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奧爾夫樂器演奏
A. 奧爾夫樂器聲音形容
奧爾夫樂器有很多種類,木質類聲音清脆、明亮,無延綿音;散響類音量小,聲音散;皮革類聲音低沉,音量較大;金屬類有延綿音,清脆。
奧爾夫樂器是世界著名的德國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卡爾·奧爾夫創立的獨特的音樂教學法中使用的樂器,稱之為「奧爾夫樂器」。
B. 急求做節目用的背景音樂~~
希望喜歡古典的朋友喜歡
克魯倫河
音樂,在日常生活中總時刻伴隨著我們的左右,不管你是不是愛樂之人,總免不了或多或少地接觸到它。歌曲、電視節目、廣告、廣播、互聯網、游戲、演出等,在各個方面都難免有它的存在,很難想像一個沒有音樂的世界將會是什麼樣的。然而,在這林林總總的音樂世界中,古典音樂作為整個西方藝術文化的瑰寶,時至今日還在我們的生活中以各種各樣的形式活躍著。
不過,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總有這樣的困惑:這首曲子真熟悉,是誰寫的呢?咦,這首曲子來自哪部作品裡呢?唉,叫什麼名字呢?怎麼在嘴邊,就是叫不出來呀。
如果你也一樣,常常會有這些「困惑」的話,那麼本文應該會對你大有幫助。但光是看以下的這些曲名、作曲者和作品出處可能還不一定能使你與「困惑」你的那首曲子對應上,所以我建議最好還是在網上搜索一下,聽一下,加深印象。
好了廢話少說,言歸正傳,下面將分為十個等級,從一級到十級,每級曲目不等,共100多首(我想應該夠了吧),列出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聽到的那些耳熟卻不能詳的經典。
說明:一級的曲子,聽到後最容易說出名字,十級的曲子,聽到後最不容易說出名字,但每首曲目都很耳熟,肯定不止一次地聽到過(或是原曲的改編,重新演繹等)。當然,如果你能准確地說出等級越高的曲目,也說明你對古典音樂越了解。
一級(入門1級):
(1)《藍色多瑙河》—約翰?斯特勞斯【J】 著名的圓舞曲之王的傳世名作。被譽為奧地利的第二國歌,每年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倒數第二首曲目。 (我想這首曲子不會有朋友沒聽過吧)
(2) 《卡門》(序曲)選自歌劇《卡門》—比才 比才不是個作曲天才。但當他寫《卡門》時,他是。 (序曲的「鬥牛士進行曲」已經早就深入人心了,說實話,在考慮和多瑙河誰排第一的時候,著實頭疼了一把)
(3) 《四季》(「春」樂章、「冬」樂章)—維瓦爾蒂 作為全世界版本最多的古典名作(據說有6000多個版本),當然是百聽不厭的。 (早期的各種慶典中,背景音樂幾乎都被它包了)
(4) 《拉德斯基進行曲》—約翰?斯特勞斯【S】 老爹的最後殺手鐧。維也納新年音樂會雷打不動的最後壓軸曲,作為圓舞曲之王的爸爸,沒有一部膾炙人口的作品,當然說不過去。(經常響起在各類頒獎典禮、節慶晚會的結尾,台上亂成一鍋粥時)
(5) 《第五交響曲「命運」》(第一樂章)—貝多芬 我想幾乎世上所有人一生中都聽過的交響曲片段就是它了吧。(開頭那段命運的敲門聲,是個人都耳熟吧)
(6) 《匈牙利舞曲》(第五號)—勃拉姆斯 問:他一共譜寫了21首匈牙利舞曲,為什麼單單第五號為大眾所鍾愛呢? 答:因為它太朗朗上口了 (兩分多種的小曲,不想記住,也難呀)
(7) 《小步舞曲》—巴赫 嗦,哆唻咪發嗦哆哆~~~ 快樂的小步隨著旋律就盪漾了起來。不過巴赫可不止這首小步舞曲喲,多了去了(很多電腦教學軟體的背景音樂,尤其金山公司的「開天闢地學電腦」)
(8) 《今夜無人入睡》選自歌劇《圖蘭朵》—普契尼 這首第三幕開頭卡拉夫王子的詠嘆調被認為是男高音的試金石,所以我們的耳朵也跟著試了N遍。(青歌賽里,美聲組里一晚上能唱四、五次。唉,怎麼就不能換個曲目呢?)
(9) 《天鵝湖(配樂)》選自芭蕾舞劇《天鵝湖》第一幕結束音樂 —柴可夫斯基 估計大多數人一聽到音樂,就能脫口而出吧 (不過准確的出處可不是那麼容易哦)
(10) 《婚禮進行曲》選自戲劇《仲夏夜之夢》配樂 第10首 —門德爾松 這首曲子想必結過婚的人都聽過吧 (這首是在婚禮開頭放的,還有一首婚禮進行曲是結尾放的)
(11) 《哈里路亞》選自清唱劇《彌賽亞》—亨德爾 啊,哈里路亞,哈里路亞~~~ 小時候可能誰都這么唱過吧 (反正我是從小學一年級就怎麼胡亂唱了)
(12) 《歡樂頌》選自《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合唱」—貝多芬 偶然間發現小學的音樂教材,翻看目錄,居然發現當時就有欣賞「歡樂頌」的內容了 (不愧是樂聖啊)
(13) 《小夜曲》—舒伯特 沒有什麼好說的,都聽過的
(14) 《土耳其進行曲》選自《A大調 鋼琴奏鳴曲》(OP.531)第三樂章 —莫扎特 估計到現在這條為止,才開始進入正題,前面的都是熱身運動 (知道「土耳其進行曲」的不少,但知道該曲是出自這首鋼琴奏名曲的,就不多了)
(15) 《g小調 四十號交響曲》(第一樂章)—莫扎特 對於這首交響曲的開頭部分,我想幾乎所有人也都能哼唱吧 (去聽聽SHE的「不想長大」吧)
(16) 《獻給愛麗絲》鋼琴獨奏小曲 —貝多芬 如果這首曲子都沒有聽過,那後面的大多都沒有聽過了 (早已無從考證貝多芬指的那個「愛麗絲」是誰了……)
(17) 《聖母頌》—巴赫 & 古諾 可能大多數人都聽過,也大概知道吧,但你清楚嗎:鋼琴伴奏部分是巴赫的《平均律鋼琴曲集》中的《C大調前奏曲》;主旋律則是浪漫派的音樂家古諾後來添加上去的 (再配上上天主教的聖母禱文詞,Perfect!!)
