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花桿插
『壹』 杜鵑花怎麼扦插,扦插杜鵑花怎麼生根快
杜鵑花扦插生根還是比較容易的,選擇健壯的無病枝條,把快活林扦插生根粉一內袋兌水1公斤容攪拌均勻,把枝條下部在水裡面蘸3-6苗,拿出來稍微晾乾插在肥沃土壤即可。因為夏季天氣比較熱,最好做到避光遮陰,溫度控制在15-25攝氏度之間最好。
『貳』 杜鵑花的扦插對基質有哪些要求
常綠杜鵑的扦插基質種類很多,常用的是河沙、泥炭。最好是河沙和泥炭蘚兩內者各佔一半,扦插的容效果較好。泥炭最好是純的泥炭蘚形成的。我國的四川、東北產的泥炭蘚質量較好。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時泥炭蘚不要太干。如果太干,使用前要加水濕潤。另外,珍珠岩+粉碎的水苔也是較好的扦插基質。據我們實驗,珍珠岩+水苔由於通透性、保溫性較好,是較為理想的扦插基質。用該基質扦插的基毛杜鵑都比其他基質的生根率高30%以上。至於蛭石和珍珠岩混合,經我們試驗,不是理想的杜鵑花扦插基質,最好不要使用。
國外多採用苯乙烯組成的泡沫塑料顆粒代替沙,混合珍珠岩、蛭石作為扦插基質。該基質也比較通氣,持水力強,效果也較好。
配好基質後,基質的pH調整也是較為重要的,一般pH在5~6即可。如酸度太大,要加石灰或石膏粉調節。基質配好後放入准備好的盆或插床中,深度不低於10厘米。如在下面加地熱線,深度要在15厘米左右。扦插苗生根後,若要再進行扦插,基質要換新的。扦插基質最多連續使用兩次就應全部換掉,以免雜菌寄生。扦插前要保持基質的疏鬆,切忌將基質壓緊,這樣會把基質中的空氣排出去,影響插條的呼吸。
『叄』 杜鵑花怎麼扦插
杜鵑花扦插繁殖是常用的簡便方法,只要母本生長健壯,每年能抽生許多枝條可用插穗。4~厘米長的插穗,插活後3年,能開4~5朵花;6~7年後,養成樹冠;10年後,超過同齡的嫁接苗;30年生的扦插苗,仍無衰退跡象。許多雜種杜鵑常發生枝變,扦插可以獲得新品種,如無錫的業余愛好者,曾利用西鵑「錦袍」的枝變,培育出青女、濂、鳳輦、新紅四個品種,從曉山錦獲得大花笠。杜鵑花扦插的主要關鍵:
(1)時間扦插宜在春末夏初,但因品種的新梢生長情況而略有先後。一般西鵑在5月下旬,毛鵑在6月上旬,東鵑、夏鵑在6月中旬。此時正值江南梅雨季節,空氣溫和濕潤,有利於插穗癒合生根。
(2)插穗杜鵑花開花以後,應及時將殘花同子房一起摘除。有些名種可於開花前便將花蕾摘除,以促使早發新枝。當新枝細毛呈黃色,即已確實達到半木質化,便可選健壯、無病蟲害的枝條作插穗。插穗要從老枝上輕輕掰下來,帶一點去年的組織(踵),再修平毛頭,只留頂端3~5片葉,其餘全部摘除。
(3)扦插杜鵑花為酸性土花類,用疏鬆、排氣良好的山泥(蘭花土)裝瓦盆或淺木箱的為好,以扦穗插入土中1/3為度。插後將盆(箱)置於潮濕的沙床上,注意遮蔭,保持土壤濕潤。對西鵑中難以成活的「雪冠」、「天女舞」等品種,可採用「瓶插法」,效果很好。方法是用15厘米盆徑的新瓦盆,盆底墊瓦片,盆中先立3支直徑約2厘米的圓棒(或玻璃管等)然後花盆內裝滿沙土,澆水落實後拔出圓棒,再往空洞中填入山泥,每洞插入一枝,上罩廣口玻璃瓶,以保持穩定濕度。
