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女的瑪儂
1. 讀後感-《茶花女》(The Lady of the Camellias)【法】小仲馬
作為墮落紅塵的妓女,瑪格麗特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生活極盡奢華,彷彿以此進入了巴黎上流社會,然而其內心卻是空虛的,只能通過肉體的果腹去滿足精神的飢餓。在放盪、酗酒和失眠中逃避生活的現實。身為妓女,愛情是遙不可及的東西,她們看到或經歷了太多的私慾與骯臟交易,但是這些也阻止不了她們對愛情的渴望。對有錢人來說,她只是一件需重復付費的商品,猶如洗衣店的洗衣機,無需感情的傾注。
只要有新劇本上演,准可以在劇場里看到她。她隨身總帶著三樣東西:一副望遠鏡、一袋蜜餞和一束茶花。除了茶花以外,從來沒有人看見過她還帶過別的花,這就是茶花女外號的由來。
在上流社會,有情婦是正常的現象,但把情婦當作唯一,與情婦一起過起日子是不被接受的。因此,為了維持正常的生活,妓女只能在多個有錢人間遊走,永遠無法找到歸宿。阿爾芒初見瑪格麗特於絮斯商店,被深深吸引,再見於喜劇歌劇院,萌生了深深的愛意。
阿爾芒的出現,讓瑪格麗特感到了溫暖,因為瑪格麗特有肺病的問題,在其生病期間有個未留下姓名的人在不斷的問起她,而且一起吃夜宵時,瑪格麗特因身體不舒服而提前離席,只有阿爾芒在真正的關心她,當阿爾芒表達自己深深和純潔的愛意時,瑪格麗特接受了。
與大多數情侶一樣,愛情不僅使兩個人的關系更為緊密,而且也帶來了嫉妒和佔有欲,只是不同人表現的程度不同而已。更何況瑪格麗特的妓女身份問題,這些造成兩人起初的一些不愉快。但愛畢竟是兩人之間的潤滑液,使兩人磨合過程減少了摩擦的痛苦。兩人都以自己的方式愛著對方,也一起規劃著未來。但是,這期間充斥著一些生活方式、尊嚴和猜疑等造成的矛盾,好在路途雖然曲折了點,但最後兩人畢竟解釋清楚了。
後來兩人一起移居到鄉村(布吉瓦爾),脫離了原有的生活圈子,改變了原有的被包養的生活方式,但是瑪格麗特的債務問題不斷的在逼迫她做出一些抉擇,當掉了原有的鑽石、披肩和馬車,一起在鄉村幸福的生活了半年的時光,這是瑪格麗特一生最為幸福的一段時光。但幸福總是短暫的,迪瓦爾先生帶著一把劍來了,一把斬斷她與阿爾芒的聯系的劍。瑪格麗特的善良使她做出了巨大的犧牲,為了讓阿爾芒回到父親與妹妹的身邊,有更光輝的未來,她選擇離開了阿爾芒,而且讓阿爾芒誤以為她已經有了新歡。
可憐的是從家返回巴黎後的阿爾芒已經被恨和復仇的慾望沖昏了頭腦,也找了個新歡(奧林普),不斷的刺激著臉色愈見蒼白的瑪格麗特。包裹著愛的恨或復仇的慾望雖然強烈、不擇手段,但最後得到的是痛苦無他。在阿爾芒不依不饒的攻勢下,瑪格麗特最終只能拖著隨時可能倒下的嬌軀離開巴黎,暫時逃離這個滿是痛苦的地方。
奈何對阿爾芒的思念不僅沒有隨著時間的逝去而減少,反而愈加厚重,最後還是返回了巴黎,那個有阿爾芒的地方,但何處都不見阿爾芒,思念之情更如泉涌般無法抑制,病情愈加嚴重,好在有朱利·迪普拉照料,並且幫她寫著最後的日記。此時,作為鄰居兼好友的普律當絲·迪韋爾努瓦露出了本來面目,拋棄了瑪格麗特。