(18) 《#c小調 鋼琴奏鳴曲OP.14 「月光」》—貝多芬 樂聖最知名的奏鳴曲了,可謂家喻戶曉啊 (記得我高中時,上午最後一節課上完,鈴聲就是「月光」,每天都能聽一遍
(19) 《E大調 練習曲「離別曲」OP.10》第三首 —肖邦 聽到次數也很多了,充滿了肖邦對波蘭的無限深情,感人至深 (傳記性的紀錄片中十有八九有它,因為總要回顧主人公在祖國的歲月,這時候出現這首,Hit the point!)
(20) 《f小調 音樂的瞬間》選自《音樂瞬間》第三首 —舒伯特 即興創作的才能,可不是每個作曲家都有的 (幼兒鋼琴曲集中必有的曲子,確實十分的可愛)
(21) 《降D大調 圓舞曲「小狗」OP.64》第三首 —肖邦 最充滿活力的小品,肖邦最為世人熟知的作品 (聽著小曲,頭腦中會自然浮現小狗在嬉戲玩鬧的場景)
(22) 《四小天鵝舞曲》選自芭蕾舞劇《天鵝湖》第二幕第八首 —柴可夫斯基 曲目一響起就知道了,不過名字叫「四小天鵝」
二級(入門2級)
(1)《愛情像一隻自由的小鳥》選自歌劇《卡門》著名唱段 —比才 《卡門》絕對是比才的最高水準了,全劇平均14分鍾就能出現膾炙人口的片段 (聽過這首的不比「序曲」少,但名字畢竟比序曲難說一點嘛)
(2)《降E大調 夜曲 OP.9》第二首 —肖邦 作為「鋼琴詩人」,最浪漫的「夜曲」是肯定少不的了。但是一共21首夜曲,哪首最有名呢? (呵呵,我敢說周董在「十一月的肖邦」里主打歌中唱到的『彈著肖邦的夜曲』就是指的這首)
(3)《女人善變》選自歌劇《弄臣》著名唱段 —威爾第 對應於女高音的《哈巴涅拉舞曲》,這首男高音的著名唱段也是世人皆知的 (只要是男高音的演唱會,幾乎少不了這首小曲的)
(4) 《G大調弦樂小夜曲》(第一、四樂章)—莫扎特 實際上我最喜歡的是第二樂章,但誰叫第一樂章從一開始就能牢牢抓住大眾的心呢? (一般人都能大致哼唱出第一樂章的大部分,不得不佩服小莫啊o(∩_∩)o…)
(5) 《博伊倫之歌》—卡爾?奧爾夫 從巴伐利亞州貝內迪先特博伊倫修道院中發現的一本13世紀的詩集所譜寫成的舞台作品《凱旋三部曲》,出名的是這第一部 (很多電視台,轉播拳擊比賽之前,幾乎必放的音樂,尤其CCTV-5)
(6) 《諧謔曲》—巴赫 可能任何一個初學長笛的人,最迫不及待的想演繹的一首曲子了吧 (難度不高的輕松、詼諧、活潑的小曲,一聽就樂了)
(7) 《阿拉貢舞曲》選自歌劇《卡門》—比才 比才就是牛啊,只寫了一部經典,但卻是經典中的經典 (這是該劇的第三隻入圍曲子了,最後再選一個吧)
(8) 《愛之夢 第三首》鋼琴獨奏曲 —李斯特 作為鋼琴之王,被世人演奏得最多的曲目了
(9) 《鱒魚》和《鱒魚五重奏》—舒伯特 小學的音樂課上,多數人都學過這首可愛的歌曲吧 (被譽為藝術歌曲之王的舒伯特還不止這首呢)
(10) 《夢幻曲》選自《童年情景》第七首 —舒曼 是不是一聽上這首曲子,就會忍不住閉上雙眼,回憶起童年了呢? (浪漫派的典型,柔美、細致的東西)
(11) 《女武神的騎行》選自歌劇四部曲《尼伯龍根的指環》之 第二部《女武神》第三幕音樂 —瓦格納 男孩子們小時後只要打過8位機的話,那麼我敢說這絕對是最早聽過的古典名曲了 (現在的出現場合太多了,已經記不清具體是那裡了)
(12) 《飲酒歌》選自歌劇《茶花女》著名唱段 —威爾第 可能是中國歌唱家最早填上中文演唱的歌劇唱段吧 (反正各個演出、晚會已經演過太多次了,現在反而不長演了)
(13) 《降A大調 波羅乃茲舞曲「英雄」OP.53》—肖邦 演奏得最多的波羅乃茲舞曲了,肖邦的「英雄」
(14) 《花之圓舞曲》選自芭蕾舞劇《胡桃夾子》—柴可夫斯基 在芭蕾舞音樂方面,沒有人是老柴的對手
(15) 《春之聲圓舞曲》—約翰?斯特勞斯【J】 僅次於藍色多瑙河的名作,不陌生吧
三級(初級)
(1) 《D大調卡農與吉格》—帕赫貝爾 一首作曲年代都難以考證了的傑作,迷人的作品
(2) 《e小調 第九交響曲「自新世界」》(第二、四樂章)—德沃夏克 如此細膩,感人的巨作,怎麼能忘記呢? (歌曲「戀故鄉」的原曲就是第二樂章的主題)
(3) 《聖母頌》—舒伯特 相比上面巴赫與古諾跨時空的完美合作,這首確實知名度要低一些,可也還是很熟悉的 (總共有三首名叫「聖母頌」的歌曲,已經介紹了兩首了)
(4) 《鬥牛士之歌》選自歌劇《卡門》—比才 像這樣的經典片段還能選出至少十首,所以就此打住吧 (明白為什麼說比才在寫卡門時是天才了吧:全劇幾乎沒有不精彩的地方)
(5) 《波萊羅》—拉威爾 作為古典音樂史上前無古人的作品,不同樂器的反復輪奏不但沒有令人厭煩,反而耐人尋味 (喜歡看花樣滑冰的朋友,最熟悉不過了)
