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花打吊針
① 各位 杜鵑花經過一夜 把花朵凍傷了 蔫了 有什麼補救的方法嗎
如只把花朵凍傷了、其它未開的花蕾、養一段時間還可繼續開花,己開版了的花朵凍傷後,就不權能恢復,看些日子後可以摘除。如果是杜鵑花已經受凍,可以移至零度以上的室內
(溫度不宜太高),讓它慢慢緩過來。
如果葉片己經凍死變黃了的應及時打掉,但修枝不宜過早進行,即使葉片脫落,綠色枝條仍可以利用其所貯藏的養分以及表面含有的葉綠素進行光合作用,可根據「小傷摘葉,中傷剪枝」的原則合理處理。
對於受凍了的杜鵑花,要勤施氮肥,實行少量多次,先薄後濃。另外,還應適時進行葉面追肥和補充微量元素。解凍後立即在樹冠下鬆土,增加土溫。
(1)杜鵑花打吊針擴展閱讀:
栽培
杜鵑喜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但由於各專類園和景觀都要用水泥做道路和鋪裝,使得杜鵑栽植地土壤板結,鹼性嚴重,所以必須把栽植地的土壤進行更換,並加一定量的泥炭土。
長江以北均以盆栽觀賞。盆土用腐葉土、沙土、同土(7:2:1),攙入餅肥、廄肥等,拌勻後進行栽植。春季3月上盆或換土。長江以南地區以地栽為主;
春季萌芽前栽植,地點宜選在通風、半陰的地方,土壤要求疏鬆、肥沃,含豐富的腐殖質,以酸性沙質壤土為宜,並且不宜積水,否則不利於杜鵑正常生長。栽後踏實,澆水。
② 杜鵑花曬蔫了應該怎麼救
現打焉之後,趕緊把杜鵑搬到北面的窗口處,等花盆的溫度下降之後澆水,澆一個大透。如果杜鵑花曬的不嚴重的話,杜鵑花一般當天就能恢復原來的狀態。
杜鵑花根系的缺水和枝葉的缺水都是一個連鎖的反應,杜鵑花在生長或者花期每天可以1-2小時的光照,這對杜鵑是有利的,但是時間過長,根系的吸收能力根本供應不起杜鵑的消耗,所以出現葉子打焉也是正常的。
下回給杜鵑花曬太陽的時候,可以用花灑在葉子上灑點水,如果杜鵑花的花苞盛開了就不要灑水了,灑水會讓花瓣出現斑點,影響觀賞性。
(2)杜鵑花打吊針擴展閱讀:
杜鵑最適宜在初春或深秋時栽植,如在其它季節栽植,必須架設蔭棚,定植時必須使根系和泥土勻實,但又不宜過於緊實,而且使根莖附近土壤面呈弧形狀態,這樣既可保護植株淺表性的根系不受嚴寒的凍害,又有利於排水。
4月中、下旬搬出溫室,先置於背風向陽處,夏季進行遮蔭,或放在樹下疏蔭處,避免強陽光直射。生長適宜溫度15-25℃,最高溫度32℃。秋未10月中旬開始搬入室內,冬季置於陽光充足處,室溫保持5-10℃,最低溫度不能低於5℃,否則停止生長。
③ 杜鵑花的葯用價值有哪些
白居易:「閑折兩枝持在手,細看不似人間有,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葯皆嫫母。」回詩人贊美杜鵑,把杜鵑比作了答花中的西施。我國野生的杜鵑花有數百種,五彩繽紛,爭奇斗艷,各領風騷。杜鵑花全株供葯用:有行氣活血、補虛作用,治內傷咳嗽、腎虛耳聾、月經不調、風濕等疾病。根:利尿、駁骨、祛風濕,治跌打腹痛。葉可止血;果亦作葯用。木材緻密堅硬,可作為農具、手杖及雕刻之用。
④ 杜鵑花現在打什麼葯
杜鵑花沒病不需要打葯,有病害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對症治療。
杜鵑的病害主要有根腐病、回褐斑病答、黑斑病、葉枯病、缺鐵黃化病等。如果發現植株患病,要及時處理病株及盆土。治療時可用0.1%的高錳酸鉀水溶液或2%的硫酸亞鐵淋洗病株,再用清水沖洗後重新上盆。用70%的托布津可濕性粉劑加1000倍水製成溶液噴灑盆土可以治好。
杜鵑常見的蟲害有紅蜘蛛、軍配蟲、蚜蟲、短須蝸等。紅蜘蛛體形微小,但對杜鵑危害嚴重。高層樓房萌養杜鵑最容易出現此類蟲害。防治方法是進行人工捕殺。葯物殺蟲可用5度的石硫合劑噴樂,也可用胡桃葉、夾竹桃葉、青篙各等份揉碎浸泡出液汁,加水稀釋後噴灑,用1000倍水的敵敵畏液噴灑殺滅也是好辦法。
⑤ 杜鵑花開的花全打蔫了應該怎麼辦
原因:如果杜鵑花的花兒發蔫,並且還出現了葉子發黃的問題,很有可能是平時澆水太多,讓它受澇了。
處理方法:從花盆裡面拿出來,抖落其表面的花土,並且修剪掉已經被泡爛了的根須。之後,把它栽入新的花土中,慢慢養護,等它恢復即可。
它喜歡濕潤一些的環境,如果長時間處在乾燥處,就可能會出現花兒變蔫的問題。
改變它的養護位置,把它放到一個濕度稍大一些的位置來養。如果不方便移動的話,也可以每2-3天噴一次水,來提高它周圍的濕度。
(5)杜鵑花打吊針擴展閱讀:
杜鵑對土壤干濕度要求是潤而不濕。一般春秋季節,對露地栽種的杜鵑可以隔2-3天澆一次透水,在炎熱夏季,每天至少澆一次水。
日常澆水,切忌用鹼性水,澆水時還應注意水溫不宜過冷,尤其在炎熱夏天,用過冷水澆透,造成土溫驟然降低,影響根系吸水,干擾植株生理平衡。
栽植和換土後澆1次透水,使根系與土壤充分接觸,以利根部成活生長。生長期注意澆水,從3月開始,逐漸加大澆水量,特別是夏季不能缺水,經常保持盆土濕潤,但勿積水,9月以後減少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