最後,瑪格麗特在對阿爾芒的思念和病痛中死去,最終也沒見到阿爾芒。故事的內容就是通過阿爾芒的回憶和瑪格麗特的日記構成,留給阿爾芒的可能只有悔恨和思念。
二零二零年十一月五日於天津
『書中文摘』
1、商人和盜賊信的是同一個上帝。
2、她就死在她過去一直睡覺的床上,但在她的心裡卻是一片空虛,就像被埋葬在沙漠中一樣,而且這個沙漠比埋葬瑪儂的沙漠更乾燥、更荒涼、更無情。
3、你們同情見不到陽光的瞎子,同情聽不到大自然音響的聾子,同情不能用聲音來表達自己思想的啞巴;但是,在一種虛假的所謂廉恥的借口之下,你們卻不願意同情這種心靈上的瞎子,靈魂上的聾子和良心上的啞巴。
4、我僅僅信奉一個原則:沒有受到過「善」的教育的女子,上帝幾乎總是向她們指出兩條道路:一條通向痛苦,一條通向愛情。
5、崇高的寬恕行為應該喚起一種崇高的信仰。
6、大凡不了解一個人痛苦的原因而安慰他,那是不太容易的。【陌生人給的只有同情,不了解的人無法給予安慰】
7、朗塞:年輕時生活放盪,在他的情婦蒙巴宗夫人死後,他就篤信宗教,成了一個苦修士。
8、男人們總是這樣的,一旦他們得到了他們原來難以得到的東西,時間一長,他們又會感到不滿足了,他們進而要求了解他們情人的目前、過去、甚至將來的情況。在他們逐漸跟情人熟悉以後,就想控制她,情人越遷就,他們就越得寸進尺。
9、有時候一分鍾里發生的巧事比整整一年的苦苦追求還管用。
10、贏得一顆沒有談過戀愛的心,這就等於進入一個沒有設防的城市。
11、少女越是相信善良就越容易失身,如果不是失身於情人的話,至少失身於愛情。
12、她們的肉體腐蝕了靈魂,情慾灼傷了心靈,放縱的生活養成了她們的鐵石心腸。
13、大廈、身體、頭腦、心臟。大廈千間,睡眠八尺,頭枕一塊,心裡最大。-「引《正陽門下》」
14、如果你曾經戀愛過,認認真真地戀愛過,你一定會感到必須把你想完全獨占的人與世界隔絕。
15、一個人心中沒有愛情的時候可以滿足於虛榮,但一旦有了愛情,虛榮就變得庸俗不堪了。
16、真正的愛情始終是使人上進的,不管激起這種愛情的女人是什麼人。
17、隨著年齡的增長,如果愛情的夢想讓位於對事業的勃勃雄心,你們的關系就會給你情人的生活帶來某些你可能無法逾越的障礙,到那時候,難道你不覺得痛苦嗎?——為了他的前途而犧牲你的愛情。【迪瓦爾先生對瑪格麗特談話】
18、有一些人在前一天還靈魂空虛,在陰沉沉的病房裡祈求早離開人世,但是在看到了別人的幸福生活以後居然也產生了一種想繼續活下去的希望。
19、你根本想像不出可憐的姑娘是怎樣在外表富麗、實際窮困的境況中死去的。
20、有兩三次她從床上筆直地豎起來,彷彿想抓住她正在上升到天堂里去的生命。
2. 《茶花女》中阿爾芒在送給瑪格麗特的書上寫了什麼
阿爾芒在書上寫了一句「瑪儂對瑪格麗特慚愧」
《茶花女》是法國作家小仲馬的名作。
故事講述了一個青年人與巴黎上流社會一位交際花曲折凄婉的愛情故事。
3. 茶花女序的有關評價