(6) 《鄉村騎士(間奏曲)》選自歌劇《鄉村騎士》—瑪斯卡尼 絕對算是播放頻率高的樂曲了,因為它實在太美了,悲壯的美 (因為作曲家是義大利人吧,總感覺有股大海的情懷在裡面)
(7) 《啊,我親愛的爸爸》詠嘆調選自歌劇《賈尼?斯基基》—普契尼 歌劇已經不演了,但就留下了這么一首詠嘆調 (所有女高音都唱過的,電視劇配樂的熱門選曲)
(8) 《d小調托卡塔與賦格》—巴赫 最初是巴赫的管風琴版,後來又被改編為管弦樂版、鋼琴版,還被理查德? 克萊德曼廣為傳播 (只要聽到厚重的管風琴,就知道了……)
(9) 《搖籃曲》—勃拉姆斯 也是一首被改編成了幾乎想得到的所有形式的經典啊
(10) 《皇帝圓舞曲》—約翰?斯特勞斯【J】 又一首膾炙人口的圓舞曲 (圓舞曲聽多了會上癮的)
(11) 《軍隊進行曲》選自鋼琴聯彈曲《軍隊進行曲》第一首 —舒伯特 不用說了,從曲名就知道在什麼場合下最容易聽到它了 (幾乎所有軍樂團排練的第一隻曲子)
(12) 《降b小調 第一鋼琴協奏曲》—柴可夫斯基 開頭的部分,在很多節目,系列片中以屢試不爽了 (最偉大的鋼協,真正的第一鋼琴協奏曲)
(13) 《大進行曲》選自歌劇《阿伊達》第二幕第二場拉達梅斯凱旋而歸的音樂 —威爾第 現在這首曲子已被改編成管弦樂了,變成了大型運動會,進場儀式或開幕式的專用音樂了
(14) 《行星》組曲 第四樂章 木星 —霍爾斯特 同上面一樣,「木星」的開頭部分,已經變成很多嘉賓、選手上場時那十幾秒鍾的專用音樂了;當然還少不了中段的抒情部分
(15) 《Diva』s Dance》選自歌劇《拉美默的露希亞》第二幕開頭 —唐尼采蒂 大多數人知道這首變態的花腔女高音都是通過《第五元素》吧,而這首原曲便是露西亞發瘋後的唱段 (該歌劇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難的歌劇,女高音的噩夢,現在這首「第五元素」版的在各種場合已經放濫了,尤其常出現在驚險的雜技表演BGM中)
(16) 《閑聊波爾卡》—約翰?斯特勞斯【J】 再來首著名的波爾卡吧 (國內的愛樂樂團往往是演繹的帶合唱版本,當然另外一個名字就叫「嘰嘰喳喳波爾卡」)
(17) 《茉莉花》中國民歌選自歌劇《圖蘭朵》—普契尼 13億國人皆知的民歌,為什麼在這里說呢?因為這是西方音樂史上最早出現中國元素的地方 (還要感謝普契尼為傳播中國民歌所作的貢獻吶)
(18) 《降G大調 幽默曲》(第七首)--德沃夏克 多麼美的旋律啊,不愧具有卓越的旋律性天賦的作曲家 (愛玩「勁樂團」的朋友,必定彈過)
四級(中級)
(1) 《天鵝》選自《動物狂歡節》—聖-桑 該組曲中以其他動物名字命名的曲子視乎被人們遺忘了一樣,只記得天鵝了 (記錄片,講述類節目BGM的「常客」)
(2) 《沉思曲》選自歌劇《戴伊斯》間奏曲—馬斯奈 至今該曲已有8個版本了,足以說明其受歡迎的程度 (也是記錄片中尤其主人公對未來充滿美好的憧憬時,此曲出現概率極高,十分符合原劇的劇情)
(3) 《乘著歌聲的翅膀》藝術歌曲—門德爾松 難得的一首入圍的藝術歌曲,還要感謝海涅的抒情詩。女子合唱團體的心愛之作 (看看CCTV音樂頻道的推廣廣告吧,用的就是它)
(4) 《G弦上的詠嘆調》—巴赫 這首曲子實在優美,但是確實不容易想起姓誰名誰
(5) 《c小調 鋼琴奏鳴曲OP.8 「悲愴」》第二、三樂章—貝多芬 第二樂章的主題已經被如今的輕音樂樂團完美的通俗化了,至於第三樂章嘛,音樂響起,就自然知道了
(6) 《鍾》鋼琴獨奏曲—李斯特 本是模仿帕格尼尼的第二小提琴協奏曲的第三樂章,可是此改編的鋼琴曲卻比「原版」更為人熟知 (模仿時鍾的感覺,技巧要求十分高呢)
(7) 《婚禮進行曲》選自歌劇《羅恩格林》第三幕 混聲大合唱 —瓦格納 這就是另外一首婚禮進行曲了 (一般是結婚典禮中,新郎新娘步入神聖時刻響起)
(8) 《鴿子》—伊拉迪埃爾 你能想像得出這首風靡世界的小曲是一位西班牙人寫的嗎? (編輯這首完全是拿來主義,不過作者確實是處於浪漫主義時期的人)
(9) 《春之歌》選自《無歌詞 鋼琴曲集》—門德爾松 不僅是鋼琴獨奏曲,也被改編得「面目全非」了,深受世人喜愛
(10) 《#c小調 即興曲「幻想」》—肖邦 唉,大師的遺作,都是傳世經典吶 (難度極大的幻想即興曲,很可能是迴光返照的傑作)
(11) 《晴朗的一天》詠嘆調選自歌劇《蝴蝶夫人》第二幕 —普契尼 全劇最著名的一個選段,女高音必唱的
(12) 《阿蘭胡埃斯協奏曲》第二樂章 —羅德里戈 出名的就是第二樂章的主題旋律,各種版本的演奏不計其數 (阿蘭胡埃斯是一個地名,現在已成為西班牙著名的風景名勝)
五級(高級)
(1) 《Jazz Suit》第二號 —肖斯塔科維奇 此曲是本人較為喜愛的一首,就放在五級的第一位吧 (不到四分鍾的音樂,出現在許多電影、電視里,已經不計其數了)
