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百科 » 紫羅蘭瀑布對比表格

紫羅蘭瀑布對比表格

發布時間: 2022-12-27 20:06:16

1. 紫羅蘭瀑布一文中作者為什麼把紫羅蘭比成瀑布

一、將紫藤蘿稱為瀑布是因為:
1、從紫藤蘿的形狀來說「繁茂的花穗,從上面垂下,形狀向流動的瀑布;顏色由淺到深,由深到淺,深深淺淺,想奔流的瀑布;每一朵花綻放開來都像是瀑布濺起的水花……」
2、從文章的主旨上來說照應了「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這一句話,既點出了文章內容,又包含了文章的主旨。

二、簡介《紫藤蘿瀑布》
《紫藤蘿瀑布》是宗璞的文章,選自《福建文學》1982年第7期。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焦慮和悲痛一直壓在作者心頭。文章寫於1982年5月,當時弟弟身患絕症,作者感到非常悲痛,徘徊於庭院中,見一樹盛開的紫藤蘿花,睹物釋懷,由花兒自衰到盛,轉悲為喜,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恆。

2. 《紫藤蘿瀑布》中的1—8段描寫紫藤蘿花之盛,運用了何種寫作手法,這樣寫有什麼

《紫藤蘿瀑布》中的1—8段描寫紫藤蘿花之盛,運用了比喻、擬人的寫作手法。
這樣寫更能細膩傳神地描繪紫藤蘿花,突出花的情趣,也更顯得花兒們天真爛漫童稚可掬,突出它們生命盎然勃發。 寫花朵時,比喻和擬人交替使用,生動而形象地傳達出花朵美麗嬌媚的特徵。

3. 紫藤蘿瀑布1至6段分段賞析

文章從作者賞花寫起,首段獨句成段,「我不由停住了腳步」說明作者是因為心有所動而止步。「不由」在這里點了作者從沉思到驚醒到被吸引的過程。那麼她為何而沉思,又被什麼吸引,這里的獨句成段,從側面烘托出紫藤蘿花引人止步、眩人眼目的美麗,也製造懸念引出下文。


然後作者正面細致描寫紫藤蘿花,描繪非常形象、優美,依次描寫了花瀑、花穗、花朵,從整體到局部,條理清晰,層次感強。首先從花形來描寫紫藤蘿。其特點是「像一條瀑布」、「紫色的大條幅」。其中有整體總寫:「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也有局部細寫:「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進濺的水花。」

(3)紫羅蘭瀑布對比表格擴展閱讀

《紫藤蘿瀑布》是當代作家宗璞的一篇散文,當時弟弟身患絕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於庭院中,見一樹盛開的紫藤蘿花,睹物釋懷,由花兒自衰到盛,轉悲為喜,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恆。

文章的寫景不僅豐富多彩,氤氳生輝,而且精妙傳神。作家巧妙地把寫實與寫意、寫景與抒情結合起來,充分捕捉了紫藤蘿這個物象所兆示的內在意蘊,達到了「物我雙含,物我兩忘」的美妙境地。

