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百科 » 紫羅蘭黑食魚缸

紫羅蘭黑食魚缸

發布時間: 2022-06-28 22:40:12

Ⅰ 吃青苔和吃魚缸里的臟東西的魚都 有哪些要全面點啊!

1、青苔鼠

青苔鼠,棲息生長在水溫23~27℃的中國西雙版納(瀾滄江下游江段)、泰國等地食性。生活於江邊砂底淺灘流水回緩之處,依靠斜向下方的吸盤狀口部,吸貼於水草岩石等物而徐徐移動,同時醞食青苔或剩餘的食物以清除水族箱的廢物。最適水溫23~28度。

2、小猴飛狐

小猴飛狐,學名網紋穗唇䰾,是鯉科,野鯪亞科,穗唇䰾屬的一種觀賞魚。因為它的底棲習性和藻食性,常被用來清除水族箱內的藻類。

3、小精靈魚

主要以藻類為食,當水族箱中缺乏藻類時,極易死亡,某些個體會主動食用飼料屑。適宜溫度為22~30℃,喜弱酸性軟水,最好飼養於有密植水草並有陽光照射的水族箱中。此魚性情溫和,不吃魚蝦,能與大多數性情溫和的小魚混養。

4、清道夫

清道夫因喜食水族箱的殘餌、污物而起到凈化水質的作用,故而得名,又名吸盤魚、吸口鯰,學名叫甲鯰,原產於南美洲的河流中,在中美洲也經常可以看到。

5、黑線飛狐

此種魚原產於東南亞的湄公河等河流中,呈灰褐色,體態細長,卵生,適合觀賞。魚體纖細,灰褐色,帶著特殊的黑色水平條紋。它的最大長度可達15厘米(6吋)。壽命超過10年。對各種餌料接受性較強,因具有吃黑毛藻的本領而備受草缸玩家們的青睞。

紫羅蘭手鐲上面的一片黑色是什麼

第一是有臟,黑點,第二是有石紋影響耐久和感觀,導致了整件東西品相不完整,屬於雞肋,食之無味,棄之有肉。

Ⅲ 食人魚還存在嗎

存在!
食人魚(又名食人鯧)棲息在主流、較大支流,河寬甚廣、水流較湍急處。在巴西的亞馬遜河流域,食人魚被列入當地最危險的四種水族生物之首。在食人魚活動最頻繁的巴西馬把格洛索州,每年約有1200頭牛在河中被食人鯧吃掉。一些在水中玩的孩子和洗衣服的婦女不時也會受到食人鯧的攻擊。食人魚因其兇殘特點被稱為「水中狼族」、「水鬼」。成魚主要在黎明和黃昏時覓食,以昆蟲、蠕蟲、魚類為主,但其有些相近種只吃水果和種子。活動以白天為主,中午會到有遮蔽的地方休息。

成熟的食人魚雌雄外觀相似,具鮮綠色的背部和鮮紅色的腹部,體側有斑紋。有高度發展的聽覺。兩顎短而有力,下顎突出,牙齒為三角形,尖銳,上下互相交錯排列。咬住獵物後緊咬著不放,以身體的扭動將肉撕裂下來,一口可咬下16立方公分的肉。牙齒的輪流替換使其能持續覓食,而強有力的齒列可引致嚴重的咬傷。

繁殖期時會將卵產在水中的樹根上,卵具黏著性。一次可產上千顆的卵。親魚會有護卵的行為,受精卵在9~10天之後孵化。河水的泛濫情形會影響其繁殖的成功率。

食人魚常成群結隊出沒,每群會有一個領袖,其它的會跟隨領袖行動,連攻擊的目標也一樣。在乾季時,水域變小,使得食人魚集結成一大群,經過此水域的動物或人就容易受到攻擊。長久以來人們一直認為血的氣味是引發大群食人魚攻擊的主因,但也有人認為是受傷動物所造成的噪音和水花引起它們的注意
俗語說:"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可是在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的一些湖泊和河流中,卻生長著一種魚,不怕大動物,極具攻擊性。

那麼,這些湖泊和河流中究竟潛藏著什麼怪物呢?

