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杜鵑花的觀後感
❶ 觀察杜鵑花的日的作文評語也寫上
杜鵑花是十大名花之一,也是四川省的省花。
春天到了,在春雨的滋潤下,在陽光的呵護下,杜鵑花盛開了。
杜鵑花的綠葉富有光澤,呈橢圓形,表面上有些短短的茸毛,邊緣微呈波狀。在它們的襯托下,杜鵑花便顯得格外可愛,格外清麗了。
杜鵑花的花瓣只有五片呈粉紅色,但似乎又有一種淡淡的白色滲透出來。摸起來嫩嫩的,滑滑的,質感很好。再用心去聞一聞,會有一種淡淡的幽香沁人心鼻。
在一叢叢的杜鵑花中,可以看到花開的各種姿態。它們有的含苞待放,白粉相間的花苞鮮嫩可愛;有的剛剛綻放,幾只小蜜蜂就迫不及待地鑽了進去,那裡面細細的,帶有粘性的花蕊約有兩厘米長;還有的被其他高大的杜鵑花踩在腳下,沒能受到陽光的照耀,枯萎了。一陣風吹來,杜鵑花就像一群亭亭玉立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引起了許多人的注意。
杜鵑花不僅長得十分美麗,作用還非常大:可以入葯治病,提取芳香油,,它的樹葉和樹皮還可以製成烤膠,花朵更可以食用,吃起來酸酸甜甜,十分可口。
關於杜鵑花,還有一個傳說:
從前,在蜀國有個皇帝叫杜宇,與妻子十分恩愛,卻被奸人所害。死後,杜宇的靈魂化成杜鵑鳥在後宮飛來飛去,一邊鳴叫一邊流下鮮紅的淚水。皇後見了,知道這是自己的丈夫,便沒日沒夜地叫著:「子歸,子歸……」最後化成一朵花,陪在杜鵑鳥的身旁。因此杜鵑鳥還被叫做「子歸」,「映山紅」。
我愛春天,更愛在春天迎風吐艷的杜鵑花。
❷ 賞杜鵑花是怎樣的體驗
真的很美麗 完全陶醉其中 我自己現在有快50顆了 基本上都是古樁 去年栽的 今年應該就會很美麗了
❸ 關於杜鵑花的三百字左右的觀察日記
我家有一盆杜鵑花,它的葉子是橢圓形,葉子上長有細毛。它的枝幹是褐色的回,莖部有一答層皮。杜鵑的花是粉紅的,盛開的花是一層層的,大花瓣包著小花瓣。花骨朵是嫩綠的,如果把那層嫩皮撥掉,就會看見粉色的小花瓣。
杜鵑花長得很快,大約五六天就長出了一片新葉子。還有一個秘密是我觀察了好久才知道的,杜鵑開花的時間分兩次,大家都知道杜鵑是春天開花,但是許多人都不知道杜鵑秋天也開花,每到十一月它們就開始爭奇斗艷了。
你知道嗎?杜鵑花不像別的植物,它不能直接澆水。因為杜鵑花的花盆底部有許多小洞,直接澆水水會從盆底流出來,所以杜鵑都是用一個盆接一些水,把它放進水裡泡一小時,杜鵑花就能喝到水了。
杜鵑的花是沒有香氣的,它不像夜來香那樣香,這是為什麼?我查了《十萬個為什麼》才知道許多好看的花是不香的。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杜鵑花是因為漂亮才不香的。
杜鵑既漂亮,又有趣。
❹ 丹寨龍泉山杜鵑花游記作文
幫你找了7篇連續詳細的。看看能不能對你有所幫助偷閑來築仙游夢,雨路崎嶇入聖堂 ----重遊聖堂山之一 五月下旬,妻就不斷地用電話與金秀大瑤山方面聯系,了解著每一天及次日的天氣情況。可是,天公總不作美,一直下著連綿的雨,似乎不肯停下來。自去年游過大瑤山後,沒能領略山上杜鵑花盛開的景象,心願未了,心中便一直惦記著重遊觀花之事。 六月一日下午,天似有開晴,我們便急忙登上了去金秀縣城的汽車。第二天一大早,又租車前往大瑤山的主峰--聖堂山。聖堂山風景區離縣城45公里,一路上,汽車在細雨中的泥濘路面顛簸前行,幾個人就像在車里蹦迪一樣,個個搖頭晃腦。過長洞鄉後,乘坐的五菱車被一黃泥上坡路段所困,泥漿深厚,車輪打滑。司機用一檔連沖了五次,依然被泥沼陷住不得前行。從縣城出發,坐了兩個多小時的車了,此時返回,心有不甘。心中默默念叨著:老天保佑我們過去吧。司機撿了一些樹枝之類鋪墊了一下泥坑,嘿,這回還真的沖過去了。據第三天來接我們的師傅說,就在那天下午我們過泥濘路的時候,有兩輛從桂林過來的中巴旅遊車,拉著兩車遊客無計可施,原路返回了縣城。這是後話。 進入景區山路,路面塌方時有發生,我們的心頭不禁又緊張起來。真是天有不測風雲,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一處塌方迎面攔住了去路。