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金香組織
『壹』 媽媽在花店買了一些馬蹄蓮和鬱金香,給了50元找了13元你能很快地幫媽媽判斷找回的錢對不對嗎
發展
產業組織理論
馬歇爾對微觀經濟進行了經典的解釋後,市場理論的 討論便一直成為經濟理論的主要重點。在羅賓遜夫婦、張伯倫等早期經濟學家開創性的努力下,市場中競爭和壟斷問題得到深入的研究,人們對經濟領域的微觀部分的認識大大加深了。產業組織理論正是在不斷汲取前人的營養下逐漸從微觀經濟學分離出來,逐漸形成和發展為一種進一步解釋微觀市場的主流理論。近一個世紀以來,產業組織理論無論在研究方法、對象和解釋的問題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從另一個側面也反映了市場本身在許多方面已經出現了許多深刻的變革。本文通過對產業組織理論發展過程的梳理來分析產業組織理論發展的主要趨勢和研究方向。
方法基礎
歷史的角度
產業組織理論
產業組織出現在20世紀開始現代製造業企業興起後,早期學者將「產業」和「製造業」等同,把產業視為生產同一或相似產品的企業集合。馬歇爾首先提出了產業組織概念。在他看來,產業和生物組織體一樣,是一個伴隨著組織體中各部分的機能分化(企業內的分工和社會分工)和組織各部分之間緊密聯系和聯合(企業的兼並和准兼並)的社會組織體。他以分工和協 作為基礎討論了產業組織中的內部經濟和外部經濟,工廠規模和經濟規模。現代產業組織理論以此為基礎構架了整個產業組織的主要問題,更加強調了產業組織中的廠商結構和行為。(羅配羅關於產業組織的定義)。產業組織理論發展主要經歷了兩個階段。傳統的產業組織理論以貝恩為代表,出現在1960s,該理論主要涉及到廠商之間經濟行為和關系,強調市場結構在對行為和績效的影響作用,被視為「結構主義」。新產業組織理論則出現在1970s後期,該理論大量引入了新的分析方法,包括可競爭市場理論、博弈論、新制度理論(產權理論和交易成本理論)、信息理論,通過整合廠商內部組織和外部關系,進一步考察了廠商行為的多重復雜關系。但從研究對象、方法和假定上,無論是傳統還是現代解釋,產業組織理論都與微觀經濟學有密切的聯系,從一般意義上可以視為微觀經濟學進一步的擴展。
研究假定
產業組織理論保持了主流理論的「理性人」的假定。穩定性偏好、約束和自利性最大化行為體現了「理性」的特徵 ,主流理論強調了「廠商」作為「理性人」的假定,在傳統的產業組織理論中,也將這一假定貫穿於廠商之間的經濟行為分析中。在廠商理性中,關鍵的線索是「利潤最大化」假定,企業如同「廠商」一樣具有「完全」的理性偏好。這是產業組織理論中最有爭論的領域之一,大量的分析表明如果僅僅將產業中的企業作為「廠商」是不夠的,企業內部的組織結構和權威機制及企業決策的「有限理性」都不能滿足「最大化」行為的假定。但新產業組織理論仍然保持著單個人的「理性」假定,在此基礎上,對企業組織和企業行為進行進一步的擴展。
研究方法
產業組織理論