然而,小仲馬的地位還是與《茶花女》緊密相連。亨利·巴塔伊認為:「茶花女將是我們的世紀之女,就像瑪儂是十八世紀之女一樣。」左拉指出:「小仲馬先生給我們再現的不是日常生活的一角,而是富有哲理意味的狂歡節……只有《茶花女》是永存的」龔古爾在日記中寫道:「小仲馬擁有出色的才華:他擅長向讀者談論縫紉工廠的女工頭、妓女、有劣跡階層的男女:他是他們的詩人,他用的是他們理解的語言,把他們心中的老生常談理想化。」連列夫·托爾斯泰也十分欣賞小仲馬:「小仲馬先生不屬於任何派別,不信仰任何宗教;他對過去和現在的迷信都不太偏好,正因如此,他進行觀察、思索,他不僅看到現在,而且看到未來。」上述作家從不同角度指出了小仲馬的人生態度,作品內容和藝術傾向,這些方面特別鮮明的體現在《茶花女》中。
小仲馬並沒有對資本主義社會的丑惡現象作出深刻地揭露,《茶花女》也不以批判深刻而見長。法國評論家雅克·沃特蘭從兩方面分析了《茶花女》的成功奧秘,他指出:一、「這部小說如此突出的反響,必須同時從一個女子肖像的真實和一個男子愛情的逼真中,尋找深刻的根由;」二、「這位小說家通過行文的簡潔和不事雕鑿,獲得敘述的逼真。」他的見解是十分剴切的,不過還不夠全面。
4. 茶花女中阿爾芒送給瑪格麗特那本書叫什麼
瑪儂·萊斯科
阿爾芒在書上還寫了一句「瑪儂對瑪格麗特慚愧」
5. 怎麼看待《茶花女》中的愛情悲劇
人活一生,很難遇到至死不渝的愛情,特別是像茶花女那樣漂流在紅塵之中的女子,還能保持一顆純潔的愛人之心,很是難得;而阿爾芒從一見鍾情到決定長相廝守也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
愛情需要恰到好處
從《茶花女》中可以看到瑪格麗特的蛻變,從輕浮奢靡到自尊自愛,但是陷入愛情的瑪格麗特把一切無私都獻給了阿爾芒,無私的愛,無私的付出,無私的忍耐。她過分地愛著阿爾芒,以至於可以獻出自己的生命。
瑪格麗特所處的時代和她的人生經歷決定了她必然會被陳舊的道德觀念所束縛,面對所愛之人,她盲目地想給予他幸福。但正是因為愛得太深,付出得太多,所以終導致了悲慘的結局。
6. 好書推薦 |《茶花女》:即使會被愛情所傷,也請勇敢愛過
你喜歡什麼花?
有人喜歡玫瑰,因為它姣艷奪目。
有人喜歡牡丹,因為它雍容華貴。
有人喜歡蘭花,因為它清新脫俗。
可是你知道么?在100多年前,有一個名叫「瑪格麗特 · 戈蒂埃的年輕女孩卻偏偏獨愛山茶花。
因為除了山茶花,瑪格麗特從不佩戴別的鮮花,所以人們也叫她「茶花女」。
沒有人知道為什麼瑪格麗特會如此偏愛山茶花,但也許我們可以從《茶花女》這部小說中來找到答案。
提到《茶花女》,就不得不說它的作者亞歷山大 · 小仲馬。
雖然小仲馬的一生創作過像《克洛德的妻子》、《克萊芒索世界》、《半上流社會》、《金錢問題》等小說和戲劇作品,但最為世人熟知的還是《茶花女》。
胡適曾經這樣評價《茶花女》:
不但如此,《茶花女》還屢次被搬上舞台劇和大銀幕,足以可見這部小說是多麼受歡迎。
為什麼它會如此受歡迎呢?
除了這部小說反映了當時的社會問題和社會現象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
它抓住了人類永恆的話題——
愛情 。
那麼,在小仲馬的筆下,《茶花女》究竟寫了一個怎樣的愛情故事呢?