這里離山門還有好幾公里呢,離登山路口就更遠了,恐怕不會下於十公里的路程。坐車原路返回,還是步行登山,一道艱難而痛苦的抉擇題擺在了我們面前。可是「群嶺呈青入彼蒼,山風暗送野花香,偷閑來築仙游夢,細雨驅車入聖堂。」如此美麗的景緻,何能輕易言棄!步行登山,實質是一種自虐行為,而這種自虐很快就會消耗掉我們的體力與耐力。頑強的意志仍要求著我們繼續前行,我們不想半途而廢。徒步走了兩三公里路後,一輛搶修路面的車從山上下來了,於是趕緊與送我們的司機聯系,司機是個老實守信的人,撂下電話就返回來等著道路的修通,載送我們繼續上山。這時,我們一個個暗暗為自己慶幸著,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興奮和愉悅。可以說,如果沒有車的話,當天我們是很難上得了山的,那種苦楚,可想而知,對於常年生活在城裡又缺乏鍛煉的我們來說,一定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中午12點,汽車終於把我們一行三人送達了楊梅坪以上的登山路口。濃濃的大霧中,我們清點行裝,開始了這次旅行真正的五公里約三小時的登山行程。我暗暗思忖,這一路上真是不容易呀,這聖山一定會厚待我們。 山霧時濃時淡,眼前的景緻隱隱隱約約,大家穿行於林間峭壁,到也不覺其粘濕與冷酷。霧,是這聖山送給我們的見面禮,它將聖山的美麗包裹著,又不斷地給我們許多遐想,引領我們走向絕美的境界。 銀濤雪浪籠仙境,奼霧嫣雲渡聖堂 ----重遊聖堂山之二 有人說,這聖堂山的奇景是雲霧蒸出來的,一點不假。在山裡,霧奇雲奇風奇,匯成了聖堂山獨特的奇觀。 上午車行在路上的時候,天還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到了登山路口,雨就停了,迎接我們的是朦朦朧朧的大霧。我們有過登聖堂山的經驗,並不擔心這大霧會如何阻礙我們上山,到是更期盼著這霧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奇觀。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講的是一個緣字。上聖堂山來,霧給我們造成的機緣,也是可遇不可求的。今天上山的共有五人,其中有兩名從香港來的旅遊人士,他們行進速度快,又抄小路直達了山上的雲海賓館,當我們在賓館會合後,問他們看到什麼景緻時,回答就是霧,霧茫茫一片,除了霧,什麼也沒看到。 而我們三人,一路上用心感悟著山裡的風聲、鳥聲、水聲、樹葉聲,用心探索著這霧在散開時的突然變化的奇麗景緻。妻也說:「守著雲霧見太陽,不信走著瞧!」老天不負有心人,就在我們坐在會仙台的凳子上休息時,突然間,大風掠過,遠處現開雲縫,傾刻間,揭開了聖堂神秘的面紗:連綿起伏的遠山,挺拔峻峭的近崖,滿山遍野的大樹,在燦爛陽光照耀下,展現在我們面前。還沒等到拍下兩張照片,一秒、二秒、三秒、四秒,大約數秒鍾光景,雲霧又把山峰遮了個嚴嚴實實,聖堂那神秘的面紗又把她雄奇而秀麗的面容遮蓋了起來,一切又恢復了我們剛來時的狀態。真是變幻莫測,因緣由霧啊。 事實上,這變幻萬端的奇觀,隨時隨處都有可能出現,這樣的奇觀是雲霧的傑作。在第三天下午我們下山時,這點得到了很好的印證。當一行人返程回到離仙門約十餘米處時,右面的霧飛速掠過,像天馬行空,將遠處的畫山盡顯眼前。接著,一陣大風又把我們左面的霧吹散,這時,連綿的寶鼎群峰戴著雲帽展現在我們面前,山峰與雲海相連,溝溝穀穀,騰雲駕霧,似乎要從聖堂奔向天堂。其實,聖堂也是人間仙境了。也許,老天爺知道我們要告別聖堂山,捨不得讓我們離開一樣,這幅奇麗而壯美畫卷大約停留了數分鍾,她和我們親吻著,擁抱著,讓我們有足夠的時間在相機里定格了她們的雄奇和美麗,霧才又騰雲隨風飄來,天幕又徐徐的拉上了。此後,一路下山,一路雲蒸霧繞,一路飄來美景,一路風光無限,真個是「鑿翠流丹杳靄間,銀濤雪浪急潺湲」更為恢弘的別樣再現啊。 聖堂山的雲霧喲,你是現時的造物主,你是這大山裡流動的魂靈! 天涯倦客棲山莊,雲海之夜夢天堂 ----重遊聖堂山之三 下午四點多鍾,在斜風細雨中我們來到登聖堂山頂的天梯,在天梯的左側從小路拐入山頂西南側旁的雲海賓館。