(2) 《沃爾塔瓦河》選自交響詩套曲《我的祖國》第二樂章 —斯美塔那 愛國情懷如此之濃,怎能不令人陶醉 (某年的春節聯歡晚會三位女歌手還聯袂演唱了由它改編的一組歌曲呢)
(3) 《加沃特舞曲》—戈塞克 唉,這首曲子沒有人沒聽過(99.99%的人聽過),可戈塞克卻只有這首小品曲留給人們記住他了 (在法國交響曲歷史上他可是鼻祖啊,創作了60幾部交響曲,20幾部歌劇,牛啊! 可為什麼他沒有「火」呢?)
(4) 《F大調 第二小提琴浪漫曲》—貝多芬 短小而精緻的浪漫曲,誰說貝多芬只有陽剛不屈的斗爭精神呢? (第一主題最為我們所熟知了)
(5) 《C大調 大提琴協奏曲OP.1》第三樂章—海頓 老實說,該協奏曲還是算海頓有名的作品了,不過世人好像最喜歡它的第三樂章 v )
(6) 《飛吧,我的思想,展開金色的翅膀》選自歌劇《納布科》著名唱段 —威爾第 作為一首著名的反侵略歌曲,當然經久不衰哦 (本部歌劇也是威爾第的成名之作)
(7) 《降E大調 華麗大圓舞曲 OP.18》—肖邦
(8) 《阿爾罕布拉宮的回憶》—泰雷加 可能要數最經典的古典吉他曲了 (此人被譽為吉他史上的「肖邦」,可見其浪漫派曲風的濃郁)
(9) 《冰涼的小手》詠嘆調選自歌劇《藝術家的生涯》第一幕 —普契尼
六級(初等愛樂)
(1) 《溜冰圓舞曲》—瓦爾德退費爾 小時候打過8位機的游戲,這個只能看見背影的小企鵝一搖一擺的在南極的冰面上走呀走的,背景音樂就是它了 (不覺得很貼切的配樂嗎?小企鵝也是在溜冰嘛)
(2) 《第一交響曲》(序曲)選自歌劇《悲愴的黎明》—關峽 好容易來了個國人的作品,確實不錯,氣勢恢宏 (「激情燃燒的歲月」連續劇配樂,各種跟主旋律有關的報告會、頒獎儀式背景音樂)
(3) 《塞維利亞理發師》(序曲)主題開始時音樂 選自歌劇《塞維利亞理發師》—羅西尼 就這么十幾秒的音樂主題,卻能深深印在我們的腦海里
(4) 《阿萊城姑娘》戲劇配樂組曲 —比才 沒聽過嗎? 馬上找來聽吧,馬上你就會愛上它。 (都被《卡門》的光環掩蓋了,終於來了首別的)
(5) 《刀馬舞曲》管弦樂曲選自芭蕾舞劇《加雅涅》—哈恰圖良 可能很多人都聽說過哈恰圖良這個名子,這首曲子就是出自他之手。 (典型的舞曲)
(6) 《彼得與狼》交響童話 —普羅科菲耶夫 其中用弦樂描寫彼得神情的部分最為出名
七級(中等愛樂)
(1) 《天堂與地獄》序曲 選自輕歌劇《地獄中的奧菲歐》—奧芬巴赫 名字聽起來很陌生的,但是我敢說幾乎都看過「匯源」果汁的這個廣告,幾年前廣告打瘋了。 (來來,我們都是水果,果果~果果~果果……)
(2) 《眾望吾生》選自《康塔塔第147號》—巴赫 背景音樂已被許多跨界歌手採用,翻唱、演奏過N多回了。 (巴赫少有的較為通俗的宗教音樂,你是教徒的話,就肯定「能詳」啦 ^_^)
(3) 《培爾?金特》詩劇配樂(第一組曲1、4段) —格里格 不要說沒有聽過,只是不知道叫什麼。
八級(高等愛樂)
(1) 《鮮花二重唱》選自歌劇《蝴蝶夫人》—普契尼 一直在想,為什麼空拍的「鳥瞰新XXX」等節目中,要選用這首二重唱的作品呢? (搞也懂不懂,反正就是它了)
(2) 《春節序曲》選自《春節組曲》—李煥之 聽到這首,應該能夠猜到名字,因為總在每年的春節放的 (可是作曲者,出處就不知道咯)
(3) 《賊鵲》(序曲)第二主題 選自歌劇《賊鵲》—羅西尼 確實相對來說難了點,不過音樂一點不陌生啊 (很多表演啞劇的背景音樂就是它了,反復的放,因為歌劇本身也是一部喜歌劇啊)¬
(4) 《b小調 大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德沃夏克 能有一首大提琴的曲目實屬不易,感謝德沃夏克豐富的旋律性創意吧 (第三樂章的主題肯定聽過,但是就是想不起在哪兒了)
(5) 《威風凜凜進行曲》第一首 —埃爾加
(6) 《為藝術,為愛情》詠嘆調選自歌劇《托斯卡》—普契尼
(7) 《柔板》—巴伯 原為弦樂四重奏的慢樂章,後被改編為管弦樂,由托斯卡尼尼指揮首演一舉成名,如今很多電視、電影中的配樂都能找到它 (十分浪漫的曲子,柔美得足以讓人沉醉)
九級(樂迷)
(1) 《威廉?退爾》(序曲)第四樂章 選自歌劇《威廉?退爾》—羅西尼 一首十分典型的,能哼唱,卻不能說出名字的曲子 (古典愛好者也要想一下的)
(2) 《帕凡舞曲》—加布里埃爾?弗雷 僅僅是該曲區區不到50秒鍾的動聽部分,就能入圍,不簡單吶
(3) 《波羅維茨姑娘的舞蹈》選自歌劇《伊戈爾王》第二幕開始時 伊戈爾王被俘—鮑羅丁 這首曲子相信很多人不但聽過,而且其出現的場合也頗為多樣的 (喜歡日本動漫的朋友九成也都聽過,好好想想是哪部大作里使用了該曲呢?)
