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筆下的梔子花
㈠ 關於「梔子花」的詩詞詩句有哪些
1.梔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撣都撣不開,於是為文雅人不取,以為品格不高。梔子花說:"去你媽的,我就是要這樣香,香得痛痛快快,你們他媽的管得著嗎!"——汪曾祺《人間草木》
2.很多年前,總是會期待,在開滿梔子花的山頭,與某個有緣人,可以有一段清澈的相遇,也許有一天,真的相遇,真的攜手走過紅塵陌上,直到某一天,我們又孤獨到將彼此忘記。——白落梅《在最深的紅塵里重逢》
3.一個人要做到對自己的美,聰明,善良,完全不自知,才顯貴重,一旦有自知,品就自動下降一個層次,就彷彿梔子花不知道自己有多香,蘭花不知道自己有多幽靜。天分,天性,從來都不需要發言和解釋。——安妮寶貝《素年錦時》
4.梔子花開的時候,我們該散了,好說好散。——八月長安《最好的我們》
5.窗外的風輕揚,梔子花的清香在彌漫。知了在枝頭低唱這盛夏的憂傷。又是一年畢業季,青春作墓,埋葬了記憶。終分離。盛夏晴方,下一站你我又在何方?光陰流轉,記憶的角落又遺落在何處?曾鮮衣怒馬,曾青春張揚,曾豪言壯語…………到如今竟是點點滴滴!收拾行囊,整裝待發,一季曦微,一季分離。去奔赴不同的遠方。此後是天涯。待白發蒼蒼時,可曾記得著繁忙卻張揚的青春?
6.梔子花還開著,只是在黃昏的陽光里看它,怎麼都覺得凄涼。——龍應台《目送》
7.路邊的梔子花,潔白而芬芳,默默綻放。——蜘蛛《十宗罪》
8.梔子花開梔子花落,少年少女又分落。
9.獨上高樓新雨驟,醉拍青衫拈紅豆。當年一別綺羅香,梔子花肥美人瘦。《綰青絲》
10.謝謝你們,賴在我的青春不肯走。《梔子花開》
㈡ 凍梔子花最後表達作者什麼之情
表達了作者的悲傷之情。
這句話出自汪曾祺的散文集,書名叫《人間草木》,裡面有一篇叫做《夏天》的散文,此段就出自這篇散文。
《人間草木》從汪曾_創作的大量散文中精選而成,最早的寫於四十年代,大部分寫於後半生,風格從華麗歸於朴實,技巧臻於至境,被稱為汪曾祺最浪漫的散文集。
該書由五部分構成,分別是「人間草木」、「世間風物」、「行者無疆」、「記憶的味道」和「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該書是汪曾祺寫他的舊人舊事、旅行見聞、各地風土人情、花鳥蟲魚的經典散文集,字里行間充分流露出他對凡人小事和鄉土名俗的深深眷戀和對舊日生活情景的緬懷,作品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顯示出沈從文的師承,堪稱當代小品文的經典,讓讀者足不出戶便能領略一代散文大師作品的風采。
作者簡介:汪曾祺,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
汪曾祺在短篇小說創作上頗有成就,對戲劇與民間文藝也有深入鑽研。
作品有《受戒》《晚飯花集》《逝水》《晚翠文談》《人間草木》等。
㈢ 這是出自哪本書
出自汪曾祺的書《人間草木》,這篇文章名字叫《夏天》。
夏天的早晨真舒服。空氣很涼回爽,草答上還掛著露水(蜘蛛網上也掛著露水),寫大字一張,讀古文一篇。夏天的早晨真舒服。
凡花大都是五瓣,梔子花卻是六瓣。山歌雲:逗梔子花開六瓣頭。地梔子花粗粗大大,色白,近蒂處微綠,極香,香氣簡直有點叫人受不了,我的家鄉人說是:逗碰鼻子香地。梔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撣都撣不開,於是為文雅人不取,以為品格不高。梔子花說:逗去你媽的,我就是要這樣香,香得痛痛快快,你們他媽的管得著嗎!地