取名雲海賓館,正是因其全年多數時間處在雲霧當中,很少見到陽光的緣故吧。此時此刻,賓館及其附屬木屋群掩映在一片古樹林中,清幽而靜謐。雲霧蒙蒙里,這個賓館不顯山不露水,就象看不到凡界的一個天上的小村落。 聖堂山基本上是由巨石形成,屬典型的丹霞地貌,山上全是原始老林,很難種東西,也沒有人居住,甚至水都很難蓄存,這樣食品大多要靠外運,且山下村莊都距離很遠,這里的吃住理所當然是極其昂貴的。據說,這里的老總梁歡,在2000年變賣數千萬身家,與金秀有關部門簽訂了40年的經營開發協議,至今為止,總投資已近億元。雖說建聖堂山莊和雲海賓館並不是很好的主意,但當初在修建的時候,完全靠人力畜力將物品背上山,又將垃圾背下山,確實費了很多的財力。 賓館的右側是一片高大古樸的杜鵑花樹,最後的花朵們立在風雨中的枝頭上時而輕悠地搖曳著,時而靜靜地低垂著,似乎在想著來年盛花期的心事。賓館的左旁是一片造型奇異的珍珠羅漢松林,古怪的枝幹上生長著好像綠珍珠一般的細葉子,密密麻麻的如同一簇簇祥瑞的雲彩停留在林間。一棵古老而珍貴的華南五針松就高昂地佇立在賓館大門旁的這片珍珠羅漢松林里。這是一棵名符其實的迎客松,它站在門口,古拙而蒼勁,在風中在雨霧中揮動著大手,不停地向來往的遊人致意。來到這里,已不懂得什麼叫暮色了,我們就像幾位天崖倦客,終於找到了一處棲息的地方。 賓館有三層,室內均為木質結構裝修,衛生設備齊全,到也干凈舒適。我們要了一間三人房,洗了個熱水澡,泡了個熱水腳,吃過晚餐,看看天色沒有轉好的跡象,料想「今夜山間雲,相隨窗外宿」了,便蓋上厚厚的棉被,早早地躺下休息了。 夜半,風不斷地扣著門窗,那濕潤的霧絲,似乎從門窗的隙縫中伸過手來,輕輕的撫摸著我的胳臂,撫摸著我的面頰。好舒服好愜意啊,隨著霧絲的抽手,我看到了一輪火紅的太陽,在冉冉升騰,我又看到了幾處佛光在古樹叢里躍動著。我還成了梁歡一般的山莊莊主,一掃自己前半輩子棲棲皇皇,不得安寧,無暇自顧的時光,正享受著這大自然賜給我的無盡的榮光。 哦,多美妙的夜晚,多麼開心的夢境啊! 鳥鳴林深不知處,千年鐵杉立上頭 ----重遊聖堂山之四 次日凌晨,幾聲清脆的鳥鳴,將我從美夢中喚醒。我附到妻的耳邊,輕輕的說:「快起來,看日出去吧。」 雲海賓館是坐北向南的,處在山峰的西南面,要看日出,須步行十餘分鍾來到山的東北方向。其實,這偌大的霧,根本沒有散去的跡象,看日出只是我們的一廂情願罷了。既然小鳥們把我們喚醒,這一天美好的時光就不能賴在床上了。簡單地洗個臉嗽個口,背起相機便往山的東北面「天梯」奔去。 山風很大,雲霧像潮水般一波波涌來,遠處依然灰濛蒙一片,什麼也看不見。濕霧中夾雜的寒冷,似乎是由那怪叫的風聲糾集的,它們沒有將太陽迎出來,反而讓站在天梯上的我們牙齒打起顫來。我想起妻昨天說的「守著雲開見太陽」那句話,調侃地說:「你說的話,關鍵時候就不靈了。」 妻戲言,這是山神吝嗇,它把無限風光都用雲霧收藏起來,不許我輩凡人多看呢。既然這是我們的機緣不夠,那我們就不要太貪心,把聖堂日出這一美景留給下次再觀看、留給他人去欣賞吧。心中坦然,於是我們又鑽進老林中,和樹怪們捉起迷藏來。 林中的樹與這林中的石,都被厚厚的附生植物穿上一層又一層「綠色大衣」。樹干奇形怪狀,崢嶸不凡,似乎受盡了這高山上風雨的欺壓,一副副蜷伏龍鍾的景象,又象是一條條蟒蛇出洞,要向大自然展現它們無比的頑強與韌性,給人一種陰森古怪毛骨悚然的感覺。深入林中十數米,已置身於一個迷魂陣了,地上何處是朽木,何處是石縫,何處是腐土,何處又是陷阱,很難辯清。繞過一個大樹蔸,當我試探著繼續前行的時候,「撲哧」一聲,我的右腳已陷入了一個近一米深的青苔掩蔽的腐質樹坑,僥幸的是,相機沒摔壞,人還是好好的。這林中的古樹,棵棵都已修煉成精,我這短暫而微小的凡人生命,豈能陪玩得起? 天梯的兩旁有一片矮小的鳳尾竹林,目光越過西南面約二百米的竹林,兩株碩大的古樹一左一右,自成山峰。這是聖堂山眾多的樹中,最為獨特的南方千年鐵杉了。它們寬闊的體形,直徑少說也有二三十米,穩穩當當的坐在山腰,儼然一對指揮著千軍萬馬的山將軍。它們別具一格的身姿,茂密的針葉,多姿多彩,而樹冠則平坦舒展,如翡翠鋪就的坦途,再加上與旁邊雄偉的山峰作伴,顯得穩重牢固,因而被譽為「平安樹」。 