4. 4.紫藤蘿瀑布整體形狀、局部形狀、整體顏色、局部顏色 香氣、神情 和各體會

紫藤花語:醉人的戀情,依依的思念。對你執著,最幸福的時刻!
課文研討
一、整體把握
原先,焦慮和悲痛「一直壓在我心上」,在繁花盛開的藤蘿淺紫色的光輝和淺紫色的芳香中,「我」寧靜了,喜悅了,振作了。我悟到「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不能讓昨天的不幸把人壓垮,每個人都應該像紫藤蘿的花朵一樣,以飽滿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長河中去,在閃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紫藤蘿瀑布,是新時期之初枯木逢春的寫照,作者的心曲正是那時候人們的心聲。
二、問題研究
1.為什麼面對紫藤蘿瀑布,作者的感情有那樣的變化,對生命有那樣的感悟呢?
研究這個問題,應該注意寫作時間——1982年,文章又提到「十多年前」的一大株紫藤蘿,後來,拆掉了紫藤花架,改種果樹,理由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麼必然關系」,這個話,今天聽來是多麼荒唐,這就是極「左」的論調。
根據這個線索,聯系歷史背景,就能理解這篇散文的思想感情了。1966年至1976年,是十年浩劫。粉碎「四人幫」,撥亂反正,開創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神州大地重又勃發生機,欣欣向榮。聯系這樣的歷史背景,就會明白,紫藤蘿的命運,從花兒稀落到毀掉,到如今繁花似錦,正是十幾年來整個國家命運的寫照和象徵。作者回顧花和人的命運,悟到「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這就是說,遭遇不幸的時候,不能被厄運壓倒,要對生命的長久保持堅定的信念。厄運過後,不能老是讓悲痛壓在心頭,應該面對新生活,振奮精神,以昂揚的鬥志投身到偉大的事業中去。作者徹悟了,於是「在這淺紫色的光輝和淺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覺加快了腳步」。從腳步聲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新的精神狀態。
研究這問題,還應注意「生死謎,手足情」六字。手足,比喻弟兄。這里說的是作者的弟弟,小她三歲的弟弟身患絕症,生命垂危,做姐姐的焦慮悲痛,現在面對紫藤蘿,我「浸在這繁密的花朵的光輝中,別的一切暫時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寧靜和生的喜悅」。由此可以明白,「各種各樣的不幸」,也包括死亡。那麼,為什麼說「 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呢?個體生命是有止境的,人類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這就是說,我們不能陷在個人的不幸中不能自拔,要與祖國人民同命運,共呼吸。
2.「這里除了光彩,還有淡淡的芳香,香氣似乎也是淺紫色的,夢幻一般輕輕地籠罩著我」。怎麼把氣味說成顏色,說成夢幻?
香氣,訴諸嗅覺;色彩,訴諸視覺;夢幻,是大腦幻覺。人的各種感覺是可以溝通的。修辭上稱之為通感。
3.怎麼會出現「花和生活腐化有什麼必然關系」這種謬論?
現在聽起來的確不可思議,但是極左思潮泛濫的年代就是這樣。他們非常狹隘地理解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認為賞花不是勞動者的愛好,賞花就是小資產階級情調、資產階級情調,甚至認為愛花就會腐化墮落。
4.「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一句後面說,「我撫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艙,那裡滿裝生命的酒釀,它張滿了帆,在這閃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萬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組成了萬花燦爛的流動的瀑布」,這里似乎也有象徵意義,似乎也有哲理,如果確是這樣,那麼象徵什麼?包含什麼哲理呢?
確有象徵意義,新的歷史時期開始,中國人民煥發出旺盛的生命力,那時有一句很流行的話,叫做「甩開膀子大幹」,大幹社會主義的熱情像火山一樣迸發出來,又像千舟競發,投身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洪流中去。這兩句話又這樣一個哲理,每個人都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一分子,只有每個人都奮發有為,四化大業才能燦爛輝煌。理解了這個哲理,就不難理解作者為什麼「加快了腳步」。
5.課文對我們寫作有哪些啟示?
這樣的文章叫做「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要寫這一類文章,可以從課文中得到不少啟示。
第一,寫景狀物是抒情言志的基礎,首先要把景物寫好,在寫景狀物中要飽含感情,待水到渠成,加以精要的直接抒情或議論。情從景出,議從景出,才是好文章。
情與理,如果有兩三層更好。這篇散文,說了「精神的寧靜和生的喜悅」之後,又有一層新意,就顯得豐富。
第二,景物的全局和每個局部要細細觀察。我們看,作者既寫一樹,又寫一穗一朵,可以想見她既綜觀總體,又細察局部,觀察得多麼周到細致。
第三,對景物要有感情,若景物在自己心目中像自己喜歡的人一樣,寫起來就會生動親切。
擬人、比喻之類,並非作文時想到要用什麼修辭手法才寫出來的,而是事物在心中就是這個形象,這個感覺。一樹紫藤蘿花,在作者心中,像瀑布,像人,它在流動,它在歡笑,它在和陽光挑逗,寫出來,紫藤蘿花就顯得分外美好可愛。大凡寫作,總得有想像和聯想,才能妙筆生花。
第四,要有感悟,要提煉出精闢的語句。有了點睛之筆,全文就有靈性了。
練習說明
一 朗讀全文。試用你的經歷或見聞印證「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這句話。
本題除練習朗讀外,意在聯系生活經驗進一步體會課文的主要哲理。本題提倡個性化閱讀,各人的經歷見聞不同,對這句話的體會也可以有深有淺,有自己的側重點。
二 揣摩下列語句,體會寫景的妙處。
1.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
2.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仔細看時,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淺淡的部分,在和陽光互相挑逗。
3.每一朵盛開的花就像一個小小的張滿了的白帆,帆下帶著尖底的艙,船艙鼓鼓的;又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綻開似的。
4.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壯的盤虯卧龍般的枝幹,不斷地流著,流著,流向人的心底。
本題揣摩景物描寫,實質上,主要是揣摩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效果,以達到增強語感、領悟寫景技巧的目的。答好這些題目不很容易,應該讓學生在把握句意的基礎上,細心地感受比喻、擬人的表達效果。例如,句1寫藤蘿花之盛,要想像瀑布的形象,想想它的氣勢和光彩,體會這樣寫景的妙處。
參考答案:
1.將一樹盛開的紫藤蘿花比作瀑布,顯得氣勢非凡,燦爛輝煌。
2.細膩地寫出了每一朵花不同部位的深淺,顯得亮麗可愛,玲瓏透剔,既富有動感,又富有情趣。
3.用帆與船艙的比喻,細致地描寫了紫藤蘿花盛開的狀態,顯得生機勃勃。比作笑容,更顯得美好可愛,也抒發了喜悅的心情。
4.物我交融,既寫出一樹繁花的壯麗,又抒發了愉悅歡暢的心情。
三 人們往往賦予一些花木以某種象徵意義,試搜集幾種說法(有興趣的同學,還可以搜集一些吟詠花木的詩句),與同學交流一下。
本題要求搜集,簡便的辦法是各就所知交流一下,你一個,我一個,大家說,做好記錄,然後整理,這也可以說是搜集。要找書搜集,就要告訴學生哪些書有這樣的材料.
吟詠花木的詩句:
(1)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2)柳枝經雨重,松色帶煙深。
(3)花燃山色里,柳卧水聲中。
(4)江上雪初消,暖日晴煙弄柳條。
(5)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6)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四 板書
賞花——繁花似錦 → 焦慮悲痛
憶花——思緒萬千 → 寧靜喜悅
悟花——振奮精神 → 振奮