邊際分析、比較靜態分析、局部均衡仍然是產業組織中的主要分析方法。不論是貝恩模型還是新產業組織理論由於研究對象和范圍的限制,在大量地採用了主流理論的分析方法中,特別強調了局部均衡。局部分析是建立給定條件下,對解釋的因素進行一階條件和二階條件分析, 這是主流理論常用的分析工具,產業組織理論並沒有進行擴展。不同的是在產業組織理論分析中,解釋的因素不僅僅是價格,還包括更多的變數(質量、廣告、研發等),新產業組織理論則引入了信息。產業組織理論也大量地運用了博弈論分析工具。但博弈論分析方法也是以局部均衡為基礎,不論是局中人函數的採用,反應函數的對策行為及博弈均衡都反映了局部均衡的邏輯,因此,在研究方法上,產業組織理論基本上都是圍繞著主流理論工具,並沒有開拓性的發展。
研究對象
產業組織主要側重於從供給角度分析單個產業內部的市場結構、廠商行為和經濟績效。貝恩模型以主流微觀經濟理論的主要推論為基礎,更多地重視了實證研究,將產業分解為特定的市場,並開創性地通過結構—行為—績效即三分法對市場進行分析。強調了不同的市場結構會導致不同的廠商定價和非價格行為,也會導致不同的經濟效率,這一思路與主流的價格理論推論基本一致。在主流的價格理論中,完全競爭、壟斷競爭、寡佔和壟斷市場中的基本假定是不同的。根據這些假定,通過形式化的模型分析演繹出企業不同的定價行為。在完全競爭中,廠商是價格的被動的接受者,無論是短期還是長期價格都等於邊際成本;在壟斷競爭中,廠商分為兩個部分,具有壟斷地位的廠商和眾多價格接受者,廠商在定價中有壟斷地位的廠商不再是價格接受者,在定價行為上採用了剩餘需求的方法;在寡佔中,廠商的競爭局限在幾個大廠商之間,其定價行為便是這幾個大廠商討價還價的結果。在壟斷產業中,壟斷者獨佔了整個產業,廠商則根據平均成本定價,榨取消費者剩餘。從經濟效率上看,最有效率到最低效率的依次是完全競爭,壟斷競爭,寡佔和壟斷。盡管在貝恩模型中,進一步討論了市場結構問題,強調了市場結構的決定因素是壁壘,但其結構→行為→績效的範式與價格理論如出一轍。在新產業組織理論中,盡管不再強調S-C-P的直線關聯,但仍然以其為主要分析對象,並深入分析後三種市場結構(壟斷競爭、寡佔和壟斷)的廠商行為,而不孤立地區分市場結構狀態。在績效評價上,也與主流價格理論保持一致,強調邊際定價的效率。因此,產業組織理論基本遵循了這一套價格理論的邏輯,但從另一角度,它也強化了主流理論廠商的分析(包括廠商和廠商之間),將廠商視為「組織」形態,討論不僅僅局限在定價行為上,也包括了非價格競爭(廣告、質量、研發、技術進步等)及策略性行為,這是對主流理論的擴展。
沿革
產業組織理論從英國開始,但系統化的工作主要是美國經濟學家完成的。1960s,基本同時出現了「結構主義」和「芝加哥」學派兩種理論流派。盡管這兩種流派都是以新古典理論為出發點,但由於理論邏輯、思考問題的方法及對象不同,在理論結論上存在很大差異。兩種流派的論戰結果也大大深化了產業組織領域的研究和認識,為新產業組織興起奠定了基礎。
結構主義學派
結構主義學派的觀點
產業組織理論
結構主義主要建立在兩項經驗性研究基礎上,即對經濟績效的衡量和結構與績效關系。貝恩(1959)用4企業的市場集中度來測量市場結構和用回報率來測量績效,考察 了1936-1940年的42個美國樣本製造業,得出的結論是集中度與經濟績效正相關的關系。貝恩第二項研究是用進入壁壘來測量市場結構,檢驗了20個美國製造業的進入壁壘和利潤的關系。結果進一步發現了集中度和利潤之間的正相關性,並發現平均回報率在高壁壘條件下明顯地高於低壁壘的現象。