瑪格麗特原本是一個貧苦人家的女兒,但因為她出眾的美貌,在來到巴黎後,她吸引了許多貴族公子爭相追逐,很快瑪格麗特就成為了交際圈裡的「社交明星」,因為她的裝扮總少不了一朵山茶花,所以她被人們稱為「茶花女」。
在一次治療肺病的溫泉旅行中,瑪格麗特認識了一位喪女不久的老公爵,因為他和自己的女兒有幾分相似,而且也患有同樣的疾病,所以老公覺便收她做乾女兒,負擔她的所有開銷。
但後來有人告訴老公爵瑪格麗特的真實身份之後,公爵雖然受到了打擊,卻仍保證了瑪格麗特的日常開銷,條件是她要改變以往的生活方式。
可是已經過慣了歡舞宴飲生活的瑪格麗特哪裡耐得住寂寞,她無法信守公爵的要求,於是公爵便將錢減少了一半,瑪格麗特也因此入不敷出,欠下了幾萬法郎的債務。
有一天,瑪格麗特的鄰居普呂當絲帶來了兩個年輕人來參加派對,其中一個年輕人叫做阿爾芒 · 杜瓦爾,他一直仰慕瑪格麗特的美貌,甚至在一年前,當瑪格麗特患肺病期間,阿爾芒還每天跑來打聽她的病情,而且一直不肯留下自己的名字。得知這一切後,瑪格麗特很受感動,尤其看到阿爾芒因為自己咳嗽而流淚時,瑪格麗特原本早已在社交場合磨煉得十分冷漠的心開始動了真情,她送給阿爾芒一朵茶,花以此表明心意。
阿爾芒真摯熱烈的心激發了瑪格麗特對新生活的嚮往,她決定和阿爾芒去郊外住一段時間,就在她准備獨自籌集一筆錢時,卻被阿爾芒撞見瑪格麗特過去的情人,他因此醋意大發,並誤會了瑪格麗特,但後來他還是得到了瑪格麗特的原諒。
經過努力,瑪格麗特終於和阿爾芒搬到了郊區,並租下了一間房子,得知此事後,老公爵斷絕了瑪格麗特的生活來源,於是瑪格麗特不得不背著阿爾芒典當了自己的首飾和衣服,了解了這一切之後,阿爾芒決定變賣母親留給自己的遺產,以幫助瑪格麗特還清債務。
就在這時,阿爾芒的父親出現了,他用調虎離山之計支開了阿爾芒,然後找到了瑪格麗特,他告訴瑪格麗特,自己的女兒找到了一個體面的人家,但那戶人家提出了一個要求:如果瑪格麗特不和阿爾芒斷絕往來的話,他們就要退婚。
為了阿爾芒和他的家庭,善良的瑪格麗特只得做出犧牲,她悲傷地給阿爾芒寫了一封絕交信之後,重新回到巴黎,回到過去那種奢華糜爛的生活中。
失魂落魄的阿爾芒來到了巴黎,他祈求瑪格麗特同她一起離開,但瑪格麗特因為要信守對阿爾芒父親的承諾而拒絕了阿爾芒的要求,這讓阿爾芒再次誤會了瑪格麗特,最終他傷心欲絕,獨自一人離開了巴黎。
瑪格麗特因此受到了極大的刺激,她一病不起,債主們也紛紛向瑪格麗特來討債,在多重打擊之下,瑪格麗特給阿爾芒寫了一封充滿了思念的信之後,呼喊著阿爾芒的名字離開了人世。
交際場所的風塵女子,也會有愛情么?
小說的前半部分,是以「我」的視角來向讀者介紹瑪格麗特:
在那個時代,交際圈中的女性往往是沒有人看得起的,與她們夜宿的男子是不會公開承認和她們的關系的,更別提周圍人對他們的冷眼了,畢竟在當時,像瑪格麗特這樣的女孩子是不會被公眾所接受的——她們,又怎麼可能會擁有愛情呢?