(4) 《A大調小步舞曲》選自《E大調弦樂五重奏曲》 第三樂章—波凱里尼 聽到曲子就能說出曲名的已經不錯了,能知道作家名和出處,不是樂迷是什麼? (開頭部分的樂句真是傳世的經典吶)
(5) 《巡邏兵進行曲》—米查姆 不用懷疑了,絕對聽過,而且還能准確的哼出來,就是不知到姓誰名誰 (慚愧,我也不知道)
(6) 《蒙泰歐與凱普萊特》選自《羅密歐與朱麗葉》組曲第二部 第一樂章 —普羅科菲耶夫
十級(發燒樂迷)
(1) 《那麼我將遠走他鄉》選自歌劇《瓦雷》 第一幕中的著名唱段 —卡塔拉尼 在一般的拼盤音樂會中如果有女高音唱段的話,大多都會選它了 (現在也頻頻出現在很多電影配樂中)
(2) 《輕騎兵》(序曲)選自輕歌劇《輕騎兵》—蘇佩 名字很陌生,知道出處人,實屬樂迷哦 (不過該曲還是很熟悉的,樂曲中段部分一處,大多聽眾便豁然開朗,現在已被改編為管樂合奏曲了)
(3) 《少女的祈禱》—芭達捷芙斯卡 如果能很快的知道該曲,那麼你一定是一個對音樂感興趣的人,很有心的善於學習的人 (終於來了個女的,留下這么個極其簡單卻又「不朽」的東東,只是不明白她為什麼24歲就掛了哇)
(4) 《e小調 第五交響曲》(第三樂章)—柴可夫斯基 絕對想不起這首曲子出自這裡面:往往是諧謔曲的第三樂章,在這里變成了圓舞曲 (許多愛情電影,尤其是好萊塢黃金十年期間的,可能都用過,不經意間聽了N次)
(5) 《藍色狂想曲》—格什溫 有樂迷可能會說,怎麼把這首曲子放在這里呀?對樂迷來說太簡單了嘛。對,但是不要忘了,這首曲子不是整首都經常聽見呀。(只是其中一個段落而已,但是就那段最「值錢」了,仔細聽聽看吧,找出是哪一段)
(6)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理查?斯特勞斯 難倒不是很難,關鍵是它這個極像繞口令的名字 (都是尼采惹的禍。隆重典禮晚會什麼的,進行到高潮時,表達一種雄偉的壯麗場面,開啟了一個新紀元等感情)
(7) 《小夜曲》(又名「飛吧,小夜曲」)—托斯蒂 不是很出名的人寫的一首流傳甚廣的歌曲
(8) 博基上校進行曲 —奧爾福德 聽了就知道的,都叫不出名,啞劇最愛使用它的吹口哨部分
(9) 《哦,蘇珊娜》—福斯特 這首歌曲,我相信各位都聽過,也都跟著唱過
(10) 《杜鵑圓舞曲》—約納森 同樣的,幾乎都聽過現代改編版的樂曲,可原始版本和作者似乎無人記住了
社會主義好
雅尼•神秘園•班得瑞•理查德克萊德曼的全集
感恩的心
C. 奧爾夫音樂樂器照片教案
奧爾夫音樂教學
鏈接:https://pan..com/s/1GoQTmovRhvxi2Y7oEMOLag
提取碼:q32o
--來自網路網盤超級會員V1的分享
音樂是人類共同的語言,他可以跨越國界,種族,年齡,讓不同國家的人,不同膚色的人,不同年齡的人產生共鳴,甚至胎兒能理解音樂。
若資源有問題歡迎追問
D. 推薦幾首世界頂級的輕音樂,要超好聽的
維瓦爾第-《四季》之春-第一樂章
帕西貝爾-《卡農》
約翰·施特勞斯-《藍色多版瑙河權》圓舞曲
約翰·施特勞斯-《春之聲》圓舞曲
約翰·施特勞斯-《閑聊》快速波爾卡
約翰·施特勞斯-《維也納森林的故事》圓舞曲
約翰·施特勞斯-《蝙蝠》序曲
比才-《阿萊城姑娘》法蘭多拉舞曲
馬斯卡尼-《鄉村騎士》-間奏曲
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第五號
霍爾斯特-《行星組曲》之木星:歡樂之神
埃爾加-《威風堂堂》進行曲-第一號
威爾第-《凱旋進行曲》
肖斯塔科維奇-《第二號爵士組曲》圓舞曲(第二號)
拉威爾-《波萊羅》
保羅林克-《柏林的空氣》
瓦爾德退費爾-《溜冰》圓舞曲
奧芬巴赫-《奧菲歐在地獄》序曲(結尾處你一定熟悉)
蘇佩-《輕騎兵》序曲
羅西尼-《威廉·退爾》序曲(結尾你一定也很熟悉)
莫扎特-《G大調弦樂小夜曲》-第一樂章
柴可夫斯基-《天鵝湖》組曲
柴可夫斯基-《胡桃夾子》組曲
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
薩拉薩蒂-《流浪者之歌》
比才-《卡門》序曲
奧爾夫-《布蘭詩歌》-「命運女神」
E. 奧爾夫樂器有哪些
奧爾夫樂器都以節奏樂器為主,主要分四大類:一、皮革類,也就是所有的鼓類
二、散響類。也就是砂錘、砂蛋以及鈴鐺類。三、木質類。質地為木質。聲音清脆
