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奧運會音樂
由《茉莉花》改編
曲名《金聲玉振》
2. 《茉莉花》歌曲創作背景
一、靈感來源
茉莉花這種植物在漢代就已傳入中國,最早種植於廣東一帶(南越、南海),到宋代開始廣泛種植於福建並傳入江浙等地;在傳播過程中逐漸中國化,並因其香氣而受喜愛,由於其芳香獨特,迎合了中國文化對「香」的崇尚,逐漸成為人們歌頌的對象。
二、作詞編曲
能見到的最早與現代版本相似的《茉莉花》歌詞收編在明朝萬曆年間(1573-1620)馮夢龍的《掛枝兒》中;《茉莉花》歌詞的前身最早刊載於清朝乾隆年間(1764-1774)的戲曲劇本集《綴白裘》,在《綴白裘》中收錄的《花鼓曲》共有12段唱詞,敘述的是《西廂記》中「張生戲鶯鶯」的故事,前兩段唱詞以重疊句稱為《鮮花調》,也有從其為基礎發展的稱為《茉莉花》。
最早關於《茉莉花》的曲譜(《鮮花調》工尺譜)收錄在道光年間(1821年,一說1837年)的《小慧集》中 。
這種曲調是在明代已流行的《鮮花調》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各地方言語調、風土人情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下,衍生出各種風格的「同宗民歌」,流傳於各省的不同版本曲調各異,但歌詞基本上以反映青年男女純真愛情為主題。
這些民歌以江蘇的《茉莉花》流傳最廣、影響最大;1942年冬天,新四軍淮南大眾劇團的文藝兵何仿記錄下了在南京六合金牛山地區一位民間藝人那裡聽到的民歌版本《鮮花調》 。
後將原詞中三種鮮花(茉莉花、金銀花、玫瑰花)修改為一種,集中突出茉莉花的特點,對歌詞的順序也做了調整,把有封建意味的「奴」改成了「我」字 ,將其他一些歌詞改為老少咸宜的語句。
對原曲的頭尾作了一定的改動,將毫無變化重復的前兩句加入了一點「轉」音,用同一曲調演唱三段歌詞,三段的結束音由上揚改為下抑,並增加了以翻高拖腔做結束 。
至1957年、1959年之前,共作了兩次修改,進一步豐富其旋律,將歌詞將「滿園花草」改為「滿園花開」,將「看花的人兒要將我罵」改為「又怕看花的人兒罵。
(2)茉莉花奧運會音樂擴展閱讀:
社會影響
《茉莉花》在兩個大陸相互隔絕的時代跨越了地理距離的藩籬,成為象徵中歐人民友誼和交流的生動符號。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這首改編後的《茉莉花》唱響中國。
此後,眾多世界級亮相讓這首民歌引起蘇皖多地關注 。2002年10月,南京市六合區以該首民歌為名舉辦了首屆中國南京六合《茉莉花》音樂文化節。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期間,頒獎儀式的現場《茉莉花》出現總共774次。
《茉莉花》歌詞
詞曲:何仿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芬芳美麗滿枝椏
又香又白人人誇
讓我來將你摘下
送給別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3. 雅典奧運會閉幕式北京8分鍾茉莉花的音樂
有8分鍾的演出
《茉莉花》只是其中的一個節目
其他節目還有京劇,功夫等等
4. 08年奧運會的頒獎曲是什麼
2008年製作的玉磬配2400年前的編鍾
奧運頒獎音樂「金聲玉振」
時報訊 北京奧運會頒獎儀式上,獲獎運動員將在「金聲玉振」中戴上「金鑲玉」獎牌。
昨日,北京奧組委公布了北京奧運會、殘奧會頒獎儀式音樂及體育展示標志音樂。傳統的《茉莉花》曲,清透的千年編鍾和玉磬敲擊之聲,這些純粹的中國音樂元素在著名作曲家譚盾巧妙結合之下,成就了北京奧運會的頒獎儀式音樂。
歷屆奧運會上,頒獎儀式都是一個明顯的標志元素,提示現場觀眾頒獎儀式即將開始,通過豐富有力的音樂語言,褒揚運動員的拼搏精神和出色成就。北京奧運會頒獎儀式音樂由著名作曲家譚盾和王和聲共同創作組成,它分標志音樂、入場音樂、頒獎音樂和退場音樂4部分。