四
因為一本書《瑪儂 · 列斯戈》,小說中的男主角阿爾芒 · 杜瓦爾找到了「我」,並講述了他和瑪格麗特的故事:
瑪格麗特雖然出身卑微,但姣好的面容使她受到很多男性的喜愛和追求,但瑪格麗特清醒地知道這些紈絝子弟並不是真的愛她,她在他們眼中無非是被包養的「金絲雀」,但在阿爾芒的眼中,瑪格麗特是那樣美麗純潔,就連她說話時略顯刻薄的語氣也是率性天真的表現,他不忍看到心愛的人因為長期遭受肺病的折磨,所以他在瑪格麗特咳喘吐血時會心痛落淚,也正是因為這種發自內心的關切,讓從未體會過真愛的瑪格麗特大受感動。
於是他們開始同居在一起,甚至還搬到郊區,過起了神仙眷侶的生活。那一段時間是他們最快樂的日子,阿爾芒甚至想到要變賣母親留給他的遺產來替瑪格麗特還債。
他所做的這一切只有一個原因—— 因為他是真的愛她呀!
不得不說,阿爾芒對瑪格麗特的愛是真誠的、熾熱的,但可惜的是,這份愛在現實面前是多麼蒼白和無力,而他的感情又是那樣幼稚和不成熟。
認識瑪格麗特之前,阿爾芒攻讀了法律,取得了律師證書,但他並沒有在律師界某個職位,而是收起了證書,像當時很多巴黎青年一樣過起了悠閑自在的生活,他沒有固定的收入來源,全是依靠父親的零花錢來接濟。如果沒有認識瑪格麗特這,些錢足夠他的日常開銷。
可是,在他和瑪格麗特交往期間,他的開銷就增多了,因為他們要去餐館里吃飯,去劇院里看戲,晚上還要宵夜,以一個沒有工作、全靠家裡幫補,而且家底並不豐厚的青年來說,這是難以負擔得起的。
難怪瑪格麗特的鄰居普呂當絲要勸他放棄:
但陷入愛河的阿爾芒哪裡聽得進這番話,他想要滿足瑪格麗特高額的消費,也想繼續和她在一起。
但阿爾芒並沒有利用自己的專業去謀求一份正當的工作,反而去鋌而走險,他開始賭博,所幸並沒有因此欠上一身賭債,但這種提心吊膽的日子並不好過。於是,阿爾芒想到了要變賣母親留給他的遺產來幫助瑪格麗特還債——毫無疑問,這真是一個深情但是又幼稚的男人啊!
阿爾芒對瑪格麗特的愛是真誠的,是發自內心的,他珍惜瑪格麗特純潔的心,他將她視為是人間聖潔的尤物,還心疼她嬌弱的身體,也會為她吃醋和發狂,但他卻無法給瑪格麗特一個安全的港灣——他還是太年輕了,他不知道只有愛情的生活說到底只是美好的幻想,甜蜜愛情在殘酷的現實面前終究是不堪一擊的。
有人說,是阿爾芒的父親拆散了這一對恩愛的情侶,但我卻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阿爾芒無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守護住自己的愛人,是他的幼稚毀掉了自己的愛情。
那麼瑪格麗特呢?
在我看來,瑪格麗特對自己的身份是有著清醒的認識的:
因為在聲色犬馬的世界裡待得太久了,瑪格麗特知道那些所謂的「追求者」無非是看重了自己的容貌,但要為他們付出真心,那是萬萬不可能的。因為他們中的大多數早已有了家室,即使沒有,他們也不會為了她這樣一個出入於風塵場所的女子拋棄一切。所以她和別的年輕男子在一起時,難免會語氣略顯刻薄和傲嬌,這也算是她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
而當瑪格麗特看到阿爾芒因為自己咳血而落淚時,她那顆早已麻木的心被深深打動:
對瑪格麗特來說,金錢和權貴已經不能夠使她動心了,她真正期待的,是一份真正的、與金錢地位都無關的愛情。
在世俗的觀念中,瑪格麗特是虛榮且拜金的,她的生活中離不開各種昂貴的消遣,以至於以往那些曾經追求過她的人到最後要不就是破產了,要不就是因為不堪沉重的經濟壓力而離開。
瑪格麗特真的這么崇尚物質么?