(4)管理扦插後放在蔭棚下,棚頂用二層蘆簾遮蔭,棚下空氣要流通。天晴時,早晚各澆1次水,一般50~60天生根。生根後揭去一層蘆簾,適當澆水、找水。溫度高、空氣濕度大、盆土過濕都容易引起爛根。9月上旬,插穗根系已漸豐滿,尤其是用瓶插法的,在山泥周圍幾乎布滿了須根,10月中旬後,就應該分栽於盆徑10厘米的花盆內,否則須根穿過沙層,根尖容易萎縮。上盆後放入溫室,置於溫暖向陽處。來年3~4月以後,可在澆水時摻入一點腐熟肥料,薄肥勤施,促使加快生長。最初1~2年內,宜摘除花蕾,不使其開花消耗養分,以盡早養成豐滿株形。
『肆』 杜鵑花扦插後要怎樣管理
無論是常綠杜鵑花還是落葉類杜鵑花,扦插後的管理都是非常重要的。根據筆者的經驗版,早上7時左權右將苗床打開10~20分鍾,然後再蓋上,因為植物的呼吸速率在早上較強。扦插期間的管理主要是保持盆內和苗床內的空氣濕度。扦插完後澆一次透水,過3天後觀察苗床內的濕度。在夏天高溫季節要注意苗床的噴霧,一般在早上或傍晚進行。
注意在保持空氣濕度的同時不要將基質噴得過濕,基質濕度掌握在30%~40%即可,這是扦插後管理的關鍵。在扦插後最初的20天內是成活的關鍵時期,只要保持枝條不發黑,葉片不黃落,插穗同原來一樣鮮活不蔫,成活就有把握。
一般來說,毛鵑、東鵑生根較快,如在5~6月扦插,約25天就可生根;西鵑一般扦插後25天左右長愈傷組織,45~50天可生根。落葉類杜鵑一般不需激素處理,在昆明的氣候條件下,只要是在5~6月扦插,生根率都可以在90%左右。生根以後苗床要每天通風,並噴灑一次濃度為1000倍的硫菌靈,以預防黑斑病。
『伍』 杜鵑花怎麼扦插
杜鵑花種類很多,少數種類扦插不易生根,多數栽培種都可扦插繁殖。北回方,一般答夏、秋季剪取當年生半木質化枝,春季選一年生枝做插穗,長4~12厘米,最長不宜超過20厘米。扦穗留上部半數葉片,剪去下半部葉片。一般種類不用任何處理都可以生根,用微量蔗糖水浸泡插穗下半部8~12小時後,洗凈扦插能促使生根,低濃度的吲哚丁酸(10~20微克/克)浸泡插穗,對不易生根的種類有促進作用。
扦插的時間還可視條件而定,如有溫室或加底溫噴霧插床,全年可扦插繁殖。插床擊破用洗凈的粗沙做扦插用土。雜交的洋種杜鵑花在20℃時,1個月左右可生根。一般用蛭、粗沙、石沙土混以水蘚、腐葉土、草炭土等做扦插用土,可以用大花盆、木箱等做扦插床,下墊大粒沙做排水層。扦插後,罩上塑料薄膜或玻璃,保持較高的空氣溫度,並給50%左右的遮蔭。扦插的深度,短插穗相當於長度的1/2,較長插穗相當於長度的1/3。扦插後充分灌水,以後經常噴水,保持土壤及空氣濕潤。用素沙扦插,生根後要早些盆栽;如用腐葉土或山泥扦插,可保持3~5個月或繼續生長半年後分植上盆。扦插苗一般3年後花盛開。
『陸』 杜鵑花怎樣進行扦插繁殖
扦插繁殖就是運用植物根、莖、葉、芽的再生能力,使它在適當的條件下,生根、發芽形成新的植株。主要有莖插、葉插、葉芽插、根插。莖插包括硬枝扦插和軟枝扦插。
硬枝扦插:石榴、木槿、芙蓉等落葉花木多用此法。在早春樹液流動前進行。選1~2年生健壯充實枝條,選取中段,剪成10~15厘米長的枝條為插穗,需帶2~3芽,插穗頂芽要飽滿完好。上端在芽上0.5~1厘米處,剪成平口,下端扦插基質中,深度為插穗的2/5~1/2。
軟枝扦插:如倒掛金鍾、一串紅、茉莉、杜鵑、桂花等多用此法。在5月下旬至9月進行。選取當年生半木質化帶葉的枝條為插穗。插穗長約6~10厘米,留2~3芽,剪法如同硬枝插,並剪去上下部適量葉片,以減少蒸發,做到隨剪隨插。在剪取時,切口液汁大量流出的插穗,一定要待切口乾燥後才插,否則插後切口易腐爛難成活。