四、金屬類。所有的銅質、鐵質等金屬打擊樂
F. 奧爾夫樂器的使用方法
1、鈴鼓
鈴鼓通過手指或手腕肘的敲擊或手腕的抖動、搖晃引起的振動而發音的一種樂器。
鈴鼓兼有鼓和鈴兩種音色的特點。
鈴鼓一般有多種演奏方法:
1)可以用手掌擊鼓心,其音色柔和;
2)可以用手掌擊鼓邊,其音色明朗乾脆;
3)可以用鼓面擊身體部位(如肩、肘、膝等),則鈴的聲音較明顯;
4)可以用手腕連續地抖動,則會產生延續音的效果。
2、鋁板琴
鋁板琴是用琴錘來打擊琴片發出延綿而又清脆的聲音, 它在奧爾夫音樂教育中可以是作為主旋律的樂器,也可以作為配音來使用。
3、砂球 (砂錘)
砂球依靠臂的抖動、搖晃而振動發音。其音色輕柔而乾脆。
演奏方法是雙手各拿著一個沙球,用手臂帶動手腕上跟著節奏振動。可以同時兩手進行,也可交替、輪換進行。
4、鼓 (軍鼓手鼓)
軍鼓和手鼓是通過鼓槌敲擊引起的振動而發音的一種樂器。其音色低沉,音量較大。
擊鼓時,手臂放鬆,手腕有力而富有彈性地敲擊。
擊鼓心,會產生濃厚的音色且有較長的延續尾音;擊鼓邊,則音色脆、硬而單薄,延續音較短。
5、雙響筒
其音色與木魚相似,乾脆而清亮,沒有延續音。 敲擊雙響筒由節分開的兩端會發出不同高低的音響。
演奏方法為左手持柄,右手持棒敲擊,可以敲擊筒的一端,也可同時交替敲擊筒的兩端,發出類似於「的篤」「的篤」的馬蹄聲。
雙向筒分高低音,所以在進行打擊樂演奏之前教師首先幫助幼兒弄清楚高低音。
6、碰鈴(也稱為小鈴)
碰鈴通過相互撞擊引起振動而發出清脆的聲音。碰鈴的音色清脆、柔和,且高而輕。
它是幼兒園裡面用的最為普遍的一種打擊樂器。
碰鈴在使用的時候可以雙手握碰鈴的木柄自然放在胸前敲擊,也可以雙手握碰鈴的木柄一手在上,一手在下,使鈴的部位相對應,連續敲擊。
除了以上介紹的幾種以外,奧爾夫樂器還有很多種。
G. 奧爾夫樂器23件都有什麼
奧爾夫樂器都以節奏樂器為主,主要分四大類:一、皮革類,也就是所有的鼓類 二、散響類。也就是砂錘、砂蛋以及鈴鐺類。三、木質類。質地為木質。聲音清脆 四、金屬類。所有的銅質、鐵質等金屬打擊樂
H. 奧爾夫樂器的奧爾夫樂器的分類
使用的樂器分兩類
一、音條琴
1、低音木琴
2、低音鋼片琴
3、中音鍾琴
4、中音木琴
5、中音鋼片琴
6、高音鍾琴
7、高音木琴
8、高音鋼片琴
音條琴使用C大調音高排列,備有升F、降B兩塊可更換音條。能排列出G大調音節、F大調音階(F換成升F-G大調)
使用的琴槌分
1、毛線錘頭(鋼片琴)
2、絨氈錘頭(木琴)
3、硬的塑膠錘頭
4、木製錘頭。
二、無音高樂器
1、木質類:單、雙響筒,木棒,木魚、蛙盒等,聲音清脆、明亮,無延綿音。
2、散響類:沙錘、串鈴、聲音特點是音量小,聲音散,可持續奏長音。
3、皮革類:各種鼓類樂器。一般有共鳴聲,聲音低沉,音量較大。
4、金屬類:三角鐵、碰鈴等,最大特點是有延綿音,清脆。
(8)茉莉花奧爾夫樂器演奏擴展閱讀:
奧爾夫樂器是世界著名的德國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卡爾·奧爾夫(Carl Orff,1895—1982)創立的獨特的音樂教學法。和傳統的音樂教學有很大不同奧爾夫教學體系是世界四大幼兒音樂教育體系之一。
是將節奏,律動,舞蹈,語言,樂器演奏,歌唱,繪畫,戲劇表演等融合在一起的綜合性教學。奧爾夫音樂教育的核心是「元素性」音樂教育,以節奏為基礎,結合身體律動,唱、奏、動、聽綜合教學的音樂教育,喚起兒童對音樂的興趣,激發兒童對音樂的情感,是培養音樂感覺和情感的金鑰匙。
奧爾夫音樂教學是綜合性的教學,不僅讓幼兒學習音樂,培養幼兒的音樂能力,而且對語言,模仿,創造等多方面有啟智性的效果。奧爾夫音樂教學是活動性教學,符合幼兒的學習特點,使幼兒快樂地學習音樂,熱愛音樂。奧爾夫音樂教學注重幼兒創造性的培養,鼓勵幼兒表達自己,獨立創新。
I. 介紹古典音樂名曲
巴赫
布蘭登堡協奏曲
小提琴協奏曲
d小調小提琴二重協奏曲
G弦上的詠嘆調
d小調托卡塔與賦格
亨德爾
水上音樂
焰火音樂
《彌賽亞》之哈里路亞
快樂的鐵匠
廣板
維瓦爾第
小提琴協奏曲《四季》
魯特琴與長笛
古典主義
貝多芬
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英雄》
c小調第五交響曲《命運》
F大調第六交響曲《田園》
d小調第九交響曲《合唱》