圍繞著這些經驗研究結論的解釋,貝恩建立了市場結構決定市場行為,特別是市場績效的理論假定。所謂市場結構主要是涉及影響競爭過程的市場特徵,主要強調進入壁壘條件,包括廠商的規模及其分布、產品差異化程度、廠商的成本結構及政府管製程度。行為。行為主要包括產品定價和非價格行為。貝恩強調市場結構影響單個廠商的經濟行為,包括直接和間接兩個方面。直接影響,如廠商的內部組織結構,包括傭工策略、工作條件等;間接影響,如廠商內部資源配置及其產品定價和競爭策略。績效,主要是通過規范的「好壞」標准對滿足特定目標的經濟行為的評價。完整的理論邏輯框架如圖。模型主要的理論邏輯包括:
1、在結構—行為—績效中,模型運用了微觀經濟學分析的推論。產業的績效取決於賣方和買方的行為,賣方和買方的行為取決於市場結構。結構反過來又取決於基本狀況,如技術和產品需求等條件。
2、從理論的邏輯來看,更多地強調了市場結構是導致廠商不同行為和績效的主要因素。其中進入壁壘構成了市場結構決定性的要素,導致進入壁壘的因素是現有廠商規模經濟、產品差異化、絕對成本優勢。
3、更加強調經驗性的研究,由於結構主義的主要理論結論都是通過經驗性分析得出,即關於集中度、進入壁壘與績效的關系。在理論解釋上,很大程度依賴這種經驗性的分析變數的設定、時間和條件。
4、結構主義的反托拉斯含義十分明顯:反托拉斯政策不應該關注於企業的行為,而更多地關注於市場結構。主要原因是:1、反托拉斯政策主要關注的行為問題,如合謀和排他性競爭,主要集中於非集中化的產業中,而不是集中度高、市場勢力更嚴重的產業。2、結構主義堅持認為反托拉斯在行為中的調整方法是無效的,因為市場勢力的最終力量是市場結構,除非市場結構發生了變化。
對結構主義學派的評論
結構—行為—績效最具開創性的意義是建立了產業組織理論的分析框架和分析范圍,在大量的經驗性分析中運用了主流微觀理論的推論並提出了問題,大大深化了廠商理論的微觀經濟研究。但結構主義方法盡管比純描述性的傳統方法相比要嚴格得多,仍然存在嚴重的缺陷。
SCP研究存在主要問題包括:1、概念問題。即關於經驗性分析中變數的設定、時間和條件。首先在對產業績效測量中,結構主義主要採用了利潤率和回報率兩種指標,這兩種指標是否遵循了長期績效衡量方法。長期績效衡量方法應是衡量績效的基礎,但以短期績效衡量為基礎的SCP研究則不是這些理論的恰當檢驗。其次結構變數是否是外生。利潤和高集中比率間的正關系中,強調了高集中比率引起高利潤而是「壞的」。事實上,利潤和集中率正相關的解釋中還包括了廠商的最有效率生產、創新性的研究和市場范圍的擴展。如果集中率不是一個外生的衡量方法,利潤和集中率間關系的估計將出現偏差。即高利潤可能由幾個因素共同產生,集中度可能也可能不影響利潤率,它對利潤率的影響僅僅是外生的。2、簡單化邏輯。事實上,導致行為和經濟績效的原因是非常復雜的,但SCP的模型的單線條分析削弱了模型對經濟現象的解釋力度。3、經驗性分析強於理論解釋。盡管結構主義以主流微觀理論的主要推論為基礎,但在理論的解釋中,只強調了短期分析的意義,而忽略了長期過程中產業的動態效率和配置效率。
芝加哥學派
芝加哥學派的觀點