葉插:四季秋海棠、菊花、石蓮花、虎尾蘭等可用葉插繁殖生長成新植株。剪取葉片時,有葉柄的,保留葉柄3厘米左右,並剪去部分薄嫩葉緣,將葉柄插入基質中;沒有葉柄的,可在葉脈交叉處用刀切割,將葉片平鋪在基質上,使與基質緊密接觸,或用竹簽將葉脈固定在基質中,可在葉脈處發根,生長成新植株。虎尾蘭為肉質劍形葉,可橫切成5厘米左右的葉段為插穗,直插於沙中,插時上下不要顛倒,可在基部發生新根,形成新植株。
葉芽插:橡皮樹、八仙花、茉莉花、扶桑等在葉插時,其葉柄和葉腋雖能生根,但不能發芽,所以,不能生長成新植株。因此,要選用基部帶有一個腋芽的葉片扦插,才能發育成新植株。
根插:貼梗海棠、芍葯、凌霄、獼猴桃、金絲桃、臘梅、宿根福祿考、荷苞牡丹等,根上能生長不定芽的花卉,可用根當插穗進行繁殖。在花木換盆時,剪取5~10厘米的根段,直插或斜插於土中,上下不可顛倒,上端與土面平,待長出新芽後,再適當培土。
『柒』 給杜鵑花進行扦插後怎樣管理
在扦插後的1個月內,插條尚未長根或剛開始長根,是成活的關鍵時期,特別要注意做好遮蔭保濕及溫度的調節水分的補給等工作,保證插條不落葉,不變黃,始終新鮮,這樣成活就有希望
(1)遮蔭保濕扦插後1周內,遮蔭度最好在90%左右,1周以後遮蔭度可調整到70%,但千萬不可見直射光,否則插條萎蔫,不可能成活遮蔭措施有多種,用蘆簾搭設蔭棚採用遮陽網或藉助自然環境中的樹蔭棚架等,但最好遠離建築物,以免局部溫度過高濕度過小,不利於插條成活遮蔭的程度,也應根據天氣變化隨時調節控制晴天,早覆晚開;陰雨天,則全部打開因此時插條沒有根,主要靠葉面吸收水分,故保持空氣中較高的濕度非常重要,除保證土壤適度濕潤外,晴天還需要噴霧,每日3~4次,噴濕葉面,使插條的蒸發與吸水保持平衡梅雨季節,連續陰雨,常會發生黑斑病,要預先噴1000倍液的托布津進行防治感染黑斑病者,即使有根,亦會死亡,故應隨時撿去病葉和病枝,以防進一步感染和蔓延
扦插生根的時間長短因品種而不同,毛鵑夏鵑東鵑生根最快,15~30天開始長根,西鵑約需50~70天生根以後,伏天來臨,應經常噴淋地面降溫增濕逐漸加強通風,減輕遮蔭度如氣溫比較高,則繼續進行遮蔭
(2)溫度調節,杜鵑扦插生根最適宜的溫度以土溫26~28℃氣溫20℃為宜溫度低生根時間長,特別是基質溫度低於空氣溫度時,插條很難成活因此,應及時調節棚內溫度初夏扦插時,出現最多的是高溫危害當遮蔭不當時,會使棚內光照過強而溫度升高,當溫度超過30℃時,易出現插條灼尖現象因此,應及時加強遮蔭適當通風來降溫
(3)濕度調節,扦插後的前半月多澆水多噴霧,至少每天用噴霧器噴霧6~7次,以增加插條葉面的濕度,扦插基質盡量保持濕潤後半月澆水量應逐漸減少,2~3天1次20天後如有葉芽萌動,說明切口已基本癒合,並逐步形成根原基此時要保持苗床潮濕,不可見干,除2~3天澆1次水外,還可酌情噴霧增濕至50天左右就會長出根系,此時用手輕提插條,有阻礙感,證明小苗已成活,這時澆水要節制,待扦插基質干至七八成時充分灌水,適當減少噴霧次數,防止根系嫩化此後,可逐步加強通風,去掉薄膜,轉入正常管理
一些優良品種扦插不易成活,如能配以全光噴霧,經常保持插條葉面濕潤,成活率會有所提高
