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百科 » 高郵茉莉花

高郵茉莉花

發布時間: 2022-09-28 21:27:27

㈠ 福建民風民俗的作文

三平村崇蛇習俗戲

平和縣文峰鎮三平村一帶生長著一種黑色無毒蛇,小的一尺多長。當地群眾把蛇當做保佑家居平安的神物,尊稱蛇為「侍者公」。他們認為家裡有蛇是吉祥的象徵,蛇越多越吉利,因此,這里的群眾是禁止打蛇的。由於千百年來蛇與人類共處,出現了蛇不怕人,人不怕蛇的現象。人在床上睡,蛇在床下爬,是司空見慣的事,人們毫無「後顧之憂」,照樣安穩睡覺。有時蛇會鑽進被窩,蜷曲在主人的腳旁。有的人夜間不小心踩住蛇尾,被蛇咬上一口,也是一笑了之,決不進行報復。相傳在一千一百多年以前,這里的深山密林之中,經常有蛇妖搗亂,危害群眾。到了唐代會昌五年(公元845年),僧人楊義中使用法力制服了蛇妖,從此蛇妖改邪歸正,成為楊義中和尚的隨從侍者。另一種說法是,福建古代居住的閩越族,是以蛇為「圖騰」加以崇拜的,三平 村崇蛇也是一種遺風。

龍舟競賽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當地俗稱「五月節」。在這一天,漳州市區、龍海及九龍江沿岸的村莊,都要按照傳統習慣,舉行盛大的龍舟競賽。參賽船隻多者一百多隻,少者十幾只。每條船二十米左右長,配水手三十至四十名。船身分別漆成紅、黃、青、黑、白等各種顏色,象徵紅龍、黃龍、青龍、黑龍、白龍。比賽時船頭一個人擊鼓,船尾一個人敲鑼,做為指揮水手統一劃船的信號,船當中一個人手持五彩繽紛的「蜈蚣旗」在空中揮舞,兩岸成千上萬的觀眾歡呼喝彩,場面十分壯觀。

㈡ 高郵民歌的相關資料

2007年10月18日,第四屆中國郵文化節在全國唯一以「郵」命名的城市高郵舉行。當晚,在「魅力郵都」專場文藝晚會上,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正式授予高郵「中國民歌之鄉」榮譽稱號,高郵也因此成為當時全國唯一的「中國民歌之鄉」。和廣西、雲南、新疆等「民歌重鎮」相比,地處蘇中.里下河地區的高郵民歌似乎鮮為人知,為何率先成為民歌之鄉呢?為此,昨日記者在高郵采訪了前來授牌的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陶思炎等相關專家。
江蘇本是重要「歌鄉」
陶思炎告訴記者,江蘇的文化特徵是「吳韻漢風」,與此相對應,在民歌上體現為蘇南的吳歌和蘇北的楚歌,
據現存資料考證,流行於高郵的「散鮮花調」就是蘇北地區古代民間「驅儺」時祭祀歌謠的一種,還有不少曲牌如《倒扳槳》、《疊斷橋》與至今仍在高郵流行的民歌同名。高郵及其周邊地區也順理成章地成為民歌創作的一塊沃土。江蘇向來就是中國重要的「歌鄉」,如《茉莉花》就是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民歌之一。
高郵民歌已形成傳承譜系
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高郵民歌,高郵市文聯主席姜文定介紹,經詳細普查,該市比較有代表性的已知民歌手就有五代,後四代全部活躍在民間。像家住高郵鎮70歲的王蘭英老人,從小愛聽民歌、愛唱民歌,跟祖母學會了一肚子民歌,是當地有名的「民歌簍子」,居住在高郵鎮新華村李庄時,她唱的民歌《數鴨蛋》,引起當時高郵中學教師索興的關注,索興記譜編曲填詞後,仍由王蘭英演唱,一路唱響。在第二屆全國民間音樂舞蹈會演中,她和夏國珍、龍秀鸞等3位高郵籍年輕女歌手,以「小合唱」的形式演唱《數鴨蛋》、《做忙號子》等高郵民歌,讓周總理聽了連聲誇好。
而上世紀五十年代高郵著名民歌手、現已71歲的夏國珍1960年出席全國文化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時,演唱高郵水鄉民歌。大會閉幕還被毛主席、周總理拉在身邊合影留念。
《常回家看看》
「借鑒」了高郵民歌
高郵民歌是高郵湖以及里下河地區的人們在生產生活中廣為流傳的民間歌曲,主要有號子、小調、情歌及各種生活、風俗歌謠,兒歌、對歌等,曲調優美淳樸,節奏婉轉輕盈,有著濃郁的里下河水鄉風格。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今,高郵連續舉辦了31屆賽歌會,已收集、整理出的高郵民歌接近500首。
「其實,我們身邊的很多耳熟能詳的歌曲和旋律就是高郵民歌。」省民間文藝家協會秘書長、國家一級作曲家張建華非常肯定。高郵民歌的《數鴨蛋》,已編入江蘇省九年制義務教育小學音樂教材。七八十年代,南京小紅花藝術團還把《數鴨蛋》唱響世界各地。