5. 《紫藤蘿瀑布》本文從形、色、味、神等多方面對紫藤蘿進行了生動的描寫,請分別找出句子加以體會。(急)

(1)「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用瀑布形容花的繁茂,體現出其生命力的旺盛。

(2)「每一朵盛開的花就像是一個小小的張滿了的帆,帆下帶著尖底的艙,船艙鼓鼓的;又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綻開似的。」用張滿的帆和就要綻放的笑容比喻,突出了花的生機活力和美好形態。

(3)「一片輝煌的淡紫色」,「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寫出了藤蘿的壯觀氣勢和蓬勃生機。

(4)「每一穗花」的顏色都是「上淺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澱下來了,沉澱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淺淡的部分,在和陽光互相挑逗」。細致入微的描寫,賦予花動態與活力。

(5)「淡淡的香氣」,「香氣似乎也是淺紫色的,夢幻一般輕輕地籠罩著我」。香氣籠罩,極其形象地寫出了「我」精神上的寧靜和喜悅。

(6)「一串挨著一串,一朵接著一朵,彼此推著擠著,好不活潑熱鬧」,它們會「笑」,會「嚷嚷」,說:「我在開花!」「我在開花!」用擬人手法,寫出了花就像一群淘氣活潑、天真頑皮的孩子在耍鬧,情態可人,妙趣橫生。

