禦州。

開寶五年(972)春二月升密州為安化軍節度,秋八月降為防禦。開寶六年(973),復為節度,隸京東東路。

諸城皆屬之並為治。 金,諸城縣屬山東東路密州治。

密州仍為安化軍。 元,諸城縣仍為密州治,轄於山東東西道宣慰司益都路總管府。

明洪武二年(1369),省密州,即密州治為諸城縣治,隸屬青州府。 清襲明制,諸城縣仍屬青州府。

中華民國元年(1912),諸城獨立。民國二年(1913),廢府設道,諸城屬膠東道。

民國29年(1940),裁膠東道,設萊濰道,諸城改屬萊濰道,暫由沂州道管轄。至民國30年(1941)3月,始歸萊濰道管轄。

民國34年(1945),諸城屬山東省第十七行政督察區。 1938年2月4日,日寇侵略諸城,市境淪為敵占區。

1943年7月下旬,諸城縣抗日民主 *** 成立,屬濱海專區濱北行署。此後,境內相繼建立諸莒邊縣、諸膠邊縣、濰東縣等抗日民主政權,均隸屬於濱北行署。

1945年9月9日,諸城縣人民 *** 宣告成立,屬濱海行政公署濱北專區。1946年7月,改屬膠東行署濱北專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諸城縣先屬膠州專區,1956年3月,改屬昌濰專區,1970年屬昌濰地區,1981年7月屬濰坊地區,1983年10月屬濰坊市。 1987年7月1日,撤銷諸城縣,建立諸城市。

諸城市為縣級市,直屬山東省,濰坊市代管。

㈦ 我的家鄉膠州作文三百字

我的家在蓬中鄉,那裡風景優美,空氣格外清新,是一個可愛的地方。尤其是我們學校前面的公園。

春天,小草從大地媽媽的懷抱中探出嫩綠的小腦袋。被風一吹,它們就像喝醉的小夥子一樣。在小草的旁邊種著許許多多的花:茉莉花、菊花、夜來香等等。其中最美麗的就是夜來香。夜來香的葉子翠綠欲滴,形狀還想愛心桃似的,不仔細看,還以為葉子破了洞呢!夜來香剛長出來的花骨朵兒,樣子像小花生似的,十分可愛!黃色的小花漸漸展開了笑臉。風姑娘用她那輕飄的衣袖拂過,夜來香們擺動著柔軟的身軀,隨風舞動,是那麼美麗,是那麼自然啊!

夏天,樹葉翠綠欲滴,樹葉長得密密麻麻,遠遠望去,好像一把碧綠的大雨傘。拿把「雨傘」在火辣辣的太陽下挺身鏈岩而出,為我們遮陰。孩子們有的在下面下象棋,有的在下面追逐玩耍……如果下起蒙蒙細雨,它們又能為我們遮風擋雨,就像一位位戰士似的保護整租橋個公園。

秋天,樹葉變黃了。被風一吹,好像一隻只黃蝴蝶在空中翩翩飛舞著。有的落到小河裡變成了小船;有的落到草地上,遠遠望去,就像一張金黃色的地毯。許多花都凋謝了,只有菊花開得那麼燦爛。

冬天,玉樹瓊枝倒掛在水邊成了一個粉妝玉砌的世界。小河靜弊喚猛靜的,彷彿也在冬眠。噓!不要吵醒她們__但願它們做個好夢!

我家鄉的公園一年四季景色宜人,請你有空來我的家鄉公園遊玩吧!

熱點內容
蘭花下山網 發布:2025-08-06 18:37:23 瀏覽:809
大叔教你插花 發布:2025-08-06 18:35:06 瀏覽:221
火焰茶花照片 發布:2025-08-06 18:34:25 瀏覽:435
西蘭花怎麼挑選 發布:2025-08-06 18:16:23 瀏覽:560
輝煌荷花 發布:2025-08-06 18:07:48 瀏覽:973
荷花之水 發布:2025-08-06 17:59:08 瀏覽:922
陝西花卉公司 發布:2025-08-06 17:20:59 瀏覽:170
梁靜茹今天情人節專輯 發布:2025-08-06 17:20:54 瀏覽:590
昆明櫻花苗圃 發布:2025-08-06 17:14:55 瀏覽:994
四季金妃茶花 發布:2025-08-06 17:11:47 瀏覽: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