㈢ 江蘇是漢族省份嗎

江蘇省境內絕大部分人口都是以漢族人為主。漢族人口佔比99.5%,是少數民族散居省區。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有少數民族人口70多萬。
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有少數民族人口70多萬。其中常住人口384926人,占江蘇總人口的0.5%。江蘇少數民族有3個特徵:一是55個少數民族齊全,江蘇98個縣(市、區)都有少數民族居住,其中高郵市菱塘回族鄉是江蘇省唯一的少數民族鄉。二是少數民族占江蘇總人口的比例小,僅為0.5%。超過千人的少數民族有25個,其中超過萬人的只有10個(蒙古族,回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滿族,侗族,土家族,水族);100人以下的有15個少數民族。三是回民佔少數民族人口的比例較大,佔34%。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南京市,有9萬多人,佔全市總人口的1.37%。
江蘇,簡稱「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南京,位於中國大陸東部沿海,江蘇界於北緯30°45'~35°20',東經116°18'~121°57'之間,北接山東,東瀕黃海,東南與浙江和上海毗鄰,西接安徽 江蘇跨江濱海,湖泊眾多,地勢平坦,地貌由平原、水域、低山丘陵構成;地跨長江、淮河兩大水系。江蘇省屬東亞季風氣候區,處在亞熱帶和暖溫帶的氣候過渡地帶,氣候同時具有南方和北方的特徵。
江蘇地處長江經濟帶,下轄13個設區市,全部進入百強,是唯一所有地級市都躋身百強的省份。江蘇人均GDP、綜合競爭力、地區發展與民生指數(DLI)均居中國各省前列,成為中國綜合發展水平最高的省份之一,已步入「中上等」發達國家水平。
江蘇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居全國前列,是中國經濟最活躍的省份之一,與上海、浙江、安徽共同構成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成為國際六大世界級城市群之一。
江蘇省總面積10.72萬平方公里,轄13個地級市。截至2019年末,江蘇省常住人口8070萬人,是中國人口密度第一大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9631.52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23607元。

㈣ 高郵民歌民謠有什麼

民歌 :煙花三月
牽住你的手相別在黃鶴樓 波濤萬里長江水送你下揚州 真情伴你走春色為你留 二十四橋明月夜牽掛在揚州 揚州城有沒有我這樣的好朋友 揚州城有沒有人為你分擔憂和愁 揚州城有沒有我這樣的知心人 揚州成有沒有人和你風雨同舟 煙花三月是折不斷的柳 夢里江南是喝不完的酒 等到那孤帆遠影碧空盡 才知道思念總比那西湖瘦

童謠:牽磨歌
牽磨、拐磨,吃半個留半個,還有半個給哥哥;哥哥請舅舅家來坐坐,舅舅不在家,出來個舅母,舅母請奶奶,奶奶躲在門背後。

月亮,月亮, 干凈,明亮。 誰給月亮洗臉? 一朵一朵白雲!

城門城門雞蛋糕 三十六塊糕 騎花馬 帶把刀 走你家門前砍一刀

人有兩件寶,雙手與大腦。雙手會做工,大腦會思考

月亮光光,照東方; 龍眼子,荔枝秧; 屋背藜,種韭菜;
韭菜葉包檳榔; 韭菜梗杠(抬)新娘; 杠打觀音門口過; 觀音出來辦嫁妝;
辦得十箱籠八箱擔; 銀打鎖匙開花籠; 金打鎖匙開花箱; 銀擔濕擔到裊(軟); 金擔濕擔到斷。