「平安樹」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給每一位來往的客人報平安,祈祝他們幸福安康。這是聖堂山的標志和山徽,這是巍巍聖堂的鎮山之寶!此情此景,怎不令人生出「古樹天梯接混茫,雲生足底霧飄香」的感慨來。 杜鵑繁花須大年,虯枝縱舞在眼前 ----重遊聖堂山之五 這次重上聖堂山,最大的目的就是觀看萬畝連片變色杜鵑開放的盛況。 據了解,聖堂山萬畝連片變色杜鵑為聖山眾景一絕,每年五月是聖堂山變色杜鵑炫耀自己的鼎盛時節。萬畝連片變色杜鵑同時開放,樹樹繁花,百花競放,花色相間,花香濃郁,令人陶醉。更為壯觀的是,在陽光照耀下,杜鵑隨著花期變化而不斷變化顏色,由紅變紫又由紫變白,每棵樹上紅、紫、白、黃競相開放,競相鬥妍,真是花朵同枝而顏色各異、花瓣同朵而顏色常變,在綠葉的襯托下就像一把把色彩斑斕的大花傘,山風吹拂,花浪翻滾,自然形成浩瀚花海,被人們譽為「人世間之桃源仙國」。2004年5月20日至6月10日,金秀瑤族自治縣還專門舉辦了第一屆杜鵑花節,可見其盛況空前。 雖然杜鵑花林並非聖堂山獨有,但是上萬畝的變色杜鵑花相連成一片,而且種類繁多,卻是聖堂山與眾不同之處。這里的杜鵑多為高寒地區才有的大樹杜鵑,那叫猴頭杜鵑、羊角杜鵑、桂海杜鵑、牛皮杜鵑、頭巾杜鵑、貴州杜鵑、百合杜鵑、華麗杜鵑等等的名字,聽了看了,都讓人忍不住稱奇。由於山雨的影響,加之處於聖堂山杜鵑花小年,待我們上得山來,已基本見不到什麼花了。但從矮胖墩粗,造型原始,古樸蒼勁的主幹以及最後開放的零星花朵來判斷,仍可以想像其色澤鮮艷,富麗堂皇的景象。那時如果置身群山之巔的杜鵑花海,一定會心曠神怡,情不自禁。 大年鼎盛的杜鵑花期錯過了,我們便轉而欣賞這聖山上奇異的杜鵑樹來。 從山下到山上,每個高度,同樣的樹種長勢都是不同的。山上的杜鵑老林更為奇特,雖沒有那種直破青天的架勢,但因長在石縫里以頑強的生命力和奇特的造型而顯得神奇。有的杜鵑花樹,樹梗粗壯,兩個人合抱恐怕也抱不過來,被大風連根吹倒,根下僅剩下一點的泥沙,但還是長得枝繁葉茂,給人一種生機勃勃的感覺。有的杜鵑花樹由於山頂風大的緣故,樹枝轉了幾個圈又與地面接起來,形成天然的森林拱門。這些數百歲的老者均是虯枝縱舞,豪情向天,蛇舞龍矯,命大壽高。凝視著這飽經滄桑而又生機勃勃,忍辱負重而又長命百歲的森林精靈,我不僅想起「不累於俗,不飾於物,不苟於人,不忮與眾」的道家聖人,嘆起短暫的人生何必蠅利相爭、勞命傷神。 南方有佳木,這山頂上受盡磨難而又快樂生長的杜鵑樹,便是最好的註解了。 丹崖石筍滿聖堂,橫看側看各風光 ----重遊聖堂山之六 論起廣西的石山來,素以桂林為代表的喀斯特地貌著稱,而距桂林、柳州很近的聖堂山卻不屬於喀斯特地貌,而是類丹霞地貌。相較於桂林山水的小巧與精靈,它山體龐大,巒勢陡峻,赤崖峭壁,顯得磅薄大氣,浩然傲立,構成了一幅獨特的溝谷奇觀,再與老天爺賦予的氣候連在一起,變化莫測,披上神秘、神奇的面紗,使你看不夠,參不透。因此聖堂山便有幽比廬山、險似華山、峻賽泰山、松勝黃山、峰如張家界等美譽。 一路登山,之字形的石階路蜿蜒而上。石猴賞月、舞女盼夫、靈蛇出洞、神秘古牆、觀音岩、孔雀開屏、壽星岩、龍脊、驚人石等巨石景觀隱隱約約,似乎在等著遊人的慢慢檢閱,它們在雲霧中,在山林里時而真容畢現,時而又羞羞答答,不去細心玩賞,真的還讀不出它們的韻味來。而神女峰、銅牆鐵壁、小五指山、酒瓶峰、寶鼎峰這些遠處的勝景,由於山嵐雲霧的曼舞,時而豪放時而婉約,神秘莫測,嘆為觀止。當你面對那絕壁凝神時,眼前就會出現幻覺,石壁之上,「壁立千仞,無欲則剛」便撲面而來,進入你的靈魂深處。 聖堂山的石山多姿多彩,很有情誼。像烏龜抬頭,頭頂壽龜的是一方巨崖,崖身之上,一道裂紋,似以黃金分割法將其一分為二,高者為郎君,低者是嬌娥,二者相依相偎,如醉如痴,似乎「生要連來要連,千秋萬代共此心」。石壁所傳遞的竟是這樣一種千金難買,刀劍難阻的真情。又如壽星岩,活脫脫一個老壽星頭戴一頂壽星帽,身穿一件寬大衣,手上拄著拐棍,滿臉慈祥的微笑著向遊人祝福:願你福祿壽齊全。深入這樣奇異的景觀中,我們怎能不情感四溢,與山石共鳴。