美國探險家杜林專程進行了考察,他目睹了一隻大鳥企圖捕獵水中魚的情景。大鳥以俯沖的姿勢沖入水中,卻在水中掙紮起來,最後沉入水中。杜林非常驚訝,為了解開這個謎團,他把一頭山羊用繩子綁住推入水中。不到幾秒鍾,湖水便猛烈地翻騰起來。5分鍾後,他拉起繩子一看,只剩下了一具山羊的骨骼,骨骼上的肉已被啃得乾乾凈凈。

杜林在山羊的胸腔骨里發現了幾條形狀怪異的小魚,它們掉在草地上亂跳,碰到什麼咬什麼。它們的頭部兩側呈黑色,腹部橙黃色,僅6厘米~7厘米長,奇怪的是小魚的嘴裡卻長著兩排像利刃般鋒利的牙齒。

經研究發現,這正是亞馬遜河流域特有的"食人魚",當地人稱"水鬼"。

食人魚為何如此厲害

據生物學家統計,目前已發現的食人魚有20多種,不僅出現在亞馬孫河流域,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脈以東,從加勒比海南岸至阿根廷北部的一些拉美國家都有食人魚的蹤跡。

食人魚的體型雖然小,但它的性情卻十分兇猛殘暴。一旦被咬的獵物溢出血腥,它就會瘋狂無比,用其鋒利的尖齒,像外科醫生的手術刀一般瘋狂地撕咬切割,直到剩下一堆骸骨為止。

食人魚為什麼這么厲害?這是因為它的頸部短,頭骨特別是齶骨十分堅硬,上下齶的咬合力大得驚人,可以咬穿牛皮甚至硬邦邦的木板,能把鋼制的釣魚鉤一口咬斷,其他魚類當然就不是它的對手了。平時在水中稱王稱霸的鱷魚,一旦遇到了食人魚,也會嚇得縮成一團,翻轉身體面朝天,把堅硬的背部朝下,立即浮上水面,使食人魚無法咬到腹部,救自己一命。

食人魚的生活按屬分是群居性和獨居性,群居的時常幾百條、上千條聚集在一起,最小6隻也可成群,能同時用視覺、嗅覺和對水波震動的靈敏感覺尋覓進攻目標。但是它的視力較差,靠鐵餅一樣的體形區分同類。

食人魚有膽量襲擊比它自身大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動物,而且還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圍剿戰術"。當它們獵食時,食人魚總是首先咬住獵物的致命部位,如眼睛或尾巴,使其失去逃生的能力,然後成群結隊地輪番發起攻擊,一個接一個地沖上前去猛咬一口,然後讓開,為後面的魚留下位置,迅速將目標化整為零,其速度之快令人難以置信。

食人魚為何難以稱霸亞馬遜

許多人對這樣一個問題大惑不解:既然食人魚這么厲害,為什麼亞馬孫地區的動物不會被它掃盪光呢?

食人魚的主要食物當然不會是落到水裡的人、猴子、牛或其他哺乳動物,因為這種守株待兔式的獵食方式不能使它挨到下一頓,它們的主要目標是其他各種魚類。

然而對於食人魚來說,在亞馬孫流域的河流里去獵食其他魚類並非輕而易舉之事,因為河水實在混濁,能見度通常不超過1米,而食人魚發起攻擊時離獵物的距離不能大於25厘米。

食人魚的游速不夠快,這對於許多魚類來說無疑值得慶幸,但是捕食時的突擊速度極快。游速慢的原因歸咎於食人魚的那副鐵餅狀的體型。長期的生物進化為什麼沒有賦予它一副苗條一點的身材呢?科學家們認為,鐵餅型的體態是所有種類的食人魚相互辨認的一個外觀標志,這個標志起到了阻止食人魚同類相食的作用。

為了對付食人魚,還有許多魚類在千百年的生存競爭中發展了自己的"尖端武器"。例如,一條電鰻所放出的高壓電流就能把30多條食人魚送上"電椅"處以死刑,然後再慢慢吃掉。