C大調第一鋼琴協奏曲
c小調第三鋼琴協奏曲
降E大調第五鋼琴協奏曲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c小調第八鋼琴奏鳴曲《悲愴》
升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月光》
f小調第二十三鋼琴奏鳴曲《熱情》
降E大調第二十六鋼琴奏鳴曲《告別》
F大調第二小提琴浪漫曲
《哀格蒙特》序曲
歌劇《費德里奧》
G大調小步舞曲
獻給愛麗絲
土耳其送行曲
波凱里尼
小步舞曲
戈賽克
加沃特舞曲
塔蒂尼
科萊里主題變奏曲
勃拉姆斯,
c小調第一交響曲
e小調第四交響曲
降B大調第二鋼琴協奏曲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德意志安魂曲
第一號匈牙利舞曲
第五號匈牙利舞曲
學院節慶序曲
搖籃曲
海頓
G大調第九十四號交響曲《驚愕》
d小調第一零一交響曲《時鍾》
升f小調第四十五交響曲《告別》
清唱劇《創世紀》
C大調大提琴協奏曲
小號協奏曲
小夜曲
莫扎特
降E大調第三十九交響曲
g小調第四十交響曲
C大調第四十一交響曲《朱庇特》
C大調第二十一鋼琴協奏曲
降E大調第二十二鋼琴協奏曲
G大調第三小提琴協奏曲
A大調第五小提琴協奏曲
單簧管協奏曲
降E大調第三圓號協奏曲
G大調弦樂小夜曲
C大調長笛,豎琴協奏曲
歌劇《費加羅的婚禮》
歌劇《魔笛》
歌劇《唐璜》
安魂曲
土耳其進行曲
小步舞曲
帕格尼尼
第一小提琴協奏曲
羅西尼
歌劇《威廉·退爾》序曲
歌劇《塞維利亞的理發師》
歌劇《賊雀》序曲
索爾
b小調練習曲(月光)
韋伯
邀舞
《自由射手》序曲
浪漫主義
肖邦
華麗大圓舞曲
一分鍾圓舞曲《小狗》
降A大調圓舞曲《離別》
降G大調圓舞曲
A大調波蘭舞曲《軍隊》
降A大調波蘭舞曲《英雄》
降E大調夜曲
升F大調夜曲
降b小調夜曲
降A大調夜曲
第二十三號瑪祖卡舞曲
第四十四號瑪祖卡舞曲
c小調練習曲《革命》
E大調練習曲《離別》
第一號敘事曲
第一號詼諧曲
第七號前奏曲
升c小調幻想即興曲
門德爾松
a小調第三交響曲(蘇格蘭)
A大調第四交響曲(義大利)
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
仲夏夜之夢
無詞歌之春之歌
無詞歌之威尼斯船歌
乘著歌聲的翅膀
舒伯特
b小調第八交響曲《未完成》
C大調第九交響曲《偉大》
鋼琴五重奏(鱒魚)
軍隊進行曲
《羅莎蒙德》序曲
音樂瞬間
小夜曲
聖母頌
魔王
《冬之旅》之苦提樹
野玫瑰
舒曼
降B大調第一交響曲《春天》
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萊茵》
a小調鋼琴協奏曲
童年情景之夢幻曲
交響練習曲
狂歡節
《曼弗雷德》序曲
奉獻
核桃樹
詩人之戀
瓦格納
《紐倫堡的名歌手》序曲
歌劇《唐豪塞》
婚禮進行曲
歌劇《女武神》
柏遼茲
幻想交響曲
羅馬狂歡節序曲
羅密歐與朱麗葉
拉科奇進行曲
多普勒
匈牙利田園幻想曲
弗蘭克
d小調交響曲田
格林卡
《魯斯蘭與柳德來拉》序曲
古諾
聖母頌
歌劇《浮士德》之徽風圓舞曲
小夜曲
李斯特
前奏曲
降E大調第一鋼琴協奏曲
第二號匈牙利狂想曲
愛之夢第三首
鍾
尼古拉
《溫莎的風流娘兒們》序曲
奧芬巴赫
威尼斯船歌
天堂與地獄序曲
拉夫
卡伐蒂那
斯美塔那
《我們祖國》之沃爾塔瓦河
歌劇《被出賣的新嫁娘》
老約翰·施特勞斯
拉德斯基進行曲
蘇佩
《輕騎兵》序曲
《詩人與農夫》序曲
威爾第
歌劇《茶花女》
歌劇《阿伊達》
歌劇《奧賽羅》
歌劇《弄臣》
歌劇《命運之力》
歌劇《納布科》
歌劇《游吟詩人》
伊拉迪埃爾
鴿子
後浪漫主義
芭達捷芙絲卡
少女的祈禱
鮑羅丁
在中亞細亞草原上
D大調弦樂四重奏
歌劇:《伊戈爾王》
夏布里埃
西班牙狂想曲
德沃夏克
e小調第九交響曲《自新大陸》
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
E大調弦樂小夜曲
狂歡節序曲
第十首斯拉夫舞曲
幽默曲
母親教我的歌
伊凡諾維奇
多瑙河之波圓舞曲
拉羅
西班牙交響曲
比才
歌劇《卡門》
《阿萊城姑娘》
布魯克納
E大調第七交響曲
德里勃
舞劇《葛菲利亞》
福斯特
故鄉的親人
我的肯塔基故鄉
蘇珊娜