6. 紫藤蘿瀑布思維導圖

紫藤蘿瀑布思維導圖:

《紫藤蘿瀑布》是當代作家宗璞的一篇散文,選自《福建文學》1982年第7期。

文章寫於1982年5月,當時弟弟身患絕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於庭院中,見一樹盛開的紫藤蘿花,睹物釋懷,由花兒自衰到盛,轉悲為喜,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恆。

(6)紫羅蘭瀑布對比表格擴展閱讀:

這篇文章以「紫藤蘿花」為線索,按照「賞花」、「憶花」、「悟花」的順序行文。全文可分為三部分。

1、第一部分(第一至第六段)

文章從作者賞花寫起。首段獨句成段,「我不由停住了腳步」說明作者是因為心有所動而止步。「不由」在這里點了作者從沉思到驚醒到被吸引的過程。

那麼她為何而沉思,又被什麼吸引,這里的獨句成段,從側面烘托出紫藤蘿花引人止步、眩人眼目的美麗,也製造懸念引出下文。

然後作者正面細致描寫紫藤蘿花,描繪非常形象、優美,依次描寫了花瀑、花穗、花朵,從整體到局部,條理清晰,層次感強。首先從花形來描寫紫藤蘿。

其特點是「像一條瀑布」、「紫色的大條幅」。其中有整體總寫:「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也有局部細寫:「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進濺的水花。」

2、第二部分(第七至第九段)

作者很自然的從賞花寫到憶花。作者在本段中由對花色的熱鬧的描繪轉入到花色的沉澱,沉澱的花在眼前,更在心上流動,流動的花色盪滌了自己的焦慮與悲痛,留給自己精神的寧靜和生的喜悅。

在此作者已經由花寫到自己的心,並引出了「生死謎,手中情」的思考,對人生生與死的思考。回憶十多年前花的稀零,與眼前繁茂的紫藤蘿形成鮮明的對比,反襯出紫藤蘿花頑強不息的生命力,為下文對生命的思考做鋪墊。

3、第三部分(第十至第十一段)

作者最後點明主旨,寫悟花以及作者對生命的感悟。作者從花的衰與盛的轉變與自身的經歷中,感悟到「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這就是說,遭遇不幸的時候,不能被厄運壓倒,要對生命的長久保持堅定的信念。

厄運過後,不能老是讓悲痛壓在心頭,應該面對新生活,振奮精神,以昂揚的鬥志投身到偉大的事業中去。

這一哲理的揭示,是全文的點睛之筆,文章的立意因這一感悟而深刻,不僅僅停留在贊美紫藤蘿花的頑強生命力這一淺層面,而是深入到對人生、對生命的感慨,使文章的主題得到了升華。

「在這淺紫色的光輝和淺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覺加快了腳步。」從結構上說,照應開頭,首尾呼應,使文章結構完整、嚴謹。

從內容上說,作者受紫藤蘿花頑強生命力的鼓舞,精神振奮,要以昂揚的鬥志投身到偉大的事業中去,於是「不覺加快了腳步」。

7. 紫羅蘭瀑布 這篇課文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十年浩劫,給作者的家庭帶來巨大的磨難,就連家門外的紫藤蘿花,也隨之遭難。在作者心情沉重不得排解的時候,作者在花前「停住了腳步」。「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不由得停住」表現了作者被花吸引被花感動的心情。紫藤蘿花也曾隨人世變遷受苦受難,但是苦難過去,它馬上恢復了生機,「在笑」「嚷嚷」,「我在開花!」表現了花兒生命的喜悅。這種喜悅感染了作者,「帶走了這些時一直壓在我心上的焦慮和悲痛」,使作者從「生死」的思慮、「手足」的悲傷中解脫出來,超越個人的苦痛,感到「精神的寧靜和生的喜悅」,體會到「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道理。可以說紫藤蘿花啟示作者由個人情感糾葛飛躍到對生命本質的認識。