刺鯰則善於利用它的銳利棘刺,一旦被食人魚盯上了,它就以最快速度游到最底下的一條食人魚腹下,不管食人魚怎樣游動,它都與之同步動作。食人魚要想對它下口,刺鯰馬上脊刺怒張,使食人魚無可奈何。 而且在且在亞馬遜河殺手排行榜上刺鯰排第一,食人魚只排在第四。

食人魚還有一種獨特的稟性,只有成群結隊時它才兇狠無比。有的魚類愛好者在玻璃缸里養上一條食人魚,為了在客人面前顯示自己的勇敢,有時他故意把手伸到水裡,在大多數情況下他都能安然無事。 如果手指有傷就另當別論了。

假如客人湊近玻璃缸或是主人做了一個突如其來的手勢,這種素有"亞馬孫的恐怖"之稱的食人魚竟然嚇得退縮到魚缸最遠的角落裡不敢動彈。顯而易見,平常成群結隊時不可一世的食人魚,一旦離了群,就成了可憐巴巴的膽小鬼啦。

烏克蘭有關魚類專家在查看了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捕捉到的食人魚後認為,這些不速之客是被人為放生的,春季以來烏克蘭河水和湖泊的水溫能夠滿足食人魚生存的需要,因此它們被放生後能自由地生存並開始繁殖。雖然等到冬天水溫下降後這種熱帶魚會被自然凍死,但今年夏天和秋天這段時間如果不捕殺它們的話,這種魚還是會對水禽和人的安全構成威脅。

在亞馬遜河流域食人魚傷人的事件是較少見的,在我國非官方引進作為觀賞魚已經有十多年的歷史。近來由於無知的新聞媒體炒作在魚市上已經非常少見,且因為外形不大好看,只有喜愛它的專業魚友手中才能見到。最低的價格都在百元以上,珍稀品種如「紫羅蘭」則高達萬元難求一魚。市場上常見的幾元一條稱為食人魚的大都是它的近親紅腹鯧。是我國早年作為食用魚從巴西引進的。