芝加哥學派更加重視對結構—行為—績效的理論分析。認為應該從價格理論的基礎假定出發,強調市場的競爭效率。芝加哥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斯蒂格勒、德姆塞茨、波斯那、麥傑(Y·McGee)等。芝加哥的主要理論思想範式是競爭性均衡模型。其關鍵是提出了在長期均衡中的配置效率和技術效率,配置效率的條件是價格等於長期邊際成本,技術效率的條件是價格等於企業長期平均成本曲線最低點,這就意味著產業的產出不管是資本是不足還是過剩,都處於最優規模邊界下。在競爭性模型中,配置和技術效率主要導源於兩個結構性條件——買賣的數目和自由進入。
從長期的競爭效率出發,芝加哥學派認為市場從在長期過程能夠達到效率水平,反對高集中率的產業必然帶來壟斷租金,因此反對政府對市場的干預。斯蒂格勒從產業成長 角度,認為廠商的規模大小和市場的集中度與產業周期和經濟效率有關,在產業初期,由於市場范圍狹小,產業的各環節不足以專業化分工,而由全能型企業承擔,隨著產業的發展,市場范圍的擴大,廠商內部分工轉化為市場分工,到了產業成熟和衰退時期,市場范圍縮小,市場分工再次轉化為廠商內部分工。因此,產業的集中率隨市場范圍和產業周期相關。僅僅認為高集中率導致高利潤率忽略了產業發展長期均衡的歷史過程。從規模經濟角度 ,斯蒂格勒用生存技術來確定最佳規模水平,凡在長期競爭中得以生存的規模都是最佳規模,因此最佳規模存在多種不同的規模,大廠商的規模經濟也是生存技術的結果。德姆塞茨 認為高集中率導致高利潤率是生產效率的結果,而不是資源配置低效率的指標。在價格行為上,斯蒂格勒 進一步討論在高集中度產業中的大廠商的競爭行為,認為由於在高集中度產業中,大廠商仍然受到了競爭的壓力,其價格水平將制定在可維持水平,這個水平符合效率標准。
從政策上,理論強調了反競爭行為或壟斷行為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對市場的管制導致的進入壁壘14。因此,政府最好減少干預,讓市場充分發揮作用。
對芝加哥學派的評論
芝加哥學派遵循了弗里德曼自由主義的傳統,強調了市場長期競爭的效率。大大擴展了結構、行為、績效的貝恩討論的視野。該學派從價格理論的基本假定出發,討論了結構、行為、績效之間非直接相關性,認為這三者之間至少存在一些復雜的關系。盡管指出了其中存在的必要條件,但理論上並沒有給出充分必要條件,同時理論也缺乏經驗性的檢驗。
分歧和爭論
從上述分析中,盡管兩種理論都是從主流的微觀理論出發,但在分析方法、思路及政策含義中存在許多方面表現出差異:
分析方法
結構主義強調了經驗性的檢驗過程,通過對現象的分析得出解釋,芝加哥學派則通過理論模型分析,從價格理論固有的前提出發,演繹出各種結論。
分析角度
前者強調了如何改善資源的低效率配置等市場績效作為產業組織的主要問題對象,討論市場勢力形成的固有的結構條件;後者重視長期的競爭效率均衡,堅持短期的低效率、非均衡可以通過技術創新、自由進入和退出來得到解決。
政策含義
前者強調了政府對高集中度產業的反托拉斯干預,後者反對政府幹預,認為政府幹預本身會帶來壁壘,降低市場機制的配置效率。
『貳』 上海鬱金香抑鬱症互助組織
113、關於精神類疾病念經的問題?
問113:我得了抑鬱症,經常鑽牛角尖,難以安睡,煩躁不安,到底該怎麼辦?