人們往往把梔子花和白蘭花相比。蘇州姑娘串街賣花,嬌聲叫賣:逗梔子花!白蘭花!地白蘭花花朵半開,嬌嬌嫩嫩,如象牙白色,香氣文靜,但有點甜俗,為上海長三堂子的逗倌人地所喜,因為聽說白蘭花要到夜間枕上才格外地香。我覺得紅逗倌人地的枕上之花,不如船娘髻邊花更為刺激。
㈣ 汪曾祺 梔子花 香得痛痛快快
汪曾祺 梔子花 香得痛痛快快
梔子花的花是非常香氣迷人的。
梔子花
花芳香,通常單朵生於枝頂,花梗長3-5毫米;萼管倒圓錐形或卵形,長8-25毫米,有縱棱,萼檐管形,膨大,頂部5-8裂,通常6裂,裂片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10-30毫米,寬1-4毫米,結果時增長,宿存;花冠白色或乳黃色,高腳碟狀,喉部有疏柔毛,冠管狹圓筒形,長3-5厘米,寬4-6毫米,頂部5至8裂,通常6裂,裂片廣展,倒卵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1.5-4厘米,寬0.6-2.8厘米。
花絲極短,花葯線形,長1.5-2.2厘米,伸出;花柱粗厚,長約4.5厘米,柱頭紡錘形,伸出,長1-1.5厘米,寬3-7毫米,子房直徑約3毫米,黃色,平滑。
果卵形、近球形、橢圓形或長圓形,黃色或橙紅色,長1.5-7厘米,直徑1.2-2厘米,有翅狀縱棱5-9條,頂部的宿存萼片長達4厘米,寬達6毫米;種子多數,扁,近圓形而稍有稜角,長約3.5毫米,寬約3毫米。花期5-7月,果期5月至翌年2月。
小葉梔子
常綠灌木,植株矮小,枝條平展,葉狹長、倒披針形,對生或三葉輪生,托葉膜質鞘狀,花較小單生於葉腋或枝頂,花萼筒有棱,花冠高腳碟狀,白色、重瓣,芳香;果卵形,有6個縱向棱線。
㈤ 「煙火神仙」汪曾祺:任世間嘈雜污濁,總能將初心守護,為何
因為他堅守他心中的那塊聖地。汪曾祺讀過很多的書,也寫過很多的書,他在書中的世界,寄託自己的情懷,所以他總是能夠將自己的初心守護。
㈥ 梔子花的願望讀後感五百字的
梔子花開了。
開得特別的猛烈,一開就是一大片,昨天還都是青色的花骨朵,今天就全都炸開了。遠遠地,還沒湊近,那濃烈的香味就撲了過來,整個人都陷進了甜膩的花香當中。
有的人說太香了,也有人說太膩了。這里引用汪曾祺先生的一句話:「去你媽的,我就是要這樣香,香得痛痛快快,你們管得著嗎?」
小時候外婆家後院就有一棵很大的梔子花,花開起來很大,但是小蟲子特別多。摘下來總要在水裡浸泡一下驅驅蟲,然後才能捏在手上玩。
潔白的花瓣摘下來洗干凈了,再打兩個雞蛋炒一炒,香濃嫩滑,別提多美味了。
一起開的還有綉球花。
在路邊的花壇里,在公園的草坪中,甚至在院牆下的花缸里,綉球花都開得很盛。不同的土質養出了不同的顏色,有紅的、黃的、紫的、藍色以及白的,混雜又涇渭分明。不過花香不濃,就算是捧在手上,也沒多少香氣。大概是覺得自己顏色如此豐富,再香氣濃郁的話,太過招搖了吧。
碩大的花球,是無數小花的集合。花團錦簇說的大概就是它了。摘下來就是一把花束,省了另行捆紮的步驟,直接就可以送人。
可惜這東西生性寒毒,要不然這么好看,要是再好吃,就太完美了。
前幾日陽光好,楊梅都開始紅了。
當然,先紅的肯定是碳梅。小小的果子由青轉黃再一點點染紅,到最後是濃重到發黑的紫紅色。今年的第一顆楊梅也就有著落了。
楊梅樹依舊鬱郁蔥蔥,枝繁葉茂。一顆一顆的小果子都藏在葉片之間。有些角度看過去都是黑紅的,換個角度又完全是另一種境況。
㈦ 汪曾祺的梔子花是當代詩歌嗎請問
梔子花粗粗大大的,又香的撣都撣不開,於是為文雅人不取,以為格調不高。梔子花說:「去你媽的,我就是要這樣香,香的痛痛快快,你們他媽的管的著嗎!」
這段話出自汪曾祺散文集《人間草木》,裡面有一篇《夏天》,夏天有一簇有脾氣的梔子花,讓人心心念念了好多年。有時細細想來,何嘗不是念著當初那個意氣風發、讀書拍案的少年。
第一次讀汪曾祺,結識了他的《葡萄月令》,用筆散淡,卻悠悠道來,讓人有一種閑坐葡萄架下,笑問清風何在的安逸。一年四季,葡萄的神態無不鮮活。