月光光,照四方,四方牙,好種茶,茶打花,好種瓜,瓜唔黃,跌落塘,
塘中心,有枚針,針有眼,蔸張凳,凳又矮,桌又高,遞張刀,刀有品,
砍死狗,狗有牙,咬死蛇,蛇有尾,咬死李阿四

小毛睡,小毛乖,小毛不睡眼睜開。賣饃的咋不來,叫俺的小毛餓起來!嗯……
嗯「'」「「'
小毛睡著嘍,小毛的媽跳河嘍。小毛睡醒嘍,小毛的媽跳井嘍!嗯……嗯……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芬芳美麗滿枝椏
又香又白人人誇
讓我來將你摘下
送給情郎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獨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芬芳美麗滿枝椏
又香又白人人誇
讓我來將你摘下
送給情郎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合唱)

12345,上山打老虎。老虎沒打著,找到小松鼠。松鼠有幾個,讓我數一數。數來又數去,12345。

高郵的辣子上三垛
買了一擔胡蘿卜
吃得多,拉得多...

㈤ 問一下蘇州和揚州

蘇州江南,揚州江北
蘇州的園林不是一開始就出名的,明朝稱「揚州園林甲天下」。《揚州畫舫錄》稱:杭州以湖山勝,蘇州以市肆勝,揚州以園林勝。《揚州畫舫錄》系李斗所著,寫於乾隆60年。也就是說,直到乾嘉年間,揚州園林一直是「甲天下」的。揚州園林後來衰落了。是因為太平天國起義?是因為日寇的侵華戰爭?我曾請教過一位在揚州讀過書的教授,他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我們只知道,清代中期以後,蘇州園林獨占鰲頭。
蘇州建城於公元前514年,吳王夫差的父親闔閭命楚國叛將伍子胥建闔閭城,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了。春秋時期,這里是吳國的都城,至今還保留著許多有關西施、伍子胥等的古跡。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始稱蘇州,沿用至今。蘇州城建城早,規模大,水陸並行,河街相鄰,古城區至今仍坐落在原址上,為國內外所罕見。 蘇州園林甲天下,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在中國四大名園中,蘇州就佔有拙政園、留園兩席;「吳中第一名勝」虎丘深厚的文化積淀,使其成為遊客來蘇州的必游之地;而唐朝詩人張繼的一首《楓橋夜泊》,令古今遊客爭相來訪楓橋,聞聽寒山寺的鍾聲。 姑蘇城外自然風光秀麗,靈岩、天平、天池和洞庭諸山,點綴於太湖之濱,形成了富有江南風情的湖光山色。 蘇州既有園林之美,又有山水之勝,自然、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加之文人墨客題詠吟唱,使蘇州成為名副其實的「人間天堂」。 蘇州園林是文化意蘊深厚的「文人寫意山水園」。古代的造園者都有很高的文化修養,能詩善畫,造園時多以畫為本,以詩為題,通過鑿池堆山、栽花種樹,創造出具有詩情畫意的景觀,被稱為是「無聲的詩,立體的畫」。在園林中游賞,猶如在品詩,又如在賞畫。為了表達園主的情趣、理想、追求,園林建築與景觀又有匾額、楹聯之類的詩文題刻,有以清幽的荷香自喻人品(拙政園「遠香堂」),有以清雅的香草自喻性情高潔(拙政園「香洲」),有追慕古人似小船自由漂盪怡然自得的(怡園「畫舫齋」),還有表現園主企慕恬淡的四園生活的(網師園「真意」、留園「小桃源」)等等,不一而足。這些充滿著書卷氣的詩文題刻與園內的建築、山水、花木自然和諧地揉和在一起,使園林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能產生出深遠的意境,徜徉其中,可得到心靈的陶冶和美的享受。其中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和留園分別代表著宋(公元960~1278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四個朝代的藝術風格,被稱為「蘇州四大名園」,拙政園和留園更躋身「中國四大名園」之列,網師園也頗負盛名。 蘇州發現了許多遠古文化遺址,尤其是新石器時代晚期的良渚文化最為豐富,著名的有趙陵山遺址、少卿山遺址、綽墩遺址、草鞋山遺址、羅墩遺址等,其中趙陵山遺址1992年被列為全國十大考古遺址重大發現之一。天堂蘇州,東方水城——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蘇州是中國著名古都,曾為春秋之吳國、戰國之越國、三國之孫吳、元末之張吳等多個政權的首都,也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城市,經著名史學家顧頡剛先生考證為中國第一古城。她是吳文化的發祥地和集大成者,亦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是傳統文化發達、歷史底蘊深厚、風景秀美如畫的城市,擁有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的蘇州園林和其他大量的自然景觀和歷史古跡。蘇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已逾4200年,是舉世聞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典型的園林城市。是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古城的古跡密度在中國僅次於北京和西安,列全國第三位.一般認為,蘇州城始建於公元前514年,已歷經2500多年的滄桑。蘇州也是中國最精緻的城市,古城基本保持著古代「水陸並行、河街相鄰」的雙棋盤格局、「三縱三橫一環」的河道水系和「小橋流水、粉牆黛瓦、古跡名園」的獨特風貌。其中蘇州古城是世界文化遺產蘇州園林和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崑曲」雙遺產」集於一身.現在進入國家申請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預備清單的有蘇州古城歷史街區和江南水鄉古鎮.蘇州是中國世界文化遺產最多的城市,迄今有九座園林列世界文化遺產之列.崑曲和以虞山派為代表之一的古琴列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列.蘇州現有2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蘇州、常熟),3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崑山周庄、吳江同里、蘇州角直),7個江蘇省歷史文化名鎮(蘇州東山、蘇州西山、蘇州光福、蘇州木瀆、吳江震澤、太倉沙溪、崑山千燈),還有一大批保存較好的古鎮(如吳江的黎里、盛澤,崑山錦溪,太倉瀏河等)、古村落(吳中區的東山村、明月灣)。