不,來自鄉下地方的她當然也過得了貧苦的生活,只是要一個沒有任何生存技能、也沒有家世背景的窮女孩在當時的巴黎生存下來,似乎也只有淪落於風塵這一條道路。她不是物質女孩,只是因為缺愛,才只能以揮霍物質乃至健康來填補內心的空虛。
阿爾芒的出現,讓這個缺愛的女孩找到了重新生活下去的力量,與其說是因為阿爾芒的細心照料讓瑪格麗特重獲健康,倒不如說阿爾芒讓她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為了阿爾芒,也為了她的愛情,瑪格麗特願意洗去過往的浮華,和他回歸田園生活,她斷絕了和以往朋友的聯系,同她的舊習慣決裂,也舍棄了從前的揮霍。
在布吉瓦爾,瑪格麗特度過了這一生中最快樂的日子:她可以和心愛的男友朝夕相處,兩人可以在樹蔭下嬉戲,可以幸福地依偎在一起……這樣的生活和以前相比,是極為簡朴的了,但在瑪格麗特眼中,有愛人、有愛情,這就已經足夠了,因為這才是她真正想要的生活呀!
但是愛情在很多時刻是要面對現實的挑戰的,為了維持生活,瑪格麗特不得不典當她的物品以用來日常開銷,而為了阿爾芒和她那個已經找到好人家、即將結婚的妹妹,瑪格麗特更是只能做出犧牲,她強忍住內心的悲痛,和阿爾芒分手。
而重回巴黎交際圈的瑪格麗特彷彿心已經被掏空了一般,她不再愛惜自己的身體,而是變本加厲地沉醉於其中:是呀,對於她這樣一個弱小的女孩子來說,沒有了愛情,人間又有什麼可以留戀的呢?
瑪格麗特是善良的,因為她為了心愛的人一家的幸福而做出了犧牲,在那個時刻,那可能是她唯一可以、而且是不得不做出的選擇。
瑪格麗特也是卑微的,因為她沒有獨立的經濟來源,所以她無法選擇自己的命運,也無法選擇自己的生活和愛情。
在殘酷的現實面前,「愛情至上」這句話是多麼脆弱無力呀——缺少了經濟支持,試問有誰可以自由地生活、自由地戀愛呢?
說到這里,我想很多讀者或許從來沒有留意過小說中的另一個女孩,雖然她在小說中並沒有真正出現過——她,就是阿爾芒的妹妹。
作為和瑪格麗特差不多年紀的女孩,阿爾芒的妹妹雖然有一個父親和哥哥,但其實她也算得上是一個悲劇人物,小說中雖然沒有說明她是否是自由戀愛,但是單從她即將結婚、卻被夫家告知「如果她的哥哥執意要娶一個社交圈的風塵女子,那麼就只有取消和她的婚事」這件事來看,她在婚姻中也是沒有任何發言權的。
嫁給一個「體面」的人家,是為了維護家族的聲譽;無力守護自己的婚姻,只能要求另一個女孩而犧牲掉自己的愛情,這樣的人生,又能好得到哪裡去呢?