二、文章的脈絡

文章圍繞紫藤蘿花來抒發感情,由看花、憶花、思花三部分層層深入,表達自己的主旨。而這三部分又各有層次:看花按花瀑、花穗、花朵來寫,越寫越見花的活潑熱鬧、生機勃勃;憶花先寫我浸在「花朵的光輝」中,感到「精神的寧靜和生的喜悅」,次寫花所受的苦難,最後以花歷盡劫難又煥發生機作結,回應前文;思花則由以上的感受上升到理性的思考,感悟到生命的美好和永恆。全文脈絡清晰,層次分明。

三、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

作者發揮出色的想像力,在本文中大量運用比喻、擬人等手法,細膩傳神地描繪紫藤蘿花。描寫花瀑,「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彷彿「在不停地生長」,以「瀑」為喻,從總體形象上贊美花繁花茂;「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彷彿在流動,在歡笑」,「在和陽光互相挑逗」,以「歡笑」「挑逗」將花瀑擬人化,彷彿盛裝的少女在歡歌笑語,突出花的情趣。

寫花穗時,更是全用擬人,「花朵兒一串挨著一串,一朵接著一朵,彼此推著擠著,好不活潑熱鬧!」好像肩並肩手挽手的孩子們在嬉鬧,「『我在開花!』它們在笑。『我在開花!』它們嚷嚷。」更顯得花兒們天真爛漫童稚可掬,突出它們生命盎然勃發。

寫花朵時,比喻和擬人交替使用,用「帆」「艙」繪花朵的外形;用「忍俊不禁」擬花朵的情態,生動而形象地傳達出花朵美麗嬌媚的特徵。

另外,作者還運用通感、對比的手法來表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寫花瀑在「我心上緩緩流過」「流向人的心底」,表現出自己觀花賞花時心情趨於寧靜平和的細微感受;用「淺紫色」來描繪花香,把味覺轉化為視覺,把飄逸無形的東西變得清晰可見,彷彿把花香定格在眼前,讓人感到親切。

作者用過去紫藤蘿花的衰頹零落和現在花繁枝茂相比,並從中感悟出「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的道理。

四、含蓄地表達感情

作者出身學者世家,本人又是作家,對感情的渲瀉很注意尺度分寸,不可能表現得慷慨激昂大悲大喜。即使對過去家庭所受的苦難折磨,她也只是淡淡地以紫藤蘿花花朵的「稀落」到「索性連那稀零的花串也沒有了」 作喻,表達自己的感受;對那時思想的荒謬,也以「那時的說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麼必然關系」諷譏一下,沒有聲色俱厲的批判。對於小弟的病症,更是不著一筆,用「一直壓在我心上的焦慮和悲痛」帶過自己悲傷欲絕的感情。但是作者這樣含蓄地表現自己的感情,並不是感情不深沉不真摯。作者的出身、性格、教養使她能節制、含蓄,而這種感情上的節制,使她能理性地深刻地洞察到生命的本質。

五、想像新穎,內涵豐富

作者發揮自己出色的想像力,營造出許多新奇生動的意象,把紫藤蘿花的生命力形象化,如寫「花艙」裝滿生命的「酒釀」,張滿了「帆」,在閃光的「河流」中「航行」。上面所說的運用各種比喻擬人的手法,也突出地體現了作者獨特豐富的想像力。

作者對於紫藤蘿花的描繪,不僅形象生動,而且包含了豐富的內涵。寫花瀑「不見其發端」「不見其終極」「不停地生長」,既表現了花繁花盛,也隱含著生命的長河無休無止的意蘊;寫花朵兒「彼此推著擠著,好不活潑熱鬧」,既突出花的勃勃生機,也表現了生命的喜悅之情。這樣的例子還有一些,教學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會,找出來加以體味。

教學建議

1.學習這篇文章,要從作者由花的盛衰感悟出的人生哲理著眼。可以和《短文兩篇》作對比閱讀,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有關生命的思想。