拙政園·蘭雪堂聯
此地是歸田故址,當日朋儔高會、詩灑留連,獨餘一樹瓊瑤,想見舊時月色。
斯圓乃吳下名匠,於今花木扶疏、樓台掩映,試看萬方裙屐,盡占盛世春光。

拙政園·遠香堂聯
舊雨集名圓,風前煎茗,琴酒留題,諸公回望燕雲,應喜清游同茂苑。
德星臨吳會,花外停旌,桑麻閑課,笑我徒尋鴻雪,竟無佳句續梅村。

拙政園·倚玉軒聯
從北道來游,花月留題,寄閑情在二千里外。
占東吳名勝,亭台依舊,話往事於三百年前。

拙政園·芙蓉榭聯
綠香紅舞貼水芙蕖增美景
月縷雲載名圓闌榭見新姿

拙政園·小滄浪聯
清斯濯纓,濁斯濯足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

拙政園·鴛鴦館聯
綠意紅情春風夜雨
高山流水琴韻書聲

拙政園·倒影樓聯
得月便佳,是山都好
無書不讀,有酒即仙

拙政園·與誰同坐軒聯
江山如有待
花柳更無私

拙政園·綉綺亭舊聯
閑尋詩冊應多味
得意魚鳥來相親

滄浪亭聯
清風明月本無價
近水遠山皆有情

獅子林·立雪堂聯
蒼松翠竹真佳客
明月清風是故人

虎丘花·雨亭聯
俯水枕石游魚出聽
臨流枕石化蝶忘機

一逕抱幽山,居然城市間。

(宋·蘇舜欽《滄浪亭》)

人道我居城市裡,我疑身在萬山中。

(元·維則《獅子林即景》)

絕憐人境無車馬,信有山林在市城。

(明·文徵明《拙政園圖詠·若墅堂》)

不知城市有山林,謝公丘壑應無負。

(清·徐崧《秋過懷雲亭訪周雪客調寄踏莎行》。懷雲亭即今蘇州北半園)

隔斷城西市語嘩,幽棲絕似野人家。

(清·汪琬《再題姜氏藝圃》)

誰謂今日非昔日,端知城市有山林。

(清·乾隆《獅子林得句》)

居士高蹤何處尋,居然城市有山林。

(清·王賡言《游獅子林》)

鷗鳥群嬉,不觸不驚;菡萏成列,若將若迎。

(蔣堂《北池賦》,北池為唐宋時代蘇州官府園林)

