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粽
❶ 廣西橫縣有什麼特產
一、橫縣茉莉花
橫縣的茉莉花具有花期早、花期長(花期從4月起至10月底)、花蕾大、產量高、質量好、香氣濃耐沖泡等優點 ,橫縣茉莉為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❷ 棗泥加茉莉花能包粽子嗎
黑暗料理怎麼來的,都是靠想像力。你能包就可以包,沒有誰規定粽子就那幾種料,只不過好不好吃就自己看了。
只要你不是包相剋的食材都沒有問題。
❸ 端午節怎麼過
吃粽子,看賽龍舟
❹ 賓陽都有哪些特產
賓陽酸粉、賓陽鹽糕、白香糯糍、賓陽壯錦、賓陽竹編等。
1、賓陽酸粉
賓陽酸粉產生於中國廣西南寧市賓陽縣,因賓陽夏日天氣潮濕炎熱,食慾不振。因此產生了這一種米粉製作方式。賓陽酸粉酸甜可口,因此而出名。
2、賓陽鹽糕
賓陽鹽糕是一種小吃,傳統的鹽糕有杯糕和碗糕兩種,後來又增加了芋頭糕和七色糕。用瓷製小酒杯蒸的叫「杯糕」,用碗蒸的叫「碗糕」,芋頭糕和七色糕是用托盤蒸制的,蒸好出盤時再切成一塊塊菱狀體。
3、白香糯糍
白香糯糍以糯米為原料,將糯米洗凈後浸透,放入蒸籠內蒸至熟軟松化。撈出放入石臼內,用一根大木頭舂成糊狀。然後將糊狀的粑粑撈在盆內,趁熱分成小團,再將小團捻扁成圓形,白白的、軟軟的,然後根據個人喜好放入黃豆粉、紅砂糖或是花生芝麻白糖作餡料。
4、賓陽壯錦
賓陽壯錦為廣西壯族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起源於漢代,形成於唐宋時代。賓陽壯錦編織技藝傳承了傳統壯錦古老的織造器械、編織工藝、編織材料和圖案風格,其產品有生活日用品類,藝術品類,旅遊紀念品類三大類。
5、賓陽竹編
賓陽竹編以竹子或以竹為主兼雜木、藤、絲、草等輔助原料編製成的各種日常生活用品,如花籃、花盤、花托、箱子以及各種家居裝飾品。賓陽竹編生產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宋朝。
❺ 鮮花粽子的製作方法
大部分食品廠的鮮花都來自雲南,且多是由專業公司處理製作好的鮮版花花瓣,祛除權掉了花瓣的苦澀味。自家陽台上種的花,也可以用來做鮮花粽。步驟就是清洗、加糖腌制5-7天,這樣就可以做鮮花粽了。
步驟:
1、清洗
用清水浸泡一會兒,漂洗干凈殘留在上面的雜質。
2、腌制
用白糖腌制5天到一周時間,一斤花瓣添加6兩白糖。腌制好後,將腌出的水倒掉,花瓣就去掉了水分及澀味,又起到了保鮮作用,可以隨時吃了。(乾花瓣清洗腌制前,要用水泡開。)
3、製作
將制好的花瓣倒入泡好的糯米中,視個人口味加糖,攪拌均勻,包成粽子就行了。
提醒:一般來說,所有蔬菜類植物的花都沒有問題,玫瑰花、茉莉花、菊花、桂花等也可以包進粽子里,但不是陽台上種的每種花都可以吃,比如君子蘭就有一部分不能吃,黃花最好要抽心。
❻ 端午節為什麼要送花
端午節 (農歷五月初五) 通常用茉莉花來紀念愛國主義詩人屈原 每年的五月初五專是我國人民屬紀念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的日子,在這一天,人們會包粽子、賽龍舟,並把茉莉花,銀蓮花,鶴望蘭,唐菖蒲,蓬萊松,菊花等花扔進江中,來追懷愛國詩人屈原。這些花的花語是:唐菖蒲:葉形似劍可以避邪。 茉莉花:清凈純潔,樸素自然。 鶴望蘭:幸福。 銀蓮花:吉祥如意。
轉載自:[維納斯鮮花網]
❼ 中國有哪些風俗習慣,在每個節日里都要干什麼
中國傳統節日有八個,按照日期次序,將每個傳統節日的農歷和公歷日期、風俗習慣、相關詩歌名句摘錄如下,供樓主參閱。
1. 除夕——農歷十二月廿九或三十。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歲」。除夕這一天,家裡家外不但要打掃得乾乾凈凈,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門籠,人們則換上帶喜慶色彩和帶圖案的新衣。描寫除夕的詩句有: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
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
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
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2. 春節——農歷正月初一。春節習俗,一般以吃年糕、餃子、湯圓、大肉丸、全魚、美酒、蘋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餚饌為主;並伴有撣揚塵、洗被褥、備年貨、貼春聯、貼年畫(門神鍾馗)、包餃子貼剪紙、貼窗花、貼福字、點蠟燭、點旺火、放鞭炮、給壓歲錢、拜年、走親戚、送年禮、上祖墳、逛花市、鬧社火等眾多活動,極盡天倫之樂。描寫春節的詩句有: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3. 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其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於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描寫元宵節的詩句有:
《元夕》