Ⅳ 厚度2公分的木那紫羅蘭原石能做手鐲么

首先,這跟木那是完全沒有關系,第二,從圖片中看,貌似棉紋較多,做手鐲價值不大且有機會斷裂,有點浪費錢,不太建議這樣做。

Ⅳ 紫羅蘭牡丹鸚鵡怎麼養

牡丹鸚鵡
【形態特徵】
牡丹鸚鵡,體長約厘米,嘴紅色短粗,呈倒鉤狀。鼻和眼皮白色,面頰到胸部橘紅色,其餘羽毛翠綠色,爪灰色。與鸚鵡科其他品種相比,牡丹鸚鵡尾較短。
【生活習性】
牡丹鸚鵡似各種植物種子、水果和漿果為食。可成對或成群籠養,為避免鸚鵡咬壞籠子,應採用鐵絲網籠。未發育成熟的雛鳥可養在一個大籠內,一般1立方米不超過15隻。繁殖用的籠子應掛一個有相當於5隻鸚鵡體積的巢,可用三合板或紙板做,開一個直徑5~8厘米的孔。不論群養籠還是繁殖籠,除在籠體的後部裝鳥巢,籠內還要准備棲杠1根,水浴器1個,食、水罐各1個。食物主要以穀子和稗子為主;還要喂些麻籽或蘇子、蔬菜、骨粉、牡蠣粉。
牡丹鸚鵡亦稱「情侶」鸚鵡。屬鸚形目,鸚鵡科,計有9個品種,均產於非洲。我國常見的有黑頭牡丹鸚鵡和棕頭牡丹鸚鵡兩種.
[形態]牡丹鸚鵡體長一般在15厘米左右,體重40-50克。喙紅色,眼及蠟膜白色。頭部黑褐色,頸部有赤黃色的環帶。上胸淺綠色,背部和翼為綠色,翼端呈黑色,尾綠色,腳灰色。另有棕頭牡丹鸚鵡,頭部棕褐色,俗稱棕頭牡丹.
[生態]野生的牡丹鸚鵡生活在熱帶叢林中,常集大群生活,一般在樹洞中營巢繁殖,以各種植物種子、水果和槳果為食。在南方,該鳥常集群危害農作物及果園,遭到當地農民驅趕。由於這種鳥羽色艷麗,常被捕捉飼養,致使野生數量越來越少.
[飼養管理]人工飼養牡丹鸚鵡可成對或成群籠養。繁殖鳥的活動空間不得小於0.5立方米。鳥籠需用12號的鉛絲編制,網眼的直徑不得超過2厘米,以防鳥鑽出飛走。籠底應鋪細沙,並及時清理糞便,保持籠內清潔衛生。如果養一對牡丹鸚鵡進行人工繁殖,可自製一個70厘米×60厘米× 50厘米大小的繁殖籠,內放20厘米×16厘米×16厘米大小的人工巢箱,箱的前面開一直徑5厘米的圓形出入口,口下設一木台,供鳥進出時蹬踏。牡丹鸚鵡的飼料是稻穀、穀子、粟子、小米等,為增加飼料的營養成分,還要加喂10%的麻子或葵花籽、牡蠣粉、青菜和水果。日常可把稗子、稻穀、穀子按3:2:2的比例混合喂給。
[繁殖]牡丹鸚鵡一年中除炎熱的夏季外,其他季節都可以繁殖。一般雌鳥每窩產蛋6-8枚,孵化期約19天。孵化過程中,雄鳥堅守在巢外看護並飼喂雌鳥,而雌鳥除取食、飲水和排糞時外出外,始終堅持孵化。雛鳥出殼後由親鳥飼喂,35-40天方能離巢,50天左右才獨立生活,6個半月達到性成熟。
牡丹鸚鵡的繁殖
牡丹鸚鵡經過7個月左右的飼養,都可以進行配對上窩進行繁殖了。
牡丹鸚鵡一年中除炎熱的夏季外,其它季節都可以繁殖。一般雌鳥每窩產蛋6-8枚,孵化期約19天。孵化過程中,雄鳥守在巢外看護並飼喂雌鳥,而雌鳥除取食、飲水和排糞時出窩外,其餘全部時間始終堅持孵化。雛鳥出殼後由親鳥飼喂,35-40天方能離巢,50天左右才可獨立生活,6個半月達到性成熟。繁殖的方法:
第一, 配對。1 雄1雌放同一籠內。
第二, 安窩。使牡丹鸚鵡有產蛋、孵化的場所。
牡丹鸚鵡的窩為兩層,在上層應放一些碎木屑等物。木屑是為了讓牡丹鸚鵡在窩內孵化時「磨牙」用,防止牡丹鸚鵡用喙咬窩或咬其它木質結構造成損失。
窩安放的位置;窩要安放在籠的側面,左側右側都可,但一定要在上方,開口向里,觀察門在外,這樣便於觀察。
牡丹鸚鵡母鳥第一窩一般產2-3個蛋,若營養好、管理得法有時也可產4-5個蛋,頭窩蛋的孵化率一般為70%左 右。籠內最好放一小塊燒過的蜂窩煤塊供鳥食用。蜂窩煤經過高溫後達到了消毒的目的,消過毒的物質鳥吃後不易生病。另外,煤塊中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和礦物質,既省錢,又可補充鳥體對某些營養成分的需要。鳥舍應放在環境安靜,無干擾的地方,不要有雜音,不要有環境污染,注意空氣流通、新鮮。
繁殖牡丹鸚鵡應當注意的問題
繁殖牡丹鸚鵡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不過,很多人還是認為這事有點難度,至少我已經不止一次的聽說有人認為牡丹根本不能在家庭飼養條件下繁殖,我的奶奶也飼養了一對牡丹,但是當我家中的牡丹都已經開始出窩的時候,那對牡丹還處於「熟悉」狀態!現在我就把繁殖牡丹中應當注意的幾個問題說一下:
選種的時候最好不要在養鳥人那裡購買所謂的「一對」鳥。這里的一對很多時候只是他們所配的同色的兩只,特別是在購買一些稀少顏色的時候,這樣的兩只很可能是同一窩的鳥,甚至連性別都可能相同~~想想這樣繁殖的後果!
買鳥的時候可以自己挑選自己喜歡的顏色組合,不一定非要同色,我的鳥就是蘭色配綠色的,後代出現了深綠色和黃綠色兩種,如果你只是自己養著玩的話,這樣最好了,很快你的鳥舍中就會出現很多種顏色的鳥,這應當是每個愛鳥者的樂事;但是如果你為了繁殖出售的話,還是注意純色問題吧(至少在西安是這樣。)
關於如何選擇父母代種鳥的問題,大家可以使用:桃臉牡丹鸚鵡遺傳計算器。
牡丹鸚鵡一般一次生3-5顆卵,但是頭幾顆卵雌鳥是不會立刻孵化的,大家一定要注意,千萬別認為這是雌鳥棄卵,也不要隨便打開巢箱觀察,他們的孵化時間是以最後一顆卵產出後孵化開始算起,一般在28天左右,以隔一天產一個卵算,他們的實際孵化期要一個月多一些,而在後期雛鳥快出殼時,雌鳥的孵化又會顯的漫不經心,這可是要出殼的徵兆,如果你認為這是雌鳥棄卵的話,那可是大錯特錯了! 還有就是巢箱里要多墊些鋸末,至少要10厘米厚,而且巢箱要足夠大,我的巢箱是30*28*28的規格,如果你用虎皮的小巢箱繁殖牡丹的話,恐怕不容易成功。
繁殖期間要注意不要缺青菜,用黃瓜和油菜效果不錯,菠菜很容易失水乾枯的,而且鳥也不太喜歡吃。
牡丹鸚鵡在孵化時最好不要驚動雌鳥,其實你也不需要驗蛋,想想驗蛋後你能做些什麼呢?如果非要打開巢箱,也一定要在白天,如果在傍晚的話,那麼後果很可能是導致雌鳥一夜不入巢。