標志音樂表明頒獎儀式已開始,在奧運會賽時將配合頒獎儀式片頭播放,長度在25秒左右。這段「金聲玉振」音樂是譚盾以湖北出土的曾侯乙編鍾的原聲和玉磬的聲音融合了交響樂的演奏形成的,形成了「金玉齊聲」的宏大效果。與北京奧運會獎牌設計的理念一致。
入場音樂則在獲獎運動員入場後奏響。入場音樂由王和聲創作,採用交響管樂配器,節奏鮮明,極具感染力,給人以歡快、激奮的感覺。而在備受矚目的頒獎音樂中,譚盾融合了編鍾與玉磬的激越之聲與《茉莉花》曲調。最後的退場音樂則是在運動員退場的過程中播放。譚盾創作的曲調歡快、輕松,是音樂藝術與體育元素相融合的佳作。
譚盾表示,他有次在上海豫園喝茶時,偶見古廟一處牌匾,上書「金聲玉振」,創作頒獎音樂的靈感由此而發。「金聲」,譚盾想到了中國最古老的編鍾——出土於湖北的曾侯乙編鍾,「玉振」,則是採集安徽靈璧和湖北荊州的玉石新近打造的一組玉磬。
以鍾發聲,以磬收韻,譚盾由此領悟到中國協和、平衡的哲學根源,希望用音樂將其淋漓盡致地展現,將其作為送給世界的最好禮物。「2008年製作的玉磬與兩千四百年前的編鍾形成了金玉和聲,真是『金玉良緣』。」譚盾說。
此外,北京奧運會、殘奧會體育展示標志音樂由瑞典音樂家威爾斯和譚盾合作創作完成。體育展示標志音樂將在北京2008年奧運會比賽現場,如比賽開始前大屏幕的宣傳片、運動員上場、比賽轉場,以及運動員下場等很多環節播放。
5. 為什麼要選擇《茉莉花》作為奧運會頒獎儀式的主題歌
茉莉花》是江蘇民歌,這首膾炙人口的揚州小調,隨著揚州在當時的影響而傳頌全回國,且影響答了其他許多地方的戲曲和曲藝。150年前,揚州作為當時中國的經濟文化中心和世界著名都市,其孕育出的《茉莉花》在當時可謂是家喻戶曉,人人會哼。幾十年後,普契尼創作《圖蘭朵》時,選用這樣一首既能代表東方韻味又風靡中國的《茉莉花》作為主題音樂,襯托中國人的愛情故事,既自然也屬必然。有個叫約翰·貝羅的英國人來華,擔任英國第一任駐華大使的秘書。1804年,他出版了自己的著作《中國游記》。也許在他眼裡《茉莉花》是中國民歌的代表吧,所以在著作中特意把《茉莉花》的歌譜刊載了出來,於是這首歌遂成為以出版物形式傳向海外的第一首中國民歌,開始在歐洲和南美等地流傳開來。
6. 茉莉花與中國的關系,特別是茉莉花那首歌在奧運會上出現,代表了什麼主要是茉莉花在奧運會上出現的意義
9世紀末20世紀初,沙皇俄國和德國等西方列強採用各種卑劣手段魚肉宰割中國,強迫中國政府簽定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掠奪我國資源,霸佔我國土地,以此把我國淪為他們的殖民地。這一時期李鴻章常常代表中國政府頻頻出現在國際外交舞台上。1896年5月18日沙皇亞歷山大尼古拉二世,在莫斯科舉行升級加冕慶典,邀請中國政府派代表參加,時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鴻章應邀「入宮慶賀」,並被授予寶星大小兩枚,皆鑽石密嵌。沙皇對李鴻章的接待優禮有加,極盡籠絡之能事。慶典之後李鴻章又受邀出訪德國,居心叵測的德國人,為「提升」李鴻章的「身價」,以國際交往中迎接國家元首的禮儀歡迎李鴻章來訪。李鴻章將計就計,沒有拒絕德國「超規格」的接待,以爭得中國在國際社會的地位。按照國際慣例,歡迎儀式上儀仗隊需要演奏來賓所在國國歌。然而,當時中國沒有「國歌」一說,李鴻章為不失國度,便把中國流行的一曲江南民歌———《好一朵茉莉花》,作為中國國歌推薦給德國。由於茉莉花之歌,曲調柔美、歡快,極富情調,頗有輕音樂韻味,加上又是使臣李鴻章所薦,於是《好一朵茉花》這首民歌便成為中國國歌,奏響在迎接李鴻章的儀式上。由於李鴻章的大智大謊,結束了中國沒有國歌的歷史,在外國人面前挽回了顏面。對李鴻章「開放門戶、積極開展洋務運動」的主張,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從而為中國外交史上留下了一段富有傳奇性的佳話。同樣,當時中國也沒有國旗,李鴻章把皇帝帶有龍的圖案的黃袍,作為國旗隆重推薦給德國以及後來所到國家,從此中國即有了「國歌」也有了「國旗」。
7. 《茉莉花》在哪些國際重要場合演奏過