【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4. 清明節——農歷三月十四。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踢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描寫清明節的詩句有:《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5. 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這一天的活動現在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貼五毒、貼符、放黃煙子、吃十二紅。描寫端午節的詩句有:
《端午》
【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 七夕節——農歷七月初七。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在這一天晚上,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儀式虔誠而隆重,陳列花果、女紅,各式傢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愛。描寫七夕節的詩句有:
《七夕》
【唐】羅隱
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
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綉篇。
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
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7. 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輕松的歡娛。「民間拜月」則成為人們渴望團聚、康樂和幸福,以月寄情。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描寫中秋節的詩句有:
《望月懷遠》
【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8. 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聯系的有賞菊賦詩、插茱萸、吃重陽糕等風俗。描寫重陽節的詩句有: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9.冬至節
冬至,是我國農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各個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
10.臘八節
人們習慣上把農歷的十二月稱為臘月,把臘月的初八稱為臘日或臘八,並將其當作一個傳統節日即臘八節來對待。許多與臘月或臘八有關的習俗也往往都被冠以「臘」字。這天,許多地方都吃臘八粥,臘八其實也是春節准備工作的開始。
❽ 橫縣的特產
茉莉花橫縣被茶業界和新聞界譽為「中國茉莉花之都」,茉莉花種植面積廣、產量高、品質高。
南山白毛茶此茶產自縣城南面寶華山及附近的六旺、桐油等村,相傳為明朝建文帝植,傳種至今,故亦名聖種白毛茶。曾獲巴拿馬國際農產品博覽會二等獎。此外,橫縣綠茶也較有名。全縣茶園約有731公頃,年產茶約250噸。
荔枝種植面積10萬畝,栽培品種有黑葉荔、禾荔、香荔、三月紅、龍荔、糯米糍、硃砂等。其中以三月紅、黑葉荔、香荔、糯米糍最為盛名。
桑蠶是橫縣又一大傳統特產,古時就為進貢之品。1999年,種桑養蠶較多的有馬嶺、雲表、靈竹等地,年產蠶繭250萬公斤。
蜜梨主要產於馬山鄉,故又稱馬山蜜梨,果色橙黃,肉細嫩,質脆味甜如蜜,食時不用削皮。年產量約100萬公斤。
果蔗主要產於蓮塘、陶圩、百合、附城等地,年產10萬噸左右,其肉脆多汁,清甜解渴,質優者,人站立手持果蔗輕放跌地,蔗可自然斷成幾截。
生薑主要產於鎮龍,肉厚麻辣,除食用、調味外,還可作醬料,乾薑可作葯用,年產量約100萬公斤。
大頭菜主要產於南鄉、巒城、附城等地。其莖粗大如碗,似大佛之手,故又稱佛手大頭菜,年產約200萬公斤。其精品稱五香頭菜,菜塊大,肉脆而芳香,有土魷魚之稱。
草席又稱關席,主要產於百合,年產30萬張。關草長而堅,經編席藝人之手,編織成各種規格草席。百合席經久耐用,墊睡冬暖夏涼,並有郁香之味。
橫縣魚生魚生在橫縣有史以來就是一道名貴的美味佳餚。用魚生招待尊貴的客人,是當地接待客人的最高規格。
橫縣大粽是民間特製食品,廣西知名的傳統風味名小吃。相傳起源於端午粽子,橫縣人經歷代加工,至唐宋已廣為享用。橫縣大粽是廣西橫縣人歡度新春佳節的主要食品之一,家家戶戶必備。在過年家庭團聚,餐桌上有大粽,即是「一家眾人從年頭到年尾都大團圓,不缺少一人」的吉利之意!所以,橫縣有「無粽不成年」之說。橫縣大粽,曾連續兩屆獲東南亞國際旅遊美食節金獎。
橫縣芝麻餅以其香酥的特色而譽滿秦晉。
橫縣粉利大多數的橫縣粉利做成圓柱形,半徑大概是4厘米,長25厘米左右,呈白色,為了美觀,橫縣人們常用幾個小穿心筒綁成花狀,拌「紅花粉」後如蓋章一樣,在粉利頂表面蓋上幾朵「花」。
橫縣年糕逢年過節吃的年糕不僅是一種節日美食,而且歲歲為人們帶來「年年高升」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