只不過那時候尚小,不懂什麼品味,只覺得舒服,大熱天吃了根冰棍一樣。當時也是只讀了《葡萄月令》一篇,但我記住了這個文風。
而重逢汪曾祺於《人間草木》,更像老饕遇宴,大呼過癮。從此把汪曾祺的散文奉為圭臬。
汪曾祺是如何寫出梔子花的
汪曾祺師承沈從文,他《人間草木·人物篇》有一部分叫星斗其文、赤子其人,這摘自沈從文的小姨子張充和,寫給沈從文輓聯。全聯是為:
不折不從,亦慈亦讓。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巧妙地將沈從文的名字嵌入聯里:從文讓人。
黃永玉在一篇文中回憶寫過,在動盪的年代裡,表叔沈從文受盡迫害,一次兩人在胡同里對面而過,沈從文假裝沒看到,只是頭都不歪地說了四個字:要從容啊!
沈從文的如此心境,當然體現在了筆紙上,從《邊城》里那種脈脈流水的文字里,流淌了下來。
汪曾祺的散文得其三昧,很是從容,在《歲朝清貢》的結尾處,他寫道:「曾見一幅舊畫: 一間茅屋,一個老者手捧一個瓦罐,內插梅花一枝,正要放到案上,題目:「山家除夕無他事,插了梅花便過年。」這才真是「歲朝清供」!」
從容恬淡,氣韻清白,那位插花老者,分明就是沈從文啊。
除此之外,汪曾祺《人間草木》有一部分叫作星斗其文,赤子其人。而那段梔子花分明說的就是不折不從,亦慈亦讓。
有人稱汪曾祺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賈平凹喚其「文狐」。實乃切意。
梔子花的真實意義
「梔子花」這段話,顯得是梔子花的立場,而汪曾祺在另一文《苦瓜是瓜嗎》中,站在的是賞花人的那面,做了一番深挖。汪曾祺從苦瓜的歷史,人對苦瓜好惡的轉變,一直談到文學創作,得出:不要對自己沒有看慣的作品輕易地否定、排斥。
而我覺得還能再深挖,不拘泥與文學創作,拓展到更多地方,都是發人深省
㈧ 這句話出自於哪本書
這段話出自汪曾祺的散文集,書名叫《人間草木》,裡面有一篇叫做《夏天》的散文,此段就出自這篇散文。
《人間草木》從汪曾褀創作的大量散文中精選而成,最早的寫於四十年代,大部分寫於後半生,風格從華麗歸於朴實,技巧臻於至境,被稱為汪曾祺最浪漫的散文集。該書由五部分構成,分別是「人間草木」、「世間風物」、「行者無疆」、「記憶的味道」和「星斗其文 赤子其人」。
該書是汪曾祺寫他的舊人舊事、旅行見聞、各地風土人情、花鳥蟲魚的經典散文集,字里行間充分流露出他對凡人小事和鄉土名俗的深深眷戀和對舊日生活情景的緬懷,作品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顯示出沈從文的師承,堪稱當代小品文的經典,讓讀者足不出戶便能領略一代散文大師作品的風采。
作者簡介:
汪曾祺,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說創作上頗有成就,對戲劇與民間文藝也有深入鑽研。作品有《受戒》《晚飯花集》《逝水》《晚翠文談》《人間草木》等。
(8)汪曾祺筆下的梔子花擴展閱讀
《人間草木》
《人間草木》是汪曾祺寫他的舊人舊事、旅行見聞、各地風土人情、花鳥蟲魚的經典散文集,字里行間充分流露出他對凡人小事和鄉土名俗的深深眷戀和對舊日生活情景的緬懷。
這是一部寫給所有文學愛好者的最珍貴的名家經典作品,本書通過精選汪曾祺先生的多篇經典散文,作品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顯示出沈從文的師承,堪稱當代小品文的經典,讓讀者足不出戶便能領略一代散文大師作品的風采。
參考資料
網路-《人間草木》
㈨ 昆蟲備忘錄是我國著名作家誰寫的
《昆蟲備忘錄》是我國著名作家汪曾祺寫的。
《昆蟲備忘錄》是部編版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形象地寫出了各種昆蟲的特徵。