答113:
· 凡是精神方面的疾病,比如抑鬱、癲癇、精神病等都屬於孽障靈性病。
· 這種疾病均是源於自己往世的孽障和靈性所致。往世做過較大的孽障,此生要經者前來討債,自己就會因此受報。表現方式就是自己狂躁不安,甚至不能控制和左右自己的情緒和意志。因為靈性都是可以控制這些。
· 知道自己的病因以後,就要有懺悔心好好讀經消孽還債。所謂因果報應真實不虛,自己無需抱怨什麼,怪只怪自己往世不積德,做了很多對不起別人的事情,此生才會有此果報。所以要發懺悔心的好好懺悔和消除孽障,並且誠心還債,超度自己現在的要經者。孽障消除、債務還清以後,自己自然會恢復正常。
· 需要讀如下經文:
· 《大bei zhou》每天7遍及以上,求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保佑我某某身體健康,增強功德。
· 《心經》每天21遍,求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保佑我某某開智慧,治療我的抑鬱症或者精神病。
· 《禮佛大懺悔文》每天5遍,求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保佑我某某懺悔和消除導致我有抑鬱症或者精神病的孽障,治療我的某某病。
· 佛教經典組合每周3張以上,一般這種病都是較大孽障所致,先讀21張,然後根據病情再21張21張的往上加,直到痊癒為止。
· 念經的同時配合許大願,多放生,會更好醫治抑鬱症。
——玄學問答
『叄』 關於紅酒的基本常識
軟木塞具有密度低、彈性佳、可伸縮性強、不滲透、抗腐壞、抗分解、抗變質等特性,可以保持葡萄酒品質經年不變。通常一般等級的葡萄酒所使用的軟木塞長度約3.5公分至5公分左右,比較優質的葡萄酒的使用的軟木塞長度多在5公分以上。一般優質酒使用較長的軟木塞,但使用長軟木塞的葡萄酒並不保證一定是優質葡萄酒。
選擇適當的品酒杯才能完全品出葡萄酒的物色,品酒時所用的酒杯以鬱金香型或縮口的透明酒杯為上選,可以將酒的香氣集中於杯口附近,便於嗅聞判斷。不要有 雕花或是有其他顏色,以免對葡萄酒顏色產生錯誤判斷。
若想將葡萄酒貯存一段時間,最好能讓酒瓶平躺,其目的是為了使軟木塞能與酒液接觸以保持浸潤。如果酒瓶直立置放,軟木塞會過度乾燥,將使空氣進入而破壞酒質。
(3)鬱金香組織擴展閱讀
紅酒(Red wine)是葡萄酒的一種,並不一定特指紅葡萄酒。紅酒的成分相當簡單,是經自然發酵釀造出來的果酒,含有最多的是葡萄汁,葡萄酒有許多分類方式。
以成品顏色來說,可分為紅葡萄酒、白葡萄酒及粉紅葡萄酒三類。其中紅葡萄酒又可細分為干紅葡萄酒、半干紅葡萄酒、半甜紅葡萄酒和甜紅葡萄酒,白葡萄酒則細分為干白葡萄酒、半干白葡萄酒、半甜白葡萄酒和甜白葡萄酒。粉紅葡萄酒也叫桃紅酒、玫瑰紅酒。楊梅釀制的叫做楊梅紅酒。
『肆』 微信看見說有個叫鬱金香的機構組織能參加嗎
那就不要給錢 看看別人怎麼說 你在想給不給錢
『伍』 鬱金香的組織培養方法的主要步驟有哪些
1. 選擇外植體與接種 選擇良好外植體是組織培養能否順利成功的第一個關鍵。要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侵害,發育良好的鱗莖,並用清水沖洗干凈,表皮上的雜物可用中性肥皂搓洗。然後,用無菌水沖洗數次,放入70%酒精中消毒 30分鍾,再經0.1%升汞浴液消毒 5~3 0分鍾(時間因品種而異)。取出後,用無菌水沖洗,再經過切塊,然後接種到培養基上,放入培養間。培養基以MS培養基為基礎。接種需要無菌環境,並要迅速、准確。
2. 接種後管理 接種後培養間溫度應保持在15~20℃之間,光照強度在自然散射光線的情況下增加1000勒克斯的日光燈照。大約 10~15天後,外植體開始膨大,25~30天形成愈傷組織,80~90天幼芽開始分化,150~180天形成獨立小苗,240天可形成有空心莖的小苗。在這個管理過程中,每30天左右要轉移一次,以免老化。根據試驗結果說明,如果在培養基中加入活性炭,並在黑暗條件下培養,效果更加明顯,它在3個月後可直接形成子鱗莖,可縮短成花的時間,但繁殖系數要較正常的低。