有首歌叫做《原來愛情這么傷》:
在愛情中,最痛苦的,其實並不是那個愛得最深的人,而往往是無力作出選擇的那一個。
據說不同顏色的山茶花有不同的花語:
白色山茶花的花語是「純真無邪、理想之戀」,而紅色山茶花的花語則是「謙讓、高級的理性」,瑪格麗特偏愛這兩種顏色的山茶花,我想,或許這兩種顏色的山茶花也暗示了她的性格:對愛情充滿了純真無邪的幻想,但也始終堅守著高貴的靈魂。
每年都1-4月,是山茶花盛開的季節,無論你在哪裡,希望你在看到這朵這種花時,可以想起一個叫做「瑪格麗特」的女孩,希望在這世間每一個執著又溫柔的女孩,都可以擁有如山茶花一般燦爛的愛情——
可以有勇氣大膽去愛,
也可以有底氣勇敢離開 。
7. 跪求:談談看歌劇《茶花女》的感想
由於寒假作業的一項「與父母同讀一本書」,是我和媽媽解禁了名著《茶花女》。
《茶花女》這部小說出自法國作家小仲馬之手,自一八四八年發表後,引起了轟動。後來,作者又將其改編成劇本上演,義大利作曲家威爾第又將其改編成了歌劇,風靡一時,成為世界著名歌劇之一。
這本書講述了一個凄美動人的愛情故事,主人公阿爾芒,在脫離父親生活後,在一次偶然的機會,結識了妓女瑪格麗特。這位姑娘是社交界的明星人物,可謂風華絕代、高雅大方,有成千上萬的人都被她迷倒,阿爾芒與他認識不久,就成了他的情人。但當他們認識一年後,阿爾芒因父親的原因與瑪格麗特分開,斷絕了往來。後來,瑪格麗特與世長辭,她的遺物全部被拍賣掉。就是在拍賣會上,文中的「小仲馬」買得一本阿爾芒送給瑪格麗特的《瑪儂·萊斯科》。阿爾芒·迪瓦爾聽到這個消息後,立刻來找「小仲馬」購買這本書,並對他講述了自己與瑪格麗特的故事。
人們常說,藝術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當小仲馬脫離其父大仲馬獨自生活時,他遇到了一位在他生命中極為重要的女子。她就是《茶花女》的原型瑪麗·迪普萊西。小仲馬不久就成了她的情人。但在認識她一年後,小仲馬與之發生了爭吵繼而分手,斷絕了往來。兩年之後,即一八四七年的二月,瑪麗病逝巴黎,時年二十三歲。小仲馬得知此噩耗,悲慟不已,躲進了一家客棧,一個月後,這部名著《茶花女》便誕生了。
這部著作主要刻畫了阿爾芒和瑪格麗特之間的愛情悲劇。瑪格麗特的至情至性,阿爾芒的痴情易怒,他們的愛情悲劇讓人嘆息不已。瑪格麗特和阿爾芒的愛情悲劇不僅僅是他們的個人悲劇,深情相戀的人竟無法相守相伴。老天真是造化弄人,相愛的兩個人總是不能長相守。事到如今,也只能「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了。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愛情,真是讓人琢磨不清。
8. 茶花女名言
茶花女名言
1.你們同情見不到陽光的瞎子,同情聽不到大自然聲響的聾子,同版情不能用聲音來表達自權己思想的啞巴;但是,在一種虛假的所謂廉恥的借口下,你們卻不願意同情這種心靈上的瞎子,靈魂上的聾子和良心上的啞巴。
2.我不夠富,不能像我希望的那樣愛你;我也不夠窮,不能像你希望的那樣被你愛。讓我們彼此忘卻----你是忘卻一個對你說來相當冷酷的姓名,我是忘卻一種我供養不起的幸福。
3.是你教會我怎樣去愛 而我應該教會你怎樣去生活。
4.獲取一顆沒有被人進攻的經驗的心,也就像奪取一座沒有守衛的城池一樣。
5.我的心,不習慣幸福。也許,活在你心裡更好,在你心裡,世界就看不到我了 。
6.贏得一顆沒有談過戀愛的心,這就等於進入一個沒有設防的城市。
7.我們一定是前世作孽過多,再不就是來生將享盡榮華,所以上帝才會使我們這一生歷盡贖罪和磨練的煎熬。
8.頭腦是狹小的,而他卻隱藏著思想,眼睛只是一個小點,他卻能環視遼闊的天地。
9.你是我唯一可以推誠相見的人,在你面前我可以自由思想,自由交談。
10.終於我稍稍冷靜下來,瞧了瞧周圍,十分驚訝地發現,別人照樣生活,並沒有因為我的不幸而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