《昆蟲備忘錄》中的部分內容
汪曾祺
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受戒》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男,江蘇高郵人,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1935年秋,初中畢業考入江陰縣南菁中學讀高中。1939年夏,從上海經香港、越南到昆明,以第一志願考入西南聯大中國文學系。1950年,任北京市文聯主辦的《北京文藝》編輯。1961年冬,用毛筆寫出了《羊舍一夕》。1963年,發表的《羊舍的夜晚》正式出版。1981年1月,《異秉》在《雨花》發表。1996年12月,在中國作家協會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推選為顧問。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在短篇小說創作上頗有成就,對戲劇與民間文藝也有深入鑽研。代表作《受戒》《晚飯花集》《逝水》《晚翠文談》等。
文學特點
散文寫作
汪曾祺的散文沒有結構的苦心經營,也不追求題旨的玄奧深奇,平淡質朴,娓娓道來,如話家常。
他以個人化的細小瑣屑的題材,使「日常生活審美化」,糾偏了那種集體的「宏大敘事」;以平實委婉而又有彈性的語言,反撥了籠罩一切的「毛話語」的僵硬;以平淡、含蓄節制的敘述,暴露了濫情的、誇飾的文風之矯情,讓人重溫曾經消逝的古典主義的名士風散文的魅力,從而折射出中國當代散文的空洞、浮誇、虛假、病態,讓真與美、讓日常生活、讓恬淡與雍容回歸散文,讓散文走出「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功不可沒。
汪曾祺的散文不注重觀念的灌輸,但發人深思。如《吃食和文學》的《苦瓜是瓜嗎》,其中談到苦瓜的歷史,人對苦瓜的喜惡,北京人由不接受苦瓜到接受,最後談到文學創作問題:「不要對自己沒有看慣的作品輕易地否定、排斥」「一個作品算是現實主義的也可以,算是現代主義的也可以,只要它真是一個作品。作品就是作品。正如苦瓜,說它是瓜也行,說它是葫蘆也行,只要它是可吃的。」
㈩ 用現代漢語解釋:在黑白里溫柔地愛彩色,在彩色里朝聖黑白(汪曾祺巜人間草木》)
在黑白里溫柔地愛彩色,在彩色里朝聖黑白。意思是:在單調的舊生活里溫柔的喜版愛著美好權的生活,在美好的生活中回憶著舊時的生活。這句話出自於汪曾祺寫的《人間草木》書籍。
《人間草木》是汪曾祺的隨筆體會,是細膩的生活。看花鳥看蟲魚,看的都是人生。談食物談故人,談的都是情懷。平平淡淡的文字裡面,流淌著一種叫做生活的東西,簡單也深刻。
《人間草木》是2009年5月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汪曾祺。汪曾祺系列的圖書還有《打漁殺家·文化篇》、《四方食事·飲食篇》、《人間草木·人物篇》。
(10)汪曾祺筆下的梔子花擴展閱讀:
《人間草木》內容簡介
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的汪曾祺系列圖書之一,其他還有《打漁殺家·文化篇》、《四方食事·飲食篇》,《人間草木·人物篇》分四部分,分別是人間草木、西南聯大中文系、星斗其文,赤子其人、往事如煙。
汪曾祺著有小說集《邂逅集》,小說《受戒》、《大淖記事》,散文集《蒲橋集》,大部分作品,收錄在《汪曾祺全集》中;京劇劇本:《范進中舉》、《沙家浜》(主要編者之一)。作品被譯成多種文字介紹到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