2.這篇文章在修辭手法的運用上很有特點,可以讓學生多做些語言方面的體味。

教學方法:訓練學生的審美眼力

精美的文章和文學作品是作者審美心理過程的產物。藉助美文(見《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年版,第739頁)培養和歷練學生的審美服力是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因此,語文教師還必須諳熟美學和美育的基本原理,了解審美能力的結構及其形成和發展規律。讓我們還是從一篇短小的美文說起吧。

宗璞的《紫藤蘿瀑布》開篇首句是「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這句話明白地告訴讀者作者的審美注意開始了。繼爾,作者仔細觀看了這一架茂盛的藤蘿和每一穗盛開的藤蘿花,這是審美觀察過程。在觀察中形成了「瀑布」和「帆船」的意象,並且寄予了「精神的寧靜和生的喜悅」情感。而後,審美聯想使作者回憶起十多年前家門外的一大株稀疏的藤蘿,從而擴展了時空境界。接著,作者從藤蘿的衰敗和茂盛的變化中又進一步悟出了「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永無止境」的哲理。這就是審美理想的升華。最後,作者在美好的藤蘿面前,摒棄了「生死的疑惑、疾病的痛楚」之後,情感得到了凈化,在一片光輝和芳香中「不覺加快了腳步」。這顯然也是一種審美動作意識的蘇醒。

8. 一棵小桃樹和紫藤蘿瀑布有什麼同異

《一棵小桃樹》與《紫藤蘿瀑布》從三個方面進行比較:

一、文章作者的對比

1、《一棵小桃樹》作者賈平凹生於陝西的一個偏僻落後的小山村,從小就有一種自卑心理,覺得自己的個頭、形象和口才等不如人。成年後步入社會也遭受到了挫折, 經歷「文革」飽受風雨的摧殘。

2、《紫藤蘿瀑布》作者宗璞自幼生長於清華園,經歷「文革」撥亂反正後的1982年5月,作者弟弟身患絕症,作者異常悲痛,徘徊庭院中,見一株盛開的紫藤蘿,睹物釋懷,從花的盛衰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恆,於是寫成此文。

二、小桃樹與紫藤蘿經歷對比

1、小桃樹經歷了生活在角落裡,被遺忘、被豬拱、討人嫌、遭風雨花零落的不幸遭遇,經歷風雨後百折不撓,欲綻的花苞。

2、紫藤蘿遭遇不幸時,花朵稀落、伶仃、東一穗西一串、花架被拆除,風雨之後紫色的萬花,燦爛的花瀑。

三、文章主旨對比

1、《一棵小桃樹》困境不氣餒,心中有夢,頑強斗爭,不懈追求。

2、《紫藤蘿瀑布》生命無止境,人生美好,生命永恆,勇氣倍增。

四、文章與作者對比

1、小桃樹與賈平凹

小桃樹經歷了生活在角落裡,被遺忘、被豬拱、討人嫌、遭風雨花零落的不幸遭遇,經歷風雨後百折不撓,頑強生長。

賈平凹,從小生活在小山村,孤陋寡聞,長大從農村到城市,感到自己的渺小、幼稚、天真,讀不懂人世這本書,受了文革的影響。面對挫折他覺得自己原來也是個孱頭,脾氣一天天的壞,常常發呆,心境垂垂暮老,最後受小桃樹啟發鼓舞。

2、紫藤蘿於宗璞

紫藤蘿遭遇不幸時,花朵稀落、伶仃、東一穗西一串、花架被拆除,風雨之後紫色的萬花,燦爛的花瀑。

宗璞,經歷「文革」,小弟絕症,內心憂慮痛楚。由盛開的紫藤蘿花感悟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振奮)。