正如稼軒所言,「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 記得有一位詩人這樣寫道:「霧鑲群峰蓋現容,時隱時露雲海中。滿山奇花爭斗艷,披紗古松宛若龍。神鞭橫空指天際,大公垂釣坐臨風。聖堂奇景處處有,橫看側看各不同。」聖堂的山石景觀,極雄、奇、險、秀、古、野等特色,尤以雄偉磅礴、氣魄恢宏見長,真不愧了這個「聖」字。盡管儒道兩家對聖人的描述有入世與出世之異、有為與無為之別,但都把「聖」視為最高的智慧化身、道德境界和人格理想。進入聖堂山,融入這神聖的境界中,我們就會對人世間的事物,對自己的人生有了智慧的理解,我們的心靈便也得到了升華。 古人雲:人在山旁便是仙。雖說這是體現一種遠離紅塵、遺棄凡俗的超然和逍遙,而我等此游,又豈非游乎塵垢之外?看來,聖堂歸來不看山,這是有道理的。輕歌曼舞展盛世,傳世絕技惹遊人 ----重遊聖堂山之七從聖堂山返回縣城的當晚,聽說有民俗風情表演,我們便打了輛蹦蹦的(當地一種由三輪摩托改造的運輸工具),來到離城三公里左右的「五里坳」觀看。 蹦的爬過山坳,便見一長堆熊熊大火燃燒著,在黑夜中,顯得異常的耀眼。《砍山舞》的旋律優美曼妙,吸引著我們快速地奔向表演現場。只見火堆的旁邊,一根鑲著二十多把鋒利鋼刀的木柱,從頂端往四周斜拉著三角彩旗。聳立的刀梯像一根堅利的閃著寒光的狼牙棒,直刺向深邃的夜空。幾十名遊客靜靜地欣賞著歌舞,時而報以熱烈的掌聲。民俗風情表演,並不是有固定時間的,需要有人包場,寨子里才能召集人馬來演出。這次老天不雨,我們有緣,趕上了機會,雖說來得遲了一點,但能趕上看演出,我們已經很高興了。 表演的節目主要分兩大類,一類風情歌舞,一類是傳世絕技,兩類節目穿插進行,娛人耳目,攝人心魄,讓遊客飽嘗了一頓精彩的民族文化大餐。風情歌舞主要包括砍山舞、爬樓、跳盤王、香哩歌、民族服飾的展示等,演員們都是農村業余文藝骨幹,有的還多次參加過國際性的演出。從他們的精湛表演中,我們看到了瑤族人民真誠、勇敢與善良的美好品德。 瑤族青年表演的絕技就是我們常說到的上刀山下火海過火鏈之類。說到瑤族的絕技,就一定要了解大瑤山一種叫「度戒」的節日,這大至相當於漢族古時候青年男女成年時「及冠」與「及笄」禮吧,只是接受了度戒的瑤族青年更加勇敢自信。「度戒」的儀式十分隆重,接受「度戒」的人,要接受多種嚴峻的考驗,除上刀山、過火海、下油鍋、吞竹筷、踩犁頭等外,還要翻「雲台」。「雲台」是用四根長4米或6米的條木做成,左右兩邊用36把鋒利的鋼刀紮成刀梯,受戒者接受了「道公」的美好祝願後,便赤足勇敢攀刀梯上到「雲台」頂端,雙手抱膝,後翻騰空跌落人們抬著的鋪有棉絮或稻草的藤網內。當地老人都說,人們在體驗刀的人生和經受火的洗禮後,能消災避難,脫離苦海,身體更為健康,事業更加輝煌。 絕技的表演,看得令人眼花繚亂,心驚肉跳。每一項絕技表演之前,表演者都要一邊燒冥紙,一邊口中念念有詞,意思是請他的師傅,以及師傅的師傅的師傅等等眾前輩,前來滅火降溫,賜給表演者勇氣與力量,保佑平安度過難關。光腳板踩過用火燒得通紅的鐵犁頭,我們可以看到冒出的滾滾煙霧,可以聞到刺鼻的肉皮焦糊味,可以看到踩過的犁頭,其高溫仍然可以讓冥紙錢點著明火。其情其景,直讓我想起小時候家裡用燒紅的鉻鐵燙鉻豬皮的情景。據節目主持人介紹,這次由盤梅燕等人表演的過火海曾榮獲第二屆中華民間絕技大賽金獎,腳踩燒紅的犁頭、吞筷子、咬碗三項均獲得銀獎。 有趣而又令人不解的是,下火海與過火鏈節目是遊客也能參與的。在表演者第一次走過後,總是有幾位勇敢大膽的遊客,也親身經歷這火海的考驗。主持人調侃說,這還可以治腳氣呢。 輕歌曼舞中展示著當今的繁榮盛世,驚心動魄的傳世絕技表演招惹著眾多的遊人。表演已經結束,我們卻久久回味著……
❺ 《那片血一樣紅的杜鵑花》讀後感
1、杜鵑花也在為王雄感到不值吧!因為他的付出卻得到如此的回應,真的很回不值
2、麗兒就像血一般答紅的杜鵑花一樣,脾氣時好時壞令人難以捉模。
3、王雄死後,杜鵑花就像血一樣盛開,就彷佛王雄還活著一般。
4、王雄希望以他的死及那年他辛苦照顧的火紅杜鵑花能夠喚起麗兒對他的重視吧...
lz:希望能解答你的問題
有問題請hi我
如果滿意,請盡快採納,謝謝!