Ⅵ 珊瑚魚缸適合養什麼魚

說一些我的觀點,和一些補充,樓主講的大多數我同意,我的觀點也不一定對,大家討論一下。非常感謝分享。
鯛科:一些深水雀比較溫和。
天竺鯛:同意樓主
青蛙:看缸的大小,如果缸夠大,活石夠多,可以養很多條。一般一米長的珊瑚缸,兩條。新缸最好不要弄,等缸成熟一些,微生物多一些再養。青蛙本身很皮實,對水質適應能力極強。
絲鰭鷹斑鯛:同意
絲鰭塘鱧科,蝦虎科:這個我養過很多,一條不打,兩條對打,三條亂打,四條五條,就太平了,曾經還見過一個60缸養20多條的。沒事。但是要小心魚跳出來,如果魚缸有個帽子,就很輕鬆了。
隆頭魚:完全不同意,龍和狐,看品種,有好多品種非常彪悍,比如六線龍。某些品種吃珊瑚。不是所有的都鑽沙子。龍頭科打架非常厲害。
海金魚:藍眼海金魚非常好養,但是養定了很兇。紫羅蘭有些難度,但是還是可以的,性價比很高。夏威夷也容易開口,但是價格不便宜。
海龍和海馬:最好單獨養,水流要弱。
倒吊:倒吊也是喜歡打架鬧事的主,有條件的,最好想好要養哪些吊,然後系統稍微成熟的時候,一起下缸。
神仙:重點介紹一下我的經驗。腦和紐扣,基本很難倖免,部分LPS可以養一起,但是品種不多。SPS會去舔舔,但是吃的不厲害。秘訣在於大量餵食,喂的很飽,就基本不騷擾SPS了。我90的SPS缸里,有5條神仙,而且養了一段時間了。有一個種例外,土耳其仙,完全不吃珊瑚。但是不便宜。所有神仙,都是有點難度的,開口養定都不宜,養定了都可能暴斃,比大多數倒吊難很多。
蝶:三間火箭有些會吃垃圾葵,經常有人養他清理垃圾葵。處理垃圾葵的同時,魚是分不清這個葵是垃圾還是不垃圾的,如果你正好有水螅類的,甚至澳洲那種碧綠的小葵,那你也倒霉了。另外,很多三間對管蟲子很有興趣。蝶類中。霞蝶例外,完全不吃珊瑚,而且價格便宜,開口難度不是很高。