老黑奴
美麗的夢神
格里格
《培爾·金特》
a小調鋼琴協奏曲
挪威舞曲
春
馬勒
D大調第一交響曲《巨人》
c小調第二交響曲《復活》
降E大調第八交響曲《千人》
大地之歌
拉赫瑪尼諾夫
e小調第二交響曲
c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
升c小調前奏曲
練聲曲
柴科夫斯基
f小調第四交響曲《命運》
e小調第五交響曲
b小調第六交響曲《悲愴》
降b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1812序曲
義大利隨想曲
弦樂小夜曲
舞劇《天鵝湖》
維也納的氣質圓舞曲
雷鳴電閃波爾卡
閑聊波爾卡
拔弦波爾卡
《蝙蝠》序曲
舞劇《胡桃夾子》
舞劇《睡美人》
歌劇《葉甫根尼·奧涅金》
歌劇《黑桃皇後》
《羅密歐與朱麗葉》
旋琴套曲《四季》
旋律
憂郁小夜曲
如歌的行板
穆索爾斯基
圖畫展覽會
小約翰·施特勞斯
藍色多瑙河圓舞曲
維也納森林的故事圓舞曲
藝術家的生活圓舞曲
南國玫瑰圓舞曲
皇帝圓舞曲
春之聲圓舞曲
里姆斯基柯薩科夫
天方夜譚組曲
客商之歌
野蜂飛舞
羅薩斯
乘風破浪圓舞曲
魯賓斯坦
F大調旋律
浪漫曲
約瑟夫·施特勞斯
維也納村燕圓舞曲
天體音樂圓舞曲
泰雷加
阿爾罕布拉宮的回憶
近代音樂
阿爾貝尼茲
探戈
布魯赫
第一小提琴協奏曲
蘇格蘭幻想曲
德彪西
月光
牧神午後前奏曲
大海
亞麻色頭發的少女
艾倫貝格
森林水車
格拉那多斯
第五號西班牙舞曲
麥克道威爾
致野玫瑰
米查姆
巡邏兵進行曲
米夏埃利斯
森林中的鐵匠
奧爾特
鍾錶店
布拉加
天使小夜曲
肖松
音詩
狄蓋特
國際歌
埃爾加
威儀堂堂進行曲
謎語變奏曲
愛的祝福
隨想曲
格什溫
藍色狂想曲
一個美國人在巴黎
歌劇《波基與貝絲》
霍爾斯特
行星組曲
馬斯涅
沉思
蒙蒂
查爾達什
薩拉薩蒂
流浪者之歌
卡門主題幻想曲
普契尼
歌劇《蝴蝶夫人》
歌劇《藝術家的生涯》
歌劇《托斯卡》
歌劇《圖蘭多特》
歌劇《賈尼·斯基基》
聖-桑
動物狂歡節
第三小提琴協奏曲
第一大提琴協奏曲
骷髏之舞
引子-隨想迴旋曲
蘇薩
星條旗永不落
華盛頓郵報
蘇克
弦樂小夜曲
愛之歌
托斯蒂
小夜曲
維尼亞夫斯基
第二小提琴協奏曲
華麗波蘭舞曲
莫斯科回憶
拉威爾
波萊羅舞曲
茨岡
《達芙妮與克羅埃》組曲
薩拉薩蒂
流浪者之歌
卡門主題幻想曲
西貝柳斯
芬蘭頌
D大調第二交響曲
C大調第七交響曲
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
圖翁涅拉的天鵝
理查·施特勞斯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英雄生涯
托賽里
小夜曲
瓦爾德退費爾
溜冰圓舞曲
現代音樂
安德森
打字機
號手的節日
巴伯
柔板
布里頓
青少年管弦樂隊指南
迪尼庫
霍拉舞曲
法雅
西班牙花園之夜
約納森
杜鵲圓舞曲
克萊斯勒
維也納隨想曲
愛之歡樂
愛之憂傷
中國花鼓
美麗的羅絲瑪琳
瑪斯卡尼
歌劇《鄉村騎士》間奏曲
普羅科菲耶夫
彼得與狼
古典交響曲
《羅密歐與朱麗葉》組曲
勛柏格
凈化之夜
肖斯塔科維奇
d小調第五交響曲《革命》
C大調第七交響曲《列寧格勒》
奧爾福德
博基上校進行曲
巴托克·貝拉
樂隊協奏曲
柯普蘭
《阿巴拉契亞之春》組曲
德爾德拉
回憶
格羅菲
大峽谷組曲
哈恰圖良
馬刀舞曲
萊哈爾
輕歌劇《快樂的寡婦》
金與銀圓舞曲
奧爾夫
布蘭詩歌
龐塞
小星星
雷斯庇基
羅馬的噴泉
羅德里戈
阿蘭胡埃斯
斯特拉文斯基
《火鳥》組曲
舞劇《春之祭》
J. 請給我些奧爾夫音樂的資料
鏈接: https://pan..com/s/1GoQTmovRhvxi2Y7oEMOLag
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是當今世界最著名、影響最廣泛的三大音樂教育體系之一。在奧爾夫的音樂課堂中,孩子們有機會進入豐富的藝術世界,音樂不再僅僅是旋律和節奏,而是與兒歌說白、律動、舞蹈、戲劇表演甚至是繪畫、雕塑等視覺藝術相聯系。他們可能在老師的引導下去關注特定的一個聲源,去傾聽,辨別,想像來自生活和自然界的不同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