@by:影月搖曳
❻ 杜鵑花作文
杜鵑花
每當春回大地,被人譽為「花中西施」的杜鵑花,就透著盎然的春意,怒放在遊人雲集的公園或山林中,令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
杜鵑花不是很高,還不及膝蓋。遠遠看去,像一團燃燒的火焰,幾乎看不見葉子,又彷彿一群穿著紅色衣服的孩子蹲在那裡。走近看來,才可看見它小小的尖狀葉子,上面還有小小的絨毛,十分可愛。再細觀花朵,像一個個小喇叭,中間有著數根花蕊,十分的嬌艷,像是窈窕淑女向世間展示著閉月羞花的容顏……看著這些,不免有一種如痴如醉的感覺。
杜鵑又名映山紅,泛指各種紅色的杜鵑花。其實杜鵑花不是只有紅色的。杜鵑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正如著名詩人白居易的一首詩寫得非常好:「閑折二枝持在手,細看不似人間有。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葯皆嫫母」「回看桃季都無色,映得芙蓉不是花。」
杜鵑的小枝摸上去粗糙,枝幹顏色是淡綠色的。葉面是深綠色的,摸上去非常光滑,沒有一根絨毛,十分舒服,軟綿綿的。
綠葉襯紅花,在陽光的映襯下十分美麗、嫵媚動人。遠遠看去那杜鵑花像一群彩蝶在空中翩翩飛舞。那花兒像人用一張張紅色的紙做成的,看上去格外鮮亮,那種燦如雲霞的紅艷,格外引人注目。走在青石小徑上,微風吹過,看著火一樣的杜鵑花一起跳動,心情特別舒暢。此時,我會想起一句歌詞,一個場景:「若要盼得喲,紅軍來,嶺上開遍映山紅……」浩浩盪盪的紅軍隊伍開來了……
❼ 怎麼寫太原植物園觀後感
植物園觀後感(一):
雨中漫步在花中,是一種天倫之樂,如果雨中漫步步在像草園似的花園里,那又會如何的歡樂。我學校的西北角有一個小小的植物園。
今日是一個異常的氣候,陰天。我們特長班來到小植物園,那裡里雨霧迷濛,首先撲入眼簾的是一片鮮綠色的小草,小草上還有成千上萬的晶瑩潔白的露珠,它們滾動著、聚集著,閃著晶瑩耀眼的光輝。再看看那鮮綠的草地上還開著兒小小的、黃的、白色的、紅的…可是最美的還得是那一叢長在小山丘上的燦爛耀眼的杜鵑花,一看到杜鵑花我就想起了那杜鵑鳥。那一叢叢美麗的杜鵑花多麼像一朵剛開放的小蘑枯。昨夜,下了一場大雨,把開著茂盛的杜鵑花瓣纖弱在地上,可是杜鵑花還是開的那樣燦爛無比!
對了,還有那一棵棵高在比直的大樹呢。
一想到鐵樹,我就覺得渾身上下長滿了刺,鐵樹的枝,是那樣比直蒼脆的在鐵樹枝上還長著一個個像劍一般的小刺,有點兒綠…;檳榔樹,它是這小植物園里出現得最大的樹了,它的樹葉似鐵扇公主的巴僑扇,看著它我感到心曠神怡;還有那棵經人工修剪得十分茂密的榕樹,看它那葉子,看它的樹桿,多麼像一個巨大的「榕枯」呀…
你放眼望去,會看見河對岸的低垂著的柳樹,看看它,像一位小姑娘在整理頭發,又像少女輕扶琴弦,多美呀!再向天馬山望去,再看看植物園,你會發現天馬山上的一草一草一木比植物園里的要長的茂盛,長得深綠一些…
天放晴了,天空像大海一樣碧洗如空,天上的雲變成了一朵黃的似金的小黃花…時兒以變成了一棵高頭比直的檳榔樹。「嘰嘰嘰嘰、喳喳喳喳」原先是一群鳥兒在碧洗如空的天上盤旋著…
被雨纖弱地花朵,大家實在不舍離去,一下,下起了滂沱大雨,大家有的撐著雨傘,有的打著早已被雨淋濕的衣服,一步一回頭,戀戀不舍地走了。在大家回去的時候我們無意中放眼望去看到了那一座高大的天馬山,那一棵棵比直挺拔,而又高大的松樹,一排整齊而又有蒼天般大的柳樹…
風呼呼地吹著,雨借著風打在我臉上,有點冰冰地感覺,海風在呼哮,我們已經回到了班級。
在雨中漫步是一種溫馨的歡樂:看著雨中的花朵,它們好像在說:「春雨貴如油啊!」
此刻,天晴了,操場上放晴了,那五星紅旗顯得多麼鮮艷,五星紅旗在風中飄著,好像也笑了!