《茉莉花》這首膾炙人口的江蘇民歌,幾乎是我們國家在重要事件專和相關國際重要場合屬下的必奏歌曲。在香港回歸祖國的交接儀式上、澳門回歸交接儀式現場、2008奧運會會徽揭幕儀式上都演奏了這首《茉莉花》;江澤民同志訪美,在白宮草坪舉行的歡迎音樂會上,美國交響樂團奏響了《茉莉花》;中央民族樂團首赴維也納金色大廳參加新年音樂會,民樂團合奏了《茉莉花》,良宵一曲酣暢淋漓,維也納金色大廳掌聲雷動;江澤民同志以國家主席身份舉行國宴時,曾經親自指揮軍樂團為來賓演奏這首民歌。《茉莉花》在國外也有多種版本傳唱,美國著名的薩克斯演奏家凱利金改編演奏的《茉莉花》長達8分鍾,清香四溢;兩年前,美國發射一顆向外太空飛行尋找星外生命的宇宙飛船,搭載了許多國家的優美樂曲作為地球禮物送給外空生命,入選的中國樂曲就是這首《茉莉花》。
8. 北京奧運會頒獎時的音樂是什麼音樂
《金聲玉振》,是譚盾創作的一首曲子,選用了《茉莉花》的部分旋律
9. 誰知道"北京奧運會金牌榜"時放的音樂
「《茉莉花》並沒有被選定為奧運會頒獎音樂。」針對有媒體報道奧運頒獎音樂選定《茉莉花》,北京奧組委文化活動部體育展示與頒獎儀式處副處長王寧昨天表示,前天舉行的模擬頒獎儀式中播放的《茉莉花》曲調,只是有可能借用《茉莉花》的幾個旋律出現在最終確定的頒獎音樂當中。
王寧表示,奧運會頒獎音樂並未確定,一切工作都在緊張進行中,但可以肯定的是,即便《茉莉花》的旋律出現在頒獎音樂中,也不會是以單獨曲目出現。奧運會的頒獎音樂都是著名音樂人重新創作的,而不是對原有曲目的改編。像《茉莉花》的旋律,只是有可能作為點綴,出現在最終確定的曲目中。
而最終觀眾們將聽到怎樣的頒獎音樂,王寧並沒有透露。北京奧組委文化活動部體育展示與頒獎儀式總監蔣虎表示,目前出現的猜測都不準確,最終選定的頒獎音樂會在奧運會前公布。(記者翟烜)
荊楚網消息 (楚天都市報) 據新華社電 記者20日獲悉:北京奧運會將首次在大部分競賽項目設立拉拉隊表演,重新編曲的「茉莉花」被初定為頒獎音樂。
據介紹,北京奧運會、殘奧會期間頒獎儀式分別有302場和472場。屆時,身穿「青花瓷」服裝的禮儀小姐將端出紅色的花束,全場響起一首重新編曲的「茉莉花」,語調悠揚淡雅,這首「茉莉花」初步被確定為奧運會賽場上的頒獎音樂,且目前只有這一首歌入選。
10. 北京奧運會頒獎儀式上的歌曲叫什麼名字
結合玉罄與編鍾聲的《茉莉花》 譚盾作曲 據趙東鳴介紹,北京2008年奧運會、殘奧會頒獎儀式音樂由著名作曲家譚盾、王和聲共同創作完成。根據奧運會頒獎程序要求和儀式音樂的慣例,頒獎儀式音樂包括標志音樂、入場音樂、頒獎音樂和退場音樂。 首先,標志音樂表明頒獎儀式已開始,在奧運會賽時將配合頒獎儀式片頭播放,長度在25秒左右。趙東鳴還特別提到,這段「金聲玉振」音樂是譚盾以湖北出土的曾侯乙編鍾的原聲和玉謦的聲音融合了交響樂的演奏形成的,形成了「金玉齊聲」的宏大效果。與北京奧運會獎牌設計的理念一致。音樂唯美、時尚、完美地結合了古今音樂和民族元素,符合頒獎儀式的整體感覺。 入場音樂則在頒獎儀式開始、獲獎運動員入場後奏響。入場音樂由王和聲創作,採用交響管樂配器,節奏鮮明,極具感染力,給人以歡快、激奮的感覺。 接下來,趙東明介紹了備受矚目的頒獎音樂。之前媒體盛傳的「茉莉花」曲一說也終於水落石出:據趙東鳴表示,譚盾在頒獎音樂中融合了編鍾與玉謦的激越之聲與「茉莉花」曲調。圓滿地營造了運動員接受加冕時庄嚴、隆重和神聖的氛圍,音樂氣勢恢宏、舒展大方,充分展示了中華民族文化的特點。 最後的退場音樂則是在頒獎儀式結束後、運動員退場的過程中播放。趙東鳴表示:譚盾創作的曲調歡快、輕松,是音樂藝術與體育元素相融合的佳作。 據悉,頒獎儀式音樂是在譚盾指揮下,由中國愛樂樂團與石頭音色樂團共同演奏錄制完成。王和聲創作的頒獎儀式運動員入場音樂則由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演奏錄制完成。2008奧運會頒獎儀式音樂"金聲玉振 茉莉花"(mp3下載) http://www.iyisky.com/bbs/thread-530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