9. 閱讀宗璞的紫藤蘿瀑布,比較兩人在內容,寫法,情感宣洩方式等方面的異同

都告訴了我們無論什麼人都會經歷大小的磨難 可是生命是很漫長的 我們必須努力克服 好像藤蘿一樣永不放棄地努力 要樂觀面對生活.、
首尾呼應:開頭「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吸引讀者,結尾「我不覺加快了腳步」暗示「我」將重新對生活充滿信心,面對生活的困難也不畏懼
卒章顯志:即文章結束才表現出中心思想,通過對紫藤蘿的描寫悟出生活的道理
修辭方法:多處使用擬人、比喻,生動形象
插敘:回憶「十多年前」的事

10. <<紫羅蘭瀑布>>賞析

―――淺評《紫羅蘭瀑布》 遠遠望去,那是一掛瀑布,又像是哪戀人的披肩的秀發,美麗動人,散發芳香,靜靜地,悄悄地,來到她面前,她也靜悄悄了......看真切些,那是朵朵紫色的小花,好似一條紫色的瀑布,終於知道了他的真面目--紫藤蘿。這壯觀的景象足可以與唐代詩仙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銀河落九天」媲美了! 文章中一直寫著紫藤蘿,那麼,她有什麼特點呢?我們首先看到題目《紫藤蘿瀑布》,「瀑布」一詞,寫出了它的大,大的一望無際,這也可從文章中的「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看出,紫色的瀑布匯成河流與藍天相接。它高而壯觀,文中寫道「只見一片輝煌的紫色」,「從空中垂下」,「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當然紫藤蘿的特點還有活潑,嬌嫩,美麗,芳香。作者宗璞在描寫紫藤蘿的過程當中,抒發了自己對這可愛的紫色小花兒的喜愛。文章在描寫紫藤蘿過程中還有一個小小的插曲,就是作者回憶起了自己家門前的那株紫藤蘿,和園子里的紫藤蘿花架,後來都拆掉了,作者寫道:「那時的說法是,哈和生活腐化有什麼必然關系。」據了解當時社會黑暗,政府有很多無理的規定,例如文中所說的,當時政府認為種花是地主們的行為,身為老百姓,勞動人民,只能種糧食,蔬果。也不允許人們家畜,這些全部屬於生產隊。若有違反規定者,將會有相當於現在的「城管」部門的人來強力阻止。政府無知的抹殺了當時文化文人們的高雅的精神情操,這里作者宗璞也從暗中抒發了對當時這種行為的不滿。 這篇文章語言比較活潑,通俗易懂,在描述紫藤蘿的時候運用了大量的形容詞。在題目上作者運用了比喻的手法,把大片的紫藤蘿花比喻為瀑布盡顯壯觀,擬人的手法同樣在文中也有出現,例如:「每一朵盛開的花像是一個長滿了的小小的帆。」我覺得文中用的最好的要數第八段中的:「這里除了光彩,還有淡淡的芳香,香氣似乎也是淺紫色的,夢幻一般輕輕地籠罩著我。」這句中作者運用了通感的修辭手法,把紫藤蘿的香氣也寫成了紫色,寫的非常美妙,再加上前文對紫藤蘿瀑布的精雕細琢,把文章寫得如詩如畫,讀到這句時,我彷彿已經真正的來到了這紫色的聖殿,聞到了她紫色的芳香。 這是一篇非常優美,文雅的散文,作者筆下的紫藤蘿讓我們彷彿來到仙境,此文值得一看。

熱點內容
梅花三六 發布:2025-08-27 04:12:34 瀏覽:584
一朵小綠花 發布:2025-08-27 03:56:43 瀏覽:539
花卉採收 發布:2025-08-27 03:49:20 瀏覽:592
用玫瑰花泡水喝有什麼好處 發布:2025-08-27 03:36:36 瀏覽:831
七夕節思念 發布:2025-08-27 03:15:33 瀏覽:940
一隻手拿著一朵花成語 發布:2025-08-27 03:14:04 瀏覽:518
安徽梅花管 發布:2025-08-27 03:12:39 瀏覽:713
綠植似豆角 發布:2025-08-27 02:48:57 瀏覽:347
櫻花樹擴寫 發布:2025-08-27 02:48:48 瀏覽:319
盆景補洞 發布:2025-08-27 02:45:57 瀏覽: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