3. 小苗的移植培養 小苗有了空心莖後,就需要及時移栽到苗床上。苗床的栽植土要求疏鬆透氣,並有一定的保水、保肥能力,必須經過消毒。苗床外的溫室環境必須有一定的遮陽設備,冬天需要加溫設備,夏天需要降水系統。苗剛移植前需要2~3天鍛煉,打開培養瓶蓋,讓其逐步的與外界環境適應。鍛煉後,取出小苗,洗去培養基,移栽入苗床,細霧澆水,注意莖部不沾土壤,免受感染。前期要注意遮陽,並控制澆水量,隨著小苗長大,減少遮陽時間,適當加大澆水量,並開始施加稀薄液肥。當小苗根子較茁壯時,已具有較強的抗逆能力,可以考慮移植了。
這里需要強調的是,溫度對鬱金香的組織培養有著決定性的影響。不同的品種,適宜的培養溫度是不同的。適宜A品種的溫度,放在B品種上,可能會形不成不定芽。據試驗表明,溫度的變化,引起培養基內生長素和激動素的濃度差異,從而影響愈傷組織不定芽的形成。因此,對鬱金香進行組織培養時,要根據品種來確定最合適的培養溫度,能夠事半功倍,提高培養的成功率。
『陸』 鬱金香組織培養的培養基是什麼
鬱金香
材料類別:鱗莖及鱗片切塊(鱗莖切塊指帶有鱗莖底盤的切塊)。
培養條件:以MS為基本培養基,誘導愈傷組織每升附加NAA3一4mg,BAZ一3mg;誘導芽分化每升附加NAAo.smg,BAI一Zmg;誘導生根用1/2MS(MS大量元素減半)培養基,每升附加NAA0.5一lmg,蔗糖減至2%。溫度16一24℃,光照10小時,光強1000一isoolx。生長與分化情況:材料經低溫處理(5℃處理一個月、後接種,在黑暗條件下培養一個月後,鱗莖切塊由底盤鱗片與鱗片之間萌發出小芽,隨後移入光下,芽逐漸長大,至2c二左右時,可將芽切下,轉入生根培養基中,20天後,在芽基部膨大處,可見有根長出,鱗片切塊則發生少置緊密的瘤狀愈傷組織團,移入光下後,愈傷組織團不斷增大。如轉移到分化芽的培養基中,隨時間延長,可陸續分化出芽。1c,2左右的一切愈傷組織切塊最多可分化20多個芽。此芽長至約Zcm時,可切下移入生根培養基中,(此時芽基部已稍有膨大),給予10℃左右的低溫,10天後就有個別根長出。
或:
鬱金香鱗片組織培養:
0.1%HgCl210min+5%NaClO20min是最佳的消毒方法。『Parade』適宜誘導愈傷組織的培養基為MS+NAA1.0mg·L-1+BA1.0mg·L-1,誘導率可達100%。
『Parade』和『MerryWidow』適宜誘導芽的培養基分別為MS+NAA2.0mg·L-1+BA0.5mg·L-1和MS+NAA0.5mg·L-1+BA1.0mg·L-1,芽的直接再生率均為15.4%。
中層鱗片易誘導成愈傷組織,誘導率為8.0%,內層鱗片較易直接誘導生芽,再生率可達26.7%。
培養基中添加50~200mg·L-1的維生素C有利於直接再生芽,而不利於愈傷組織的誘導。
鱗片接種後暗處理5d和15d可以使芽的直接再生率分別達到12.5%和10.3%。
『柒』 鬱金香的組織培養
鬱金香鱗片組織培養:
0.1%HgCl2 10min+5%NaClO 20min是最佳的消毒方法。『Parade』適宜誘導愈傷組織的內培養基為容MS+NAA1.0mg·L-1+BA1.0mg·L-1,誘導率可達100%。
『Parade』和『Merry Widow』適宜誘導芽的培養基分別為MS+NAA2.0mg·L-1+BA0.5mg·L-1和MS+NAA0.5mg·L-1+BA1.0mg·L-1,芽的直接再生率均為15.4%。
中層鱗片易誘導成愈傷組織,誘導率為8.0%,內層鱗片較易直接誘導生芽,再生率可達26.7%。
培養基中添加50~200mg·L-1的維生素C有利於直接再生芽,而不利於愈傷組織的誘導。
鱗片接種後暗處理5d和15d可以使芽的直接再生率分別達到12.5%和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