懶雲仙,蓬萊深處恣高眠……林泉愛我,我愛林泉。
(吳西逸《殿前歡·懶雲窩》,懶雲窩為元代蘇州宅

㈥ 高郵民歌的歷史淵源

早在7000多年前 ,高郵這塊土地上就有先民耕耘勞作,栽秧種稻,打魚狩獵,馴養禽獸。可以說,哪裡有生民聚居,哪裡就有勞動,哪裡就有原始歌謠。因此,高郵民歌最早的源頭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幾千年來,高郵民歌通過群眾口口相傳,世代沿襲的形式流傳至今,不少民歌家喻戶曉、享譽國內。2007年10月18日,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正式授予高郵「中國民歌之鄉」榮譽稱號,高郵也因此成為當時全國唯一的「中國民歌之鄉」。2008年6月14日,高郵民歌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據資料考證,流行於高郵的「散鮮花調」就是蘇中地區古代民間「驅儺」時祭祀歌謠的一種,被稱為「鄉人儺」,在《論語》中就有記載,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後來,高郵籍大詞人秦少游、散曲大家王磐等文化人不僅從民歌中汲取豐厚的營養,由於他們的詞曲被廣泛傳唱,反過來也有助於提升民歌的再創作。另外,曾在高郵擔任驛丞的蒲松齡等文化名人直接或間接參與創作,豐富了高郵民歌的內涵,提升了高郵民歌的品位。高郵張家莊的栽秧號子《西涼月》(一見姐姐苦凄凄),歌詞就是從明代馮夢龍《掛枝兒》中衍化出來的。在「蒲松齡俚曲」中,還有不少曲牌如《倒扳槳》、《疊斷橋》與仍在高郵流行的民歌同名。因此,高郵及其周邊地區也順理成章地成為民歌創作的一塊沃土。其實,江蘇向來是中國重要的「歌鄉」,如《茉莉花》就是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民歌之一。
江蘇的文化特徵是「吳韻漢風」,與此相對應,在民歌上體現為蘇南的吳歌和蘇北的楚歌,兩者風格迥然不同,吳歌的范圍包括蘇錫常和南京高淳,而以蘇州為「第一高地」,其主要特徵是「嗲」。楚歌的范圍是江蘇北部地區,風格粗獷。處在吳歌和楚歌交融地帶的以高郵為中心的蘇中里下河地區,包括寶應、興化,輻射江都、儀征這一南北交會、以下江官話為方言的江淮地域,歷史上南北文化對流,新鮮的民歌元素不斷聚集補充,逐漸演變為空前繁榮的「歌鄉」。

㈦ 高郵的民歌童謠

高郵民歌 : 數鴨蛋、高郵之歌

㈧ 南通有什麼民歌民謠

1、《高郵民歌》

《高郵民歌》最早的源頭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是高郵市高郵湖以及里下河的人們在生產生活中廣為流傳的傳統民間歌曲,主要有號子、小調、情歌及各種生活、風俗歌謠,兒歌、對歌等。

2、《數鴨蛋》

《數鴨蛋》是高郵民歌,是一首高郵民間流行小調,此歌曲先後在上海世博會、首屆中國農民藝術節、第十二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1957年第二屆全國民間音樂舞蹈會演。

3、《茉莉花》

《茉莉花》是中國民歌,起源於南京六合民間傳唱百年的《鮮花調》,由軍旅作曲家何仿采自於六合的民歌匯編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編曲、詞。

4、《大九連環》

《大九連環》又名《姑蘇風光》,民間小調。漢族民間有將若干首時調連綴在一起,形成大型套曲的民歌形式,其中《大九連環》就是代表。

5、《紫竹調》

《紫竹調》是廣泛傳播於吳語區(蘇南、上海、浙江大部、皖南等)的傳統小調歌曲,其源頭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的民歌。經過歷代藝人的傳唱和修改,各地的《紫竹調》都加入了自己的地方特色,在音節的處理上有所不同。但其詞其曲,皆有濃厚的吳風。

㈨ 徐達是誰哪朝的

徐達(1332年-1385年),字天德。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人。元末明初名將,明朝開國元勛。
徐達出身農家。元朝末年,徐達參加了朱元璋領導的起義軍,為淮西二十四將之一。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在鄱陽湖之戰中大敗陳友諒。次年,被任命為左相國。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麾師攻取淮東,並於兩年後攻克平江,滅張士誠。旋即出任征虜大將軍,與副將常遇春一同揮師北伐,推翻元朝的統治。洪武元年(1368年),攻入大都,滅亡元朝。此後連年出兵,打擊元朝殘余勢力,官至太傅、中書右丞相、參軍國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國公。他為人謹慎,善於治軍,戎馬一生,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勛。
洪武十八年(1385年),徐達去世。追封中山王,謚號「武寧」,賜葬鍾山之陰,御制神道碑文。又配享太廟,肖像功臣廟,為明朝開國第一功臣,位列開國「六王」之首[1]。
本名
徐達
別稱
徐天德、徐魏公、徐武寧、徐中山
字型大小
字天德
所處時代
元末明初
民族族群
漢族