Ⅶ 巴西辛古黑食和巴西黑食的區別

是一樣的。

都是巴西黑食,通常商家區分河流命名的,巴西有條叫什麼辛古還是辛谷河在哪裡運來的黑食就叫辛古黑食。但統稱都是巴西黑,不同的河流生長出的魚都會有點差異。

另外黑食就是黑色的食人魚,是鋸脂鯉屬的水虎魚的代表品種,水虎魚的成魚體長可以達到四十厘米以上的,極具攻擊性,會去攻擊他所生存環境中的其他魚類,因此養殖時要注意。

(7)紫羅蘭黑食魚缸擴展閱讀:

黑食的分布范圍還是比較廣泛的,體色多變,為淡水魚類,廣泛分布於南美洲亞馬遜流域、奧里諾科河流域、蓋亞那、委內瑞拉、秘魯等地。

如果按照地域劃分,黑食可以分為巴西黑、秘魯黑、或某河黑等,其中巴西的瓜馬河,屬於巴西普黑品種,名字叫做瓜馬紫羅蘭。

如果按照體貌特徵去分的話,黑食水虎會有普通黑、高背黑、鑽石黑、高背鑽石黑、黃鑽黑、藍鑽黑、紫鑽黑等諸多品種分類,黑食水虎具有超大的顎肌,有相當於自己體重30倍的咬合力。

Ⅷ 150/45/60 三湖魚缸上過濾 可以養多少條岩棲

這個尺寸的缸,大中小型岩棲都可以養,具體養多少條,要看養什麼品種,多大體型,供養過濾條件等等因素而定。通常密度不宜過大,顏色搭配開比較好看。以下是一些岩棲魚的品種參考:

一、小型魚

體型在10厘米以內的魚屬於小型岩棲。適合魚缸尺寸45-100厘米。

常見品種有:Cyn斑犬屬的各種阿芙拉、紫羅蘭、烏雞、紅雞、特藍斑馬、索羅西斑馬、蒙貝角烏雞斑馬、藍雀、白雪公主等。稀有品種有坦尚尼亞月光(Pseudotropheus sp. 'Perspicax Tanzania')、恩杜比紅頂小斑馬(Pseudotropheus sp. 'Perspicax Red top 「Nmbi」)、黑岩(Pseudotropheus elongates Neon spot)等。

二、中型魚

體型在12-16厘米的魚屬於中型岩棲。適合魚缸尺寸80-150厘米。

常見品種有:黃王子,白王子,黃尾藍斑馬,這三個品種最大體長是12厘米,屬於中間體型,可以和小型魚搭配,也可以和中型魚搭配。

銀尾悍將、王牌、坦湖蝴蝶體長可達到14厘米,MET斑馬屬、Labe勾鼻屬、厚唇朱古力體長多數可達到15-16厘米,Pet馬湖龍王屬體長可達到16厘米,個別可達到17厘米,資料上顯示Tro馬湖蝴蝶屬平均體長為9-11厘米,但是實際上馬湖蝴蝶非常強勢,可列入中型魚行列,個別品類由於飼養環境好,體型可達到15-16厘米。稀有品種有藍唇威廉姆斯、橘色厚唇朱古力等。

三、大型魚

體型在15-20厘米以上的魚屬於大型岩棲。適合魚缸尺寸120-200厘米。

常見品種有:坦湖龍王等。

熱點內容
女人夢到綠色盆栽茂盛 發布:2025-09-21 01:29:38 瀏覽:983
七夕霧水 發布:2025-09-21 01:24:52 瀏覽:800
剛發芽綠植 發布:2025-09-21 01:10:13 瀏覽:92
開車過七夕 發布:2025-09-21 01:04:54 瀏覽:935
小盆栽造型 發布:2025-09-21 00:38:09 瀏覽:722
丁香六月不卡 發布:2025-09-21 00:30:26 瀏覽:716
牡丹骨朵 發布:2025-09-21 00:29:28 瀏覽:701
茶花女的瑪儂 發布:2025-09-21 00:29:25 瀏覽:149
藍色花瓶插花 發布:2025-09-21 00:02:06 瀏覽:966
下載校園櫻花模擬器二 發布:2025-09-20 23:42:53 瀏覽: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