植物園觀後感(二):
悄悄的悄悄的,春姑娘迎面向我們走來,給大地換上鮮艷的新裝。在這春意盎然鳥語花香的時節里,我們血液科成員響應醫院工會勞逸結合、愉快工作的號召,於4月25日來到北京植物園參加工會組織的游園活動。
來到植物園門前,還未踏入園中一陣陣花香撲面而來,沁透心脾,讓人立刻神清氣爽。嗅著花香,我們深入園中。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那「花謝花飛花滿天」的桃花了,花瓣與風在空中共舞,猶如姿態優美的舞者。不遠處就是那芳香濃郁的牡丹,你看那絢麗燦爛如雲似錦的花朵,給人雍容華貴、富麗端莊之感,此時才最終明白唐代詩人劉禹錫在寫下「庭前芍葯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時的心境。
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時,我們開展了一些娛樂活動,在玩老鷹捉小雞時,我們盡情的奔跑,看著大家燦爛的笑容彷彿穿越時空回到了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的煩惱都被我們拋到腦後,僅有那銀鈴般的笑聲才是我們最真實的表達。兩人三足的游戲讓大家吃了不少苦頭,一次次的摔倒並沒有讓我們放棄,跌倒並不意味著哭泣,而是相互扶持的欣慰,是到達終點的喜悅。同時,我們也學會了團結合作的重要性,當我們不再跌倒,一口氣跑到終點時隨著汗水的淌出的是我們如花的笑靨。
這次植物園之旅不僅僅讓我們享受了一場視覺盛宴,更讓我們身體得到放鬆,放飛了心境,也讓我們懂得在一個團體中應當團結協作,互助互勉!
植物園觀後感(三):
今年春天,植物園舉行「20xx世界名花生態文化節」。爸爸媽媽為了讓我感受到花的爛漫和芬芳。利用清明小長假,帶我來到美麗的植物園。
植物園位於雨花區。從它的名字中,你能夠感受到,那裡是一個綠色的世界。真是百聞不如一見,走進大門我就看見一大片鬱金香的海洋,有充滿活力的紅色;有溫和的橙色;有象徵光明的黃色;有寧靜的藍色;有浪漫的粉色;還有高貴優雅的紫色……其實不管怎樣看,我都覺得這些鬱金香太艷、太完美了。以至於我都難分真假了。在這么多美艷的鬱金香中,我最喜愛的還是粉紅色的鬱金香,那粉紅就像剛出浴的少女身披薄紗,散發出迷人的體香,這是何等的享受啊!他們純的不慘雜質,艷得驚心動魄!支支身姿挺拔的樹立著,美艷動人!
四、五月份也是櫻花盛開的季節。我們再往前走,來到那美麗而又神秘的櫻花園。我們走了一段寧靜的小路,來到了櫻花湖,那湖面上漂浮著許多淡粉色和乳白色的的櫻花瓣,這些漂浮的東西多得像是「花瓣泡沫」,湖中央還有一個用不一樣顏色鬱金香圍成的「心形小島」,有許多電動小船在小島周圍劃行著,沿著欄桿徑直走就來到了由許多高大的白榕樹籠罩著的彎曲小橋,而小橋盡頭就是我十分想去的櫻花園。我快步向前走去,思緒紛飛,恍然好像身臨在櫻花之國----日本,漫天的櫻花向我飄來,有些櫻花經過風的吹拂在空中打滾兒,最終慢慢升華。我記得曾有位教師告訴我,櫻花最美的時候,不是盛開時,而是即將死去之時,那一朵朵細碎的花瓣飄零在空中,紛紛揚揚。如果單獨的看一朵,不管哪一種顏色都不那麼好看了。僅有那一簇簇,一團團交織在一齊,構成一片花的海洋、花的世界,才能有美輪美奐的視覺,才能給人以震憾心靈的感受,我在那夢幻的櫻花叢下留了幾張倩影,以便把這段完美的時光定格住,不給自我留下遺憾。
參觀完這次植物園,我覺得那些讓人驚艷的花兒,不僅僅讓我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還給我一個很深的啟發;櫻花它在綻放時很美,但鮮有人注意,而在凋謝的時候,卻用自我最美的一面驚艷了世人。我很崇敬花這種高尚的品質!