㈩ 召喚的二胡演奏家

1997年、2001年兩度榮獲江蘇省民族器樂比賽一等獎,1999年榮獲江蘇省文化藝術「茉莉花獎」,第四屆江蘇省音樂舞蹈節二胡演奏金獎、「天華杯」全國青年二胡比賽二等獎。1999年在「江蘇省第一屆音樂新作品評獎」頒獎音樂會上首演二胡與交響樂隊《天山風情》。2002年參加「江蘇——二胡之鄉大型音樂會」,演奏二胡名曲《月夜》。曾在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文化藝術中心及高郵大劇院等地舉辦多場二胡獨奏音樂會。發表了《論江南風格樂曲中二胡演奏的揉弦特點》、《論民族樂隊中首席的作用》等多篇專業論文。並曾出版《流淌的旋律》、《二胡考級示範》等多張CD。
曾隨團出訪俄羅斯、義大利、德國、奧地利等十多個國家以及港、澳、台地區。 高郵籍二胡演奏家召喚6日應邀回到家鄉,參加「鵲橋仙」主題晚會演出。在南京藝術學院老師毛曉靜的鋼琴伴奏下,召喚以嫻熟的技巧和豐富的情感,用二胡演奏了《梁祝》,博得了在場千餘名父老鄉親熱烈的掌聲和喝彩。
「《梁祝》是著名的小提琴協奏曲。」在排練間隙,召喚非常愉快地接受了記者的采訪。「七夕是中國的情人節,為了切合這次晚會主題,《梁祝》這首樂曲的演奏,我曾經得到著名二胡演奏家朱昌耀老師的指點。這首精選版的《梁祝》更加突出了頌揚人間美好愛情的主題,還是很成功的!」
面對家鄉媒體的采訪,召喚更多的是表現出一種對家鄉的深深眷戀之情,他說:「我是從高郵走出去的,深受高郵傳統文化的影響,對高郵民歌更是有著特別的感情。」召喚說自己的成長與高郵民歌結下不解之緣,高郵是民歌之鄉,也是二胡之鄉,首先他要感謝高郵這片文化土壤對他的影響,更要把繼承和弘揚高郵二胡文化作為己任。
召喚認為,培養青少年對高郵民歌、二胡的興趣,讓青少年認識、喜愛、欣賞和參與其中,從而引起共鳴,是一種責任,也是歷史使命,文化部門應加大力度發掘和整理,讓高郵民歌、二胡進課堂、進社區、進鄉村,這樣才能保證繼承和發揚。
「從18歲我到南京求學後,我尤為關注家鄉的變化。」召喚告訴記者,他隨身帶的筆記本電腦里「今日高郵」網站收藏在首頁,每天都會抽出時間看看,家鄉的點點滴滴都能知曉。
現為江蘇省民族樂團首席、獨奏演員,二胡演奏家,國家一級演員的召喚,雖然平時工作特別忙,但對家鄉的事特別熱心。「我本月2日從香港參加演出回來後,每天都抓緊時間跟毛老師綵排《梁祝》,之前的改編准備在兩個月前就開始了。高郵是二胡之鄉,我要把最美的二胡曲獻給家鄉!」

熱點內容
綠植訂購電話 發布:2025-08-30 00:16:41 瀏覽:816
蘭花葉片圖 發布:2025-08-30 00:10:25 瀏覽:696
好運來綠植長得什麼樣 發布:2025-08-29 23:51:19 瀏覽:79
茶藝插花中 發布:2025-08-29 23:51:16 瀏覽:194
寶豐荷花園在哪裡 發布:2025-08-29 23:37:36 瀏覽:42
唇形科花卉 發布:2025-08-29 23:34:33 瀏覽:868
法常荷花 發布:2025-08-29 23:19:55 瀏覽:342
牡丹園診所 發布:2025-08-29 23:12:50 瀏覽:646
疫情的櫻花 發布:2025-08-29 22:48:14 瀏覽:248
瑾萱花卉 發布:2025-08-29 22:23:08 瀏覽: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