(4)扦插生根後的管理,扦插兩個月以後,如果枝葉新鮮,梢頂挺拔並漸有萌動的現象,說明已經產生了不定根在以後的時間里繼續保持20℃左右的溫度,並做好遮蔭工作插條生根後澆水次數不要太多,水質要不含鹼性,水溫要與苗床溫度接近雨天苗床要蓋上薄膜,防止漏雨和水分過多溫度控制在20~25℃生根後的幼苗適當追肥對生長有良好促進作用,有利於獲得壯苗特別是以河沙蛭石珍珠岩為基質的扦插苗在生長過程中,很容易出現營養不良狀況,插條生長後期長勢大減,應及時追肥可每隔10~15天施1次非常稀薄的有機肥,次日清晨補澆清水隨著秋季的來臨,氣溫逐漸下降,隨著溫度的變化可把扦插盆移至避霜向陽處,苗床扦插苗移入花盆或木箱等容器中進行入冬前的過渡培養當氣溫降至10~15℃時,將所有的扦插苗移入室內向陽處進行養護
『捌』 杜鵑花什麼時候扦插最好
杜鵑花的扦插時間,常綠杜鵑和啊扎里亞類杜鵑有所不同。對於常綠杜鵑亞屬植物來說,取插條時間以10月下旬至11月較為適宜。我們曾在5~9月采過馬纓花、大白花杜鵑和露珠杜鵑做扦插繁殖實驗,結果都失敗了,而10月下旬和11月份採的插條則有不同程度的生根。當然苗床內的基質溫度要加以控制。取條長度依據杜鵑花母株的情況而定,如果1年生的枝條長,可以在當年生的枝條基部2~3個葉芽處剪條,留下的葉芽仍可以抽生腋芽。
剪下的枝條如果長達20厘米以上,去掉先端不成熟部分,依據不同的種類可以得到2~3根插條。取條時注意不要采那些生長過於旺盛的枝條,因為生長旺盛的枝條水分多,很難生根。最好在植株的兩側剪枝條,特別是向北的枝條或生在部分遮陰環境下的枝條。枝條要中等粗細,即使比頂生的稍細一點也無妨。開花以後,等第一階段的生長停止,對枝頂要進行摘心,這樣能使每個枝條再抽生二次枝。為了不妨礙第二年開花,摘心的枝條不可太多,因為一旦抽生二次枝,就不容易形成花芽。這些二次枝到了秋天就是理想的插條。
采插條時注意母株不能太老或太嫩,即使是壯年的母株也不能一次采太多的插條。一般的規律是,一株成年的母株一次只能采1/3的頂梢。如剪得過多,留下的腋芽就會生出二次枝,營養消耗太多,要及時給予養分補充,才不致有害於母株。
落葉類杜鵑的扦插時間與常綠杜鵑有所不同,原則上說只要具備兩個條件,也就是說只要有合乎標準的插穗和能夠控制溫、濕度的設備,隨時都可以扦插。但一般來說,最適宜大量扦插繁殖的時間是在5~8月。毛鵑、東鵑、西鵑花期大都在3~5月,花後新梢生長旺盛,至5~6月基本上已達半木質化,老嫩適中,數量又多,此時氣溫在18~25℃、相對濕度達到80%以上,對插穗的生根非常有利,因此是落葉類杜鵑扦插的最佳時機。
『玖』 如何使杜鵑花扦插成活
杜鵑花種類很多,少數種類扦插不易生根,多數栽培種都可扦插繁殖。北方,一般夏版、秋權季剪取當年生半木質化枝,春季選一年生枝做插穗,長4~12厘米,最長不宜超過20厘米。扦穗留上部半數葉片,剪去下半部葉片。一般種類不用任何處理都可以生根,用微量蔗糖水浸泡插穗下半部8~12小時後,洗凈扦插能促使生根,低濃度的吲哚丁酸(10~20微克/克)浸泡插穗,對不易生根的種類有促進作用。
扦插的時間還可視條件而定,如有溫室或加底溫噴霧插床,全年可扦插繁殖。插床擊破用洗凈的粗沙做扦插用土。雜交的洋種杜鵑花在20℃時,1個月左右可生根。一般用蛭、粗沙、石沙土混以水蘚、腐葉土、草炭土等做扦插用土,可以用大花盆、木箱等做扦插床,下墊大粒沙做排水層。扦插後,罩上塑料薄膜或玻璃,保持較高的空氣溫度,並給50%左右的遮蔭。扦插的深度,短插穗相當於長度的1/2,較長插穗相當於長度的1/3。扦插後充分灌水,以後經常噴水,保持土壤及空氣濕潤。用素沙扦插,生根後要早些盆栽;如用腐葉土或山泥扦插,可保持3~5個月或繼續生長半年後分植上盆。扦插苗一般3年後花盛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