❽ 參觀杜鵑花會有感(必須是學校帶著去的)
假如我是什麼(6字左右,新穎性的)
❾ 杜鵑花的觀察日記 日記
杜鵑花的觀察日記
杜鵑花很美,大家都願意養,但怎麼養得好?這里有許多講究,杜鵑花喜偏酸性水土,怕鹼性水土,怕水澇:喜溫涼,怕燥熱,喜潤環境,怕空氣乾燥;喜半陰,怕烈日;喜薄肥,怕濃肥。 用什麼土落葉松腐殖土酸度適宜,土質疏鬆,肥沃,透水性能好,適宜杜鵑生長。
用什麼水?杜鵑用水以PH值7以下為宜。水質趨鹼性的地區,除貯用雨水、雪水外,可用酸化處理的水,即一百斤水加0.1%硫酸亞鐵常年澆用。如果酸度不夠,可少滴點食醋加以補充。如何澆水:
(1)要用"困水",即把水與杜鵑在同一溫度的地方加以晾曬。用魚缸水、雨水、江河水也可。
(2)土壤不幹不澆,干也不要過於,過於葉子會蔫。
(3)澆必澆透。
(4)冬夏有別。冬天葉子好,夏季濕點無妨。開花期不宜多澆水,過多易落蕾和早謝;春秋風大氣干,必須保證充足。
注意噴灑葉面和地面,保持一定濕度施肥杜鵑花用肥量比其它花卉都輕,一般規律是:生長期施肥,休眠期不施肥;旺時施肥,病株則不施肥;葉芽活動時施肥,不活動時可不施肥。
什麼肥好?以酸性和低鹼性為好,要求肥力緩和、肥效較長,又要求氮磷鉀三要素含量都較高。如豆餅、大豆、麻醬渣、淘米水、馬蹄片、洗肉水蛋類、奶水、羊糞等都含有氮磷鉀各種成分。
杜鵑啼血的傳說杜鵑鳥俗稱布穀,也叫子歸、子鵑。春夏季節,杜鵑徹夜不停啼鳴,啼聲清脆而短促,喚起人們多種情思。如果細端詳,杜鵑口腔上皮和舌部都為紅色,古人誤以為它啼得滿嘴流血湊巧,杜鵑高歌之時,正是杜鵑花盛開之際,人們見杜鵑花那樣鮮紅,便把這種顏色說成是杜鵑啼的血。正象唐代詩人成彥雄寫的「杜鵑花與鳥,怨艷兩何賒,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❿ 我愛紅杜鵑讀後感720字
從結構上看,一篇讀後感至少要有三個部分的內容組成:一是要介紹原作的篇名內容和特點;二是根據自己的認識對原作的內容和特點進行分析和評價,也就是概括地談談對作品的總體印象;三是讀後的感想和體會。即一是說明的部分,二是要有根據評價作品的部分,三是有感而發,重點在「感」字上。
首要的一點是「讀」。「讀」是感的基礎,「感」是由「讀」而生。只有認真的讀書,弄懂難點疑點,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徹的掌握文章的內容和要點,深刻地領會原文精神所在,結合歷史的經驗、當前的形勢和個人的實際,才能真有所「感」。所以,要寫讀後感,首先要弄懂原作。
其次要認真思考。讀後感的主體是「感」。要寫實感,還要在讀懂原作的基礎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評價。分析和評價是有所「感」的醞釀、集中和演化的過程,有了這個 分析和評價,才有可能使「感」緊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觀點,避免脫離原作,東拉西扯,離開中心太遠。
所以,寫讀後感就必須要邊讀邊思考,結合歷史的經驗,當前的形勢和自己的實際展開聯想,從書中的人和事聯繫到自己和自己所見的人和事,那些與書中相近、相似,那些與書中相反、相對,自己贊成書中的什麼,反對些什麼,從而把自己的感想激發出來,並把它條理化,系統化,理論化。總之,想的深入,才能寫的深刻感人。
第三,要抓住重點。讀完一篇(部)作品,會有很多感想和體會,但不能把他們都寫出來。讀後感是寫感受最深的一點,不是書評,不能全面地介紹和評價作品。因此,要認真地選擇對現實生活有一定意義的、有針對性的感想,就可以避免泛泛而談,文章散亂,漫無中心和不與事例掛鉤等弊病 。
怎樣才能抓住重點呢?
我們讀完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後,自然會受到感動,產生許多感想,但這許多感想是零碎的,有些是模糊的,一閃而失。要寫讀後感,就要善於抓住這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反復想,反復作比較,找出兩個比較突出的對現實有針對性的,再集中凝神的想下去,在深思的基礎上加以整理。也只有這樣,才能抓住具有現實意義的問題,寫出真實、深刻、用於解決人們在學習上、思想上和實踐上存在問題的有價值的感想來。
第四,要真實自然。就是要寫自己的真情實感。自己是怎樣受到感動和怎樣想的,就怎樣寫。把自己的想法寫的越具體、越真實,文章就會情真意切,生動活潑,使人受到啟發。
從表現手法上看,讀後感多用夾敘夾議,必要時藉助抒情的方法。敘述是聯系實際擺事實。議論是談感想,講道理。抒情是表達讀後的激情。敘述的語言要概括簡潔,議論要准確,抒情要集中。三者要交融一體,切忌空話、大話套話、口號。
從表現形式上看,也有兩種:一種是聯系實際說明道理的。這是用自己的切身體會和具體生動的事例,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闡明一個道理的正確性,把理論具體化、形象化,使之有血有肉,有事有理,以事明理,生動活潑。另一種是從研究理論的角度出發,闡發意義。根據自己的研究和理解,闡明一個較難理解的思想觀點,或估價一部作品的思想意義。它的作用是從理論上幫助讀者加深對原文的理解。這一種讀後感的重點仍在「感」字上,但它的理論性較強,一定要注意關照議論文論點鮮明、論據典型、中心明確突出等特點。